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牛人看文献的方法
怎样有效看文件

怎么样看文献最有效?(小木虫转载)看了大半年文献,没有什么经验,前几天去实验室和老板聊天,觉得自己看文献就像看历史书,呜呼!悲哉!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觉得总结得不错,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觉得好就回复一个!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牛人二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如何看英文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
如何总结和整理学术文献?实用文献整理归纳法如下

如何总结和整理学术⽂献?实⽤⽂献整理归纳法如下本⽂来源:曜⽂SCI编译下⾯分享⼀篇关于总结整理⽂献的⽅法,具体的⽅法是⽤PDF(最近配合 iPad pro 和 applepencil),excel,word,软件只⽤到endnote⽤于插⼊reference⽽已。
简单来说,⽤PDF看⼀遍,⽤excel整理⼀遍(横向整理),⽤word归纳⼀遍(纵向归纳),通过多次不同⾓度阅读整理,加深⽂献印象,明晰⽂献脉络,最后⽤endnote做归档。
第⼀步:⽤PDF看⼀遍看⽂献的⽅法不必多说,根据paper的质量和相关性选择精读粗读,寻找⽂献中的可取之处,可以是⼀个论点,⼀个⽅法,⼀个数据,⼀个理论,阅读过程中⼀⼀标出,便于后续整理。
遇到让⼈眼前⼀亮的论点,记得特别标注,因为想要引⽤这个精彩的论点却再也找不到的懊恼,相信⼤家都经历过。
读完⼀篇之后,在⽂献显眼地⽅给⽂献⼏个identifier,根据相关性我会标注important(重中之重),relevant(可以参考),read(读完了觉得没什么⽤),另外根据⾃⼰paper的侧重,给每篇⽂献⼀个关键词,⽅便⾃⼰下次⼀看见这个关键词就知道这篇⽂献的重点,如下:第⼆步,⽤Excel整理⼀遍(横向整理)针对important和relevant的⽂献中⾃⼰已经标出的关键点,⽤Excel分门别类整理⼀遍。
具体整理⽅法当然因⼈⽽异,我⼀般会详细标出:⽂献的出处,包括title,author,year,journal,因为通过整理这些信息能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的概况,也会影响后续是否引⽤这篇⽂献⽂献的概况,包括keyword(⾃⼰拟定),abstract(⾃⼰选取abstract中主要内容),objective(⾃⼰提炼)和 motivation(⾃⼰提炼⽂献中主要research gap)⽂献亮点,包括与⾃⼰paper相关的主要concept和任何可取之处(key points)⽂献结论,如果图⽰总结是最好的,把图截下来贴到Excel就对⽂章⼀⽬了然。
文献整理的方法

文献整理的方法文献整理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其实就像整理自己心爱的小物件一样有趣呢。
一、收集文献。
我们就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到处去寻找文献。
可以从各种学术数据库开始,像知网呀、万方这些。
还有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也不能放过。
有时候在网上搜索一些专业论坛或者相关的网站,也能发现一些宝藏文献。
把这些文献都下载下来或者标记好链接,就像把采到的蜜先收集到小罐子里一样。
二、分类文献。
这就像是给小宠物们分窝啦。
可以按照主题分类,比如研究文学的,就把关于小说的、诗歌的、散文的分别放好。
如果是理工科的,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像物理的电学、力学等分开。
还可以根据文献的类型分,论文是一类,研究报告是一类,专著又是一类。
这样分类之后,当我们要找某个方面的资料时,就像去特定的宠物窝找小动物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啦。
三、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的时候可不能走马观花哦。
可以边读边做笔记,把自己觉得重要的观点、数据都记下来。
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有趣的小说,看到精彩的句子还会划下来呢。
如果文献里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不要急,就像遇到一个小谜题一样,先标记好,说不定后面读着读着就懂了。
而且可以在文献上写写自己的小想法,就像跟作者对话一样,比如“你这个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见呢”或者“这个数据好有趣呀”。
四、整理笔记。
把之前阅读文献做的笔记再进行整理。
把相似的观点合并起来,就像把小伙伴们按照兴趣爱好分组一样。
把零散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者图表,这样看起来就特别清晰,就像把一堆乱乱的小珠子串成漂亮的手链一样。
而且整理笔记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加进去,让这些笔记变得更有自己的特色。
五、建立文献库。
这是文献整理的一个大工程啦。
可以用一些软件来建立文献库,像EndNote之类的。
把分类好的文献都放到这个文献库里,就像给小宝贝们盖了一个大房子。
这样方便我们随时查找,而且还能保证文献不会丢失,就像把我们的宝藏都好好地保管起来一样。
文献整理虽然有点小麻烦,但是当我们把它做好了,就像把自己的小天地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样,特别有成就感呢。
如何阅读文献和整理笔记

如何阅读文献和整理笔记1.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里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5.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阅读文献的技巧

阅读文献的技巧以下是 9 条关于阅读文献的技巧:1. 先浏览再精读呀!就像逛商场,先大致走一圈,看看都有啥,再去仔细挑选自己感兴趣的。
比如读一篇学术论文,先看看摘要、引言什么的,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印象。
2. 做好笔记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收集宝贝,遇到精彩的地方赶紧记下来,方便以后随时查看啊。
你看我读文献的时候划重点、写批注,这样知识就真正属于自己啦。
3. 别死磕一篇文献呀!就好像在森林里找路,一条路走不通,咱就换一条呗。
要是这篇太难懂,就先放放,看看其他相关的文献,说不定就豁然开朗啦。
4. 带着问题去读哇!就像带着目标去旅行,清楚自己要找什么。
比如说我想了解某个具体的研究方法,那读的时候就着重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哟。
5. 跟小伙伴讨论讨论呗!这就跟聊天一样,两个人的思想一碰撞,火花四射呀。
我们可以分享读文献的心得、见解,说不定能发现自己没注意到的地方呢。
6. 学会归纳总结呀!把读过的文献像整理行李箱一样,归类放好。
总结出主要观点、重点内容,这样大脑里的知识体系就更清晰啦。
7. 定期回顾一下文献啊,不然就跟忘记老朋友似的。
像我时不时就拿出以前读过的文献再瞅瞅,哇,又有新收获呢。
8. 要学会辨别文献的质量哟!这可不是所有的都有价值呀。
就像挑水果,有的看着好看但不一定好吃。
咱得挑那些靠谱的、有分量的文献来读。
9. 保持积极的心态呀!读文献有时候挺枯燥的,但不要烦嘛。
把它当成一次有趣的探索,说不定会有惊喜哟。
我就经常这么告诉自己,然后就能更投入地去读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阅读文献的技巧真的超级实用呀,只要坚持用起来,肯定能大大提高阅读文献的效率和收获!。
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快速提高方法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
梳理文献的方法

梳理文献的方法一、做标记法。
读文献的时候呀,就像寻宝一样。
手里拿支笔,看到重要的地方就画个线呀,或者写个小批注。
比如说看到一个特别新颖的观点,你就在旁边写“哇,这个想法好酷”。
要是有那种数据特别关键的,就画个小星星。
这样读完一遍文献,再回头看的时候,重点就一目了然啦。
这就好比在森林里给那些特别的树都做了记号,下次找起来超方便。
二、列大纲法。
把文献的结构弄清楚可重要啦。
你可以像写作文一样,给文献列个大纲。
先看看它开头是怎么引出主题的,可能是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呢,中间部分肯定是在阐述各种观点、研究成果之类的。
最后结尾有没有总结呀,或者有没有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这样列个大纲,就像把文献拆成了一个个小零件,你能清楚地看到每个部分是干嘛的,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献整体的逻辑。
三、制作表格法。
要是你研究的东西有很多不同的文献都涉及到,那做表格就很有用啦。
表头可以写上文献的名字、作者、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创新点这些内容。
然后把每篇文献的相关信息都填进去。
这就像是给文献们做了一个小档案,对比起来特别容易。
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哪篇文献和哪篇文献在观点上相似,哪篇又有独特的研究方法。
就像给一群小伙伴做了个小名片,谁是谁一下子就清楚啦。
四、主题分类法。
把文献按照主题分类也是个很棒的办法哦。
比如说你研究的是环保方面的内容,那就可以把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文献放一堆,大气污染防治的放另一堆。
这样当你想找某个特定主题相关的文献时,就不用在一堆文献里乱翻啦。
这就像把不同种类的小糖果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想吃哪种就直接打开对应的盒子就好啦。
梳理文献虽然有点小麻烦,但是掌握了这些有趣的方法,就像有了魔法一样,能让你在文献的海洋里轻松畅游呢。
看文献的方法

看文献的方法方法一: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
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方法二: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
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
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过来人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

也是诺贝尔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 可能在工作中逐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取得 突破。而在一个炉火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 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阅读文献要带着批判的眼光: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 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 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 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 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 两种相左观点的人。 科学研究不能因为它已发表就认为是完美的,我们就是读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也能 在其中发现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件事是在阅读每一篇发表论文都能够挑战自我, 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目的。(内容有点高 调)”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 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 ,逐一推敲,抱着 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 独立) 有些东东自己作作, 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 学习别人的 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 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 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记什么:
摘抄:
心得:
自己的评注:
“看文章时作笔记阅 读 笔记本 可按不同的 内容进行 分类摘录, 如:进展, 研究方法 ,实验方 法, 研究结果等 ,并可加 上自己的批 注。另外, 有的时候想 到的思路, 闪过的想 法,作笔 记记下来,随时查 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 法。”
文献阅读的方法

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如何看文献--看文献的技巧与重要性

如何看文献—看文献的技巧与重要性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1. 阅读文献的来源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 , Medline,Ncbi 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 roup 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 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 他24 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 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 ence 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
1 )(<< 国外医学〉> 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 增刊, 很重要! ),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ABSTRACT 应该阅读的.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 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 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 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 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2。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培训讲学

三大牛人教你如何阅读文献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四位大牛的看文献方法,从小木虫上面偷来的。遇见就不要放过!

四位大牛的看文献方法,从小木虫上面偷来的。
遇见就不要放过!2011-10-29 13:11 |(分类:默认分类)最近在要看N多文献,要写报告,还得准备小论文,必须得把效率提高,找到适合自己的看文献的最好方法。
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阅读文献的方法和经验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
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
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
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
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
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
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
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
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阅读文献的顺序与整理的重点

阅读文献的顺序与整理的重点一、确定研究主题在开始阅读文献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
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文献,提高阅读效率。
二、选择相关文献根据研究主题,通过学术搜索引擎、图书馆、期刊杂志等途径查找相关文献。
在选择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权威性、时效性和相关性,优先选择高质量、高影响因子的文献。
三、确定文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在获取大量文献后,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确定哪些文献与自己的研究主题最为相关,并评估其重要性。
这一步可以通过阅读文献的摘要、关键词和引言等部分来完成。
四、按照主题和时间顺序排序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将文献按照主题和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以便于后续的阅读和整理。
五、精读和略读结合在阅读文献时,要根据文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关键性文献和重点内容,要进行精读,深入理解其含义和内在逻辑;对于一般性文献和次要内容,可以进行略读或快速浏览。
六、记录重要信息和观点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和观点,可以使用笔记、引用卡片或文献管理软件等工具。
这些信息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参考和基础。
七、整理文献提纲和总结在阅读完相关文献后,要进行整理和总结。
整理文献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献的结构和要点;总结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献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八、引用和参考格式规范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引用和参考的格式规范。
根据学术规范的不同,引文格式也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有APA、MLA等。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标注和引用,有利于学术交流和评价。
九、定期回顾和更新文献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不断回顾和更新文献。
定期回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研究成果和思路;更新文献则可以让我们紧跟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文献收集和整理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工作。
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成为了每个学者和研究者亟需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文献。
一、收集文献的途径1.学术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包括Google Scholar、CNKI、WanFang等,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检索出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
2.数据库包括专业数据库、图书馆数据库等,如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是学者获取文献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3.论文集和书籍可通过不同出版社查找、借阅或购买一些著名学者的论文集和相关的书籍,特别是一些获得权威奖项的专业书籍和参考书。
4.个人关系网络有效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者得到优秀文献和信息,例如通过同行交流、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
二、文献整理的方法1.建立数据库将文献信息整理到一个按照主题、作者、出版年份顺序排列的数据库中,并使用适当的软件来进行分类、标注、管理。
2.制定文献标准在数据库中对每种文献设置标准,如文献的重要性、内容的整体结构、研究方法、引用及文献的来源。
3.建立文献分类系统可根据研究主题及领域的不同建立适当的分类系统,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最好的分类方式是根据主题或主要研究领域来整理和管理文献。
4.养成实时更新数据库的习惯文献的整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任务,更像是一个持续不断地从众多来源更新和添加文献的过程,建议及时将新的文献更新到数据库中。
三、结语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践步骤的整合,建立并维护起一套自己的文献资源库,帮助科研人员在资料收集和整合、推进学术研究上,提高研究效率,更快地取得成果。
通过日积月累的不断积累,学术研究者可以建立起庞大而高效的文献数据库,从而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
如何从文献中获取信息

课堂时间有限
欲知详情如何,且看科学网BBS.
/forum.php?mo d=viewthread&tid=523775
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 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 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 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
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 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 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 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 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 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 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 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如何从文献中获取信息
我跟大家一样,也头疼啊! 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只是“新南瓜”一枚,给不 了多少建议。所以……
让我们看看那些牛 人的做法。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 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 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 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 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牛人看文献的方法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
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
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三、如何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
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
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
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
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
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
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
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
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
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
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四.提高阅读的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
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
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
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否则等于没看。
3.阅读顺序: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
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和method(结合图表)。
五、文献的整理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
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
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3.牛人三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
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
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我是材料专业的。
1.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
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
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
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
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都明白了。
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
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
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
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
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
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
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
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
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
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越来越多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
分别装订在一起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
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
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
因为老板一般不看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
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
1.牛人一(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2.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