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讲义 节材及施工管理部分图文数学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培训课件(202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培训课件(2024)

智能化与数字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绿色建筑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建筑信 息模型(BIM)、物联网(IoT)等,以提高建筑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可持续性与生态化
未来的绿色建筑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生态化,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采用更 多的可再生材料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4/1/30
24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 2
可再生能源定义
指自然界中可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包括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分类
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水能利用 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
3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和技术手段,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 相结合,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和节能减排。
2024/1/30
25
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材料在项目中的成功应用
案例一
某高层办公楼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和钢材,实现了结构的安全性和 耐久性,同时降低了能耗和碳排
放。
2024/1/30
案例二
某住宅小区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居民提供 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
案例三
某学校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和可再 生能源利用技术,打造了绿色校园 ,为学生提供了健康舒适的学习环 境。
2024/1/30
优化建筑布局,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减少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8
被动式设计策略
通过建筑设计手法,减少对机械 设备和能源的依赖。
优化建筑朝向、窗墙比、遮阳设 施等,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

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和节能门 窗,减少能源损失。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营管理w7设计评价居住建筑0.21 0.24 0.20 0.17 0.18 ————公共建筑0.16 0.28 0.18 0.19 0.19 ————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

节 一环 保 ” 的 几 个 关 键 要 素 .作 为 评 价 指 标 。 由 于 是 一 次 性 评
价 ,要 求评 价 指 标 以结 果性 为主 .所 以尽量 采 用定 量评 价 指标 。
建 筑 工 程 绿 色 施 工评 价 标 准 》 是 以建 筑 工程 施 工 活 动 为
用 、节 水 与 水 资 源 利 用 .节 材 与 材料 资源 利 用 、室 内环 境 质 量 和
条 、优 选 项9 条 .共 计7 6 条 。与 施 工阶 段 有 关 的 为7 条 ,内容 主 要 包 括 环 境 保 护 、 建材 选 用 、室 内 空 气质 量 等 。 与 施 工有 关 的 内容
大 约 占总条 款 数的 9 %。 由上 可 知 ,主要 的绿 色 建 筑 评价 标准 均 包 含 有 施 工过 程 中的 内容 .我 国 绿 色 建筑 评 价 分 为 两 个 阶段 :设 计 评 价 和运 行 评 价 . 因此 .将施 工 管理 单 独成 章 ,在 运 行阶 段评 价 .便 于 具体 操 作 。
筑 设 计 性 能 的实 现 ,评价 指 标 中应 有 满足 这 一 要 求 的 内容 。 施 工
管 理 仅 仅 是绿 色 建 筑 的 一个 环 节 .主 要选 取 施 工 活动 中有 关 “ 四
1 . 3绿 色建 筑 评价标 准 ( GB/ T S 0 3 7 8 - 2 0 0 6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GB / T 5 0 3 7 8 — 2 0 0 6 ) 结合 我 国 的实 际 情 况 .评 价 指 标 分 为 六 部 分 ,即 节 地 与 室 外 环 境 、 节 能 与 能 源 利
运 行 管 理 。对 于 住 宅 建 筑 评 价 指标 包 括 控制 项 2 7 条 一 般 项4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2019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发展中国绿色建筑建设的进程中出台的,旨在帮助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

标准在体系构成方面引入由能源、社会、环境组成的四个维度,以及多维度综合评判等内容,实现以“绿色、低碳、节能、可持续”为基本原则,让建筑获得利用有效的能源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综合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标准根据建筑年限、所处位置和情况、设计与建造、使用与运维等四级,要求其各级满足以下条件:一、设计与建造1.采用新型节能和环境技术,针对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通过针对性对整体建筑进行环境设计和施工,能建立出宜居、宜群居、宜心居、宜生居的人性化环境;2.采用高性能耐用建材及其他绿色建筑用材;3.形成建筑技术实施管理及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建造的质量及效果。

二、使用与运维1.对建筑的能源节约有针对性的运维管理,确保建筑正常运行及能源消耗;2.制定完备的绿色建筑节能管理规范,组织有关部门、机构、企业开展建筑节能管理;3.加强建筑运行状态的监控及评价,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安全性能,节能降耗,舒适度好,安全可控,生态环境优良。

三、多维度综合评判1.设计、建造、使用等整个过程的多维度评价,其中要考虑到社会、能源、环境等多个方面;2.充分发挥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便利互联等技术与工具,打造以技术服务“三维一体”学习型绿色建筑,实现持续改善建筑节能管理;3.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可视化管理、及时响应、有效应对异常情况,实现环境管理及节能改善的精准化、规范化。

2019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旨在帮助推动绿色建筑的建设,以“绿色、低碳、节能、可持续”为核心要求,充分发挥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便利互联等技术的应用,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绿色建筑新型模式,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室内外设计,积极实施绿色建筑技术,确保绿色建筑特性,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作出贡献。

2019绿建标准

2019绿建标准

2019绿建标准2019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套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可以分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6大章节。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它有着诸多新的特点与改进。

首先,该标准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五类指标。

这些指标不仅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还统一设置了加分项,使评价标准更为全面和科学。

其次,该标准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时间节点,并增加了绿色建筑等级,从原本的三个等级扩展为四个等级,即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这样的等级划分不仅使评价更为精细,还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此外,该标准还拓展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在评价内容上,它涉及了建筑能耗、室内环境、建筑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建筑能耗方面,它评价建筑的节能水平;在室内环境方面,它关注空气质量、采光、音响等因素;在建筑资源利用方面,它考察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水资源利用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并参考了国外先进标准。

这不仅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还反映了我国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

总的来说,2019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套全面、科学且实用的评价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这一版标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从安全、健康、舒适等多个角度对建筑进行评价。

相较于旧版标准,它将与“人”相关的内容单独列出,形成了新的章节,从而更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科学性与合理性:该标准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更加科学与合理。

不同于旧版标准中各章节对应的专业较为明显,新标准的各章节涉及了不同的专业,各专业都能在不同的章节找到本专业对应的条文。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该标准将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成了4个等级,即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讲义 节材及施工管理部分_图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讲义 节材及施工管理部分_图文

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 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四、图审重点
【审査范围】 混凝土结构的民用建筑(其它结构形式不参评) 【审査文件】 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梁柱配筋图 【审査内容】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混凝土的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
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 不规则,得3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二、评价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建筑、结构专业施工图纸、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
控制项的评价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 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评分项共7类,每类的得分必须不小于40分。评 分项按标准第3.2.7条规定的权重计入总得分,加 分项直接计入。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 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 星级。
设计评价时: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分项计入总 得分的权重对居住建筑为0.17,对公共建筑为 0.19;9施工管理不参评。
结构材料的用量对于建筑节材的贡献也较大。绿色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 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优先选用规则的形体。 建筑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建筑形体的规则性根据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的有关规定一般划分为:规则、不规则、特 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9规定: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 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釆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4.3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 1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 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 不规则的建筑。

绿色建筑ppt课件完整版(2024)

绿色建筑ppt课件完整版(2024)

2024/1/28
6
0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体系
2024/1/28
7
国内外评价标准介绍
2024/1/28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 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
LEED(领先能效环境设计)标准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综合考虑建筑的位置、交通、用水效率、能源与大气、 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03
22
05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在绿色建筑中 实践
2024/1/28
23
雨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
01
02
03
雨水收集
通过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 统,将建筑物屋顶、道路 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收集。
2024/1/28
雨水处理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 法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 ,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 物。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冲厕 、绿化浇灌、道路清洗等 非饮用用途,减少自来水 的用量。
特点:高强度、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 等。
02
05
特点: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 快等。
应用: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工程 等。
03
2024/1/28
06
应用:厂房、仓库、体育馆、展览馆等。
19
室内环境优化措施探讨
通风设计
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2024/1/28
合理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避免气流短路和死角。
20
室内环境优化措施探讨
采光设计
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能耗。
合理设置窗户位置和大小,避免眩光和直射阳光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建建筑的20%要求为绿色建筑,总量为10亿平方米; • 北京市自2013年6月1日起,所有新建建筑需达到绿色建筑一
星级及以上 • 深圳市等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每类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 选项。
1. 控制项:必备条件 2. 一般项和优选项:可选条件 3. 优选项:难度大、综合性强、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发展状况
2008-2013.03绿建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前十位申报单位
为什么申请中国绿色建筑认证?
由点及面,广泛认同
• 除甘肃、青海、贵州及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级直辖市都有获得标识的绿色建筑,其中江苏、广 东、上海等三个沿海地区的数量遥遥领先
• 2012年各地标识项目数量增速普遍加快,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增速明 显
达标要求
提交材料
资料负 责单位
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 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提供环评报告
1.环评报告 2.总图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 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 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请提供环评报告。另外需要土壤含氡量检 测报告和电磁辐射检测报告。
绿色度高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评价与等级划分
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资源利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 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项指标包括控 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应先审查是否满足控制项的要求。 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则通过初审。 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达标判定,按满足一般项、 优选项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别为三星级。

住建部最新绿色施工技术指标及评价指南(2019).docx

住建部最新绿色施工技术指标及评价指南(2019).docx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及实施与评价指南2019 年1 月第一章总则1.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绿施科技示范”)技术指标及实施与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标及指南”)适用于建筑工程“绿施科技示范”的申报、立项评审、过程实施评价与验收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市政、铁路、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绿施科技示范”量化考核指标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以及工程自身特点进行制定并应进行细化和分解,原则上应满足“指标及指南”中的量化指标要求(见表 1)。

且量化考核指标必须用具体、明确的数值表达。

3.“指标及指南”的评价内容(表4~表 9)中仅为“绿施科技示范”应当满足的要求。

凡未在“指标及指南”中规定的绿色施工内容,必须满足国家现行的绿色施工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并按此实施及考核评价。

4.“绿施科技示范”评价包含“绿施科技示范”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人力资源节约与职业健康安全等七大要素。

5.“指标及指南”的评价内容表 2 是对“绿施科技示范”管理体系的要求;表 3 是对项目的整体技术创新及科技示范内容进行评价;表 10 是对“绿施科技示范”的最终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适用于项目验收时评价,项目自评价可参考;表 11 是量化技术指标计算方法,统一按此表计算比对。

6.过程中应优先选用住建部《绿色施工推广应用技术公告》(以下简称“技术公告”)中所列技术。

所选用的技术未列入“技术公告”中的推广应用技术、“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推广项目等先进适用技术,且未形成专利(国家发明)、工法(省部级以上)的,应通过有关部门组织技术评价(鉴定)并提供成果评价(鉴定)报告。

第二章量化考核指标表 1:量化指标值12第三章评价内容及实施与评价指南表 2:“绿施科技示范”管理34表 4:环境保护56表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表 6:节能与能源利用8表 7: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表 8: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10表 9:人力资源节约与职业健康安全111112表 10: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113114第四章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量化技术指标计算方法表 11: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量化技术指标计算方法115116117118附件 1:《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及推广计划》编制要求119220附件 2:资金投入计划221222注:如同一施工措施列入“四节一环保”中多个项目时,“资金投入”栏只计入 1 次。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培训讲义PPT图文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培训讲义PPT图文

高效节能设备
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照 明、电梯等设备,减少设 备运行能耗。
可再生能源利用
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 能源的依赖。
环保施工技术
减少建筑垃圾
粉尘控制
通过合理设计和精确施工,减少建筑 垃圾的产生和排放。
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减少施工过 程中粉尘的飞扬和扩散。
噪音控制
采取隔音措施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降低施工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现场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施垃圾分类、噪声控制、 扬尘治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3
施工人员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 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绿色施工理念的贯彻落实。
运营维护阶段延续绿色建筑理念
节能运营管理
01
在运营维护阶段,应注重节能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
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项目采用了高性能围护结构、太 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 统等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施工实践
施工过程中实施了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等绿色施工措施,如 使用预制构件、优化施工流程等。
实施效果
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认证,并实 现了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
环保目标。
案例二:某商业综合体项目
回报周期较长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需要 长期的投资和运营才能实现经济效益。
06
未来展望:推动绿色建筑 与绿色施工发展策略建议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法 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 任和义务,为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 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 金融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 和绿色施工的发展,提高其在市场中的 竞争力。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培训讲义PPT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培训讲义PPT
5
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念
事前评估 事后评估 技术、经济、政策问题及解决方案
6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类
建筑设计与决策支持工具
• 针对设计方案或新建建筑 • 以辅助设计与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 • 强调在绿色建筑实施的过程中施加影响 • 预测结果可反馈到设计或实施阶段 • 通过推荐具体技术、管理方式、模拟等手段,实施者可不断调节方案,以 达到设定目标
破坏、垃圾排放量和掩埋处理、室内空气质量; 4、使用者反馈——使用者满意程度 5、NABERS评估对象:一部分是对既有商用办公建筑进行等级评定,另一
部分是对住宅进行等级评定。评估的建筑星级等级越高,实际环境性能 越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006年3月7日发布, 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绿色建筑通过集成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作用 评价体系提供完善的评价指标,可做为建筑设计阶段清楚地框架 整合考虑与场地选择和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以及建筑运行
与维护的诸多问题,指导和贯穿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 这些指标比一般的建筑规范更明确的给出了环境标志和目标,使
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对环境、能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选择合适 的措施
未来可结合各地建设实践的需求和当地的气候、经济、技术等特点,制定符合当地情 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估体系和设计导则。
同时还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拓展到更多类型的建筑,利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为建筑管 理提供依据、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为市场竞争提供信息、为环境教育提供资源,规 范绿色建筑的行业管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三、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现状
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 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 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课件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课件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一星50分,二星65分,三星80分
•公 建:节地15分,节能35分,节水10分,节材20分,室内20分,创新10分,总分110分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 —


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

(项目选址)
4.1.2 场地安全,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 —

害威胁,无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源、
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无电磁辐射、含
氡土壤等有害有毒物质危害。(场地安
全)
4.1.3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污染物


4.1.4 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 —

筑及场地的日照标准要求。
•旧标准:控制项8项,新标准4项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
4.2.1 容积率0.8-1.5得10分,1.5-3.5得15分, 19 ≥3.5得19分
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4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2.10 8.2.11
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70%以上的区域无视线干扰 光系数≥2%的面积比例大于75%无眩光均匀性得8分,地下采光系数 ≥0.5%占20%得4分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大进深区域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可调节遮阳60~70%得6分,70~80得8分,≥80得12分 75%采暖空调可控得4分,个性化末端得4分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避免污染空气串通,重要区域通风或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要求。 污染物浓度采集分析得7分,实时报警得3分 地下一氧化碳浓度监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不断增加的建筑建设,建筑行业的环境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建筑行业的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

绿色建筑作为能源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高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的新型建筑,在建筑行业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应用,所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是一个由专家提出的建筑设计、建造、运营的全过程的绿色建筑模式,它包括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评价标准以及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标准。

这一标准可以作为建筑业界、政府和公众建立绿色建筑的参照标准,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建筑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从设计角度出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分为建筑概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涵盖以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素:总体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结构可持续性,多功能一体化,建筑品质及安全等。

第一阶段,建筑概念设计阶段,是通过定义建筑概念、发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提高建筑设计品质,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目标。

这一阶段的设计要素有规划模式、建筑立面形态、空间环境、噪声降低、能源改善、节水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等。

其中,节能减排是实现绿色建筑最为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第二阶段,施工阶段,是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标准,建设出具有节能减排、资源回收、新型建筑等概念的绿色建筑。

这一阶段的设计要素有材料选用、施工技术改进、施工组织管理、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细部设计等。

施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避免污染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等。

第三阶段,运营管理阶段,是是将绿色建筑的设计原理应用到实际的运营中,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及经济发展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设计要素有建筑维护、空气净化、危险建筑物拆除、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

从运营管理的角度来说,绿色建筑需要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恢复、能源使用优化、维护设施等,以保持建筑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PT课件

• 集中供能系统
• 自主调节室温及水力平衡
室外新 风
• 自然通风及过渡季节新风利用
合理的设备容量
• 无冗余的设备预留裕量
• 照明功率密度
• 部分负荷控制措施
选用能效比高的设备
精品课件
12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能源多级利用 • 冷热电三联产
节能与能源利用:
能源多级利用和可再生能源:
• 余热及废热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包括:热 / 光 / 声 / 空气
达到健康、舒新风适量、高效的室内环境
相对湿度/% /(m³/h·p)
40
30
➢ 技术措施 被动式 – 建筑自身的设计(优先考虑) 主动式 - 通过机械设备调节 (系统优化)
精品课件
18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热环境控制
室内环境质量:
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
➢ 热环境控制 冬季日照及夏季外遮阳 • 建筑朝向选择 • 可调节外遮阳设置 • 绿化遮阳 • 结合建筑构件的遮阳 室温控制 • 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 • 可独立进行温度、湿度调节
室内环境质量:
精品课件
场地选址 避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节地与室外环境:
安全卫生:
无电磁、氡及其他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布局有利健康
周边人行区风速要求≤5m/s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建筑布置)
室外环境质量控制
包括声、光、风、热等环境要素
精品课件
9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技术途径 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 设备材料用能效率 能源多级利用及可再生能源 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
包括传热系数、太阳辐射系数、可见光透视率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 绿色性能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识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五星级划分的变化——新增“基础级”原标准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2023年最新修订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2023年最新修订内容

60%,得 3 分;
60%,得 4 分;
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 0.5%的面积与 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 0.5%的面积与
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 10%以上,得 3 分; 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 10%以上,得 4 分;
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 60%面积比例区域的 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 60%面积比例区域的
例区域,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 300lx 的小时数平 例区域,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 300lx 的小时数平
均不少于 8h/d,得 9 分;
均不少于 8h/d,得 12 分;
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 1)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
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 8 分。
2 建筑物内部设备传播至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
比现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环境通用规
范》GB 55016 限值低 3dB 及以上,得 4 分。
5.2.7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评价总分
值为 10 分,按表 5.2.7 的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表 5.2.7 主要功能房间隔声性能评分规则
术要求
一星级
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 的提高比 例,或建筑 供暖空调 负荷降低 比例
围护结 构提高 5%; 或负荷 降低 5%
二星级
围护结构 提高 10%; 或负荷降 低 10%
三星级
围护结 构提高 20%; 或负荷 降低 15%
3.2.8 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 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 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时,绿 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分析 课件

绿色建筑分析 课件

绿色建筑分析课件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发展绿色建筑,并非只是在建筑周围种满绿植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在过去,建筑行业往往只关注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忽视了其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建筑模式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绿色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当时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并在建筑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完善,从最初的节能建筑逐渐发展到涵盖生态、环保、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概念。

如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中国,绿色建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建筑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建筑的建设。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1、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同时,还会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节地与室外环境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绿色建筑注重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

通过提高建筑密度、优化建筑布局等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此外,绿色建筑还会关注室外环境的营造,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水是生命之源,绿色建筑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也有独特的措施。

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会通过优化景观设计,减少灌溉用水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的,7.2.7~7.2.14共8条为有关材料选用的。 11.2.5条为有关性能提高的加分条款,11.2.10与
11.2.12条为有关创新的加分条款。
9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是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新增加的。 9.1、控制项 9.1.1~9.1.4共4条 9.2、评分项 9.2.1~9.2.3共3条为有关环境保护 的,9.2.4~9.2.8共5条为有关资源节约的,9.2.9~ 9.2.13共5条为有关过程管理的。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 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表3.4.3-2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不规则类型 侧向刚度不规则
定义和参考指标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 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 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 装饰性构件。
二、评价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建筑、结构设计说明及图纸,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构件的功能说
明书,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单栋建筑总造价比例计算书, 审查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单栋建筑总造价比例及其合理性。 运行阶段:查阅建筑、结构竣工图,建筑工程造价决算表,造价比例计算书,审 查造价比例及其合理性,并进行现场核查。 注、注意事项 针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居住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2%; 公共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5%。。 评价时,对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构件应由申报方提供功能说明书。对有纯装饰性 构件的项目应以单栋建筑为单元进行造价比例核算,各单栋建筑均应符合上述造 价比例要求。对于地下室相连接而地上部分分开的项目可按照申报主体进行整体 计算,可不以地上单栋建筑为单元。
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结构梁、柱配筋图中,应核查混凝土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是
否均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 装饰性构件。
一、释义及说明
本条主要引导在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装饰性构件兼具功能性,尽量 避免设计纯装饰性构件,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对纯装饰性构件,应对 其造价占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进行控制。单栋建筑总造价系指该建筑 的土建、安装工程总造价,不包括征地等其它费用。
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工程材料决算清单,审查 是否采用了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四、图审重点
【审査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査文件】 结构设计总说明 【审査内容】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所选用的结构材料未采用国家和本地
运行评价时: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分项计入总 得分的权重对居住建筑为0.14,对公共建筑为 0.15;9施工管理评分项计入总得分的权重均为 0.10。
第二部分: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条 文说明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一、释义及说明
本条用于约束建筑工程项目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禁止和 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 体不规则,得3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不规则类型 扭转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楼板局部不连续
表3.4.3-1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定义和参考指标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 移), 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地方主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发布墙体保 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38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 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建设部公 告第659号)、湖北、北京、上海、江苏等也有相关的文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讲义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含 11 提高与创新相关内容) 9 施工管理部分
王爱勋(教授级高工) 2015年9月30日
第一部分 概述
概况介绍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本章包含有7.1节控制项3个条款; 7.2节评分项14个条款,共100分其中有关节材设计的6 条计40分,有关材料选用的8条计60分;另外11提高与 创新中与节材有关的有3条涉及共5分的加分项。
二、评价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钢结 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其它结构建筑不参评。
三、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结构专业施工图(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梁配筋图 及柱配筋图),对设计选用的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牌号和规格 进行核查。
运行评价:查阅竣工图(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梁配筋图及柱配筋 图),对实际选用的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牌号和规格进行核查。
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 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Leabharlann 热轧带肋钢筋。 四、图审重点
【审査范围】 混凝土结构的民用建筑(其它结构形式不参评) 【审査文件】 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梁柱配筋图 【审査内容】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混凝土的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
控制项的评价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 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评分项共7类,每类的得分必须不小于40分。评 分项按标准第3.2.7条规定的权重计入总得分,加 分项直接计入。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 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 星级。
设计评价时: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分项计入总 得分的权重对居住建筑为0.17,对公共建筑为 0.19;9施工管理不参评。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二、评价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对照国家和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限制、禁 止使用的建材及制品目录,查阅设计说明和材料清单,审查是否 采用了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注:本条还有建筑专业相关内容。
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 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一、释义及说明
400MPa级及以上的热乳带肋钢筋,具有强度高、综合性能优的特点。在 绿色建筑中推广采用高强钢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钢铁工业和建筑业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 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也对该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民用建筑绿 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规定:7.1.2严禁采用高耗能、污染 超标及国家和地方限制使用或淘汰的材料。《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规定:4.3.1民用建筑工程室 内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 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规定:3.2.1严禁使用国家 明令淘汰的材料。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 连续
楼层承载力突变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 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 不规则,得3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7.2评分项
I节材设计
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 不规则,得3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一、释义及说明 结构材料用量占建筑总材料用量的比重较大。在满足安全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约
结构材料的用量对于建筑节材的贡献也较大。绿色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 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优先选用规则的形体。 建筑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建筑形体的规则性根据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一般划分为:规则、不规则、特 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 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釆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4.3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 1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 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 不规则的建筑。
2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 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 别不规则的建筑。
为实现相同的抗震设防目标,形体不规则的建筑,要比形体规则的建筑 耗费更多的结构材料。因此,本条引导绿色建筑项目择优选用较为规则 的建筑形体,减少结构材料用量。
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 不规则,得3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