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优势病种

合集下载

中医科介绍及优势病种介绍

中医科介绍及优势病种介绍

中医科介绍及优势病种介绍中医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的临床学科。

中医学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中药的应用等方面内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科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个体差异,强调疾病的防治和调理,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医科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整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病情的不同表现,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治疗,以达到疾病的根本治愈和整体调理。

2. 中药治疗:中医科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中药的应用。

中药是以天然草药为原料,通过煎煮、研磨等工艺制成的药物。

中药治疗注重药物的整体作用,强调药物的药性、归经和配伍等,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调理目的。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科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刺激,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疼痛病、神经病、内科病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科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以下是其中几个优势病种的介绍:1. 内科病:中医科在内科病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中医理论将内科病归纳为脏腑的功能失调或阻滞,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中药或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病情。

2. 妇科病:中医科在妇科病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妇科病主要是由于妇女的气血失调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中药或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病情。

3 10妇产科优势病种

3 10妇产科优势病种
• 辩证施护:
• 室内整洁,舒适,通风良好。
• 合理饮食,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新鲜蔬菜及水 果,忌食燥热、肥甘厚味食物。
•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勤洗外阴,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 2 脾脾虚湿困: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 加重,头晕、耳鸣,带下量多,色白志稀


辩证施护:
• 一般护理: • 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 注意观察带下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
• 清洗会阴部应使用清洁干净用具,专人专用,忌盆 浴,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勤洗外阴保持会阴 部干净
• 外阴瘙痒者,勤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抓破皮肤。 • 情志护理
• 因患带下病而困惑、思想负担重、应做好心理疏导、 使其情绪稳定。
• 2) 穿着应柔软、宽松、舒适、勿过暖、汗出及时更换, 避复感。
• 3)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辛辣燥热之品。
• 4)重视心里调护,多给予关心,体贴及心理安慰,使 患者心情舒畅。
• 3.肾阴阳俱虚证: 绝经前后时而畏风怕冷,时而潮热 汗出,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健忘、夜尿频数,月经 紊乱,量少或多,舌红、黄薄、脉沉细。
第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
• 因肾气渐衰,天葵将竭,阴阳失调所致。以月经絮 乱、烘热汗出、潮热面赤、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

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常见症型
• 1. 肾虚肝郁证:情志异常,腰酸膝软,头晕失眠, 乳房胀痛,口干口苦,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舌淡 红,苔薄白,脉细数。
• 辩证施护:
• 1)室内环境舒适,整洁,通风良好,肾阴虚试问偏 凉。
•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宜,可温肾 固阳,固涩止带之品。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定义】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一、病史1.既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如有无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如有则应详细了解其发病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流血前有无停经等;近期有发病诱因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如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抗凝药、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

3.既往是否有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史(如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病史)。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

本病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或大量出血而致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常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

根据出血的特点异常子宫出血包括: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②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④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天。

二、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贫血、甲减、甲亢、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注意出血来自宫颈管内。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性激素检测适时测定孕酮水平可确定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但因出血频紧难以选择测定孕激素的时间。

测定血睾酮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几千年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在中医治疗中,辨证施治是其核心理念,强调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注重身心的整体平衡。

中医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一份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推荐表。

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可以通过化痰止咳、祛痰止痛等方法改善症状,并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使用黄连汤、小青龙汤等方剂。

2. 哮喘: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气机、扶正祛邪的方法缓解哮喘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汤、玄参麻黄汤等方剂。

3. 肺结核:中医药可以通过养阴清热、活血化痰的方法促进病情康复。

例如,可以使用玉屏风散、槐角汤等方剂。

二、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脾胃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例如,可以使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剂。

2. 胃炎: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和胃止痛的方法缓解胃炎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四妙丸、陈根芍药散等方剂。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肝胃、理气止痛的方法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方剂。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1. 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平衡气血、调节肝阳的方法降低血压。

例如,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丹、龙舌兰饮等方剂。

2. 冠心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例如,可以使用三七简金汤、桃仁扬心汤等方剂。

3. 心律失常:中医药可以通过安神定志、调和气血的方法调节心律。

例如,可以使用安神补心丸、活血化瘀口服液等方剂。

四、神经系统疾病1.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可以通过理气宽中、疏肝清热的方法缓解头痛。

例如,可以使用川芎茶剂、清宁安神丸等方剂。

2. 失眠:中医药可以通过调和阴阳、安神养心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例如,可以使用安神补脑片、龙骨麝香丸等方剂。

3. 神经性皮炎:中医药可以通过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的方法缓解神经性皮炎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牡蛎散、念慈清凉散等方剂。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1.定义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2.1诊断依据:2.1.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1.2 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血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血清CA125可增高;C反应蛋白可增高;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2.2.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2.2.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异位妊
娠的诊疗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胚胎的着
床和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方剂的常用组方有调经化瘀方、化瘀通络方、健脾补气方等。

其中,调经化瘀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子宫内环境,增
加胚胎的着床率。

化瘀通络方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除输卵管或卵巢的疏通,增加胚胎着床率。

健脾补气方可以通过补充脾胃的营养,提高身体免
疫力,增加子宫对胚胎的容纳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增加受精卵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2.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孕妇身体健康的目的。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疗,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输卵管、卵巢等经络,
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对中医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优势病种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提供依据。

1.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在其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血液流动,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其次,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差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最后,中医药可以通过减少心脑血管病发作的频率和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 慢性疼痛病慢性疼痛病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中医在疼痛管理方面的优势备受认可。

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通经活络的方法来缓解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中医药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气机运行等方法,有效地缓解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中医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影响了众多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能够通过调理女性的气血、阴阳平衡等方式,缓解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的针灸疗法、中药调理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在优势病种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中医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中医医院妇科特色与优势病种

中医医院妇科特色与优势病种

中医医院妇科特色与优势病种一、不孕症中医药综合治疗女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我科齐聚海派朱氏妇科、海派蔡氏妇科多位优秀传人,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形成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独到经验。

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对盆腔炎性疾病、内异症、异位妊娠后所致输卵管粘连、堵塞而导致的不孕症,我科结合宫腹腔镜、B超造影、输卵管介入等微创诊疗技术,手术前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离子导入等内外合治,促进盆腔内及输卵管病损部位渗出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减少输卵管及盆腔的再次粘连,有利于输卵管功能恢复,维持输卵管的通畅,促进卵巢血液循环改善卵巢功能,并改善宫腔内环境,有利于受精卵着床,明显提高了妊娠率。

二、月经病月经失调影响到妇女身心健康乃至造成不孕不育,是妇科的常见病。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激素调整周期。

我科擅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月经病。

运用中药周期疗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或纯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加外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三、流产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IVF前后调理中医保胎特色鲜明,我科针对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前后患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孕前调理、孕后安胎的综合疗法。

设有中医特色病房,针对不同证型,给予安胎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耳穴等,提高了试管及保胎成功率。

四、异位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若不及时诊断处理,易失血休克而危及生命。

然而此类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或不孕的几率十分高。

我科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特色,通过对患者综合评估,选择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符合保守治疗指征患者在使用杀胚药同时给予中药加强杀胚之功效,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手术患者可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保留输卵管,清除异位妊娠胚胎,术后早期给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微波理疗、离子导入等方法治疗,有利于减轻盆腔粘连,祛除输卵管异常壅积,达到恢复输卵管畅通之效,从而大大提高再孕机率,减少异位妊娠的再次发生。

(妇产科)带下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妇产科)带下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带下病中医诊疗方案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

本病主要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

主要表现为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改变,并根据此而辨别寒热虚实。

一、诊断中医诊断:带下病1、脾虚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2、肾虚肾阳虚:证候: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肾阴虚:证候:带下赤白,质稠粘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3、湿热湿热:症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味,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热毒:症候: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带下量多,如脓样有臭味,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渴,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产科学第三版1、急性盆腔炎症状: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

下腹部疼痛,拒按。

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质稠,有秽臭。

有腹膜炎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尿道受累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直肠壁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

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快,腹胀,下腹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盆腔检查: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后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剧痛明显,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度受限。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升高。

②病原体培养: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的病原体。

如败血症、菌血症时,血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④后穹窿穿刺:子宫直肠窝积脓时,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腰膝酸软。

综合医院各大临床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

综合医院各大临床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治疗重在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
详细描述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中医通过调理肝脾、安神益智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多动症状,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08
CHAPTER
骨科
中医骨科在颈椎病的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总结词
中医认为脑梗塞多因气血逆乱、脉络瘀阻所致,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风痰阻络型脑梗塞,中医采用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的方药进行治疗;对于肝阳上亢型脑梗塞,中医采用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方药进行治疗。此外,中医还采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脑梗塞进行综合治疗。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医骨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采用牵引、针灸、推拿等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中医骨科采用牵引、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其中,牵引治疗能够拉开椎间隙,减轻神经根的压迫;针灸治疗能够调节气血循环,舒缓肌肉紧张;推拿治疗则能够放松肌肉,改善腰椎关节的活动度。
09
CHAPTER
皮肤科
VS
中医治疗湿疹以祛湿止痒、清热解毒为目标,通过内服外用的方法,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反应,中医认为其与湿邪、热邪入侵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内服祛湿止痒药物,如黄柏、苍术等,以及外用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药物,如青黛散、消炎止痒膏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妇产科)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妇产科)

犍为县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二〇一三年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0 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症状:盆腔囊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3)妇科检查: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 1 0年第二版)拟订标准:(1)、痉状:下腹部囊性肿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

(2)体征: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

(3)辅助检查:①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

采用超声检查标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附件肿物。

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10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

盆腔MRI:根据MRI和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

②血清CA 1 2 5值≤200 U/ml。

(二) 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

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

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

2、寒凝血瘀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

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3、湿热瘀结证:下腹结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增。

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

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本病病变涉及到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证候有虚有实。

西医治疗主要是止血治疗、激素疗法或手术治疗,而中医则多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

1.血热崩漏证治:证见出血量多,色深红,面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洪或滑数。

治疗方法,实热:以舒肝解郁,调冲止血为主。

方用丹栀逍遥散或奇效四物汤。

虚热: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

方用清热固经汤。

2.血瘀崩漏证治:证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

治疗以祛瘀止血为主。

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

3.脾虚崩漏证治:证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面色苍白或虚浮,身体倦怠或四肢不温,纳少脘闷,大便溏,苔薄白、湿润或腻,舌体胖嫩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治疗以补脾益气,养血止血为主。

方用固本止崩汤。

4.肾虚崩漏证治:肾阳虚证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畏寒肢冷,腰膝痠软,面色晦黯,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肾阴虚,证见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腰痠,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肾阳虚,以温肾止血为主,方用右归丸。

肾阴虚,以滋肾养阴为主,方用左归丸。

阴阳两虚者,可综合上述两法,灵活应用。

另外还可以采用耳针法、皮内针法、皮肤针法、穴位注射法和针灸治疗。

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

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

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

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抑制排卵、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β-受体兴奋剂、钙通道阻滞剂、维生素b6及镁—氨基酸螯合物等,目前西医对症止痛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治疗副作用大,且效果并不太理想。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采用辨证论治,常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还可采用穴位按摩疗法、体针、皮肤针、耳穴压丸、冷灸、穴位敷贴、穴位激光照射、温针、太阳灸贴敷法等法温通经络,治疗痛经。

效果都较满意。

另外痛经患者平时应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

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通过解释说服,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精神负担。

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饮食疗法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 -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

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

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甚至消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失调引起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的潮热、汗出、心悸、月经不调、情绪改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学称绝经前后诸症。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继青春期后又一生理转折期。

西医认为围绝经期性腺功能明显减退,女性卵巢功能由不稳定到停止,出现月经紊乱以致绝经、生育功能丧失。

祖国医学认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由于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此时人体阴衰阳盛,阴阳失调,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

加之围绝经期妇女往往承担着较重的社会和家庭责任,生活的危机、事业的成败、家庭的破裂等都会形成诱发因素,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西医多用雌激素替代方法。

但雌激素治疗不能完全解除或减轻症状,且有许多不良反应。

发生癌症、阴道出血、乳房胀痛和发胖等不良反应,使许多围绝经期的妇女不愿使用ERT治疗。

中医则从整体观出发,从望、闻、问、切的角度来辨证,在复杂的症状中辨证论治。

本病以肾虚为本,病理变化则以肾阴肾阳平衡失调为纲,所以辨证之关键在辨清阴阳属性。

阴虚者,必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烘热汗出;潮热颧红等阴虚内热证;阳虚者,必见腰膝酸冷、肢冷畏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阳虚内寒证;阴阳俱虚者,则寒热错杂,阴阳两证同时并见。

对此病中医的治疗效果较好,副作用少。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外,还具有调整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的综合作用,且副作用极少,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必经的生理时期,有时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是不可避免的。

应努力学习保健知识,保持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提倡走出家门,结交朋友,热心于社会活动,以获得家属和社会的关心、理解、安慰和帮助,以便顺利渡过这一非常时期。

另外,要定期进行妇科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老年妇女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及含钙丰富食物,并补充钙剂。

附:
芝麻粥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

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红米生地粥[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

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三七粉粥[原料]三七粉3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净,大枣去核洗净,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汁即成。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补血止血,化瘀清热。

适用于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阿胶粥[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

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

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乌雄鸡粥
[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

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山药山萸粥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

适用于肾虚型崩漏。

[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