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剧情简介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如果说有一座城,见证了整个时代的盛极而衰,又在濒临毁灭时起死而生,如此戏剧性地坐落在历史的迷雾里,那这座城,一定是平遥,位于晋中平原上那个四四方方的铅灰色的城堡。
我是在一个阴冷的雨后,随着陌生的人流进入到平遥城外那座风格独特的“沙瓦剧场”。
王潮歌导演的实景剧看过不少,但是《又见平遥》不同于那些与山水相融的外景剧,这次完完全全在剧场室内演绎,模样果真又有不同。
这不是一出坐而待观的舞台剧,观众要随着剧情移步换景,身临演员之中,听到他们的呼吸,甚至心跳。
一位全身素缟,白巾蒙面的演员走到我面前,抓住我的手问道:“今天,是哪一年?”我一时语钝,不知是该回答现实的日期,还是剧中的岁月。
在我尴尬失语时,他深深叹了口气,魂灵般消失在幽暗的宅院中去了。
遇见平遥其时,我初到平遥,也仿若走进了一出深宅大院里上演的年代剧。
那应该是2004年的初秋,一夜的绿皮火车,凌晨4点我站在距离北京600公里,距太原100公里,却似乎相隔了百年时空的平遥古城。
我背着行囊走在这座四方城的石板路上,微明的天光还照不透这座城的古往今昔。
清冷的街巷,迎面而来的是一位打更的老人,我问他我唯一知道的去处:“请问县衙怎么走?平遥摄影展媒体报到的地方。
”老人操着一口浓郁的晋中方言,比划着总算让我明白了路线和方向。
这是一座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城,据说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地缘闭塞,经济衰落,毕竟拆掉一座城池也是要花大价钱的。
回想平遥曾经也是晋商发迹之地,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曾经的平遥,不可一世。
然而时代变革,百年跌宕,昔日繁盛难维后世沧桑,平遥在经历了险些被拆毁的惊悚之后,却又凭着留存完整的人文遗迹,跻身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列,与丽江、阆中、歙县齐名,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看看这座布满朱门绣户的古城,往日的昌荣可窥一斑。
在平遥城逐渐苏醒的那个早晨,我终于找到了县衙对面的一间客栈,对睡眼惺忪的店伙计解释我是来报到的。
《又见平遥》见证民族传奇

《又见平遥》见证民族传奇作者:李文来源:《文化产业》2013年第10期根与血脉,生生不息;德与信义,绵绵不绝;家与民族,代代相继。
这或许就是《又见平遥》带给时代的主题。
一个属于民族的传奇故事,正以一个全新讲述方式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上演。
故事中有你有我有他,在这里你不再是观众而是演员,也不再是演员,随着《又见平遥》的演出及媒体的报道,特别观众的口碑相传,关于这出大戏的各种理解和诠释正在坊间流传。
本文从七个方面为您解读关于《又见平遥》的台前幕后。
沙瓦剧场这是一个带着浓重的北方气息的名字,却又因为它的朴素而蕴含了太多的信息。
沙瓦剧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平遥古城。
站在平遥的古城墙上俯望城内,绵延起伏的屋顶顿时让人思接千载,屋顶的高落起伏,诉说着曾经的沧桑与繁华,让你只能抛弃一切杂念,认真聆听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
于是,如今展现在游客面前,极富历史感的土黄色的沙瓦剧场,“最初,我们定的剧目是《一方土》,是由一方土建立起来的。
沙土从南门刮过来,越聚越多,有土有瓦,连锦不断,瓦连瓦,房连房,这些连绵的建筑,像征着我们平遥一脉相承的文化。
因此,我们的剧场叫沙瓦剧场。
”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在盼这样向媒体解释。
沙瓦剧场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对古城的仰望。
剧场建筑总高度为15米,属于低层建筑,整个剧场的功能部分和建筑体块在平面上展开,占地面积大,空间开阔,有利于结合周围环境。
由于建筑处在古城西侧,为表示对平遥古城的尊敬,建筑单体将6米的高度处理在地下,地上部分高度仅为9米,低于古城墙12米的高度,且单体建筑与古城墙的距离控制到100米,做到了新建筑临古城而不突出。
一场深沉表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根”与“血脉”的厚重故事,在这里启幕!演出革命对于诸多媒体关于《又见平遥》“穿越”的报道,总导演王潮歌并不避讳,“穿越不是炫技,而是希望对我们的祖先,对我们文明的起源有敬意。
”《又见平遥》中,观众在“观”的同时,也构成了“演”的一部分。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七年前,. 同兴公镖局分号王掌柜之子被困沙俄,掌柜赵易硕抵尽家产,远赴沙俄,他这一走,就是七年。
七年前,就在南门,全城的百姓出来送行。
“平遥人一百零八姓,一姓都不能少,这是平遥人的信义,更是我赵易硕的仗义。
”二百二十三条汉子义无反顾的随他走上一条未知路。
七年后,镖队回来了,到了祁县,人们说,镖队传回话来,要吃一碗面。
可当镖旗挥舞,却只看到一个人头。
“走了,都走了,赵大哥,山猫哥,还有那二百多兄弟,为了救我,都走了。
山猫哥临终前给我说,回来后,一定记得吃一碗面。
”如果没有解说,我们永远不会触碰那段历史。
二百二十三条平遥汉子,远赴沙俄,活着回来的,只有一个人,他姓王。
城墙在风雨中飘摇,闪电中,城墙舞动人影,他们是谁?他们在那里干什么?他们是鬼魂,他们在那里,只为了——又见平遥。
直到此时,我才知道,那个缺少了主语结构的句子,那个空,是留给他们的。
听老人们说,直到现在,每当下雨的时候,城墙上就会出现血红的人影,真的,有人看见过。
他们来了,看古城最后一眼,或许在他们眼里,他们在意的不是这座城,而是他们的故乡,还有那故乡最亲爱的人。
正当少年,远走他乡,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
客死他乡,生死两茫,望穿秋水,最终梦回。
他们走了,但清晰的历史却来了。
赵家赵易硕选妻,不为美妻,只为传嗣。
为了先前对于分号掌柜王掌柜的承诺,莺歌燕舞,胭脂缭绕,三寸金莲,裙摆轻摇。
她为他等待,可他却毅然决绝而去。
“姑娘,你是我赵家的恩人,我赵易硕给你行礼了。
若姑娘能为我生下一子,那我就无憾了。
”他走了,他这一走,就是永远。
只不过,魂归故里。
“你是谁,你们是谁,来我赵家大院的,都是客。
”“什么客呀,他们是来参观的,买票来的。
”“参观?买票?你是说,我赵家败了?”“败了,早就败了。
”我看着他在走,不,他在奔跑,只不过,世态炎凉,赵家在全国各地分行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赵夫人难产而死。
赵家大院转为他手,赵家沦落。
《又见平遥》观后感

《又见平遥》观后感山西,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感动!作为一个山西人,前一阵子去了平遥这座千年古城,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又见平遥》,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三晋大地的那种感动,来自山西人的重情重义,让我自豪,让我为之骄傲!走在平遥的大街小巷,看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游客,听着路边商贩连绵起伏的叫卖声,让我感觉这里似乎缺了点什么。
但是,只要你走进平遥的随便一个小巷,你就能感受到这座城的生活气息。
看着路边一个个古朴的院子,你如果静下心去体会,你能发现大院背后的故事与《又见平逼》赵家的故事相比,毫不逊色。
作为平遥县主打的文化产品,《又见平遥》确实是一个很佳的作品。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百年回到平遥城,亲身体会发生在平遥的故事,去体会一诺千金、生死别离、义冠云天,让你感动到落泪说不出一句话来。
“盖了我的戳,就算变成孤魂野鬼,家里人也能找着你,带你回平逞。
再咬一口!带着你的牙印,变成土变成烟,我也能找回来。
”这是镖而临行前与为他擦拭身子的女子的对话。
当时他们就站在我身边,我能看到镖师疼得咧嘴,看得到女子的不舍。
只要是一名山西人,你就能体会到这种感动。
——石破天惊、云垂海立!当年走西口走东口,不知从晋中地区走出去多少人。
有的人富了为人所知,但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呢?葬身他乡的呢?232名镖师连同赵东家葬身他乡,死之前还是想着家,想着家乡的那碗面。
山西人,谁不想着家?谁不想着那碗面?当年晋商富可敌国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实现了汇通天下,到最后还是要魂归故里。
生于斯,长于斯,到最后葬于斯。
作为学文的人,我似乎更懂得死的意义。
明白了生死之重,我们更能体会超出生死的情谊所留给我们的感动。
肉体会腐烂,石头会风化,建筑会倒塌,经历岁月长河,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才是最感动、最惊心动魄的故事。
三晋大地,英雄辈出。
前些日子央视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世人知道了一代晋商创业的艰难,而《又见平遥》让我体会到了山西人的信义。
但是,还有更多的山西故事没有被世人所知,武则天、关羽、温庭筛、狄仁杰,他们背后也一定有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
《又见平遥》

镖师全部客死它乡,灵魂渴望回到平遥故乡
色彩变幻,3D效果令人震撼
他们从城墙上徐徐而下,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 —手指所指方向,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
第四片段:面秀
赵东家和232名镖师保回来的王家血脉,现在已分布 到全国各地。无论在何方,他们想到祖上,都要吃一碗面。
印象系列演出《又见平遥》是平遥县九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与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由著名导演王潮歌领 衔执导,匠心制作的又一印象巨制。该项目于2011年10月13日正 式落地平遥古城,是我国北方第一部印象演出项目,也是我国第 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目。项目建设以来,省、市、县各级领导高 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又见平遥》是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文化旅游标杆项目, 是全面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大平遥的战略支撑项目, 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该剧以山西历史文化、晋商特色、民族特色、山西人、事、 物为表演主题,通过情境实演电影形式全方位展现山西、晋中和平 遥古城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 平遥作为一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城,是中国五千年文化 历史的一颗灿烂瑰宝,在它的边缘营造一座《又见平遥》情境体 验区,无疑是新老文化与传统的一次对话.整个设计做到人文、历 史景观与自然景观、建筑景观相和谐,色彩、艺术品与平遥建筑 环境相和谐,使整个项目区成为平遥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地,又 具有现代气息的发扬区,为平遥古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仗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挑选中意的好女子——第一要看三寸金莲,把脚踩在一个碗里,看金莲大小。
第二要看五官 面相
第三要看臀部和腰部
选中者被 服侍嫁衣
新娘
第二段:镖师洗浴
镖师出师前盟誓、洗浴,在水中酣畅淋漓地将 豪迈和气节展示无疑。与擦浴的姑娘难舍难分,欲 去还留。用丰富、阳刚中夹柔美的肢体语言向观众 传达着内心深处的情和爱,让观众触情生情,感同 身受,心痛不已。
又见平遥的故事简介

《神奇的<又见平遥>》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又见平遥》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平遥城,有一个很有钱的大东家。
有一天,大东家得到消息,他在外面做生意的分号出了事,王家的少爷被土匪绑了,要好多好多的银子才能赎回来。
可是,这银子一时半会儿凑不够呀。
这时候,平遥城里的好多小伙子站了出来,说要跟着大东家去救人。
他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困难。
有时候没吃的,有时候没地方睡觉。
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
终于到了地方,他们和土匪斗智斗勇,好不容易把王家少爷救了出来。
可是,这些勇敢的小伙子,好多都没能再回到平遥城。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呀?《<又见平遥>的冒险之旅》小朋友们,我来讲讲《又见平遥》的事儿。
平遥城里有个大东家,他可着急啦。
因为王家少爷被坏人抓走了,得去救他。
于是,一群勇敢的人就出发啦。
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
有个小哥哥,鞋子都走破了,脚也磨出了泡,可他还是坚持往前走。
还有个叔叔,生病了也不肯休息,就想着快点去救人。
终于到了坏人那里,他们特别聪明,骗过了坏人,把王家少爷救了出来。
可是,他们中有些人却再也回不了家了。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勇敢呀?《走进<又见平遥>》小朋友们,来听听《又见平遥》的故事哟。
在平遥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王家少爷遇到危险啦,大东家要去救他。
好多人都自告奋勇跟着去。
他们翻山越岭,走得好累好累。
有一次,天下大雨,他们都淋湿了,又冷又饿。
但是一想到要救人,大家就咬咬牙继续走。
好不容易找到了坏人的地方,他们悄悄地商量办法。
最后成功把少爷救了出来。
虽然有人没能回来,但是他们的勇敢会被大家一直记住的。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他们棒不棒?。
平遥古城赵一硕的故事

平遥古城赵一硕的故事
平遥古城的赵一硕是清末的人物。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一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同去。
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这些镖师全部客郧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在130年前,平遥一镖局老板赵先生接到了一桩生意,赴沙俄接做生意的王掌柜的独生子,当时赵老板明知是一桩S镖,为了诚信,接了下来,结果,赴沙俄的223位镖师,仅仅有一人活着把王掌柜的唯一骨血送回了平遥,就连镖局赵掌柜自己也亡在遥远的荒漠,现在王家后代在世界各地繁衍不息,直至现在,王家的后代回平遥上坟,都是上两份,一份给王家祖宗上坟,另一份给赵家祖宗上坟,一直没有间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又见平遥》的故事原型分析

要以节目内容为目的不注重听众收听效果的节目播报方式,要从听众的喜好接收形式做出相关调整,从而取得一定的竞争力。
改变自身角色由单纯新闻播报者转为新闻主导者。
媒体融合环境下,主持人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单纯新闻播报者已经不符合节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
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播报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新闻播报者的角色而且要兼顾新闻记录者的角色。
如新闻播报前,对于新闻实地进行采访,并且做好事情的深入分析,了解清楚实际群众对于当时事件的看法。
对事件做好有效的整理、分析和取舍,争取达到与听众对于事件的共鸣。
同时,记者型主持人可以改变传统播放方式,根据播报新闻事件的内容和主题并结合自身的声音特点,进行节目的再塑造,以求达到更佳效果。
转变语言方式,由单纯专业化转为社会化。
伴随新媒体的出现和媒体融合环境的不断推进,媒介的传播形式更趋于多元化,节目市场的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听众群体选择也在逐渐增多。
面对这种情况,广播节目需要在专业化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听众提供更加乐于接受的多元化信息接受方式。
结语当前传统媒体在竞争中面临的压力仍在不断增大,这种压力不仅表现在新闻编辑环节上,而且在新闻的传播途径和其他方面都有所体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广播节目在编辑过程中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节目在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一定的综合效益。
(作者单位:宜春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左鸿雁:《网络时代背景下电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思考》,《采写编》,2017(4)。
2.魏艳文:《谈谈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型效应》,《新闻前哨》,1997(1)。
摘要: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凭借着精彩动人的故事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取得巨大的演出成功,成为平遥古城的一张名片。
文章针对《又见平遥》中的故事文本,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其进行原型分析,探求它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又见平遥》故事原型分析神话传说2013年2月18日,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反响热烈,观众好评如潮。
《又见平遥》开创新剧种

2013年2月18日,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
此前,该剧进行了为期11天共17场的试演。
观众在经历了这种奇特的观剧过程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可能是中国近十年来最具创新精神的演出!不仅前所未见,而且震撼人心!《又见平遥》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樊跃共同策划,王潮歌执导,是中国北方第一部印象演出项目,也是中国第一部室内情景体验剧目。
“老”故事“新”讲法《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
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
7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死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
这种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选妻”。
这种讲述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可视性,在文学上更饱含深蕴,运用了具有象征寓义的手段来表现:没有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很有创见、很有文学品位的构思。
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更体现了创作者的哲思。
剧情最后升华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情”与“民族义”,使演出的视点更高、胸襟更广。
在整个演出中,祖先的魂魄始终游荡在剧场里:他忽而跟我们交谈,忽而消失在院落的深处。
观者步入其中,上下一百年,有时是平遥城的乡人,有时又是今天的观众。
在这种时空的穿越中,观众不由地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文化┃袁圣敏P82-P95《又见平遥》开创新剧种. All Rights Reserved.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做什么的?他们在哪里?他们会为了生下我殚精竭虑吗?在我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观看者甚至会有这样一个冲动,回到家去、问问长辈、寻根溯源,或者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生从何来。
《又见平遥》:长路漫漫,人远去何方

《又见平遥》:长路漫漫,人远去何方今年11月去山西平遥旅游时,观看了一场戏剧《又见平遥》。
与其说是“观看”,不如说是“参与”了一场戏剧。
这个剧场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没有传统舞台。
表演者更深入观众中间,在观剧人群中往来穿梭,甚至与观众对话。
而我们随着人流涌动,“移步换景”,穿越往返于平遥古城的前世今生之间,有时似一名看客,有时又好似一名亲历者,在黑暗的剧场里默默地流下泪来。
《又见平遥》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平遥一家票号在俄国的分号遭遇意外,王掌柜一家被杀,仅剩一个七岁的儿子幸免。
票号少东家赵易硕为了保住王家“血脉”,抵尽家产换得30万两白银,聘了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远赴俄国护送王家小爷回国。
第一个场景是“洗大澡”。
平遥缺水,镖师们出镖之前洗一次大澡,代表着极高的礼遇和美好的祝愿。
在一片空地上,树立着几座半人高的木台,台上放着水缸,观众们在木台间散落地站着,镖师们赤裸着上身立在木台之上,用满含悲壮感的舞蹈动作展示洗澡的过程。
最后由全城中最有福相的少女为镖师擦身,并且咬上压印,象征着人与土地“剪不断”的血脉。
第二个场景是“还魂”。
七年后,这支镖队终于要回来了。
于是我们穿过大街小巷,一齐去南门广场迎接这批英雄儿女。
经过一家家绸缎店、酒肆、书店、米店......青楼里的姑娘正弹着琵琶,谁家的父亲正在责罚不听话的孩子,轿夫抬着新娘打街里过......而我们也已成为了古城中的一员,涌向南门广场迎镖师们回乡。
可是灯光亮起,城墙上却只见一人,原来镖师们已全客死他乡,只有王家小爷回到了故乡。
接着,镖师们的魂魄一个个地从墙壁上“破土而出”,伴随着深沉的灯影和沉郁的音乐,他们一个一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讲述着对家乡的思念。
人体动作和光影配合在这一场戏中达到了最高水准。
既然肉身已陨落在西伯利亚的苍穹之下,那就让魂魄回到这魂牵梦萦的故里吧。
我们沉浸在自己深深的情绪中,被引向了下一个场景。
女性主义角度下的“又见平遥”——女性的极端物化

2018年40期总第428期ENGLISH ON CAMPUS女性主义角度下的“又见平遥”——女性的极端物化文/何川一、情节介绍山西平遥县旅游节目“印象平遥”是由王潮歌导演的“印象系列”剧目之一。
它通过四幕剧讲述了一个“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故事:在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得白银三十万两,与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沙俄,试图赎回沙俄革命期间被绑架的分号王掌柜的小儿子,也是王掌柜存世唯一的血脉。
赵东家在给自己家留下血脉之后毅然带领镖师们北上。
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客死途中,而王家小爷终于衣衫褴褛风尘仆仆地回到平遥城,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这个故事主打“义”字旗,面对后人的置疑,导演借亡魂赵易硕之口诉说了答案,旨在宣扬平遥仁义精神,即“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
”这个虚构的故事本意是用赵易硕和百余名镖师的“舍生取义”的壮烈行为来阐述平遥人和晋商文化中自古以来推崇的“义”字,但是这个观点却被其自身的故事框架和内容消解,并且它是通过封建父权制对女性的层层压迫而传递出来的--来自男性霸权的凝视和女性自始至终的沉默和失声。
二、文献综述前人对“又见平遥”的批评和解读多从旅游产业模式,文化产业创新等角度出发来探究其成功因素,且多溢美之词。
如“……该文化旅游产品(‘又见平遥’)的成功创建,主要因素是其创新的戏剧演出体验形式。
……该剧也为山西省其他文化旅游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王志锋,吴颖;2016)。
又如冯盼(2015)在其文章《<又见平遥>的成功因素及对实景演出的启示》一文,把成功因素归结于“该剧正是因为国家政策支持、创新思维、自身的质量保证等成功因素,才使其成功公演。
” 又或像郝静晔(2014)一样,探索了演出对平遥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又见平遥》大型情境剧是“演艺+传统旅游”的新型演出模式,是平遥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体现了两大产业在产品、技术、市场、企业四个不同层面的融合。
又见平遥——精选推荐

⼜见平遥 重逢,就像约定好了似的;只不过,这次重逢的是⼀座城。
——题记 天青⾊的⼩⾬淅淅沥沥,从天⽽降,清新的⼩⾬在天与地之间勾画了⼀帘⽔幕。
不知不觉,我便回想起三年前:也是这般涤去浮尘的⼩⾬,随伴着我踏进平遥城的。
往事空⾃知,记忆就如同烟与墨⼀般在眼前是幻是空的⽔幕上描摹出青古⾊的城墙,灰蓝⾊的⽡⽚,充斥着传奇的“⽇昇昌”,庄严威武的衙门,⽩银帝国的辉煌和院门深处掩不去的愁苦离合。
正巧今天,近暮时分,⼜是⽤同⼀种⽅式,却不在同⼀时间,但也似曾相识的⽅式迎接我,或许是平遥古城想⽤它特有的⽅式在我的记忆⾥镌刻下更深的痕迹吧。
倒也是⼀路上听闻王潮歌导演的作品《⼜见平遥》,反响热烈。
我便也⾃叹这不正是别有⼀番风味的“⼜见平遥”吗。
风驰电掣的观光览车将我们⼀⾏众⼈带⼊了平遥古城的⼤街⼩巷。
⼩巷⾥肆意堆了些⿇草枯⽊,再望上眼这⽚皴裂的⼟地——这是黄⼟的颜⾊——更是“表⾥⼭河”的颜⾊。
两旁的⼈家是⽼朽的由⼏块板⼦拼接⽽成的⽊门,所以不少早已缺损,烂腐。
在⼩风细⾬中就像年迈的⽼⼈,显得“⽊讷古板”且“弱不禁风”。
鲜有的是⼀户⼈家的⼤门正敞开着,我也好奇,往⾥瞥瞥——院中只是⼀道⽯砌屏风,⼏盆花花草草罢了。
微凉清风掠抚之余,或许,这便是我对平遥古城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吧。
车停了,⾬住了。
俨然,眼前古⾊古⾹的楼阁深深吸引着我,尤是那百⼗来盏灯笼,在⼣阳灿灿余辉的映衬下,就像百⼗来个熟透了的橙红⾊的⼤红柿⼦,分外诱⼈。
原来,这是今晚住宿的客栈。
匆匆赶上楼去,准备放下⾏李。
打开屋门——屋⼦⾥的家具全是⽊制的,散发着淡淡的⾹⽓。
⼀切都欣欣然返璞归真了。
我⾛出屋来,⽴于廊上,向下鸟瞰——原来,周遭有亭有廊,原来这是个院⼦。
院中还有桌椅,我⼼想若是酌⼀樽好酒亦或沏⼀壶⾹茶,且赏此良⾠美景,岂不快哉!渐渐,天边的⿊⾊浸染了半⽚天空…… 酒⾜饭饱,屋外早已是华灯初上。
“⼤家⼀起上街逛逛吧!”也记不起是谁的提议,⼤家都⼀致点头同意。
又见平遥

又見平遥作者:黃采薇来源:《旅读中国》2019年第07期頂著“古城”二字,平遙沒有江南小鎮裡慣常見到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在這裡,溫柔旖旎成了不必要的標籤,是活在小說裡的才子佳人才配擁有的附庸風雅。
晉商發源地務實為上,城牆設防、衙門斷事,走街串巷間,這裡是一座開放式博物館,展示著中國城池的格局功能,以及票號、鏢局的前世今生。
「北京城中街道有如棋盤,一道道縱通南北,橫貫東西,因此行不到數箭之地,便出現一條岔道,每處十字路口,必有一輛糞車停著。
程靈素見眾衛士追得近了,便不換車,以免縱起躍落時給他們發覺,若是相距甚遠,便和胡斐攜同兩孩換一輛車,使騾子力新,賓士更快。
這樣每到一處岔道,眾衛士的人數便減少了一半,到得後來,稀稀落落的只有五六人追在後面。
這五六人也已奔得氣喘吁吁,腳步慢了很多。
」——《飛狐外傳·地十六章龍潭虎穴》電瓶車師傅和街邊小販一樣,是旅遊景區裡最熟稔遊客軟肋,並以之為詞招攬生意的聰明商人(同時,也是展現當地素質的代表),“上車吧”,人才接近古城,一位大爺就停下車來,操著北方口音對著我叫喊:“平遙四十八條街,路特別難找。
沒人帶你得自己慢慢找,該看的沒看到,基本白來了。
”可地圖偏偏告訴我,平遙古城內接項基本橫平豎直,極好辨認方向:兩道主城門一南一北,不相對稱,四條通往城外的大街相連,名為東、西、南、北大街,整座城池朝北北西方向,極其方正,這是設計者的智慧。
從前讀金庸,總是好奇他筆下﹁城中街道有如棋盤,一道道縱通南北,橫貫東西﹂的北京城,該是怎樣光景,男主角胡斐要躲過清兵追緝,“交叉路口停著糞車,一輛向東駛,一輛向西行,以此引開追兵”的策略,具體又是如何實現,如今人在平遙,卻看得明明白白——北京城牆早已被拆除,放眼整個北方,要找到再現這段描述的,竟在距離四九城千里之外的平遙,人在這裡,毫不費力就能還原出一座明清城池該有的模樣。
繞城一圈,嗅出生活氣息從經濟角度來看,平遙確實是一等一的城市—清朝中葉以後,這裡一度是全中國的金融中心,鼎盛時期,平遙曾擁有二十多家票號商,占全國總數三分之一,票號輻射至大江南北,是中國最早的銀行體系。
《又见平遥》故事原型分析

《又见平遥》故事原型分析作者:李侠来源:《声屏世界》2018年第03期摘要: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凭借着精彩动人的故事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取得巨大的演出成功,成为平遥古城的一张名片。
文章针对《又见平遥》中的故事文本,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其进行原型分析,探求它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又见平遥》故事原型分析神话传说2013年2月18日,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反响热烈,观众好评如潮。
自正式售票至今,每逢节假日,演出门票均被抢售一空。
几年来,热度不减,虽门票价格不菲,前来观看的人却始终络绎不绝,形成一种“来平遥古城必不能错过《又见平遥》”的平遥现象。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层层探析《又见平遥》中的故事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
“神话批评”是从早期的宗教现象解释文学现象。
1957年加拿大学者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系统阐发了“原型批评”的理论,正式确立了以原型概念为核心的“原型批评”观。
叶舒宪综合这两种概念,命名为“神话——原型批评”。
我们今天的文学根植于原始文化,可以从远古的神话传说中或多或少找到它的影像,这些影像却有些清晰,有些模糊,又是怎么回事?弗莱把神话定义为“一种叙述”,一种与真实性或“现实主义”不完全相符的传统化或程式化的叙述。
叶舒宪认为现实主义的虚构中所出现的神话结构要使人信以为真,就要涉及到某些技巧问题,他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手法命名为“置换变形”。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文学中所出现的许多故事元素就是经过置换变形的古代神话结构,而《又见平遥》中的故事原型即是经过置换变形的古代神话结构要素。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即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用自己以及232名镖师的性命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
英雄情节原型分析《又见平遥》故事中充满了英雄道义,无论是与人质一家并无血亲和师友关系却舍身组织救人的票号东家赵易硕,还是大义赶去沙俄赴死救人的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在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英雄道义的光芒。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作者:汤佳佳来源:《今日华人》2019年第07期行走在平遥古城的大街小巷,砖瓦、屋檐、彩绘、装饰,都蕴含浓郁的明清韻味。
那一排排的老房子,一些已经掉渣的老砖,恍如一本历史书的页页纸张,诉说古城昔日的繁荣与岁月的沧桑。
沿着狭窄的城墙台阶,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拾阶而上,极目远眺,整个古城呈现在眼前。
俯瞰平遥古城为长方形,形状像个龟,因古人心中龟是延年益寿的之物,故平遥古城又称“龟城”。
而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不是古城的宏伟壮观、城砖的厚重斑驳、晋商文化的博大精深等,而是那一场别开生面、催人淚下、荡气回肠的演出,它的名字叫《又见平遥》。
这是一个关於道义、血脈、奉献的梦,这是平遥人甚至华夏人难以摆脱的梦。
不得不佩服王潮歌导演,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观众的心情随剧情的跌宕起伏,时而忐忑不安、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唏嘘不已。
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收放自如,毫无做作之感,缠绵不失狂放,震撼不乏温情。
在光与影的交错变换中,恍如隔世,仿佛亲身经历当年的故事,再多的褒奖都是苍白的,除了血脈、义气。
我对故事里的纯朴狂野略带残忍的爱恋深深叹服,这是血一般热情而惨烈的爱。
这些可爱的人为了道义与使命,去追寻、去献身,这残忍的、终止的美丽一次次地冲击着我的内心。
“离家在外,吃到了麺,也就算回家了。
”一句话,说出多少遊子的心声,在流光溢彩的灯光里,随着麺粉的飘洒,舞者翩然起舞。
这一刻,不由潸然淚下。
当时光的卷轴捲起,家人团聚在一起,背景里响彻熟悉的旋律——“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唉格呀呀呔。
”这首情歌将淳朴原始的爱恋、荡气回肠的忠义以及血浓於水的根脈唱进山西人的心坎里,流传至千万年文明的神州大地,讓每一位前来平遥观光的遊客目睹这种爱恋、见证这份义气、传承这段血脈。
良久,我依然沉浸在故事情节里,心想:在远去的时间里,我、你、他以及我们的祖先们,他们的纯朴、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执著、他们的伟大,一直奏响在逝去的时空里,亘古回荡、魂牵梦萦。
又见平遥——精选推荐

⼜见平遥
臧泰复
暑假的⼀天,我慕名来到唯⼀,也是最早的⼤型情境体验剧《⼜见平遥》剧馆看戏。
⾛进剧场,我第⼀个看见的便是“镖师死浴”。
原来是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当时最⼤的镖⾏——同兴镖⾏雇了232名镖师从沙俄保回了王掌柜的唯⼀⾎脉。
这232名镖师明知此⾏有去⽆回,但为了保住⼀条⾎脉,他们还是去了。
只见他们去浴盆⾥洗净⾝体后⼜让⼀些姑娘擦拭。
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最后⼀次洗浴,于是⾛镖前⼤喊了⼀声:“永别了!”我看到这⼀幕时惊呆了!没有想到这些镖师们竟有这般勇⽓!
再往⾥⾛,便是“镖师归来”和“灵魂回家”。
“镖师归来”讲的是镖队平安回来了,却只有王家⾎脉⼀个⼈。
也就是说票号东家和232名镖师全部客死他乡。
“灵魂回家”是所有的镖师的灵魂浮现在城墙上。
他们说了些⾃⼰还未完成的⼼愿,其中⼀⼈
说:“我还想再吃⼀⼝家乡的⾯。
”
“我还想再吃⼀⼝家乡的⾯”!这声“我想吃⾯”,代表着⼭西⼈的⽂化精神,更形神兼备地勾勒出⼀个群族醒⽬的标签——中国!。
又见平遥剧情简介

《又见平遥》剧情介绍
我们很少这样去看一个演出,这更像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更像一次穿越。
我们有时像一个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
在一个又一个互不关联的场景中,我们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了故事倪端。
慢慢地,隐藏在真实场景中的主线渐渐清晰起来: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票号王掌柜的唯一血脉。
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客死他乡,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这是平遥城的仁德,也是山西人的仗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这个迷宫般的剧场走出去,我们看见高大古老的平遥城墙。
不忘记祖宗,不愧对祖宗,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更是这个时代告诉我们的。
我们想跟观众一起探讨几个问题:您贵姓?您从哪儿来?您的祖先是做什么的?您知道您的身世吗?您记得您的爷爷、太爷爷的名字吗?他们会为了抚育您倾尽家产吗?在您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您会以您的姓氏为荣吗?您会以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荣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都有一个祖先。
我们是否也想穿越回去,循着我们的根脉,看看我们生从何来。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在这个物欲横流,诚信缺失的年代,能否换回我们的忠诚与信义?您会不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一句承诺而倾其所有直至付出生命而无怨无悔呢?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情景剧《又见平遥》观后感想体会

情景剧《又见平遥》观后感想体会《又见平遥》我也去了,而且是去了两次,第一次是和儿子一起去的,第二次是单位组织去的,而且是剧场的两个入口进入,观看的是不同的剧情顺序。
虽然感觉无比的震撼。
但要上升到写观后感,但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你能理解我转载刘阿姨《又见平遥》观后感的心情。
早就听说王潮歌导演了一出情景剧,也曾从平遥城墙上看到过《又见平遥》的建筑工地,但这是第一次走进剧场。
据说,这部情景剧是从2013年开始演出的,演员大部分是平遥本地人。
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情景剧,走进剧场,没看到座椅,而是全景式百年前的平遥古城。
熙熙攘攘的人们,从那么多店铺里出出进进,大街上有八抬大轿走过,在“日升昌”票号前停住,我以为票号总经理“雷履太”要下轿了。
好逼真!王潮歌确实有创意,她在平遥古城采访后,立意要拍摄一部表演历史的情景剧,这部情景剧没有出现瑰丽的山山水水,而是一座完整的古城。
平遥虽然是银行业的老祖宗,但王潮歌没有以金融业和晋商的诚信为题材,而是以“人”为题材。
演出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演绎了人的德行和仗义。
平遥商号的东家赵易硕,惊闻分号王掌柜一家在沙俄惨遭灭门,只余独子。
随后赵易硕变卖家产,雇佣同兴公232位镖师远赴沙俄,赎回王掌柜的一条血脉的故事。
镖师们要出发了,他们在洗“死浴”,心爱的女人们来为他们擦身,一口一个牙印咬在身上,疼痛的背后是希望离人能早归,而这凄婉的场景,似乎预示着这里的大多数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赵掌柜要去沙俄了,而他是一脉单传的独子,尚无妻室子嗣,为了延续赵家血脉,赵易硕全城选妻。
而仁义的平遥人,听此消息后纷纷相应,都把家里适龄的未婚女子送来,选妻的场面宏大,最后层层选拔,留下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小姐作为妻子。
宏大的场面背后是让人落泪的现实,赵家公子一去生死未卜,嫁进来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守寡,而平遥的父老却义无反顾,一如赵公子抵进家财,只为保回一条血脉,而平遥人留给赵家的,也是一条血脉。
那个仗义的女子为赵家生一子,难产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见平遥剧情简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又见平遥》剧情介绍
我们很少这样去看一个演出,这更像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更像一次穿越。
我们有时像一个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
在一个又一个互不关联的场景中,我们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了故事倪端。
慢慢地,隐藏在真实场景中的主线渐渐清晰起来: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票号王掌柜的唯一血脉。
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客死他乡,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这是平遥城的仁德,也是山西人的仗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这个迷宫般的剧场走出去,我们看见高大古老的平遥城墙。
不忘记祖宗,不愧对祖宗,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更是这个时代告诉我们的。
我们想跟观众一起探讨几个问题:您贵姓您从哪儿来您的祖先是做什么的您知道您的身世吗您记得您的爷爷、太爷爷的名字吗他们会为了抚育您倾尽家产吗在您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您会以您的姓氏为荣吗您会以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荣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都有一个祖先。
我们是否也想穿越回去,循着我们的根脉,看看我们生从何来。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在这个物欲横流,诚信缺失的年代,能否换回我们的忠诚与信义您会不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一句承诺而倾其所有直至付出生命而无怨无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