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2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2-2:定积分的概念教学内容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选修2-2:定积分的概念教学内容
由此,我们得到求曲边梯形面积的第三步为:
求和:求出n个小矩形面积之和,作为曲边梯
n
形面积S的近似值,即S Sn i1
1 f i 1 n n
n
由 Sn
i 1
1 f i 1 n n
n
1
i
1
2
i1 n n
1
0
1
1
2
1
2
2
1
n
1
2
n n n n n n n
1 n3
n
1n2n
1
0.8
0.6
0.4
f(x) = x2
0.2
01
n
0.2
2 3 4 0.5 nn n
i 1 i nn
f (i 1) n
1 n
A
1
f(i) n
f (i 1) n
f(i) n
1 n
1 n
1.5
2
0.4
1.4
以第一种方1.2法为例,可把曲边梯形分割成n个小矩形
1
0.8
0.6
0.4
f(x) = x2
0.2
0
0.5
1
0.2
当分割的小矩形越来越多时,观察所有的矩形面积之 1.4
和与曲边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1.2
1
0.8
0.6
n = 10.00
0.4
f(x) = x2
0.2
0
0.5
1
0.2
当分割的1.4小矩形越来越多时,观察所有的矩形面积之 和与曲边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1.2
1
0.8
0.6
n = 20.00
即S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数学选修二必修内容详解第一章函数及其应用1.函数及其概念:定义域、值域、图象、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2.函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反函数等3.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函数方程、函数关系、函数表示、函数求值等第二章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借助单位圆解释正弦、余弦函数,借助正切函数解释余割、正割函数3.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算: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公式、化简公式、合并公式、差积定理等4.三角函数的应用:角度关系、角度测量、三角函数图像、三角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求解等第三章解析几何1.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圆等2.二维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交点式等3.圆的相关概念: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圆心、半径、切线等4.解析几何的应用:确定方程、矢量运算、空间几何、曲线分析等第四章微积分1.导数及其基本概念:导数定义、导数运算、高阶导数、柯西—罗尔定理等2.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区分反函数、定积分、不定积分等3.微积分应用:函数极值、函数图像分析、相关变化率、微分方程、微积分定理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必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篇:数学选修二选修内容详解第五章数列及其应用1.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收敛性、发散性等3.数列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数列问题的解答、计算器计算数列等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基本概念、事件关系、样本空间等2.概率分布及其函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3.抽样分布及其统计推论:抽样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4.应用:概率模型、统计图表、数据分析、随机模拟等第七章矩阵论与线性代数1.基本知识:矩阵基本运算、行列式、逆矩阵、秩等2.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矩阵表示、特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等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方程、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化、相似变换等4.应用:向量分析、投影、方程求解、几何变换、矩阵算法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选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领域,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2)根据导数的定义
f′(x0)=Δlixm→0
ΔΔyx=Δlixm→0
fx0+Δx-fx0 Δx
= lim Δx→0
2x0+Δx2+4x0+Δx-2x20+4x0 Δx
= lim Δx→0
4x0·Δx+2Δx2+4Δx Δx
= lim Δx→0
(4x0+2Δx+4)
=4x0+4,
∴f′(x0)=4x0+4=12,解得 x0=2.
(1)函数f(x)在x1处有定义. (2)Δx是变量x2在x1处的改变量,且x2是x1附近的任意一点, 即Δx=x2-x1≠0,但Δx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3)注意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公式中若Δx=x2-x1, 则Δy=f(x2)-f(x1);若Δx=x1-x2,则Δy=f(x1)-f(x2).
解析: (1)由已知∵Δy=f(x0+Δx)-f(x0) =2(x0+Δx)2+1-2x20-1=2Δx(2x0+Δx), ∴ΔΔyx=2Δx2Δx0x+Δx=4x0+2Δx. (2)由(1)可知:ΔΔxy=4x0+2Δx,当 x0=2,Δx=0.01 时, ΔΔyx=4×2+2×0.01=8.02.
(3)在 x=2 处取自变量的增量 Δx,得一区间[2,2+Δx]. ∴Δy=f(2+Δx)-f(2)=2(2+Δx)2+1-(2·22+1)=2(Δx)2+ 8Δx. ∴ΔΔyx=2Δx+8,当 Δx→0 时,ΔΔxy→8.
1.求瞬时变化率时要首先明确求哪个点处的瞬时
变化率,然后,以此点为一端点取一区间计算平均变化率,并逐步
已知f(x)=x2+3.
(1)求f(x)在x=1处的导数;
(2)求f(x)在x=a处的导数.
[思路点拨]
确定函数 的增量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目录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目录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目录第1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1.1向量
1.2向量的加法
1.3向量的数乘
1.4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
1.5向量的数量积
1.6解三角形
1.7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
小结与复习
复习题
第2章三角恒等变换
2.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2.3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复习题二
第3章复数
3.1复数的概念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表示
3.4复数的三角表示
数学文化数系扩充简史
复习题三
第4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空间的几何体
1.2平面
1.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数学实验正四棱锥的截面
1.5几种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数学文化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
小结与复习
复习题四
第5章概率
5.1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5.2概率及运算
5.3用频率估计概率
数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掷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5.4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数学文化概率论发展简史
复习题五
第6章数学建模
6.1走进异彩纷呈的数学建模世界
6.2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6.3数学建模案例(一):最佳视角
6.4数学建模案例(二):曼哈顿距离6.5数学建模案例(三):人数估计。

高中数学 1.7 1定积分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2

高中数学 1.7 1定积分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2

2013年高中数学 1.7 1定积分的应用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2一、主要内容:1.面积: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掌握用两条、三条、四条简单曲线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根据图形选用以y作积分变量以简化计算过程;会用参数方程求解常用图形(圆、星形线)的面积,能用极坐标求用极坐标表示的圆、阿基米德螺线的图形的面积2.体积:掌握简单图形分别绕x轴、y轴旋转所得旋转体体积,能在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时求立体的体积3.弧长:掌握用参数方程所表示的常用曲线(圆、星形线等)的弧长4.功:会求在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5.习题课2学时二、具体的内容分配如下:习题6-1:定积分的元素法,平面图形的面积, 旋转体体积(1)习题6-2:旋转体体积(2),平面曲线的弧长,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总习题六:三、习题内容:习题6—1一、填空题1、曲线x e y =,x 轴及直线()ln ,ln 0.x a x b b a ==,围成图形面积 是_____2、由曲线θcos 2a r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二、选择题1、曲线3x y =与直线1,0==y x 围成的面积是( ) A .43 B .1 C .34 D .32 2、由x 轴、曲线2x y =和直线32=x 围成的图形面积被直线k x =分成两个相等的面积,则 k 应为( )A .322- B .612 C .1 D .312-三、求解题1、用定积分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由曲线222,1x y x y =+=围成(2)由曲线21y x=与直线4,==y x y 围成(3)由曲线x y 42=与圆()4122=+-y x 围成2、求星形线{33cos sin x a ty a t==所围成0.的面积 3、求以下极坐标所表示的图形的面积 (1)心形线()θcos 1-=a r 围成(2)对数螺线a r e θ=对应θ从0到2π的一段与极轴所围成 (3)伯努利双纽线θ2cos 22a r =右边一支(即对应θ从4π-到4π的一段)习题 6—2 一、填空题1、连续曲线()x f y = ()()0≥x f ,直线b x a x ==,()b a 及x 轴所围成图形绕x 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是______2、曲线2x y =及直线1=y 所围成图形绕y 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是_______ 二、选择题1、由曲线2x y =与直线x y =围成平面图形绕y 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是( )A .()dx x x ⎰-102π B.)21d y y π-⎰C.()⎰-1042dx x x π D.()dy y y ⎰-102π2、底面为圆422=+y x ,垂直于x 轴的所有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体积为( )A. 3121 B. 3210 C. 3242 D. 3185 三、解答题1、求下列旋转体的体积(1)曲线x y sin = ()π≤≤x 0与x 轴所围成的图形分别绕x 轴、y 轴旋转(2)曲线x y =与直线2-=x y ,0=y 所围成的图形分别绕x 轴、y轴旋转(3)星形线{ta y t a x 33sin cos == ()π≤≤t 0绕x 轴旋转2、求底面为园222R y x =+,而垂直于x 轴的所有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立体的体积习题6—3一、求下列弧线段的长度1、星形线{ta y ta x 33sin cos ==的全长 2、抛物线x y 2= 从()2,1到()4,4的一段二、根据虎克定律,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 ,把弹簧拉长x 的拉力为kx f =,求将一根弹簧从原长拉伸x 的长度,外力做的功三、在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里盛放着密度为ρ的液体,求为将液体吸出容器至少应做多少功四、水渠的截面为一等腰梯形,上、下底分别为2m 和1m ,深为2m ,水渠上有一闸门,求渠水满时对闸门的压力(水的密度31000m kg=ρ)。

高中数学理科选修知识点(2-2,2-3,4-1,4-4,4-5)

高中数学理科选修知识点(2-2,2-3,4-1,4-4,4-5)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一、导数概念的引入1.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limx f x x f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f x '=000()()limx f x x f x x ∆→+∆-∆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 P 趋近于P 时,直线PT 与曲线相切。

容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趋近于P 时,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lim()n x n f x f x k f x x x ∆→-'==-导函数:当x 变化时,()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 ()y f x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即0()()()limx f x x f x f x x ∆→+∆-'=∆二.导数的计算1.函数()y f x c ==的导数2.函数()y f x x ==的导数3.函数2()y f x x ==的导数4.函数1()y f x x ==的导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2 若()f x x α=,则1()f x x αα-'=;3 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4 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5 若()x f x a =,则()ln xf x a a '= 6 若()x f x e =,则()x f x e '=7 若()logxa f x =,则1()ln f x x a '=8 若()ln f x x =,则1()f x x '=导数的运算法则1. [()()]()()f x g x f x g x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3. 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复合函数求导()y f u =和()u g x =,称则y 可以表示成为x 的函数,即(())y f g x =为一个复合函数 (())()y f g x g x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 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 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4.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函数极大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是一个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四.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考点一 合情推理与类比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退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考点二 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命题的过程,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 步骤:A.命题在n=1(或0n )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B.假设在n=k 时命题成立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0n ,且n N ∈)结论都成立。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案

§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一些与事件独立有关的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难点:有关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5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A )称为一个基本事件6.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 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果,那么事件A 的概率()m P A n = 8.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9.事件的和的意义:对于事件A 和事件B 是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的10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P A B P A P B +=+一般地:如果事件12,,,n A A A 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12,,,n A A A 彼此互斥11.对立事件:必然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1()1()P A A P A P A +=⇒=-12.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如果事件12,,,n A A A 彼此互斥,那么12()n P A A A +++=12()()()n P A P A P A +++探究:(1)甲、乙两人各掷一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事件A :甲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事件B :乙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2)甲坛子里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坛子里有2个白球,2个黑球,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事件A :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事件B :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问题(1)、(2)中事件A 、B 是否互斥?(不互斥)可以同时发生吗?(可以)问题(1)、(2)中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有无影响?(无影响)思考: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A 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事件B 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事件A 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吗?显然,有放回地抽取奖券时,最后一名同学也是从原来的三张奖券中任抽一张,因此第一名同学抽的结果对最后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没有影响,即事件A 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于是P (B| A )=P(B ),P (AB )=P( A ) P ( B |A )=P (A )P(B).二、讲解新课:1.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 P ( AB ) = P ( A ) P ( B ) ,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mutually independent ) .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若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2.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问题2中,“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是一个事件,它的发生,就是事件A ,B 同时发生,记作A B ⋅.(简称积事件)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有5种等可能的结果;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于是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共有54⨯种等可能的结果同时摸出白球的结果有32⨯种所以从这两个坛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它们都是白球的概率323()5410P A B ⨯⋅==⨯. 另一方面,从甲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的概率3()5P A =,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的概率2()4P B =.显然()()()P A B P A P B ⋅=⋅. 这就是说,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一般地,如果事件12,,,n A A A 相互独立,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3.对于事件A 与B 及它们的和事件与积事件有下面的关系:三、讲解范例:例 1.某商场推出二次开奖活动,凡购买一定价值的商品可以获得一张奖券.奖券上有一个兑奖号码,可以分别参加两次抽奖方式相同的兑奖活动.如果两次兑奖活动的中奖概率都是 0 . 05 ,求两次抽奖中以下事件的概率:(1)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2)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3)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解: (1)记“第一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A, “第二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B ,则“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就是事件AB .由于两次抽奖结果互不影响,因此A 与B 相互独立.于是由独立性可得,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的概率P ( AB ) = P ( A ) P ( B ) = 0. 05×0.05 = 0.0025.(2 ) “两次抽奖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 B )U (A B )表示.由于事件A B 与A B 互斥,根据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所求的概率为P (A B )十P (A B )=P (A )P (B )+ P (A )P (B )= 0. 05×(1-0.05 ) + (1-0.05 ) ×0.05 = 0. 095.( 3 ) “两次抽奖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B ) U ( A B )U (A B )表示.由于事件 AB , A B 和A B 两两互斥,根据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所求的概率为 P ( AB ) + P (A B )+ P (A B ) = 0.0025 +0. 095 = 0. 097 5.例2.甲、乙二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0.8,乙射中的概率为0.9,求:(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3)2人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4)2人至多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解:记“甲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 ,“乙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则A 与B ,A 与B ,A 与B ,A 与B 为相互独立事件,(1)2人都射中的概率为:()()()0.80.90.72P A B P A P B ⋅=⋅=⨯=,∴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是0.72.(2)“2人各射击1次,恰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击中、乙未击中(事件A B ⋅发生),另一种是甲未击中、乙击中(事件A B ⋅发生)根据题意,事件A B ⋅与A B ⋅互斥,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所求的概率为:∴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是0.26.(3)(法1):2人至少有1人射中包括“2人都中”和“2人有1人不中”2种情况,其概率为()[()()]0.720.260.98P P A B P A B P A B =⋅+⋅+⋅=+=.(法2):“2人至少有一个击中”与“2人都未击中”为对立事件,2个都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是()()()(10.8)(10.9)0.02P A B P A P B ⋅=⋅=--=,∴“两人至少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为1()10.020.98P P A B =-⋅=-=.(4)(法1):“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包括“有1人击中”和“2人都未击中”, 故所求概率为:0.020.080.180.28=++=.(法2):“至多有1人击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2人都击中目标”,故所求概率为1()1()()10.720.28P P A B P A P B =-⋅=-⋅=-=例 3.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开关,只要其中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解:分别记这段时间内开关A J ,B J ,C J 能够闭合为事件A ,B ,C .由题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是否能够闭合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都不能闭合的概率是∴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从而使线路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是1()10.0270.973P A B C -⋅⋅=-=.答: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是0.973.变式题1:如图添加第四个开关D J 与其它三个开关串联,在某段时间内此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也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 (1()()0.9730.70.6811P A B C P D ⎡⎤-⋅⋅⋅=⨯=⎣⎦) 变式题2:如图两个开关串联再与第三个开关并联,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方法一:()()()()()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B C ⋅⋅+⋅⋅+⋅⋅+⋅⋅+⋅⋅方法二:分析要使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只要排除C J 开且A J 与B J 至少有1个开的情况例 4.已知某种高炮在它控制的区域内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2. (1)假定有5门这种高炮控制某个区域,求敌机进入这个区域后未被击中的概率;(2)要使敌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后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需至少布置几门高炮? 分析:因为敌机被击中的就是至少有1门高炮击中敌机,故敌机被击中的概率即为至少有1门高炮击中敌机的概率解:(1)设敌机被第k 门高炮击中的事件为K A (k=1,2,3,4,5),那么5门高炮都未击中敌机的事件为12345A A A A A ⋅⋅⋅⋅.∵事件1A ,2A ,3A ,4A ,5A 相互独立,∴敌机未被击中的概率为12345()P A A A A A ⋅⋅⋅⋅=12345()()()()()P A P A P A P A P A ⋅⋅⋅⋅ ∴敌机未被击中的概率为5)54(.(2)至少需要布置n 门高炮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被击中,仿(1)可得: 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1-n)54( ∴令41()0.95n -≥,∴41()510n ≤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110.313lg 2n ≥≈- ∵+∈N n ,∴11n =∴至少需要布置11门高炮才能有0.9以上的概率击中敌机点评:上面例1和例2的解法,都是解应用题的逆向思考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解决带有词语“至多”、“至少”的问题时的运用,常常能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 四、课堂练习:1.在一段时间内,甲去某地的概率是14,乙去此地的概率是15,假定两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此地的概率是( )2.从甲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13,从乙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12,从两个口袋内各摸出1个球,那么56等于( ) ()A 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 ()B 2个球都不是白球的概率()C 2个球不都是白球的概率 ()D 2个球中恰好有1个是白球的概率3.电灯泡使用时间在1000小时以上概率为0.2,则3个灯泡在使用1000小时后坏了1个的概率是( )()A 0.128 ()B 0.096 ()C 0.104 ()D 0.3844.某道路的A 、B 、C 三处设有交通灯,这三盏灯在一分钟内开放绿灯的时间分别为25秒、35秒、45秒,某辆车在这条路上行驶时,三处都不停车的概率是 ( )5.(1)将一个硬币连掷5次,5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2)甲、乙两个气象台同时作天气预报,如果它们预报准确的概率分别是0.8与0.7,那么在一次预报中两个气象台都预报准确的概率是 .6.棉籽的发芽率为0.9,发育为壮苗的概率为0.6,(1)每穴播两粒,此穴缺苗的概率为 ;此穴无壮苗的概率为 .(2)每穴播三粒,此穴有苗的概率为 ;此穴有壮苗的概率为 .7.一个工人负责看管4台机床,如果在1小时内这些机床不需要人去照顾的概率第1台是0.79,第2台是0.79,第3台是0.80,第4台是0.81,且各台机床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计算在这个小时内这4台机床都不需要人去照顾的概率.8.制造一种零件,甲机床的废品率是0.04,乙机床的废品率是0.05.从它们制造的产品中各任抽1件,其中恰有1件废品的概率是多少?9.甲袋中有8个白球,4个红球;乙袋中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从每袋中任取一个球,问取得的球是同色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 C 2. C 3. B 4. A 5.(1)132 (2) 0.56 6.(1) 0.01 , 0.16 (2) 0.999,0.9367. P=220.790.810.404⨯≈8. P=0.040.950.960.050.086⨯+⨯≈9. 提示:86461121212122P =⋅+⋅= 五、小结 :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它们其中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一般地,两个事件不可能即互斥又相互独立,因为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而相互独立事件是以它们能够同时发生为前提的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这一点与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也是不同的六、课后作业:课本58页练习1、2、3第60页 习题 2. 2A 组4. B 组1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1. 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下次我会调整时间安排,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另外,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向量坐标运算方面还存在困难,尤其是在向量减法和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上。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同学们巩固这部分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面向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情况?”(如两个人拉扯物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面向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平面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平面向量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向量的投影: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投影向量的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逻辑推理:通过向量的概念及运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向量问题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建立向量模型,并运用模型进行问题的求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面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学问点总结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学问点必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什么?答:平均变化率为f(x2)f(x1)f(x1x)f(x1)yfx2x1xxx注1:其中x是自变量的转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是什么?答: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limf(x0x)f(x0)y,则称limx0xx0x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yf(x)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即f"(x0)=limf(x0x)f(x0)y.limx0xx0x3.平均变化率和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答: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是什么?答:(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有哪些?函数导函数不定积分ycy"0xn1xdxn1nyxnnN*y"nxn1yaxa0,a1y"alnay"exxaxadxlnaxyexedxex xylogaxa0,a1,x0ylnxy"1xlna1x1xdxlnxy"ysinxy"cosxcosxdxsinxsinx dxcosxycosxy"sinx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有哪些?答:若fx,gx均可导(可积),则有:和差的导数运算f(x)g(x)f(x)g(x)""f"(x)g"(x)f"(x)g(x)f(x)g"(x)积的导数运算特殊地:Cfx"Cf"x商的导数运算f(x)f"(x)g(x)f(x)g"(x)(g(x)0)g(x)2g(x)"1g"(x)特殊地:"2gxgx复合函数的导数yxyuux微积分基本定理fxdxab(其中F"xfx)和差的积分运算ba[f1(x)f2(x)]dxf1(x)dxf2(x)dxaabb特殊地:积分的区间可加性bakf(x)dxkf(x)dx(k为常数)abbaf(x)dxf(x)dxf(x)dx(其中acb)accb6.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是什么?答:①求函数f(x)的导数f"(x)②令f"(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x)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是什么?答:求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⑴求f(x)在a,b 上的极值;⑵将f(x)的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1.5.3定积分的概念课件 (共35张PPT)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1.5.3定积分的概念课件 (共35张PPT)
)dx=1,
a
a
所以c2f(x)dx+b2f(x)dx
a
c
=2(cf(x)dx+bf(x)dx)
a
c
=2bf(x)dx=4. a
答案:4
3.计算定积分3(2x+1)dx=________. 0
解析:3(2x+1)dx 表示直线 f(x)=2x+1,x=0,x=3 围成的直角梯形 OABC 的 0
a
=b,y=0,再明确被积函数 f(x),从而确定曲边梯形的曲边,这样就可以通过求 曲边梯形的面积 S 而得到定积分的值: 当 f(x)≥0 时,bf(x)dx=S;
a
当 f(x)<0 时,bf(x)dx=-S. a
2.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
3
9-x2dx.
-3
解析:(1)在平面上 y= 9-x2表示的几何图形为以原点为圆心以 3 为半径的上半圆如
2
3552-x2dx=21×2×1=1,
∴5f(x)dx=2xdx+3(4-x)dx+
0
0
2
3552-x2dx=2+23+1=29.
利用定积分的性质计算定积分的步骤: (1)如果被积函数是几个简单函数的和的形式,可以利用定积分的线性性质计 算,可以简化计算. (2)如果被积函数含有绝对值或被积函数为分段函数,一般利用积分区间的连 续可加性质计算.
dx
1
1
=32.
(3)
1
1-x2dx 表示的是图(3)中阴影所示半径为 1 的半圆的面积,其值为π2,
-1
所以1
1-x2dx=π2.
-1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定积分的步骤: (1)当 f(x)≥0 时,bf(x)dx 等于由直线 x=a,x=b,y=0 与曲线 y=f(x)围 成曲边

高中数学选修2(新课标)课件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高中数学选修2(新课标)课件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4)解法一:至多有 1 人击中目标,即事件 A B 或事件 A B 或事 件 A B 发生.由于两人各射击一次,事件 A B 、事件 A B、事件 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为互斥事件,所以至多有 1 人击中目标的概率 为 P( A B )+P(A B )+P( A B)=P( A )P( B )+0.48=0.4×0.4+0.48 =0.64.
由等可能性知这 8 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 A 中含有 6 个基本事件,B 中含有 4 个基本事件,AB 中含有 3 个基本事件.于
是 P(A)=68=34,P(B)=48=12,P(AB)=38,显然有 P(AB)=38=P(A)P(B) 成立.从而事件 A 与 B 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 (2)见解析
状元随笔 (1)因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相互独立,故 P(A B )=P(A)
-P(A)P(B)=P(A)(1-P(B))=P(A)P( B ).
由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知事件 A 与事件 B 相互独立.类似可证
明 A 与 B, A 与 B 也都相互独立. (2)两个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可以推广到 n(n>2,n∈N*)个事件的
+P( A )P(B)=0.6×0.4×2=0.48.
(3)至少有 1 人击中目标,即事件 A B 或事件 A B 或事件 AB 发 生,由于两人各射击一次,事件 A B 、事件 A B、事件 AB 不可能同 时发生,为互斥事件,所以至少有 1 人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AB)+ P(A B )+P( A B)=0.36+0.48=0.84.
【答案】 (1)①②③
(2)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 的,令 A={一个家庭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B={一个家庭中最多 有一个女孩}.对下列两种情形,讨论 A 与 B 的独立性:

数学人教版高中二年级选修2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高中二年级选修2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本书该节共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地位作用:在已经学习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用于关于正整数命题的直接证法。

教材通过剖析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思维过程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即借助“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思想,揭示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

(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见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作出证明。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教学方法】运用类比启发探究的数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播放人的多米诺骨牌视频;学生动手参与多米诺骨牌游戏等生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程序】第一阶段:回顾复习,课前准备复习1:类比推理及其一般步骤1、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一般步骤:(1)观察、比较(2)联想、类推(3)猜想新结论复习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回顾复习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目的是为数学归纳法推理的奠定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选修课程由4个系列: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 .............................................................................................................................................................. ......................................................................................................................................................重难点及考点: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1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4)(r r V π=⏹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V V r = 分析: 343)(π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62.001)0()1(L dm r r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2)1()2(L dm r r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1212)()(V V V r V r --问题2 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0()5.0(s m h h v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1()2(s m h h v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二)平均变化率概念: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1212)()(x x x f x f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2.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3. 则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xf1212)()(x x x f x f --直线AB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f (x )=x x +-2的图象上的一点)2,1(--A 及临近一点)2,1(y x B ∆+-∆+-,则=∆∆xy. 解:)1()1(22x x y ∆+-+∆+--=∆+-,∴x xx x x y ∆-=∆-∆+-+∆+--=∆∆32)1()1(2 例2. 求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一、函数的概念和性质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集合,它与另一个集合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一个输入元素对应唯一的输出元素。

2. 函数的性质:a.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b.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取决于其对称性,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

c. 单调性:函数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等取决于导数的符号。

d. 周期性:函数的周期是指输入变量在一个范围内发生改变,输出值也以某种规律重复出现。

e. 增减性:函数增减性是指函数的导数的正负性质,导数大于0时函数增加,导数小于0时函数减少。

二、函数的基本类型1. 幂函数:y = x^a,其中a为常数,a>0时为增函数,a<0时为减函数。

2.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常数,a>1时为增函数,0<a<1时为减函数。

3.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对数底,a>0且a≠1,a>1时为增函数,0<a<1时为减函数。

4.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5. 反三角函数:包括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等。

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函数的图像:通过计算函数的各个点的坐标,可以绘制出函数的图像。

2. 函数的对称性:可以通过判断函数的定义域和图像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来确定函数的对称性。

3. 函数的周期性:可以通过计算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取值来确定函数的周期。

4. 函数的最值:可以通过计算函数的导数来确定函数的最值点。

四、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四则运算:可以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得到新的函数。

2. 函数的复合:可以将多个函数合并成一个新函数,合并后的函数相当于依次将原函数的输出作为下一个函数的输入。

五、函数的导数1. 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定义为:f'(x)=lim(h→0)(f(x+h)-f(x))/h,表示函数的变化速率。

高中数学选修2第二章小结(推理与证明)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2第二章小结(推理与证明)课件

1- 22 2 (n N *) 的值. 2. 猜想 11
2n个 n个
解 : 当 n= 1 时 , 当 n= 2 时 , 当 n= 3 时 , 猜想89 =33, 111111 - 222 = 110889 =333.
4.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原理出发, 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 的结论, 这样的推理叫演绎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包括: (1) 大前提 — 已知的一般原理; (2) 小前提 —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 结论 — 根据一般原理, 对特殊情况做出 判断.
5. 三段论 大前提:某类事物都有某特征, M 是 P.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小结
本章小结
知识要点 例题选讲
复习参考题 自我检测题
1. 归纳推理
由某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 推出该 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或者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即由部分到 整体, 由个别到一般.
例2. 观察下列各式: 55=3125, 56=15625, 57=78125, … 则 52013的末四位数字为 ( A ) (A) 3125 (B) 5625 (C) 0625 (D) 8125 分析: 56 与 55 的末四位之差为 5625-3125=2500, 57 与 56 的末四位之差为 8125-5625=2500. 猜测: 5n+1 比 5n 末四位多 2500. 而 4 个2500 等于 10000,
例6. 在数列 {an}, {bn} 中, a1=2, b1=4, 且 an, bn, an+1 成等差数列, bn, an+1, bn+1 成等比数列 (nN*). 求 a2, a3, a4 及 b2, b3, b4. 由此猜测 {an}, {bn} 的通项 公式, 并证明你的结论. 求证: an=n2+n, bn=(n+1)2. 证明: 数学归纳法, 2+1=2, 2=4, 2+ 2+(k ① 当a n = 1 时 , a = 1 b = (1 + 1) 解得 = k 3 k + 2 = ( k + 1) + 1). 1 1 k+1 2 =[ 结果与已知相符 , 2) 即 n( = 时+猜测成立 . bk+1=(k+ k1 +1) 1]2. 2+k, b =(k+1)2 成立, ② 假设当 n = k 时 , a = k k k 即 n=k+1 时猜测也成立 . 由已知得 根据①②两步可知 nN*时, an=n2+n, bn=(n+1)2 2=k2+k+a 2( k + 1) , 2 b = a + a , 都成立. k + 1 k k k+1 ( 推证 a , b 时 , 思路源于 k + 1 k + 1 ak+12=(k+1)2bk+1. ak+12=bkbk+1.. ∴猜测是正确的 求 a2, b2 时解方程组的思想)

上海高考数学书本选修2

上海高考数学书本选修2

上海高考数学书本选修2《上海高考数学书本选修2》是上海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本选修教材,适用于高中二年级学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数学演绎等内容,下面我将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是解析几何,该章内容涉及到直线、圆的性质、曲线的性质、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解析几何,学生可以掌握直线、圆和曲线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够运用向量的运算和平面向量的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是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该章内容涉及到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等。

通过学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学生可以掌握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是概率与统计,该章内容涉及到概率、统计和抽样调查等。

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学生可以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是数学演绎,该章内容涉及到数学演绎、数学归纳法和函数极限等。

通过学习数学演绎,学生可以掌握数学演绎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数学命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理解和运用函数极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严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上海高考数学书本选修2》是一本很好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涵盖了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数学演绎等多个知识领域。

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高考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5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5

f(x)=(x-1)2-1
y
0a

x -1 0 2

xa0
b x -1 0
2x


解:(2)在图②中,被积函数f (x) x2在[1,2]
上连续,且f (x) 0,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
义,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 1
x
2
dx
y
f(x)=x2
y
f(x)=x2
y
f(x)=(x-1)2-1
y
f(x)=1
0a

x -1 2
0

xa0
b x -1 0
2x


解:(3)在图③中,被积函数f (x) 1在[a,b]
上连续,且f (x) 0,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
义,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b a
dx
y
f(x)=x2
y
f(x)=x2
y
f(x)=1
f(x)=(x-1)2-1
y
0a

x -1 0 2

xa0
2.定积分旳思想和措施:
分割 求和 取逼近
化整为零 求近似以直(不变)代曲(变)
积零为整
取逼近 精确值——定积分
3.定积分旳几何意义及简朴应用
1.利用定积分旳几何意义,判断下列定积分值旳正、负号.
1). 2 sin xdx 0
2). 2 x 2dx 1
利用定积分旳几何意义,阐明下列各式.
成立:
b x -1 0
2x


解:(4)在图④中,被积函数f (x) (x 1)2 1在[1,2]
上连续,且在[1,0]上f (x) 0,在[0,2]上f (x) 0, 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高二数学]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

[高二数学]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

三、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1.导数与函数单调性 函数y=f(x)在某个区间(a,b)内可导,如果f′(x)>0,则 y=f(x)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f′(x)<0,则y=f(x)在 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2.讨论函数单调性应注意的问题 (1)在利用导数来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 定义域,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能在定义域内通过讨论导数的符号 来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2)一般利用使导数等于零的点来分函数的单调区间. (3)如果一个函数具有相同单调性的单调区间不止一个,那么 这些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连接,而只能用“,”或“和” 字隔开.
二、导数的计算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c)′=0,(c为常数).
(2)(xα)′=αxα-1(α∈Q*).
(3)(sinx)′=cosx.
(4)(cosx)′=-sinx.
(5)(ax)′=axlna(a>0且a≠1).
(6)(ex)′=ex.
(7)(logax)′=
1 x ln a
(a>0且a≠1).
(4)注意在某一区间内f′(x)>0(或f′(x)<0)是函数f(x)在 该区间上为增(或减)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例如,f(x)=x3). (5)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f′(x)=0,则f(x)为常数函数. (6)利用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这是导数的几何意义 在研究曲线变化规律中的一个应用,它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 想. (7)若在某区间上有有限个点使f′(x)=0,在其余的点恒有 f′(x)>0,则f(x)在该区间上仍为增函数.
七、微积分基本定理
定理内容
符号表示
作用
如果f(x)是区间[a,b]上 的连续函数,并且 F′(x)=f(x),那么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二电子版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二电子版

高中数学教材选修二电子版一、前言高中数学是学生在数理基础方面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而高中数学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档介绍了高中数学教材选修二的电子版,并对其内容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供教师和学生们进行选择和使用。

二、教材概述1. 内容范围高中数学选修二教材的内容包括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概率与统计、解题方法与技巧、向量与空间几何四个单元。

其中,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概率与统计单元主要涉及了事件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解题方法与技巧单元主要通过解题过程中的方法论和应用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向量与空间几何单元主要介绍了向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运算法则,以及空间几何中直线、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等。

2. 教材特点高中数学选修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结构严谨教材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内容合理有序,前后内容有机衔接。

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并深刻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

(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充分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一定的实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方法灵活多样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注重实际教学情境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现象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练习题和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 使用建议高中数学选修二教材的内容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内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步骤和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变化率与导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1212)()(x x x f x f --表示,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若设12x x x -=∆, )()(12x f x f f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12x f x f y f -=∆=∆)则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在前面我们解决的问题:1、求函数2)(x x f =在点(2,4)处的切线斜率。

x xx f x f x y ∆+=∆-∆+=∆∆4)()2(,故斜率为4 2、直线运动的汽车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是12-=t V ,求o t t =时的瞬时速度。

t t tt v t t v t V o o o ∆+=∆-∆+=∆∆2)()(,故斜率为4 二、知识点讲解上述两个函数)(x f 和)(t V 中,当x ∆(t ∆)无限趋近于0时,t V ∆∆(xV∆∆)都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归纳:一般的,定义在区间(a ,b )上的函数)(x f ,)(b a x o ,∈,当x ∆无限趋近于0时,xx f x x f x y o o ∆-∆+=∆∆)()(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常数A ,则称)(x f 在o x x =处可导,并称A 为)(x f 在o x x =处的导数,记作)('o x f 或o x x x f =|)(',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fxx ∆→∆→+∆-∆=∆∆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出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000()()()limx f x x f x f x x∆→+∆-'=∆说明:(1)导数即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2)0x x x ∆=-,当0x ∆→时,0x x →,所以000()()()limx f x f x f x x x ∆→-'=-当点n P 沿着曲线无限接近点P 即Δx →0时,割线n PP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PT 称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等于在该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 0000()()()limx f x x f x f x k x∆→+∆-'==∆说明: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求出P 点的坐标;②求出函数在点0x 处的变化率0000()()()limx f x x f x f x k x∆→+∆-'==∆ ,得到曲线在点00(,())x f x 的切线的斜率;③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由函数f (x )在x =x 0处求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到,当时,0()f x ' 是一个确定的数,那么,当x 变化时,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叫它为f (x )的导函数.记作:()f x '或y ', 即: 0()()()limx f x x f x f x y x∆→+∆-''==∆。

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导函数()f x '、导数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0()f x ',就是在该点的函数的改变量与自变量的改变量之比的极限,它是一个常数,不是变数。

2)函数的导数,是指某一区间内任意点x 而言的, 就是函数f(x)的导函数3)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就是导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函数值,这也是 求函数在点0x 处的导数的方法之一。

1.函数()y f x c ==的导数 根据导数定义,因为()()0y f x x f x c c x x x∆+∆--===∆∆∆ 所以00limlim 00x x yy x ∆→∆→∆'===∆ 函数导数y c =0y '=0y '=表示函数y c =图像(图)上每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都为0.若y c =表示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则0y '=可以解释为某物体的瞬时速度始终为0,即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2.函数()y f x x ==的导数 因为()()1y f x x f x x x x x x x∆+∆-+∆-===∆∆∆ 所以00lim lim11x x yy x ∆→∆→∆'===∆函数导数y x =1y '=1y '=表示函数y x =图像(图)上每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都为1.若y x =表示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则1y '=可以解释为某物体做瞬时速度为1的匀速运动.3.函数2()y f x x ==的导数因为22()()()y f x x f x x x x x x x∆+∆-+∆-==∆∆∆ 2222()2x x x x x x x x+∆+∆-==+∆∆所以00limlim(2)2x x yy x x x x ∆→∆→∆'==+∆=∆函数导数2y x = 2y x '=2y x '=表示函数2y x =图像(图)上点(,)x y 处的切线的斜率都为2x ,说明随着x 的变化,切线的斜率也在变化.另一方面,从导数作为函数在一点的瞬时变化率来看,表明:当0x <时,随着x 的增加,函数2y x =减少得越来越慢;当0x >时,随着x 的增加,函数2y x =增加得越来越快.若2y x =表示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则2y x '=可以解释为某物体做变速运动,它在时刻x 的瞬时速度为2x .4.函数1()y f x x==的导数 因为11()()y f x x f x x x x x x x-∆+∆-+∆==∆∆∆ 2()1()x x x x x x x x x x-+∆==-+∆∆+⋅∆所以220011limlim()x x y y x x x x x∆→∆→∆'==-=-∆+⋅∆(2)推广:若*()()ny f x x n Q ==∈,则1()n f x nx -'=导数的计算导数的运算法则导数运算法则1.[]'''()()()()f x g x f x g x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3.[]'''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函数导数y c ='0y = *()()n y f x x n Q ==∈'1n y nx -= sin y x ='cos y x = cos y x ='sin y x =- ()x y f x a == 'ln (0)x y a a a =⋅>()x y f x e == 'x y e =()log a f x x =()ln f x x = '1()f x x=复合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如果通过变量u ,y 可以表示成x 的函数,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 f u =和()u g x =的复合函数,记作()()y f g x =。

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和()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x u x y y u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若()()y f g x =,则()()()()()y f g x f g x g x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特别的,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是常函数. 求解函数()y f x =单调区间的步骤: (1)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2)求导数''()y f x =;(3)解不等式'()0f x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 (4)解不等式'()0f x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一般的,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范围内导数的绝对值较大,那么函数在这个范围内变化的快,这时,函数的图像就比较“陡峭”;反之,函数的图像就“平缓”一些.一般地,在闭区间[]b a ,上函数()y f x =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那么函数()y f x =在[]b a ,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值”与“极值”的区别和联系⑴最值”是整体概念,是比较整个定义域内的函数值得出的,具有绝对性;而“极值”是个局部概念,是比较极值点附近函数值得出的,具有相对性.⑵从个数上看,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最值是唯一的;而极值不唯一;⑶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最多各有一个,而函数的极值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一个⑷极值只能在定义域内部取得,而最值可以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有极值的未必有最值,有最值的未必有极值;极值有可能成为最值,最值只要不在端点必定是极值.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步骤:由上面函数)(x f 的图象可以看出,只要把连续函数所有的极值与定义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函数的最值了.一般地,求函数)(x f 在[]b 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⑴求)(x f 在(,)a b 内的极值;⑵将)(x f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a f 、)(b f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得出函数)(x f 在[]b a ,上的最值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解决优化问题的方法:首先是需要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创造在闭区间内求函数取值的情境,即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

再通过研究相应函数的性质,提出优化方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导数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定积分的概念回忆前面曲边梯形的面积,汽车行驶的路程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步骤:分割→近似代替(以直代曲)→求和→取极限(逼近)定积分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 0121ii nax x x x x x b将区间[,]a b 等分成n 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长度为x (b axn),在每个小区间1,i i x x 上任取一点1,2,,ii n ,作和式:11()()nnni i i i b aS f xf n如果x 无限接近于0(亦即n)时,上述和式n S 无限趋近于常数S ,那么称该常数S 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