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合集下载

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指南引言:院士是指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和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学者,是对其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院士增选是评选和甄选卓越科学家进入院士团体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篇文章将从增选的目的、条件、程序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等方面,对院士增选进行详细阐述。

一、院士增选的目的:院士增选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杰出学术成就和长期贡献的科学家或学者,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提升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

通过增选院士,可以鼓励学者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

同时,院士团体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威望,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和引进人才。

二、院士增选的条件:院士增选的条件通常包括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和学术道德三个方面。

(一)学术成就:候选人应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学术成就,包括独立完成的重要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专利成果等。

同时,候选人应具备较高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影响力:候选人应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包括被同行引用的次数、在学术会议上的邀请发言、学术论文的评审、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等。

此外,候选人还应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三)学术道德:候选人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严谨科学、敢于创新等。

候选人还应遵守学术伦理规范,不从事学术不端行为。

三、院士增选的程序:院士增选的程序一般包括提名、初审、专家评审、最终评审和公布等环节。

(一)提名:候选人可以由本院士团体成员提名,也可以由科研院所、高校、学会等单位提名。

提名材料一般包括个人简历、主要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力、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二)初审:由增选委员会对提名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出符合基本条件的候选人。

(三)专家评审:由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

评审过程一般包括查阅相关文献、听取候选人的报告、面试等。

(四)最终评审:由院士团体全体院士参与最终评审,通过秘密投票确定是否增选候选人为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根据《中国工程院2003年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修订,2004年11月2日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为了规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制定本办法。

一、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二)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重大贡献;或为某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以上各项中都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产业、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高级工程师”是指等同于教授或研究员职称的高级工程师。

二、增选名额及对院士候选人的有关要求(一)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主席团决定。

(二)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以增选当年6月30日为计算的截止日期)。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0.12.24•【文号】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11年1月开始。

现将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经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确定,2011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各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到各学部的候选人人数不得超过该学部的增选名额。

二、各归口初选部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所属单位推荐并初选院士候选人。

凡双重领导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由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初选。

推荐工作必须坚持院士标准,认真审议,严格把关。

三、请各归口初选部门要特别注意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第二章中“凡已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的规定,凡2005、2007和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五、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准备《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是指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中科院)增选院士的评选标准和要求。

中科院
院士是中科院最高学术荣誉称号以及科学家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了中国科学界的最高水平。

根据中科院的规定,院士增选是以学术研究成就为评判标准的。

具体的增选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候选人应该在某一科学领域内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应该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对该领域的科学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具备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候选人应该具备卓越的学术水平,包括对科研问题的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科学方法的应用等。

同时,候选人还应该具备在学术研究中展示出的创新能力,即在科学研究中能够提出新的理论、方法、技术等。

3. 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候选人应该在科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包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重要学术报告等。

4. 具备培养和指导学科建设的能力:候选人应该具备较强的指导本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科人才的能力,包括指导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参与学科建设等。

中科院院士增选是通过引荐、申报、初评、复评、公示等环节进行,最终经中科院学部会议讨论决定并通过中科院院士大会正式选举产生。

增选一次一般持续数年,通过者成为中科院院士。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39
赵思雄
64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0
莫宣学
66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1
郭正堂
41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42
郭华东
54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43
钱永甫
66
气象学
南京大学
44
高山
42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5
高抒
48
海洋地质与自然地理
南京大学
14
吴培亨
65
超导电子学
南京大学
15
张树霖
69
半导体光谱学
北京大学
16
张铃
67
计算机应用
安徽大学
17
李建中
5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李征帆
68
电磁场与微波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9
李爱珍(女)
68
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
李景镇
64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1
杜国同
5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22
杨福民
62
天体测量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23
苏毅
63
应用激光技术与光电测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4
陈天平
64
信息处理、系统科学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05.01.12•【文号】•【施行日期】2005.01.12•【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各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05]6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04]94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

鉴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现就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与推荐、提名的单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可以推荐、提名本学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科协系统候选人,被推荐、提名的人选为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必须是本会会员。

二、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1.各学会要按两院《通知》和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要求的标准条件(见附件1、2)及学科专业范围进行院士候选人的选拔。

在推荐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好质量关,增加透明度,在本学会范围内征求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

2.在推荐、提名工作中,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选拔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及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作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

三、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的名额及要求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其中,报送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候选人名额不超过6名。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改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新增信息技术科学部,目前为6个学部。

各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人数,由各学会按照增选院士的标准掌握。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附件4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本推荐书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被推荐人姓名:专业:工作单位:推荐学部:填表日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印制附件材料目录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附件2:被推荐人中国国籍证明附件3:论著目录附件4: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附件5:获奖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的复印件附件6: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说明1、本附件材料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或由被推荐人提供。

被推荐人对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向推荐单位负责,并提交确认函。

2、附件材料的附件1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填写,附件2至附件6不使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请按相关要求填写或提供复印件。

全部附件材料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

如10篇(册)代表性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不便装订,可以另附。

3、本附件材料内容不得涉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1.个人信息2.主要学历(六项以内)3.主要学术经历(十项以内)4.重要学术任(兼)职(六项以内),指在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或重要学术刊物等的任(兼)职5.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限10篇(册)以内。

在每篇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后说明被推荐人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限100字),如,提出什么学术思想,是否执笔人,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和主要贡献。

按以下顺序填写: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外籍院士是什么意思

外籍院士是什么意思

外籍院士一、什么是外籍院士外籍院士是院士的一部分。

外籍院士和本籍院士的区别,主要是国籍不同,外籍院士的国籍是国外户籍。

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国国籍,可按程序转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二、院士简介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

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于2021年11月18日揭晓,共有149人当选。

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三、制度由来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选理念,如民主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

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

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

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11
李林
4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2
李增智
57
森林保护
安徽农业大学
13
杨焕明
50
基因组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4
沈岩
51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15
陈霖
57
认知科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
16
周开亚
70
脊椎动物学、保护生物学
南京师范大学
17
林兆鑫
60
肠胃科、内科
金亚秋
56
电磁散射与遥感
复旦大学
33
金展鹏
64
材料科学、相图与相变
中南大学
34
郭光灿
60
光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5
曹希仁
57
控制系统理论
香港科技大学
36
章梓雄
58
流体力学
香港大学
37
黄石生
64
机械电子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38
黄琳
67
控制科学
北京大学
39
彭堃墀
66
光学
山西大学
40
董平
65
机械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
10
张经
45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11
李曙光
62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
杨文采
60
地球物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
沈焕庭
67
自然地理--河口学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优秀素材【优秀范文】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优秀素材【优秀范文】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优秀素材【优秀范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优秀素材【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优秀素材》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全国三八红旗手和红旗集体的评选表彰开始于1960年。

40多年来,全国已经有多名优秀女性和多个先进集体获此殊荣。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优秀素材,一起来看看吧!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胡海岚事迹有感(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随之带来的就是愈发严重的心理压力,在此前提下,有一种心理疾病正在悄悄蔓延,成为全球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抑郁症。

据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人口患有抑郁症,相当于全球人口的二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就在不久前,她还被******教科文组织授予了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荣誉,全球只有5位女科学家能够享受此项殊荣,她也是本届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

这个奖项是1998年由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基金共同设立,专门用来表彰富有潜力的青年女科学家,奖金10万欧元。

胡海岚能够获奖,正是因为她在抑郁症研究方面拥有重大突破性发现,为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实力与颜值双爆表胡海岚教授有别于普通人眼中的科研工作者,属于实力与颜值双爆表的类型。

她从小就是学霸,高三就被提前保送到了北京大学生物系,海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在世界影响最大的研究院榜首、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从事了近5年的科研工作,回国后加入浙江大学。

从她现在的照片,我们也能看出,胡海岚教授还是一位颜值很高的美女科学家,若星辰般璀璨的双眼、如沐春风的微笑,隔着照片,我们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女性知性之美。

在她的身上,完美体现了中国女性和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斐然气质。

2023院士增选指南

2023院士增选指南

2023院士增选指南一、引言2023年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的院士增选年份。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荣誉,院士的增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增选条件、程序和评审标准等方面介绍2023年院士增选的指南。

二、增选条件1. 具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2. 为科学技术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3. 在相关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享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声誉;4. 年龄不超过70周岁(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

三、增选程序1. 提名:由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名候选人,并填写提名表;2. 审核:提名材料经初审合格后,进入正式审核环节;3. 评审:由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4. 公示:公示通过增选的候选人名单;5. 投票:由院士大会对候选人进行投票;6. 结果公布:公布当选院士名单。

四、评审标准1. 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对候选人在所从事领域的创新能力、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2. 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考察候选人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3. 突出贡献:评估候选人对科学技术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4.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考察候选人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贡献;5. 遵守职业道德:评估候选人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

五、注意事项1. 提名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个人简历、科研成果、学术荣誉等;2. 提名材料应由提名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3. 提名材料一旦提交后,不得更改或补充;4. 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或插手。

六、增选结果1. 当选院士:获得超过半数院士票的候选人当选为院士;2. 未当选院士:对于未当选的候选人,可以在两年后重新提名。

七、结语2023院士增选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一次盛会,将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候选人和提名单位共同努力,确保提名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增选工作顺利进行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1.24•【文号】农办人[2011]005号•【施行日期】2011.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农办人[2011]005号2011年01月24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两院”《通知》)精神,现就我部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通知如下:一、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条件和名额(一)“两院”院士候选人要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

(二)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70岁(1941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凡2005、2007、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而未能当选者,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和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四)2011年“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我部推荐名额不能超过“两院”相应学部的增选名额总数(具体名额见“两院”《通知》)。

二、推荐工作要求(一)各单位推荐、提名候选人要做到公开透明,应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要成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要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条件,认真推荐。

(二)各单位要积极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及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院士;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

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1955年开始,到2003年止,中国科学院共产生10批共计1027名院士。

院士列表(自1994年~2002年,共产生5批46名外籍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191)艾国祥白以龙蔡诗东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功陈建生陈景润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陈希孺程开甲程民德崔尔杰戴传曾戴元本邓稼先丁大钊丁伟岳丁夏畦段学复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冯康甘子钊葛墨林葛庭燧龚昌德谷超豪关肇直管惟炎郭柏灵郭尚平郭永怀郭仲衡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宁胡和生胡济民胡仁宇胡世华华罗庚黄昆黄润乾黄胜年黄祖洽霍裕平江泽涵姜伯驹解思深金建中经福谦柯召邝宇平李林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国平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廖山涛林群林同骥刘应明卢鹤绂陆埮陆启铿陆学善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潘承洞彭桓武彭实戈蒲富恪钱临照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饶毓泰沈元沈文庆沈学础施汝为石钟慈苏步青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谈镐生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汪德昭王迅王元王承书王鼎盛王淦昌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湘浩王业宁王竹溪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杭生吴式枢吴文俊吴有训席泽宗夏道行冼鼎昌肖健谢家麟谢希德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许宝騄严济慈严加安严志达杨乐杨澄中杨福家杨国桢杨立铭杨应昌叶朝辉叶企孙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余瑞璜詹文龙张杰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仁和张淑仪张文裕张钰哲张裕恒张宗燧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赵忠尧郑厚植周恒周光召周培源周同庆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朱洪元庄逢甘邹广田化学部(175)白春礼蔡镏生蔡启瑞曹镛曹本熹查全性陈懿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鉴远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荣悌陈茹玉陈新滋陈耀祖程津培程镕时戴安邦戴立信邓从豪邓景发方肇伦费维扬冯守华冯新德傅鹰高鸿高济宇高世扬高小霞高怡生高振衡顾翼东郭景坤郭慕孙郭燮贤何炳林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侯祥麟侯虞钧胡英胡宏纹黄宪黄量黄葆同黄本立黄春辉黄鸣龙黄乃正黄维垣黄耀曾黄志镗黄子卿嵇汝运计亮年纪育沣江龙江明江元生姜圣阶蒋丽金蒋明谦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方训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树权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林尚安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柳大纲楼南泉卢嘉锡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保功钱人元钱逸泰钱志道任咏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时钧苏锵苏元复孙家钟唐敖庆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猷汪德熙汪尔康汪家鼎王夔王序王葆仁王方定王佛松吴奇吴浩青吴新涛吴学周吴养洁吴云东吴征铠武迟肖伦谢毓元邢其毅徐僖徐光宪徐如人徐晓白严东生颜德岳杨石先杨玉良姚建年姚守拙殷之文游效曾余国琮俞汝勤虞宏正袁权袁承业袁翰青恽子强曾昭抡张滂张存浩张大煜张礼和张乾二张青莲张玉奎赵承嘏赵玉芬赵宗燠郑兰荪支志明周其凤周同惠周维善朱道本朱起鹤朱清时朱亚杰庄长恭卓仁禧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32)鲍文奎贝时璋秉志蔡翘蔡旭蔡邦华曹天钦曹文宣常文瑞陈桢陈竺陈凤桐陈华癸陈焕镛陈可冀陈世骧陈慰峰陈文贵陈文新陈晓亚陈宜瑜陈宜张陈中伟陈子元承淡安戴芳澜戴松恩邓叔群邓子新丁颖方精云方荣祥方心芳冯德培冯兰洲冯泽芳高尚荫龚岳亭郭爱克韩济生韩启德郝水贺林贺福初洪德元洪国藩洪孟民侯光炯侯学煜胡经甫黄家驷黄祯祥蒋有绪金国章金善宝鞠躬孔祥复匡廷云黎尚豪李博李朝义李季伦李继侗李家洋李竟雄李连捷李庆逵李振声梁希梁伯强梁栋材梁植权梁智仁林镕林其谁林巧稚刘承钊刘崇乐刘建康刘瑞玉刘思职刘新垣刘以训刘允怡娄成后卢永根陆宝麟陆士新罗宗洛马世骏马文昭毛江森钮经义潘菽庞雄飞裴钢蒲蛰龙戚正武钱崇澍强伯勤钦俊德秦仁昌邱式邦裘法祖裘维蕃饶子和沈岩沈其震沈善炯沈允钢沈韫芬沈自尹盛彤笙施教耐施立明施履吉施蕴渝石元春宋大祥苏国辉孙大业孙汉董孙曼霁孙儒泳谈家桢汤飞凡汤佩松唐崇惕唐守正唐仲璋田波童第周童坦君涂治汪堃仁汪忠镐王大成王德宝王恩多王伏雄王家楫王善源王世真王文采王应睐王正敏王志均王志新王志珍魏曦魏江春魏于全吴旻吴常信吴建屏吴阶平吴孟超吴英恺吴征镒吴中伦吴祖泽伍献文萧龙友谢联辉谢少文熊毅徐冠仁徐国钧许根俊许智宏薛社普阎隆飞阎逊初阳含熙杨简杨福愉杨弘远杨惟义杨雄里姚錱姚开泰叶桔泉叶玉如殷宏章尹文英印象初于天仁俞大绂俞德浚曾毅曾呈奎曾益新翟中和张春霆张广学张景钺张启发张树政张锡钧张香桐张孝骞张新时张亚平张永莲张友尚张肇骞张致一赵尔宓赵国屏赵洪璋赵善欢郑光美郑国锠郑儒永郑守仪郑万钧郑作新钟惠澜周俊周廷冲周泽昭朱洗朱既明朱壬葆朱兆良朱祖祥朱作言诸福棠庄巧生庄孝僡邹冈邹承鲁地学部(192)安芷生常印佛巢纪平陈旭陈顒陈国达陈俊勇陈梦熊陈庆宣陈述彭陈永龄陈运泰程纯枢程国栋程裕淇池际尚丑纪范戴金星邓起东丁国瑜丁仲礼董申保方俊冯景兰冯士筰符淙斌傅承义傅家谟高俊高由禧高振西谷德振顾功叙顾知微关士聪郭承基郭令智郭文魁郝诒纯何作霖侯德封侯仁之胡敦欣黄秉维黄汲清黄荣辉黄绍显贾承造贾福海贾兰坡金玉金振民乐森璕李钧李崇银李春昱李德仁李德生李吉均李曙光李四光李廷栋李小文李星学林学钰刘宝珺刘昌明刘东生刘光鼎刘嘉麒刘振兴卢衍豪陆大道吕达仁马瑾马杏垣马在田马宗晋毛汉礼孟宪民穆恩之欧阳自远裴文中秦大河秦馨菱秦蕴珊邱占祥任纪舜任美锷戎嘉余沈其韩盛金章施雅风石耀霖斯行健宋叔和苏纪兰孙枢孙大中孙殿卿孙鸿烈孙云铸谭其骧陶诗言滕吉文田奇田在艺童庆禧涂长望涂传诒涂光炽汪集旸汪品先王仁王水王颖王钰王德滋王恒升王鸿祯王铁冠王曰伦王之卓王竹泉魏奉思文圣常翁文波吴传钧吴国雄吴汝康吴新智伍荣生武衡席承藩夏坚白肖序常谢家荣谢学锦谢义炳徐仁徐冠华徐克勤徐世浙许杰许厚泽许志琴薛禹群杨起杨文采杨钟健杨遵仪姚振兴业治铮叶大年叶笃正叶嘉安叶连俊殷鸿福尹赞勋於崇文俞建章袁道先袁见齐岳希新曾庆存曾融生翟裕生张本仁张炳熹张伯声张国伟张弥曼张彭熹张文佑张宗祜章申赵柏林赵金科赵九章赵鹏大赵其国郑度钟大赉周立三周明镇周廷儒周秀骥周志炎朱夏朱日祥朱显谟竺可桢信息技术科学部(82)包为民保铮陈桂林陈国良陈翰馥陈俊亮陈星弼陈星旦褚君浩戴汝为董韫美冯纯伯干福熹高庆狮郭雷郭光灿何积丰侯洵侯朝焕黄琳黄宏嘉黄民强黄纬禄简水生匡定波雷啸霖李未李启虎李衍达李志坚梁思礼林惠民林为干林尊琪刘盛纲刘颂豪刘永坦陆汝钤陆元九罗沛霖母国光彭堃墀秦国刚阙端麟沈绪榜宋健孙钟秀唐稚松王圩王选王越王大珩王家骐王启明王守觉王守武王阳元王育竹王占国王之江吴德馨吴宏鑫吴培亨吴全德夏建白夏培肃薛永祺杨芙清杨嘉墀姚建铨叶培大张钹张煦张景中张嗣瀛张效祥郑耀宗郑有炓周炳琨周巢尘周兴铭朱中梁技术科学部(204)毕德显蔡昌年蔡方荫蔡金涛蔡其巩蔡睿贤曹楚南曹春晓曹建猷常迵陈达陈创天陈芳允陈能宽陈新民陈学俊陈宗基陈祖煜程耿东程庆国程孝刚褚应璜慈云桂戴念慈党鸿辛邓锡铭丁舜年都有为窦国仁范守善高景德高为炳高玉臣高镇同葛昌纯龚祖同顾秉林顾诵芬顾逸东郭可信过增元韩祯祥侯德榜胡海昌胡文瑞胡聿贤黄克智黄文熙姜中宏蒋民华金展鹏靳树梁柯俊雷天觉李强李天李薰李国豪李济生李敏华李述汤李文采李依依梁守盘梁思成林皋林秉南林兰英刘宝镛刘敦桢刘高联刘广均刘恢先刘仙洲柳百新卢柯卢强卢肇钧路甬祥吕保维马祖光毛鹤年茅以升孟少农孟昭英苗永瑞闵桂荣欧阳予潘际銮潘家铮彭一刚齐康钱宁钱令希钱钟韩邱大洪任新民邵象华沈鸿沈志云沈珠江师昌绪石青云石志仁史绍熙宋家树宋玉泉宋振骐孙钧孙德和孙家栋唐九华唐叔贤陶宝祺陶亨咸陶文铨童宪章屠守锷汪耕汪胡桢汪菊潜汪闻韶王补宣王崇愚王大中王淀佐王景唐王立鼎王希季王之玺魏寿昆温诗铸闻邦椿吴承康吴良镛吴硕贤吴学蔺吴仲华吴自良伍小平肖纪美谢光选邢球痕熊有伦徐采栋徐建中徐士高徐性初徐芝纶徐祖耀许学彦薛其坤严恺严陆光颜鸣皋杨卫杨槱杨叔子杨廷宝姚熹叶恒强叶培建叶渚沛余梦伦俞鸿儒张维张泽张楚汉张德庆张恩虬张光斗张沛霖张兴钤张佑启张钟俊张作梅章名涛章梓雄赵淳生赵飞克赵仁恺郑时龄郑哲敏支秉彝钟万勰钟香崇周远周仁周本濂周干峙周国治周惠久周锡元周孝信周尧和周志宏朱静朱森元朱位秋朱物华庄逢辰庄育智邹世昌邹元爔外籍院士(51)巴顿伯奇费尔陈省身崔琦德泰丁肇中冯元桢傅睿思高锟葛守仁何毓琦黄煦涛霍克弗尔特霍西金斯简悦威杰尔井口洋夫科顿克里斯琴森库什莱恩雷文黎念之李约瑟李政道利翁斯林家翘林同炎罗伯特.康马库斯毛河光米歇尔莫里茨潘诺夫斯基丘成桐萨支唐沈元壤司马贺田长霖威利威塞尔吴健雄吴耀祖肖荫堂辛克维奇杨振宁姚期智张立纲张永山朱棣文朱经武卓以和新增名单数学物理学部(6人)张伟平43 基础数学南开大学龙以明58 数学南开大学王恩哥50 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邢定钰62 凝聚态物理南京大学吴岳良45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俞昌旋65 等离子体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部(6人)张希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清华大学宋礼成69 有机化学南开大学段雪50 化工(应用化学)北京化工大学赵东元44 物理化学复旦大学柴之芳64 放射化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松43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7人)孟安明43 发育生物学清华大学赵进东50 植物生理学、藻类学北京大学武维华50 植物生理中国农业大学陈润生66 生物信息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焕明54 基因组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明杰40 结构生物学香港科技大学谢华安65 植物遗传育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地学部(4人)张经49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华东师范大学周卫健54 放射性碳年代学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姚檀栋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穆穆52 大气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1人)技术科学学部:(5人)2009名单当选院士(共35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数学物理学部(6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孙昌璞46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 李安民62 数学四川大学3 罗俊52 引力物理华中科技大学4 郑晓静(女)51 力学兰州大学5 席南华46 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6 崔向群(女)57 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化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万立骏51 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 包信和49 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3 江雷44 无机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4 江桂斌51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 陈小明47 无机化学中山大学6 周其林52 有机化学南开大学7 唐本忠5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香港科技大学8 涂永强50 有机化学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庄文颖(女)60 真菌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 尚永丰45子生物学北京大学3 林鸿宣48 作物遗传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4 侯凡凡(女)58 内科学(肾脏病学)南方医科大学5 隋森芳64 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地学部(5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周卫健(女)56 宇宙成因核素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 郑永飞49 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 莫宣学70 岩石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 陶澍58 环境地理北京大学5 翟明国61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信息技术科学部(4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刘国治48 高功率微波中国核试验基地2 许宁生51 真空微纳光电子学中山大学3 怀进鹏46 计算机软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 陈定昌72 导航、制导与控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技术科学部(7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 于起峰51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 王曦42 材料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3 王光谦47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清华大学4 王自强70 固体力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5 王锡凡73 电力系统西安交通大学6 申长雨46具技术郑州大学7 刘竹生69 火箭总体设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外籍院士(共6人,按学科领域排序)序号姓名年龄国籍专业工作单位1 菲立普·希阿雷Philippe G.Ciarlet71 法国应用数学香港城市大学2 哈迈德·泽维尔AhmedH. Zewail63 美国化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 徐立之Lap-CheeTsui59 加拿大高等教育及基因研究香港大学4 郎尼·汤姆森LonnieThompson61 美国地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5 马佐平Tso-Ping Ma64 美国微纳电子科学美国耶鲁大学6王中林Zhong LinWang48 美国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2011名单中国科学院2011年12月9日下午在北京公布该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经材料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暨选举和后续的审查确认、审议批准等环节,最终产生51名新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2.6岁。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张经
49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
2
杨元喜
50
大地测量
西安测绘研究所
3
姚檀栋
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
穆穆
52
大气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1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吴一戎
43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技术科学部(5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克明
68
材料物理
山东大学
2
任露泉
63
仿生科学与工程
吉林大学
3
祝世宁
57
功能材料(微结构功能材料)
南京大学
4
胡海岩
50
一般力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程时杰
6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07年中国科学院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共5位,按学部为序)
姓名
国籍
出生年月
学科领域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6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宋礼成
69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2
张希
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清华大学
3
段雪
50
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4
赵东元
44

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

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

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在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事迹出现在大众眼前,其中就包括杨孟飞。

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摘要:一、引言二、2023 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三、中科院院士增选流程四、中科院院士增选的重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象征着学者在某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2023 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启动,本文将重点介绍2023 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二、2023 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1.学术贡献:候选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对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学术影响:候选人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3.创新能力:候选人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科学道德:候选人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学风正派。

5.社会责任:候选人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中科院院士增选流程1.候选人提名:由现任院士、学术团体、有关部门提名候选人。

2.资格审查: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候选人符合基本条件。

3.学术评审:对候选人的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创新能力等进行评审。

4.公示:对通过评审的候选人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

5.终选:根据公示结果,最终确定当选院士名单。

四、中科院院士增选的重要性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选拔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为我国培养和储备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五、结论2023 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着重关注候选人的学术贡献、学术影响、创新能力、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王清月
64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11
王锡凡
6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12
卢柯
37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13
史忠植
61
计算机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4
叶定友
62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15
叶培建
58
空间飞行器总体与信息处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6
左铁钏(女)
62
激光技术
31
饶子和
52
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
清华大学
32
席焕久
57
人类学
锦州医学院
33
徐汝梅
64
昆虫生态学
北京师范大学
34
郭爱克
63
神经科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35
高琼
49
生态系统模拟
北京师范大学
36
康乐
44
昆虫生态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37
曹志洪
61
土壤农化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8
曹雪涛
38
免疫学
第二军医大学
27
沙金庚
54
古生物学、地层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8
邵明安
46
土壤物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9
陆大道
62
经济地理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
30
陈军
46
地理信息系统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1
陈旭
66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2
陈智梁
62
地质学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33
周新华
61
地球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0
李小建
48
人文地理学
河南大学
21
李曙光
62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2
杨元喜
46
大地测量学
总参测绘研究所
23
杨文采
60
地球物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4
杨树锋
55
构造地质学
浙江大学
25
汪啸风
64
地层古生物学
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26
沈焕庭
67
自然地理--河口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有效候选人名单
(共309人,分学部按姓名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55人
化学部44人
生物学部46人
地学部59人
技术科学部105人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
二〇〇三年五月
数学物理学部(共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63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
南京大学
2
王仁卉
65
凝聚态物理
40
郝守刚
61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北京大学
41
夏军
48
水文学及水资源
武汉大学
42
夏林圻
61
岩石学、火山岩浆学
国土资源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43
秦大河
56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中国气象局
44
贾承造
55
石油地质、构造地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5
钱永甫
64
大气科学
南京大学
46
陶澍
52
环境地理
北京大学
47
顾连兴
58
矿床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3
颜德岳
66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44
薛奇
5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南京大学
生物学部(共4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方荣祥
57
植物病毒学、植物生物技术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2
王大成
62
分子生物物理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王书荣
63
生物物理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
王宪(女)
48
生理和病理生理学
63
大气物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3
孙孚
63
物理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
14
孙革
59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吉林大学
15
朱日祥
47
地球物理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6
何国琦
68
大地构造学
北京大学
17
张本
60
水域国土整治
海南大学
18
张先康
59
地球物理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9
张经
45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11
朱军
53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12
许再富
63
保护生物学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13
何廷农(女)
64
植物学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4
张亚平
37
进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15
李伯良
5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6
李林
4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7
李增智
57
森林保护
安徽农业大学
18
杨焕明
50
基因组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9
沈敏(女)
48
法医毒物学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
沈岩
51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1
陈霖
57
认知科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
22
周开亚
70
脊椎动物学、保护生物学
南京师范大学
23
周海梦
5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4
计亮年
69
生物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5
冯守华
47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6
田中群
47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7
刘淑莹(女)
60
分析化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
朱鹤孙
73
化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9
吴奇
48
高分子科学
香港中文大学
10
吴云东
45
理论有机化学
香港科技大学
11
吴养洁
75
有机化学
郑州大学
12
吴毓林
65
20
杨峻山
61
天然药物化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21
汪文川
61
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22
沈涛
64
物理化学(染料光敏化)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23
沈延昌
71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4
单孝全
65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5
侯建国
43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6
姚建年
49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36
黄宪
69
有机化学
浙江大学
37
黄仲贤
63
化学
复旦大学
38
景遐斌
6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39
董绍俊(女)
71
分析化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0
韩布兴
45
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41
廖代正
63
化学(无机化学)
南开大学
42
潘才元
6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7
封继康
64
物理化学
吉林大学
28
洪茂椿
49
无机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9
费维扬
63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
30
赵东元
39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
31
赵新生
45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2
徐正
63
无机化学
南京大学
33
徐筱杰
66
结构药物化学、计算化学
北京大学
34
柴之芳
60
放射化学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35
曹怡(女)
73
有机光化学
清华大学
24
周筠梅(女)
6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5
林兆鑫
60
肠胃科、内科
香港大学
26
林其谁
65
生物化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7
郑光美
70
鸟类学
北京师范大学
28
贺林
49
分子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29
赵志奇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