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

合集下载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尤其重视军队建设。

在转兵井冈山途中,他领导工农革命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井冈山麓西南荆竹山下,一块叫作“雷打石”的陨石,见证了这一永载史册的时刻。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站在这块石头上,对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

初上井冈山,毛泽东又明确要求工农革命军改变过去军队只顾打仗的旧传统,担负起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

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军民关系和瓦解敌军等,都起了重大作用。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1928年4月下旬,朱德率部转战千里,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深深植根于这块红土地的“朱毛红军”不断发展壮大。

在战争实践中,他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使根据地日益扩大和巩固。

第一章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第一章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2.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工农民主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民主专政 1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 人之所以能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 主要依据是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形势 D.井冈山具备开辟根据地的条件
4.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最能体现当时民 主革命任务的是 A.依靠农民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限制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 5.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 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共同点是 ①主攻方向是大城市②由中共独立领导③建立 了苏维埃政府④遭受了重大挫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八七”会议 A.标志着共产党开始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B.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的统治 D.选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方针
三、根据地的主要革命活动
1.军事建设 ——粉碎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 (时间、作战方针、结果) 2.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 立(目的、时间、地点、领导机构) 3.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2)经济建设:(原因、目的、内 容、意义)
土地革命
含义: 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的斗争 必要性:
15.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经过“红三 角”地区,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六年之 后中央红军长征再次经过上地。期间发生的变 化是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运动中,工人、农民以及其他被压迫阶层组成的武装力量,在一定地区内建立起政权,与现存政府形成对抗关系,对当地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不仅仅是一种暴力行动,更意味着被压迫阶层在争取权利和利益方面的一种有组织的行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武装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是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需依赖武装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并以武装力量维护原已夺取的政权。

2. 地方性质:工农武装割据常常局限于特定地区内,形成局部的政治权力。

3. 平民武装: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力量来自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层,通常采取平民武装组织。

4. 对抗现存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在政治上与原有统治者形成对抗关系,其主要任务是推翻原有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

5. 联合斗争:工农武装割据常需与其他革命势力相互配合,进行联合斗争。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工农武装割据的出现往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都有过被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割据的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历史背景:1.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在中国社会是重要的阶层,而农民长期以来受到地主的压迫。

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各地农民纷纷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2. 俄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工人和农民就经常组织起义和暴动,形成了若干武装割据。

3. 西班牙内战的历史背景: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许多工人、农民和其他受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工农武装割据。

4. 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建立了许多农村武装割据。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形式:1. 农村武装割据:农村武装割据是最常见的形式。

很多国家的农民在遭受压迫后,常常组织武装割据,通过游击战等方式对抗地主或者政府的军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一个红色革命的篇章引言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农村地区。

这个时期,农民和工人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割据于农村,对抗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农民起义、工人斗争、割据区建设、敌我斗争等方面,介绍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农奴制度的压迫一直是农民和工人的主要矛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义和团为代表的民间抵抗运动沸腾了整个中国。

这些抵抗运动对中国农民和工人起到了激励作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斗争。

二、农民起义的兴起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农民起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农民起义的兴起源于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对剥削压迫的反抗。

农民组织起义的目标是打倒地主阶级,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起义是湖南的秋收起义和湘军的建立,广东的黄花岗起义等。

三、工人斗争的扩大除了农民起义,工人斗争也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人在工业企业中组织罢工、示威等形式的斗争,要求改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工人斗争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劳动保护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人的问题。

四、割据区的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红军的建立和割据区的形成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红军是由农民武装和工人武装组成的革命武装,它通过游击战、武装夺取政权等方式在农村地区建立割据区。

这些割据区成为了革命力量的根据地,为未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五、敌我斗争的激烈工农武装割据时期,革命力量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激烈的敌我斗争。

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增强对中国的压迫和侵略,国民党政府则试图镇压工农武装割据行动。

然而,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革命力量在游击战斗中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产生背景1.1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矛盾1.2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形成1.3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萌芽第二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原则2.1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2.2 土地革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2.3 武装斗争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第三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与发展3.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2 红军长征与革命根据地的转移3.3 抗日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第四章: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新与意义4.1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2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对革命斗争的指导作用4.3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我国革命史上的意义第五章:工农武装割据在当代的启示5.1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5.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借鉴意义5.3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第六章:工农武装割据与红色政权的建设6.1 红色政权的性质与任务6.2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色政权的相互促进6.3 红色政权的治理模式与实践第七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经济建设7.1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方针7.2 农业、工业与贸易的发展7.3 经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第八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文化教育与宣传8.1 根据地文化教育的政策与实践8.2 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影响8.3 宣传工作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党的建设9.1 党的组织建设与领导核心的确立9.2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9.3 党的战斗力与领导力的提升第十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评价与现实意义10.1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贡献10.2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地位10.3 工农武装割据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第十一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军事斗争11.1 红军的组建与训练11.2 游击战争的战略与战术11.3 重要战役的分析与评价第十二章:国际环境与工农武装割据12.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2.2 苏联对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12.3 国际形势对工农武装割据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三章: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民生改善13.1 土地改革与农民生活改善13.2 公共卫生与教育事业的发展13.3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第十四章:工农武装割据与民族问题的解决14.1 民族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实践14.2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4.3 工农武装割据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与贡献第十五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5.1 工农武装割据成功的原因分析15.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其应对15.3 对后世革命与建设的启示和教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产生背景,包括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矛盾、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形成以及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萌芽。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毛泽东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而提出的建立红色政权的科学理论。

包括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革命战略思想的中心。

这个理论指明了在当时情况下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道路,即中国革命在城市被强大的敌人所击败,暂时无法在城市取得胜利时,革命必须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

也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第22单元工农武装割据

第22单元工农武装割据
•总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中共二大(纲领成熟); •八七会议(路线成熟); •遵义会议(组织建设成熟); •瓦窑堡会议(对外斗争策略成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内斗争策略成熟)。
中共两次严重挫折,原因和对策
4、根 据地的 建设
经济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____ ____ 封锁 措施:把________放在第一位, 农业生产 开展互相合作,兴修水 利,开垦荒地 民 兴办了一些包括军需和__ __工业 用 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 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 固了红色政权
南昌 汉口
城 市
井 冈 山
一、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背景: (1)南昌起义
时间: 领导:
概况:
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
(2). “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内容:③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
④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 的形成:
1、实践探索:
毛 泽 东
(1)文家市决策: 城市 农村 (2)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3)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4)井冈山会师

长沙
文家市
西
三湾
永新

井冈山 江
秋收起义部队 秋收起义和向 军旗 井冈山进军图
2. 理论总结:3篇文章
(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
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并制定了宪法大纲,故本题选C。
答案:
C
3.(2011·江苏南京二模)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
“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 ,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 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 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⑵、这些根据地多处于几省交界地带,国民党的防统治因交界的特 殊环境而相对薄弱,便于革命力量站稳脚跟并与国民党势力周旋, 同时也有利于革命力量筹粮筹款。
⑶、山区或湖、河地形,便利于革命力量灵活机动进行政治、军事 斗争。
2、理论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大革命失败
课堂小结
召开八七会议,确 定了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总方针
发动武装起义,反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屠杀政策
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把革命力量转 向农村,开辟 了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 割据”的理 论
所占人口比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 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 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1、毛泽东这一认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深受剥 削和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革命最忠实、最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各地政治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反动势力在城市比较强大,在 农村相对薄弱,使革命力量可以在农村立足。
文家市决策: 原因:秋收起义失败 内容:分析形式,放弃夺取长 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 进军。 意义: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 义的新起点,为我党在国民革命 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正 确道路
三湾改编:确定当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资料)
⑷、起义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仍然坚持走城市的道路。 这也说明走苏联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把中国历史上的工农武装割据简单地理解概括起来,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指农民叛乱或地主军队脱离官方支持,以及其他势力兴建自己的政权。

受了这些武装力量支持,农民叛乱或地主组织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竞争势力,从而对朝廷造成了持久的威胁。

在这个解释中,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政治上栽培武装力量而建立的政权,而不是军事形势。

一般而言,武装力量包括农民叛乱、地主军队、议会军队等等。

这些力量所对应的政权经常会占据中央政府的政治地位,它们也通常会在地方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以地方政治为主。

在中国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开始就有农民起义,后来又轮番出现了地主军队组织的武装反抗活动。

最为出名的是黄巢的农民起义、张角的党项起义、南宋的落花起义以及金朝的军阀割据。

在这些农民反抗和地主上升的背景下,另一个类型的武装割据壮大起来,也就是议会武装割据。

这种武装割据更多的是几个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实体而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力量。

最著名的是明朝和清朝的官派内阁,以及明王朝的分裂武装割据。

这些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改变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格局,使得中央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政治中心,反而被这类武装力量所取代。

这种形式的政治体系直到清朝下台,才有所改变。

同时,工农武装割据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乱世之中,这些武装力量及其形成的新政权通常会把大量的土地关联起来,从而建立起一种贵族农业制度,并逐步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社会。

综上所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最为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传统社会打下了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工农群众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实行一定程度的割据,形成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对一定地区进行一定时期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是武装斗争。

在历史上,工农群众常常面临着地主阶级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为了争取自身利益和权利,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他们可能建立农民军、工人武装等,与压迫阶级进行战斗,争取自由和解放。

二、政治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治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构,制定一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和权力下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经济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经济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组织生产和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文化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开展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五、国防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国防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建立自己的国防力量和军事机构,提高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加强国防建设和军事训练,保卫家园和保卫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涵,是工农群众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争取自由和解放,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解放的重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时期,工人、农民及其它被压迫阶层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间里掌握实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开展对敌斗争的革命机会主义的一种形式。

其基本内容包括:
1.自己组织武装力量: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级在组织革命武装时,必须与其它革命阶级密切配合,只有在联合斗争中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力量。

2.建立自己的政权:只有通过自己的政治力量,才能够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从而对敌斗争取得主动。

3.革命的机会主义形式:工农武装割据是为争取革命的胜利而采用的一种战斗形式。

它的实施应该与当时革命斗争的特定环境、发展阶段及任务要求相适应。

工农武装割据初中历史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初中历史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初中历史教案年级:初中教学内容:1.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及特点2. 具体的工农武装割据事件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和特点2.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3. 能够分析具体的工农武装割据事件及其影响教学重点:1.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和特点2. 具体的工农武装割据事件及其影响教学难点:1.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事件的具体细节2. 分析工农武装割据对当时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教学准备:1. 课件2. 教材3. 粘贴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工农武装割据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介绍具体的工农武装割据事件,如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起义、苏联的农民武装反抗等。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

2. 每组选择一种工农武装割据事件进行分析,并向全班做汇报。

四、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通过粘贴画的形式,将自己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认识和理解展示出来。

2. 让学生模拟工农武装割据事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五、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工农武装割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文章,概括该概念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工农武装割据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农民和工人组织起来,发动抗议和武装暴动,反抗政府和统治者,成立自己的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是一种革命性的政治行为,它意味着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的发展。

此类历史上著名的割据政权包括:南安普敦政权、于都政权和秦晋政权等。

南安普敦政权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士兵组成的军队统治了南安普敦地区,这种军事政权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英国王室的特质。

于都政权也是著名的割据政权,由于都政权实行的是极端的资本主义政策,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显著增大,造成了社会混乱,后来此政权于1850年被灭亡。

秦晋政权则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割据政权,它也是一个军事政权,曾统治一个时期,最终于秦国被消灭。

从外国历史上的割据政权来看,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割据政权都是由军事政权组成的,在此阶段,士兵统治,缺乏专制国家的秩序管理,武装力量占据统治地位,政治分裂,司法混乱。

后期,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割据政权发展为专制国家,士兵依靠政府机构,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建立社会统治机制,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剑指社会变革的有效手段。

它可以抗衡不公正的统治,挽救社会上被压迫的群体,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自古以来,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施割据政权的同时,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坚持民主原则,监督军事政权,避免暴政和封建专制的复辟。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来源:中国台湾网“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有些同志甚至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以及同年11月25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而详细的回答,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两年后,陈寅恪为纪念这位国学大师,写下了《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口号迅速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极为热衷的座右铭。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影响:
A、开创了……的新局面 B、为……,从……,建立……揭开了序幕
1、实践探索:
秋收起 义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建立根据地
挺进井冈山
为什么选 择井冈山 作为根据 的呢?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
C B
请结合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1、中共开始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与图中字母所示的城市
刘伯承
领导的人
民军队诞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派的 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 了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湘赣边秋收起义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社会条件 群众基础 革命形势 必要条件 重要条件
论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 确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包括什么内容,它 门之间的关系如何
A、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和主 要内容)
B、武装斗争(是进行AC的最强有力工具) C、革命根据地(是进行AB的基础和依托)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三次反“围剿”(1930——1931年秋) 方针: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结果: 胜利粉碎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时间;地点;都城;领导人物
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请用字母表出来。
南昌起义…C………
湘鄂边界秋收B 起
义2、…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有何突出特点?
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交界地带的农村地区,远离大城市。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请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国走的革命道路是以 什么为中心的?有没有成功?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俄国的方式);在中国 没有成功 秋收起义的教训是什么? (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压迫最 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七、井冈山会师
背景 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的 革命军在途中遭到国民党 军队的围攻,损失惨重, 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 转战到湘南。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到 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
作用: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壮大。
八、土地革命 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之间,距离大城市较远,反动 统治力量较弱,革命的影响也比较容易传播; 2。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附近农产品 也很丰富;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 识,从地理位置、自然 环境等方面,归纳这些 革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 共同特点。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
背景:国民党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共产党仍坚持革命
三、南昌起义
阅读课文,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1927年8月1日 时间 人 物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意义
南昌起义
8月1日建军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含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证红色政权 的存在和发展。 实践:各地共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 先后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到 1930年,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多块革命 根据地。 意义: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下进行的革命理论 的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历史上许多民族的武装割据,曾经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工农武装割据。

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工农武装割据始于秦朝,秦朝统一了中国各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权。

之后,随着秦朝的衰落,中国发生了工农武装割据,分裂为多个政权,形成了所谓的“诸侯之争”。

从秦朝到唐朝,中国历经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激烈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1.政治发展的影响工农武装割据,深刻地改变了以秦国为首的大一统政权,使中国出现了多个小国家,大大加强了中国联邦政治体系的发展。

另外,这种政治变化也促进了朝代间的政治斗争,这就促进了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的不断发生。

2.社会结构的影响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结构。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创造了以民族为基础的新社会架构,使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3.文化发展的影响工农武装割据,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武装割据期间,多个小国家的建立,加强了中国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造就了各地的文化特色。

另外,多个政权的存在,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各政权为了增强自身的权威,纷纷采用文化的手段,使中国的典籍和思想不断更新、发展。

三、结论中国古代的工农武装割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种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2、“工农武装割据”理样评价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
据”理论?
• 原因分析: • ①.中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薄弱;无产 阶级力量弱小,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深受压迫 剥削,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②.中国革命的需要: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 国革命处于低潮,为积蓄革命力量,需要到敌人统治 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同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 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才能形成巨大 的革命力量; ③.实践得出的结论:大革命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发动 的一系列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实践证明,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 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④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给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 思考:为什么说“八七”会议给党指明了新 意义: 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瞿 秋 白
3、湘赣边秋收起义
①起义的发动:
1927.秋
毛 泽 东
②文家市决策: ③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
④意义:打响第一枪,诞生人民军队
南 昌 起 义 的 领 导 人
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 ——贺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刘伯承
南 昌 起 义
2、“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 1927年8月7日
汉口
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报告》
①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内容: ②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 1927 年 毛泽东 什么地方?是谁领导建立的? 2、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
三湾改编党领导,进军井冈根地兴。
3、意义中共领导三起义⑥⑦,独立领导局面新。
人民军队初创建,城转农村根地兴。
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0)
1、实践上秋收余部⑦到井冈,领导工农闹革命。
①井冈星火土地革命游击战,工农革命政权兴。
朱毛⑧会师建红军⑨,星火燎原遍各省。
②燎原全国井冈湘赣鄂豫皖⑩,赣南闽西海陆丰⑾。
湘鄂赣⑿来闽浙赣⒀,洪湖湘鄂⒁桂红军⒂。
农村根地十多省,革命武装十万人。
2、理论上总结革命有三文⒃,革命道路详说明。
①革命道路农村根地围城市,夺取城市获全胜。
②道路依据科学理论源国情,社会性质是根本。
北伐战争民觉醒,革命形势向前进。
必要条件是红军,重要条件党统领。
③“工农武装土地革命游击战,根地建设三部分。
割据“理论马列国情巧结合,工农割据思想新。
三、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军事建设国府三次剿红军,朱毛策略超前人。
(1930-1931)红军退敌连三胜,避敌主力诱敌人。
集中兵力歼敌军,军事思想初奠定。
2、政权建设中国革命势喜人,农村根地十多省。
(1931、11)反对“围剿”三连胜,召开大会⒄政权兴。
第一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
一、工农武装起义
1、背景中外镇压大革命,阶级关系大变更。
蒋汪政变民资叛①,挽救革命起义兴。
2、概况八一南昌起义兴,周贺朱叶刘②统领。
①南昌起义南下受挫分两路,转战湘南海陆丰。
(1927、8)打响反抗第一枪,人民军队初诞生。
②八七会议中共政策大变更,八七会议纠右倾。
(1927、8)武装反抗国民党,土地革命总方针。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它使用军事力量来支持宣称的领导者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形式,而独立的政权又管理着一个国家或政权的一部分。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一些将军可能会以武装力量从中央和当地统治者夺取领土,然后声称自己为“英雄”,并将自己当作一个独立政权的领导人。

在日本古代,甚至还有一组被称为“武士的帮派”的组织,它们被认为是当时国家的代表,并用武装力量来要求当地支持他们的主张,因此他们也实际上是一种“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

在中世纪,由一小群贵族领导的贵族政治也是一种“工农武装割据”。

尤其是在欧洲大陆,一组较大的贵族家庭扎根于某一地区,并较少受到当时中央集权政府的限制,他们被赋予了巨大的行政和军事权力,以及可以操纵农业和经济开发的领土。

这些贵族家庭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内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宣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政权,并由他们自己的领导人执政,从而形成了一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政治框架。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在现代仍然存在,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现代的“工农武装割据”不太可能是由一个贵族集团或军队领导的,而更有可能是一个组织或政治群体组成的,并声称以反传统政权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新的政治秩序。

这种新的政治秩序也可能涉及到更多的联邦政府结构,而不是一个中央集权政府结构,但概念仍然和历史上的“工农武装割据”类似。

总而言之,“工农武装割据”是一种利用军事力量建立独立政权的政治制度。

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现代仍然存在,但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它可能是由一个贵族集团,一支军队或一个政治群体领导的,并声称以反传统政权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新的独立政权。

在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根据地主要 活动有哪些?
经济:土地改革 政治:建立苏维埃政府 军事:反围剿斗争
1.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经济)
①背景 农民….,地主和富农 ②目的 ③措施 废除…,没收…,分配 原则:
④意义 阅读P60页材料,回答问题。 土改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土改前:农民没有土地或少量贫瘠土地,依 靠租地生活,由于苛捐杂税沉重,农民生活 异常困苦。土改后:分田分地满足了农民要 求,农民成为土地主人,生活得到保障,重 新获得生活的尊严。 意义 百姓踊跃参军告诉我们: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 ①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北伐军共有8个军,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 李深,各军军长均为国民党人。 ②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北伐战争中,中共开展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工 农运动,支持北伐。 ③必须开展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地点 (为什么选择南昌?)
1.军事:南昌当时敌人力量不强,更容易成功。 2.地理:位于宁汉之间,起义后可直接南下广东。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农民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为他们谋利益, 革命积极性高涨。这使红军在与国民党斗争 中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2.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政治)
①时间、地点 1931年,江西瑞金 ②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③性质 工农民主政权
④产生方式 民主选举意义:提高了工农群众参政积极性, 为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发挥了巨大作用。是 以后新中国国体、政体的雏形。
阅读课本P59页材料,回答课本问题。 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共同特点 地理位置:分布在各省交界处,远离大城市。 自然环境: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能在这些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原因? ①军阀割据分裂,混战不断。 ②群众基础比较好。 ③中共掌握武装力量--红军。 ④共产党的组织和正确领导。 ⑤地势险要,物产丰富。
4.井冈会师
南昌起义后,革命军南下广东,损 ①背景 失惨重。说明什么? ②会师 1928年春
南昌起义余部 湘南农民武装
井冈山工农革命军
③意义
c割据力量壮大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时间人物
d思想提出
②含义
③内容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 ④发展 各地共产党人……
e割据扩大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 色革命道路。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 破坏,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 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 减至1万人,党的活动被迫转 入地下。 ——摘自《中国共产 党战略策略》 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 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给共产党人什么教 训?
A总结失败教训,结束陈独秀错误 路线,确定……的方针。给中共指 明了新出路。 B中国革命由……
3.秋收起义
①时间地点 ②领导人 (主力是工人、农民) 毛泽东:“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 动。” ③重大转向 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④意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尝试实践
思考:选择井冈山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②领导人 (主要是黄埔军人,主力是国民革命军)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③起义目的 唤醒广大人民。 武装反抗…第一枪 ④意义 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建军节
2.八七会议
①目的 ②时间地点
③主要内容
a思想转变
A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 起义的方针。 B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 政权”的重要论断。 ④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