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继续教育语文讨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应让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结合,既发挥接受性学习高效率,有利于发展学生集中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优势,又发挥探究性学习思路活、有利于发展学生发现性思维,拓展语言学习能力的特长,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双翼,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讨论二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并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教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汉字的基础知识、查字典的知识,为学生独立识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其中汉字的基础知识,如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及浅显的汉字构字方法等,都是结合识字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的,因而要及时归纳小结,使分散学到的汉字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从而有利于形成能力。
其次,在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某些规律来,一点一点积累提高。如在教学中,老师利用图画或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当引导学生独立理解字义时可告诉他们:阅读带有插图的读物时,要充分利用图画理解词句的意思;遇到“果然、于是、虽然”之类的词语,需结合上
下文了解它们的用法。又如在让学生识记字形时,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汉字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由哪些部件组成?怎样能够更好地记住它?对汉字中的难字和易错易混字,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想字的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哪两个字容易混淆,并想办法避免错误。这样就可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再次,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识字的潜力,鼓励他们独立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它们的识字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要求。也就是了解学生在各个时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如让学生用学过的汉字结构知识,独立分析新字结构,找到记忆方法。当学生有了识字的积极性,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时,还要鼓励他们在课内外主动识字,并定期在班内举办识字成果汇报。
最后,要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讨论三你认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
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潜移默化的师范作用。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所谓合作学习,即将班内学生按成绩、兴趣、能力、性别与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编成异质小组,系统利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
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我们在听课中,总是很遗憾地发现,形式上每个教室课桌的摆放都弃除以前的“秧田式”,改成目前流行的“马蹄型”或“环形”排列,学生环桌而坐,以便分组合作,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少之又少,经常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合作学习”或“请小组讨论”说得很简单,孩子们并没有学会怎样合作。举个例子,有位教师在教完一篇童话后,请大家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本剧,5、6分钟过去,有三个小组还无法开始表演,原来他们正为角色的分配而争执不休。如此,因重视形式,缺乏实质,忙的忙,闲的闲,热情的热情,旁观的旁观,合作学习的效果何在?究其原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加上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使得学生的交流合作知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还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是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好学生总是等不及其他同学发言,便充满自信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学习略有困难的学生只是附和几声,不但争不到发言权,反而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过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如今的课堂常是热闹一片,教师一说合作学习,学生刷地一下全部转过身,教室立刻响起一片讨论声,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自主性强,但事实上学生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而是直接吸收和采纳了别人的意见。在听课时常有一个雷同的教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