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成语故事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成语故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吧!1. 张骞。
成语“马到成功”中的主人公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他曾经历了千辛万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通了西域通道,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骞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2. 孙悟空。
成语“如鱼得水”中的主人公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他机智勇敢,身手敏捷,能够化身万千,战胜强敌,保护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经典人物。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3. 刘备。
成语“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刘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三国时期,率领蜀汉抵抗曹魏的侵略,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了刘备在江边刻舟求剑的典故,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要固步自封,要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 岳飞。
成语“精忠报国”中的主人公岳飞,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抗金名将。
他在抗金战争中英勇善战,多次取得战争的胜利,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忠诚的国家公民,应该无私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5. 李白。
成语“大材小用”中的主人公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诗仙”。
然而,李白却饱受世人误解,被称为“大材小用”。
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天才也会被埋没,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不要被外界的眼光左右,只要坚持自己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
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相关人物。
通过了解成语的故事和背后的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及其相关人物。
一、杯弓蛇影成语“杯弓蛇影”意为过分敏感地疑神疑鬼,因为背后的故事中涉及到李广和蛇的形象。
李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将军,他因为善于射箭而闻名。
据说有一次,李广在山林中行走时,看到树上的蛇投射下的倒影,以为是敌人的弓箭,于是做好战斗的准备。
然而,当他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自己被自己的想象所欺骗了。
这个故事形象地比喻了人们过分敏感,对虚无缥缈的事物过度恐惧和猜疑的行为。
二、画蛇添足成语“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使原本完整的事物变得不完美。
其中的故事与僧人和青蛇有关。
相传有一位僧人看到一条青蛇,觉得它非常美丽而画下。
然而,他认为画中的青蛇还不够完美,于是加上了一对脚。
这样一来,本来没有脚的青蛇就变成了怪异的生物。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分修饰已经完美的事物。
三、亡羊补牢成语“亡羊补牢”是指在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故事中出现了一个叫王爷的人物。
相传,有一个王爷有一群羊,羊被偷了几只。
一开始,王爷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羊又被偷了,这次丢失的更多。
于是,王爷才想起应该修围墙来保护羊。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要等到出现危机才采取行动,应该及时补救和预防。
四、狗尾续貂成语“狗尾续貂”是指把一只狗的尾巴接在貂的身上,以欺骗别人。
这个成语的故事与宰相曹操有关。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蜀汉的宰相。
有一次,曹操见到一只美丽的貂,觉得非常喜欢。
他命令手下将一只狗的尾巴和貂的身体缝在一起,以假乱真地欺骗别人。
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以次充好、欺骗他人的行为。
五、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是指僵守于既定思维和固定的方法中,等待不切实际的成功。
这个成语的故事与农民和兔子有关。
相传,有一位农民在砍树的时候,发现一只兔子被自己砍死了。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导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下⾯是分享的名⼈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三顾茅庐】 主要⼈物:刘备 故事: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想请他帮助⾃⼰统⼀国家。
官渡⼤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刻去许都。
徐庶临⾛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天,刘备就和关⽻、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天,刘备和关⽻。
张飞冒着⼤雪⼜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了。
刘备⾮常失望,只好留下⼀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有⼀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张飞在门外等候,⾃⼰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围魏救赵】 主要⼈物:孙膑 故事: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梁,因⽽,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遭齐兵截击,⼏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包抄敌⼈的后⽅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强拉硬扯,要排解别⼈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顾曲周郎】 主要⼈物:周瑜 东汉末年,吴中有⼀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
他出⾝⼠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了孙吴政权。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中国历史人物:例如《东施效颦》中的东施、《义薄云天》中的岳飞、《画蛇添足》中的曹操等。
2.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例如《井底之蛙》中的蛙、《引狼入室》中的白展堂等。
3. 传说人物:例如《杞人忧天》中的杞国男子、《掩耳盗铃》中的少年等。
4. 动物人物:例如《狐假虎威》中的狐狸、《鸡犬不宁》中的鸡狗等。
5. 平民百姓:成语故事中也常以平民百姓的形象讲述,例如《守株待兔》中的农夫、《观望成患》中的村民等。
这些人物在成语故事中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些特定的品质、态度或行为方式,在故事中起到教育、启示或警示的作用。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1.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故事中,楚国人比赛画蛇,一个人贪快画完后,又在蛇的身上添上了足,结果反而输了。
这个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2.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中,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采取守势,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照搬兵法,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中,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重臣,但由于蔺相如的才华和胆识,被赵王破格提拔,引起廉颇的不满。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与廉颇争执,而是选择了避让。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避让他,感到非常羞愧,于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这个成语比喻向别人道歉、认错。
4.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故事中,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后回到越国,为了不忘国耻,每天卧在薪上、夜夜尝胆。
经过长期的励精图治,终于打败了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成语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
故事中,一个农夫在固定的地方栽种,偶然捉到一只兔子后便守在树下等待更多的兔子跑来自己送命,从而荒废了农田。
这个成语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不思进取。
6.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祖逖传》。
故事中,祖逖和刘琨都是晋朝的名将,两人志同道合,为了报效国家,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报国的人每天勤奋努力。
7.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事中,赵高为了篡夺权力,故意颠倒是非,指着一只鹿说是马。
这个成语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8.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事中,文与可画竹子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形象和构图。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ó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奉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é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假设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到达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着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那么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汉:一饭千金(韩信):【成语故事】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靠讨饭过活。
有时钓鱼充饥。
一天,碰到一老婆婆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连续几天。
韩信十分感激,欲日后报答,婆婆希望信自立。
后韩信拜为大将,助刘邦建立汉朝。
被封楚王,回故乡向老婆婆送千两黄金感谢。
四面楚歌(项羽):【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
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约法三章(刘邦):【成语故事】秦二世无能,信奸杀忠。
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有人反抗。
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军队中。
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
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在张良劝说下,召集关中父老、英雄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顺利收买人心。
孺子可教(张良):【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pī)隐匿,改名张良。
有一天他在圯(yí)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
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背水一战(韩信):【成语故事】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率一万新军攻打赵国。
赵二十万兵力迎战。
汉军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全营出击,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
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破釜沉舟(项羽):【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手不释卷(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1. 卧薪尝胆-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在吴国遭受屈辱后,他立志报仇,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终于在数年之后击败了吴国。
2. 负荆请罪-廉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因与蔺相如产生矛盾,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避让。
廉颇得知后,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自此两人成为知己。
3. 闻鸡起舞-祖逖祖逖,东晋时期名将。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一次同榻而眠,半夜听到鸡叫,便和刘琨约定晨起练武。
从此二人每日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4. 画龙点睛-张僧繇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
他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龙眼睛没点上,数日后点上眼睛,这些龙便飞上了天。
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5. 叶公好龙-叶公叶公,春秋时期楚国贵族。
他喜欢龙,住处、卧室内外到处都画着龙。
当他见到真正的龙时却吓得逃跑。
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了解或真心喜欢。
6. 草木皆兵-苻坚苻坚,东晋时期前秦皇帝。
在淝水之战中,他登上城楼观察晋军动静,看到远处的草木便以为是晋军。
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惊慌、疑惧不定。
7. 孺子可教-张良张良,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他年轻时在下邳桥遇到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
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这个成语形容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8. 胯下之辱-韩信韩信,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少年时韩信曾遭受胯下之辱,但最终他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将领。
这个成语形容有志气的人在屈辱中成长。
9. 凿壁偷光-匡衡匡衡,西汉时期大臣、经学家。
他幼年时刻苦好学,因家贫,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写出相关参考内容1. 鸡犬不宁:故事中的人物是刘备和曹操。
两人曾经是朋友,但由于政治利益的冲突,刘备与曹操成为了敌人。
曹操一方面派出大军追捕刘备,另一方面还派人到刘备的家乡寻找刘备的家人。
在曹操的追捕下,刘备的家人没有躲过,被曹操的手下杀害。
刘备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决定与曹操抗争到底。
由于这段故事,出现了“鸡犬不宁”这个成语,形容局势紧张,人心惶惶的样子。
2. 画蛇添足:故事中的人物是唐僧和孙悟空。
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许多艰险的旅程后,终于来到了西天取经的路上。
途中,他们经过一条河,水中有一条蛇,蛇的身体非常细长。
孙悟空觉得蛇的身体太细长了,不伦不类,便拿出笔在蛇身上画了几条脚。
蛇见状非常生气,因为自己原本没有脚,画蛇添足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拙劣。
由此故事出现了“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指做了多余或者不必要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 杯弓蛇影:故事中的人物是一个古代的将军。
有一次,这位将军参加了一次打猎的活动,他用弓箭射中一只蛇,并且将蛇放入了酒杯中。
将军喝酒的时候,突然看到酒杯中的倒影中有一条蛇,以为蛇没有死透,便拔出剑要杀蛇。
此时他的侍从告诉他,你射死并且放在杯子里的蛇早已经死了。
由此故事出现了“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过于紧张而产生的错觉,多疑而自讨苦吃。
4. 掩耳盗铃:故事中的人物是智者孔子。
有一次,孔子的门徒曾子问他,什么是诚实和坦率。
孔子告诉曾子,在一个村庄里,有个人闯入了别人的家中,偷走了铃铛。
盗贼走后,主人听到响铃的声音,于是跑出来追赶,但是只看到了一个身影,并没有追到盗贼。
曾子反问孔子,这跟诚实和坦率有关系吗?孔子回答道,盗贼在偷铃铛的时候,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虽然与事实不符,但他确实就这样做了。
由此故事出现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指自欺欺人,掩盖事实真相。
5. 秋后的蚂蚱:故事中的人物是一只蚂蚱。
秋天来了,其他昆虫或者鸟类纷纷为了过冬而做准备,蚂蚱却依然在欢唱跳舞,并且嘲笑其他的动物“胆小”。
成语故事和人物
成语故事和人物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5篇)成语故事和人物 1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成语故事和人物 21、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2、囊萤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成语典故对应人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典故及其对应人物:1. 凿壁借光:出自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讲述了匡衡克服艰苦的学习条件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对应人物:匡衡。
2.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谋权篡位诬陷丞相李斯,企图篡位的故事。
对应人物:赵高和李斯。
3.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下令破掉了自己军队的鼓,烧掉自己的船只,表示不回头、不后退的决心。
对应人物:项羽。
4. 卧薪尝胆:出自《左传》,讲述了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卧薪尝胆,不忘国耻,最终成功复国的励志故事。
对应人物:越王勾践。
5.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宽容大度地原谅了曾经冒犯他的廉颇的故事。
对应人物:蔺相如和廉颇。
6. 破竹之势:出自《晋书·杜预传》,比喻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犹如破竹一般。
对应人物:杜预。
7.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了一个人画蛇时不小心多添了脚,导致失败的故事。
对应人物:某人。
8.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实际战斗中却一败涂地的事。
对应人物:赵括。
9.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巧妙地保护了和氏璧,最终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的故事。
对应人物:蔺相如。
10.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士兵听信谣言,导致楚军士气崩溃的故事。
对应人物:楚军士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及其对应人物,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和一种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历史成语故事及主要对应人物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类比推理中有时会出现成语和对应相关主人的题目,下面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1,抱薪救火-- 谋士苏代2,势如破竹-- 杜预3,高山流水--俞伯牙4,望洋兴叹-- 河伯5,负荆请罪……蔺相如、廉颇6,投笔从戎……班超7,江郎才尽……江淹8,对牛谈琴……公明仪9,图穷匕见……荆轲、秦始皇10,破釜沉舟----项羽,刘邦11,指鹿为马---赵高12,纸上谈兵---赵括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14,叶公好龙--叶子高15,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16,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18,按图索骥--孙阳19,后来居上-- 西汉汲黯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21,如火如荼--吴国国王夫差22,望梅止渴--曹操23,请君入瓮--周兴24,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与可25,唇亡齿寒--晋献公26,鸡鸣狗盗--齐国的孟尝君27,枕戈待旦--西晋人祖逖28,精卫填海--精卫29,不学无术--霍光30,不寒而栗--义纵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成语与人物1)四面楚歌:项羽(2)破釜沉舟:项羽(3)约法三章:刘邦(4)项庄舞剑:刘邦(5)一饭千金:韩信(6)胯下之辱:韩信(7)运筹帷幄:张良(8)借箸代寿:张良(9)才高八斗:曹植(10)煮豆燃萁:曹植(11)洛阳纸贵:左思(12)断虀画粥:范仲淹(13)韦编三绝:孔子(14)一字千金:吕不韦(15)东床坦腹:王羲之(16)学富五车:惠施(17)一毛不拔:杨朱(18)一箭双雕:长孙晟(19)小时了了:孔融(20)不求甚解:陶潜(21)如鱼得水:诸葛亮(22)江郎才尽:江淹(23)投笔从戎:班超(24)刮目相看:吕蒙(25)卧薪尝胆:勾践(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27)杀彘教子:曾参(28)割席绝交:管宁(29)图穷匕见:荆轲(30)呕心沥血:李贺(31)扑朔迷离:花木兰(32)举案齐眉:梁鸿(33)咏絮之才:谢道韫34)引锥刺股:苏秦(35)凿壁借光:匡衡(36)目不窥园:董仲舒一.历史成语故事及主要对应人物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顾炎武)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二.其他重要成语与对应人物1)四面楚歌:项羽(2)破釜沉舟:项羽(3)约法三章:刘邦(4)项庄舞剑:刘邦(5)一饭千金:韩信(6)胯下之辱:韩信(7)运筹帷幄:张良(8)借箸代寿:张良(9)才高八斗:曹植(10)煮豆燃萁:曹植(11)洛阳纸贵:左思(12)断虀画粥:范仲淹(13)韦编三绝:孔子(14)一字千金:吕不韦(15)东床坦腹:王羲之(16)学富五车:惠施(17)一毛不拔:杨朱(18)一箭双雕:长孙晟(19)小时了了:孔融(20)不求甚解:陶潜(21)如鱼得水:诸葛亮(22)江郎才尽:江淹(23)投笔从戎:班超(2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吕蒙(25)卧薪尝胆:勾践(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27)杀彘教子:曾参(28)割席绝交:管宁(29)图穷匕见:荆轲(30)呕心沥血:李贺(31)扑朔迷离:花木兰(32)举案齐眉:梁鸿(33)咏絮之才:谢道韫(34)引锥刺股:苏秦(35)凿壁借光:匡衡(36)目不窥园:董仲舒鹿死谁手——石勒(十六国后赵开国皇帝)三令五申——孙武一发千钧——韩愈三.重要战役与人物淝水之战——谢玄、谢安大败前秦苻坚(以弱胜强)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吴楚之战)长平之战——白起长勺之战——曹刿牧野之战——周武王涿鹿之战——黄帝桂陵之战(亦称马陵之战)——孙膑(根据保密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中国成语故事人物篇
中国成语故事人物篇成语故事很多事特别因为一个人还有的,也是因为那个人的一些事迹才有的那个成语,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成语故事人物篇:中国成语故事人物篇:纪昌学射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
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
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
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
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
”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
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
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
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
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
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
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
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
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成语读后: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
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中国成语故事人物篇: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成语故事及人物
成语故事及人物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短小精悍,意味深远,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成语故事,则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够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及其背后的人物。
1. 画龙点睛。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叫顾恺之的画家,他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龙,但是觉得画龙的眼睛缺少点睛之笔,于是向朋友求教。
朋友建议他在龙眼中点上明亮的光斑,于是顾恺之按照朋友的建议,画上了龙眼中的光斑,龙立刻栩栩如生,生动活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睛之笔是指在作品中加上关键的一笔,使其更加完美。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位杞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忧心忡忡。
有人劝他不要担心,因为天不会塌下来。
杞人却说,“我担心的不是天会不会塌下来,我担心的是如果天塌下来,我会被压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指人们担心一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杞人忧天的心理状态。
3. 青蛙效应。
相传古希腊有一只青蛙,它住在一口井里,井水非常清澈,青蛙非常满意。
有一天,它听说了外面的大海,便想要跳出井去看看大海。
它一跳一跳地跳着,终于跳出了井口,但当它看到了大海的浩瀚时,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生活在一个狭小的井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局限的经验和视野,往往难以看清事物的真相。
4. 望洋兴叹。
相传宋代有一位名叫郑和的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赴非洲、南亚、波斯湾等地,开拓了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他在航海途中,曾经登上一座高山,远眺大海,感慨万千,由衷地望洋兴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指面对辽阔的大海或者高山,感慨万千,心生向往。
5. 守株待兔。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叫薛公的农夫,他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结果种出了一棵非常大的胡萝卜。
他非常得意,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待兔子撞死在胡萝卜上。
结果,他等了很久,兔子也没撞死在胡萝卜上。
历史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历史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对于历史成语故事你记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欢迎阅读。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成语故事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语故事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吧。
第一位人物是“刻舟求剑”中的“舟主”。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了河中。
他刻舟求剑,不顾实际情况,一心只想找回丢失的剑。
这个故事中的舟主形象,给人留下了顽固、固执的印象。
他的行为虽然有些可笑,但也让人感叹人们在某些时候会因为执着而忽略了实际情况,这也是“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画蛇添足”中的“画蛇者”。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已经画好了一条蛇,却还要在蛇的身体上再添加蛇足。
这个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贪多嚼不烂的印象,他的行为让人觉得愚蠢而可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画蛇添足”所要表达的警示,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还有“杞人忧天”中的“杞人”,他是一个过分担忧的人。
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人们听信了一个自称是“杞人”的人的谣言,导致整个国家人心惶惶。
这个故事中的“杞人”形象,给人留下了杞人忧天、杞人忧国的印象。
他的行为让人觉得可笑而又荒谬,也让人深思,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于“杞人”的行为呢?最后,我们还要提到“狐假虎威”中的“狐狸”。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虎威欺压其他动物的故事。
这个狐狸形象,给人留下了狡诈、欺骗的印象。
他的行为让人觉得可恶而又可憎,也让人明白了“狐假虎威”所要表达的警示,不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欺压他人。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这些人物形象,或让人发笑,或让人深思,但它们都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成语所要传达的意义。
让我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成语本身的意义,还要关注成语故事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语典故和人物对应
成语典故和人物对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和人物对应的例子: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赵奢的儿子,他饱读诗
书,却不懂得实战经验,在秦国的进攻中一败涂地。
2.卧薪尝胆——勾践:越国的国王,在被吴国打败后,他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胸有成竹——文同:北宋时期的画家,他画竹子非常有名,每次
画竹之前,都会在心中构想出完整的竹子形象。
4.闻鸡起舞——祖逖:晋朝时期的名将,他听到鸡叫就会起床练剑,
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5.孟母三迁——孟子: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三次搬家,最终定居在学校附近,让孟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这些成语典故和人物对应都是比较著名的,也有一些不太为人知的例子,比如“韦编三绝——孔子”、“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中的重要人物【1 】
黄粱一梦(淳子棼)东施效颦(东施)江郎才尽(江淹)历尽艰险(晁错)弃文就武(班超)佼佼不群(嵇绍)负荆请罪(廉颇)杀妻求将(吴起)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空言无补(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力透纸背(王羲之)鞠躬尽瘁(诸葛亮)
卧薪尝胆(勾践)背城借一(项羽)流连忘返(刘禅)图穷匕见(荆轲)
三顾茅庐(刘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
l 抱薪救火——谋士苏代
l 所向无敌——杜预
l 高山流水——俞伯牙
l 望洋兴叹——河神
l 对牛谈琴——公明仪
l 滥竽充数——南郭师长教师
l 叶公好龙——叶子高l 退避三舍——重耳
l 洛阳纸贵——左思
l 杯弓蛇影——秦王苻坚l 按图索骥——孙阳
l 青出于蓝——汲黯
l 邯郸学步——寿陵少年l 如火如荼——夫差
l 望梅止渴——曹操
l 请君入瓮——周兴l 胸有成竹——文同l 唇亡齿寒——晋献公l 鸡鸣狗盗——孟尝君l 常备不懈——祖逖l 精卫填海——精卫l 真才实学——霍光l 毛骨悚然——义纵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空言无补(赵括)一鼓作气(曹刿)令媛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伤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朝:
一字令媛(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吊颈刺股(孙敬.苏秦)
汉朝:
一饭令媛(韩信)八面受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城借一(韩信)背城借一(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金屋藏娇(刘彻)暗度陈仓(韩信)十面潜伏(项羽)弃文就武(班超)捐躯疆场(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率由旧章(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长者(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另眼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流连忘返(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八斗之才(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春风(诸葛亮)
晋:
力透纸背(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死灰复然(谢安)洛阳纸贵(左思)杯弓蛇影(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朝: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与人物
八面受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项庄舞剑:刘邦
一饭令媛:韩信胯下之辱:韩信运筹帷幄:张良
借箸代寿:张良八斗之才:曹植煮豆燃萁:曹植
断虀画粥:范仲淹韦编三绝:孔子一字令媛:吕不韦
半子快婿:王羲之立地书橱:惠施爱财如命:杨朱
一箭双雕:长孙晟小时了了:孔融囫囵吞枣:陶潜
如鱼得水:诸葛亮另眼相看:吕蒙四壁萧条:司马相如
杀彘教子:曾参割席绝交:管宁呕心沥血:李贺
扑朔迷离:花木兰相敬如宾:梁鸿咏絮之才:谢道韫
引锥刺股:苏秦目不窥园: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