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

合集下载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农武装割据第⼀章国共的⼗年对峙国共的⼗年对峙,也称第⼀次国内⾰命战争时期或⼟地⾰命时期第⼀节“⼯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知识重点和难点:⼯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思考:轰轰烈烈的国民⼤⾰命最终失败了,请问失败的原因有那些?从中使中共得到那些教训?为了挽救危机摆脱困境,中共采取怎样的措施?⼀、基础知识回顾1、确定⾰命⽅针——⼋七会议背景:⼤⾰命失败,需要清算错误,确定新的路线⽅针。

时间:1927、8、7地点:汉⼝⼈物:瞿秋⽩作《关于党的任务和⼯作⽅针问题的报告》内容: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概况确定开展⼟地⾰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思想。

意义:⼋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命作出了巨⼤贡献。

局限:由于没有注意防⽌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的“左”倾错误。

思考:在中共历史上那⼀次会议与⼋七会议召开背景以及历史作⽤相似?遵义会议思考:在⼋七会议上中共是否已经找到了中国⾰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没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表明中共依然⾛以城市暴动为主的⾰命道路训练1、在⼋七会议上,中共提出开展⼟地⾰命的⽅针( B )A.表明中共决定把⼯作重⼼转移到农村B.主要是为了配合⼤城市的武装起义C.是⽑泽东⼈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D.是⼯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物训练2、⽑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这⼀著名论断,主要是吸取A A.国民⼤⾰命失败的教训 B.⼴州起义失败的教训C.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训练3、“⼋七会议”的转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D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党内滋长了“左”倾思想C.由城市⽃争转向农村⽃争D.扭转了共产党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状态2、⾰命实践探索(1)两次⼯农武装起义:1、在中共历史上⼯作中⼼曾经发⽣过三次转移。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运动中,工人、农民以及其他被压迫阶层组成的武装力量,在一定地区内建立起政权,与现存政府形成对抗关系,对当地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不仅仅是一种暴力行动,更意味着被压迫阶层在争取权利和利益方面的一种有组织的行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武装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是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需依赖武装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并以武装力量维护原已夺取的政权。

2. 地方性质:工农武装割据常常局限于特定地区内,形成局部的政治权力。

3. 平民武装: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力量来自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层,通常采取平民武装组织。

4. 对抗现存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在政治上与原有统治者形成对抗关系,其主要任务是推翻原有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

5. 联合斗争:工农武装割据常需与其他革命势力相互配合,进行联合斗争。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工农武装割据的出现往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都有过被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割据的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历史背景:1.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在中国社会是重要的阶层,而农民长期以来受到地主的压迫。

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各地农民纷纷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2. 俄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工人和农民就经常组织起义和暴动,形成了若干武装割据。

3. 西班牙内战的历史背景: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许多工人、农民和其他受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工农武装割据。

4. 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建立了许多农村武装割据。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形式:1. 农村武装割据:农村武装割据是最常见的形式。

很多国家的农民在遭受压迫后,常常组织武装割据,通过游击战等方式对抗地主或者政府的军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一个红色革命的篇章引言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农村地区。

这个时期,农民和工人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割据于农村,对抗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农民起义、工人斗争、割据区建设、敌我斗争等方面,介绍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农奴制度的压迫一直是农民和工人的主要矛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义和团为代表的民间抵抗运动沸腾了整个中国。

这些抵抗运动对中国农民和工人起到了激励作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斗争。

二、农民起义的兴起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农民起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农民起义的兴起源于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对剥削压迫的反抗。

农民组织起义的目标是打倒地主阶级,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起义是湖南的秋收起义和湘军的建立,广东的黄花岗起义等。

三、工人斗争的扩大除了农民起义,工人斗争也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人在工业企业中组织罢工、示威等形式的斗争,要求改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工人斗争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劳动保护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人的问题。

四、割据区的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红军的建立和割据区的形成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红军是由农民武装和工人武装组成的革命武装,它通过游击战、武装夺取政权等方式在农村地区建立割据区。

这些割据区成为了革命力量的根据地,为未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五、敌我斗争的激烈工农武装割据时期,革命力量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激烈的敌我斗争。

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增强对中国的压迫和侵略,国民党政府则试图镇压工农武装割据行动。

然而,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革命力量在游击战斗中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毛泽东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而提出的建立红色政权的科学理论。

包括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革命战略思想的中心。

这个理论指明了在当时情况下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道路,即中国革命在城市被强大的敌人所击败,暂时无法在城市取得胜利时,革命必须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

也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第22单元工农武装割据

第22单元工农武装割据
•总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中共二大(纲领成熟); •八七会议(路线成熟); •遵义会议(组织建设成熟); •瓦窑堡会议(对外斗争策略成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内斗争策略成熟)。
中共两次严重挫折,原因和对策
4、根 据地的 建设
经济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____ ____ 封锁 措施:把________放在第一位, 农业生产 开展互相合作,兴修水 利,开垦荒地 民 兴办了一些包括军需和__ __工业 用 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 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 固了红色政权
南昌 汉口
城 市
井 冈 山
一、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背景: (1)南昌起义
时间: 领导:
概况:
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
(2). “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内容:③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
④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 的形成:
1、实践探索:
毛 泽 东
(1)文家市决策: 城市 农村 (2)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3)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4)井冈山会师

长沙
文家市
西
三湾
永新

井冈山 江
秋收起义部队 秋收起义和向 军旗 井冈山进军图
2. 理论总结:3篇文章
(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
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并制定了宪法大纲,故本题选C。
答案:
C
3.(2011·江苏南京二模)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
“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 ,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 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 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3、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 4、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了哪 工农武装割据” 几个方面的内容? 几个方面的内容? 怎样评价毛泽东的“ 3、 怎样评价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 据”理论? 理论?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 工农武装割据” 成
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 惨痛教训是什么? 惨痛教训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 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一、工农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 1927年8月1日 时间: 1927年 为什么以8 为什么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 军队的的建军纪念日? 军队的的建军纪念日? 、叶挺、 周恩来、贺龙、 周恩来、贺龙 叶挺、 领导人: ②领导人: 朱德、 朱德、刘伯承 ③概况: 概况: ④意义:打响第一枪,诞生人民军队 意义:打响第一枪,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1)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 (2)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 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 转入农村, 序幕。 序幕。
二、井冈山的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 1927年 1927年 毛泽东 什么地方?是谁领导建立的? 什么地方?是谁领导建立的? 2、井冈山会师 1928.4 朱德、 朱德、毛泽东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课件)

工农武装割据(课件)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到 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
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2.实践:
各地共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先后走上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到1930年,全国建立起大小 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思考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中国执行了一条怎 样的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俄国人的道路)
思考2:这条道路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为什么? 不适合中国国情 思考3: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井冈出会师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①背景: 秋收起义中,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 大,毛泽东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 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北 伐 战 争
1926
主 要 吴佩孚、孙传芳 对 张作霖三派军阀 象 分 兵 主战场:湖南、湖北 三 先锋:叶挺独立团 路 胜 利 从珠江流域推进 进 到长江流域 军
蒋介石 建立 “四一二” 南京 政变 国民 政府 国民 结果 革命 失败 1927
标志国 民党专 制统治 的建立
宁汉 合流
1927
掌握 武汉 汪精卫 “七一五” 国民 政府 政变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 些地方存在? 它们大多位于地势险要处,易守难攻;这些地区一般 物产都较为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 益,并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农 民的广泛支持,使得革命政权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并稳固 下来。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第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 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革命政权,是人民民主 专政的雏形。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 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 和国积累了经验。
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比较
• 两者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都 是军事割据,但是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社会根源不同: • 军阀割据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物, 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必然结 果。 •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人的力量 非常强大,而在农村地区统治相对薄弱。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 第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中国共产 党人没有简单地套用列宁的原理,而是把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 及中国革命的特点结合,提出了“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所以,“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 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 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影响和前途不同: • 军阀割据: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 空前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 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民众 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 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出现范围不同: • 军阀割据:军阀割据遍及全国,以城市为 统治中心。 • 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在南方农村地区发展。
形成背景不同: • 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 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了 军阀割据的局面。 • 工农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之后,为了挽 救革命,中共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 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 面。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把中国历史上的工农武装割据简单地理解概括起来,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指农民叛乱或地主军队脱离官方支持,以及其他势力兴建自己的政权。

受了这些武装力量支持,农民叛乱或地主组织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竞争势力,从而对朝廷造成了持久的威胁。

在这个解释中,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政治上栽培武装力量而建立的政权,而不是军事形势。

一般而言,武装力量包括农民叛乱、地主军队、议会军队等等。

这些力量所对应的政权经常会占据中央政府的政治地位,它们也通常会在地方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以地方政治为主。

在中国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开始就有农民起义,后来又轮番出现了地主军队组织的武装反抗活动。

最为出名的是黄巢的农民起义、张角的党项起义、南宋的落花起义以及金朝的军阀割据。

在这些农民反抗和地主上升的背景下,另一个类型的武装割据壮大起来,也就是议会武装割据。

这种武装割据更多的是几个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实体而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力量。

最著名的是明朝和清朝的官派内阁,以及明王朝的分裂武装割据。

这些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改变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格局,使得中央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政治中心,反而被这类武装力量所取代。

这种形式的政治体系直到清朝下台,才有所改变。

同时,工农武装割据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乱世之中,这些武装力量及其形成的新政权通常会把大量的土地关联起来,从而建立起一种贵族农业制度,并逐步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社会。

综上所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最为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传统社会打下了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工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武装割据的方式进行抗争和革命斗争的思想和实践。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割据的认识。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首先是对割据的认识。

割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工农武装组织起来,建立起一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对当地实行自主管理和控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由于国家政权的薄弱和民众的不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产生并得到实践。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认识到,割据是一种抗争和革命的手段,可以为工农群众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国家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

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往往伴随着武装斗争,工农群众组织起来,以武装手段对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武装斗争,工农群众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建立和维护割据的局面。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工农群众进行抗争和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上,工农群众可以实行土地改革和农民自治,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为革命事业提供物质和人力支持。

四、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够建立和巩固割据的局面。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注重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工农群众,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抗争和革命斗争,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五、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往往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倡导积极争取国际支持,寻求国际援助,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外部条件和保障。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工农群众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实行一定程度的割据,形成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对一定地区进行一定时期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是武装斗争。

在历史上,工农群众常常面临着地主阶级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为了争取自身利益和权利,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他们可能建立农民军、工人武装等,与压迫阶级进行战斗,争取自由和解放。

二、政治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治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构,制定一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和权力下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经济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经济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组织生产和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文化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开展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五、国防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国防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建立自己的国防力量和军事机构,提高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加强国防建设和军事训练,保卫家园和保卫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涵,是工农群众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争取自由和解放,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解放的重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时期,工人、农民及其它被压迫阶层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间里掌握实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开展对敌斗争的革命机会主义的一种形式。

其基本内容包括:
1.自己组织武装力量: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级在组织革命武装时,必须与其它革命阶级密切配合,只有在联合斗争中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力量。

2.建立自己的政权:只有通过自己的政治力量,才能够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从而对敌斗争取得主动。

3.革命的机会主义形式:工农武装割据是为争取革命的胜利而采用的一种战斗形式。

它的实施应该与当时革命斗争的特定环境、发展阶段及任务要求相适应。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农民和工人组织起来,发动抗议和武装暴动,反抗政府和统治者,成立自己的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是一种革命性的政治行为,它意味着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的发展。

此类历史上著名的割据政权包括:南安普敦政权、于都政权和秦晋政权等。

南安普敦政权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士兵组成的军队统治了南安普敦地区,这种军事政权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英国王室的特质。

于都政权也是著名的割据政权,由于都政权实行的是极端的资本主义政策,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显著增大,造成了社会混乱,后来此政权于1850年被灭亡。

秦晋政权则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割据政权,它也是一个军事政权,曾统治一个时期,最终于秦国被消灭。

从外国历史上的割据政权来看,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割据政权都是由军事政权组成的,在此阶段,士兵统治,缺乏专制国家的秩序管理,武装力量占据统治地位,政治分裂,司法混乱。

后期,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割据政权发展为专制国家,士兵依靠政府机构,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建立社会统治机制,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剑指社会变革的有效手段。

它可以抗衡不公正的统治,挽救社会上被压迫的群体,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自古以来,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施割据政权的同时,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坚持民主原则,监督军事政权,避免暴政和封建专制的复辟。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来源:中国台湾网“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有些同志甚至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以及同年11月25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而详细的回答,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两年后,陈寅恪为纪念这位国学大师,写下了《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口号迅速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极为热衷的座右铭。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影响:
A、开创了……的新局面 B、为……,从……,建立……揭开了序幕
1、实践探索:
秋收起 义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建立根据地
挺进井冈山
为什么选 择井冈山 作为根据 的呢?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
C B
请结合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1、中共开始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与图中字母所示的城市
2、性质
工农民主专政政权,代表着工农大众的 利益。
1、中共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必须开展武装起义
打响了武
2、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
(1)南昌起义:时19间27年8、1 意义
(2)八七会议(资料)
周恩来、贺龙、 派的第一
叶挺、朱领德导、 人 枪;中共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大革命失败
课堂小结
召开八七会议,确 定了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总方针
发动武装起义,反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屠杀政策
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把革命力量转 向农村,开辟 了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毛泽东提出 “工农武装 割据”的理 论
⑵、这些根据地多处于几省交界地带,国民党的防统治因交界的特 殊环境而相对薄弱,便于革命力量站稳脚跟并与国民党势力周旋, 同时也有利于革命力量筹粮筹款。
⑶、山区或湖、河地形,便利于革命力量灵活机动进行政治、军事 斗争。
2、理论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请用字母表出来。
南昌起义…C………
湘鄂边界秋收B 起
义2、…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有何突出特点?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请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国走的革命道路是以 什么为中心的?有没有成功?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俄国的方式);在中国 没有成功 秋收起义的教训是什么? (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压迫最 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七、井冈山会师
背景 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的 革命军在途中遭到国民党 军队的围攻,损失惨重, 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 转战到湘南。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到 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 工农红军第四军。
作用: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壮大。
八、土地革命 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之间,距离大城市较远,反动 统治力量较弱,革命的影响也比较容易传播; 2。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附近农产品 也很丰富;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 识,从地理位置、自然 环境等方面,归纳这些 革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 共同特点。 各省交界处(远离城市) ,地势险要处;大都建
背景:国民党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共产党仍坚持革命
三、南昌起义
阅读课文,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1927年8月1日 时间 人 物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意义
南昌起义
8月1日建军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含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证红色政权 的存在和发展。 实践:各地共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 先后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到 1930年,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多块革命 根据地。 意义: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下进行的革命理论 的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ppt7 人教版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ppt7 人教版

此表可以用以说明日本侵华的原因,得出结论:
1、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日本工业持续下降 2、经济危机中工人失业,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政治 危机 3、为摆脱危机,转移人民视线,加快对华侵略步伐, 在生产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下加紧扩军备战。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曾:
本应繁熟察帝国存在及 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来此 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 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 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 十年经营之满蒙,……
遵义会议(经过)

时间、地点:1935年1月
内容: 纠正…… 肯定…… 取消…… 选举…… 意义: 结束了……,确立了…… 成熟的标志 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什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何梅协定” 华北事变
3、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 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中国 A.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c B.革命的主力发生了变化 C.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D.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4、本时期建立农村土地制度的实质是 A.初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 B.劳动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 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所有制 D.劳动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
如 外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其实质 提出了那两个政策? 蒋 不 寇 的 介 肃 不 2、这两个政策在本质上是否一 训 石 清 足 话 对 内 虑 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 致?为什么? 一 围 匪 , 九 剿 , 内 三 红 则 匪 背景 三 军 绝 实 年 的 不 为 时间:九一八事变后 四 国 能 心 月 民 御 腹 十 党 外 之 表现:对日继续妥协,对中央革命根 日 将 侮 患 领 。 ,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工农武装割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3. 培养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认同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基地,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工农政权,实现土地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种战略。

2. 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 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成果,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背景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经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内涵。

3. 分析背景:分析工农武装割据兴起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条件。

4. 讲解意义:讲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经验,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6.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衡量。

3. 知识测试:设计相关的知识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概念、背景、意义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1. 工农武装割据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探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和影响。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历史上许多民族的武装割据,曾经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工农武装割据。

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工农武装割据始于秦朝,秦朝统一了中国各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权。

之后,随着秦朝的衰落,中国发生了工农武装割据,分裂为多个政权,形成了所谓的“诸侯之争”。

从秦朝到唐朝,中国历经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激烈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1.政治发展的影响工农武装割据,深刻地改变了以秦国为首的大一统政权,使中国出现了多个小国家,大大加强了中国联邦政治体系的发展。

另外,这种政治变化也促进了朝代间的政治斗争,这就促进了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的不断发生。

2.社会结构的影响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结构。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创造了以民族为基础的新社会架构,使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3.文化发展的影响工农武装割据,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武装割据期间,多个小国家的建立,加强了中国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造就了各地的文化特色。

另外,多个政权的存在,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各政权为了增强自身的权威,纷纷采用文化的手段,使中国的典籍和思想不断更新、发展。

三、结论中国古代的工农武装割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种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它使用军事力量来支持宣称的领导者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形式,而独立的政权又管理着一个国家或政权的一部分。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一些将军可能会以武装力量从中央和当地统治者夺取领土,然后声称自己为“英雄”,并将自己当作一个独立政权的领导人。

在日本古代,甚至还有一组被称为“武士的帮派”的组织,它们被认为是当时国家的代表,并用武装力量来要求当地支持他们的主张,因此他们也实际上是一种“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

在中世纪,由一小群贵族领导的贵族政治也是一种“工农武装割据”。

尤其是在欧洲大陆,一组较大的贵族家庭扎根于某一地区,并较少受到当时中央集权政府的限制,他们被赋予了巨大的行政和军事权力,以及可以操纵农业和经济开发的领土。

这些贵族家庭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内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宣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政权,并由他们自己的领导人执政,从而形成了一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政治框架。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在现代仍然存在,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现代的“工农武装割据”不太可能是由一个贵族集团或军队领导的,而更有可能是一个组织或政治群体组成的,并声称以反传统政权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新的政治秩序。

这种新的政治秩序也可能涉及到更多的联邦政府结构,而不是一个中央集权政府结构,但概念仍然和历史上的“工农武装割据”类似。

总而言之,“工农武装割据”是一种利用军事力量建立独立政权的政治制度。

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现代仍然存在,但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它可能是由一个贵族集团,一支军队或一个政治群体领导的,并声称以反传统政权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新的独立政权。

在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农 武装 起义
(1)南昌起义 (时间、人物、结果、意义) 概况 (2)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意义) (3)(湘赣边)秋收起义 (人物、特点、过程) (1)开创……二、井冈山的星火
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1.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正确的? 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正确的?
背景 中华 目的 (3)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苏维 (时间、作战方针) 埃共 (4)为推动革命斗争(目的) 和国 建立 建立: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内容)
(1)原因: 土地 (2)内容: 革命 (3)路线(时间、内容、意义) (4)意义: 革命根 据地经 (2)内容: 济建设 (3)意义: (1)目的: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 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 (1)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 (2)召开八七会议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举措: 举措: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举行南昌起义,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召开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 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会后,根据八七会议精神, 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 意义: 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 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 了序幕。 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 毛泽东 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
一、工农武装起义
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 1.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 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些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2.毛泽东此时有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1)大革命失败(形势) (形势) (教训) 背景 (2)掌握武装力量(教训) (3)挽救革命(目的) (目的)
贺 龙 朱 德
周恩来
叶 挺
刘 伯 承
一、四团 三团
秋收起义部队的军旗

长沙 文家市
二团
西
永新
三湾
赣 秋收起义和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
井冈山 江
土地革命 和根据地 经济建设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 斗争 三次反“围剿” 工农武 装起义 井冈山 的星火 “工农武装 割据”思 想 土地革命 根据地 的建设 经验教训 序幕 实践到 理论 理论指 导实践 政权建设 经济建设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索出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创建 巩固、扩大
井冈 山的 星火
意义: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 从实践上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文章、前提及内容、意义) (3)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示意图)
(2)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
(1)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 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