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宋秋英(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其职业状态和生存状态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明教育应该深入分析教师发展问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与价值。

关键词:教育生态;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3-0031-03 *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早期的探索始于20世纪30年代。

此后,许多学者对人类生存的宏观环境和教育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生态学的宏观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但在微观层面上对教师发展的生态学研究还比较薄弱。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对真实课堂的构建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教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因此,人们愈来愈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但大多是从静态角度出发。

为了适应时代与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从动态角度,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从生态“整体效应”分析,合作与互动的发展观念没有到位在生态系统里,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常常不是简单的直线联系,而是复杂的网络关系,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生态链。

而教育系统中的生态链不仅有基于能量流传递摄取的关系,更多的是知识流的富集关系;不仅有横向的,更有纵向的,还有纵横交叉的。

教师专业发展也应根据教育生态法则,强化整体效应,而不应独立进行。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试论生态学习观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试论生态学习观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两类 : 一是教 师专业发 展的教育 取 向, 认为教 师的专 程。即在某一情境 中, l 学习者的 目的 、 活动 、 反思构成 业 发展 就 是 教 师 应 接 受 充 足 的学 科 知 识 , 即通 过 外 部 了一个交互作 用的环 , f 有意义 的学习即通 过这 样一个
的灌输 就可以实现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 的实践取 向 ,l 互动过程得 以实现。 认 为教 师专业发 展所 需的知识 , 仅要 通过外在的灌 不 三 、 师 专 业 发 展 的生 态 分 析 教

得 到不 断完善。在知识变革 日益加剧 的今 天 , 不断提 形塑。 l 可以说 , 对人类认知与学 习的研究 , 如果不 同时 升 教师 的专 业水 平 , 促进 教师专 业发展 , 构建 教师终 加入社会文化理论及个体认识论 的合理要素 , ; 将不会 I 生 身 教 育 体 系 , 成 为 当今 世 界 教 师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得 到 完 整 的 表 达 。 态 学 习观 提 出一 个 观 察 人 类 学 习 已
热点。

l 活动的新视角——追求整合 的、 适应性的视角 : 作为信息探测者的学习者通过主动
基 于 不 同 目的 和 对 教 师 专 业 的不 同认 识 , 师 专 的活动 , 教 l 借助有 目的的反思 与实践 , 对其情境 ( 物理及 : 所 业 发 展 产 生 了许 多 不 同的 取 向 。 些 观 点 大 致 可 分 为 社 会 环 境 ) 能 提 供 的 给养 和 限 制 进 行 不 断 调 适 的 过 这

I 立 “ 本教 研 共 同体 ” . 建 校 打破 局 部 生 态 效应
的生 态 系统 , 运 行 规 律 也 就 是 教 师 的成 长 规 律 。 要 其 I

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运用

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运用

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运用2023-11-12CATALOGUE目录•教育生态学理论概述•教师发展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契合性•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科研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未来展望教育生态学理论概述01教育生态学定义与起源•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究,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特征,为优化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生态学强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

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功能。

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个体和群体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表现为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指生态系统在保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适应。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教育生态学的主要概念与理论教育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生态学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的运行规律,把握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

同时,教育生态学强调整体性、协同性和自我调节性,有助于教师在发展中注重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发展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契合性02教师发展的生态学视角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教师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都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中得到发展。

生态学视角下的教师发展教师的发展过程是其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是教师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过程。

教师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个体教师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一个由人、物质、信息等构成的复杂生态环境中。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副教授 , 研 究方向为人文社会科 学。
高校 教师 的知识 并 非 单 一 的 , 其 专 业 知 识 只 是

7 3 —
知 识结 构 中的 一个 组 成 部 分 。从 专 业 角度 而 言 , 不
根 据教育 生 态学 的观 点 , 教 师 不 断 与 周 围 的 生 态环 境进 行着 能量 、 物质 和信 息 的交 流 , 通过 对 物 质
受有针对性 的培训和 自我提高 , 才能确保思想观念、 知 识储 备 和实 践 能 力 符 合 社会 发展 和进 步 的要 求 , 才 能不 断地 实 现专业 发 展 。这是 高校 教 师专 业发 展 不 断进 步 的基 本要 求 。
4 .丰 富性
代 的美 国, 更 是 教 育改 革 不 可 或 缺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国外 的教师 专业 发展 研究 始 于二 十世 纪六 十 年
和 完善 自我 , 无 不体 现着 鲜 明的 自主性 , 这 是 高校 教 师 专业 发展 的基 础 和动 力 。 3 .持 续性 高校教 师 只有 树 立 终 身 学 习 的 理 念 , 不 断 地 接
2 0 1 5第 4期
成 人教 育
ADUI J T EDUCATI ON
No. 4 2 01 5 To t a l No . 3 3 9
( 总第 3 3 9期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7 9 4 . 2 0 1 5 . 0 4 . 0 2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3 0
学科 知识 的细 化 , 教学 工作 的复杂性 , 决 定 了教 师专 业发展 内涵 的无 比丰 富 , 这 就 要 求 高 校教 师 要

追求卓越:浅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

追求卓越:浅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

追求卓越:浅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发布时间:2021-05-11T16:30:11.73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作者:范晓婷[导读] 教育生态学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范晓婷聊城大学文学院 252000[摘要]教育生态学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卓越教师”发展的生态形式现状进行分析。

主要从教育限定因子、教育生态位、教育边缘效应和教师发展节律这四部分进行分析,拟对于“卓越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对“卓越教师”发展的生态形式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和视角来解析教育现象,拓宽教育研究新形势。

教育生态学指出,教育就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多种生态因子,教师就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因子,而且处于关键地位,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整个教育生态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决定着教育生态的平衡。

一、“限定因子”的存在制约卓越教师的发展上限莱特在1965年提出了“限制因子”这一概念,之后随着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就有学者将“限定因子”这一概念引入到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

与自然社会不同的是,人类社会比自然社会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即“人能够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够创造人”。

这就意味着,生态主体在任何环境之中,都要和其它因素交互影响,如果其中生态因子的变化低于或者高于生态主体所能承受的临界值,那就会成为“限定因子”。

“限定因子”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生态主体的发展状况,而且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当我们用教育生态理论来分析卓越教师的发展时,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制约卓越教师发展的限制因子。

(一)制约卓越教师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也就是物理因素,包括各种自然地理空间以及其系统与循环。

教师作为教育生态中重要的生态主体,受到许多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与运作

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与运作

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与运作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因素及其运作机制。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我适应、自我超越,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常常面临各种阻隔,如制度约束、资源匮乏、文化冲突等,这些阻隔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本文首先将对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隔因素,如教育政策、学校文化、教师个人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些阻隔因素的运作机制,即它们是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阻隔因素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本文旨在揭示阻隔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的实际困扰,以及教师在面对这些阻隔时所采取的策略和应对方式。

本文将对如何克服这些阻隔因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

通过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复杂过程,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生态学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自我导向、经验为基础的学习和实践中的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则关注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生态学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将教师专业发展置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组织背景中考察。

这些理论为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和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文献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学者们指出了诸如制度性障碍、资源短缺、文化阻力、个人认知局限等多种因素。

在运作机制方面,文献强调了持续教育、专业学习共同体、反思性实践、合作研究等策略的有效性。

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生态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了学校和教育机构关注的热点。

因此,将生态学视角引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可以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 研究目的:通过生态学视角,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教育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 研究内容:(1)生态学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探析:通过对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等概念的理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模式和视角。

(2)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状况、现有支持与对策等。

(3)问题分析:针对现有问题,分别从教育机构、教师个体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4)解决途径: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途径,包括机构创新、师资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进,以及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支持。

4.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生态学、教育等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生态学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问卷调查法:对多个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现状,以及针对现有问题的反映。

(3)访谈法:通过对教育机构、专家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访谈,深入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成因,并获取专业发展的实际支持。

5. 研究意义:教师专业是教育事业中的关键因素,其成长和发展与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相关。

本研究通过生态学视角探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不仅可以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提供具体操作和实践指导,最终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的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的

2023-11-08•引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生态模型概述•生态模型构建•生态模型实践案例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010203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构建一个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需求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为高校教师提供全面、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梳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过程,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概述VS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服务参与度低,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个人因素教师的教育背景、学术经历、职业规划等对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制度因素高校的职称晋升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等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因素高校的文化氛围、学术环境、团队合作等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1030203生态模型概述生态模型基本概念生态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学理论,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运行规律,用于描述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的模型。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组成,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位表示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占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生态模型提供了一个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视为复杂系统的全新视角,有助于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胡洁雯自20世纪80年代起,教师发展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

然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多以单一维度为视角,从不同侧面对教师发展进行研究,难以全面揭示教师发展的整体轮廓。

而教师与其周围环境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就必须超越单一思维方式的禁锢,利用多学科的感召效应,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背景作为一门运用生态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教育生态学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英美等国的。

它是一门由教育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

众所周知,生态学最基本的思想在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前者强调系统中各因子间的相互联系,后者则强调系统中各因子间的动态流动和协调统一。

所以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在于把教育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的、复杂的系统。

该系统中的各个因子紧密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

而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方法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动态观、联系观、平衡观和系统观来考察复杂、系统的教育现象,探寻实现最佳教育生态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教育生态学突出整体价值、注重全面联系、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的、动态的、情境的和关联的研究视角。

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教师发展内涵,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二、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看,发展即为主体与其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

教育生态学充分尊重教师发展的“原生”态,将其置于与环境的协同进化之中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的生态研究逻辑框架,达到教师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根据生态学原理,笔者构建了教师发展生态系统的模型。

如下图所示,教师发展生态系统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生态圈交错而成。

复杂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衡、共同发展的生态链。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强化整体效应,而非独立进行。

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如何催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校管理者需要认真探究的问题,尤其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做些思考。

[关键词]生态学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高等教育生态学是将高等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高等教育生态中,高校教师的“生态发展”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要求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地位,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生态学原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种生态现象,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人格的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进化过程。

一、摆脱限制因子束缚生物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总有某一种因素对其新陈代谢起着制约作用,如果这一因素缺乏,就会延缓或限制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这就是生态学上的“限制因子定律”。

对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而言,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起到限制性的副作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困限,制约着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是-个生态系统,教师的素质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

因此,催生教师专业化成长,则是摆脱限制因子束缚的重要步骤。

美国教育家博比曾经说过:“教育的品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

由于教师专业的品质提高,教育才会有进步。

所以说,如果教师素质精湛,即使教育体制不够理想,教育经费不敷支出,课程编制失当,教材内容欠佳,教育设备不全等缺点,也能因教师的努力克服,而逐一获得补救。

”因而,催生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自我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管理者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建设信息化校园,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信息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它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其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其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为其主要社会效应”。

高校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

高校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

高校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一、教育生态学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1976年,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n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的概念,这标志着教育生态学的正式诞生。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

它把教育和生态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和目标,把教育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探究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师不断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通过对物质流的利用,对能量流与信息流的选择性传递摄取和智能流的富集,走向不断发展与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放眼于教师的成长环境,探讨教师与其生长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考虑的是教师所处的生长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这一观点强调,应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关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社团、背景、合作和文化的教育生态取向,从文化、组织和制度层面研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学校组织的重构、网络平台的搭建,为高校教师提供理想的生态环境,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一)根据教育生态基本规律制定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育生态规律是指依据生态学基本理念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部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基本规律。

其核心问题是把握教育生态平衡,从根本上揭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实质,推进教育发展,形成从教育生态系统到群体、个体的竞争机制,促进协同进化和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这一基本规律启示我们,要从国家层面对我国的高校教师队伍现状进行总体把握,从教育内外部平衡这一角度找准与国际先进高校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现实出发,制定战略性、方向性明确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这种规划要力避宣示性的大而不当,要力避在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其地位的无足轻重,要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高等教育生态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

高等教育生态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

一、引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职业个体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内在因素主要体现为教师作为个体自身的影响因子,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动机、兴趣以及发展规划等;外在因素指教师作为主体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因子,主要体现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条件和保障措施,社会制度、学校制度、教育政策、培养模式等都属此列。

传统的教师发展研究更多地关注影响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忽视了对促进教师成长环境的研究。

因此,从生态视角研究教师发展,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为基点,用生态的理念去诠释和解读教师专业发展与其成长环境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二、教育生态学事实上,早在1976年,美国学者Cremin.L.A.就将“生态”的理念引入教育领域,提出“教育生态学”的说法。

英国学者Eggleston.J.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教育生态学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分布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国内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吴鼎福发表了《教育生态刍议》,这是国内第一篇研究教育生态的论文,首次对教育的生态环境、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以及生态系统等问题做了探讨。

21世纪初,国内教育学家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生态,贺祖斌在《高等教育生态论》一书中,首次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高等教育生态观、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主体和对象,是高等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也是教育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三、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作为高等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哪些要素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如何影响大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保持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的生态平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组成“环境是围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者:王茹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04期[摘要]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是生态链的主体,也是维系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子。

教育生态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

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利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生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4-0071-06一、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一)生态学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由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 A G)提出,一般是指自然空间的生物与非生物共同组成的不断更新、交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系统[1]。

用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教育,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研究教育。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链。

在这个生态圈中,教育活动主体和环境之间互助共生又有竞争与发展。

由此,教师发展生态可以概括为在教育系统中,对教师发展过程中的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养等有多种作用的影响因子。

教师发展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组织的动态性学习过程,将发展的目标、条件、规则、影响影子等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学习生态系统。

针对教师的发展提供营养要素,强调将教师主体置身于生态情境中,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要通过积极学习、寻求合作、主动探究等方式促进各因子之间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获得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意涵教师生态发展是把教师发展置身于生态发展的系统中,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整体,通过各因子之间不断协调,达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教师知识构建、教学知识储备、教育教学环境、教学团队、自我反思等,整个构成要素是丰富的、动态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内所呈现的构成要素会出现变化,各种影响和制约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不断更替,竞争协同,共促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 。因此 , 人们 愈来 愈关 注师 资 队伍 的建 设 , 于 关 态 角度 出发 。为 了适 应 时代 与 经 济 的 发 展 , 者 认 笔
为 必须从 动 态 角度 , 生 态 学 的角 度 来 分 析 教 师 专 从
业 发展 的问 题 。 ( ) 生 态“ 一 从 整体 效应 ” 分析 , 作 与 互动 的发 合
第 3期
创新 意识 的提 高 。 目前 , 一些 教师 的现 代教 育思 想 与理 念 、 专业 知 师本 应在课 程设 计 、 教学 过程 、 生动 机 、 生管 理 、 学 学
能力 结构 又不 尽 合 理 。 长期 以来 , 于 教 师 只关 注 由 课 堂教学 , 忽视 自身 科研 能力 的 锻炼 。近 年 来 , 随着 的提 高 已经成 为教 育改 革面 临 的核 心 问题 。甚 至可 以说 , 师专业 能力 的提 高 , 教 已经 超越 教 师 的个 人层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3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 范学院学报 ( 业教 育版) 职
3 l
【 师教 育】 教
教 育生态 学视 野下 的教 师 专业 发展
宋 秋 英
(河北 大学 教 育学 院 , 北 保 定 河
摘Leabharlann 0 10 7 0 0)要 : 当前 的教育实践 中, 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 , 在 教 其职 业状 态和 生存 状态没有 引起人们足 够
生态 学是 研究 生命 系统 与环境 系统之 间相互 作 约 、 互依 存 、 同发展 的生态 链 。而 教 育 系统 中 的 相 共 用 的规律 和机 理 的科 学 。把 生态 学原 理 和方 法 运用 生态链 不 仅有 基 于 能 量 流传 递 摄 取 的关 系 , 多 的 更 到教 育 研 究 中 , 期 的 探 索 始 于 2 早 0世 纪 3 0年 代 。 是知识 流 的 富集 关 系 ; 仅 有 横 向的 , 有 纵 向 的 , 不 更 此后 , 许多 学 者对 人 类 生 存 的宏 观环 境 和教 育 之 间 的发 展 , 们对 教 育 生态 学 的宏 观 研 究 形 成 了较 为 人 还有 纵横 交叉 的 。教师专 业 发展 也应 根 据教 育 生态 新 课 程改革 倡 导合作 、 究 的学 习方 式 , 探 提倡 互 的交 互关 系进 行 了卓 有 成 效 的探 讨 。经 过 7 0多 年 法则 , 强化 整体 效应 , 而不 应 独立进 行 。 完备 的理 论框 架 , 在 微 观层 面上 对 教 师 发 展 的生 动 、 态生 成 的教 学 过 程 。 动态 生成 既是 教 师 重 要 但 动 态学 研究 还 比较 薄 弱 。从 教育 生态 学 的 角度 分 析教 的教 学观 念 , 也是 教 师 自身 的学 习策 略 。可 是 由 于 师专业 发展 , 真实课 堂 的构建 及 学生 的全 面发 展 , 对

以教育生态为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

以教育生态为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

断 丰富 与充 实 。 国际上对 于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研 究 起 于 2 0世 纪6 0年 代——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与世 界 劳工 组 织发 表《 关 于教 师 地 位 的建 议 》 。 [ 4 ] 在 教 师 专业 发
展研 究方 面 , 国外 较 国 内略胜 一 筹 , 国 内在构 建 现
比( As h b y . E ) 1 9 6 6年 在关 于美 国 、 印 度 和 非洲 大
学 的 比较研 究 中 , 提 出 了“ 高等 教 育 生 态 学 ” 的概
育》 《 教育生态学导论》 及《 教育生态学》 等。 [ s ] 大陆
研究始于 2 0世纪 8 0年代末 , 教育生态学的发展 相当缓慢 , 进入 2 1 世纪才逐步发展兴盛 。最初教
力、 生 态 区域 、 生 态 平衡 发 展 问题 , 但 是教 育 生 态
克雷明正式提 出了教 育生态学 ( e c o l o g y o f c d u . c a t i o n ) 这一概念 , 但研究还只是局 限于教育与环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7
理论实际应用方 面还 略显薄弱 。总的来说 , 国内 外对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成 果显得不足 , 还需不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青年规划项 目《 基 于有效教学论的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艺术与价值取 向的差异性研究》 ( 项目 编
号: 1 2 C 0 5 8 ) .
作者简介 ; 李丽 ( 1 9 7 8 一) , 女, 广东省梅州人 , 硕士 , 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 向: 教育管理.
育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环境与教育之间的 作用 , 后来有所突破 , 开始从文化 、 人 口、 资源、 环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教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成果与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呼唤我们理性考虑和探索。

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着重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了应对措施和实施建议。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教育生态学视角是指把教育活动内外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作为教育现象的整体,从生态理论导向来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

在这一视角下,教育被视为一种与环境交互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师生、家校、社会、文化等多个环节。

而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这个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指的是教师在完成自身角色使命、提升教师素养和技能水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自我效能感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切实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而目前许多教师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不足、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到自己,也会拖累学生的表现和未来发展。

2、培训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大规模培训没有精准度、市场热度导致教师只求得到文凭、奖金,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目的;而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客观性,不利于教师实现自我提升和还原自我价值。

3、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但是教育信息化程度却相当薄弱,教育体系中大部分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构建不够娴熟,相应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应对措施和实施建议1、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

通过落实自我评价机制,教师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劣之处,从而在短板上不断突破,长处上再进一步完善,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之目标。

2、重视培训质量,深入实施教育重点工程。

只有专业度高、针对性强、质量优良的培训,才能更广泛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并真正发挥教育结构与资源的优势,落实教育重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

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徽某应用

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徽某应用

[作者简介] 季舒鸿 (1968—) , 男, 安徽舒城人, 硕士, 教授, 研究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 王国庆 (1979—) , 男, 安徽定
51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文化环境并没有涵盖所有相关概念, 广义上的校园文 化应该包括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 甚至包括条件环 境。问卷还设计了对四个生态范畴的总体评价和对 学校环境范畴的四个二级指标的评价, 以便全面反映 四大范畴以及构成学校环境四个要素的对教师专业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发展让渡于内涵建 设的战略转型, 办学质量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 焦点。作为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者、 领导者和组织者 的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 伍无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如何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当 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而弄清影响教师专业 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生态学是 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观 点就是用系统观、 整体观、 平衡观看问题。生态学思 维的特点是以生态的眼光、 态度和方法来观察、 思考 和分析, 全面地、 整体地、 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1]。 生态系统 ( ecosystem) 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它强调系 其精髓可以概括为联系、 共生与平衡三大特点
数的差异性, 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
表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n=139 份) 男 女 59 80 29 76 14 20 48 87 28 40 41 30 40 67 29 3 4 42% 58% 21% 55% 10% 14% 35% 63% 20% 29% 29% 22% 29% 48% 21% 2% 3%
而判定两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适用于大样本的两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讨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讨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讨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积极创新与转变的同时,培育教师的方向也在不断调整,从而使教师发展与学校需求相结合,并为培养具有更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优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端正教师专业发展态度的同时,可使高职院校得以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整体质量,达到提升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

标签:教育生态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加之社会中企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量的与日激增,使得高职院校教育水平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主要院校。

其中,英语教学质量作为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内容,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融入国际化发展浪潮的趋势下得到了企业的广泛重视,这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来讲是机遇亦是挑战:机遇在于可在专业课基础上受到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深度重视;挑战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综合情况,将影响高职院校整体市场竞争力。

基于此,为了使当今高职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探析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析教育生态学理念所谓教育生态学理念是指将客观生态环境与教育有机融合,并研究教育与生态关联性的学科,而教育生态学理念是在1976年由美国哥伦布亚教育专家Cremin Lawrence所提出的,并经由社会实践在《公共教育》一书中得以总结,并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期同其他现今教育发展理念涌入中国。

为了使教育生态学理念得到充分理解,并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得到有效利用,对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应先进行深入理解。

所谓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环境中生物体关系的科学学科,而与教育理论结合后,其论证重点则主要围绕“教育”促使教育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更加系统科学且经得起推敲,使得教育体系得以丰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以教育为主体。

为了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应从自然环境、规范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为出发点,构建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生态系统,使得教育发展在多方因素供养下得以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

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

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

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

因此突破教师发展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的局限,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成为现实的需要。

教育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教育生态学最早于20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劳伦斯克雷明在其著名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主要指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种种现象和成因,探讨教育构成要素,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是一门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我国教育学者范国睿认为教育生态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用系统观、整体观、平衡观来看问题,而高教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兼具整体关联和动态持续的研究课题,与教育生态观彼此契合。

教育生态观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因此,可透过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制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为满足如何教的需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仅应该包括所从事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而现实是部分高校教师仅仅具备自己专科领域的单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严重匮乏。

职前培训也只能帮助教师掌握其皮毛,难以全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无法做到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另外,培训教材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做到应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去灵活指导教学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在职后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过分强调科研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导致教师并不注重教育理论技能的探索,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教师生态主体长时间占据课堂的统治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考试内容的灌输,忽视学生生态主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平衡。

(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就是其专业发展意识,然而,一些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科研意识缺乏,反思能力不足和专业情意枯竭。

科研意识缺乏表现在部分教师对科研重视不足,无法正确把握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投入不足;或是受到功利化倾向的引导,为实现晋升评职的短期利益,不惜花钱制造学术垃圾。

导致学术研究有数量无质量,学术乱象导致的学术贪腐广为诟病。

反思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反思形式单一,集中在课后反思;反思过程流于形式,基于行政化的命令要求将反思过程机械化,缺少对课堂教学真实问题的认真思索;反思方式封闭化,很多高校教师孤军作战,相互排斥和隔离。

教师专业情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倾向,情意越高,越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目前高校教师专业情意枯竭主要体现在:一,职业倦怠感强。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工资收入水平低,发展前景迷失,很多高校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休眠期,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事业进取心。

二,职业伦理道德感差。

少数教师缺少敬业爱岗精神,对于教学敷衍了事,个别的受功利主义刺激,学术上伪造数据,败坏了学术风气。

(三)师资引进和聘任制度的阻隔导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失衡的外部因素是制度阻隔。

高校引进教师后普遍推行名义上的聘任制,实则是“终身制”,除非教师主动退出,否则被动淘汰的几率很低。

尽管有些高校仿制“非升即走”制,尝试推行“有限聘期”和“有限次晋升”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或中途腰斩,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而固若金汤的“终身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教师不完善的流动机制。

教师流动性呈现两种趋势:一是高校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向上流动,导致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造成高校教师资源分布不平衡。

二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校际互访呈现下降趋势。

长期不更换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内容,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和工作激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教师创造力的枯萎。

(四)教师评价管理体系失衡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外部因素就是管理失衡,表现在评价体系的内在冲突:一是评价理念偏差,主要表现在工具性价值和人本主义关怀的冲突。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视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的工具,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控制和管理教师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好坏,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忽略教师也是一个有情感、有尊严、有个性的自然人,扼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是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表现在量化和质化的冲突。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往往过分依赖量化指标:教学工作过分依赖数量化,简单考虑教学工作量的多少,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更新,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的主动性、创造性等隐性因素,削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科研工作过分依赖量化标准直接导致教师“重量轻质”,一味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教师、评判教师科研效果,忽视论文的级别,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变相地助长了学术功利化的不正之风。

三是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教师评价管理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评估方式,根据聘任合同的责任细节对教师进行业绩评定,行政化色彩浓厚。

而教师对于评价过程的公开性无法质疑,无法全面把握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所在,无法明确长远发展的方向。

这样一种完全“他评”的考核方式,剥夺了教师的知情权,助长了教师对于评价考核体系的排斥心理。

教师评价管理体系的失衡令大部分高校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造成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困局。

(一)更新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生态学强调整体观和开放观。

整个教学活动被视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生态主体、生态客体、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和谐共生的关系,任何一个联系的割裂开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价值。

因此,高校管理层及高校教师需要用动态、平衡和关联的理念去看待教学活动。

将教育生态观的整体平衡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就需要高校教师充分考虑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机结合。

针对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主动整合人文社科知识、专业专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职前教育要注重课堂实践的重要性,职后教育要注重教育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坚持开放、平衡的原则,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参与性、能动性和体验性,努力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文化氛围,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在彰显课堂整体性的同时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二)建立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针对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意识淡泊,科研动力不强、反思意识不足和专业情意枯竭等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就是组成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育生态学认为,生态个体不能脱离系统而单独存在,个体间的竞争和协作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系统又反过来推动单个教师生态主体的成长。

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并不是个体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大于个体价值之和,这符合生态论中共生的思想。

而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在学校组织或是教师自发的情况下,通过对话、合作、协商、反思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共同分享信息和资源,以开放、平等、合作、互信的方式来促进个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所建立的一个学习组织。

教师共同体打破了教师间的`生态地域的限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通过合作对话的方式增加交流,挖掘群体的共同资源,在讨论分享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

科研上共同分享科研最新动态,打破教师间的“花盆效应”,使教师围绕所研究的课题共同探索,唤醒教师学科专业自觉性,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三)教师聘任打破终身制,引进竞争淘汰机制一,打破教师聘任终身制的壁垒,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

鉴于我国高校教师助教、讲师人员数量最为庞大,可以首先实施对助教、讲师推行非终身制,给予他们相对长时间的任期考察,并借此机制来遴选青年优秀教师人才。

二,引进“有进有出”的竞争淘汰机制,促进教师的合理分流,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平衡。

具体就是引进竞争机制,如公开招聘制、末位淘汰制、非升即降制等。

在淘汰竞争机制的引导下,形成一种竞争、合作、互助互利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念的指引下,激发高教教师的生存发展能力。

正如殷世东所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生态竞争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和最有效工具。

”淘汰竞争机制能够极大地增强高校教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术科研生产力,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优胜劣汰中实现互生互利,实现高校教育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完善多维评价体系教育生态系统中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就是学校管理因子,将这些管理因子调试到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耐受范围内,这些因子就由限制因子变成促进因子。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管理因子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建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差异的评价理念。

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而不是把教师培养成可操控的工具。

学校组织管理部门所实行奖励、惩处手段虽然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却是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无法促进教师长期的个人专业发展。

因此构建教师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个体情感,尊严和生命价值,推行教师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内部激励手段。

另外,针对不同高校定位不同,学科、专业类型不同的特点,摒弃一刀切的统一评价模式,尽可能制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多元教师评价职称体系,尊重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帮助教师制定符合他们个性化需要的长期发展规划,突出其个体专业发展的层次性。

第二,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应注重量化和质化的结合,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清楚,如教师工作量。

对于科研成果不仅要结合课题或论文的级别进行量化打分,更应该注重科研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影响因子,在考核量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高。

第三,采用多维评价方式,推行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动态评价方式。

强调多层次、多角度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取全面信息提供保证。

同时也更增加了评价体系的真实性、公开性和科学性。

教师自评处于核心地位也凸显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最清楚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改进,体现了教师作为生态主体的参与主动性,帮助教师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