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中东战争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次中东战争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出海口1956年10月29日:比战争借口更重要的是出海口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联合以色列为了反对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而于1956年10月向埃及发动的。

苏伊土运河建成于1869年。

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欧洲到印度洋、太平洋各国的航距。

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相比,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如英、法、德、西、葡、荷、比等)到印度洋的航距缩短了8000~10000千米,对于黑海沿岸国家(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则缩短12000千米。

1882年大英帝国占领埃及,并在运河区驻军,掌握了对运河的绝对控制权。

1953年6月18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成立了埃及共和国后,于1954年10月19日迫使英国同意在1956年6月18日撤走军队。

1956年6月12日英国国旗从苏伊士上空降落,英国对埃及长达74年的军事占领结束。

但是,苏伊士运河公司仍在英法资本的控制之下。

纳赛尔急于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他梦寐以求的是在尼罗河上建设阿斯旺大坝,但是埃及没有钱。

经过努力,1955年12月,美国政府答应提供5600万美元贷款,1956年2月,世界银行同意提供2亿美元贷款。

但是由于埃及没有听从美国的安排,加入美国组织的反对前苏联和中国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半年以后,也就是1956年7月1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取消了承诺;原先表示愿意提供贷款的英国也放弃了承诺;世行也撕毁了协议。

美英的出尔反尔缴怒了埃及人。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英法两国斥责纳赛尔是“彻头彻尾的强盗行径”,决心进行军事干涉。

美国因为苏伊士运河是美国大石油公司开采的中东石油的主要运输通道,不能被民族主义所控制,因此主张进行国际干预。

美国提出一个苏伊士运河国际化管理方案,由有关国家组成董事会,实行共管。

美国建议英法从中东运往西欧的石油绕道好望角,美国可以为此补贴5亿美元,以便封锁苏伊士运河。

国际私法案例40题有答案分析

国际私法案例40题有答案分析

《国际私法案例分析(40题附答案及分析)》案例一、国际私法上的识别问题案例二、福尔果案案例三、特鲁福特案案例四、鲍富莱蒙离婚案案例五、威尔顿诉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赔偿案案例六、马奇里克诉科罗内特保险公司案案例七、施韦伯尔诉安加案案例八、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案案例九、贝尔诉肯尼迪案案例十、卡梅尔诉西韦尔案案例十一、马文保险柜公司诉诺顿案案例十二、马来西亚任某诉中国向某房屋买卖案案例十三、非洲银行诉科恩案案例十四、IBM计算机商标侵权案案例十五、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案例十六、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合同纠纷案案例十七、香港公司诉中国公司合同纠纷案案例十八、英国夫妻抚养费支付纠纷案案例十九、远东中国面粉厂有限公司诉利比里亚美姿船务公司货损赔偿案案例二十、中国李某诉法国汽车司机侵权案案例二十一、巴布科克诉杰克逊案案例二十二、中国公民L涉外遗产继承纠纷案案例二十三、肯德尔诉肯德尔案案例二十四、新加坡乙公司与中国甲公司合营企业纠纷仲裁案案例二十五、涉外著作权纠纷案案例二十六、德国人从荷兰银行贷款案案例二十七、A国潜艇撞沉B国货轮案案例二十八、马尔他人案案例二十九、阿根廷人施政达在日本的不动产继承案案例三十、美国表兄妹结婚规避法律案案例三十一、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与功能案例三十二、李伯康房产继承案案例三十三、荷兰某甲行为能力确认案案例三十四、美国香蕉公司诉新泽西州联合果品公司案案例三十五、尼珈多次地产公司诉昆士兰房地产公司案案例三十六、天津外贸公司诉日本三元株式会社涉外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案例三十七、中国A公司与B国B公司洗衣机出口纠纷案案例三十八、涉外侵权法律适用案案例三十九、哈密勒在中国申请结婚案案例四十、某甲诉某乙涉外离婚案案例一、国际私法上的识别问题一个住所在法国的法籍男子在19岁时与一个住所在英国年满25岁的英国籍女子结婚。

他们在英国按英国的方式举行了结婚仪式。

但是,该婚姻随后在一件由该男子提起诉讼中被法国法院宣告无效。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

地理位置
•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 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 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 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 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 展起来。 • 从地形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3个是浅而充 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 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 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 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 能节约海上航程。
历史背景
•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 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 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 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 之国”。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 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 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 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 于1955年9月与苏联、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 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
• 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 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 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 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 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 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 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 埃及进行威胁制裁。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 的基金。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 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 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 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 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 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 安理会讨论。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的例子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的例子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的例子在国际关系中,和平解决争端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方式之一。

尽管历史上曾发生许多冲突与战争,但也有一些国际争端通过互不使用武力的方式得到和平解决。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例子:1. 柏林危机(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引发了一场冷战时期最为紧张的危机,但通过外交努力和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

该协议允许居民在柏林东西两部分之间自由移动,并建立了柏林危机特别工作小组,为两方解决争端提供了平台。

2. 紧急态势处理(1971年):1971年,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边境冲突,局势迅速升级,双方开始使用武力。

然而,通过世界各国的调停和国际社会的斡旋,印巴双方同意接受美国和苏联的协调方案,停止了双方之间的冲突。

3. 印度洋海盗问题(2008年至今):印度洋一直是海盗活动的热点地区,影响了附近国家和国际贸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通过国际协作,在非洲和亚洲之间建立了联合海上巡逻和护航行动,并加强了对海盗的打击力度。

这一行动不直接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解决了海盗问题。

4.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联军入侵埃及,以反对埃及政府宣布对苏伊士运河实施国有化。

然而,国际社会对入侵行动的强烈批评和施加的经济压力使得三国不得不撤军,解决了危机。

5. 平壤联合声明(2018年):2018年,朝鲜和韩国宣布举行历史性的领导人会晤,并签署了《平壤联合声明》。

该声明确认了朝鲜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并承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的争端。

在这些例子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外交斡旋、谈判及与国际社会的协调来避免使用武力。

这些解决方案强调国际合作、通过对话找到共同利益,并通过签署协议、建立合作机制等方式来维护和平与稳定。

同时,这些例子也凸显出国际社会在和平解决争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调解、提供中立平台和协力斡旋等方面。

这些实践表明,互不使用武力和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不仅有助于避免战争的爆发,更能够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相互理解,实现共赢。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背后的美苏博弈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背后的美苏博弈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背后的美苏博弈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所有权和航行权,1956年时,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同埃及开战,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中,英、法、以一方大获全胜,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施压而未能获得实际利益。

战争中,英、法军队共20多人阵亡,100多人受伤。

以色列军队170多人阵亡,800多人受伤。

埃及军队可能有3000多人阵亡,5000人受伤,另有1000名埃及平民死亡。

苏伊士运河的背景是什么呢?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试图在红海与尼罗河之间开凿运河。

拿破仑占领埃及后,计划开凿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但未能成功。

1858年,在法国和埃及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开始开凿运河。

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其公司股份由法国政府和埃及政府分别持有。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仪式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亚海运航路不必绕行好望角,给世界航运业带来极大便利。

另外,运河上没有船闸,也便于大型商船、油轮和军舰通行。

1875年,埃及政府为解决债务和财政危机,将所持有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卖给英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再次体现出来:欧洲所仰仗的石油供给,有半数以上来源于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油轮。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呢?1950年代,伊拉克、约旦与英国关系紧密,成为埃及夺取中东地区主导权的障碍。

政变上台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敌视以色列和努里·赛义德总理领导的伊拉克,支持杀戮以色列平民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对蒂朗海峡实施封锁,并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支援阿尔及利亚的叛乱分子对抗法国。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埃及的合作也受到埃以敌对关系的影响。

纳赛尔想从美国购买武器装备,但拒绝美军派遣顾问团,也无法做出不将这些武器用于对抗以色列的保证,因此交易未能达成。

于是,纳赛尔转向苏联,和力图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的赫鲁晓夫一拍即合。

1954-55年间,埃及经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大量苏制武器。

2012年司法考试辅导: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案

2012年司法考试辅导: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案

(一)案例1956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其理由是:按照国际私法,苏伊士运河的营业中心地在埃及,是埃及公司,埃及有权将其收归国有。

埃及的国有化政策遭到英法的反对,英法认为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董事会这个最高管理机关在英国,其资本属于英法两国的自然人、法人所有。

苏伊士运河公司不是埃及公司,埃及无权对其采取国有化的政策。

但埃及不理睬英法的抗议。

于是英法组织联军、向埃及发动进攻,这就是所谓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果英法被打败。

(二)问题1.在确定苏伊士运河公司国籍时,埃及和英法分别采用了什么标准?2.我国是如何确定法人国籍的?(三)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法人的国籍,是法人与其所属国的一种永久、稳固的内在联系,是区分内国法人与外国法人的重要标志。

确定法人的国籍有不同的学说:第一,法人住所地说,即法人的住所在哪一国家,便认为法人具有该国的国籍。

本案中,埃及英法都采用了这个标准。

在采用法人住所地说的国家中,对如何确定法人的住所又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即营业中心所在地说(本案中埃及的主张),管理中心所在地说(本案中英法的主张),以及法人住所依章程之规定说。

第二,组成地说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登记国说或准据法说。

法人在哪里取得法律人格,在哪一国登记注册,依据哪一国的法律设立,即为哪一国的法人。

第三,法人设立人国籍说,即依法人的成员或董事会董事的国籍来确定法人的国籍。

第四,实际控制说,此说主张法人实际由哪国控制,即应具有哪国的国籍。

第五,复合标准说,即综合法人的住所地和法人的组成地两项标准来确定其国籍或综合法人的住所地或设立地和准据法两项标准来确定其国籍。

现实生活中,各个国家并不只是依照单一的方式来判定法人的国籍,而是根据上述几种方式,视具体情况,并结合本国的利益和需要,灵活加以掌握。

(四)参考答案1.在确定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国籍时,埃及和英法都采用了法人住所地说,但在如何认定法人住所地时,两者产生了分歧:埃及根据法人的营业中心所在地来确定法人的住所,而英法以法人管理中心地为法人的住所。

试析英国保守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1951-1956年)

试析英国保守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1951-1956年)

试析英国保守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1951-1956年)杭聪【摘要】Between1 95 1- 1 956,the British Conservative government tri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of the decay in British strength and the Empire’s ambitions,and therefore adopted the pol-icy of holding on and retreating and holding on first.The policy of holding on led to the Suez Ca-nal War,bringing the British influence in the Middle East into a sharp recession,and the retrea-ting policy accelerated the independence of Garner,but retained part of Britain’s influence in sub-Saharan Africa.This lesson has affected the policies of following Conservative governments.%1951-1956年英国保守党政府试图弥合衰减的国力和帝国雄心之间的鸿沟,故而采取坚守与撤退并举侧重坚守的政策。

坚守政策导致苏伊士运河战争,带来英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急剧衰退;撤退政策提速了加纳独立,部分保留英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影响力。

其教训影响着后任保守党政府的政策。

【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英国;保守党政府;殖民撤退;坚守政策;撤退政策【作者】杭聪【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561.5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届英国政府中,1951年至1956年执政的丘吉尔、艾登保守党政府是主观想法和客观结果相距最远的政府。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与两次石油危机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但不久被灭亡。

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入侵该地后,曾三次镇压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大批犹太人被屠杀,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此后的一千多年间,该地区成为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

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英国的支持,英国企图借此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

一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托管地,大批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地区。

1922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叫外约旦(1946年5月,英国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西部仍称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想在这里建国,双方矛盾非常尖锐。

二战后英国的统治难以为继,因而被迫于1947年2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

同年11月,在美苏控制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该决议因分裂巴勒斯坦、偏袒犹太人而引起阿拉伯人强烈的不满。

l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

次日,埃及、果,阿方失败,以色列乘机占领了巴勒斯坦 4/5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要多4850平方公里。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由约旦和埃及军队控制,上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此后,以色列进一步靠拢美国,并不断侵犯阿拉伯国家,使阿以矛盾更加激化。

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失败,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引起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1952年埃及爆发了由纳赛尔领导的“七月革命”,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 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法令。

为了破坏这一行动,英法以三国首脑在伦敦制订了入侵埃及的计划。

1956年10月 29日晚,以色列出动4.5万人的兵力,向人民的谴责,美苏两大国也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表示反对。

1956年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埃及终于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

利益决定立场_英美应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外交政策

利益决定立场_英美应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外交政策

第10卷第8期2010年8月宜宾学院学报J ournal of Y i b i n Un i versit y Vo.l 10, 8August ,2010收稿日期:2010-03-22作者简介:雪梅(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利益决定立场英美应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外交政策雪 梅(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70)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逐渐向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中东地区渗透,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英国力图用武力解决,美国的外交政策与英国相左。

在英国对埃及发动武装进攻后,美国不顾盟友关系,动用一切手段迫使英国撤军。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使英国名利双失,一扫大国威严。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结局,充分证明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实力保障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立场。

关键词:苏伊士运河危机;英美关系;国家利益中图分类号:D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0)08-0038-03英国虽然身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两场战争使英国的帝国实力严重衰退。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已滑向二流资本主义国家的边缘。

作为昔日的世界帝国,英国为了凭借仅存的实力在国际政治中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不失时机地选择了与美国联盟。

1948年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提出 三环外交 政策,其中英美关系成为该政策的支柱。

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既有英美共同的文化因素,也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同盟关系的余温,更重要的是战后两国利用英国传统的政治影响力、外交经验和美国不断上升的国家实力,从意识形态出发相互利用携手对付共产主义阵营。

利益决定立场,因利益结成的同盟最终会因利益的分歧产生矛盾,甚至背叛和抛弃盟友,而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实力又决定了谁将扮演被抛弃者的角色。

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既有所谓 蜜月期 的高峰,也有冰点的低潮。

但是纵观这一过程,苏伊士运河危机是美国为自身利益背叛盟友的最好例证,也是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的突出实例。

三大运河

三大运河

苏伊士运河的优势
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 与其他水域相比,事故发生率几乎为零。 可昼夜通航。 当船尺寸过大时,有可能加深、加宽河道。 VTMS(船运管理系统)被引入,这是一个 非常精确的电子雷达观测网络。 苏伊士运河可以为各种超级货轮提供服务。
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1771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1698英里, 节约86%的距离。 荷兰鹿特丹和日本东京之间的距离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 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35%的份额是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东南亚 港口,39%是远东地区。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 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 之国”。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 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 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 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为迫使埃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 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大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 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 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大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 闭,海湾与西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胁制裁。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 司的基金。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 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 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法、美 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 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干涉,遭到拒绝。1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 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 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 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 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府内外交困,11月6日宣布停 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 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危机六项原则

苏伊士运河危机六项原则

苏伊士运河危机六项原则苏伊士运河危机是指1956年埃及总统贝拉斯·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并关闭以色列进入该运河的通道,引发了一场国际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国际社会出台了六项原则,以维护国际航运自由和世界和平。

这六项原则被誉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准则,对维护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项原则是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国家主权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任何国家都应当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国际社会一致呼吁埃及尊重其他国家的权益,不侵犯其主权。

第二项原则是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公约。

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是国家之间约定的行为准则,保护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国际社会要求各方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维护国际秩序。

第三项原则是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能够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国际社会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避免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第四项原则是反对武力威胁和使用。

武力威胁和使用会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破坏国际秩序。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任何对抗和武力行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五项原则是维护航行自由和国际航运安全。

航行自由和国际航运安全是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应阻碍他国船只的正常通过。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国际社会敦促埃及保障苏伊士运河的航行自由,维护国际航运安全。

第六项原则是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国际社会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以上六项原则构成了苏伊士运河危机的重要准则,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指导。

这些原则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这些原则仍然具有指导作用,引领着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典型案例——精选推荐

典型案例——精选推荐

1、德国人从荷兰银行贷款案【案情简介】1911年一德国人从荷兰银行借用了一笔德国马克贷款,约定贷款受德国法支配。

以后,德国取消了金本位而改为纸币。

贷款到偿还时,纸马克的价值已接近于零。

贷款双方当事人在依德国何时的法律问题上发生了争议,并提起了诉讼。

德国上诉法院认为:债权人不能要求按1911年的实际价值偿还,而应按照历来(1923年以前)的“名义原则”偿还。

【问题】1、引起本案时际冲突的原因是什么?2、德国上诉法院采用了什么原则来处理本案的时际冲突?【答案】1、本案时因准据法本身的改变而引起的时际冲突。

合同中约定贷款受德国法支配,而德国的货币法制发生了变化。

2、德国法院在本案中采用了“后法废除前法”的主张来处理。

只要求债务人按货币“名义”数额偿还,而不是按1911年的货币含金量或实际价值偿还。

2、A国潜艇撞沉B国货轮案【案情简介】一艘A国潜艇在我国钓鱼岛附近撞沉了一艘B国货轮。

沉船的消息同志各托运人以后,所有的托运人都提出了赔偿要求,A国海军除中国一托运人300多万美元的货物不予赔偿外,对沉船及其他托运人都给予了全部赔偿。

中国托运人不服,要求A国海军全部照赔。

A国海军部认为潜艇属于军舰享有豁免权,仍拒不赔偿。

后经多次交涉,A国海军部给予了赔偿。

【问题】1、本案实质是什么问题?为什么?【答案】1、本案表面看是一个豁免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歧视待遇问题。

虽然潜艇享有豁免权,不受外国法院的管辖,但外国当事人可以向其所属国法院起诉。

除中国托运人以外,其余船货的损失都给予了赔偿,显然是歧视中国托运人。

3、马尔他人案【案情简介】安东尼夫妇均系马尔他人,他们在马尔他结婚,1870年以前,他们在马尔他设有住所。

后来,他们移居到当时法属阿尔及利亚。

安东尼在那里置有土地。

1889年,安东尼去世,其妻在马尔他法院提出诉讼请求,除主张享有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外,还主张对死者地产的1/4享有用益权。

阿尔及利亚法院受理了这个案件。

十大有影响力仲裁案例

十大有影响力仲裁案例

十大有影响力仲裁案例1. 菲律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海仲裁案(2013年-2016年)这是菲律宾对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提起的仲裁案。

菲律宾声称中国在南海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要求仲裁法庭做出裁决。

然而,中国坚持不接受仲裁,并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

2. 阿根廷与英国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仲裁案(1982年)这是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主权的仲裁案。

阿根廷声称该群岛属于其领土,但英国则坚持主权归属于自己。

最终,英国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击败了阿根廷,继续控制该岛。

3. 英国与美国关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仲裁案(1956年)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引发了英国和美国的争议,这两个国家是运河的主要股东。

英国和美国将争议提交给了国际法院,并最终达成了解决方案,允许埃及国有化运河,但确保了航道的公平和无歧视使用。

4. 阿根廷债务违约仲裁案(2014年)阿根廷违约引发了与债权人之间的争议。

仲裁庭裁定,阿根廷必须支付债权人全部应付的金额,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这个案例对国际债务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对主权债务违约的讨论。

5. 朝鲜与韩国海战仲裁案(2002年)朝鲜和韩国之间发生的海战事件引发了两国之间的争议。

争端通过第三方仲裁解决,仲裁庭宣布朝鲜应对袭击韩国军舰负责,并支付赔偿金。

这个案例对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6. 荷兰与俄罗斯股东权益仲裁案(2014年)荷兰的一家公司在俄罗斯的投资遭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干预,导致该公司遭受了损失。

该公司将争议提交给了仲裁庭,仲裁庭裁定俄罗斯政府应对公司进行补偿。

这个案例对国际投资者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7. 美国与加拿大木材争端仲裁案(1982年-2006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关于软木木材出口的争端持续了多年。

争端通过仲裁解决,仲裁庭裁定加拿大政府对美国木材行业进行补偿。

这个案例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8. 日本与韩国慰安妇问题仲裁案(2012年)韩国慰安妇问题引发了与日本之间的争议。

不受欢迎的阿斯旺大坝

不受欢迎的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水坝建造于1956年的苏伊士战争之后,埃及总统纳赛尔希望以此来提高其国家荒漠土地的肥沃程度。

但是,由于计划的欠缺,水坝导致了一场生态灾难。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开始兴建的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坝,在外交上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但它越来越像是以哀怨结束的,它造成了建造它的国家的生态灾难。

因对一个人的声望有关键作用而启动工程,此人决心要把他的领导权强加给阿拉伯世界,这一工程因为设计者的无能而变成了对埃及人民巨大的灾难。

纳赛尔感到他在1956年英国和法国在苏伊士运河的惨败及羞辱所赢得的任何政治收获,与对依赖尼罗河之水而存活的埃及经济所造成的长期性损害相比,现在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

每个学童都知道,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在河两岸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靠每年的洪水把肥沃的淤泥覆盖在两岸洪水冲击而成的平原上。

若不是这样,即使今天,埃及仍会是沙漠。

没有每年的洪水,埃及的肥沃之地将会重新成为荒漠。

20世纪50年代,埃及政府制定计划,建造一个新的高坝来代替现存的位于国家最南端的阿斯旺大坝体系(它几乎跨着北回归线)。

新的高坝将能全年保持水位平稳,并能为许多新兴工业提供水力发电。

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声望的计划,埃及领袖加麦尔·阿卜杜拉·纳赛尔得到了英国和美国财政援助的许诺。

然而,当西方强国得知纳赛尔正购买武器反对以色列、并以埃及棉花作为抵押偿还时,他们撤回了向大坝援助的许诺。

在其阿拉伯同胞眼中,纳赛尔总统面对着羞辱,他以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来回击英国。

在此之前,苏伊士运河是由一个英国和法国占绝大多数股份的公司经营的。

之后的苏伊士危机导致了埃及的军事失败,但英国和法国同样也失败了,他们在占领苏伊士运河的计划流产后被迫撤出了运河。

政治危机刚一平息,纳赛尔便向苏联寻求金钱和专家援助来建造阿斯旺高坝。

他们被迫按时在1971年完成了工程。

结果,作为建造大坝的后果,在努比亚的阿斯旺南段开凿了一个巨湖——纳赛尔湖。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苏伊士运河


26

我国政府与韩国政府于1992年签署的关于 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规定:“……补偿 应在宣布征收决定或征收决定为公众所知前 一刻投资的市场价值的基础上计算。若市场 价值不易确定,则依照普遍承认的估价原则, 在公正原则基础上,尤其考虑原投资资本、 折旧、已汇出资本及其他相关因素以确定补 偿。该补偿的进行不得迟延,应包括自征收 之日起直至支付之日以适当利率计算的利息, 应能以确定补偿款额之日有效的官方汇率有 效实现并自由转
15
《适用法》

第三十六条 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 地法律。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 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 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 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 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条 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 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 密切联系的法律。 第四十条 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 法律。



一、不动产物权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一)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144条,“不动产的所有权, 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不动产的 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等民事关 系,均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二)何谓不动产? 《物权法》无规定 最高院司法解释: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 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 不动产。 《担保法》:本法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 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25



(二)外资法:2002年修订 (三)物权法 第四十二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 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 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四)我国所签订的双边条约 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于1986年签署的关于 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规定:“……偿应 等于投资在征收或即将进行的征收已为公众 所知前一刻的真正价值,应包括直至付款之 日按正常利率计算的利息,支付不应不适当 地迟延,并应有效地兑换和自由转移。”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埃及政府对该公司拥有充分的控制权。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60公里,宽180~200米,深12~15米,是一条不设船闸的海平面运河。

1859年开工,前后花了10年时间才挖通,为挖通运河,约有12 万埃及人丧生。

自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苏伊士运河公司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这次纳赛尔因美国、英国和世界银行撤回曾答应提供埃及修筑阿斯旺水坝13000万美元资金而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埃及将利用船舶通过运河的税金兴建阿斯旺水坝。

纳赛尔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英法两国的强烈反对,他们在暗中准备采取军事行动,以便重新夺取对运河的控制权。

以色列乘此机会,于10月29日出动10个旅入侵埃及,占领西奈半岛,向运河区挺进,被俘埃及士兵达12000人,埃及损失士兵18000名,坦克150辆。

英法两国要求以埃双方军队从运河区撤出,并宣布要进行干预。

1956年11月5日,英法两国的伞兵部队降落于运河区北端的塞纳港,接着英、法两国空军猛烈轰炸埃及空军基地,100架埃及飞机被炸毁,其中有不少米格15型战斗机和伊简申28型轰炸机。

埃及的
陆军基地、补给中心也相继遭受英法空军轰炸。

英法两国军队占领了运河区。

英法的这一行动立刻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反对英法入侵埃及占领运河区,英法两国不得不停止行动,并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第二年3月以色列也从埃及撤出,从而结束了苏伊士运河危机。

历次中东战争的惨烈内情

历次中东战争的惨烈内情

历次中东战争的惨烈内情作者:来源:《读天下》2012年第24期此轮激烈的巴以冲突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因为反感恐怖主义而支持以色列,也有人因为同情弱者而支持哈马斯。

然而,人们却很少思考过,为什么中东地区总是不安稳,总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事实上,传播最广的未必就是事实,至少在已发生的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形象并非世人所熟知的那几副脸谱……第一次中东战争:生存以建国第二天就面临亡国危险1948年5月15日,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其实在历史上,巴勒斯坦一直是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委托统治。

直到1947年,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特别管理。

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2/3,却只得到43%的平瘠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

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单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

就当以色列的犹太人还沉浸在建国的欢乐中的时候,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攻巴勒斯坦,随后,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

当时在英国的支持下,阿拉伯联盟的正规军拥有大炮、坦克、飞机和英国教官,而新生的以色列只有相比之下少得可怜的游击队和在纳粹屠刀下逃生并得以建立自己国家的兴奋情绪。

阿拉伯国家军队对比以色列优势明显,势如破竹。

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

苏联代表也要求安理会立即表决,并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它们停止行动。

应该最初反对美国的建议,并声称继续给予阿拉伯国家援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一《亚非拉的奋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2、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不仅有前几课我们了解的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而且也使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深受鼓舞,纷纷掀起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亚非拉不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而且使资本主义列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殖民体系宣告瓦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亚非拉地区长期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但是二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亚非拉地区纷纷走上了民族独立发展,以及为摆脱经济上压迫的斗争道路,其中亚洲走在最前列。

(展示板书: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1、印巴分治)(1)战后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历史上看,二战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诸国,都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由于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奴役,它们具有要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共同愿望。

其次,二战前及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对东亚和东南亚进行疯狂侵略,被侵略地区的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抗击侵略者。

这对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二战结束,一些国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统治崩溃的短暂时机,迅速掀起了争取独立的运动。

但是,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却卷土重来,妄图恢复殖民统治。

这样,民族解放运动也就不可避免了,它迅速从东亚、东南亚、南亚,扩展到西亚。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共21页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共21页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巴勒斯坦正在后,埃及的 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 发展,1951年10月,埃及 废除了英埃条约。1952年 7月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 “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 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 的英埃条约法鲁克王朝, 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 和国。之后,于1954年10 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 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 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 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 制。
长期的焦点:
苏伊士运河战争
• 战争背景 •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 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汗 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 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 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4年10月,英 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 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寻 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 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 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为迫使埃 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
历史背景
•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 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 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 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 之国”。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 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 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 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 于1955年9月与苏联、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 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苏伊士运河称之为 “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 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 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 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 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 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 1980年12月苏伊士运河完成第一期扩建工 程后,运河全长195千米、宽365米、深16.16 米、复线68千米,可以通航满载15万吨、空载 37万吨的油轮,是世界上沟通海洋的重要运河 之一
历史意义:
• 收回了国家的主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 运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厚的商业收入都 会使埃及在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和国力的增 强。 • 象征着帝国主义统治彻底的结束,打击了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统治,为其他国家起到 了示范的作用。
谢谢观赏
地理位置
•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 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 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 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 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 展起来。 •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3个是浅而充 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 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 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 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 能节约海上航程。
• 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 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 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 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 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 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 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 埃及进行威胁制裁。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 的基金。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 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 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 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 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 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 安理会讨论。
战争简介;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 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 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 干涉,遭到拒绝。1 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 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 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 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 及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 英、法实行石油禁运。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 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 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并向英、法 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 府内外交困,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 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 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国有化的时间:
• 1956年7月26日 ,埃及总统纳赛尔 在亚历山大解放广场纪念“七月革 命”胜利四周年的活动时,宣读了 《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 的法令》,苏伊士运河正式国有 •化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原因:
• 因为埃及要在尼罗河上修建阿 斯旺水坝,没有一个西方国家 愿意提供贷款,没有资金,水 坝将停留在梦中,西方的决定 激怒了埃及,所以埃及使出了 杀手锏—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用来为水坝修建提供资金。
相关图片
•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 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 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 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 航程,是沟通欧、亚、非 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 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 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 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 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 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 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 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 驻军权。
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
•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 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 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 机、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动。 • 中东盛产石油,石油运往欧洲,走苏伊士运河是很方 便的,所以说,苏伊士运河就好像是石油的水龙头一 样。谁控制了水龙头谁就有了石油上的优势。 • 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但是不管怎样,每个国家都 希望控制交通要道,比如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 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为迫使埃及 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发表 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 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 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 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 旺高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 欧之 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直到法国占领埃及时 (1798~1801)才初次进行。拿破仑本人研究了 古运河的遗迹。1834和1846年对运河再次作了 研究。雷赛(FerdinanddeLesseps)接到埃及总督 赛义德·帕夏(Sa'idPasha)的特许状来建造一条 运河。工程于1859年动工,用了10年才得以完 运河。工程于 年动工,用了 年才得以完 工。初步的计划是从三角洲沿着图梅拉 (Tumelat)河凿一条小运河和一条南支线(今称 赫勒沃苏伊士〔As-Suwaysal-Hulwah〕运河, 两条运河合起来原先叫作甜水运河〔 SweetWaterCanal〕)通往苏伊士,一条北段(阿 巴西耶运河〔Al-AbbasiyahCanal〕)至塞得港。 这条运河为其他干旱地区提供了饮水,于1863 年竣工。
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案
演讲人:陈邵荣、郑东杰、吴永毅
简介: 简介:
苏伊士运河全长175公里, 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 平均深度为13米。位 于埃及境内,北通地 中海,南通红海,是 连接大西洋、印度洋 和太平洋的重要航线, 每天有成亿吨的货物 在这里通行,所以被 称为“国际航道”
• 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破土动工,数10 万埃及民工开始在浩瀚的沙漠中进行一项震惊 世界的伟大工程。 1866年以前,最多时 雇用民工2.5万名,据统计,在运河开凿过 程中,共死去劳工12万人。所以说,苏伊士 运河可以说是埃及成千上万劳工用血汗贯通的。 经过10年的艰苦劳动,1869年11月, 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