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专题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综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

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

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

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儒家文化专题培训计划

儒家文化专题培训计划

儒家文化专题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儒家文化渗透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个人修养和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学员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针对各行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等,以及对儒家文化感兴趣的群体。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2天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四、培训内容及安排第一天:1. 开班仪式2. 儒家文化概述3.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4.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介绍5.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第二天:1. 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2. 儒家文化的实践方法3. 儒家文化与道德修养4. 儒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5. 结业典礼五、培训方式1. 专家授课2. 个人学习和讨论3. 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4. 视频资料展示六、培训方法1. 专题讲座2. 小组讨论3. 观看相关影视资料4. 个人作业七、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具备深厚儒家文化研究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八、培训效果1. 培训结束后,学员能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2. 学员能够通过儒家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提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素养。

3. 学员能够将儒家文化的理念应用到个人生活和工作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4. 培训结束后,学员能够在工作中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应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九、培训评估1. 培训前学员进行学习需求调查,收集学员对儒家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学习兴趣。

2. 培训过程中进行现场测评,收集学员对儒家文化学习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3. 培训结束后进行学员满意度调查,收集学员对培训课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4. 培训结束后进行学员知识和技能考核,评估学员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历史笔记 儒家文化专题

历史笔记 儒家文化专题

儒家文化专题一.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1. 孔孟之道1)春秋创始人孔子背景:针对当时的列国纷争礼崩乐坏(周公创设礼乐,礼强调等级“异”,乐强调平等“同”)主要内容:1. 复“礼”手段:2. 礼仁(核心,最高的道德准则)3. 义(符合礼,仁的精神与行为)2)战国孟子发展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1. 人性本善2. 将“仁”—”仁政”(关系:人性本善是施行仁政的基础)3. 以民为本来结束列强纷争3)孔子孟子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理论不符合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被统治者冷落。

4)荀子对孔孟思想的改造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强调熔“礼法”于一炉。

2.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儒学受压制,焚书坑儒3. 汉初以黄老之术治国,实行无为政策,儒学受冷落4. 汉武帝时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1)背景:汉武帝锐意进取,加强中央集权,为其“有为”行为寻找理论依据2)主要内容:A. 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评价神化皇权的理论:一方面为皇权的统治树立神的权威;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又能限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

B. 以三纲五常作为统治的道德准则因而,罢黜百家(不能作为主流思想),独尊儒术3)地位:汉代以来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官方主流意识形态4)对新儒学体系的评价: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P5)。

因此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其“天人感应”的学说能限制皇权的过度膨胀。

但另一方面,此种学说神化了皇权,其本质是为封建帝王统治服务的。

5. 宋程朱理学对儒学的改造—理学体系1)背景:遭受到佛,道思想冲击,唐代以来经学体系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2)特点:A. 在排斥佛,道的同时,又融合了一部分佛,道思想B. 将儒学上升到哲学思想的高度:理是万物的本原3)朱熹A. 在二程基础上提出“天理论”:明天理,灭人欲B. 明确道德与天理间达成统一的手段:向外的格物致知6. 明代理学王守仁宋强调对外格物天理与道德的统一明强调对内修身,“致良知”7.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一方面,“明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束缚了人个性的自由发展,但另一方面,其对中华民族一些独特的民族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专题一:古典儒家教育思想

专题一:古典儒家教育思想

专题一: 专题一:古典儒家教育思想
3.论为学方法 3.论为学方法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 子罕》 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 子罕》 语·子罕》)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 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 灵公》 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 公》)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论语·卫灵公》 也。”(《论语·卫灵公》)
2.论中和 2.论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专题一: 专题一:古典儒家教育思想
3.论君子之道 3.论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 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 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 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 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 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 察乎天地。 礼记·中庸》 也,察乎天地。”(《礼记·中庸》)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

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北京一模)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答:“定于一。

”梁襄王再问:“孰能一之?”孟子再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据此可见,孟子的主张是()A.人性本善B.君主专制C.礼法并施D.提倡仁政【解析】选D。

由题干中孟子的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知,孟子认为只有不爱杀人的人才可以实现统一和稳定,也就是主张实行仁政,故选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是题干所说是指统治者施行仁政方能实现统一,而不是说人性问题,排除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指的是施行仁政,与君主专制不是一个范畴,排除B;礼法并施是荀子的主张,排除C。

2.(2020•山东等级考・T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选D。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涉及“义”的问题,是讲上下之间、君臣之间要讲求礼、义等,实质是要维护等级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D 正确;中央集权政治是在秦朝建立的,材料是战国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主要讲君臣上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排除B;材料中“义”涉及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统治阶层,排除C。

3.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

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

这一历史现象有利于()A.强化儒学独尊地位B.彰显法律的公正性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解析】选A。

从材料中汉武帝时起儒学的经典和其体现的道德原则,成为断案的根据可知,儒学不仅是学术思想,还用于司法,更加凸显儒学独尊的地位,故选A;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强调亲情伦理,与一视同仁的法律不同,并不一定是公平公正的,故儒学入法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时起把儒家经典作为判案的依据,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把儒家经典和道德观念作为判案的依据,是补充了法律内容,而不是补充完善了儒家的理论体系,排除D。

专题24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专题24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热点题型】题型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例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提分秘籍】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伦理观“性相近”说“性本善”说性恶论治国理念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民本思想提出“仁”的思想,强调“节用而爱人”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历史观主张“克己复礼”,有一定保守性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张社会进步【举一反三】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热点题型】题型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例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提分秘籍】1.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评价积极消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具有明显不同项目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主题讨论现实问题讨论神学问题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诸子百家学派之一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一反三】《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专题三一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

专题三一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

代表作《焚书》《续焚书》 《藏书》《续藏书》
Page 4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 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焚书》 之中,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
Page 5
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反对“存天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 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 理,灭人欲”的理论,强调维护个人利益 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 的合理性,主张个性发展,而不应该被强 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肯定了思想 的独立性。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 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思想 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Page 23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 政治腐败;社会 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 拜金风气盛行 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 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 政治腐朽,社会矛盾 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尖锐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 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 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 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 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 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黄宗羲
Page 10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 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经济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本也。” 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Page 11
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主X“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维护周“礼”,主X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X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还主X“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和暴民.主X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X,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宋朝时期形成理学: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6)明末清初遭批判: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1)儒学产生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和犁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儒学的地位:儒家是“百家争鸣”中诸家之一。

这一阶段,战国时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最高道德准则,解释为“仁者爱人”;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3)特点:此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关于思想休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虽统一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3、儒学独尊地位——汉代(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2)主张: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之说,糅合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专题一儒家思想及其人生哲学模式

专题一儒家思想及其人生哲学模式

求; 孝悌为仁之本; 忠恕为仁之道。 特点:突出社会政治;植根血缘基础; 着眼伦理本位;发挥主体能力。
儒家的主要大师-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
《史记· 孟荀列传》:孟子 “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离娄》:“予未得为孔 子徒也,予私淑诸人 也。” 《公孙丑》:“自生民以 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梁惠王》:“乃所愿, 则学孔子也。”
阳德阴刑与独尊儒术
以教化为主、以刑罚为辅的阳德阴刑理
论是其政治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 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 亲亲而尊尊。”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 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 德而不任刑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董
经义的解释和发挥,包含丰富的哲学思 想。共10篇,称为“十翼”。 传说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周公系辞, 孔子作传。
《论语》就是孔子言论的汇编。
《孟子》是孟子的言行录。
《大学》主要讲“三纲领”、“八条
目”。 《中庸》深刻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和方法论,对“中和”、“中庸”、 “三达德”、“五达道”,尤其是对 “诚”等范畴作了详尽阐发。
“儒家”是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
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 为最高。”
儒家的主要经典
战国时,有“六经”之说:《诗》、《书》、
《礼》、《易》、《乐》、《春秋》 汉以后,五经流传。 至宋代,发展为十三经。 《诗》、《书》、《易》 《礼》衍为三:《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 《谷梁传》 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和《尔雅》

中学论语专题精讲

中学论语专题精讲

篇一:孝道篇《论语·季氏》中有一段话,“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叔车骄乎,驱之。

’”这段话中展示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孝道的观念。

这里的孟之反是孟子的门生,他一直以来都非常尊敬孟子。

这段话中,孟子上车后后面紧随其后,孟子还特意回头策马催促孟之反的车厢。

这表明孟子关心孟之反是否安全并且不愿意孟之反承受辛劳。

这体现了孟子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孝道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关心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它告诉我们要关心家人的需求,为他们着想,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行为尊重,还要有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照顾。

尊重长辈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它也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

篇二:仁爱篇《论语·述而》中有一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述仁爱的时候说的。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关心自己的修养和提高,而后才能真正理解他人。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那么他就无法真正理解别人的思想和行动。

只有通过对自我修养的不懈追求,才能真正理解世界和他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仁爱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它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自身,要有温暖和关怀之心去关心他人。

只有通过真正的了解和尊重他人,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通过对中学论语中的孝道篇和仁爱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价值观和观念不仅对于培养一个素质优秀的人,也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这些价值观,以此为指导,与人为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专题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专题复习课件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对中华各民族 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 孔子(内圣、外王) 开创 儒
战国 孟子
(内圣)
家 发展 思

荀子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内圣
外王
(个人修养-仁人君子) (改造现实-安邦治国)
最高境界
伦理观
政治观
孔子
仁者爱人-忠恕
为政以德
内 克己复礼-正名





内在 自觉
教育观
外在 约束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鬼神观
敬鬼神而远之
全面梳理 分类归纳 把握特点 关注联系
孟子
仁政 性善说 义利观
明清 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竞相逐利;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之际 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挑战传统观念。
受经济政治 文化影响
思想史 自身发展
思想家 探索追求
4.儒家思想的作用?
春秋 孔子(内圣、外王) 开创 儒
战国 孟子
(内圣)
家 发展 思

荀子
(外王)

家 思 想 发
方面作出了贡献……“内圣”之道与“外王”之道,恰好成
为儒学中的两个并行的车轮和两条不同的路线。有时他们相
互补充,交融统一;有时又相互对峙,分头发展。它们从不
同方面把孔子的仁学结构不断丰富化,而成为中国文化心理
结构的主体部分。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历史:初三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孔子与儒家思想(人教版)

历史:初三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孔子与儒家思想(人教版)

历史:初三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孔子与儒家思想(人教版)一、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传承者,创立了儒家思想并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仁爱思想: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关怀和尊重人的态度和情感。

孔子认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必须把仁爱作为核心实践,以仁爱为中心构建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

2.礼仪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礼仪作为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是儒家社会维持秩序和稳定的最根本保障。

3.忠恕思想:忠指忠诚、诚实守信,恕指宽容、谅解,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之间的相互尊重。

忠恕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和互助,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4.君子思想:儒家思想认为,各种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培养德才兼备、道德高尚的君子是儒家的目标,君子应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素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1.政治领域: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制度发展影响深远。

封建王朝以儒家为官方思想,实行科举制,使得早期封建中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和组织结构。

2.文化教育领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儒家文化和思想被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社会生活领域: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这无疑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四、现代社会中的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被广泛接受和借鉴。

如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被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儒家思想专题精彩试题集

儒家思想专题精彩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尊王贱霸"D、"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高三历史孔子与儒家思想

高三历史孔子与儒家思想

(3)、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称为“四子书”,为历代文人必读之书,地位十分重要。 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 ①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 ②这几本书中的理论都经历代实践,完全正确。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很注重思想控制。 ④曾子、子思、孔子、孟子等人都倍受他们所处 时代统治者的重用。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高考历史小专题复习
---------让儒家思想 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背景材料 】 2009国际孔子文化节序幕 4月4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春 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举行,纪念孔子诞辰 2560周年系列活动由此启动,2009中国(曲阜) 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序幕。在祭孔仪式上,该 市向人们介绍了孔子文化节活动的概况,其中, 范曾为孔子作赋、设立“孔子奖”、开展“时 代与孔子”网络对话等亮点颇为引人注目。 据介绍,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 节在从4月至9月半年时间内,主要举办五大主 题和四大系列活动。
(10)新文化运动前期 ----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 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 倒孔家店”的口号。
同 时 期 的 历 史 地 位 其 原 因
二 、 儒 家 思 想 在 中 国 不
西汉------清 (居于统治地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受 压制 独尊-----------重视
(10)十九世纪末 ---康有为借用儒家思想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 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经 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 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唯心 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 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专题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㈠春秋时期-孔子:1.地位,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⑴仁:①含义:“仁者爱人”[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广泛地体贴和理解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统治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实现“仁”的方式,A就要遵守“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中: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和: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3.意义:⑴中庸不仅是一种德行,而且也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本质规律的认识;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被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来讨论的,但实质上不仅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实际价值,而且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也有指导意义.);‘C克己复礼为仁;D实现五者(恭宽信敏惠)为仁等③仁的思想的意义:A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在当时有利于抑制暴政;C对今天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但其爱人是有等差的爱。

⑵礼:克己复礼。

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①含义:A 指治理、安定、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秩序;B 礼仪制度。

孔子所追求的理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②主张:正名。

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③仁和礼的关系礼仁结合。

纳仁于礼,是人道与政治的结合。

A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B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C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D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⑶仁礼评价:对儒家的“仁礼”学说的评价:1.内涵极其丰富。

举凡社交礼仪、生活标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囊括在内。

2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强调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在当时有利于抑制暴政;对今天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

3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它又极大地限制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和创造欲望。

4这种两重性作用于孔子以后的悠悠岁月,造成中华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⑷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⑸社会历史观:主张逐步改良。

⑹天命观:主张敬鬼神而原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虚于天命,重于人世)。

⑺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等(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孔子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⑻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3.孔子及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⑵国内: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形象也被逐渐神圣化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⑶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法德等国的先进思想家们从儒学这个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⑷对今天的影响: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尊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义,保气节,宽厚中正的道德品质和艰苦自立,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⑸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他的“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4.孔子思想产生的原因:春秋时代的需要;历史文化的积累;生活实践的升华.5.孔子政治思想的特点:重视传统,注重继承;以仁礼为核心;政治和伦理结合;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在天人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战国:1孟子:⑴地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⑵主张:①他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一整套系统的政治学说----实行“仁政”:A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B 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政在得民”;C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D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②主张人性本善.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是一种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论.③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⑶影响:①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②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2荀子:主张:⑴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吸收法家的思想,“礼法并施”的观点;⑵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⑶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凭后天教育,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⑷孟子主张统治者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3孟子荀子思想影响:两者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4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直接原因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1.背景:⑴黄老政治的实施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⑵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⑶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着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外族侵扰等一系列问题; ⑷为了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新儒学:⑴来源: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⑵思想:①核心: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针对加强君权),②宣扬“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中央集权需要);③“三纲五常”(针对为人处事)。

④仁政.(针对土地兼并,人民受压迫的社会现实)⑶地位确立: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兴办以儒家思想为垄断的太学\地方建立各级学校;把儒学作为考查和选拔官吏的标准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⑷与孔孟思想的区别: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继承大一统\仁政等思想;②其核心内容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加三纲五常,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③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了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④使先秦儒学从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⑸影响:①董仲舒借用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封建割据势力,也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③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④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⑤实质:神化皇权,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⑶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四)儒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A两宋理学:1.背景: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唐代儒学大师韩愈《原道》中的恐吓已经无法控制人心;⑵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⑶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⑷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讨。

他们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家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得到了丰富和更新;⑸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⑹宋代“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2.含义: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3.代表人物:对理学的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