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保障宪法实施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的实施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与宪法保障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全面了解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
第一,宪法的监督与保障。
宪法的实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以确保其权威性和执行力。
我们学习到了宪法监督机制的建立,其中包括宪法审查和宪法解释。
宪法审查是通过合宪性审查、法律适用审查和合法性审查等方式,以保证法律与宪法的一致性;宪法解释是由最高法院发表关于宪法含义的解释,以确保宪法的正确解读和适用。
第二,宪法权威的保障。
宪法的权威是宪法实施的基础,保障宪法权威的主要手段包括公众教育和宣传、有关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分工,以及行政法治化。
公众教育和宣传是加强人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宪法权威的有效途径;有关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分工是为了确保宪法的实施机制和程序,如宪法委员会的设立,以及各级政府的宪政工作机构的建立;行政法治化是指在各级政府的工作中,依法行政,以宪法为最高准则,保证政府的权力行使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宪法权利的保障。
宪法赋予人民一系列的权利,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是宪法实施的关键。
我们学习到了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保障宪法权利的主要手段有法律保护和司法保障。
法律保护是通过立法来确保公民权利的行使,如刑法、民法等;司法保障则是通过司法机关来保护公民的权利,包括法院的审判职能和法官的独立性。
第四,宪法实施的问题与挑战。
在宪法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加以解决。
其中包括宪法权利的限制问题、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等。
宪法权利的限制是指在一定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某些权利进行限制;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指宪法与立法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宪法保障和落实法律的关系;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是指建立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以加强对宪法尊严的保护。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保障宪法实施》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保障宪法实施》知识点
2.1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3、宪法的重要性?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⑤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⑥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⑦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⑧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2加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2、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
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
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④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基本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法的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原则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指导,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一、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公民和组织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推动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权益。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同时,要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依法治国原则的坚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根据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职业等各种身份特征。
平等原则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就业、教育、卫生保健、法律实施等。
法律要求公民和组织应当平等地享有和履行各种权利和义务,保障人民的平等待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必须在法律面前平等受到保护和制裁。
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于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同样的制裁;对于同样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给予同样的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公正的法治社会,树立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意识。
四、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依据这一原则,任何人不得以法律之外的理由对他人施加任意惩罚,不得以法律之外的标准确定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刑事案件中,法庭必须以法律作为裁判的根据,不得超出法定的范围;公民被指控犯罪时,有权获得合法的辩护和诉讼程序。
五、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法律要求在司法实践中,保障每个当事人的公正权益,确保裁决的公平合理。
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
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法治国家是指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以司法为保障,以公正为目标,确保国家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正义化、公正化的国家。
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权威。
宪法是最高法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律。
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的权威性,遵循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和平和稳定。
一切法律、行政行为和司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
同时,法治国家也必须致力于制定、完善和执行符合宪法的法律。
二、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原则。
法治国家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确保人权和基本自由得到保护。
法治国家的法律要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维护。
法律保障也是法治国家的基石,没有法律保障就没有法治国家。
四、行政公正。
行政公正是法治国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行政机关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公正、合理、透明地行使行政权力。
行政机关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同时,法治国家中的公民也要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五、社会统一。
社会统一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法治国家要坚持民主、法制和平的方针,保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
同时,法治国家还应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和谐、稳定、安全、繁荣的社会环境,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
总之,法治国家是一个以法律为基础,以司法为保障,以公正为目标的完备的法律体制。
其中包括了宪法权威、法律保障、司法保障、行政公正和社会统一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落实,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推进和实现。
国家保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
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施的保证,即宪法监督,是宪法国家为促进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保证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件的合法性。
2.确保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武装部队,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以及所有公民的行为符合宪法。
保障宪法实施的目的是取消或更改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并调查违反宪法的人的责任。
具体有两个方面:(1)保障宪法秩序。
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应被撤销,修改和不适用,违宪行为应受到惩罚,以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
(2)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和行为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宪法赋予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建立执行宪法的保障制度可以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会受到侵犯,也不会为侵权者提供法律救济。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根据程序和程序规则行使宪法监督的权力,并有权更改或取消任何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例如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实行这种宪法监督制度。
司法部门负责确保宪法制度的执行。
司法机关的宪法监督主要是指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根据司法程序审查涉案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作为审判的依据。
法院有权拒绝适用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但无权宣布撤销规范性文件。
美国是该系统的创建者。
由专门机构负责宪法实施的系统。
国家通常设立的专门机构在许多国家被称为“宪法法院”,在法国被称为“宪法委员会”。
他们根据特别
程序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并有权撤销规范性文件。
吊销决定具有一般效力。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措施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措施依法治国是关于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
历史证明,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这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变革。
在这些重大变革中,我们党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并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
这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关于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
具体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行为都要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入世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平等、诚信等属性,客观上需要对之进行规范、引导和保障。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
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只有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和制裁犯罪的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同国际惯例接轨,按世贸组织的通行规则办事。
这也需要健全的法制。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2. 正文
2.1 社会稳定与宪法实施的关系
社会稳定是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宪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社会稳定可以为宪法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法治混乱的环境中,宪法的规定很难被有效执行,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2 法治环境的建立
法治环境的建立对于宪法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法治环境的建立可以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在一个遵循法治原则的社会中,宪法是最高法律,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可以保障宪法的权威性,确保宪法不受侵蚀和篡改。法治环境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法律地位。只有在法治环境下,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才能得到公正和公平的保障。法治环境的建立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中,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秩序得到维护,经济活力得到释放,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互信得到增强。要确保宪法得以有效实施,就必须倡导和建设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
宪法的实施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原则和运行机制,保障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只有遵守宪法,才能确保政府的合法性,避免政治动荡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宪法的实施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在宪法框架下,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摘要】
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其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稳定与宪法实施密不可分,宪法为社会提供了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权利保障,有效维护了公共秩序。建立法治环境是宪法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政府机构的稳定运行是宪法实施的保障,政府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宪法实施的基础,只有引导民众树立宪法意识,才能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是宪法实施的重要条件,国际社会对国家宪法的认可,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持续完善宪法实施的条件,巩固社会稳定和法治环境,是确保宪法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宪法实施不仅仅影响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也关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
法治国家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在法治原则之上,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政制度
法治国家必须建立在宪政制度之上,即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受到宪法和相关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宪法是国家制度和权力运行的基本规范,必须得到全体公民的遵守和执行。
2. 独立的司法机构
法治国家必须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性。
司法机构必须独立于政治力量的干扰和影响,根据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和裁判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正正义。
3. 充分发扬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
法治国家的公民必须具备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认真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法治国家也要注重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度和遵守度。
4. 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机构
法治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机构,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等,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同时,法律体系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
5. 社会稳定和文明程度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也需要建立在社会稳定和文明程度之上。
只有社会稳定和文明程度高的国家才能有效地运行法治机制,保障社会公正和稳定。
因此,法治国家必须注重社会建设和文明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司法机构和公民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谁保障宪法实施方案
谁保障宪法实施方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
宪法的实施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宪法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谁来保障宪法的实施方案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保障宪法实施的责任在于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的具体执法机构,负责宪法的具体实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宪法的实施。
同时,国家机关还应当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确保宪法的实施不受侵犯。
其次,保障宪法实施的责任也在于全社会。
宪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各级组织和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特别是法律从业人员和司法机关更应当积极承担起保障宪法实施的责任,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宪法的实施不受侵犯。
另外,保障宪法实施的责任还在于教育机构和媒体。
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宪法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氛围。
媒体应当加强宪法宣传,倡导宪法精神,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推动宪法的实施。
总的来说,保障宪法实施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国家机关、全社会、教育机构和媒体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共同的宪法意识,才能够真正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国家的法制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宪法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司法公正保障措施
司法公正保障措施在现代社会中,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也是确保公民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司法公正的实施,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对司法公正保障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分别从法律保障、法官独立、审判公开、证据保全和诉权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法律保障作为司法公正的基础,对司法体系具有重要的约束力。
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法律保护和监察机制等。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对司法公正有着明确的规定,确保了法律与司法实践的一致性。
法律保护包括刑事法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等方面,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权益保护。
监察机制包括反腐败机构和独立监察机构等,通过督促司法机关依法行事,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其次,法官独立是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之一。
法官独立意味着法官行使职权时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只服从法律和良心。
为了保障法官独立,需要建立起独立的司法机构、独立的法官任命制度和独立的司法生涯制度等。
司法机构的独立意味着不受其他机关的干预,作出独立的司法决策。
法官任命制度的独立性意味着法官的产生和晋升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司法生涯制度的独立性意味着法官不受恶性竞争的压力,可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保证司法公正的实施。
另外,审判公开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
审判公开是指公众有权进入法庭观察和了解案件的审判过程。
通过审判公开,可以监督司法机关,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审判公开也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审判过程公正透明,避免不公平的判决。
为了确保审判公开的实现,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的庭审录制和公告制度,并确保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渠道畅通。
此外,证据保全是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
证据保全包括了保护证人、取证、保存证据和鉴定证据等方面。
保护证人意味着保护证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自由、真实地陈述事实。
取证是指法庭通过合法程序收集相关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保存证据是指对证据进行妥善保管,防止证据丢失或遭到破坏。
国家保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
1.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国家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政治组织区别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行政领导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①违反法律会依法受到强制矫正;②法律是各类规则中的最低准则;③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法律的特征有: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这是法律特殊性的表现,也是法律和其他公共行为规则最大的不同,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2.法律主要约束内容①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制定和颁发的政策、法律、法令、条例等。
②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不遭受侵犯。
③企业是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④企业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视违法的性质、程度和责任,追究法人或法人代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民事和刑事的法律责任。
⑤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厂长代表企业依法行使职权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
企业违法,作为法人代表的厂长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3.法律主要约束的对象法律约束的对象指“自然人”和“法人。
两种。
这里主要是指企业法人。
企业受到法律的约束是全方位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是来自于经济法规方面的约束。
其主要对象有:①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家通过相应的经济立法,约束这种纵向的经济关系,如缴拨款关系、借贷款关系等。
②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关系。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经济法规,约束这种横向的经济关系,如购销关系、资金结算关系、分工协作关系等。
③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经济法规,约束这种纵横交错的经济关系。
我国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
我国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我国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司法独立是国家法治的基石,保障司法独立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司法独立的实现,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法官的独立行使职权,保护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确保司法独立的实现。
首先,我国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确保党的领导不侵犯司法独立。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实施司法工作中不得侵犯法官的判断权和独立行使职权。
只有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不能侵犯司法独立的原则,我们才能真正保障司法独立的实现。
其次,我国坚持依法独立审判,确保法官的独立行使职权。
法官在审判时应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扰和干涉。
为此,我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如确立了法官职业固定编制,保障法官的工作稳定;设立了法官办公楼和停车场,为法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了法官培训制度,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审判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法官的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司法独立的实现。
再次,我国坚持法官的晋升和约束制度相结合,确保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法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力量,要保证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良好,不受不正当干涉。
为此,我国建立了法官任职制度和约束制度。
法官任职制度规定了法官资格的条件和程序,确保法官的任职合法合规;而约束制度包括责任审查、监督调查、纪律处分等,确保法官遵守法律和法规,保持良好的工作和行为作风。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既保障了法官的权益,又维护了司法独立的实现。
最后,我国坚持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
司法监督是司法独立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公正的司法监督下,司法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和公正。
为此,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司法监督制度,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审判机关内部对法官行为的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指人民监督和公民监督。
这些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保证了司法活动的公正和司法独立的实现。
总之,为了保障司法独立的实现,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到加强司法监督,都是为了确保法官的独立行使职权,保护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司法独立。
国家保证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
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施的保证,即宪法监督,是宪法国家为促进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保证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件的合法性。
2.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武装部队,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合宪。
保证执行宪法的目的是撤销或更改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并调查违反宪法的人的责任。
具体有两个方面:(一)保障宪法秩序。
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应被撤销,更改和不适用,违宪行为应受到制裁,以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
(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违反宪法的规范文件和违反宪法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公民的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建立执行宪法的保障制度可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会受到侵犯,也不会为被侵犯者提供法律救济。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根据程序和程序规则行使宪法监督的权力,并有权更改或撤销任何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实行这种宪法监督制度。
由司法机关负责确保宪法制度的执行。
司法机关的宪法监督主要是指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根据司法程序审查涉案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作为审判的依据。
法院有权拒绝适用违宪的规范性文件,但无权宣布撤销规范性文件。
美国是该系统的创建者。
由专门机构负责保障宪法实
施的制度。
通常由国家专门设立的专门机构在许多国家被称为“宪法法院”,而在法国被称为“宪法委员会”。
他们根据特别程序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并有权撤销规范性文件。
吊销决定具有一般效力。
法学概论-题库
法学概论-题库1、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道德习俗B、宗教信条C、法律D、社会章程答案: C2、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A、依法治人B、依法行政C、依法治官D、有法必依答案: C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A、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B、 18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C、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D、 D.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答案: D4、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律关系B、管理关系C、行政关系D、权力关系答案: C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
A、智力相适应的活动B、年龄相适应的活动C、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活动D、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活动答案: C6、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法律就是指对全体公民都有效的法律。
()答案:错误7、就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法制应当居于首要地位。
( )答案:错误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答案:错误9、在我国,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关系可因罢免、撤职、开除公职等法律事实而变更。
( )答案:错误10、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代理权。
()答案:正确11、简述法与道德的关系答案: 1、产生方式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3、调整的领域不同。
4、实施的保证不同。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答案: (1)有法可依。
要有完备的法律可供遵循,这是对制定法律作出的要求。
(2)有法必依。
不仅要由足够数量的法律、法规供人们遵循,而且还要求法律、法规本身能够真正体现广大人们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便于人们和遵守。
(3)执法必严。
执法必须严格、严肃、严明,准确无误地实施法律。
这是对执法人员提出的要求。
(4)违法必究。
一切违法犯罪分子都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享受法外特权,逃避法律制裁。
(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2《法律保障生活》练习题(带答案)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法律的特征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行为规范__,它们共同__约束__人们的行为,__调整__社会关系,__维护__社会秩序。
1.法律是由__国家制定或认可__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__创制法律__的__两种基本形式__。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__强大的国家力量__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__社会舆论__、信念、习俗、教育和__行政__等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__最主要特征__。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__一律平等__,任何人都没有__超越法律__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__国家法律__,都必须承担__相应的法律责任__。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__规范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保护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社会环境__。
1.规范作用: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__社会生活__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__评判__、__预测自己__和__他人的行为__提供了准绳,__指引__、__教育__人向善。
2.保护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__解决纠纷__和__制裁违法犯罪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__合法权益__。
随着我国__法治建设__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知识提升1.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三个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2.正确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诉人们行为的模式与标准,对人们的行为起指引、评判、教育、预测和强制的作用。
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
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
1、依据宪法实行立法治国。
根据宪法,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形成有效的法治体系。
宪法是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必须在全社会尊崇和实施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使得各种法律得以畅通运作。
2、严格依法行政。
尊重法律,照章办政,以法治国为宗旨,是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途径。
除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制订一系列的行政条例、规则和政策,以更加细节化、深入化的形式,确保依法行政。
3、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制度建设。
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石。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善宪法框架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建立健全的宪法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法治运行机制,并创造有利于施行法律的社会制度和环境。
同时,必须加强对民主统治和法治的深化,努力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念及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司法权的
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司法权的司法权是国家的根本权力之一,是维护国家统治、保障人民权益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证司法权的行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是保证司法权行使的基础条件。
司法机构是指独立的、专业的法律审判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政治干预和金钱干扰,保障司法权行使的公正、权威和有效性。
二、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司法人员是司法权的行使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直接影响司法权的行使效果和公信力。
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例如,加强司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其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贯彻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人员行使职权时遵守法律规定和职业操守;严格管理司法人员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维护司法队伍的纯洁性和公正性。
三、推行司法公开、公正和透明司法公开、公正和透明是保障司法权行使的重要手段。
司法公开,指的是判决、裁定等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应向社会公开;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活动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不受人身、地域、权力和利益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司法透明,是指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实现透明化。
推行司法公开、公正和透明,有助于有效防止司法不公,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四、强化司法监督与合力治理司法监督和合力治理是保障司法权行使的重要手段。
司法监督,是指对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合力治理,是指司法机关与其他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群众的合作治理。
强化司法监督与合力治理,可以有效防止司法机关权力过大、任意干扰和滥用职权的行为,同时也可以促进司法机关与社会群众的互动和沟通,为司法权施行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
结语以上措施,是保障司法权行使的基本手段,其中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同时推行司法公开、公正和透明以及强化司法监督与合力治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人民如何保障宪法实施方案
人民如何保障宪法实施方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保障宪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人民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呢?首先,人民需要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公民的根本法律。
人民应当自觉遵守宪法,尊重和维护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其次,人民需要积极参与宪法实施。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推动宪法的贯彻实施。
只有人民广泛参与,才能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
再次,人民需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宪法赋予公民各项权利,人民应当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在宪法保障的范围内,人民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遵守法律,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人民还需要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人民应当加强对宪法的学习,了解宪法的内容和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宪法。
同时,也要积极宣传宪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最后,人民需要监督宪法的实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机关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人民应当积极行使监督权利,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宪法的实施。
只有通过监督,才能确保宪法的有效实施。
总之,人民是宪法的创造者、实施者和监督者,是宪法的生命力量。
只有人民自觉遵守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实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积极行使监督权利,才能真正保障宪法的实施。
希望全体人民能够共同努力,为宪法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即不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不执行――轻者剥夺权利、重者剥夺生命。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里的国家指行政管理当局。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违反法律会依法受到强制矫正,法律是各类规则中的最低准则,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特征有: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这是法律特殊性的表现,也是法律和其他公共行为规则最大的不同,也是最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