中国服装史复习试题1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装史复习题

●一句话的概念

1、深衣(曲裾深衣)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2、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绕襟深衣)

4、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5、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下垂。

6、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7、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8、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

9、臣僚袄子锦,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10、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中的一种服式。

11、元代女子首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

12、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13、明代女装里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也称为“百家衣”。

14、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很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珠玉等手法为饰。

15、长袍、礼帽、皮鞋是30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服饰。

16、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17、冕服多为玄衣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

18、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冕服制度,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周代的特定时期,其形式有利于统治阶级,所以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19、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于加强民族联系、丰富服装样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0、魏晋时期妇女在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21、唐朝有一种缺胯袍,在腋下开衩儿,便于行动,多为军装。

22、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23、五代延至民国的妇女缠足陋习风行千年,并因此影响了鞋履式样进而影响到妇女体态乃至思想。

24、方心曲领,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25、游牧民族总的服饰特点是左衽、窄袖、开衩、便于乘骑等。

●概念

1、冕服的特征?

①冕冠,其板为綖,綖作前圆后方形,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

冕冠戴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意义。

②衣裳的内容:十二章纹?

一)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为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衣,即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并寓以含意。

二)十二章: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③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用在冕服中一般称之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用在其它服装上叫做韦毕。

④舄屦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似为复底。

屦:为单底,夏用葛麻,冬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

2、曲裾深衣的特征?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服式。“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饶至背

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

3、胡服骑射的特征及意义?

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赵国第六个国君武灵王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优良,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的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很少,于是想用胡服,学骑射。

胡服的款式及穿着方式对汉族兵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袍的种类及特征?

1)种类

袍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椐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

直椐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又叫“襜褕”。

2)特征:

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荫”。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月牙弯曲之状。

5、裤子的特征?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类似今日套裤。后来发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合裆短裤,又称犊鼻裤。

6、秦汉时期首服的特征?

一)冠:

①冕冠,俗称“天平冠”,这时的冕冠“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彩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

②长冠,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木佣戴之,多为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祖宗庙时也戴。因汉高祖曾以竹皮为长冠,因此也被称为“高祖冠”或“刘氏冠”。

③武冠,武将所戴之冠,加貂尾者为“赵惠文”冠,加鹘尾者叫鹘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

④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

⑤梁冠:也叫进贤冠,为文官用。实际上,远游冠与通天冠均为梁冠之属。单分有一梁冠至八梁冠等大同小异的冠式。

二)巾与帻:

帻:即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汉代官员戴冠,冠下为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帻,而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佩平巾帻。“卑贱执事”们只能戴帻则而不能戴冠。

巾:秦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

①葛巾:用葛布制成,单夹皆用本色绢,后有两带垂下,为士庶男子用。

②缣巾:因用整幅细绢做成,又叫“幅巾”。通常以缣帛为之。

7、秦汉时期女子服装的特征?

一)秦汉时期女子深衣的特点:(绕襟深衣)

①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

②衣襟绕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二)素纱襌衣:马王堆汉墓中有一件,身长1.6米,袖通长1.95米,重量只有48克。

三)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裙多以素绢四幅,连接拼合,上窄下宽,一般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这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8、魏晋南北朝男子着装风格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人意欲进贤,又怯于宦海沉浮,只是自我超脱,除沉迷于饮酒、奏乐、吞丹、谈玄之外,便在服式上寻求宣泄,以傲世为荣,故而宽衣大袖、袒胸露臂。所以褒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以长衫为尚,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9、杂裾垂髾服的特点:上衣与深衣相似,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叠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