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家乡的小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

对这种小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习惯。

2.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并交代清

楚家乡小吃名字的由来。制作过程以及它的色、香、味、形。

教学重点:

学习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询问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小吃,并能把它制作过程以及它的色、香、味、形。

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体验、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完成下列成语接龙。

体贴入(微)—(微)不足(道)—(道)—听途(说)—

(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

(三)心二(意)—(意)气风(发)—(发)号施(令)—

(令)行禁(止)—(止)戈为(武)—(舞)文弄墨

2.连接上这一组成语。

来日方长—(长风破浪)—(浪子回头)—(头头是道)—(道听途说)—

(说三道四)—(四海升平)—(平易近人)—(人弃我取)—取之不尽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北京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饮食文化,其中“北京小吃”就是我们的特色之一。

琳琅满目的小吃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你们都品尝过哪些北京小吃?能把它介绍给五方宾客吗?怎样介绍呢?

1.范文导入,寻觅方法。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作者介绍的“面条”有什么特点。

面条,谁没吃过?但夜市的面条却有它的特色,肯在“精”和“细”上下功夫,讲究色、香、味。面条大多选用上等精粉,加上少许猪油,经充分的搓揉细切成丝,用大火煮沸,放些泡菜,辅以各种作料精制而成。这种透亮柔软的面条,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清新爽口。加上摊主的笑迎喜送,彬彬有礼,诱得你不得不胃口大开,一饱口福。特别是那“刀削面”的操作技巧,真是山城一绝,让你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一个个“削面”师傅,好似训练有速的表演家,他们半蹲身子,将左手中的面团不断转动,右手持着银刀飞快挥舞,一条条薄薄的面片如雪花般准确地飘撒在距身边两米远的沸锅内,赢得过往行人同声喝彩,无形之中,也招揽了更多的食客……

——肯在“精”和“细”上下功夫

讲究色、香、味

透亮柔软

“刀削面”:一条条薄薄的面片如雪花般准确地飘撒在距身边两米远的沸锅内

——作者在仔细观察、了解、体验的基础上,小作者介绍了面条的色、香、味、形。接着写独有特点的“刀削面”的做法。最后写出经历感

受。

2.迁移说话,学习写法

⑴明确习作内容及要点。

①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美味。对你最喜欢的一种“北京小吃”进行观察和查找有关资料。

②老师带来了北京小吃,你喜欢吗?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来历)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肚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来由于受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像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角就很喜食爆肚。(吃法)

爆肚的做法很讲究:先将羊肚洗净,分割成肚领、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芦、肚板和食管,再撕净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然后顺着肉纹切成条,再横切成小条。最后将香菜末连同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一起放入碗内调匀。锅内半锅凉水用旺火烧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搅拌,熟后捞入盘子,蘸着调料。一碗独具特色的爆肚便可入口了。(做法)

茶汤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做法)

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一碗香甜可口的茶汤就做好了。

②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美味的的色、香、味、形以及它们的做法和品尝的感受。

⑵组织学生交流、评论。

把你观察后对小吃的了解和查找的有关资料说给同学们听。

⑶教师指点:介绍风味小吃时是有方法的

①要抓住小吃的色、香、味。

②制作材料、制作工具、食用方法、食品味道或者其他特别之处来写。③要注意详略得当。

3.范文引路,体会方法

开封灌汤小笼包子

我对开封的灌汤小笼包子有种特殊的感情。一笼热腾腾的小笼包子,一瓣紫皮大蒜,一碟镇江陈醋,几乎成了我的童年对美食的全部记忆。

喜欢灌汤小笼包子是从它的形状开始的。薄得透亮的皮儿,被捏的均匀细密的皱折,开封人总喜欢用“放着像菊花,提着像灯笼”来形容它,可是,我却觉得它比菊花更精致,比灯笼更剔透。

它的香味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热腾腾的灌汤小笼包子一端上桌,它那种特有的香味便立刻充满了整个屋子。有点甜,有点香,有种说不出来的家乡的味道。这时的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伸出筷子,轻轻地夹一个包子,蘸上陈醋,小心地在包子边上咬上一个小洞。顿时,在包子里早就待得不耐烦的汤汁就会涌入你的口中,甜味、咸味、鲜味、香味,透过牙缝溢出口外,直钻到你的鼻子里。那种感觉,别提多妙了!

灌汤小笼包子的滋味,童年的滋味,开封的滋味,家乡的滋味。

——看来,小作者对灌汤小笼包情有独钟。从形状说起“薄得透亮的皮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