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
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
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事实上,近年来,史学界、教 育界一直在积极致力于通过教材,引导年轻一代更真实、 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2016年9月
28日,教育部官网披露了教育部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 会第四次会议第2349号提案——《关于尽快将中国十四年 抗战史纳入到中、小学教科书的
提案》的答复函。答复函称:“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 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 标准》中规定了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
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 为14年抗战。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 底有何深意?修改不是对8年抗战
的否定,重点...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 大中小学修改教材 有何深意?“新华视点”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 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
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在全国大中 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底有何深意?不是对8年的 否定,重点强调贯通历史整体在中
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 修订提出了要求。多位受访学者强调,14年抗战不是对8 年抗战的否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
念馆馆长李宗远说,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 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 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 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 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
,其中明确提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 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 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 部抗战的开始’等。这些课程学习要求与
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本刊专稿112017May 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黑龙江省老促会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1931年至1937年的6年局部抗战研究和宣传不够,以致很多人习惯于“八年抗战”的提法,而对“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甚了了。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东北抗战对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有重要影响中国率先打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指出:“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战。
对此,毛泽东予以高度评价:“我们东北抗日义勇军能够进行继续英勇的抗日斗争。
敌人的报纸都承认东北义勇军已使敌人‘损失十万以上的生命和几万万的金钱’,并使日本帝国主义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国内地。
虽然他们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可是对于国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功劳和帮助。
”东北抗战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形成1931年10月在辽宁省清原县成立的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在军歌唱道:“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另外两支抗日武装东北国民救国军和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布告和誓词中也有类似的词句。
歌1931年11月初发生在齐齐哈尔的江桥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它比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战争早4年,比西班牙反对德、意法西斯战争早5年,比波兰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早8年,比苏联卫国战争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早10年。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东北军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组成了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最多时发展到30多万人。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 难忘九一八人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 难忘九一八人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C、中日关系D、英美关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
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解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报道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十年内战全面停止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B、联蒋抗日C、反蒋抗日D、杀蒋抗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上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地在2017年春季始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十四年抗战”始于(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百团大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②北伐战争的胜利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④抗日战争的胜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01期)(原卷版)
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2021·山西中考真题)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
祭文反映出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C.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2.(2021·河北中考真题)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者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
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A.正面战场的抗战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C.敌后战场的抗战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3.(2021·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表格内容记录的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4.(2021·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
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
”这段回忆揭示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5.(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6.(2021·四川广安市·中考真题)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并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百团大战7.(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D.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民族抗争8.(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下表为烟台某初中“胶东红色文化”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整理的资料(部分)。
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到底多少年?
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到底多少年?作者:周琼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7期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到底多少年?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017年1月3日,也就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件,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要求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这一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结束的时间是确定的,没有争议的。
那么,“十四年抗战”或“八的抗战”其实就是一个战争起点的界定问题。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间进行的全面抗战,一共八年。
“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为起点到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间中华民族的抗战,包含了从1931—1937年的局部抗战和1937—1949年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那么,如何界定抗战的起点?原来为什么有“八年抗战”的习惯说法?现在改为“十四年抗战”有何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的依据?这样的修改又有什么意义?以下围绕这几个问题做一个分析。
一、关于抗战起点的界定国家间的战争,按国际法应由两国政府相互正式宣布开战日期。
不过细查抗日战争的历史,日本居然没有对中国宣过战,出兵行动只称为“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支那事变”。
日本当局采用这种违反基本国际准则的称呼和做法,其目的一是为防止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按战时禁运规则停供某些重要原料物资,二是可以不遵守自己签过字的某些国际条约(如非战公约等),不必按战争法对待战俘和平民。
强调“十四年抗战”的重大现实意义
强调“十四年抗战”的重大现实意义作者:高中华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13期【摘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将14年抗战的历史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要在深化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
【关键词】局部抗战全面抗战 14年抗战史【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人们耳熟能详的“八年抗战”,主要指从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标志的全民族抗战爆发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历史阶段。
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则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4年抗战是一个整体,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北大营的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第—枪。
毛泽东同志曾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华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道路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
”东北军是参加十四年抗战的一支重要队伍,如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不仅参与领导了全面抗日战争的第一场战斗——沈阳北大营战斗,也直接参与领导了长城抗战。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基础上,就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在认识上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990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写的《卢沟桥事变与八年抗战》提出“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抗日战争”。
刘大年、白介夫主编的《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的引言指出:“从‘九一八’算起,叫做14年抗争,或者叙述八年抗战,先从‘九一八’讲起,都有道理。
十四年抗战的过程及意义
抗战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 1937年 7月 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全面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 1945年 9月 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七七事变( 1937年 7月 7日—7月 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 1937年 7月 7 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 7 月 8 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 4 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十四年抗战意义首先,“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还原了基本的历史事实。
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我国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只不过与1937“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相比,从 1931 年到 1937 年这六年的抗战,只是局部的、包括共产党在内的部分力量的抗日。
其次,“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尊重了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
再次,“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后续教育警示意义。
铭记历史才能不忘过去,勿忘国耻才能正视未来。
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确保正义公正和客观真实,我们可做的事有很多,而确立“十四年抗战”观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件。
历史观、社会观、人文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信仰观,无不关乎认知观。
有对比和有比较才能产生正确的认知认识,“十四年抗战”让客观事实说话,让历史事实说话,他让人记住的不单是历史,以及为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及人民大众利益而出力流血献身的所有人,更是让我们所有人在此基础上有理性的选择和作为。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知识框架》一、引言1. 抗战时间的界定: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2. 抗战的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背景二、九一八事变与局部抗战1.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关东军的阴谋与行动2. 局部抗战的兴起:东北人民的抵抗与国民政府的应对3. 中共在东北的抗日活动: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与发展三、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1.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2. 全面抗战的兴起: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与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转变3. 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四、抗战相持阶段1. 百团大战:中共军队在华北的主动进攻2. 武汉会战:国民政府军事中心的迁移与战局的变化3. 战时经济与文化: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文化事业五、抗战胜利与战后处置1.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2. 抗战胜利的意义:民族尊严的恢复与民族自信的重振3. 战后处置:战争罪行的审判与和平建国的探索六、抗战中的国际援助与合作1.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苏联红军参战与东北解放2.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美国援华飞行队与经济援助3. 抗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七、抗战中的民族觉醒与救亡运动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2. 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与民间组织的抗争3. 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抗战英烈与民族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八、抗战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 坚持民族独立与自主:中华民族在抗战中的坚定立场2. 团结御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3. 英勇斗争与不畏牺牲:抗战精神的历史启示。
抗战由八年变成十四年的意义何在
抗战由八年变成十四年的意义何在?2017-01-12中国正式修改教科书以后一律为十四年抗战近日,网络流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稍后,该消息被证实属实。
此次教育部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要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熟悉的“八年抗战”将不复存在,以后一律为“十四年抗战”。
在为东北人民高兴的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八年抗战”的说法中国家喻户晓,却等于一直没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到“七七事变”这段包括在内,而今“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无疑会引起人民的兴趣--大家熟知的“八年抗战”为何要改成“十四年抗战”呢?31年至37年间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应忘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迅速沦陷,东北各地迅速组织起抗日联盟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世界第一支反轴心国力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东北抗联从1932年至1940年作战154761次,出现人数为2145626人次,因抗击日军而死伤被捕119845人。
在14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据不完全统计,14年被抗联击毙的日军达到了18270人以上(含伪军)。
九一八事变中的日军抗联是敌后力量,在沦陷的东北地区坚持抵抗日本的侵略。
而在日军侵略的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也一再顽强抵抗,打乱了日军侵华的步骤。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在上海挑衅引发局部战争,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
事变发生后,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和奉命驰援的第五军与日军浴血奋战。
虽然一二八事变以国际调处下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结束,但事变中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也避免重蹈九一八覆辙。
日军占领在东北三省后并不满足,1933年1月1日又出兵进攻热河。
“十四年抗战”的教学研究
“十四年抗战”的教学研究作者:石岩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9年第08期[关键词]乡土资源,十四年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民族复兴[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 2019 )15-0056-05“十四年抗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关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关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难点。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是:“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想通过自己的历史阅读和研究,贴近学术前沿,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节课的教学展开探索,以求教于同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校外课程资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
纪念馆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且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关联密切,可以有效地辅助中学历史教学,因此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京作为卢沟桥事变爆发地和华北抗日主战场之一,在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留下了众多抗战遗址。
北京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同、抗战名将纪念馆、黑山扈战斗纪念同等抗战纪念馆;有卢沟桥、宛平城、北京植物同内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场遗址、昌平区南口战役旧址;还有反映日军屠杀的延庆区岔道活人坑遗址等抗战历史遗址。
另外,北京还有三条以抗日爱国将领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即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东城区的张自忠路。
这是我们抗战史教学的中可以运用丰厚乡土史课程资源。
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作者:于兴卫来源:《党员文摘》2017年第04期2017年初,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
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十四年抗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是有着充分依据的,它可以使人们更准确、全面和科学地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
“十四年抗战”是基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判断以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一条重要原理。
而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折点。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入侵中国,独占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山海关内进逼,企图把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使得日本和中国的矛盾在各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中突显出来,中日矛盾迅速成为中国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抗日救亡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九一八事变后,不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爱国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甚至军阀,对日态度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
国内各种矛盾逐步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民党营垒中一部分爱国志士如马占山、蔡廷锴、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等纷纷投身抗日斗争。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使团结御侮、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强烈要求。
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民族意志,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导读: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十四年抗战”概念确实有悖于我们耳熟能详、已成为常识,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年抗战”概念。
而与舆论表现出的惊讶不同,学术界其实一直存在“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
例如,早在1995年即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北大教授金克木就曾说道:“追本溯源,大战的开始并不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也不是1941年6月德国袭击苏联,也不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引起英、法对德宣战,实际上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的1931年沈阳的‘九一八’和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但是,对于十四年抗战概念于史有据乎?我们还必须得回到历史当下。
十四年抗战有历史支撑日本帝国自明治维新后以英为师,脱亚入欧,内政外交追随世界列强的殖民逻辑,企图“八纮一宇”,开疆土于四方,通过“赌国运”,在清末接连战胜两个大国中国、俄国。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重创了日本列岛,为解决经济危机,日本政坛与欧洲意、德一样,普遍右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并影响日本政治,九一八事变就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发生。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一直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消极应战。
蒋介石认为当时中国的政治、财政、军备,无法与已经现代化了的日本抗衡,中国只能暂时隐忍。
但隐忍并不意味着投降,国民政府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开始布置国防工程,并将一部分工厂向内陆迁徙,加强对经济资源的调查和管控。
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通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抨击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政策,提出通过抗战“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在东北组织了磐石游击队、东满游击队、珠河游击队等七支抗日游击队。
抗战由八年变成十四年的重要意义
中央军第 五军 , 喜峰 口有西北军二十九军 , 冷 口有晋绥
军 三 十二军 , 他 们均 与 日军展 开 了激烈 的正 面 战争 。
虽然 我 国军 民付 出了巨大牺牲 , 但也 给 日军造成 了一
定 的杀伤 。该 时期 中 国军 队武 装力量有 限 , 只能被迫
侵 略进 行抵抗 , 成为世 界第一支反 轴 心国力量 。据相
党 史 研 究
抗战由八年变成十四年的重要意义
王 冬
( 东北 烈士纪念馆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我国 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 了 相应的更改, 2 0 1 7 年下发了《 关于在中小
学地 方课程教 材 中全面落 实“ 十四年抗 战” 概念 的函》 。为 了促进教育教 学工作 的开展 , 明确抗 日战争 由八年 变成 十四年 的意
定程度上 牵制了 日军的注意力和兵力 。
望能够真正 了解将 “ 八 年抗战” 改为“ 十 四年抗战 ” 的意
义。
一
东北 地区在 日本侵略战争 中, 一直没有放弃抵抗 , 它是 重要 的敌后力 量。正是这 种不懈 的努力 , 打乱 了 日军侵华最初部署 , 拉长 了 日军兵力战线 , 减缓 了 日军 侵华步伐 。九一八事 变后 , 为了配合 、 支援东北地 区的 侵略部署 , 日本在上海发起挑衅进 而引发 了局部战争 , 这次战争 时间持续 了一个 多月 。 由海 军陆战队所发起 的抵抗攻击 , 也就是我们熟知 的“ 一二八 事变” , 我军为
日战争 各地 人 民是 团结一 体 的 。经 过全 面 的分 析研 究, 教育部提 出了将 “ 八 年抗 战” 变为“ 十 四年抗战 ” 。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节选)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节选)作者:来源:《源流》2017年第03期在历史学科中,抗日战争史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
近日,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修改相关内容。
这表明,长期以来认识不尽一致的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终于通过进入教材的形式加以解决,对此绝大多数人举手赞成。
但有些人也许并不完全清楚,确立“十四年抗战”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一是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
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二是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是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历史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更能完整地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十四年抗战与中学抗战史教学初探-2022年教育文档
“十四年抗战与中学抗战史教学初探-2022年教育文档当下,“十四年抗战”概念“不仅为学界所接受,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流认识”[2]4。
2022年1月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修改相关内容。
这表明,在抗战已结束70多年的今天,“十四年抗战”概念终于通过进入教材的形式加以确定,解决了长期为学界所争论的抗日战争的开端及抗战时间的界定问题。
一、中学历史教学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之意义作为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着充足的材料佐证和学术依据,它在中小学教材中的落实,对中学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养成学生清楚连贯的历史知识“十四年抗战”提法将1931年到1945年视为一个整体,把全面抗战前的局部抗战放在“十四年抗战”的框架中,更准确反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更真实地呈现了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战的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年抗战”概念并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而是更全面、系统、客观地看待历史。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系统地梳理了抗日战争史,依据史实重新审视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部抗战”及其地位。
这一时期的抗战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抗战,“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地区的抗战,长城地区的抗战,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的抗战,以及“华北事变”前后华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抗战和反日斗争等。
可以说,“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就是将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局部抗战纳入“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之中,强调抗战的持续性,即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历史概念连贯起来,不再局限于此前的“八年抗战”“全面抗战”。
(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理解日本侵华的本质和危害,养成学生明变求因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的教授,而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换言之,历史教学应看轻学生的记忆,而看重他们的体会[3]。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之史事考辨
作者: 吕秀莲[1]
作者机构: [1]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出版物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页码: 56-5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史事考辨
摘要:以往八年抗战的说法主要是源于,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全国性抗战,而历史事实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已经展开了浴血抗战,经历了一个从东北、华北到全国性的抗战过程,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历时十四年之久。
这一史实举世公认。
十四年抗战概念不是对原有抗战历史的重构,它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是对中华民族抗战史的完整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意义,明确指出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汉国: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月11日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1日电近日,教育部表示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朱汉国谈了他的认识。
“十四年抗战”概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主流认知
“十四年抗战”概念涉及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这是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战起点的较早表述。
在1980年代,学术界就有人从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及中国人民在东北、华北等地的抗日斗争等方面,论述中国从1931年开始的“十四年抗战”问题。
1990年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50周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全面论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2001年,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大学张宪文先生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出版。
该书明确中国抗战史的时限为“1931-1945”。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成果。
参加编写的多为国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知名专家。
该书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由此可见,“十四年抗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主流认识。
“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的关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并不意味以往提出的“八年抗战”概念错了。
“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共十四年抗战历程:前六年(从1931年至1937年)是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八年(从1937年至1945年)是全国性抗战,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全国之力全面抗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阶段。
可以说,以往的“八年抗战”概念仅是指1937年至1945年的全国性抗战,而“十四年抗战”概念反映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并没有改变史实,也不是重写历史,只是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历史。
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结束70多年,今天在中小学教材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过程。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就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
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反映东北、华北、上海等地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第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本质和危害。
侵略东北,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环节。
自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从中国东北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
日本逐步将中国东北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在这一侵略方针的指导下,从侵略东北到全面侵华,再到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对外侵略是逐步推进、一脉相承的,日本是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策源地。
第三,“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东、西方分别酝酿,并通过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
日本率先在中国挑起九一八事变,点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
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有力地说明中国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