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二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十三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是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教案3篇
归园田居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归园田居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归园田居教案一一、【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解与鉴赏本诗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但是理解流于表面,即只能够回答诗歌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即使是思想感情,很多学生流于概念化的理解,即厌恶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等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及教材上的阅读提示。
3、很多学生提出疑问:中间一段景物描写,读起来也并没有感到多美,为什么就能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4、对诗歌题目的停顿,存在着疑问。
5、部分同学提出,不知道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功利化的时代。
6、个别同学在背诵方面存在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赏析陶渊明在本诗中构建的"两个世界",提高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2.分析平常景物"诗意化"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步:导入在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的社会里,做官是读书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唯一途径。
但是陶渊明却"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别官场,回归田园,那么,"田园世界"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二)第二步:解题首先来看题目,题目是"归园田居".我们都大致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都无法从语法角度进行清楚的解释。
一般的读法是"归园/田居",似乎"归园"是一个意思,"田居"是另一层意思。
其实不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另有"下泽田舍"等),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2. 《归园田居》作品特点:描绘了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形象。
2. 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 阐述《归园田居》的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章节二: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及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
2. 诗词意境: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3. 表现手法:白描、寓情于景等。
教学步骤:1. 通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分析诗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基调。
3. 逐句解析诗词,指出关键意象和表现手法。
4. 讨论诗词意境,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章节三:词义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归园田居》中的重点词语。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重点词语释义: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词语用法:分析词语在诗中的用法和含义。
教学步骤:1. 挑选重点词语,进行释义和用法讲解。
2. 学生自主查阅词典,巩固学习成果。
3. 结合诗句,分析词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章节四: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悟《归园田居》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情感: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宁静、淡泊。
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情感。
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与诗中情感的共鸣。
3. 总结诗中的情感主题,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章节五: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辅助:多媒体、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设计*陶渊明的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
*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
*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
*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
*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流程如下:一、优美语言导入出示目标二、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理解诗文大意2、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生1:“荫”是什么意思?师:同桌能不能解答一下?3、请学生齐读全诗,随后教师更正学生的读音【感受:自读释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自读后提出问题还尊重了学生的初读感受,符合新课改精神】三、品读诗文,赏析探究:1、作者笔下的园田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各自回答2、他是如何描写园田生活的?请找出一些句子分析(教师提示:可从景物特点和手法的角度切入分析)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教师总结3、请任选一两个句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生写作1分钟,学生发言随后,教师请学生闭眼,在音乐声中欣赏教师自己的作品过渡:美吗?——生:美4、这都是普通的景物,为什么这样美?生答师点:美由心生5、学生诵读、背诵描写园田的部分【本环节的问题和下一部分的问题都有这样的特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整个设计几乎无懈可击】三、知人论世:1、作者为何回归园田?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教师指导诵读:那几个字可以重读?哪个词可以读得夸张一些?——生回答,诵读生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教师指导诵读,生反复读,最后背诵2、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做官?生答师点拨教师出示背景,引导学生总结,教师抒情总结【感受:本环节第二个问题于无疑处生疑,着实让听课老师在意外的同时进行了深思;而且,背景在此处出示非常恰当】四、1、学生个读全诗,教师范背全诗,学生齐背全诗2、教师抒情总结全文:……构筑理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学生自由读全诗,学生接力背诵全诗,最后学生齐背全诗【感受:课堂即将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很担心,我怕教师最后再来一个什么延伸拓展但是,教师却以当堂背诵作为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堂背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大胆而有实效据说,此设计是由高全套老师建议,真是高明巢宗祺先生说:“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背诵,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接受熏陶的过程”很多诗歌实录评点中,专家几乎都批评授课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当堂背诵这一首短诗?”张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舍弃花哨的东西,让学生当堂背诵,有了收获还有两点值得肯定:其一、此处的背诵有课堂中间的背诵做铺垫;其二、接力背诵的形式非常好】【感受:接着说最后一个环节,我觉得齐背、教师总结后又让学生自由读背,似乎有拖时间、等下课之嫌最好是:个读——师范背——生自由读(时间可以长一些)——生接力背——齐背——教师抒情总结8、点拨中有抢学生话头的现象,有点急要耐心地等学生说完9、给学生讨论、写作的时间太短;而且,教师在学生讨论、写作时有催学生的话语这又给人一种感觉:教师在尊重学生表象下真正惦记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当改正之,给足学生思考、讨论、写作的时间10、我特别要提的是,教师有点紧张,这一点几乎所有听课老师都能感觉到美丽的张云佳老师的发颤的声音,让人心疼我想,这也许是大赛经验缺乏的结果提个小建议:走到大赛舞台上,就要有“舍我其谁”的自信,要有“听课老师越多,我发挥越好”的“人来疯”精神】《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语文《归园田居》教案
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诗骚》,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
课文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生活的差异,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纯朴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归园田居》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感受诗中的意境和韵味。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归园田居》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表达对自然、和谐生活向往的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归园田居》2. 板书内容:陶渊明归隐思想自然、和谐艺术特色:对仗、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结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谈谈你对自然、和谐生活的理解。
2. 答案:(2)示例:自然、和谐的生活是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归隐思想,同时推荐一些关于田园生活的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最新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3篇《归园田居》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体味诗歌的内涵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同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2、讲授法。
抓住关键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迁移法。
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和比较,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和《归园田居》组诗情感的理解。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图片课时字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田园风光,进入一个世外桃园,引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的思想。
提问:看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吗?这有没有让你们想到世外桃园?我们上个单元也学过一篇有关世外桃园的文章,记得是哪篇课文啊,谁写的?(《桃花源记》陶渊明)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内容谈谈对陶渊明的理解。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桃花源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从《爱莲说》里知道他是一个隐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过得怎样。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同上)写作背景: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精选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五章节,详细内容为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诗进行鉴赏和分析,通过诗歌学习了解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归园田居》五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中提炼出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朗诵《归园田居》五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五首诗的基本内容,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归园田居·其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归园田居》2. 板书内容:(1)五首诗的基本内容(2)陶渊明的归隐思想(3)艺术特色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归园田居·其三》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看法。
2. 答案:(1)意境: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
艺术特色:运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示例:我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体现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弊端。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高中归园田居教案
高中《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及作者陶渊明的生平;(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理解其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中象征意义的解读;(2)对陶渊明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陶渊明及其《归园田居》;(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2. 文本分析:(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桃花源”、“田园生活”等;(3)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归园”象征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等。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文本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诗中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个人感悟:通过学生的课后感悟和作文,评估学生对陶渊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对陶渊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的作文;3.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等,以加深对陶渊明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归园田居》与陶渊明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的异同,探讨陶渊明创作的主题和风格。
高中归园田居教案
高中《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归园田居》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安然。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
2. 诗歌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你们对田园生活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
(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朗读诗文,感悟诗中的意境。
(2)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拓展学习,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田园生活的诗歌。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诗文,加深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3. 收集其他关于田园生活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诗文,理解诗中的基本内容和意象,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和感悟,体验诗中的意境。
《归园田居》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归园田居》优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
内容包括对《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解读、分析以及对其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哲理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归园田居》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归园田居》的诗意、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解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归园田居》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归园田居》,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意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意,理解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平仄、意象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文化背景探讨: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归园田居》的鉴赏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归园田居》2. 结构:起、承、转、合3. 艺术特色:对仗、平仄、意象4. 文化内涵: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的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人其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该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形象。
2. 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全班齐读《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讲解诗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美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饮酒·其五》、《杂诗·其七》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2.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美的感知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4. 作业设计中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如“采菊东篱下”、“羁鸟恋旧林”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7归园田居教案(1)教案
2.7 归园田居教课设计
二、教课要点
背诵这首诗
三、教课难点
理解作者抗争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狼狈为奸,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崇高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教课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
(1)课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熟读这首诗至背诵
(3)查资料,认识陶渊明其人
(二)合作研究
在检查预习以后提出问题: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 ,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
(2)从何而归 ? 为何而归 ? 归向哪处 ? 回去如何 ?
(3)诗人如何描绘园田风光?园田的风景有何特色 ?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如何的心情?诗人是如何办理景与情的关系的?
学生疏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现反应
请一至四组派代表分别展现一至四题小组研究合作的学习成就。
(四)精讲点拨
在总结四个问题以后突变难点: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隐政界黑暗,政治上没法作为
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
远离凡间,道德上抱朴守拙。
《归园田居》教案很好4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4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4篇《《归园田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每次备课,我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一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二来通过细读文本来激发思维,设计教学。
正因为此,我的公开课一般会显得旁征博引,有一定深度。
不足之处:1、课前准备不到位。
虽然和音乐等资料是打包放到优盘里的,但是10班电脑有毒,导致ppt里的音乐不能如约播放(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所以两次播放音乐,都需要在屏幕上切换ppt和音乐,有碍观瞻。
课前音乐调试没做好,音量过大,导致后面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时候,学生的声音听不清。
不知道是不是模板原因,到了新的电脑上,模板自带的文本框显示出来了,很难看。
2、教学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有阻塞感。
这节课教学设计有复习导入——意读——研读——美读。
研读部分是课堂主体,由从何归、为何归、归向哪组成,这三部分之间我都是用学生的阅读困惑引入,但是这几部分之间是否可以衔接得更婉转?特别是对“虚室”的解读。
在“羁鸟”“池鱼”之后,怎么突然转到“虚室”呢?3、过于关注教学语言,导致课堂发挥很受影响。
很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上次去九中听《项脊轩志》,特别钦佩宋玉荣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凝练,有启发性。
于是课前写好了背景相关,总结部分的内容,可是不管脱稿还是不脱稿,事先写好的东西必然不能完全适应课堂,那么或读或背出来,必然达不到与学生相融合的效果。
顾此失彼,过犹不及了。
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展示了,而忽视了学生。
其实,平日的课堂我应该是比较善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实际生活传递给学生的。
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三篇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
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
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工具】一支粉笔一把黑板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联系旧知,精彩导入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到底是怎么样的。
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
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三、把握“归‘字,文本解读(一)、学生齐读读课文,注意字音羁(jī)、拙(zhuō)、亩(mǔ)、荫(yìn)、暧àì、吠fèì(二)、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优质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下册《归园田居》。
这篇课文为第五章“田园生活”,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诗人陶渊明对归隐生活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人生、自然和社会深刻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陶渊明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他归隐田园原因。
2. 掌握课文中重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情感,培养他们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古文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及诗人陶渊明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艺术特色,体会诗人归隐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向往,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解课文大意,并找出自己认为重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a) 介绍陶渊明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分析他归隐田园原因。
b) 逐句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古文句式和修辞手法。
c)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情感,解读诗中意境。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诗人口吻,创作一首描绘田园生活诗句。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句式和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绘自然风光文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见解。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2. 诗人:陶渊明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课文翻译: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b)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c) 创作练习:模仿诗人口吻,创作一首描绘田园生活诗歌。
2. 答案:b) 文学鉴赏:例句分析见课堂讲解。
c) 创作练习:自行创作,无统一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②彻底悔悟。
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
(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⑶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⑷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5.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
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
披草:拨开野草。
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兴:起床。
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
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
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
【注释】①去:离开。
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
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
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
⑤丘垄:坟墓。
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⑦焉:何。
如:往。
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异朝市:市朝变迁。
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
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
②遇:焦本作“可”。
③漉:过滤。
滤掉酒糟。
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
多人聚合欢饮称局。
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
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
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
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
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讨论、明确:《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
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
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
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
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
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5.小结:《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
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
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
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三、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