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正常解剖
颅脑正常解剖
第四脑室
位于后颅凹,腹侧为桥脑和延髓,背侧为 小脑,上接中脑导水管,下接延髓中央管。 左右两侧各由一狭长的侧隐窝,末端开口 处为第四脑室侧孔,与桥脑小脚池相通, 其下端经正中孔与小脑延髓池相通,是脑 脊液的主要流出口,四脑室底为菱形窝, 顶为前髓帆和后髓帆。
4、后角 位于枕叶内,其顶和外壁由胼胝 体放散形成。内侧为后角球。前方为禽距。 5、下角 位于颞叶内,顶为大脑半球白质, 内侧为终丝和尾状核尾部,末端连接杏仁 核。下角的底由内至外为海马伞、海马、 侧副隆起。
第三脑室
为左右窄而前后长的纵行裂隙,宽约0.5cm, 由间脑结构包围。前界为前联合,终板和 视隐窝。侧壁为丘脑内侧面;顶部有脉络 丛,室间孔到松果体上隐窝为大脑大静脉。 三脑室底部由前向后排列为视交叉、漏斗、 灰结节、乳头体的丘脑底部。两侧脑室前 角和三室前部构成“Y”形通道称为门氏 孔。
额叶:位于大脑半球前上部,其内以大脑纵裂和大脑 镰与对侧分开,后由中央沟与顶叶分开,外下方经外 侧裂与颞叶分开。 颞叶:经外侧裂的垂直部及水平部与额叶分开,顶枕 裂与枕前切迹的连线为颞叶与枕叶的分界。 顶叶:经中央沟与前方额叶分开,其下方与颞叶的分 界线为外侧裂与枕叶的分界线为顶枕沟。 枕叶:经顶枕沟与顶叶分开,与颞叶的分界为顶枕裂 与枕前切迹的连线。 岛叶:隐藏于外侧裂的深部,周围有环形沟,表面为 斜行的中央沟,前方为岛叶短回,后为长回。 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海马、杏仁体等系统称为边 缘系统,即边缘叶。
脑干
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上接间脑,下续延髓。 一、中脑 位于间脑与脑桥之间,从前向后为大脑脚、被盖和 四迭体池组成。大脑脚与被盖之间以黑质为界,被盖与 顶盖之间以中脑水管为界。大脑脚向下延伸形成窝,称 脑间窝。动眼神经从大脑脚内侧出脑。中脑背部有两对 隆起(上、下丘),称为四迭体。上、下丘分别连接外、 内侧膝状体,下丘后方连接前髓帆。滑车神经自两前髓 帆中间穿出。
颅脑CT层面解剖
通过颅脑CT层面解剖,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导 航系统,精确找到病变位置,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血管疾病
颅脑CT层面解剖可以清晰显示脑部血管的形态和 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 和脑出血。
颅内感染
颅脑CT层面解剖能够发现颅内感染的迹象,如脑 膜增厚、脑实质病变等,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 据。
03 脑沟
大脑表面呈沟状凹陷,CT图像上可观察到脑沟的 形态和深度,对判断脑实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脑室及脑池CT解剖
侧脑室
脑池
位于大脑两侧的空腔,CT图像上可观 察到侧脑室的形态和大小,对判断脑 室扩大或脑积水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大脑表面或深部的间隙,CT图像 上可观察到脑池的形态和位置,对判 断脑实质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 意义。
颅脑CT层面解剖
目录
• 颅脑CT解剖基础 • 颅脑CT层面解剖技术 •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表现 • 颅脑CT层面解剖的临床应用 • 颅脑CT层面解剖的局限性
01
颅脑CT解剖基础
颅骨CT解剖
01 颅盖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等,CT图像上呈现为连续 的骨性结构,对颅内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02 面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CT图像上可观察 到面骨的形态和位置,对面部美观和功能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三脑室
位于大脑中央的空腔,CT图像上可观 察到第三脑室的形态和位置,对判断 脑室扩大或脑积水等病变具有重要意 义。
02
颅脑CT层面解剖技术
轴位(横断面)CT解剖
横断面CT解剖是颅脑CT检查中最常用的层面,能 01 够清晰显示大脑的左右两侧结构,如大脑半球、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1)大脑纵裂(2)大脑镰(3) 上矢状窦(4)胼胝体干(5) 透明隔(6)胼胝体嘴(7)胼 胝体下区(8)侧脑室前角(9) 大脑前动脉(10)大脑中动脉 (11)尾状核头(12)内囊前 肢(13)豆状核(14)外囊 (15)屏状核(16)最外囊 (17)岛叶(18)胼胝体沟 (19)扣带沟(20)扣带回 (21)外侧沟(22)岛环状沟 (23)额叶(24)额上回(25) 额中回(26)额下回(27)颞 叶(28)直回(29)嗅三角 (30)眶回(31)鞍结节(32) 前床突(33)蝶窦(34)视神 经(35)视交叉(36)颈内动 脉(37)海绵窦(38)鼻后孔 (39)蝶骨翼突(40)软腭 (41)翼外肌(42)颞肌 (43)冠突(44)上颌动脉 (45)下颌支(46)咬肌(47) 颧弓(48)颏舌肌(49)颏舌 骨肌(50)下颌舌骨肌(51) 舌动脉(52)舌神经(53)舌 下腺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穹窿体(5)大脑内静脉(6)内 髓板(7)丘脑带(8)第三脑室(9) 侧脑室体(10)尾状核体(11)丘纹上 静脉(12)丘脑前核群(13)丘脑内侧 核群(14)丘脑外侧核群(15)内囊 (16)苍白球(17)壳(18)外囊(19) 屏状核(20)最外囊(21)岛叶(22) 胼胝体沟(23)扣带回(24)扣带沟 (25)额上回(26)中央前回(27)中 央沟(28)中央后回(29)顶下小叶 (30)外侧沟(31)颞横回(32)颞上 回(33)颞下回(34)枕颞内侧回(35) 海马旁回(36)海马(37)海马伞(38) 侧脑室下角(39)尾状核尾(40)内、 外侧膝状体(41)红核(42)黑质(43) 大脑脚底(44)脚间窝(45)丘脑间粘 合(46)小脑上脚交叉(47)脑桥基底 部(48)三叉神经(49)前庭蜗神经 (50)内耳道(51)基底动脉(52)桥 池(53)岩下窦(54)小脑脑桥角池 (55)小脑绒球(56)颈内动脉(57) 颈内静脉(58)颞骨鼓部(59)茎突 (60)茎突咽肌(61)鼓室(62)内耳 (63)咽(64)咽外侧间隙(65)翼内 肌(66)上颌动脉(67)下颌支(68) 咬肌(69)腮腺(70)颞浅动脉(71) 下颌后静脉(72)面神经分支(73)外 耳道(74)小脑幕(75)乳突窦(76) 颞肌(77)头前直肌(78)头外侧直肌 (79)枕骨基底部(80)视束(81)大 脑后动脉
颅骨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章 颅脑正常解剖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 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骨
不成对的: 成对的:
额、
额骨
额嵴
脑颅
额骨
颅底上面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 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骨
不成对的:
额、 筛、
脑颅
鸡冠
筛骨
筛板
筛孔
筛骨
筛 孔→嗅丝 嗅丝→嗅神经
垂直板
鸡冠
脑颅
筛骨
筛板
上鼻甲
冠状面
筛 窦泡
中鼻甲
第一节 颅骨
不成对的:
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面颅骨
成对的:
上颌骨、腭骨、颧骨、
面颅
颧骨
颧骨
颧骨
前面观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 和面颅两部分。
不成对的:
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面颅骨
成对的:
上颌骨、腭骨、颧骨、
鼻骨、
面颅
鼻 骨
鼻骨
前面观
第一节 颅骨
颅分脑颅 和面颅两部分。
不成对的:
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面颅骨
成对的:
上颌骨、腭骨、颧骨、
3)前垂直线:经颧 弓中点做与上、下 横线相垂直的线。
4)中垂直线:经下 颌骨髁突中点向上 作一与前垂直线平 行的线。
5)后垂直线:经乳 突根部后缘作一与 前、中垂直线平行 的线。
前垂直线
后垂直线 上横线 中垂直线
2cm
下横线
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动脉主干。 从下横线与前垂直 线的相交处至颧弓 中点上方约2 cm 处,分为前、后两 支。
颈静脉孔
内听道
枕斜骨 坡 枕大骨孔
颅脑解剖
脑干背侧面
延髓可分为上、下两 段。下段称为闭合部, 其室腔为脊髓中央管 的延续,正中沟的两 侧为薄束结节和楔束 结节,其中分别隐有 薄束核与楔束核。脑 桥的背面构成第四脑 室底的上半部。在第 四脑室底具有横行的 髓纹,是延髓和脑桥 的分界标志。
延髓腹侧面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舌下神经根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延髓脑桥沟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颈动脉窦 颈总动脉 椎动脉
椎-基底动脉
椎动脉为椎基底动脉系的主干动脉,左右各一。其 主要动脉干和分支如下:(1)小脑后下动脉:发 出的主要分支有延髓支、小脑支和脉络膜支;(2) 小脑前下动脉;(3)内听动脉;(4)脑桥支; (5)小脑上动脉;(6)大脑后动脉:它分为枕 支和颞支。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
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
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颅骨组成
脑颅(8快):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筛骨、蝶骨、额骨、枕骨
面颅(15块): 成对:上颌骨、颧骨、下鼻甲、鼻骨、
腭骨、 泪骨 不成对:犁骨、舌骨、下颌骨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系颈内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在颈部上升 至颅底,前行至破裂孔出入颅。临床上将颈内动 脉分为四段:(1)颈段:位于颈部;(2)颈内 动脉管段:又称岩骨段;(3)海面窦段:位于海 面窦内;(4)床突上段:位于前后床突上方;颈 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1)眼动脉:供应视网 膜和眼球的血液;(2)后交通动脉;(3)脉络 膜前动脉;(4)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5) 大脑中动脉:它是颈内动脉的延续。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干包括延髓、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中脑上部层面
中脑前方为一对大脑脚,脚间池分开左右大脑脚;视束在视交叉后与大脑脚前散开; 导水管穿过中脑;背侧是中脑顶盖(四叠体板),四叠体板从背侧看为两排突起, 上面一对为上丘,下面一对为下丘;中脑前方为脚间池,两侧为环池,后方为四叠 体池。
1-额叶,2-颞叶,3-大脑脚 , 4-下丘,5-枕叶 , 6-外侧裂,7-视交叉 ,8-视 束,9-环池 ,10-四叠体池
侧脑室中部层面
此层面见侧脑室的额角、三角部;基底节的组成与CT相应层面相似,但 结构显示更清晰;外侧裂前是额叶,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外 侧裂后是颞叶,包括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再后是枕叶,前纵裂两 侧是额上回和扣带回,后纵裂两侧是枕叶。 1-额叶, 2-尾状核头部,3-内囊前肢, 4-内囊膝部,5-豆状核, 6-内囊后肢,7-外 囊 , 8-岛叶,9-脑, 10-颞叶,11-枕叶 , 12-前纵裂,13-侧脑室额角 ,14-透明 隔,15-外侧裂 , 16-三脑室,17侧脑室三角部,18-大脑内静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的应用解剖
(一)颅骨:颅顶骨和颅底骨 (二)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 (三)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四)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 (五)脑的血管:脑动脉系统、脑静脉
延髓层面
脑干从下到上分别是延髓、桥脑和中脑,通过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桥臂)、和小脑上脚(结合臂)与小脑相连。延髓的前 部为椎体束和橄榄核,前方是椎动脉。 1-延髓,2-小脑半球,3-枕大池 ,4-鼻甲,5-鼻中隔,6-上颌 窦,7-鼻咽顶后壁,8-枕骨髁突,9-斜坡,10-乳突,11-椎动脉
侧脑室上部层面
半球的外侧面从前到后是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与顶下小叶 的角回,内侧从前到后是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 前回、顶枕裂、枕叶的楔回;尾状核体部和尾部紧贴侧 4-胼胝体膝部,5-尾状核体部, 6-侧脑室体部,7 -胼胝体压部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颅脑解剖 (1)
*颅盖的年龄特征
*板障及其血管
•颅顶的软组织
*颅顶的层次结构
※额顶枕区: ※颞区
^皮肤: ^浅筋膜: ^颅顶肌和帽状腱膜 ^腱膜下疏松组织
^皮肤 ^浅筋膜 ^耳外肌和帽状
腱膜的延续
^颅骨外膜
^颞筋膜、
^颞肌
^颅骨外膜
*颅顶的血管和神经
第三节 颅前窝
临床意义
•它位于眼眶和鼻腔的上方,其前方与额窦相邻,其下方 与筛窦相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密切,有些疾患可相 互波及;
颅脑解剖
第一节 表面解剖
颅脑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鼻额点 眉间 眉弓 额结节 冠矢点 顶结节 颅顶 枕外隆凸
顶枕点 上项线 额骨颧突 颧弓 乳突 外耳道上三角 翼点
第二节
•颅顶骨
*颅盖的组成及特征 *颅盖的结构
颅顶
*颅盖的年龄特征 *板障及其血管
硬脑膜静脉窦
► 蝶顶窦 ► 上矢状窦 ► 下矢状窦 ► 岩鳞窦 ► Kelch副窦 ► Hyrti眼岩窦 ► Verga副窦
颅中窝硬脑膜的血管
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静脉
颅中窝的蛛网膜下池
大脑纵裂底部及胼胝体周围,此间隙称胼胝体周池,它向前与终板前方的终板 池相续。 大脑横裂内的间隙称横裂池
颅中窝的脑部
第四节 颅中窝
颅中窝的构成
颅中窝由蝶骨体 的上面和侧面、 蝶骨大翼的大脑 面、颞骨岩部前 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两侧深窝的前界 为蝶骨小翼后缘, 后界为颞骨岩部 上缘,底为蝶骨 大翼、颞骨岩部 前面及颞骨鳞部。
颅中窝的骨性结构: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棘孔、破裂孔、蝶导静脉孔、三叉 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岩大神经管裂孔、岩 大小神经沟及脑膜中动脉沟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第7对脑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和味 觉。
第8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 感觉功能。
脑神经
第9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部感 觉和部分肌肉运动。
第10对脑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 的感觉和运动。
第11对脑神经
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 和斜方肌。
第12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主要支配舌肌运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连接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都有神经连接。这些连接允 许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身体的运动。
结构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 小结叶和蚓叶。这些叶由许多小脑纤维束连接,形成一个 复杂的网络。
损伤影响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和语 言障碍等症状。
功能
大脑髓质主要负责传递信 息,将大脑皮质和其他脑 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 神经网络。
结构特点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 维组成,这些纤维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髓鞘 结构。
大脑白质与灰质
定义
结构特点
大脑白质是指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色区 域,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灰质 是指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色区域,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第2对脑神经:视神 经,主要负责视觉功 能。
第1对脑神经:嗅神 经,主要负责嗅觉功 能。
脑神经
第3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主要支配眼球运动和 瞳孔括约肌。
第4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主要支配眼球上半部分 的运动。
第5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 嚼肌运动。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颅脑CT窗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CT值,可利用不同CT值来鉴别组织性质。
空气对X线吸收为0,空气CT值为-1000;骨组织X线衰减是水2-4倍,CT值为+1000;水CT值为0。
颅脑CT常用的三个窗(图A-C):图A:骨窗(the bone window)。
图B:脑窗(the brain window)。
图C:血窗(the blood window)。
图A:骨窗;主要用于明确骨折、窦腔病变、颅内积气。
图B:脑窗;可清晰显示灰白质,可发现中风的早期征象或其他导致脑水肿等表现的病变。
图C:血窗;更利于显示硬膜下或颅内出血。
本例表现:骨窗示:右顶骨骨折;三个窗均示:软组织水肿并皮下积气;血窗:少量硬膜下血肿。
常见伪影射线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 ARTEFACT 常见于颅脑基底部及后颅窝。
容积平均伪影VOLUME-AVERAGING ARTIFACT层厚较大时,可导致血液密度表现,在脑基底部较典型,易发生在眼眶上方额叶。
本例表现:四脑室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颅脑断层常用基线Reid基线(REL):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
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为外耳道中点与外眦的连线。
颅脑轴位扫描(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上眶耳线(SML):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正常解剖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颅前窝底部: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小脑损伤的症状
小脑损伤可能导致共济失 调、协调障碍、平衡失调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 日常生活。
脑干
脑干的解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 分,包括延髓、桥脑和中 脑。
脑干的功能
脑干负责许多重要的生命 维持功能,如呼吸、心跳 、觉醒等,还参与感觉和 运动的传导。
脑干损伤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另一主要供血动脉,负责供应大脑后2/5部分和小脑的 血液。
它起始于锁骨下动脉,在颅内分支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脑 桥动脉和基底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负责维持平衡和协调功能。
脑底动脉环
脑底动脉环是由多条脑底动脉组成的环 状结构,主要位于颅底下方。
它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 后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
脑池
脑池是脑表面和颅骨之间的间隙,内 有脑脊液充盈。
常见的脑池有侧脑室、第三脑室、第 四脑室等,它们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 部分。
脑池的存在使得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活 动度和缓冲作用,减少外界对脑组织 的冲击。
01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外层的灰质结 构,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 个主要区域。
脑干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 碍、瘫痪、感觉丧失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01
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是脑的主要 供血动脉之一,负责 供应大脑前3/5部分 的血液。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负 责处理感觉、运动和 认知功能。
它起始于颈总动脉, 在颅内分支为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眼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同的功能区域。
沟回的形成和个体差异与人类的 认知和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如语 言、运动和空间能力等方面的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大脑镰:为硬脑膜返折形成,前窄后宽,内有上、 下矢状窦,后方与小脑幕相延续
大脑前动脉:由前向后走行于纵裂内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裂
正常解剖
基底节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
质黑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 白球)、屏状核及杏仁核簇;尾状核与壳 核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匀等信号,其上缘平直或略
凹陷,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为“6, 8, 10, 12”(mm)原 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T1WI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仍
为高信号),反应正常抗利尿激素功能的完整 性(下丘脑、漏斗及垂体后叶轴)
正常解剖
海绵窦
位于垂体窝两侧,内侧与蝶鞍相邻 包含静脉窦、颈内动脉以及Ⅲ~Ⅵ对颅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 脚,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 连合,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5%的正常人松果体为囊性 上方与大脑大静脉相邻,前下方为四叠体板及中脑导水管 被膜及来自被膜并深入腺体的小隔内均有丰富的经的海绵窦段
海绵窦
脑
干
正常解剖
脑干
中脑、桥脑和延脑的合称
中脑:上界是间脑的视束,下界为桥脑上缘。
主要结构:大脑脚、中脑导水管、四叠体 桥脑: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 下界借延脑桥脑沟与延脑分界 延脑:腹侧面分解标志--延脑桥脑沟 背侧面分解标志—髓皱 下界平齐枕骨大孔与脊髓直接相连
正常解剖
前上方:顶叶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顶枕沟:将顶叶和枕叶分开
后下方:枕叶
枕叶内侧面为距状沟(自顶枕沟向枕极延伸):视 觉皮层分布于距状沟两侧 楔叶: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部分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外侧裂: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将额叶、顶叶 和颞叶分开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脑室系统
正常解剖
脑室系统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窄的 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第Ⅳ脑室 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第Ⅲ脑室前 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脑下部组成(矢 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窝),顶为中间帆, 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中脑导水管:为连接第Ⅲ、第Ⅳ脑室的细管状结构, 长约15mm 第Ⅳ脑室:在横轴面略呈五边形,在正中矢状面呈顶 朝后的三角形,冠状面呈菱形。第Ⅳ脑室内脑脊液通 过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平部(位 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颞中回 和颞下回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马旁回等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与位于
颅脑正常解剖
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常解剖
端脑(大脑)
脑的组成
间脑
中脑 桥脑
延脑
小脑
端脑(大脑)
正常解剖
的一条脑沟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深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内侧眶回、外侧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回、额中回、额下 回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体池和松果体的上方。池内有大脑大静脉。
正常解剖
脑池
大脑外侧裂池:为大脑外侧裂处的蛛网膜下
腔,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
正常脑CT表现
间
脑
正常解剖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大脑半球分界不
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功能复杂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正常解剖
松果体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海马结构
海马结构:属于古皮层,包括海马、齿状回和
下托等灰质成分以及海马槽、海马伞和穹隆等 白质纤维
海马也称Ammon氏角,位于侧脑室颞角下部,冠状 面呈C形,并与齿状回相连共同构成S形。海马头部 较饱满,其纤维向内后方聚集,形成海马伞,进一 步向后与穹隆脚相延续并通过穹隆最终止于乳头体
海马
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
小
脑
正常解剖
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延脑和桥脑的背侧,后上
方隔着小脑幕与端脑枕叶底面相对,前下 方借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和小脑下脚分别 与脑干的中脑、桥脑及延脑相连。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 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 、延脑背侧 面,靠近枕骨大孔
正常解剖
脑池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外侧面
正常解剖
缘之间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
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界为海马旁回 钩。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 内动脉、垂体蒂、动眼神经、鞍背等。
正常解剖
脑池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四叠
基底节
正常解剖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
构成侧脑室体部和额角的顶
由前向后分为四部分:前下细薄的嘴部、前面弯曲 的膝部、较长且平直的体部和后端膨大的压部。嘴 部向下延伸与终板相连 胼胝体辐射:经过胼胝体的纤维束呈扇形向两侧半 球投射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压部
正常解剖
脑
池
正常解剖
脑池
小脑延髓池:位于后颅窝的后下部,小脑和延髓之 间,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腔
正常解剖
脑池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 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脚间池,向后通 入小脑延髓池。
正常解剖
脑池
脑桥小脑三角池: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的内侧 面,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桥脑基 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窝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