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选择题部分和材料解析题部分。
2.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
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材料解析题答案请用黑色水笔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不得超出答题扫描区作答。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春秋中期以后,家臣伴随家主卿大夫势力的增强而膨胀,针对“家臣屡叛乱和陪臣执国命”问题,鲁国季孙氏改任“无土无民,但受谷俸”的孔子及弟子掌鲁政。
该举措:
A.使得礼乐制得以延续
B.推动官僚制度的萌发
C.反映了卿权取代王权
D.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根据表1可推之,秦国:
表1: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行政法规统计表
A.诸法合体,依法治吏
B.君权神授,法自君出
C.以农为本,保证赋税
D.法网严密,行政早熟
3.江苏连云港市尹湾村汉墓出土的木犊《集簿》有两段关于户口方面的摘录:
(一)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
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卅二人。
女子多前七千九百廿六。
(二)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
六岁以下廿六万二千五百八十八。
九十以上万一千
六百七人。
年七十以上受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凡万四千四百九十三。
多前七百一十八。
以上摘录不能用于研究汉朝:
A.官员考核制度
B.赋役制度
C.地方行政制度 D优抚制
度
4.南朝宋武帝刘裕在位期间,出现了“委任宗室子弟”“太子东宫重兵围积”“寒门辈机要”
等现象。
据此可推之该时期:
A.皇权有所强化
B.门阀政治终结
C.宗王势力崛起
D.中枢权力转移
5.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
但是为
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
该举措: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了中央集权
6.宋代对南方和西南各民族施以羁縻之道,然各民族“或以仇隙相寻,或以饥馑所逼,长啸而起,出则冲突州县,入则负固山林,致烦兴师讨捕”。
为此,在四川边疆、荆湖南北路边境、
广南西路边境的地区开设众多的互市榷场,与各民族互市。
此举:
A.表明宋代放弃了羁縻政策
B.说明宋代疆域覆川桂鄂全境
C.主要源自商品经济的繁荣
D.体现了守中治边的传统观念
7.明后期,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对此时人评议到:“今一切征银,农无银,贱其粟以易银”。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
A.税制改革引发银荒
B.货币制度不够健全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赋役承担趋向合理
8.晚清时期,海关税、厘金迅速增长,在扩展税收总量的同时也改变税收结构,据统计,厘金和关税的收入,在1886年前后超过田賦,此后若干年份虽有变动,但在晚清时期基本成为常态。
这表明晚清:
A.财政收支渐趋平衡
B.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中央财权得到强化
D.税收结构得到优化
9. 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一场骗局。
这些措施表明:
A.改革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B.清末新政加深了民族危机
C.清廷主动适应时代潮流
D.民主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
10.表2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表2
11.1925年,马寅初评论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口)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
类似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存在,东北、上海两地商人通过“购买日金(元)、间接汇兑”的方式解决货币繁复零乱的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本土币种的混乱
B.货币信用的崩溃
C.外币涌入的冲击
D.货币主权的缺失
12.表3所示为1928年国民党《训政纲领》的主要内容(部分),这表明当时:
表3
条例主要内容
第4条将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第5条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6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A.国民政府执政能力得到提升
B.国民党意在实行“一党专政”
C.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D.孙中山宪政思想被完全继承
13.1941年5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三级民主选举中,普遍实行直接选举,实行一定程度的竞选,并采取多种选举方式,如投豆、画圈、画杠、燃香在纸上烧眼等,保证了较大的参选率,有80%的选民参加选举,有些县甚至达到95%。
上述举措:
A.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积累经验
B.开创了协商民主的新形式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推动基层社区民主的发展
14.图1作为史料可以证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法律保护弱势群体
B.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C.《婚姻法》得以贯彻
D.家庭实现男女平等
15.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
赞同,并写人两国的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B.以意识形态作为对外交往的前提
C.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
16.针对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状况,2013至2017年我国与有关国家建立了56个双边能源合作机制,覆盖了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此可知:
A.能源主要产国是中国外交的首要对象
B.中国积极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C.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外交的必然使命
D.多极化趋势加强影响外交战略的制定
17.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18.公元前406年,雅典在阿吉纽西海战中取得胜利,但参战将军们因未能及时打捞落水船员
和阵亡者遗体而受到审判,在泰拉麦奈厮等人利用下,两次击败了公民大会从法治途径解决
问题的努力,致使六名将军被处死。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精英具有丰富政治经验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
C.政治演说影响国家事务
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19.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
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
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
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
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
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20.中世纪欧洲教会法主要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的品德、生活守则的一些宗教规则、章程和法规。
同时,教会法对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都有所涉及。
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B.教会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C.公正司法贯穿全社会
D.基督教伦理法律化趋势
21.图2所示是发生在近代美国的一起政治事件,
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
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
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
该事件
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A.政党分肥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B.政党政治加剧了南北冲突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D.政府腐败降低了行政效率
22.詹姆斯·弗农在《政治与人民》一文中指出:经历了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后,“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国家政治中来,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作为政治主体却毫无能力”,事实上,英国正一步步变得“更加不民主”。
其意在说明:
A.规范有序政治体系的建立
B.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
C.议会政党制度的逐渐成熟
D.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命脉
23.为了实现控制中东石油,排挤英法等在中东的传统势力,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不惜运用金融权力,迫使英国退兵埃及,并使其最终丧失了对中东的控制权。
据此可知:
A.美英之争取代美苏全面对抗
B.美国旨在维护各国航行自由
C.英国丧失了世界货币铸币权
D.金融工具服务美国对外战略
24.《世贸组织协定》规则详尽,不允许缔约方对任何条款作出保留,世界贸易组织有近似
于国家法院的争端解决机制,只要是专家组或是上诉机构作出了裁定,便会依准自动通过原
则成为对相关成员有拘束力的决定,拒不履行的成员便可能受到报复。
这反映了
A.全球化提升了国际法的约束力
B.强权政治是国际法的最大陷阱
C.科技进步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D.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8分,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根据材料,从A或B时段中概括一个有关实际人口数与统计人口数关系的现象,并结合所[该现象的原因。
(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
上谕停罢料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
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的作用一直
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
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
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
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
及至清末,
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編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
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
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
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
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
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
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取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
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原因。
(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演变的启示。
(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俾而生,是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实践中不断演进,并深深熔铸于民族精神之中的独特精神样态。
斗争精神的内涵之一是苦干实干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历史重任真抓实干、反对空谈,坚持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积极作为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大胆破除错误思想的禁锢,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期间顶住了苏东剧变.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SARS病毒传播、洪灾震灾等多重考验,稀光养晦、抓住机遇、苦干实干,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何玲玲《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百年演进及其主要经验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史中斗争精神的一个“内涵”,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3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3经地义的事。
”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材料二1944年,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瓦解。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简析“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
(4分)
三明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8分,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
25.(8分)
示例(一):A时段
现象: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统计人口数长期低于实际人口数。
(2分)
原因: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中央集权削弱;基层组织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户籍制度遭到破坏;赋役负担较重;人口流动与隐匿。
(每点2分,3点即可,共6分)示例(二):B时段
现象:清代,统计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趋向一致。
(2分)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央集权加强;推行摊丁入亩,永不加赋;户籍隐匿减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里甲、保甲制。
(每点2分,3点即可,共6分)
(补充说明:也可以从统计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变化趋同性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原因时。
也可以从中央集权、基层组织、人口流动、户籍制度、賦税制度等角度分析。
)
26.(20分)
(1)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家强盛统一、吏治清明;推动了文化普及和教育的发展;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有利于官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学术进步。
(答出1点即可得2分,共8分)
(2)特点:政务官与事务官融合;文官政治化倾向加强;选任多样、灵活;专业化水平提升(每点2分,2点即可,共4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后政府职能的调整;规范文官管理,防止文官集团的膨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社会民主运动的推动(女权、黑人):管理岗位专业化要求增加。
(共6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3)启示: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完善人才选任机制;坚持公平、公正的选任原则;坚持唯才是举、德才兼备的原则。
(共2分,答出1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27.(12分)
示例一:
内涵: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之一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分)
阐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土地改革、则匪情反、抗美援朝巩固新生政权,遵过“一化三改”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工业化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通过改革开放,使得综合国立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发扬斗争精神,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
(选2个例子即可,1个例子4分,要求史论结合,8分。
表述清楚、逻辑清晰2分。
共10分)
示例二:
内涵: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之一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2分)
阐释: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此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在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正确路线,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长征实现战略大转移,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播下革命种子,铸就长征精神,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总之,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发扬
斗争精神,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
(选2个例子即可,1个例子4分,要求史论结合,8分。
表述清楚、逻辑清晰2分。
共10分)
28.(12分)
(1)功能:支付结算,金融资本,财富储存。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共4分)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国力强盛,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共4分)
(2)因素: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