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

第1篇、霜露之疾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第2篇、饱食终日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世上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的人来真是强多了。

【释义】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第3篇、柴毁骨立成语故事

隋朝时期,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在郡内声望很高,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期满被朝廷封为雁门郡丞,他仍然坚持整天吃素,经常思念死去的父亲,弄得人柴毁骨立。

【释义】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第4篇、复鹿寻蕉成语故事

从前郑国人在野外砍柴,看到一只受伤的鹿跑过来,就把鹿打死,担心猎人追来,就把死鹿藏在一条小沟里,顺便砍了一些蕉叶覆盖。天黑了,他想找到死鹿扛回家,可惜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只好放弃,就当作自己做了同样的梦罢了。

【释义】复: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第5篇、怀刺漫灭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平原郡人祢衡,字正平,年轻时十分有才华与文采,性情高傲与刚强,喜欢矫时慢物,少与人交往。兴平年间在荆州避难,建安年初,到都城许昌游历。刚到颍川时,朋友给他一个大人物的名帖,祢衡揣在身上,直到名帖字迹模糊也没去找他。

关于忠诚的名人成语故事

关于忠诚的名人成语故事

关于忠诚的名人成语故事

故事一:《刘备张杰切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备率领部队攻打曹操,准备夺取他的权力。刘备非常尊敬他的智囊诸葛亮,曾经多次向他请教策略。然而,诸葛亮突然失踪了。刘备因为信任和依赖诸葛亮,非常担心他的安危。

在诸葛亮失踪的期间,刘备听说有一位名为张杰的智囊非常聪明且忠诚,于是他邀请张杰前来帮助自己。张杰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开始担任刘备的顾问。

不久之后,曹操得知了刘备失去了诸葛亮,便派遣使者前往拜访刘备。刘备派张杰代表自己接见使者,以测试张杰的聪明才智和忠诚度。

使者见到张杰后,假装是曹操的使者,提出了一道难题:“你如果献上曹操的计谋,我可以给

你重赏,你有何想法?”

张杰立刻明白,这是刘备用来测试他忠诚度的方法。他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诚如草木之

不离阳光,鱼虾之不离水源。我为人忠诚,不会背叛我的主公刘备。”

刘备听到了张杰的回答,非常高兴,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位与诸葛亮同样忠诚的智囊。随后,张杰真正展示了他的智谋,帮助刘备击败曹军,最终夺取了曹操的权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作为名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虽然刘备曾经失去了诸葛亮这位重要的顾问,但他相信忠诚的张杰能够填补这个空缺,并且张杰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表现出了自己的忠诚和聪明才智。

故事二:《岳飞和他的忠诚》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岳飞年少时就立志要保卫国家免受外敌侵略,并且一直为此努力奋斗。

南宋因为北方金国的入侵而岌岌可危,难以抵御外敌的进攻。岳飞毅然决定带领部队迎战敌人,保卫家园。

岳飞率军与金军多次交战,经常以少胜多,取得了不少胜利。然而,朝廷的一些官员对岳飞的功绩嫉妒,觉得他太过强大,不可控制,于是中央政府不断对岳飞进行打压。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导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下⾯是分享的名⼈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三顾茅庐】

主要⼈物:刘备

故事: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想请他帮助⾃⼰统⼀国家。官渡⼤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刻去许都。徐庶临⾛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天,刘备就和关⽻、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天,刘备和关⽻。张飞冒着⼤雪⼜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了。刘备⾮常失望,只好留下⼀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有⼀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张飞在门外等候,⾃⼰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围魏救赵】

主要⼈物:孙膑

故事: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梁,因⽽,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遭齐兵截击,⼏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包抄敌⼈的后⽅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强拉硬扯,要排解别⼈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历史文化名人成语故事

历史文化名人成语故事

历史文化名人成语故事

在中国有很多成语都是根据古代名人的事迹总结而成的,大家知道名人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历史文化名人成语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鼓作气【1】【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一字千金【2】【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名人成语故事

名人成语故事

名人成语故事

名人成语故事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作为国学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那么名人成语故事都有哪些。不妨看看。以下仅供参考!

一、大材小用

出处: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来自成语大全

释义:比喻对人材的使用不当。

故事: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名人的成语故事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有许多,这些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以下是yjbys小编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一

【成语】:鹤立鸡群

【拼音】:hè lì jī qún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个人叫稽绍,是晋惠帝的侍从官。一次,河间王联合成都王侵犯京城。稽绍随惠帝前去征讨,结果打了败仗,许多将领、官员和侍卫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只有稽绍保护着惠帝,始终不离左右。许多人看到稽绍奋勇杀敌的情景都很受感动,有人对司徒王戎说:稽绍真像一只野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仪表出众,气度不凡。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才能或仪表非常突出。

与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二

【成语】:河东狮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解释】: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成语故事】:

陈季常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他喜欢研究佛学,只要谈起佛理,他就会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季常的妻子柳氏是河东人,非常的凶悍,季常怕得要命;有一次,苏东坡去看季常,还没踏进门槛,就听到一声大吼,紧接着一阵拐杖落地的声音,苏东坡被吓得连退三步,楞了一会儿,才赶紧跑进去探个究竟。他进门一瞧,不禁笑了出来,原来,柳氏正竖着眉瞪着眼的骂着陈季常,而陈季常躲在一旁发抖,口里连连称是。于是,苏东坡题了一首诗送给陈季常,那首诗是这样写的:谁似龙丘居士贤,谈空说法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

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有谁能像龙丘居士(也就是陈季常)那么有才能呢?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但是一听到妻子的怒骂声,就吓得连拐杖都离了手,茫茫然不知所措。”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简介材料汇总

1、成语名人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

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

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吕不韦

2、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一饭千金》

《凿壁偷光》

《望梅止渴》

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圉

手不释卷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成语人物

刮目相看——吕蒙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班超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岳飞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

胯下之辱——韩信

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吕不韦

5、成语人物及成语简介

1.咏絮之材谢道韫形容能诗能文的才女。

2.东山再起谢安形容失败之后卷土重来。

3.绝妙好辞蔡邕(曹娥碑)

曹操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

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7.凿壁引光匡衡后比喻刻苦勤学。

8.韦编三绝孔子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七步成诗曹植形容才思敏捷之人。

10才高八斗曹操称曹植比喻才学极高。

左思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阮籍形容走投无路,处於十分穷困的境况。

15.一饭千金韩信比喻报恩隆厚。

关于名人的简短成语故事

关于名人的简短成语故事

关于名⼈的简短成语故事

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与⽂化价值,所以掌握好汉语成语也成为外国学习者成功进⾏跨⽂化交际的要点和难点。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名⼈的简短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名⼈的简短成语故事篇⼀:千变万化

据传说,周穆王有⼋匹骏马,⽇⾏千⾥,深受宠爱。他⾮常喜欢游玩,曾经接受西王母的邀请,参加过瑶池盛会。

⼀天,周穆王从昆⼭返回合⼭,途中听说有个叫偃师的⼈,⼿艺精巧,制作的动物能叫会跑。他有些不⼤相信,⽴即召见偃师,问:“听说你能造出各种精巧的玩意,拿出⼀件,让我看看。”

第⼆天,偃师带上⽊头雕成的假⼈拜见穆王。穆王看这些假⼈的五官齐全,眉⽑胡⼦像真⼈⼀模⼀样,觉得很吃惊。

穆王问偃师:“你雕的这些⼈都能动吗?

偃师说:“不但能动,⽽且能唱歌,跳舞。就像真⼈⼀样。”

穆王说:“让他们表演起来,我看⽐真⼈差多少。”

偃师⽤⿎声指挥⽊头⼈开始动作。⽊头⼈按着⿎声的节奏,别开阵势,进⾏攻守,但见⽊头⼈⼿执⼑枪剑棍攻杀、防守,进退有序,⼀会排成⼀字长蛇阵,忽然⼜变成⼗⾯埋伏,继⽽化作九宫⼋封阵、六花阵、七星阵、⼋门阵,阵势千变万化,把穆王看得眼花缭乱,⾮常⾼兴。他觉得如此新奇的玩意不让妃⼦欣赏⼀番,实在有些遗憾,于是命令宫⼥请妃⼦⼀同观看。

关于名⼈的简短成语故事篇⼆:要⾔不烦

三国时的魏国有个叫管辂(lù)的⼈,⾮常精通占⼘之术。他有⼀个好朋友叫何晏,是个⽞学家,精通《⽼⼦》《庄⼦》与《周易》,喜谈⽞理,是魏晋时清谈之⼠的领袖⼈物。西晋⼈陈寿在《三国志.管辂传》⾥记载了他们之间发⽣的⼀个有趣的故事:

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

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

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成语)有许多都来自于(历史(故事))当中的名人名物,古人为了记忆这些历史大事,成语的诞生便更方面学习这些学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1、先秦:

助纣为虐(商纣王)

不耻下问(孔子)

围魏救赵(孙膑)

讳疾忌医(蔡桓公)

退避三舍(重耳)

卧薪尝胆(勾践)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鸣惊人(齐威王)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奇货可居(吕不韦)

千金买骨(郭隗)

一鼓作气(曹刿)

一字千金(吕不韦)

惊弓之鸟(孙更赢)

杀妻求将(吴起)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秦汉: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指鹿为马(赵高)

一饭千金(韩信)

暗渡陈仓(韩信)

背水一战(韩信)

多多益善(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运筹帷幄(张良)

孺子可教(张良)

四周楚歌(项羽)

十面潜伏(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九牛一毛(司马迁)

投笔从戎(班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老当益壮(马援)

手不释卷(刘秀)

得陇望蜀(刘秀)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

3、三国:

三顾茅庐(刘备)

如鱼得水(刘备)

鞠躬尽瘁(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

锦囊妙计(诸葛亮)

七擒七纵(诸葛亮)

神机妙算(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羽)

过关斩将(关羽)

封金挂印(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一身是胆(赵云)

才高八斗(曹植)

七步成诗(曹植)

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1.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

2. 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 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同乡有个藏书多的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匡衡就到

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只希望能够借看你家的书。”那人听后深为触动,就把书都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4. 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刚好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道:“你看的是什么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ó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奉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é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假设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到达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着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那么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我们无法与古代名人面对面沟通,但我们却能对他们的一些事迹耳熟能详,有很多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到后来成为了成语流传开来,那么古代名人有哪些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专生考研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篇1:韦编三绝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国的齐景公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想把孔子留下来。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

但是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对这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瑰宝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成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历史名人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篇一:雪中送炭

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宋太祖一起打过天下,深切的知道江山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处都是深厚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寒,一杯酒还没喝完,他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住在皇宫里,穿着貂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百姓,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道会被冻成什么样子呢?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找来开封府伊,对他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得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们马上带上衣服和木炭替我去问候他们,帮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开封府伊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里。那些有困难的百姓们非常感激,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篇二:调虎离山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

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可以找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来看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名人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

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篇2:将心比心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在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她急中生智,一把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ó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é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

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发音:bān mén nòng fǔ

释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4.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音: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é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chāi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yā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cì hòu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

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5.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bìn )

发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6.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人物:刘备)

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故事: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而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那年诸葛亮才27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