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 训练和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

鹦鹉鱼的睡衣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

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

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

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

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

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

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

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

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1.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3分)2.第4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4.文章末尾写到:“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5篇)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5篇)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和答案.语言的运用(4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盘曲línxún ()lòu空(休qì()yí和园(wéi幕()丘hè()鸣钟击qìng()))jiǒng然不同())zhuó磨(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4分)a.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b.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填空题(10分)①银烛秋光冷画屏。

②乡泪客中问。

③坐观垂钓者。

④《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是,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讲究近景远景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的。

(a映衬 b布局 c层次 d配合)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8分)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③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5.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重峦叠嶂诸如此类因地治宜巧妙绝论俯仰生姿珠光宝气自出心裁陡劳无益6.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

请你依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家”、“黑板”。

(4分)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块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二.阅读题〈一〉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初中说明文训练题(含答案)

初中说明文训练题(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精选题(一)快递与电子商务①从山东来京打工的阴法勇2004年刚当上快递员那会儿,每天在丰台区的三个镇之间骑车跑上五六十公里,也只能揽来三四个快件。

但如今,阴法勇每天只去一家企业收件。

他说:“这家企业的网上购物生意,每天都能发七八十个快件。

光这一家我就快忙不过来了。

”②最早,民营快递的发展速度并不快。

从2005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对快递业的正面影响开始显现。

当年,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速递工资先后和淘宝签约,成为淘宝推荐的物流企业。

电子商务中的网购迅速成为这些大型快递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

最高峰时,圆通70%的业务量都来自淘宝。

对一些小型快递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产生的业务量甚至占其业务总量的90%-100%。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近几年,快递业务收入每年都有20%只有的增长。

③然而,“成也电子商务,败也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给快递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④首先,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使急于抢占这个市场的快递业打起了价格战。

七八年前,北京同城快递起价为10元左右,后来一度降至5元,DDS 快递公司甚至..曾打出上海同城快递2.8元的超低价。

这种情况导致导致快递企业利润积累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渐弱。

先是DDS 公司在业务激增的冲击下,因入不敷出倒闭。

之后是去年11月11日淘宝大促销,一天就产生了1000多万件快递量,让快递企业也招架不住,造成混乱局面。

⑤其次,近两年来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成为一根绳上的两只蚱蜢,电子商务跳得太快,而快递业被拽得踉踉跄跄。

在管理上出现脱节情况。

快递企业来不及兴建仓库,购置车辆和培训人员,往往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扩大规模。

这种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企业的派送范围,却难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快件延误、损毁或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

特别是电子商务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货,导致中西部地区派送任务重,揽收收入低,派送不积极,设计快件丢失、损毁和延误的投诉居高不下。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

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

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

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

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

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

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

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

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

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

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

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

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

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

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

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

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

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

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

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

(完整版)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一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精选一、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

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 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

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

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

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

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

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学号(一)从达摩克利斯剑到新景观①地震堰塞湖形成后,必然要经历湖水漫坝、溃坝成洪的过程,这种危险就像高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①,成为震后次生灾害关注的焦点。

5•12后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堰塞湖进行抢险除危,但人们能做的主要就是用爆破或者人工开挖的方式,降低坝体高度或拓宽泄水口,在湖水漫坝前尽量减少蓄水量,以期降低泄洪时的水头高度,减小洪水对下游的影响范围。

而一旦湖水漫坝下泄,这时坝体的溃决程度就非人力所能控制。

②其实,人们对地震堰塞湖并不陌生,历史上大地震留下的不少堰塞湖,已成为观光胜地。

③据《国语》裁:“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据研究,很可能是这场地震诱发的山崩,堵塞了陕西翠华山的太乙河,形成了秦岭唯一的高山湖泊——天池。

以翠华山地震堰塞湖为主体景观,人们已经建立了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并以此为基础,正在为申报、建立范围更大的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而努力。

④1856年(清咸丰六年)6月10日,渝鄂交界一带发生了6.25级地震,在今重庆黔江县境内引发了山崩,使4500万立方米的崩滑体向西推移了约2公里,以近100米的落差崩落下滑,“筑”成了长1170米、高50-70米的天然大坝,阻塞河流,形成了面积2.8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0余米的地震堰塞湖——小南海。

那里现已建成了重庆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⑤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发生的7.5级地震,因山崩堵江,由上往下,在岷江干流上形成银瓶崖、大桥、叠漠三处巨大的天然堤坝,堵断岷江。

银瓶崖以上形成了长13公里、宽约2公里的大海子堰塞湖。

大海子的水又先后越坝注入大桥、叠溪两个堰塞湖,由于叠溪堰塞湖堤坝最高,又使湖水“倒灌”于大桥、大海子堰塞湖,使三湖连成一片。

地震后第45天,叠溪堰塞湖突然崩溃,酿成巨大洪灾。

目前银瓶崖、大桥两个堰塞湖仍残留分别被称为大、小海子,成为大九寨环形旅游线上的重要景观。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心!二维码暗藏杀机①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拍下身边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享受轻松在线获取信息的便捷了。

但你了解二维码吗?有没有意识到,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

因此,相比前者,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

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

二维码还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容错机制”——即使二维码被穿孔或是污损,甚至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恢复信息。

另外,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

正是有了这些定位点,不管是从何种方向读取,它都可以被辨识。

③鉴于二维码的诸多好处,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很快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线了解更多产品和服务信息;物流仓储中心靠扫描二维码,掌控货品去向和信息;护照、身份证、会员证印有二维码,可以帮人们快速输入核对个人信息;社交网站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让我们“互粉”变得轻而易举;二维码还是防伪的好帮手……④咔嚓一拍,信息自来。

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轻松获取资讯的方式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⑤如今我们常见的QR条形码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

这就给黑客和骗子以可乘之机。

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目录1 天桥 (1)2 安全的空中旅行 (2)3让地球人烦心的“太空杀手” (3)4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5)5谁染枫林醉 (6)6位次的讲究 (7)7 抗生素滥用:一个沉重的话题 (9)8 开发小行星漫想 (10)9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11)10 成语里的歌声 (12)11 “高铁时代”已到来 (14)12 动物的弄虚作假 (15)13 会呼吸的建筑 (16)14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7)15 小满 (19)16 猴年说猴 (20)17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21)18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23)19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24)20 调好你的“食物钟” (26)参考答案 (27)1 天桥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

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

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阅读《飞机“不喝油”也能飞》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王远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

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

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

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

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

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

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

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

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

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专题17 说明文阅读专练(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专题17  说明文阅读专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7 说明文阅读专练一、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科技新元素的支撑。

太空“千里眼”优势多②火星和地球间距离漫长,通信存在一定时延,在地球上无法控制着陆过程,必须让着陆巡视器自主完成这段旅程,这对敏感器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③相控阵敏感器是位置和速度测量的重要仪器。

在着陆阶段,为航天器持续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成功助力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表面。

它安装在火星着陆巡视器进入舱着陆平台下方,作用范围达数十千米,可谓火星探测器的太空“千里眼”。

④相控阵敏感器的雷达天线由多个辐射单元组成,就像生物学中蜻蜓的复眼,具有波束扫描快、指向灵活、目标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此外,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任意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从而快速修正航天器的姿态测量误差,确保着陆巡视器方向控制准确无误。

⑤这是国内首次将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于地外天体着陆测量。

小型“传动器”作用大⑥火星探测任务的重头戏就是在火星表面巡视,这个过程必须万无一失。

但火星表面地形复杂,火星车如何准确传递运动指令,进而灵活行走、爬坡下坎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从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密测试与试验等基础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一路闯过了多道难关,成功研制出火星车移动分系统核心传动部件——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确保了火星车在转向、过坡中更自主灵活。

⑦据介绍,在火星车左右两侧悬架上,分别装备了2种结构精密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

该装置体形小、重量轻,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使火星车6个行走车轮独立实现抬升和降落,实现车体姿态和高低调节,以适应火星表面地形,保证爬坡下坎行动自如。

如果将火星车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就是驾驭这架“马车”的“车夫”。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耐温极限范围。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资料一、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10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10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资料一、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资料一、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

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

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

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

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

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

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

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

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

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

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

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

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

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

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泥土的歌唱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

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

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

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材料一橡皮擦邓莉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是如何熬过来的?”在这个问题下有763条回答,几乎每一条回答就是一个家庭关于“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姥爷是南下干部,离休后,在区人民法院担任陪审员一职。

那时候,家里的大门背后挂着手撕式日历,姥爷总会用红色的水彩笔,在他需要去法院陪审的日子做醒目标注。

到现在,每每想至此,那一页页小方块的日历,依然无比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不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日历上再也看不见红色的标注了,姥爷常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然后又会突然停下来,眼神中透着焦虑,迷茫地站在原地。

他再也不会陪我玩扑克牌游戏“24点”了,再也不能拿着手柄操作他最爱的“超级玛丽”,甚至,他根本都不记得我是谁了。

姥爷的记忆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偷走。

他喜欢的,他不喜欢的,和他有关的,和他无关的,正在不受控制地一点点溜走。

但,除了一个人。

姥爷平日里像个儒雅的绅士,可只要脾气一上来,还是会让我悄悄躲到姥姥的衣角后。

在他病重住院后,他只会反复念叨一个人的名字———张素云,这是他为大字不识的姥姥改的名字。

懂事后,我一直觉得姥爷其实很有文艺范儿,他的内心一定住着一个小清新。

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姥爷每天就像失了魂一样,直到和姥姥通上电话。

他会很心疼地对姥姥说:“我没事,你要好好的。

放心吧,我很快就能回去了,这回回去,就不走了,就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有人忘记了一切,却能牢牢记得这是自己的爱人。

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力量吧,我想。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申报上市,这是16年来全球唯一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通过临床3期试验。

”看到这则新闻时,已经是姥爷离开我的第12个年头。

看过一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韩剧,叫《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看完,我哭了很久。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那无数块橡皮擦,将再也擦不掉亲人的记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言的运用(4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盘曲línxún() lòu空()丘hè()鸣钟击qìng( ) 休qì( ) yí和园() jiǒng然不同()
wéi幕() zhuó磨()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4分)
a. 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
b.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 填空题(10分)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

②乡泪客中问,。

③坐观垂钓者,。

④《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是,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a映衬 b布局 c层次
d配合)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8分)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②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③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④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
5. 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重峦叠嶂因地治宜俯仰生姿自出心裁
诸如此类巧妙绝论珠光宝气陡劳无益
6. 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

请你依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家”、“黑板”。

(4分)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块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二. 阅读题
〈一〉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知识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7. 赵州桥第二个特点中的“不但……而且”能否删去?为什么?(3)
8. 文中画线句表现了石拱桥的特点是:(3)
9. 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前后的顺序是否能颠倒,为什么?(3)
10. 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6)
①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③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11.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又引用唐朝的张鷟的话,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但其说明的角度不同:(3)
作者是从说的;张嘉贞的话是从说的;张鷟的话是从方面说的。

12. 本文段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举例列举三种。

(3)
〈二〉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过去的院子或是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13. 选段介绍了屏的作用是(3)
14. 找出选段的中心句(3)
15. 选段的结构方式是,运用的说明方法有(4)
16. 选段写小时候躲在屏后及古时男女借助屏风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17. 屏的作用除了文章所说的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你试着说一说。

(3)
〈三〉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

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

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 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得到证明。

大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yú( )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

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

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

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

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hé( )。

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迁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

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8.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丰yú 干hé (2)
19. 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不毛之地” (2)
20. 第1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
A. 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 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 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 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1. 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
()→()→()→(沙漠)
22. 第四段开头加点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

(3)
23.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撒哈拉沙漠的变迁的:
(3)
24. 第3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在文中具体含义是什么?
(3)
25. 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4)
①撒哈拉草原变成沙漠的原因是:
②撒哈拉草原变成沙漠给我们的启示是:
【试题答案】
1. 嶙峋镂壑磬憩颐迥帷琢
2. 粗俗鄙陋形容雕刻得惟妙惟肖。

3. 轻罗小扇扑流萤。

孤帆天际看徒有羡鱼情
叶圣陶,叶绍钧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4. 摹状貌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举例子
5. 因地制宜巧妙绝伦徒劳无益
6. 略
7. 不能。

表达递进的意思,强调这样设计的巧妙,可以减轻桥洞的过水量,也更加美观。

8. 历史悠久
9. 不能,这样安排是遵循着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1. 作者是从规模上说,张嘉贞是从施工技术来说,张鷟是从造型设计来说的。

12. 打比方、列数字、引用
13. 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

14. 首句
15. 总分举例子
16. 说明室内室外放置屏风的作用,避免乏味的介绍,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17. 略
18. 腴涸
19. 泛指荒凉或贫瘠的土地。

20. D
21. 绿荫时代——稀树草原——干旷草原——沙漠
22. “当然”与上文衔接,“也”引出了撒哈拉沙漠化的人为因素;“无不”双重否定,加强语气,突出了人为因素。

23. 时间顺序
24. 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

25. ①自然原因:季风雨的变化使它在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人为原因: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快了它的沙漠化。

②人类应当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