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吃》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

2024版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认识家乡小吃:介绍家乡特色小吃的历史、分类和制作工艺。

2. 品尝家乡小吃:组织幼儿品尝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家乡小吃,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特色小吃的历史、分类和制作工艺,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增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家乡小吃的味道和特点。

重点: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分类和制作工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小吃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猜测这些小吃是什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小吃的历史、分类和制作工艺(15分钟)(1)利用PPT展示家乡小吃的图片,简要介绍各种小吃的历史背景。

(2)讲解家乡小吃的分类和制作工艺,引导幼儿关注家乡的传统文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家乡小吃,详细讲解其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相关制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品尝活动,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和特点。

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识,分享品尝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小吃2. 内容:(1)家乡小吃的历史、分类(2)家乡小吃的制作工艺(3)品尝感受及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一种家乡小吃,并拍照记录制作过程。

(2)用文字描述这种小吃的味道和特点。

2. 答案:(1)照片展示制作过程。

(2)描述小吃的味道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家乡小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制作工艺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家乡的小吃》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家乡的小吃》一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家乡的各种特色小吃,包括小吃的历史、制作方法、风味特点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特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美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家乡小吃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的特色小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识和了解。

2. 课文阅读(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家乡的小吃》,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阅读。

3. 字词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圈出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强调重点词汇的拼音、书写和用法。

4. 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文章中关于家乡小吃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家乡小吃,分析其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并向全班同学分享。

6.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家乡的小吃1. 历史背景2. 制作方法3. 风味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小吃的短文。

答案:我心中的家乡小吃在我心中,家乡的小吃是最美味的食物。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__,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__________年。

制作方法独特,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味特点鲜明,口感__________,味道__________,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3章《地方特色小吃》的第2节《家乡的小吃》。

详细内容包括各地小吃的起源、特色、制作工艺以及如何传承家乡的小吃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各地小吃的起源、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学会制作至少一种家乡小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乡小吃的制作工艺及文化传承。

重点:各地小吃的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地小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小吃,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各地小吃的起源、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 实践环节(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小吃进行制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制作某种家乡小吃为例,详细讲解其制作工艺和步骤。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回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家乡的一种小吃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尝试制作一种家乡小吃,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1)答案见教材第3章第2节。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制作工艺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或当地小吃师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小吃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承家乡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操作熟练度。

2. 作业设计中对于家乡小吃文化内涵的理解。

3. 拓展延伸活动中的家长和地方小吃师傅的参与。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环节的操作熟练度1. 教学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应准备好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图示,确保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制作过程。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小吃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学会制作家乡的传统小吃。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家乡小吃的介绍介绍家乡的小吃包括其起源、历史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的关系。

2.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选择几道家乡的传统小吃,如:馓子、过桥米线等。

通过演示和实践,教导学生掌握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家乡小吃的品尝准备几款家乡小吃,让学生品尝,了解不同食材和调料的独特口味和风味。

通过味觉的刺激,加深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

三、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小吃文化介绍家乡小吃的起源、历史和特点,让学生对家乡小吃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制作家乡小吃根据教学计划,选定几款家乡小吃进行制作。

教师可以演示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实践制作。

3.品尝家乡小吃将制作好的家乡小吃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品尝。

引导学生品味不同小吃的风味和特点。

4.总结和分享让学生总结自己制作家乡小吃的经验和感受,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家乡小吃的了解程度、制作过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品尝的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1.教材:家乡小吃的介绍资料、制作过程说明和图示等。

2.食材和调料:根据制作小吃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食材和调料。

3.器具:根据制作小吃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厨具和器皿。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家乡小吃的研究和调查。

要求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家乡小吃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设计家乡小吃展览活动。

让学生在学校举办家乡小吃展览,展示自己制作的家乡小吃,并邀请其他同学和家长一起品尝,促进家乡小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家乡小吃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小吃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家乡的小吃教案(5篇)

家乡的小吃教案(5篇)

家乡的小吃教案(5篇)第一篇:家乡的小吃教案《家乡的小吃》学校《家乡的小吃》:选自人美版第11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简单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2.尝试着采用彩色面粉等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习俗,加深对本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

通过宣传介绍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食品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

教学流程:一:猜礼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猜猜礼物2.品尝“豆酥糖”,说说豆酥糖的味道3.了解豆酥糖的制作观看豆酥糖的制作录象二.学生介绍家乡小吃1.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现在请大家也给老师送份礼物吧,就请你们把了解的家乡的小吃介绍给我作为礼物。

说说它的形状、色彩、口味等,如果知道它的名称由来和传说故事也可以说一说。

2.学生介绍 3.教师小结谢谢大家带来的这么多礼物,让老师知道了咱们宁波有这么多有特色的小吃,还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美好的寓意,真是大饱耳福啊!三.欣赏家乡的小吃,教师归纳及拓展(一).欣赏家乡小吃的图片师:(刚才我们口福享了,耳福也享了,现在让我们的眼睛也来享受一下。

)1.三北藕丝糖(藕断丝连的成语取名)2.奉化千层饼师:据说在1.5厘米中有27层,手艺怎么样?3.“缸鸭狗”张阿狗的店标“缸鸭狗”的汤圆用料讲究,加工精细,什么馅料都有,芝麻、海鲜、火腿、蛋黄、蟹肉……最有名的是桂花汤圆,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啊!它圆圆的造型代表了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过年过节我们都要欢聚在一起品尝汤圆。

家乡的小吃不仅味道好,还有着浓浓的情谊和深刻的寓意。

4.年糕① 出示图片:元宝、钱币、鱼、鹅的造型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小吃?② 再出示普通年糕的图片 5.端午节的花糕师:清明节刚过,我们又会迎来什么节呢?生:端午节师:端午节吃什么?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们吃粽子,除了吃粽子,我们宁波人还要吃花糕。

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通用(1)

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通用(1)

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知道至少三种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并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粮食、感恩他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至少三种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制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制作工具等。

学具:面粉、水、馅料、模具、餐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乡的风景和小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小吃名称。

2. 讲解:播放家乡小吃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吃的制作原料和工艺。

3.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小吃进行制作。

a.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b.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c. 互相品尝,交流制作心得。

4. 随堂练习:让幼儿说出自己制作的特色小吃名称和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小吃名称:X、X、X制作原料:X、X、X制作方法:X、X、X2. 爱家乡,爱小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本节课所学的家乡小吃,并尝试独立制作一种小吃。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介绍和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活动,鼓励幼儿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将所学内容分享给更多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安全。

2. 教学过程中对家乡小吃文化的深入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和家庭实践。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活动中的操作安全1. 在活动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意识。

2.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制作材料,确保材料安全、卫生。

3.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大班家乡的美食教案5篇

大班家乡的美食教案5篇

大班家乡的美食教案5篇大班家乡的美食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

2、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用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

活动准备:图书区:家乡小吃图片。

娃娃家:用小吃招待客人。

手工区:广告纸、卡纸、橡皮泥、美工用具。

活动过程:一、介绍活动材料。

1、我们是哪里人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小吃?你吃过这些小吃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味道的?图书区里有这些小吃的图片,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说一说。

2、这些小吃也可以用来招待客人,请你用这些小吃到娃娃家里去招待你的客人们吧!3、家乡的小吃,我们也要以把它们做出来,老师准备了橡皮泥,请你把吃过的小吃做出来吧!4、你看过哪些小吃的包装,这里也有一些小吃的包装袋,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扮它们吗?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进入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帮助图书区的孩子进行介绍、讲述。

2、观察装饰包装袋孩子活动情况给予相应帮助。

3、组织娃娃家的孩子进行表演、对话。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大班家乡的美食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了解“双簧”这种节目的表演形式。

2、学会两人合作,进行双簧表演。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1、幼儿已对诗歌有所熟悉。

2、搭建一个“后台”,积木一块,冲天辫一根三、活动过程:1、幼儿集体表演儿歌“家乡美食多”。

2、看双簧表演,引导幼儿思考。

(1)几个人表演的?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前脸(在前面的人表演动作:口型、动作、有表情)后脸(藏在后面的人说)(2)介绍“醒木”:前脸的人用它。

怎么用?(抬高、敲)为什么要用?(表示开始)(3)介绍节目的名字:双簧。

3、请幼儿表演。

(1)集体练习,表演儿歌。

(2)分工练习:①每个小朋友都做后脸,老师做前脸。

要求:一边帮老师配音,一边看老师的表演好不好!好在哪里?(口型都对的、没有发出声音、速度跟幼儿一样快、有表情)②教师做后脸,幼儿做前脸。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

《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小吃,知道其特点和制作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制作小吃,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小吃,学会制作简单的小吃。

2.教学难点:学会制作小吃的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实物小吃、制作工具等。

2.环境布置:小吃制作区、展示区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家乡小吃,激发幼儿兴趣。

2.展示家乡小吃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初步认识家乡的小吃。

(二)主题活动1.讲解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过程,让幼儿深入了解。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家乡小吃,讨论其制作方法。

3.制作小吃:a.教师示范制作一种家乡小吃,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b.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

c.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吃。

4.展示和分享:a.每组将制作的小吃展示给大家,介绍制作过程。

b.全体幼儿共同品尝各种小吃,分享美食的快乐。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对家乡的小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制作和品尝小吃,幼儿对家乡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本次活动采用了讲解、讨论、制作和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及时指导,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教学组织: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幼儿分组进行制作,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制作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指导。

4.教学改进:a.提前准备更多的制作工具和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制作。

b.加强对幼儿制作技巧的指导,提高制作质量。

c.增加家乡饮食文化的讲解,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饮食特色。

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案)

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家乡小吃文化的理解有了明显提升,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我在课后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要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期待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热情,共同探索家乡文化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家乡的小吃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乡小吃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家乡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资料收集与分析: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可能遇到不知从何入手、访谈技巧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2)文字描述与绘画表达:学生可能难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家乡小吃,绘画技巧上也存在一定难度;
(3)文化理解与传承:学生需要理解家乡小吃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举例:
(1)针对资料收集与分析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小吃入手,教授访谈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家乡小吃的种类及特点,能够列举出至少三种家乡小吃,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2)学会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能整理、分析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3)运用文字描述和绘画等形式,生动展现家乡小吃的美味与特色。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家乡的小吃》。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如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麻辣烫、广东的早茶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小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对各地小吃的特点和风土人情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各地小吃图片4. 学生写作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小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吃。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各地小吃的特点和风土人情。

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小吃,并说明原因。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小吃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如:课文中有哪些地方的小吃?这些小吃的特点是什么?6.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我喜欢的小吃”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到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7. 展示评价六、板书设计家乡的小吃炸酱面麻辣烫早茶北京四川广东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的写法和词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以“我喜欢的小吃”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小吃的看法。

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存在词汇贫乏、句子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小吃,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小吃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小吃的种类及特点2. 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3. 家乡小吃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及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家乡小吃制作方法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家乡小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制作家乡小吃的食材和工具。

3. 提前了解学生的过敏史,确保教学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小吃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识和喜爱。

2. 新课内容:介绍家乡小吃的种类及特点,通过视频或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家乡小吃的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制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小吃的发展现状,讨论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家乡小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确保教学安全。

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小吃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小吃品尝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小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家乡小吃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为自己喜欢的家乡小吃写一份介绍稿。

2. 调查家乡其他小吃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措施,形成调查报告。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家乡小吃的动手能力。

2. 学生对家乡小吃的认识程度及文化意识。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民风民俗”中的《家乡的小吃》。

课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各地的小吃,包括北京炸酱面、上海小笼包、广东虾饺和四川火锅等,通过描绘小吃的特色和制作过程,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生词、成语和句子;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句子,学会描绘事物的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吃图片、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搜集到的家乡小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各地小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小吃。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小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词、成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特点。

4.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家乡的小吃。

(2)每组选一种小吃,用课文中的描绘手法进行介绍。

5. 随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错误。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描绘事物时要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家乡的小吃》2. 主要内容:(1)各地特色小吃介绍(2)描绘手法:比喻、拟人等(3)表达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绘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你最喜欢的一种家乡小吃。

(2)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地方的小吃,与同学分享。

家乡的小吃幼儿园教案(5篇

家乡的小吃幼儿园教案(5篇

家乡的小吃幼儿园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家乡的小吃》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认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如糖葫芦、炸酱面、豆汁等;学习小吃的制作过程及食材选择;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说出几种家乡的特色小吃,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食材选择。

2. 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等环节,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家乡的特色小吃,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食材选择。

难点: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等。

2.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风景PPT,引导幼儿关注家乡的美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小吃。

2. 新课内容:(1)展示几种家乡特色小吃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吃的名称。

(2)播放小吃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食材选择。

(3)教师示范制作一种小吃,如糖葫芦,并讲解制作步骤。

3. 实践环节:(1)幼儿分组,利用彩泥、画纸等材料,尝试制作家乡的小吃。

(2)每组展示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小吃2. 板书内容:家乡特色小吃名称小吃制作过程食材选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一种家乡小吃,并拍照记录过程。

(2)写一篇关于家乡小吃的观察日记。

2. 答案:(1)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制作过程和成果。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制作了家乡的糖葫芦。

我们先准备了山楂、竹签、糖浆等食材。

然后,把山楂串在竹签上,再蘸上糖浆,放在盘子里晾干。

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糖葫芦,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小吃摊位,深入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

(2)开展“我为家乡小吃代言”的活动,让幼儿为家乡的小吃绘制海报,提高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

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

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通用10篇)家乡的小吃大班教案篇1设计意图:“爱家乡”的主题已经在进行,在这个主题线索下我生成了这次区域活动“家乡的小吃”。

主要是“瑞金特色小吃”。

在活动前,孩子们对家乡的小吃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肯定也都吃过。

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家乡的小吃,还可以通过角色买卖游戏“家乡小吃店”,自然地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能力等。

同时还利用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小吃,并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图书《瑞金特色小吃》作为示范,鼓励孩子进一步利用老师投放的材料去合作制作图书。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主题背景下,积极动手制作各种小吃,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并进一步丰富对家乡小吃的认识。

2、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并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

3、通过对家乡小吃的了解,主动、愿意尝试去合作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

4、让孩子体验区域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前期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家乡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吃过,到店里买过,看他人做过。

材料准备:和孩子利用以往的区域活动制作了价格表、店面招牌等布置好“瑞金特色小吃”店。

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图书关于瑞金小吃,可以是各种小吃的图片也可以是关于某一种小吃的故事,饮食文化等等。

活动材料准备:美工区:海绵纸、白纸、挂历纸、泡沫、橡皮泥、盘子,已制作好的部分小吃示范等。

将场地一角布置成“家乡小吃店”,有店面招牌,价目表、桌子、厨师服、店员服、盘子、筷子等。

图书角:自制图书《瑞金特色小吃》、相关小吃图片、蜡笔、卡纸、白纸、装订机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环节。

小朋友,我们瑞金有很多好吃的小吃,你们都吃过哪些小吃呢?(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你到过特色小吃店吃这些小吃吗?店员是怎样招呼你的?你看过爸爸、妈妈或是店里的厨师做家乡小吃吗?是怎样做的呢?二、介绍各区域材料及活动要求。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小吃文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小吃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小吃第二章:家乡小吃的种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小吃的常见种类,如面食、米食、小吃等分析每种小吃的特点和制作方法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吃的种类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小吃的了解和体验第三章: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2 教学内容介绍每种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分析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种家乡小吃的制作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技术正确第四章: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家乡小吃的来源和历史背景探讨家乡小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文化解读第五章:家乡小吃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5.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小吃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和挑战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小吃文化5.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提出保护和传承家乡小吃的建议邀请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交流和分享,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第六章:家乡小吃的品尝与评价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家乡小吃的风味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和审美情趣6.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品尝不同种类的家乡小吃引导学生从味道、口感、外观等方面进行评价6.3 教学方法安排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小吃的风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品尝心得和评价标准第七章:家乡小吃的创新发展7.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家乡小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识7.2 教学内容探讨家乡小吃文化的创新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家乡小吃与现代元素相结合7.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出家乡小吃创新发展的想法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实践建议第八章:家乡小吃的宣传与推广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小吃的宣传与推广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媒体工具进行宣传的能力8.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家乡小吃学习运用媒体工具进行宣传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制定家乡小吃宣传推广计划邀请媒体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宣传能力第九章:家乡小吃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小吃案例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为家乡小吃发展提供建议9.2 教学内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家乡小吃案例探讨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9.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家乡小吃案例邀请相关人士进行讲解和分享,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案例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10.2 教学内容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中10.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需要重点关注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因为这是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培养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1)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1)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家乡的小吃》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家乡的美食》,详细内容为介绍家乡的小吃。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种类、特色及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至少三种家乡小吃的名称、特点及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重点:掌握至少三种家乡小吃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泥、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各种家乡小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小吃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种家乡小吃:肉夹馍a. 介绍肉夹馍的起源、制作过程和特点。

b. 示范制作肉夹馍,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c. 学生练习制作肉夹馍,教师巡回指导。

(2)讲解第二种家乡小吃:凉皮a. 介绍凉皮的起源、制作过程和特点。

b. 示范制作凉皮,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c. 学生练习制作凉皮,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第三种家乡小吃:羊肉泡馍a. 介绍羊肉泡馍的起源、制作过程和特点。

b. 示范制作羊肉泡馍,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c. 学生练习制作羊肉泡馍,教师巡回指导。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彩泥制作家乡小吃,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小吃2. 板书内容:(1)肉夹馍:起源、制作过程、特点(2)凉皮:起源、制作过程、特点(3)羊肉泡馍:起源、制作过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小吃”为主题,用画纸和彩泥制作一幅家乡小吃的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中班主题家乡的小吃教案及反思

中班主题家乡的小吃教案及反思

中班主题家乡的小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教学活动,教材为《家乡的小吃》。

详细内容包括:1. 知识与技能:学习家乡特色小吃的名称、制作过程及食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了解家乡小吃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特色小吃的种类,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制作过程。

2. 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简单的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家乡小吃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制作技巧。

2. 教学重点:熟悉家乡小吃的种类,了解其名称和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制作工具等。

2. 学具:彩泥、剪刀、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乡的特色小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家乡小吃,讲解制作过程和食材。

过程: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小吃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实践:分组进行制作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过程:幼儿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家乡小吃。

教师观察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展示: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过程:每组选出代表,展示制作的小吃,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过程: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小吃2. 内容:家乡特色小吃名称制作过程及食材背后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家乡的一种特色小吃,明天来分享给大家。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家乡的小吃文化。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小吃制作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家乡的饮食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各地特色小吃的历史、制作方法和风味特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地特色小吃的历史、制作方法和风味特色,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各地特色小吃的历史、制作方法和风味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以及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3. 各地特色小吃图片4. 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特色小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各地特色小吃的历史、制作方法和风味特色。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各地特色小吃的历史、制作方法和风味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小吃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家乡小吃”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家乡的小吃1. 历史2. 制作方法3. 风味特色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小吃”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家乡小吃提到家乡的小吃,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独具风味的豆腐脑。

豆腐脑,又称豆花,是一种源自我国的传统美食。

它以豆腐为主要原料,配以不同的调料,口感滑嫩,味道鲜美。

家乡的豆腐脑独具特色,口感滑嫩,味道鲜美。

吃上一口,满口都是豆香和调料的浓郁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下肚,全身都会暖和起来。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研究本地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学生应知道本地区饮食文化;通过制作一款家乡小吃,学生应会使用工具和材料;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历史和俗的兴趣和热爱,以及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本地饮食文化历史和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制作一款家乡的小吃。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研究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和故事;2、向家人和老人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参加美食活动并带一份自己制作的风味小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前,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假设南方朋友要来我家做客,想品尝本地小吃,那我们该招待他们哪些呢?同学们可以分享一下本地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三、探究研究1.山西有很多种风味小吃,你知道哪些?同桌之间交流。

2.你对哪些风味小吃感兴趣?有没有听说过它们的故事?写下你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并与同桌交流。

3.提出问题:本地的特色小吃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要用彩泥、彩纸等材料,制作家乡特色小吃的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

在制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吗?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5.我们家乡的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

那么,我们该如何宣传自己的小吃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然后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同学交流,讨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并动手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为它们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们的情况。

学生制作。

五、开展风味独特的“尝鲜会”。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和特色;
2.学习和掌握家乡小吃的制作方法和食材;
3.培养学生对家乡小吃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准备:
1.家乡小吃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可挂在教室内;
2.家乡小吃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具(如有条件);
3.学生的家庭作业:调查自己所在地的小吃,了解其历史、食材和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放映家乡小吃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家乡小吃的兴趣;
2.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程度。

二、导入:(5分钟)
1.请学生出示自己的家庭作业,以班级为单位逐一分享调查结果;
2.老师从中挑选一个小吃,介绍其历史悠久、食材独特、制作方法等相关知识。

三、展示和制作:(25分钟)
1.老师展示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介绍所需食材和制作工具;
2.学生分组制作家乡小吃,老师指导和协助学生操作。

四、品尝和评价:(10分钟)
1.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家乡小吃,并用5个关键词描述自己的
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对家乡小吃的喜爱和评价。

五、知识总结:(5分钟)
1.老师总结家乡小吃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强调其传承和发展的
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将家乡小吃文化传
承下去。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家乡小吃的作文,描述其
历史、食材和制作方法;
2.鼓励学生在家制作自己喜欢的家乡小吃,并与家人一起品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家乡的小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对这种小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习惯。

2.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并交代清楚家乡小吃名字的由来。

制作过程以及它的色、香、味、形。

教学重点:学习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询问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小吃,并能把它制作过程以及它的色、香、味、形。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体验、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

1.完成下列成语接龙。

体贴入(微)—(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心二(意)—(意)气风(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止)戈为(武)—(舞)文弄墨2.连接上这一组成语。

来日方长—(长风破浪)—(浪子回头)—(头头是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海升平)—(平易近人)—(人弃我取)—取之不尽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北京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饮食文化,其中“北京小吃”就是我们的特色之一。

琳琅满目的小吃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

你们都品尝过哪些北京小吃?能把它介绍给五方宾客吗?怎样介绍呢?1.范文导入,寻觅方法。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看看作者介绍的“面条”有什么特点。

面条,谁没吃过?但夜市的面条却有它的特色,肯在“精”和“细”上下功夫,讲究色、香、味。

面条大多选用上等精粉,加上少许猪油,经充分的搓揉细切成丝,用大火煮沸,放些泡菜,辅以各种作料精制而成。

这种透亮柔软的面条,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清新爽口。

加上摊主的笑迎喜送,彬彬有礼,诱得你不得不胃口大开,一饱口福。

特别是那“刀削面”的操作技巧,真是山城一绝,让你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一个个“削面”师傅,好似训练有速的表演家,他们半蹲身子,将左手中的面团不断转动,右手持着银刀飞快挥舞,一条条薄薄的面片如雪花般准确地飘撒在距身边两米远的沸锅内,赢得过往行人同声喝彩,无形之中,也招揽了更多的食客……——肯在“精”和“细”上下功夫讲究色、香、味透亮柔软“刀削面”:一条条薄薄的面片如雪花般准确地飘撒在距身边两米远的沸锅内——作者在仔细观察、了解、体验的基础上,小作者介绍了面条的色、香、味、形。

接着写独有特点的“刀削面”的做法。

最后写出经历感受。

2.迁移说话,学习写法⑴明确习作内容及要点。

①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美味。

对你最喜欢的一种“北京小吃”进行观察和查找有关资料。

②老师带来了北京小吃,你喜欢吗?爆肚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

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来历)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

爆肚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

近来由于受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像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

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

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吃法)爆肚的做法很讲究:先将羊肚洗净,分割成肚领、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芦、肚板和食管,再撕净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然后顺着肉纹切成条,再横切成小条。

最后将香菜末连同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一起放入碗内调匀。

锅内半锅凉水用旺火烧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搅拌,熟后捞入盘子,蘸着调料。

一碗独具特色的爆肚便可入口了。

(做法)茶汤北京传统风味小吃。

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做法)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

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一碗香甜可口的茶汤就做好了。

②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美味的的色、香、味、形以及它们的做法和品尝的感受。

⑵组织学生交流、评论。

把你观察后对小吃的了解和查找的有关资料说给同学们听。

⑶教师指点:介绍风味小吃时是有方法的①要抓住小吃的色、香、味。

②制作材料、制作工具、食用方法、食品味道或者其他特别之处来写。

③要注意详略得当。

3.范文引路,体会方法开封灌汤小笼包子我对开封的灌汤小笼包子有种特殊的感情。

一笼热腾腾的小笼包子,一瓣紫皮大蒜,一碟镇江陈醋,几乎成了我的童年对美食的全部记忆。

喜欢灌汤小笼包子是从它的形状开始的。

薄得透亮的皮儿,被捏的均匀细密的皱折,开封人总喜欢用“放着像菊花,提着像灯笼”来形容它,可是,我却觉得它比菊花更精致,比灯笼更剔透。

它的香味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

热腾腾的灌汤小笼包子一端上桌,它那种特有的香味便立刻充满了整个屋子。

有点甜,有点香,有种说不出来的家乡的味道。

这时的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伸出筷子,轻轻地夹一个包子,蘸上陈醋,小心地在包子边上咬上一个小洞。

顿时,在包子里早就待得不耐烦的汤汁就会涌入你的口中,甜味、咸味、鲜味、香味,透过牙缝溢出口外,直钻到你的鼻子里。

那种感觉,别提多妙了!灌汤小笼包子的滋味,童年的滋味,开封的滋味,家乡的滋味。

——看来,小作者对灌汤小笼包情有独钟。

从形状说起“薄得透亮的皮儿”“均匀细密的皱折”,“放着像菊花,提着像灯笼”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

再说它的香味“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甜味、咸味、鲜味、香味,透过牙缝溢出口外,直钻到你的鼻子里。

那种感觉,别提多妙了!”又怎不引发作者吃一吃的欲望呢?结尾处多个“滋味”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

家乡的小吃要说美食城,可数得上我的家乡——万州啦!身居万州的外地人对万州的小吃是赞不绝口,那些远离家乡的万州人更是念念不忘家乡的美味小吃。

在这众多的小吃中,我最爱万州的凉面了。

看:黄澄澄、油亮亮的凉面,再加上葱花、姜、蒜汁、酱油、醋、白糖、花椒粉、红亮的辣椒油,再加上那万州独具风味的芥末,那味道又香、又麻、又辣,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每天放学回家,我总要吃上一碗美味的凉面。

瞧!一个外地人正在一个小店里吃凉面呢!只见他吃一口凉面就喝两口水,鼻子被芥末冲得直皱,整个脸被辣得通红,还不时张着口“呼呼”直呼气,那神情太好笑了。

可是,当他吃完了却并没有离开小店,反而又要来一碗凉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看,万州的凉面是多么吸引人啊!除了万州的凉面吸引人外,万州的炸酱面也特别招人喜爱。

你看,只要走进面馆,总会看到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炸酱面。

瞧,万州特有的湿面条,白中带着浅黄,那是面粉中加了点碱的原因,放进滚烫的锅中,煮上三五分钟捞起,放进加了各种调料的碗中,然后加上红红的肉酱、亮亮的红油、绿绿的菜叶,好一幅五彩的图案。

吃上一口是满嘴红油,一股肉香窜得满嘴都是,可辣得直叫人呼气,常常是眼泪、鼻涕都被辣出来了。

可吃的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起劲,直到吃得肚子鼓鼓的,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然后,买上一瓶可乐来解辣。

一次,我看见两个操着山东口音的人,边吃炸酱面边忙着向嘴里灌水,辣了喝,喝了吃,不用说就知道,他们也非常喜欢我们万州的杂酱面。

——家乡小吃——凉面,色、香、味俱佳:“黄澄澄、油亮亮”“又香、又麻、又辣,让人吃了回味无穷”,介绍描写之中,还注意观察,抓住生活小细节,写出外地人吃凉面时的好笑,突出凉面独特的味道。

话题从“除了万州的凉面吸引人外,万州的炸酱面也特别招人喜爱”一句过渡,了解家乡的炸酱面,从做法的讲究,到吃者的样子“常常是眼泪、鼻涕都被辣出来了”写出炸酱面的好吃,人们的爱吃。

三、自主实践,完成习作。

老师有个南方来的好朋友一直就很想来了解北京的风味小吃,可是工作太忙抽不开时间,你们把刚才介绍的那些美味小吃写下来,介绍给他吧。

四、交流评议,点评习作。

把你写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

1.俗话说:“三分写,七分读”,请你认真读读自己的作文。

看看你都介绍“小吃”的哪些方面了,能不能吸引游客去品尝。

自己评2.快让小伙伴来“品尝”一下你介绍的“小吃”吧。

看看你的介绍是不是能够让他仿佛看到、闻到、品尝到了。

请他提些建议。

同伴评板书设计:家乡的小吃抓住小吃的色、香、味“黄澄澄、油亮亮”“又香、又麻、又辣,让人吃了回味无穷”“透过牙缝溢出口外,直钻到你的鼻子里”制作材料、制作工具、食用方法、食品味道特别之处:“常常是眼泪、鼻涕都被辣出来了”语言要注意详略得当【习作欣赏】家乡的粽子又是一年粽香时。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

很小很小的时候,每到五月,吃粽子,看龙船,和大人去割艾蒿,是我们小孩子的喜爱。

在家乡,每户人家每年在端午都会包粽子,那粽子的香气会在乡间弥漫好久好久。

包粽子的过程并不复杂,先是选上好糯米,找那种一般大小的颗粒,用心地洗干净,放到清水中泡上半天,等米软了,泡得白白胖胖时,然后用摘的芦苇叶,把糯米包成三角形或四方形,最后放到蒸笼里蒸。

待香气溢出的时候,粽子也就熟了。

尽管粽叶的绿没有刚包时鲜亮,但感觉那绿中却透出一种别样的温和。

剥开一个,阵阵清香便沁人心脾,那种香,是糯米的香,是芦苇叶的香,讲究的粽子,还会在里面放一个红红的枣儿,白白的米里就有了淡淡的红色,胃也被小小的粽子牵住了!那种味道,我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你亲自尝一尝,才能感觉得到。

其实吃,就算是平时再粗鲁的人,也会很小心地解开捆的绳子,拿着香香软软的粽子,细细地品,慢慢地嚼,有时也会准备白糖,蘸着吃。

往往还没尝出味道,便没了,于是一笑,再吃一个吧。

像我们这些小孩,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嘴上也会沾上一些白白的米粒,嘴里的甜,心里的蜜,让我们快活得不得了。

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年年粽子飘香时,我想,我们的家乡,会在粽子的香气中陶醉。

(审查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