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廷围棋活动述略
围棋历史文化(上)20120828
围棋历史文化(上)20120828围棋历史文化(上)201208281.引言:围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古老棋类游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围棋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并介绍围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意义。
2.围棋起源与发展:2.1 古代围棋:2.1.1 起源传说:据传,围棋起源于古代中国,有关于伏羲造围棋的传说。
2.1.2 早期棋盘与棋子:古代围棋使用的是简单的石块和木片,棋盘多为简陋的地面。
2.1.3 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游戏,同时在、韩国等东亚国家传播开来。
2.2 宋元明清围棋:2.2.1 围棋在宋代:围棋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文人雅士和官员们的消遣活动。
2.2.2 元代和明代的围棋:围棋在元代和明代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围棋棋谱和名局。
3.围棋与文化交融:3.1 围棋与文学艺术:3.1.1 文学作品中的围棋: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描写了围棋的场景和象征意义,如《围城》和《围棋之巅》等。
3.1.2 围棋与绘画:围棋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常常与山水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3.2 围棋与哲学思想:3.2.1 围棋与道家思想:围棋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体现了和谐、平衡等观念。
3.2.2 围棋与佛教思想:围棋在佛教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被用来作为修行和冥想的一种手段。
4.围棋的全球影响:4.1 围棋的传播与发展:4.1.1 围棋:围棋在有着特殊的地位,发展出了独特的棋艺和棋风。
4.1.2 韩国围棋:韩国围棋近年来崛起,成为世界围棋舞台上的重要一员。
4.1.3 国际围棋比赛:围棋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了多次大型比赛,吸引了全球围棋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
4.2 围棋与文化交流:4.2.1 中日围棋交流:中日围棋交流活动频繁,推动了两国围棋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4.2.2 中韩围棋交流:中韩围棋交流活跃,促进了两国围棋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交流。
围棋的历史
围棋的历史围棋的历史1:围棋的起源'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却少见,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2:汉前至汉(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
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3):东汉时期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
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
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3:魏晋时期(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
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可以和高手相媲美。
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名的'吴图'。
(2):西晋时期: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
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东晋时期: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
此阶段最出名的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4:南北朝(1):南朝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①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②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③围棋人口激增;④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⑤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⑥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⑦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⑧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⑨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步步为营的围棋谋略——古代围棋文化的发展演变
步步为营的围棋谋略——古代围棋文化的发展演变围棋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智力游戏之一,凭借其博大精深、多变而深受游戏爱好者们的喜爱。
围棋游戏所包含的战略思考和博弈智慧被誉为“文化的楼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
古代围棋文化的发展演变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步步为营的围棋谋略正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一、围棋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围棋作为中国的传统棋艺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仅是一种平衡心境、娱乐休闲的方式,更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重要代表。
围棋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与“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等传统文化元素息息相关,既能体现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又能彰显道家文化的“逍遥自在”。
二、步步为营的围棋谋略围棋不同于其他棋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步步为营。
所谓步步为营,指的是每一步下棋都是不断争夺和走攻守平衡的过程,需要在棋盘上不断思考、变化自己的阵型,找出对手的弱点,最终取得胜利。
这种围棋的“步步为营”正是其独特的战略所在。
“步步为营”的围棋谋略分为攻与守。
攻指针对对手的进攻进行或者构建威胁对手的阵型,从而牵制对手,迫使对手进行防御或者出现漏洞。
守指的是在对手进攻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反击或者化解对手的威胁,从而保护自己的棋子和棋局稳定。
不管是攻还是守,都需要固定目标,一步步推进,寻找对手的弱点,逼迫对手,摸清对手的思路,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三、古代围棋文化的发展演变古代围棋文化的发展演变中,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著书立说”的现象,如《围棋赋》、《孔子学围棋》、《战国策》等,则进一步加深了围棋文化与哲学思想的联系。
这些文献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发了“步步为营”的围棋策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围棋思想体系。
进入唐宋时期,围棋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
唐代之后,有辑有能者一一传人,从而促进了围棋的文化传承。
到了宋代,围棋文化开始逐渐盛行,并建立起一整套的围棋理论体系。
同时,宋代文人墨客也很喜欢围棋,大量优秀的围棋著作相继涌现,如《武经七书》、《中山棋经》、《滕围绝艺》、《象经》等等。
围棋的文化-逸闻趣谈-围棋的轮回
围棋的文化-逸闻趣谈导读中国古代的围棋在清朝中叶达到了顶峰。
围棋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很有关系的,和上层建筑的积极推动也很有关系。
在这个大背景下,优秀的棋手承前启后,留下了很多经典对局;文人墨客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
两者交相辉映,开辟了我国围棋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围棋的轮回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朝廷里的王公大臣们都喜欢围棋,所以天下擅长下围棋的高手都云集到京城,其中第一号人物是范西屏。
在范西屏进京之前,京城里有个姓黄的人就在王公大臣们中间活动了,被称为国手。
当时,有一个姓韩的浙江人也住在京城一位官员的家里,但谁都不知道他会下围棋。
一天,这位官员请来黄某下棋,韩某在一旁观战。
下完棋,黄某走了,那位官员向韩某盛赞黄某的棋艺,说黄某天下无敌手。
韩某说:“谁说他没有敌手?我看了他的棋,觉得他虽然名气很大,但棋中的漏洞却不少。
”这位官员一听,又立即再次请黄某来下棋,这次是韩某和黄某对弈。
起初,黄某见韩某年轻,并没有把韩某放在心上,布局开始不久,黄某便发现韩某出手不凡,马上认真起来。
下棋过程中,黄某的棋屡次受到韩某的威胁。
黄某拿出一些高招来对付韩某,但都不能奏效,被韩某随手一应就化解了。
他俩一共下了三局,韩某毫不费力的胜了三局。
最后,黄某起身说:“这两天我刚好身体不舒服,等过些日子再和你决战。
”经此一战,韩某的棋艺在京城传开了。
京城有一位王公喜欢下棋,请韩某去。
韩某前两局和王公下成和棋,第三局又输给王公半颗子。
这是他为了让王公高兴而故意输的,因为下棋前有人叮嘱过他。
这三局棋下了一整天,他从王公府上出来的时候,已经很累了。
黄某事先知道他去同王公下棋,就在半路等着他,见韩某从王府出来,就半路截住他,说:“今天我要同你决出高低。
”韩某说自己太累,要求改日再下,但黄某坚持要比试,韩某只好勉强奉陪。
在争夺一个角的时候,韩某的棋势不妙,他反复地思索,好长时间也没想出对策。
这时,黄某故意在一旁冷言冷语地讽刺挖苦他,韩某越发着急,越着急越想不出好棋来。
清朝的宫廷游戏象棋围棋等的普及与发展
清朝的宫廷游戏象棋围棋等的普及与发展清朝的宫廷游戏:象棋、围棋等的普及与发展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朝代,其宫廷文化繁荣发展,游戏活动也成为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棋、围棋等智力游戏在清朝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智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象棋在清朝宫廷的普及和发展象棋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棋类游戏,在清朝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清朝皇帝及其家族成员都对象棋情有独钟,在宫廷中举行各种象棋比赛成为了一项重要活动。
同时,清朝还对象棋规则进行了系统化整理,编制了详尽的棋谱和教材,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围棋在清朝宫廷的普及和发展围棋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棋类游戏,同样在清朝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清朝皇帝及其家族成员对围棋有浓厚的兴趣,纷纷举行围棋比赛,并邀请围棋高手进行交流。
清代有许多著名的围棋棋局,如康熙访南京,与丁松围棋等,这些对围棋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宫廷游戏的普及推动了智力发展清朝的宫廷游戏象棋、围棋等的普及与发展不仅丰富了宫廷生活,更重要的是对于推动智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皇帝及其家族成员通过参与这些游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智力水平,也激发了人们对智力游戏的关注和热爱。
这种普及与发展对于宫廷文化的传承和智力游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清朝宫廷游戏的遗产清朝宫廷游戏象棋、围棋等在清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现代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朝玩棋的风气以及对棋类游戏的热爱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不论是象棋还是围棋,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这些游戏都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现代的象棋、围棋比赛,在传承古老智慧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总之,清朝的宫廷游戏象棋、围棋等在清代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发展,在推动智力发展、丰富宫廷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遗产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依然在全国范围内深受人们喜爱并且薪火相传。
古代中国的游戏与娱乐活动
古代中国的游戏与娱乐活动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着独特游戏与娱乐活动的地方。
从丝绸之路上的繁忙集市,到皇宫内的宫廷娱乐,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游戏方式。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围棋。
围棋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起源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不仅有益于智力的发展,还能锻炼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围棋在古代中国被广泛传播,游戏的规则简单而复杂,黑白两方通过下棋子而争夺地盘,谁能在最终划定的边界里拥有更多的地盘,谁就是胜者。
围棋在古代社交活动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一种常见的模式是在茶馆里组织比赛。
人们可以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享受茶馆里的美食和茶饮,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除了围棋,中国古代的象棋也是备受推崇的一种游戏。
象棋起源于战争时期,被称为"战棋"。
相传中国古代的将军们在蔡桥上设棋台,用兵棋来演练战术和策略。
随后,象棋逐渐成为平民百姓喜爱的游戏,许多人通过象棋来培养自己的智力和思考能力。
古代宫廷中,象棋也是皇帝和官员们的娱乐活动。
在他们的雕刻棋盘上,宝石和贵金属装饰成华丽的棋子,使游戏更加奢华和精致。
在古代中国,陶瓷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娱乐活动的材料。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人们会用各种颜料和技巧装饰陶器,使其具有艺术价值。
此外,陶瓷艺术常被用于玩具制作,如陶瓷偶人。
这些小巧精致的玩具,不仅能让孩子们玩耍,还可以成为青瓷制作过程的展示。
古代陶瓷偶人通常塑造为动物或人物的形象,可以动态玩耍,也可以用于象征风水或祭祀。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如中国著名的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是源自中国的古老传统航运竞技运动,起源于古代祭祀祖先的方式之一。
这项活动通常在端午节举行,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比赛不仅考验参赛者的体力和技术,还有精湛的配合和团队合作。
这项竞技赛事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还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的游戏与娱乐活动丰富多样,涵盖了从思维游戏到体力竞赛的各个方面。
清代围棋运动述略
清代围棋运动述略作者:赵明发来源:《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围棋在清代的发展从鼎盛到逐渐衰落:从明末清初的发展,到乾隆和康熙期间的鼎盛,再到晚清之后的衰落萧条。
本文对清代围棋运动的发展历程中的竞技事迹和棋手的传记作简单的陈述,为理清清代围棋发展的兴衰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围棋运动清代围棋运动又名“手谈”或“楸枰”,是我国的国粹,起源于尧,另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春秋。
它在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琴棋书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清朝时发展到鼎盛,期间出现了有名的围棋谋杀、边弈边读、东侯西侯文士之弈、僧道之弈、妇女之弈、高官之弈等棋坛史例。
当时出现了十八国手、过百龄、黄龙士等一大批棋坛高手。
不管在皇亲士族,还是在市井民间,围棋运动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末清初,很多文人墨客借围棋之道来隐喻反清复明,抒发心中对明朝的思念。
最著名的是钱牧斋,他是我国古代写围棋诗最多的文人,其中不乏反清复明的思想。
由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满族清政权最终被汉化,出于对政权稳固的需要,清政权一直积极参与到琴棋书画的活动中去,还鼓励发展了汉文化,民间围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类围棋流派都涌现出来,呈现群雄争霸的繁荣景象,围棋运动等国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围棋运动由盛转衰。
本文拟对清朝的围棋运动作一个概述,从围棋的兴衰中看近代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
1 明末清初间的围棋运动明末清初,钱牧斋由于受扬州十日屠杀的影响,不忍心看惨剧再次发生,开城门献了苏州城,并应召做了礼部侍郎,但其内心世界的矛盾,可想而知,其大量围棋诗都写在入清之后,这些诗大都是借棋局咏时事,或抒发鼎革之痛,倾诉黍离之悲;或讽喻朝政得失,勾画光复大计。
但在当时清廷的高压下,他无法直抒胸臆,只得退藏晦密,多所避忌,故诗中往往多抑塞愤张之语,而有峥嵘萧瑟之风。
此时,围棋的中心主要在东南方,以江浙一带为盛。
围棋已经由明朝的三派鼎力,发展到多处开花,成就较高的国手有方渭津、林符卿、范君甫、朱玉亭等,这些国手的棋技和事迹在钱牧斋的围棋诗中都有记录。
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及其演变
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及其演变围棋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独具匠心的棋类运动。
作为中国四大古代文化传统之一,围棋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精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围棋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和发展,这件事情更是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及其演变。
一、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兴起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进步带来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围棋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在这个时期,围棋不仅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还在民间广泛传播。
在明朝时期,围棋成为了士大夫们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
很多士大夫们都会参加围棋协会,探讨围棋技艺。
他们不仅会玩,还会用棋谱记录下自己的比赛过程,并在后来总结出了很多围棋开局和技巧。
这种围棋文化的形成,推广了围棋技艺的发展,让围棋更具有了一定的普及性。
随着清朝的兴起,围棋得到了更高的认可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清朝皇帝更是将围棋视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皇宫内部的围棋协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民间围棋爱好者们也在更广泛地传播围棋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围棋。
二、明清时期的围棋比赛在明清时期,围棋比赛也开始广泛开展。
这些比赛分成专业比赛和业余比赛两种。
专业比赛主要是由围棋协会和官方机构举办,邀请国内外业余爱好者参加。
业余比赛则是由个人或社团组织的比赛,更多的是在当地举办。
这些围棋比赛不仅有官方奖励,还有很多个人和商家出资赞助的奖金。
对于那些胜出的人来说,这些奖金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物质奖赏。
三、明清时期的围棋棋谱明清时期,围棋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围棋棋谱。
这些围棋棋谱也被称为“古谱”或“盘谱”,是围棋爱好者们用来记录比赛过程和开局技巧的工具。
这些棋谱经过整理和总结,很多成为了经典之作,成为后世围棋爱好者们学习围棋的重要资料。
其中比较著名的围棋棋谱有《武宿堂棋经》、《梦窗清话》等。
这些棋谱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围棋技巧和开局战略,也推动了围棋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考析
第32卷 第1期Vol:32,No.1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2016年2月Feb.2016我国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考析刘 旸(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扬州225000)摘 要:明清时期的围棋棋艺、成就,以及对围棋理论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我国古代的巅峰。
在对明清时期围棋发展的概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围棋的四大流派即永嘉派、京师派、新安派和徽派进行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围棋的发展成就。
对我国明清时期围棋文化的研究,旨在为今后我国围棋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围棋;围棋文化;围棋流派;明清时期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1-0066-03Go Cul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LIU Yang(Basic Dept.,Jianghai Vocational School,Yangzhou 225000,China)Abstract:The skills,achievements and theories of Go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have reached the top in ancientChina.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o in Ming and Qing dynastres and analyses the four Go schools,Yongjiaschool,Jingshi school,Xinan school and Hui school.The paper also researches the Go achievements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positive influ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o in China.Key words:Go;Go culture;Go school;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围棋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
《方圆群英志》明清围棋史话(1)
《方圆群英志》明清围棋史话(1)两年前,笔者一时兴起,在网上发了一篇题为《新布局史话》的帖子。
承蒙大家厚爱,也算是意外地风光了半年。
前不久再去逛逛那篇早就完结了的帖子,才恍然发现一转眼已经两年了。
日子过得真快,有点可怕。
当年在《新》的留言回复里曾经向各位老朋友通报说写完日本新布局时代之后打算写写中国的范施时代。
后来却一时心血来潮,暂时把这个想法放到一边,跑到舞文弄墨板块捣腾了一部以《新布局史话》为背景的围棋幻想小说《朝闻道》,自认为写得还挺过瘾。
不过那板块不像煮酒这么热闹,写帖子的比看帖子的还多,于是写了一年也没见太大动静。
两篇文章都有出版社问过,选题都报了,不过一样都没过。
人出版社的意见大多都很明确:写围棋没市场啊。
于是笔者就守着这么个没市场的题材倒腾了两年,最后就剩了一把子汗,啥也没落下。
后来认识了一位出过书的所谓“作家”,本打算学学人家搞出点出版物来。
结果见识之后才发现,那位所谓“作家”是个除了吹牛啥也不会的主儿,整天捉摸着怎么骗骗人搞点歪心思——后来那位“作家”看笔者些东西不错,直接偷过去了,还舔着脸说了声“有本事告我啊”……得了,笔者也算是看透了,何苦呢?当年写《新布局史话》也没想着要写成啥作家,何必又跑去寻思怎么迎合出版社呢?何况要笔者真去当那样的“作家”,您还是凌迟了我吧,我还能痛快点……于是,去XX的出版吧,俺就喜欢这没市场的题材了,俺就爱写这没人看的围棋了。
不能出版就甭出版了吧,安安心心跟愿意看的读者打个交道交个朋友就得了。
这么想了许久,终于,笔者回心转意打算开始写那点承诺过的“范施围棋史话”了。
不过,构思的过程当中,意外出现了。
本来是只打算写范施的,可是写范施不可能不写徐星友、梁魏今、程兰如啊。
行,那就多写点吧,可要写徐星友你又不能不写黄龙士啊,都写了黄龙士了怎么不再写写周东侯、汪汉年呢?都写到周东侯了怎么能不写过百龄和周懒予呢?于是笔者一拍桌子——好,就从过百龄开始写起,一直写到范施,就称之为中国古典围棋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始查资料。
明朝的棋艺与棋类游戏
明朝的棋艺与棋类游戏明朝时期,棋艺及棋类游戏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棋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明朝时期的棋艺与棋类游戏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在明朝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明朝时期,中国的棋艺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尽管围棋在此时期还没有成为主流,但象棋却是最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
象棋不仅在王宫和贵族中流行,也广泛传播到民间。
许多书籍和刻本专门讲解象棋的技巧和策略。
同时,棋艺家们也纷纷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棋艺比赛也成为了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
明代的象棋规则与现代规则相差不大,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例如,明朝时期象棋局面大多以实战为主,缺少后期局面的变化。
此外,一些棋子的走法也不同于现代规则。
然而,总体而言,明朝的象棋规则与现代规则基本保持一致,象棋的本质思想和智慧仍然能够传承至今。
在明朝社会中,棋艺和棋类游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棋艺被视为一种文化修养和智慧的象征。
掌握了棋艺,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智慧和辨别力。
因此,棋艺家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并经常被邀请到王宫和贵族府邸,为他们演奏棋艺。
其次,棋类游戏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对棋类游戏充满热情。
他们把棋类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并且通过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棋类游戏在明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与社会礼仪和道德观念紧密相关。
明朝社会强调谦逊有礼,讲究言行举止。
棋类游戏被视为一种培养人们的谦逊和谨慎的方式,教导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稳重和冷静。
棋类游戏的规则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价值观,例如,象棋中主将的保护和围魏救赵的策略都与明朝时期的军事思想有关。
此外,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了一些新颖的棋类游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禽戏棋。
五禽戏是一种模仿鹿、虎、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来保健身体的健身方法。
明朝时期,人们将五禽戏与棋类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棋类游戏。
清朝的围棋与文人雅好
清朝的围棋与文人雅好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智力运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
而在清朝时期,围棋在文人雅士中尤为受到追捧与赞誉。
这不仅仅因为围棋本身的魅力,更带有许多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成为了文人们表达自我与追求智慧的方式之一。
首先,清朝时期的文人雅士对围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
他们经常在清廷官员之间、文人雅集中以及家中的大堂等地进行围棋比赛。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对于当时的文人雅士来说,围棋是一种展现才智和智慧的方式。
通过对弈,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智慧与决策能力,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
这种围棋爱好不仅仅是个人爱好,同时也成为文人们之间交流与互动的桥梁,促进了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围棋的智慧与文化内涵也深深吸引了当时的文人雅士。
围棋作为一种智力运动,要求棋手深思熟虑、触类旁通、全面考虑,从而培养出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些优秀的素质与人文精神使得围棋成为文人们追求智慧和思想交流的方式之一。
围棋具有"见仁见智"的特点,在围棋游戏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策略和思维方式,这使得围棋成为表达个人智慧和思考的艺术。
同时,围棋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和智慧,如"以小见大"、“以静制动”等,这使得围棋更加被文人雅士所青睐。
此外,围棋与文人雅士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映衬的关系。
围棋作为一项思维游戏,使得文人雅士可以通过与之的对弈来锻炼自己的智慧和才智。
同样,文人雅士的知识背景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也使他们在围棋游戏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思路。
他们常常通过对围棋的解读和演绎体现独立思考和独创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艺术性和独到的见解。
清朝时期的文人雅士对围棋的兴趣与热爱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审美取向,也深刻影响了后世。
围棋在文人雅士的赞誉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象征智慧和品位的艺术活动。
围棋的智慧、乐趣和文化内涵,以及它与文人雅士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使得这项古老而富有哲学思想的智力游戏在清朝时期成为文人们表达自我与追求智慧的独特形式。
明朝的象棋文化围棋与象棋的流行
明朝的象棋文化围棋与象棋的流行明朝的象棋文化:围棋与象棋的流行明朝时期,围棋和象棋都是备受推崇并流行于社会的两种棋类游戏。
它们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代表了明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围棋和象棋在明代的流行,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智慧和策略的追求,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方向。
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战略游戏,其在明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围棋起源于中国,并在明代逐渐成为宫廷和文人士大夫的传统娱乐项目。
围棋对玩家的智力和战略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备受学者和文化人的喜爱。
明代著名文人杨坚曾将围棋比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
围棋在明朝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不仅在宫廷中备受推崇,也成为文人雅士们的日常消遣。
他们喜欢在花园或庭院中布置棋局,品茗、吟诗、赏景,边玩围棋边谈论天下事。
这种围棋与文化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明代宫廷文化大兴,这使得围棋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弘扬。
而象棋,作为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在明朝时期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流行。
象棋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并逐渐演化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棋类游戏。
明朝时期,象棋与围棋并列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棋类游戏之一。
象棋在明朝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很高。
不同于围棋,象棋更多地成为民间百姓的娱乐活动,并成为人们互相交流的一种媒介。
明朝时期,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扎堆下棋的情景。
象棋具有简单而博弈性强的特点,因此深受百姓的钟爱。
象棋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明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稳固,人们之间的交流相对局限。
而象棋,则成为了人们疏解情感、聚集在一起交流的方式之一。
无论贫富贵贱,象棋都是一个让人们平等对弈、交流思想的平台,因此也具有了强烈的社交属性。
总结起来,明朝时期围棋和象棋的流行,体现了人们对智慧和策略的追求,也反映了明朝社会的特点。
围棋的受到宫廷和文人雅士的喜爱,象棋的受到民间百姓的欢迎,它们共同构成了明朝的象棋文化。
明清时期的围棋知识
明清时期的围棋知识明清时期的围棋知识学习围棋的同学们,在你掌握围棋技巧的同时,你也需要了解关于围棋的相关历史,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分享了明清时期的围棋知识。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着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
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
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
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随着围棋游艺活动的兴盛,一些民间棋艺家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适情录》、《石室仙机》、《三才图会棋谱》、《仙机武库》及《弈史》、《弈问》等20余种明版本围棋谱,都是现存的颇有价值的着述,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围棋技艺及理论高度发展的情况。
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棋苑空前繁盛。
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过柏龄、盛大有、吴瑞澄诸为最。
尤其是过柏龄所着《四子谱》二卷,变化明代旧谱之着法,详加推阐以尽其意,成为杰作。
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更盛,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
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称为“四大家”。
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
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称“海昌二妙”。
据说在施襄夏30岁、范西屏31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经过10局交战,胜负相当。
“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围棋:名手无数的明朝时期
围棋:名手无数的明朝时期国手不让皇帝棋围棋到了明代,又是一番面目,与唐、宋不可同日而语。
无数的名手相继涌现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相传南京胜棋楼就是他和徐达下围棋的地方。
不过,在历史上,他却是以禁棋出名的,他曾下令:“在京军官军人……下棋的断手。
”又建造了“消遥楼”,专门囚禁下围棋的老百姓。
这些戒律和作法,阻碍了围棋的正常发展。
但围棋到了明朝,已势不可挡,名家好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相礼是明初大国手,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尤精于弈,当世无敌”。
明太祖虽说禁止别人下棋,却禁不住自己对围棋的嗜好。
他曾把相礼召至京城,命其与燕王对弈,并赐以重赏。
比相礼晚十余年的楼得达也是江南人,他为人所知时,相礼独霸棋坛已相当久了。
《宁波府志》上有一段楼得达与相礼比弈的故事。
那是永乐初年,明成祖把楼得达召进京,命他与当时的棋霸相礼对局,相礼很骄做,自以为天下第一,胜券稳操,因而瞧不起楼得达。
赛局未定,明成祖已命人悄悄地把画有冠带的纸放在棋盘下,准备赐给胜者。
棋一连下了几盘,结果楼得达大胜相礼,明成祖当即赐予冠带,相礼独霸棋坛的时期就此告终。
其实,当时能抵挡相礼的棋手,也许不只楼得达一人,限于古时交通不便,不可能都有进京交锋的机会。
据史载,吴中一带的唐理,棋力也不弱,他曾在阳羡山中,遇上一位道士,并和这道上下了三天三夜的棋。
唐理还把下棋的本事亲授给他的女婿,后来他的女婿棋力与他相当,能同他一决雄雌。
假如唐理能有幸被召入京,恐怕也会与那些棋霸争个高低。
明代许多棋手都很好强,甚至连皇上都不让。
刘景就是这么一位棋手,他常陪明成祖下棋,经常是以他的胜利告终。
成祖下得没情绪了,对刘景说:“你不可以让让我么?”刘景回答:“可让的我让你,不可让的,我是不能让的。
”刘景与贾玄在这点上形成鲜明对照,刘景真不辱棋手这一称号。
明仁宗年间,朱熊棋艺颇有名气,到了明孝宗时代,称雄棋坛的,是越九成。
他进京下棋,没有敌手,顿时名声大震,孝宗知道后,马上将他和京城名手一同召进皇宫下棋,赵九成有许多独出心裁的招式,连连得手,看得孝宗大开眼界,赞叹道:“真国手也!后来,孝宗赐了赵九成一个官职。
古代围棋活动方案
古代围棋活动方案引言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被用作智力竞技、教育教学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古代围棋活动的方案,希望可以为爱好围棋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学习的机会。
活动方案1. 围棋比赛古代围棋比赛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在比赛中,可以邀请围棋高手或围棋爱好者参与,通过对弈来提高自己的棋艺。
围棋比赛可以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两种形式,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选择参加。
在围棋比赛中,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比赛组别,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比赛可以采用围棋计时的方式进行,限定每一步棋的时间,以增加比赛的紧张感和悬念。
比赛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进行,比如采用国际围棋规则或中国围棋规则等。
2. 围棋讲座和研讨会围棋讲座和研讨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交流围棋知识的机会。
可以邀请围棋高手或专业的围棋教练来进行讲座和研讨,向参与者传授围棋的基本技巧、战略策略和开局练习等知识。
在讲座和研讨会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实战对弈的方式来加深参与者对围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立问题解答环节,让参与者提出自己遇到的困惑和棋局上的问题,由专业人士来解答和指导。
3. 围棋比赛展览围棋比赛展览是一种将围棋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参赛者可以将自己的围棋作品提交给组织者,通过评审来决定是否入选展览。
入选的作品将会进行展览,并由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解说和评价。
围棋比赛展览不仅可以展示参赛者的才华和创作能力,还可以向观众介绍围棋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此外,展览还可以举办围棋解说和棋艺表演,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
4. 围棋文化体验营围棋文化体验营是一种将围棋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动。
参与者可以在体验营中学习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还可以了解和体验与围棋相关的传统文化,比如诗词、音乐、书画等。
通过围棋文化体验营,参与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围棋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增加对围棋的兴趣和热爱。
体验营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内容,吸引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参与者。
清代中国围棋大事年表
清代中国围棋大事年表清代中国围棋大事年表清代中国围棋大事年表这一篇文章主要记载的是中国围棋史上清朝从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清末代皇帝宣统期间,围棋史的重大事件。
按历史先后顺序记载如下:明清鼎革,海内国手如过伯龄、许在中、周元服、汪幼清、周?予、姚?孺、汪汉年、周东候、盛大有、季心雪十数人,往来江淮间,十余年未尝虚席,争雄竞霸,累局不千盘。
(《弈墨•王燮序》);李子燮收集明清国手棋谱,达六百余局。
(《弈墨•王燮序》)... ...中国围棋大事年表·清九、清(1644-1911)Δ顺治年间(1644-1661)明清鼎革,海内国手如过伯龄、许在中、周元服、汪幼清、周?予、姚?孺、汪汉年、周东候、盛大有、季心雪十数人,往来江淮间,十余年未尝虚席,争雄竞霸,累局不千盘。
(《弈墨·王燮序》)李子燮收集明清国手棋谱,达六百余局。
(同上)顺治初,徐星友生。
顺治四年,姚书升生。
钱谦益作《棋谱新局序》、《观棋绝句六首》、《后观棋绝句六首》。
(《有学集》)顺治八年秋,钱谦益为弈师过百(伯)龄作《京口观棋六绝句》诗。
(近人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同年,黄龙士生。
(《兼山堂弈谱》)汪汉年、周东候会于扬州,争胜负十余局,时人目为“两雄”。
(《弈墨·徐致章序》、《兼山堂弈谱》)顺治十四年,过伯龄以《三子谱》手稿付程正。
时过年已七十余。
(《受三子遗谱·程正题前》)顺治十五年,孙枝蔚作《赠汪汉年弈师》诗,有“西京亦有杜夫子,天下曾为第一人。
”句。
(孙枝蔚《堂集》)顺治十六春,汪汉年、周东候、程仲容、盛大有至杭州对局,并刻谱流传。
(《弈墨·徐致章序》) 周?(1623-1687)作《周懒予传》。
秦松龄(1637-1714)作《过百(伯)龄传》。
顺治十八年,汪显勋重编汪贞度《弈志》刊行。
Δ康熙元年(1662),过伯龄卒于北京。
(《弈黑·王燮序》、《受三子遗谱》)汪幼清卒。
古代围棋活动方案策划
古代围棋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概述围棋作为一个古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棋类游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关注。
本次围棋活动旨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围棋比赛、讲座和展览等形式,来促进围棋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给广大围棋爱好者。
二、活动内容1. 围棋比赛本次活动将举办多场围棋比赛,分为个人组和团体组。
个人组采用积分制,每场比赛限定时间,通过积分判断胜负,最终获得最高积分的选手成为冠军。
团体组则采用团队赛制,每队5名选手进行对战,胜利队伍将晋级下一轮,直到决出冠军队伍。
比赛将设置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以保证参赛选手的实力平衡。
2. 围棋讲座在比赛进行期间,我们还将邀请围棋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围棋讲座。
讲座内容将涵盖围棋基本规则、战略技巧以及围棋文化的介绍等方面。
通过讲座,参与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围棋的世界,提升棋艺水平。
3. 围棋展览围棋展览将展示丰富多样的围棋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各种围棋棋盘、碁石、文房四宝等。
此外,还将举办围棋文化艺术作品展,展示围棋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围棋艺术。
4. 围棋交流活动为了促进与其他围棋爱好者的交流与学习,我们将组织围棋同好的聚会活动。
参与者可以互相交流心得,比赛经验以及棋局分析,共同进步。
同时,为了激发围棋的热情,我们还将举办围棋比赛观摩活动,让选手和观众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本次围棋活动将于某某日期,在某某地点举办。
比赛将持续若干天,讲座和展览将在比赛期间同步进行。
具体时间和地点将在后续公布,以便广大围棋爱好者的参与。
四、活动组织与宣传1. 组织本次活动将由围棋协会牵头组织,协会将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
同时,还将邀请专业围棋裁判和技术人员来保障比赛的公平与顺利进行。
2. 宣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包括但不限于:海报、宣传单、电视广告、网络推广、报纸杂志等。
此外,我们还将与当地学校合作,举办围棋比赛宣传推广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围棋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宫廷围棋活动述略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我国古代称作“弈”。
东汉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云:“弈,围棋也,从廾,亦声。
”它与我国古代另一种游戏“博”常常并称为“博弈”。
围棋比象棋出现得更早,旧传起于尧舜时代,实际起源于西周,历经春秋战国而渐臻成熟。
迄今发现的有关围棋的最早文字是《左传》中以围棋来比喻卫国国政的记载,其中首次出现了后来通用的成语“举棋不定”。
围棋盛于六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围棋史上普及与提高的重要时期。
各朝帝王均以棋设官,建立了棋品制度。
唐代是我国古代围棋盛行的第二高峰。
武则天供养“棋博士”;玄宗李隆基设“棋待诏”,与“书待
诏”、“画待诏”同属翰林院。
宋、元、明时期,名手辈出,至清代尤称极盛。
明清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围棋的第三个发展高峰。
这自然与帝王喜好围棋有直接的关系。
如明成祖朱棣在镇守北方的燕王位上,曾与臣下刘?[对弈。
刘?[屡战屡胜,令朱棣感到十分难堪,叹息道:“卿独不让我耶?”明宣宗朱瞻基爱棋如痴。
一次,皇后生病,宣宗视为大事,竟然亲自去请御医来看病。
谁知,当他看见御医盛寅正在下棋时,不禁兴味盎然,说道:“不要紧,下完罢。
”待棋下完后,宣宗兴致未减,又出题命医生作诗咏弈,他自己还兴致勃勃地和了一首。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早已将皇后请医看病的事忘在脑后。
另外,明末崇祯年间,思宗朱由检也经常与田贵妃下围棋对弈,以消磨宫中寂寞的生活。
明代社会不少名流也是围棋爱好者。
吴承恩即是
个围棋迷,在《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棋局。
他还为刘几《诸侯将略》作序说:“夫兵家之法,犹弈旨医经,而史氏所载,则棋之势,药之方也。
药不必执方,而妙于处方者必效;棋下必拘势,而妙于用势者必赢……”确实,凡事切忌拘于“定式”,墨守成规。
兵法、医术、棋道堪为其例。
另外,还有不少人以棋艺作为晋身之阶,当时已出现围棋“冠军”的称号,还逐渐形成各种流派,如“京师派”、“永嘉派”、“新安派”等。
不少帝王也以高官厚禄作为弈棋的奖品,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棋艺的流行与提高。
如在明初,成祖朱棣在尚未登基之前,即因喜爱弈棋而认识了名棋手相子光。
后来,朱棣即位,常召相子光和楼得达入宫弈棋。
有次棋赛前,成祖令人用纸画上冠带官服,以奖赏弈胜者。
楼得达屡战屡胜,得图打开一看,绘的是官服,连忙谢恩,成祖就令吏
部给这位棋手封官。
另外,明孝宗朱樘也曾封赏弈棋国手赵九成为“鸿胪”官职。
至清代,棋苑盛况空前。
黄龙士、徐星友、施襄夏、范西屏的棋艺至今仍为中外人士称道,并由此产生了《弈府阳秋》、《仙机武库》、《弈话》、《二子谱》、《四子谱》等著作。
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范西屏弈棋“四杰”。
其中施襄夏的《弈理指归》最著,但辞义深奥难解。
后来,钱长泽将之重编为《弈理指归图》,与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并称研究围棋的专著。
应该说,清代弈棋的成就为中国近代围棋奠定了基础。
在紫禁城皇宫内廷里,清代帝后王妃也是围棋爱好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雍正妃画像》12幅,每幅均纵184.6厘米,横97.7厘米,作于18世纪初,是我国清代初期肖像画的珍品。
其中有一幅画,描写
的是雍正妃斜倚在八仙桌一角,手指中捏着一粒白色棋子,而桌面上画了一角线条清晰的围棋盘,盘角处棋盘线上,放着一粒黑色棋子,另外在棋盘上还放着一对围棋盒。
从清宫珍藏品中,我们还能窥视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玉制围棋及各色棋子,想必是清宫内廷的帝王后妃饱食终日的戏玩之物。
清代帝王大多喜爱棋、琴、书、画,以示风雅。
康熙皇帝不但爱以棋会友,还曾以下棋为名,密召心腹商议,终于设计铲除了权臣鳌拜的政治势力,巩固了王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至今保留着不少当年清宫围棋嬉戏活动的遗物。
如养心殿内炕桌上,陈设着一副精美雅致的棋具。
木胎髹漆的棋盒,小巧玲珑,青、白玉石制成的棋子,晶莹润泽,是当时帝王玩乐的常用之物。
建福花园(1923年毁于大火)中的汉白玉石桌
上,当年刻制的围棋盘至今仍清晰可见。
另外,御花园四神祠南湖山石上、乾隆花园湖山石上之露台,都有汉白玉石围棋桌。
可以想见,当年皇帝及宫眷徜徉在鸟语花香的御园内,手执黑白滑亮的棋子,其神态多么安然自若,心情又是多么惬意自得。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各类文物中,也不难发现帝王后妃嬉戏棋弈的场面。
清宫中藏有一套反映乾隆时期宫中妃嫔生活的组画――牙雕《月曼清游图》册。
该册共计12开,分别描绘了妃嫔们一年12个月中的节令活动,其中第二开中绘有5个女子下围棋的场面。
乾隆皇帝在御题中有这样的诗句:
胭脂匀缀小桃枝,别苑春和二月时。
镜户团清书永,揪枰斜倚共敲棋。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个明代的棋牌桌。
该桌为长方形,通体黑漆,三连桌面用活榫衔接,可以折
叠。
中间桌面上有一活心板,板背绘有黄地黑线的围棋盘。
棋盘对角旋有两个圆口棋盒,内装料制棋子一副。
盘下壁内抽屉里又放有“麻将”及各种纸牌。
可说设计巧妙,做工精良,是一件难得的明宫家具珍品。
棋牌桌能这样完好地保存至今,反映出当年明、清皇宫内对围棋的喜爱。
但宫廷内要求皇家宫眷可玩,值更兵丁则不可。
据清代宫中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十四日,乾隆皇帝乘舆赴寿安宫探望太妃,路经西花园(即建福宫花园)中正殿(该殿已焚毁)时,发现该处兵丁值更堆拨处的门上面刻画有围棋盘一幅,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值年内总管大臣、纛(dào音到)章京(即护军统领)等是干什么的?”随后旨命军机大臣福隆安即刻追查此棋盘为何人所为。
经查即审,原来棋盘为正白旗进班护军德庆刻画。
由于值班无聊寂
寞,便以此来耍玩围棋消磨时间,但没想到竟撞到了皇帝手中。
为此,乾隆帝挥笔朱批,将德庆重笞革职,赶出紫禁城外,受此株连的还有值年内总管大臣、纛章京、值班护军章京、接班护军章京等人。
从上述的史实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清乾隆年间,无论是上至宫廷皇家,还是下至百姓兵丁,围棋活动仍是非常兴盛的。
但时至清末,随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国库空虚,白银外流,朝廷礼制尽摧,文化衰落,围棋活动亦一蹶不振。
即便如此,我们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幅《慈禧对弈图》上,仍可看到围棋活动在皇宫内廷流行的情况。
《慈禧对弈图》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描绘,将慈禧的神态、服饰、动作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得惟妙惟肖。
只见慈禧端坐在雕花的绣凳之上,其侧紫檀木方桌上摆有精致棋具:木胎朱髹漆棋盒,黑白两色晶莹润泽玉制棋子和棋盘。
慈禧
身着华丽服装,头带珠宝金银凤簪,佩擦翠玉耳环,脚穿满族的花盆底鞋。
她面带微笑地用右手中指款款地去拈棋子,充满着满不在乎而又不可掩饰的必胜信心。
桌子另侧一位陪弈的太监,高颧骨,尖鼻子,细眼睛,宽嘴巴,很有些李莲英的长相特征,正毕恭毕敬又畏葸不前地持棋子侍立。
该图画龙点睛地反映了晚清宫廷的消闲生活。
责编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