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高一语文课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课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课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课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ppt课件

12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11
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 遇 之而 成 色,
取 之 无 禁, 用 之 不
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
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
会有
竭, 是 造物者 之无 尽 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 适。”
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
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1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
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
属(zhǔ)客, 诵 明月 之诗, 歌 窈窕之
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7
横 槊(shuò)赋诗,固 一世之 雄 也,而今
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
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
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
水
渚之上, 侣 鱼 虾 而友 麋 鹿, 驾一叶之扁
舟, 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zhǔ)。
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
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
在斗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2
斗 牛 之间。白 露 横 江, 水 光 接 天。 纵
一苇 之 所 如,
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
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凌 万 顷之茫然。 浩 浩 乎 如冯(píng) 虚御风,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中心思想: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壬戌之秋,壬戌年秋天,七月既望,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纵一苇之所知,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凌万顷之茫然。
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泣孤舟之嫠妇。
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箫声起,悲意生。
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苏子愀然,我有些忧伤,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舳舻千里,战船连接千里,旌旗蔽空,旌旗遮蔽天空,酾酒临江,临江饮酒,横槊赋诗,横握着长矛吟诗,固一世之雄也,本是一时的豪杰,而今安在哉?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一叶之扁舟,驾着一只小船,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赤壁賦》原文與翻譯對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知,淩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
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
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
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
白濛濛の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
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の江面上。
江在曠遠啊,船兒象淩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の神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
唱道:“桂木做の棹啊蘭木做の槳,拍擊著澄明の水波啊,在月光浮動の江面逆流而上。
我の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の美人啊,在天邊遙遠の地方。
”客人中有會吹洞簫の,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
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の絲縷延綿不斷。
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の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の寡婦悲泣。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赤壁赋》原文及对照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对照翻译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接下来,为大家提供《赤壁赋》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课文原文及译注

《赤壁赋》课文原文及译注《赤壁赋》课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词语注释]壬戌(rén 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文言文翻译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 槊(shuò )赋诗,固 一世之 雄 也,而今 安在哉? 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 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 渚之上, 侣 鱼 虾 而友 麋 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pá o)樽(zūn)以相属(zhǔ)。 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 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
苏子愀(qiǎo)然, 正 襟 危坐 而问客 曰: “ 何为其然 也?”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 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 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 非 曹孟德 之诗乎? 西 望夏口, 东 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 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 可
于是 饮酒 乐 甚, 扣 舷 而 歌 之。歌 曰:“桂棹(zhà o)兮兰桨,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 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 击空明 兮 溯 流 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 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 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 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 节
寄蜉(fú )蝣(yó u)于 天 地, 渺 沧 海 之 一 粟。 哀 吾 生 之 须 臾(yú ), 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 羡 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 以 遨 游, 抱明月 而 长 终。 知 (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 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 不可乎 骤 得, 托遗响 于 悲 风。” 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 中罢了。”
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 遇 之而 成 色, 取 之 无 禁, 用 之 不 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 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 会有 竭, 是 造物者 之无 尽 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 适。” 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 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斗 牛 之间。白 露 横 江, 水 光 接 天。 纵 一苇 之 所 如, 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 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凌 万 顷之茫然。 浩 浩 乎 如冯(pí ng) 虚御风, 而不知其 所 止; 飘飘乎如 遗 世 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 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 独 立, 羽化 而 登 仙。 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客 喜 而 笑, 洗 盏 更 酌。 肴 核 既 尽, 杯盘狼籍(jí )。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 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 相与 枕 藉(jiè ) 乎 舟 中, 不知 东方之既 白。 (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 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 者 如 斯, 而 未 尝 往 也; 盈 虚 者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 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 如 彼, 而 卒 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 其 变 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 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 变化;
赤壁赋
苏轼
壬(ré 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 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 属(zhǔ)客, 诵 明月 之诗, 歌 窈窕之 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 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 在斗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 与 我 皆 无尽也, 而又 何 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 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 物各有 主, 苟非 吾 之 所 有, 虽 一毫 而 莫 取。 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 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 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
歌而和(hè )之。 其声呜呜然, 如 怨 如 慕, 如 泣 如 诉, 余音袅袅(niǎo), 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 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 转、 不 绝 如 缕。 舞 幽 壑 之 潜 蛟, 泣 孤 舟 之 嫠(lí)妇。 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 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望 武昌。山川相缪(liá o), 郁 乎 苍 苍, 此 非 孟德 之困于周郎 者 乎? 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 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 其 破 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zhú ) 舻(lú ) 千 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 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