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
遗传学解题指导之正推法和逆推法

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 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 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 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 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 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 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 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下转 2 4 0 页)
238 科技资讯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科技资讯 2009 NO.10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 知 识 传 输 , 过 高 的“ 成 才 ”标 准, 统 一 的 培 足够量的具有较高技能和敏锐思维能力的
科 技 成 果 的 前 沿 动 态 知 识 , 同 时 更 重 视 科 核 心 技 术, 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创 在高起点上创新持续发展,永远实现不了
新 , 不 断 更 新 知 识 , 抢 占 科 技 前 沿 。拟 以 此 “ 超 越 ”, 就 永 远 跟 在 人 家 屁 股 后 面 跑, 强不
的 科 技 人 才 。教 育 把 科 技 转 化 为 现 实 生 产 前 提 、相 互 影 响 、互 相 促 进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力的杠杆作用是通过他(她)们来完成的。科 展归根到底是由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来
技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 完成的,而教育恰好是培养和输送这些人
假设灰色性状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 基因(A)控制,黄色性状属于常染色体上的 隐 性 基 因 ( a )控 制 , 则 与 性 别 无 关 。杂 交 组 合 灰色雌蝇×黄色雄蝇可计为: A ×a a , 同 样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可记为: aa×A ,由于A 有两种情形:AA和Aa,故 两种杂交组合后代中均是灰色个体多,黄 色个体少,且无性别差异。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及拓展训练—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一、真题解析(2020·山东,23节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 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此类题目的语言表达,常涉及基因的基本传递过程中的相关规律的考查,此类题目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假说—演绎法”,突破此类题目要从根本上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基因位置的推断、基因传递规律的判断等。
二、强化训练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研究的该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2、测交法可用于检测F1基因型的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微课 数学方法在遗传规律解题中的运用 (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数学方法在遗传规律解题中的运用(一)分解法分解法是数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
因此,解决较为复杂的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可借鉴分解法。
(1)概率的分解将题干中所给的概率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概率,再运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逆向思维,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典题示例】1 在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
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
则该红花香豌豆的基因型为。
(2)比例的分解将题干中所给的比例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特殊比例,再运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逆向思维,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有时,一些拆分后的比例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更简单,因此不要拘泥于分离定律。
2 一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B.BbccC.bbCcD.bbcc3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
请回答: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二)合并同类项法合并同类项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
例如两对等位基因间的基因互作,依据题意进行合并同类项,在9∶3∶3∶1的基础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可以变化为15∶1、9∶7、9∶6∶1等等。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解题技巧如下:
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了解所给问题的具体要求,明确解题思路和方向。
2. 确定所给材料的内容和信息:阅读所给的材料,理解材料中的内容和信息,包括文字、图表、实验数据等,确保对材料有全面的理解。
3. 提炼问题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和所给材料,提炼出关键的问题关键词,明确解题的方向和重点。
4. 运用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生物遗传知识,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等,通过对计算、分析、推理等方法的运用,解决问题。
5. 推理与分析能力的运用: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推理和分析能力,根据所给材料和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进行逻辑推理,找出解题的方法和答案。
6. 注意解题时的思路和结构: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结构,合理安排解题的步骤和方法,确保解题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7. 注意细节和计算的准确性: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和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因粗心或计算错误导致答案的错误。
8. 举例和解释:在解答题目时,可以通过举例和解释的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9.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为了提高解题的技巧和水平,可以多做
真题和模拟题,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10. 多思考和讨论:在解题过程中,要多思考和讨论,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启发,提高解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遗传题在初中阶段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与高中内容衔接,且可以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学习和灵活运用情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所以就成为考试考查的热点和重点。
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会遇到有关基因组成推断、遗传方式的判定和机率计算的题目现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作了归纳和整理如下:一、学握基本原理要解答任何遗传题,首先要学握最基本的遇传原理,无论命题有多复杂,问题的情景多么新颖,它们总是建立在基本的知识和原理之上的,只要学握基本原理,任何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1.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①DD×DD→DD高茎②DD×Dd→DD: Dd高茎③DD×dd→Dd高茎④Dd×Dd→DD: 2Dd: dd=3高茎: 1矮茎⑤Dd×dd→Dd: dd=1高茎: 1矮茎⑥dd×dd- +dd矮基2.显隐性的确定①无中生有有为隐。
即:亲代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后代的性状就是隐性。
如:已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则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有中生无有为显。
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一个性状,这个性状为显性。
如一只棕毛老鼠(雄)与黑毛老鼠(雌)相交后,生的下一代全为黑毛老鼠。
则黑色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3.基因组成的确定(有关基因用A、a表示)①性状表现为显性,有两种基本组成,即Aa或AA。
性状表现为隐性,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aa。
②双亲均为显性:如果杂交后代全为显性,亲本之一一定是显性纯合体AA,另一方是AA或Aa。
如果杂交后代有隐性,双亲一定是Aa×Aa。
二、学握解题方法.(一)有关推断基因组成常用的几种方法①正推法正推法,即已知双亲的基因组成或性状表现,推后代的基因组成或性状表现及比例。
此类型比较简单。
如: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一株高茎豌豆与一株矮茎豌豆杂交,求: 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解析生物学中的从性遗传

【 1 在 人类 中, 例 】 男人 的
秃头为显性 , 女人秃头为隐 陛。 现有一非秃 头女 子 , 其妹 妹秃 头, 弟弟非秃头 , 与一个父亲非 则 一 秃头的秃头 男子婚 配 , 他们 婚 后生一个 秃头子女 的概率是
杨 艳
明
【 析】 解 人类秃头是常染色
体上 的基 因 S控制的一种 比较 特殊 的遗传现象 。男性表现为 显 性 (sS ) 秃 头 , 女 性 只 s 、s时 而 有在显 性纯合 时 ( s 才 秃头 , s) 女性 不秃 头 则 包 括 基 因 型 为 S 、 两 种情 况 。了解 题 干 中 ss s 暗含的这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 因素 。 () 导 双 亲 基 因 型 。 1推 据题 意 知 : 子 的基 因 型 男 为 S; 子 的 基 因 型 为 2 3 s女 /, % 或 13s 该 女子非 秃 头 , / s( 必含 有 s 因, “ 妹 妹秃 头 , 基 据 其 弟 弟非秃 头” 知其父 母 的基 因 推 型均为 S , s则不难推知“ 该女子 非 秃 头 ” 基 因 型 是 23 或 的 /, %
1 /4+ 2 3 x2 / /4× 1 2 =4/1 / 2。
②若基 因型为 s 的男子与基因型为 13s s / s 的女 性婚配 , 则后代子女中秃头 的情况为 :
P 秃:13×12×12 11 ; 女 =13×2 =0。 /
【 】1不是。因为有角性状为显性性 状 , 答案 () 若 为伴 x染色体 遗传 , 后代 公 羊应 全部表 现 为无 角 , 后代 母羊应全部表现为有角 , 与上述事实不符 。 () 2 方案一 : 选择 无角公 羊与 多只母羊 交配 , 观 察后代小 羊性状成熟后 的表现 。 推理 过程 : 若杂交后代出现有角羊 , 则表明不是 伴 Y染 色体遗传 , 即为从性 遗传 ; 若大 量杂 交后 代 未出现有 角性状 , 则为伴 Y染 色体遗传 。 方案二 : 选择多只有角公羊 , 分别与多只无 角母 羊交 配 , 观察后代小羊性成 熟后 的表现 。 推理过程 : 后代出现无 角公羊 , 若 则可确定不是 伴 Y染色体 遗传 , 即为从性 遗传 ; 后代 公 羊全部 若 有角 , 羊全部无 角 , 母 则说明是伴 Y染 色体 遗传 。 【 3绵羊 的有 角( ) 例 】 H 对无 角 () 显性 , h为 白毛 () B 对黑毛 () b 为显 性 , 两对基 因分别位 于两对常染 色体上。其中羊角的基 因型 为杂 合子 ( h 时 , H ) 雌羊 无角 , 雄羊有角 。现让 一只有 角黑毛公 羊与 多只基 因型相同的无 角白毛母羊交 配, 产生足够 多的子代 。 子代 雄羊中有 角与无角各 占一半 , 白毛 与黑 毛各 占 半; 子代雌 羊 全部 为无 角羊 , 白毛与 黑 毛各 占一 半。请 回答 : () 1推断双亲的基因型 : — 。 — () 2从上述子 代 中挑 选出一 只有角 白毛公 羊与 多只基 因 型为 H b h b的母羊 交配 , 产生 足够 多 的子 代, 用遗传 图解表示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 比例 。 【 析 】1根 据题 意 可知 , 只有 角黑 毛公 羊 解 () 这 ( H—b) b与无角 白毛母羊 ( B一 交 配 , 一h ) 子代 雄羊 中 半 为无角羊 , 雌羊全部 为无角羊 , 且雌雄羊中白毛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高考生物试题中也占据一定的比重。
解题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遗传学基本概念: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主要涉及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基本概念。
在解题之前,首先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并掌握其定义和特点。
2. 仔细分析题目:解答遗传规律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的要求。
可以对题目进行归纳和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3. 应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根据所学的遗传规律,把题目所给的信息和问题联系起来,应用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推理。
主要的遗传规律有孟德尔的单因性原则、自由组合原则、随机配对原则等。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可以判断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多基因遗传,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还是随机配对所导致的非孟德尔遗传。
4. 综合运用多种遗传规律:有些题目可能同时涉及到不同的遗传规律,这时需要将多种遗传规律综合运用起来。
在解决复杂的基因重组问题时,除了要应用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原则,还要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连锁的影响。
5. 注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有些题目可能涉及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需要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时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结合遗传规律进行逻辑推理。
6. 注意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遗传规律是基础的科学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人类血型遗传问题时,可以参考实际家族中的血型遗传情况。
解决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需要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注意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多种遗传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
要注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将遗传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遗传方式的规律

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遗传方式的规律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有关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遗传方式的判断一般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二是致病基因存在的位置。
这类问题通常先判别显隐性,然后判断基因的位置。
一、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关系1、如系谱图中存在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子女,即可排除显性遗传病,而确定为隐性遗传病,典型图例:(图一)(图二)2、如系谱图中存在双亲有病生出无病子女,即可排除隐性遗传病,而确定为显性遗传病。
典型图例:(图三)(图四)口决:“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二、致病基因的位置判断致病基因位置的判断常采用假设的方法,先假设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然后按假设代入遗传图谱中如符合图谱,则假设成立,如不符合图谱,则为假设相反的一面。
下面将四种常见遗传病的判定规律做以说明: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遗传特点:隔代遗传,发病率低,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2)图谱特点:双亲无病生一患病女儿,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而且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3)实例: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
(4)判断口决:“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5)例图:如图(一)2、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遗传特点:代代相传,发病率高,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2)图谱特点:双亲有病生一无病的女儿,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3)实例: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等。
(4)判断口决:“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5)例图:如图(三)3、伴X隐性遗传病(1)遗传特点: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等(3)判断口决:“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4)判断方法:否定式判断(5)例图如上图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的可能4、伴X显性遗传病(1)遗传特点:连续遗传,交叉遗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遗传规律小专题——题型归纳1

(二)杂交操作流程
1(略).09-上海-14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 是( )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去除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2(略).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的花称为两性花。开两性 花的植物在进行杂交时需要进行去雄。下列关于去雄及与之有 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碱__基_对_排__列_顺__序_的__多_样__性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碱__基_互_补__配_对__原_则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遗传规律(一)总结1材料
玉米、豌豆、果蝇、大鼠等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共性: 1.易于种养 2.生长周期短,繁殖快 3.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4.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玉米、豌豆、果蝇等遗传学实验材料的特性: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 条件下是纯种,用于杂交实验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2.玉米是单性花,用于杂交实验,操作简便 3.果蝇的染色体数量少,易于分析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单杂合自交3:1 单杂合测交1:1 单杂合单倍体育种1:1 单杂合花粉鉴定1:1 单杂合特殊动物(蜜蜂雄蜂)1:1
2(略).09-江苏-7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无需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 程度
√A.待花完全成熟后进行去雄
B.对作为母本的植株需要进行去雄 C.去雄后需要及时套袋,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D.去雄时一定要做的彻底,不能遗留雄蕊
3.以下对各种植物杂交方式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题型05 遗传相关计算类选择题(4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5 遗传相关计算类选择题(4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1.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
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
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2.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 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 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 Y A 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 Y a个体与A Y A个体杂交,则F 1有3种基因型B.若A Y 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 1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 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 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3.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
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
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 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4.直翅果蝇经紫外线照射后出现一种突变体,表现型为翻翅,已知直翅和翻翅这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翻翅基因纯合致死(胚胎期)。
推断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推断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家族遗传系谱图题是一类有关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综合的遗传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有一定难度,解决此类题的突破口,就得先确定遗传病是哪类遗传方式。
下面来谈谈推断家族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路和方法技巧。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特点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三大类,而家族遗传系谱图中的遗传病就是指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主要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男女患病相等;常常表现出代代遗传即连续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女患病相等;常常表现出隔代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患病男性,其母女都是患者;正常女性,其父子都是正常的;父传女,母传子现象,即交叉遗传;常常表现连续遗传;女性患病多于男性。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患病女性,其父子都是患者;正常男性,其母女都是正常的;交叉遗传;常常表现隔代遗传;男性患病多于女性。
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只有男性患病,女性都正常,且连续遗传,即父病,其子子孙孙都病,父正常,其子子孙孙都正常。
1.推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路和方法技巧推断家族遗传系谱图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路和方法技巧:首先排除Y染色体遗传方式。
在家族遗传系谱图中,若遗传病遗传的特点符合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则该遗传病遗传方式为Y染色体遗传方式,即由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否则,该遗传病不是Y染色体遗传方式,如系谱图中有女性患病。
然后判断遗传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即遗传病是显性遗传方式,还是隐性遗传方式。
在家族遗传系谱图中,若在某一世代中,双亲正常,而子代中有患病的孩子,则遗传病为隐性遗传方式,这种方法叫“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
即在家族遗传系谱图中,若在某一世代中,双亲都患病,而子代中有正常的孩子,则遗传病为显性遗传方式。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语言表达(3) 遗传实验中相关推理分析

遗传题表述类方法突破: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策略的解题思路为当没有坐标图和规律作为依据时, 需先结合题干找出待解决的问题,再列举出各种合理假说,接着通 过演绎推理得出预期结果,最后将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作为 作答依据。突破此类题目要从根本上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基因位置的推断、基因 传递规律的判断等。
等位基因 A(a)控制,有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无抗除草剂基因用 B-表示。
杂交
F2的表型及数量(株)
组合 矮秆抗除草剂 矮秆不抗除草剂 高秆抗除草剂 高秆不抗除草剂
甲×乙
513
167
0
0
甲×丙
109
37
313
104
乙×丙
178
12
537
36
杂交
F2的表型及数量(株)
组合 矮秆抗除草剂 矮秆不抗除草剂 高秆抗除草剂 高秆不抗除草剂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 1∶1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 1∶1
答案 如图所示
(2)为克服籼-粳杂种部分不育,研究者通过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和筛选, 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种,过程如图。通过图中虚线框内的连续 多代回交,得到基因型A1A1B1B1的粳稻。若籼稻作为连续回交的亲本, 则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 _A__2B__2_的配子不育。
高中生物 遗传定律计算方法的应用

遗传定律计算方法的应用《生物学·必修 2.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其中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等相关的计算及遗传图谱的推理,也是高考中题目难度比较大的部分。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遗传定律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1 棋盘法棋盘法是一种概率计算方法,能够最直接地计算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方法(图1)。
例1 分析图1中F2表现型有_____种,基因型_____种,组合方式有_____种。
通过棋盘法可以直接看出表现型为4种,基因型为9种,组合方式为16种。
由此可见,棋盘法的优点为:直观、准确可靠;缺点为:烦琐,不适用于多对基因的组合。
例如,3对等位基因,配子类型有8种,将有64种组合方式,27种基因型,此时使用棋盘法解题非常不方便且容易出错。
2 分解法分解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的过程,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从每一对相对性状入手,最后将所有相关结果相乘得出结果。
分解法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多基因组合问题,弥补棋盘法的不足。
例 2 选取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图2为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其中,Y(黄色)对y(绿色)为完全显性,R(圆粒)对r(皱粒)为完全显性。
(1)F2中基因型有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种,组合方式有种(2)F2中YyRr占_____,YR中YyRr占_____。
解析如图3所示:即F2中不同基因型为3×3=9种;不同表现型为2×2=4种;组合方式为4×4=16(雌雄配子各有4种)。
由于Yy占14,Rr占1/4,所以F2中YyRr占1/4 ×1/4=1/16由于Y_中Yy占2/3,R_中Rr占2/3,所以Y_R中YyRr占2/3×2/3=4/9。
3 配子法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是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利用配子法解决遗传问题,尤其是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是从本质上入手,更有效也更快捷。
以“两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的分离比和特定的杂交组合”例说遗传的实验设计与推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1.位置关系
(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 ,B、 表示),位置如图甲和乙:
知识补漏
(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 ,B、 表示),位置如图丙:
2.判断方法
(1)自交法:若双杂合子自交,后代表型比符合 或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表型比符合 ,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若通过基因工程向某植株导入两个抗虫基因,则导入后可依据其自交后代的抗虫比例推断导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若自交后代全为抗虫植株,则两个抗虫基因导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占 ,则两个抗虫基因导入同一条染色体上;若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占 ,则两个抗虫基因导入非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
必须有 个 基因位于 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 基因
[解析] 由题意可知, 基因的可能位置有: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上。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 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 ,则含 基因的雄配子死亡,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 ,说明含有 基因的雄配子死亡,即 基因插入了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 基因,所得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说明 的体细胞中含有0个 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 基因,则 基因插入了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即 与 基因连锁。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 个 基因,则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必须有1个 基因位于 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 基因。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 ,则子一代中不含 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 。
染色体
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自由交配的结果应为直毛 分叉毛 或分叉毛 直毛 ,与实际结果不符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遗传规律解题方法

(1)Aa×Aa
→3 (2)Bb×Bb →3 (3)Cc×Cc →3 F2: 27
2 2 2 8
1/4AA 1/4BB 1/4CC 1/64
2.杂合体连续自交题 [例题]关于两对性状的杂合子AaBb连续自交三代 后,AABB占多大的比例 。 解:用逐对基因分析方法。 (1)先分析A与a这对基因的遗传情况: Aa自交三代后Aa占(1/2)3=1/8, AA占的比例应为:(1—1/8)/2=7/16 (2)再分析B与b这对基因的遗传情况: Bb自交三代后Bb占1/8, 那么BB占(1—1/8/2)= 7/16 则:三代后AABB占(7/16)×(7/16)=49/256
P
nY XNXn×XNY→XNXN、XNXn、XNY、X ×
NY、XnY P XNXn ×XnY→XNXn、XnXn、X ×
解题要点:
1.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之和确定
=4,受1对基因控制 性状的遗传受几对基因控制 =16,受2对基因控制 =64,受3对基因控制 n,受n对基因控制 4 每一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四、种类、概率和比例的推导题
1.一般题型 [例题]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 交,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 纯合子的几率依次是( ) A.18,6,1/32 B.27,8,1/32 C.27,8,1/64 D.18,6,1/64 解: 先把F1(AaBbCc)自交分成以下3对杂交:
3.自交和自由交配问题
出错 原因
①不能准确把握交配组合的方式
②不能正确考虑亲本的系数
F2中高茎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多少?
自由交配的后代又是多少?
F2中高茎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多少?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各题型解题技巧一、解题关键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
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1、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二、解题注意事项1、灵活解题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
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
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3、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
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4、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5、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三、解题技巧选择题的做题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做需要做标记:一防涂卡出现错误,二是有时间后可以快速找到不确定的试题重新检查。
4、做完所有选择题,先涂好答题卡。
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理综选择占分高,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
微专题(一)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

NIPD 技术用于临床首先是针对父源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排除或识 别父源性变异和检测出新发变异。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方法简单直接,因为 导致突变的父源性基因并不存在于母体内,通过检测母体血浆中父源性等位 基因的存在与否即可对胎儿进行诊断。隐性遗传病中父源性突变的缺失将提 示胎儿为携带者或正常。利用 PCR 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在母体血浆中发 现了一种父源性遗传引起的囊性纤维化的突变。
列分析错误的是
()
性状 绿叶紫穗 绿叶白穗 黄叶紫穗
株数
221
80
19
A.该彩色水稻穗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F2 中绿叶白穗植株的基因型有 3 种 C.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间能自由组合
D.F2 中绿叶白穗个体间随机授粉,后代均为绿叶
解析:由表中信息分析可知,F2 植株的紫穗∶白穗=3∶1,说明该彩色水稻 穗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 正确;F2 植株的绿叶∶黄叶≈15∶1,说明叶色 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后代没有黄叶白穗个体出现,则控制水稻穗色的 基因与控制水稻叶色的某一对基因连锁,若控制叶色的基因用 A/a、B/b 表示, 控制穗色的基因用 D/d 表示,可假设 A 与 d 连锁,a 与 D 连锁,则 F2 中绿叶 白穗植株的基因型有 3 种,即 AABbdd、AAbbdd、AABBdd,B 正确;由于 后代没有黄叶白穗个体出现,可推测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间不能自 由组合,C 错误;由 B 选项分析可知,F2 中绿叶白穗个体均具有 AA 基因, 则个体间随机授粉,后代均为绿叶,基因型为 AA_ _ _ _,D 正确。 答案:C
三、深化认知——突破重难迷点 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2.辨明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①2∶1⇒ 显性纯合致死 ,即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 隐性纯合致死 ,即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不存活。 ③1∶2∶1⇒ 不完全显性 ,即 AA、Aa、aa 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一、解题的基本方法1. 解法1——已知表现型求基因型是最基本的题型(1)从子代开始,从隐性纯合体开始。
(2)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基因型可直接写出。
(3)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既可能的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需先写出基因型通式,再依据该个体的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写出其余部分。
(4)求亲代的基因型,先依据亲代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式;再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完成基因型的书写。
例题1: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遗传病。
试问:(1) 如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是。
(2) 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2. 解法2——用分离定律求解遗传应用题在孟德尔定律中,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规律。
因此,属于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题,都可以用分离规律求解。
即涉及到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只要各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便可一对一对地先拆开进行分析,再综合起来。
即逐对分析、各个击破、有序组合。
例题2 鸡的羽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均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
现有A和B两只公鸡,C和D两只母鸡,均为羽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如下:① C×A→羽腿豌豆冠② D×A→羽腿豌豆冠③ C×B→羽腿豌豆冠和光腿豌豆冠④ D×B→羽腿豌豆冠和羽腿单冠(1)这四只鸡的基因型分别为:A 、B 、C 、D 。
(2)D×B交配后代中,羽腿单冠鸡的基因型为;C×B交配后代中,光腿豌豆冠鸡的基因型为。
答案:(1)A FFEE、 B FfEe、C FfEE、 D FFEe(2)Ffee,FFee;ffEE,ffEe3. 解法3——系谱分析的简要方法寻求两个关系:(1)基因的显隐关系;(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找准两个开始:(1)从子代开始;(2)从隐性个体开始学会双向探究:(1)逆向反推(即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2)顺向直推(即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式,再看亲子关系。
)例题3 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呈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呈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
在这对夫妇中:(1) 男子的基因型是。
(2) 女子的基因型是。
(3) 他们的子代中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几率是。
答案:(1)AaX B Y (2)aaX B X b(3)1/8例题4右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通过医学遗传学检测查明,图中Ⅱ不带任何致6病基因,可判定图中Ⅲ患有染色9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如果Ⅲ7与一个正常男子婚配,请预测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可能性:。
与一个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该遗传病(3)如果Ⅲ9的家族)婚配,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生育哪种性别的子女?,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X,隐性(2)生女孩皆正常,生男孩有1/4可能性患该遗传病(3)选择生男孩,因为Ⅲ9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会传递给子代男性。
而生女孩则一定是携带者,该携带者的子代中,男孩有50%的可能性是该遗传病患者。
二、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一般条件下,其实质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1)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XY 型,雌性个体为 XX,雄性个体为 XY;另一种为 ZW 型,雌性个体为 ZW,雄性个体为 ZZ。
(2)有些基因位于 X 染色体(或 Z 染色体)上,Y 染色体(或 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只含有单个隐性基因也能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如X b Y、Z b W)。
(3)有些基因位于 Y 染色体(或 W 染色体)上,而 X 染色体(或Z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的性状只限于相应性别个体之间的传递。
(4)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书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3.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一起遗传时,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无论是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例题5 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 4 个孩子,其中 1 个正常,2 个携带者,1 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高考题】(2011 年安徽)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 ZZ,雌家蚕为 ZW。
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 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 t、G 对 g 为显性。
现有一杂交组合:ggZ T Z T×GGZ t 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三、遗传规律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1.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1)口诀①父子相传为伴 Y,子女同母为母系(图例见 A、B)。
②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其父子都病(即女病,父、子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图例见 C、D)。
③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其母女都病(即男病,母、女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图例见 E、F)。
(2)不能确定的类型若图系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做不确定的判断,通常的原则是: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为显性。
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人数约各占一半,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病。
③若系谱图中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则该病很可能是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病。
④若系谱图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则该病很可能是 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病。
2.根据表现型求基因型在遗传病相关的考题中,常见类型为纯文字题和图形题(遗传系谱图)两种。
(1)纯文字题:我们将其转化为遗传系谱图,这样会更加直观。
(2)遗传系谱图:根据表现型求基因型是其中重要的步骤,一般分两步:①根据表现型写基因型通式,例如显性表现型写成 A_;②根据前后代推出基因型通式中未知基因。
3.有关概率的计算(1)原理①乘法原理:当两个互不影响的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时,其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②加法原理:当两个事件非此即彼或相互排斥,一个事件出现或另一个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2)计算技巧①先分别求出题中每种病的发病概率(假设甲病患病概率为 a,乙病患病概率为 b)。
②运用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求出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
同时得两种病的概率:a×b;只得甲病的概率:a×(1-b);只得乙病的概率:b×(1-a);两病都不患的概率:(1-a)×(1-b)。
【典例】图 1 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及 X 染色体上的基因 B/b 控制),图 2 表示 5 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图 1图 2(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12 号个体的 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
(2)9 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3)图 2 中细胞 C1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情况下,细胞 d1 和 d4 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________。
(4)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 2 的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
若细胞 e1 和 e2 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____。
[点拨](1)由家系图中“父母正常,子女患病”这一特征可判断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
根据9号个体患病而5 号个体正常(或根据13号个体患病而8号个体正常)可判断出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12 号个体的 X 染色体(XB)只能来自于第Ⅱ代的7 号个体,又因1 号个体患有乙病(XbY),可知12 号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第Ⅰ代的2 号个体。
(2)9 号个体患甲病而11号个体患乙病,可知9 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 或aaXBXb。
家系图中1号个体患乙病(XbY),13号个体患甲病(aa),可推知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8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 ,则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3×1/2=1/6。
(3)图4-2-5 中细胞a 和细胞b 均为精原细胞,细胞c 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d 为精细胞,细胞e 为精子。
过程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表示变形过程。
正常情况下,细胞d1 和d4 由同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而来,染色体的数目相同,但染色体的组成不同。
(4)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过程②。
DNA 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均可导致细胞e1 和e2 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
[答案](1)常 2 (2)aaXBXB 或 aaXBXb 1/6(3) 次级精母细胞相同( 是) (4) ②基因突变 (或答“交叉互换”)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情况1.正常情况AaBb A_B_∶A_bb∶aaB_∶aabb=9∶3∶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2.异常情况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或致死作用等,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典例】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 和 b、T 与 t)控制,其中白、绿、黄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 4-2-8 所示。
请回答:图 4-2-8(1)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