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
我校耿信笃、舒德干教授入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我校耿信笃、舒德干教授入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薛鲍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35)5
【总页数】1页(P605-605)
【作者】薛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J],
2.多名农药界专家入围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J], 王灿;
3.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J], 薛鲍
4.热烈祝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舒德干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J],
5.中国航海学会提名候选人吴澎入围国家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01.06.29•【文号】•【施行日期】2001.06.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2001年6月29日)第一章总则(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二)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候选人应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所包含的学科专业为范围。
(三)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各学部的增选名额,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以下简称学部主席团)确定。
(四)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以下(含60岁)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推荐、评审、选举的程序和办法,除“第二章推荐院士候选人”的第三条和第五条中涉及归口初选部门推荐的候选人有关内容外,本细则的其他条款均适用。
(六)院士增选工作分为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学部评审及选举。
第二章推荐院士候选人(一)推荐院士候选人通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二)院士单独推荐候选人。
1.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不超过2名(含所推荐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其中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候选人被推荐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资深院士不参加对候选人的推荐和学部的评审与选举。
2.院士必须对所推荐的候选人确实了解,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院士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提出对被推荐人的评价意见,并请被推荐人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
(院士提名用)
被提名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或专长:
拟提名学部:
提名院士:
中国工程院印制
2023年度
一、基本信息
二、重要学历(从大专或大学填起,六项以内)
三、重要经历(十项以内)
四、重要学术团队兼职(六项以内)
五、在工程科技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奉献(限3000字)
六、重要科技奖项[涉及国家三大奖,省、部级一、二等奖等,限填六项以内(同一成果及相关科技奖项,只填写一项最高奖项)。
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成果(项目)名称,类别(国家、省、部)名称,获奖等级,排名,获奖年份,证书号码,重要合作者]
七、发明专利情况[限填六项以内。
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实行的发明专利名称,批准年份,专利号,发明(设计)人,排名,重要合作者,本人在专利发明和实行中的重要奉献。
如无实行证明材料则视为专利未实行]
八、论文和著作[限填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十篇(册)以内。
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论文、著作名称,年份,排名,重要合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限填五项以内)
十、候选人个人声明
十一、候选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候选人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对候选人政治表现、廉洁自律、道德品行等方面出具意见,并对候选人《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涉密情况进行审核,限600字以内)
十二、院士提名意见(对被提名人成就、奉献和学风道德的评价,600字以内)。
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指南1. 引言院士增选是中国科学界和工程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表彰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本指南将详细介绍院士增选的背景、条件、程序以及评审标准,帮助申请者了解和准备院士增选。
2. 背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我国最高学术机构,其院士是享有最高荣誉和权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院士增选活动,以补充新成员并完善现有专业板块。
通过增选优秀人才,可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3. 条件(1)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在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就;(3)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4)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5)申请者应由两名正式候选人推荐,并附有推荐信。
4. 程序院士增选的程序一般包括提名、初选、复选和最终评审四个阶段。
4.1 提名提名阶段由各单位或个人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提交提名申请。
申请者需要填写提名表,并附上个人简历、代表性成果和推荐信等材料。
所有提名材料都需要通过在线系统提交,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截止。
4.2 初选初选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对提名申请进行评审,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
评审专家会根据申请者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候选人进入下一轮复选。
4.3 复选复选阶段是对初选通过者进行深入考察和面试。
候选人需要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会议,并与评审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
此阶段旨在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学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国家发展的贡献等方面。
4.4 最终评审最终评审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全体院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的。
评审委员会将根据候选人在初选和复选阶段的表现,综合考虑其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最终确定入选院士的名单。
5. 评审标准院士增选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等;(2)学术水平:代表性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地位;(3)社会影响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4)团队合作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否能够带领团队进行创新研究。
45.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

45.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1998年12月14日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2003年5月12日、2006年11月2日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为保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一、对投诉信的处理,必须严肃、认真、慎重,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二、投诉信必须是对院士候选人的书面署名投诉,不受理匿名投诉。
投诉人应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受理的投诉内容为对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学风道德的异议。
三、投诉信必须送交院士工作局登记,由有关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统一研究处理。
未经研究处理的信件一律不得在评审和选举过程中出示或传播。
四、投诉信截止日期为增选年的9月15日。
五、超过投诉信截止日期的投诉信原则上不予受理,如涉及实质性内容,提交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六、投诉信截止日期后,院士工作局将投诉信分别送交有关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研究处理。
七、对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决定受理的涉及初步候选人的投诉信,通过以下3种方式调查核实:(一)对归口初选部门推荐的候选人,由院士工作局具函并附投诉材料,请其归口初选部门提出书面调查材料及结论性意见,加盖人事组织部门印章,在规定时间内寄送院士工作局。
(二)对院士推荐的候选人,由院士工作局具函并附投诉材料,请推荐院士提供书面说明,在规定时间内寄送院士工作局。
(三)各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认为有必要核查的投诉问题,可指定有关院士组成调查小组进行核实,提出书面调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寄送院士工作局。
八、学部常委会对经过上述三种方式调查核实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九、会议评审期间,投诉材料和调查核实材料存放指定地点备查。
十、各学部常委会对认为有必要调查的与初步候选人有关的其它问题,也可按上述办法处理。
十一、投诉信及有关调查材料必须严格保密。
投诉信原件仅提供给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有关院士调查小组成员查阅。
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指南引言:院士是指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和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学者,是对其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院士增选是评选和甄选卓越科学家进入院士团体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篇文章将从增选的目的、条件、程序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等方面,对院士增选进行详细阐述。
一、院士增选的目的:院士增选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杰出学术成就和长期贡献的科学家或学者,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提升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
通过增选院士,可以鼓励学者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
同时,院士团体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威望,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和引进人才。
二、院士增选的条件:院士增选的条件通常包括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和学术道德三个方面。
(一)学术成就:候选人应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学术成就,包括独立完成的重要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专利成果等。
同时,候选人应具备较高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影响力:候选人应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包括被同行引用的次数、在学术会议上的邀请发言、学术论文的评审、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等。
此外,候选人还应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三)学术道德:候选人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严谨科学、敢于创新等。
候选人还应遵守学术伦理规范,不从事学术不端行为。
三、院士增选的程序:院士增选的程序一般包括提名、初审、专家评审、最终评审和公布等环节。
(一)提名:候选人可以由本院士团体成员提名,也可以由科研院所、高校、学会等单位提名。
提名材料一般包括个人简历、主要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力、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二)初审:由增选委员会对提名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出符合基本条件的候选人。
(三)专家评审:由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
评审过程一般包括查阅相关文献、听取候选人的报告、面试等。
(四)最终评审:由院士团体全体院士参与最终评审,通过秘密投票确定是否增选候选人为院士。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201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0.12.24•【文号】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11年1月开始。
现将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经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确定,2011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各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到各学部的候选人人数不得超过该学部的增选名额。
二、各归口初选部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所属单位推荐并初选院士候选人。
凡双重领导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由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初选。
推荐工作必须坚持院士标准,认真审议,严格把关。
三、请各归口初选部门要特别注意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第二章中“凡已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的规定,凡2005、2007和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五、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准备《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
中科院院士增选标准是指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中科院)增选院士的评选标准和要求。
中科院
院士是中科院最高学术荣誉称号以及科学家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了中国科学界的最高水平。
根据中科院的规定,院士增选是以学术研究成就为评判标准的。
具体的增选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候选人应该在某一科学领域内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应该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对该领域的科学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具备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候选人应该具备卓越的学术水平,包括对科研问题的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科学方法的应用等。
同时,候选人还应该具备在学术研究中展示出的创新能力,即在科学研究中能够提出新的理论、方法、技术等。
3. 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候选人应该在科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包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重要学术报告等。
4. 具备培养和指导学科建设的能力:候选人应该具备较强的指导本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科人才的能力,包括指导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参与学科建设等。
中科院院士增选是通过引荐、申报、初评、复评、公示等环节进行,最终经中科院学部会议讨论决定并通过中科院院士大会正式选举产生。
增选一次一般持续数年,通过者成为中科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材料-中国运筹学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本附件材料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本学会已收到这份附件材料提供者对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全国学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印制三、主要学术经历(10项以内)四、重要学术任(兼)职(6项以内)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3000字以内)填写2-3项反映被推荐人系统的、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和体现重大贡献和学术水平的主要工作。
说明在学科领域所起的作用、在学术界的影响和评价,以及(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系统引用10篇代表性论著和附件5、附件6等材料)。
六、10篇(册)以内代表性论文、著作(包括教材)、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全文作为附件3)希望10篇(册)中含国内刊物发表的文章,每篇(册)应说明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的学术思想、创造性、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学术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评价情况等(200字以内)。
证明材料和评价说明放入附件5中,此处可引用附件5。
按以下顺序填写: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七、发明专利情况(10项以内)请按顺序填写专利申报人(按原排序),专利名称,申请年份,申请号,批准年份,专利号。
并分别简述专利实施情况和被推荐人在专利发明和实施中的主要贡献(100字以内)。
实施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可引用附件6。
若无实施证明材料则视为专利未实施。
八、重要科技奖项情况(10项以内)按顺序填写全部获奖人姓名(按原排序),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年份、类别及等级(如: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简述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限100字),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引用附件6。
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公示情况汇总

被推荐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被推荐学部 数学物理学部 被推荐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公示时间 8.10-9.8 公示时间 8.10-9.8 公示时间 8.10-9.8 同上 同上
公示具体地点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三楼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1.首都师范大学教工活动中心工会橱窗, 2.北二区教学楼一层数学科学院宣传栏 公示具体地点 首都医科大学博谨楼西侧学校主干道主橱窗宣传栏 1.同仁医院西区门诊楼五层公告栏、行政楼一层公告栏, 2.同仁医院东区二层公告栏, 3.同仁医院南区职工食堂公告栏 佑安医院B楼北门 深圳大学办公楼一楼大厅
公示具体地点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大厅和内网公告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大厅和内网公告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大厅和内网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本部及东区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科研楼及行政楼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公告栏
姓名 现工作单位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公示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示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公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公示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姓名 现工作单位 潘永信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公示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姓名 现工作单位 王二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经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福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公示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姓名 现工作单位 胡瑞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公示单位: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姓名 现工作单位 闫楚良 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示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闫楚良 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刊主编翟婉明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当选 中国科 学 院 院 士
2 1 年 l 月 9日 01 2 下午 , 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公布了该院 2 1 年院士 01 增 选结 果 , 34名 有效候 选人 中 , 材料 公 示 、 信评 审 、 议评 审 暨 选 从 1 经 通 会
举 和后 续 的审查确认 、 审议批 准等环 节 , 最终 产 生 5 1名新 院 士 , 刊 主 编 本 翟 婉 明教授 当选为 中国科 学 院院士 . 翟婉 明 ,93年 8月 生 , 16 西南交 通 大 学 首席 教 授 、 引 动力 国家 重 点 牵
实验室副主任 、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南交通大 《 学学报》 主编. 长期从事铁路工程领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 , 在经典的 车辆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基础上 , 创建 了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体系, 建立了车辆一 轨道统一模型 , 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 提
原 理及 方法 . 主持研究 建 立 了列 车 一 道一 轨 桥梁 动 力 相互 作 用 理 论 , 出 了 提
适合于大系统动力分析的快速数值积分方法 , 开发了高速列车过桥动态模拟与安全评估系统. 以上理论方 法被成功应用于解决我国提速及高速铁路重点建设工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二等奖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等奖励.
西 南交 通大学 学报 编辑 部
2 2- - 4 01 01 0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2012年12月3日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为了规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第一条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以上各项中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或重大产业、工程、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第二章增选名额、增选程序及对候选人的有关要求第二条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主席团决定。
第三条增选程序:提名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和选举。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05.01.12•【文号】•【施行日期】2005.01.12•【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各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05]6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04]94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
鉴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现就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与推荐、提名的单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可以推荐、提名本学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科协系统候选人,被推荐、提名的人选为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必须是本会会员。
二、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标准和条件1.各学会要按两院《通知》和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要求的标准条件(见附件1、2)及学科专业范围进行院士候选人的选拔。
在推荐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好质量关,增加透明度,在本学会范围内征求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
2.在推荐、提名工作中,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选拔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及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作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
三、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的名额及要求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其中,报送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候选人名额不超过6名。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改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新增信息技术科学部,目前为6个学部。
各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人数,由各学会按照增选院士的标准掌握。
中国林学会关于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林学会关于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林学会•【公布日期】2015.01.16•【文号】中林会办字[2015]2号•【施行日期】2015.01.16•【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中国林学会关于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林会办字[2015]2号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学会: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4〕206号)、《中国工程院关于做好由学术团体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通知》(中工发〔2014〕143号)和《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中国科协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15〕1号),中国林学会将组织推选院士候选人。
按照科协办发组字〔2015〕1号通知和《中国林学会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附件1)的规定和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开展推选工作中国林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和各省级林学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
凡是开展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的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和省级林学会应严格执行《中国林学会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坚持学术导向,坚持客观公正,坚持专家主导。
要严格按照院士标准和条件推选院士候选人,确保推选工作的公信力。
要强化纪律意识,以优良的作风保证推荐提名工作顺利开展。
要量力开展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条件尚不成熟的,暂不开展这项工作。
二、推选名额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和省级林学会的推选名额不作限制,但应该严格坚持标准,宁缺毋滥。
推选院士候选人不受理本人申请。
中国科学院不鼓励多渠道推荐同一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实行候选人单一渠道提名,即候选人本人只能接受院士(包括特别提名小组)或全国学会两者中的一种渠道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并须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中签字确认。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 说明书

·院士专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使 用 手 册━━━2011年版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使用手册2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简介(2011年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原有院士增选信息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实现了对增选工作的全过程信息支持与辅助管理。
一、新版主要特点1.获取方便为了方便您进行院士候选人推荐工作,增选系统提供了两种获取电子版推荐材料的方式:一是登录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下载,您可通过此方式获得电子版推荐材料;二是您可以“用户名密码”方式登录增选系统下载。
2.操作简单增选系统所提供的电子版推荐材料是带有宏程序的MS Word文件:推荐书.doc和附件1.doc。
与原增选系统相比,其优点主要是:(1)您无需在您使用的电脑中额外安装软件,即可直接填写编辑推荐;(2)系统使用MS WORD文件,符合您的工作习惯,方便编辑操作;(3)编辑过程中采用“所见即所得”的工作方式,并进行逐步引导,更加直观简便;(4)自动数据校验;(5)提交过程安全简便。
3.工作高效在编辑推荐书和附件材料时,无需联网,可随时保存,并可以复制到其他计算机上继续补充编辑。
编辑完成后,通过互联网即可上报,无需再将电子版推荐材料寄送到院士工作局。
在网络正常的条件下,联网上报推荐书和附件1的过程速度较快。
上报完成后,您即可登录增选系统查看本人的推荐3情况、已提交的推荐材料及增选工作的进展,无需再电话询问有关事宜。
4.使用安全在技术方面:您下载电子版推荐材料后,离线填写推荐书和附件材料,数据不会暴露在公网上受安全威胁。
增选系统采用内外网分离的技术路线,内网与互联网安全隔离,用户提交数据后即时转入内网,以确保数据安全。
在个人权限与信息保护方面:上报推荐材料应由您本人完成,操作时必须使用相应的用户名密码(用户名及密码已随增选纸质通知寄送给您,请妥善保管,专人使用;若有遗失,请及时与院士工作局联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附件4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本推荐书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被推荐人姓名:专业:工作单位:推荐学部:填表日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印制附件材料目录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附件2:被推荐人中国国籍证明附件3:论著目录附件4: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附件5:获奖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的复印件附件6: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说明1、本附件材料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或由被推荐人提供。
被推荐人对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向推荐单位负责,并提交确认函。
2、附件材料的附件1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填写,附件2至附件6不使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请按相关要求填写或提供复印件。
全部附件材料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
如10篇(册)代表性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不便装订,可以另附。
3、本附件材料内容不得涉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1.个人信息2.主要学历(六项以内)3.主要学术经历(十项以内)4.重要学术任(兼)职(六项以内),指在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或重要学术刊物等的任(兼)职5.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限10篇(册)以内。
在每篇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后说明被推荐人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限100字),如,提出什么学术思想,是否执笔人,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和主要贡献。
按以下顺序填写: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候选人涉密材料的管理和评审工作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候选人涉密材料的管理和评审工作暂行办法(2004年12月22日学部主席团执委会会议通过)为保证增选工作公正、公平、客观、严密进行,并切实保守国家秘密,根据国家和中国科学院保守国家秘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供院士增选工作时执行。
一、原则1.院士、部门填写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和提供的《候选人附件材料》,均不得含有涉密内容。
确需提供涉密材料的,涉密部分须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另行报送,并附被推荐人所在单位的密级证明,但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2.院士工作局在有涉密资格的人员中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专人),按照保密规定负责有关涉密材料的管理。
3.相关学部常委会按保密规定指定可阅读涉密材料的院士(以下简称主审院士)审阅涉密材料并提出评审意见,供评审时参考。
4.除主审院士和专人外,其他人员不得接触和阅读涉密材料。
二、涉密材料的接收和管理1.所有涉密材料均按保密规定通过机要渠道报送。
2.院士工作局设专人负责涉密材料的接收、登记、保管和会后处理。
专人名单须先行报送中国科学院保密委员会审查批准方为有效。
3.所有涉密材料均设专柜保管,按照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保密规定进行交接,并严格执行阅读登记制度。
三、通信评审时涉密材料的审阅和管理1.各学部常委会在确定院士和候选人分组名单时,同时提出审阅涉密材料的主审院士名单。
主审院士名单报经中国科学院保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通过。
2.7月10日前,院士工作局指定的专人协助主审院士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评审。
个别不能参加集中评审的主审院士于7月10日前到院士工作局指定地点审阅涉密材料。
如需要,院士工作局指定的专人协助主审院士联系有关归口初选部门,进一步了解候选人的有关情况。
3.主审院士于7月10日前填写《中国科学院涉密工作院士候选人评审意见表》,客观评价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并签名。
评审意见中不得有涉密内容。
4.《涉密工作院士候选人评审意见表》连同其他院士的评审意见、投票结果和初步候选人选票一并寄送相关学部全体院士,供评审时参考。
材料齐全性审查要点

4、附件6获奖证书、发明专家证书及专利实施证明等,应与附件1中第七、八项内容相符(发明专利不超过10项,获奖证书不超过10项);
同行专家评议表
(3条)
1、由3名(含)以上同一学科(专业)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评议,并获得同意推选的结果(国内正高职专家用中文填写);
省级科协审查项()
6、初审情况及投票结果;投票专家要超过推选专家委员会的2/3,且候选人的得票数不少于2/3;
7、材料审核情况;
8、公示及投诉举报处理情况。公示范围为被推选人所在单位及推选单位,公示工作主体为推选单位,公示内容为候选人材料,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是否收到反馈、如何处理等。
9、推选结果是否向全国学会常务理事会/省级科协常委会报告;
材料齐全性审查要点
审查项目
审查内容
数量
推选单位报送的推选工作材料
(共6条)
1、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细则纸质件
(实施细则已备案并且未进行过修订的无需报送)
1份
2、2019年推选工作方案纸质件
1份
3、推选工作组织机构成员名单一览表纸质件
1份
4、推选院士候选人名单一览表纸质件
1份
5、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情况报告纸质件
注:不得接受以理事、常委等个人名义进行的推选;
4、有关全国学会要在人才发现和选拔中充分听取所联系的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人事人才有关司局和多方面专家意见,拓宽渠道、扩大视野,注重在相关的新兴学科领域、交叉学科领域中发现和举荐优秀人才,在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要特别关注在企业特别是基层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
(5)候选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1.24•【文号】农办人[2011]005号•【施行日期】2011.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荐和提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农办人[2011]005号2011年01月24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和初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发学部字[2010]158号)和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和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工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两院”《通知》)精神,现就我部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通知如下:一、推荐提名候选人的条件和名额(一)“两院”院士候选人要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
(二)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1946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70岁(1941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凡2005、2007、200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而未能当选者,2011年停止1次被推荐和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
(四)2011年“两院”增选院士名额均不超过60名,我部推荐名额不能超过“两院”相应学部的增选名额总数(具体名额见“两院”《通知》)。
二、推荐工作要求(一)各单位推荐、提名候选人要做到公开透明,应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要成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要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条件,认真推荐。
(二)各单位要积极推荐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及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
2019年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

2019 年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2019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公布新当选的64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 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据了解,2019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 名。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 6 名;平均年龄 55.7 岁,最小年龄 42 岁,最大年龄 67 岁, 60 岁(含)以下的占 87.5%。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 11 人,化学部 10 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0 人,地学部 11 人,信息技术科学部 7 人,技术科学部 15 人。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要求,中国科学院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特别推荐评审暂行办法》,对从事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工作的涉密候选人进行特别推荐和评审,并增加了 5 个特别名额予以支持,今年共有 5 位候选人通过特别推荐机制当选。
同时,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继续加强对新兴和交叉学科的支持,今年又有多名与新兴和交叉学科研究相关的候选人当选,其中有 4 名候选人通过新兴和交叉学科推荐评审机制当选。
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中,有8 人来自美国, 2 人来自法国,其他人来自加拿大、荷兰、巴基斯坦、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瑞典、意大利、奥地利和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意大利 2 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 20 名中科院外籍院士中,有 5 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当选。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 年学部成立时选聘172 名学部委员, 1957 年增聘 18 名学部委员,1980、1991 年分别选举 283、210 名学部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
2019年07月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一、个人信息
二、主要学历(6项以内)
三、主要学术经历(10项以内)
四、重要学术任(兼)职(6项以内)
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3000字以内)
填写2-3项反映被推荐人系统的、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和体现重大贡献和学术水平的主要工作。
说明在学科领域所起的作用、在学术界的影响和评价,以及(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系统引用10篇代表性论著和附件5、附件6等材料)。
六、10篇(册)以内代表性论文、著作(包括教材)、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全文作为附件3)
原则上应有一篇或以上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或其他中国优秀期刊上发表。
每篇(册)应说明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的学术思想、创造性、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学术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评价情况等(200字以内)。
证明材料和评价说明放入附件5中,此处可引用附件5。
按以下顺序填写:
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
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七、发明专利情况(10项以内)
请按顺序填写专利申报人(按原排序),专利名称,申请年份,申请号,批准年份,专利号。
并分别简述专利实施情况和被推荐人在专利发明和实施中的主要贡献(100字以内)。
实施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可引用附件6。
若无实施证明材料则视为专利未实施。
八、重要科技奖项情况(10项以内)
按顺序填写全部获奖人姓名(按原排序),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年份、类别及等级(如: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简述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限100字),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引用附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