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笔记问答题(中考必备)
中考总复习《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的文体是表。
2、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两句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诸葛亮的《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出自他的《前出师表》,后来作者又一次出兵北伐,又写下了一篇《后出师表》其中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明了自己为蜀汉效忠的诚心,成为千古名句。
4、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崩殂..: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实在秋:时3、殊遇..:优待,厚遇4、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遗:遗留6、陟.罚臧否..:陟:奖。
臧:善否:恶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8、悉.以咨.之:悉:都咨:询问9、性行淑均..:淑:善均:平10、臣本布衣..:平民1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2、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的意思。
13、遂许.先帝以驱驰..: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14、后值倾覆:....:值:遇到倾覆:兵败15、夙.夜忧叹:早16、不.毛.之地:不长草的地方指人烟稀少的地方17、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18、攘除..奸凶:排除,铲除19、斟酌损益..:损:减少;益:增加20、以彰.其咎:表明,显扬21、咨诹.善道:询问22、察纳雅言..:正言23、涕零.:零,落下2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2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感激激动三、用原文填空1、《出师表》中提出广开言路建议的句子: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 《出师表》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诗歌B. 散文C. 议论文D. 小说答案:C3. 《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袁绍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文中“________”一句,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一是开张圣听,希望后主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明内外政令应当一致;三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强调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阅读理解7. 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臣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1)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什么的认识?答: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法律制定和执行、听取意见和意见效果的认识,强调了执行法律和意见的实效性比制定和听取本身更为重要。
(2)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治理,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建议,更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五、写作题8. 以“忠诚与责任”为话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六、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内涵的忠诚、责任和智慧等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习题及答案出师表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 诸葛亮2. 《出师表》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写的?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隋朝D. 唐朝答案:B. 三国时期3.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谁写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答案:B. 刘备4. 《出师表》是为了表达诸葛亮的什么愿望?A. 求取荣誉和地位B. 要求解决国家问题C. 寻求出征的机会D. 告别刘备答案:B. 要求解决国家问题5.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表达对刘备的忠诚B. 陈述自己的才能和功绩C. 请求出征的机会D. 推荐其他人才答案:A. 表达对刘备的忠诚二、判断题1. 《出师表》是一篇散文。
答案:对2. 《出师表》是一篇骈文。
答案:错3. 《出师表》是一篇辞表。
答案:对4.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的。
答案:错5.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答案:对三、简答题1. 《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答:《出师表》是诸葛亮在东吴丞相周瑜去世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写的一篇辞表。
这个时期正值三国鼎立,各方势力相互争斗,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2.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出师表》主要内容包括对刘备的称谢、表达对刘备的忠诚、陈述自己的才能和愿望、请求出征的机会等。
诸葛亮在辞表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希望能够得到刘备的支持和理解。
3. 《出师表》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答:《出师表》的写作意图是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他希望通过这篇辞表,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求出征的机会,以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
4. 《出师表》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答:《出师表》以辞表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诸葛亮通过辞表的方式,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表达得淋漓尽致。
辞表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年写的,是一篇______文。
答案:227年,辞赋。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先帝不以臣卑鄙。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他忧叹的是什么?A. 国家的未来B. 个人的前途C. 百姓的疾苦D. 以上都不是答案:A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的“先帝”是指: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董卓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忠臣”形象。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忠臣”形象是忠诚、勤勉、谦逊、无私。
他自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表明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同时,他强调自己“不敢妄自菲薄”,表明他虽然谦虚,但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有着清晰的认识。
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于“先帝”刘备的忠诚。
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深厚忠诚。
他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明他对于刘备的遗命和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
同时,他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说明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而诸葛亮则以实际行动回报这份信任,体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极高的忠诚精神。
他不仅忠诚于刘备,更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夙夜忧叹”和“恐托付不效”,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诸葛亮的这种忠诚精神,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五、翻译题:1.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专题22《出师表》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专题22《出师表》文体解析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问题归纳1.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
这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
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
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2.诸葛亮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
这条建议是在分析了不利和有利的条件之后提出的,诸葛亮提醒后主要发扬先帝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因为这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
3.诸葛亮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诸葛亮提出这条建议,是鉴于汉末王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近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
而后主宠信宦官,这一点诸葛亮不会没有觉察。
4.在本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不宜”,其目的是什么?在本段中两次提到“不宜”,是针对执法中可能存在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对后主提出告诫,强调要依法办事。
5.为什么要提到这是先帝特意选拔出来的 ?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方面是为了说明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也是劝诫刘禅要效法先帝知人善任,重用这些先帝选拔的人才。
如果不提这点,不免有教训人之嫌,而又有失人臣之礼,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6.诸葛亮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他是怎样进行阐述的?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诸葛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阐述。
先汉与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待贤臣与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出师表》中考易考试题大全汇总(珍藏版)
《出师表》中考易考试题大全汇总(珍藏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选择题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问答题
《出师表》问答题一)阅读1-6段回答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阅读6-7段回答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2.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③"由是感激"的原因?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出师表问答题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答:广开言路。
2.作者开篇分析不利客观形势的作用?答: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的深思,即警其心。
3.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因素,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饱含了作者对先帝大业未竟的惋惜和伤感,以及对蜀汉前途的深深忧虑。
4.分析主观条件的原因?/为何分析有利条件?答:要后主意识到客观形势虽然危急,但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5.有利的主观因素说明了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答:说明了文臣武将都勤于政事,说明蜀汉的主观条件较好,为了告诫刘禅虽然危机尚存,但仍希望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
6.作者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答: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的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
如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内外异法也,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混乱。
7.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原因?答: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无能为告诫,让后主意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能够真正做到亲贤远佞。
8.诸葛亮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何意义?答:对当时的内政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到单位,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明,干部才能廉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9.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主旨所在?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主旨。
10.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答:亲贤远佞最重要。
因为它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不是为谗言开方便之门。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惧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所以,亲贤远佞最重要。
11.全文多次提到先帝和陛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及报先帝忠于刘氏父子的心愿。
12.通过本文的学习,谈谈本文脍炙人口的原因?/令人称赞的原因?答:本文表现出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知恩图报的美德。
出师表 问答题
《出师表》文学常识: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此表是写给后主(刘禅)的。
第一段1、段意: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作者在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由先帝之殊遇造成的。
3、第一段为什么从先帝写起?答:这样使文章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
4、“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看轻自己。
反义词是:妄自尊大。
5、第一段作者分析形势的意图何在?答:作者意在说明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仍然存在,并且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时刻,希望刘禅思危。
6、“开张圣听”是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会造成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7、第一段中,作者提出的第一点建议是“开张圣听”。
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实行广开言路的政策。
8、本段在全文的作用:是全篇议论的张本。
第二段1、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2、第二段中作者认为“论其刑赏”。
“刑”的是“作奸犯科”的人,“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3、第二段中作者强调要依法办事的一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此段中有两对相互照应的词是什么?作奸犯科——否;为忠善——臧。
5、本段中两次使用“不宜”有何意图?答:对执法中可能出现的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提出告戒。
6、第二段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严明赏罚。
第三、四段1、第三段的段意: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
2、第四段的段意: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做出的安排。
3、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张本”。
[精品]《出师表》问答题.doc
《出师表》问答题1•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心情:行动:2•文中开篇含有痛惜先帝未竟之情,目的是什么?(内容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3、作者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次历史,并引起先帝故事意在说明什么?(总结两次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4、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时代现实意义。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亲近贤人,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也只有疏远小人,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老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表文的核心思想是向后主阐明什么道理?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
6、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诸葛亮的身世、志趣。
诸葛亮原本鞠躬田园,后来效忠刘备,打败曹操。
刘备死后辅助刘禅,一心想要恢复汉室。
死时54岁。
诸葛亮琴棋书画样样精,但他志趣是否在这我就不清楚了。
只是他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所以本人认为他的志趣是辅助明主建立伟业,成就一代霸主。
7、问中最另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勇于承担责任,言辞恳切,为无能的君主鞠躬尽瘁。
8、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三条建议: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
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9、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10、根据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为“出师一表,表效忠汉室之心”拟一个下联。
爱莲一说,说品质咼洁之志;陋室一铭,铭安贫乐道之心11、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先帝”是怎样一位君主?(胸怀宽广,气度恢弘,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并能做亲贤远佞的仁君贤主。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哪两位先帝?他们分别是谁?
答案:刘备和刘禅。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其职责时,提到了哪些内容?
答案:诸葛亮提到自己负责辅佐幼主,以完成先帝的遗愿,恢复汉室
的荣耀。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的忠诚、对幼主的关爱、对国家命运的忧
虑以及对个人责任的坚定。
4. 《出师表》中提到的“三顾茅庐”是指什么?
答案: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
5.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军事行动?
答案:诸葛亮提到了北伐中原,以实现先帝的遗愿,恢复汉室。
6. 《出师表》中诸葛亮如何描述自己的处境?
答案:诸葛亮描述自己处境艰难,但仍然愿意承担起重任,以实现先
帝的遗愿。
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哪些人物?
答案:诸葛亮提到了先帝刘备、幼主刘禅、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
8.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哪些地方?
答案:诸葛亮提到了益州、中原、荆州等地。
9.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哪些政治理念?
答案:诸葛亮提到了忠诚、责任、仁政、法治等政治理念。
10. 《出师表》中诸葛亮如何表达自己对先帝的忠诚?
答案:诸葛亮通过回顾先帝的恩情、自己的职责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无限忠诚。
出师表的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的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三顾”指的是______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答案:刘备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受任于败军之际”,这里的“败军”是指______。
答案:刘备在长坂坡之战中的失败3.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的“危难”指的是______。
答案:蜀汉政权的危机4.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答案:刘备5.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这里的“三分”指的是______。
答案:魏、蜀、吴三国鼎立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的“秋”指的是什么?A. 秋天B. 危急时刻C. 收获的季节D. 一年的末尾答案:B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布制的衣服B. 平民百姓C. 布匹商人D. 布制的鞋子答案:B3.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的“卑鄙”是什么意思?A. 地位低下B. 品德低下C. 行为不端D. 出身贫贱答案:A4.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夙夜忧叹”,这里的“夙夜”是什么意思?A. 早晨和晚上B. 每天每夜C. 很早和很晚D. 过去和现在答案:B5.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庶竭驽钝”,这里的“驽钝”是什么意思?A. 愚笨B. 迟钝C. 忠诚D. 勇敢答案:A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临表涕零”?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临表涕零”是因为他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蜀汉政权的担忧。
他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此在上表时不禁流下了眼泪。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如何表达对刘备的忠诚?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通过回顾刘备三顾茅庐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
出师表中考考点
三、理解性默写及问答题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出师表》中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9.表明作者志趣或是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1、在第8段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是: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19.第5段中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20、《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21、《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2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2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刘备、和诸葛亮。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2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2. 《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A3. 《出师表》中提到的“三顾茅庐”是指刘备几次去请诸葛亮出山?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答案:C二、填空题4.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___时期写的,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答案:三国5.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指的是现在的_________省。
答案:河南省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的遗憾,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事业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的?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通过回顾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实现刘备的遗愿而努力的决心。
四、翻译题8. 将《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本是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求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
五、论述题9. 结合《出师表》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解。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种精神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
它以形式独特的表格呈现,记录了诸葛亮出征前向刘备上表告别的内容。
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经典题材和题型,下面将详细介绍并提供答案。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阅读和分析这篇文章都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出师表》中的考题类型,包括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希望通过对这些题型的解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问答题1. 请简要概括《出师表》的内容。
答案:《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刘备告别的一封表格形式的文章,主要包括征讨和平定南方的战况、表达出征的决心和忠诚、请求辞去职务的原因以及对后人的期望。
2. 为什么《出师表》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答案:《出师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权衡了国家大义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填空题1. “臣亮言:先帝…”(填入合适的词语)答案: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 “以先帝之遗意…” (填入合适的词语)答案:以先帝之遗意,托孤之重,惟在于斯。
三、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A. 请求辞去职务B. 表达出征的决心C. 讲述征讨和平定南方的战况D. 表达对后人的期望答案:B. 表达出征的决心2. 以下哪个选项是《出师表》的主要题材?A. 个人情感B. 政治斗争C. 国家大义D. 历史叙事答案:C. 国家大义四、简答题1. 你认为《出师表》的表格形式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有何帮助?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出师表》的表格形式清晰明了,便于读者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它通过纵向排列,清晰地呈现了诸葛亮的思考过程和行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2. 你认为《出师表》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出师表笔记问答题(中考必备)
出师表笔记问答题(中考必备)1.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三条建议反复陈说的是哪一项?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项?亲贤远佞因为贤才是实现这三条建议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所谓广开言路,就是要听取忠贞之士的意见,严明赏罚,更是需要忠贞之士来执行,能否亲贤远佞,是实现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的关键。
3.既然蜀汉疲弊,又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何要这时兴师北伐?(《出师表》开篇中指出蜀汉形势严峻,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上表力主出师?)①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遗愿②客观形势虽不利,但存在着许多忠志之士的主观的有利条件,诸葛亮看到这些主观因素,正是强调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这个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③诸葛亮也为北伐做好了准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本文即是为出师写的表文,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建议和举荐贤才上?本文这里主要谈的是劝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所作为,以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同时希望国内政治清明,使北伐有稳定的战略后方,解除出师后的后顾之忧5.第一段分析形势的意图何在?告诫刘禅创业的艰难,以引起其深思,让他意识到蜀汉形势的危机,鼓励他兴复汉室的决心,继承先帝的遗志,治理好国家,为下文提出三条建议做铺垫6.第六段叙述了哪几件事?有何用意?①三顾茅庐②叙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③白帝城遗孤回顾历史,让刘禅懂得创业的艰难,继承先帝遗志;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7.诸葛亮的政治愿望(政治目的)是什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表是古代奏书的一种,重在陈情说理,此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向君主陈述了怎样的道理?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与报效先帝,忠于刘氏父子的心愿②告诫刘禅只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励精图治,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9.这篇表文为何多次提到先帝?因为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作者多次提到先帝,一方面表明此次出师北伐是继承先帝的遗志,另一方面也是以父子之情打动后主,增加文章的说服力10.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劝勉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亲贤远佞,表达对先帝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和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及兴复汉室的决心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是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前者体现了诸葛亮的宁静、淡泊,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后者是诸葛亮一生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腔赤诚12.此表文受人喜欢的原因?内容:本文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忠肝义胆以及报先帝知遇之恩而忠义为国的忠臣诸葛亮形象,诸葛亮高风亮节,感动了读者,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感染并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忠志之士形式: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语重心长,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音韵和谐,读起来很上口13.本文沿用至今的成语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裨补缺漏计日而待苟全性命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感激涕零不知所言14.作者自叙本志的目的?表达对先主的知遇之恩的感激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不慕名利的性格,为下文陈情言事作铺垫15.文章的第一部分(1~5节)和第二部分(6.7节)的结合点是什么?表文的主旨是继承先帝之意志,北定中原,恢复汉室,无论是提建议还是抒发感情,表达的都是忠于先帝,感动后主,只有第二部分的真情才能打动刘禅,使刘禅接受建议,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16.文中诸葛亮的“忠陛下”之“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积极献言,提出三点建议②积极举荐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17.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竞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起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生后顾之忧,情感复一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18.从文中可以看出先主具有怎样的美德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美德,他求贤若渴,能礼贤下士,信任并重用贤臣19.本文表达方式的特点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出师表简答题
《出师表》归纳1简答题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答:(1)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表达痛惜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的感情;表明创业维艰之意,一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愤图强才能救亡图存;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有所作为。
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告诫刘禅,希望犹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
分析形势的总体目的:自然引出三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做铺垫。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中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的一半是什么?未完成的一半又是什么?答:(1)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
(2)还没有兴复汉室,统一中原。
3、第一段的抒情线索:答: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一一列举?答:(1)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都忠心耿耿。
(2)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6、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所谓“严明”包含哪两层含义?答:(1)执法标准统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赏罚公平严明,不偏袒私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答: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8、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问答题
作者: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问答题1、作者在出师伐魏之前,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①希望后主在国内修明政治,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②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和对北伐胜利的决心。
③请求后主允许自己出师北伐,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2、先帝创业未半,未半指什么?完成的一半是指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没完成的一半是指还没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作者为何要反复强调亲贤远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因为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所谓广开言路,就是要听取贤才的意见,严明赏罚,更是需要贤才来执行。
没有亲贤远佞,其他两条也无法实施。
4、表文开头为什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件?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为了警示刘禅当前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要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不要贪图享乐。
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为了说明文臣武将都勤于政事,忠心报国,告诉刘禅要有信心,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5、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报先帝”呼应上文哪两件事?“职分”是指什么?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职分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作者在文中回顾了自身经历的哪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托孤8、诸葛亮自述身世的目的是什么?表明自己淡泊名利,无意于在诸侯中扬名显达,但先帝的知遇之恩令他感动,为了报恩,所以出师北伐。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了自己临危受命的往事,说明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对先帝忠心耿耿;也说明创业艰难,告诫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
10、联系课文分析刘备、刘禅、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刘备:从三顾茅庐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宽宏的气度。
刘禅:从三条建议可以看出他亲小人远贤臣,胸无大志,贪图安逸享乐,是一个昏君诸葛亮:从他自述身世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知恩图报,从三条建议可以看出他知人善用,尽职尽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三条建议反复陈说的是哪一项?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项?
亲贤远佞
因为贤才是实现这三条建议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所谓广开言路,就是要听取忠贞之士的意见,严明赏罚,更是需要忠贞之士来执行,能否亲贤远佞,是实现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的关键。
3.既然蜀汉疲弊,又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何要这时兴师北伐?(《出师表》开篇中指出蜀汉形势严峻,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上表力主出师?)
①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遗愿
②客观形势虽不利,但存在着许多忠志之士的主观的有利条件,诸葛亮看到这些主观因素,正是强调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这个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③诸葛亮也为北伐做好了准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本文即是为出师写的表文,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建议和举荐贤才上?
本文这里主要谈的是劝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所作为,以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同时希望国内政
治清明,使北伐有稳定的战略后方,解除出师后的后顾之忧
5.第一段分析形势的意图何在?
告诫刘禅创业的艰难,以引起其深思,让他意识到蜀汉形势的危机,鼓励他兴复汉室的决心,继承先帝的遗志,治理好国家,为下文提出三条建议做铺垫
6.第六段叙述了哪几件事?有何用意?
①三顾茅庐②叙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③白帝城遗孤
回顾历史,让刘禅懂得创业的艰难,继承先帝遗志;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7.诸葛亮的政治愿望(政治目的)是什么?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表是古代奏书的一种,重在陈情说理,此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向君主陈述了怎样的道理?
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与报效先帝,忠于刘氏父子的心愿
②告诫刘禅只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励精图治,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
9.这篇表文为何多次提到先帝?
因为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作者多次提到先帝,一方面表明此次出师北伐是继承先帝的遗志,另一方面也是以父子之情打动后主,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10.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
劝勉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亲贤远佞,表达对先帝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和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是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前者体现了诸葛亮的宁静、淡泊,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后者是诸葛亮一生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腔赤诚
12.此表文受人喜欢的原因?
内容:本文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忠肝义胆以及报先帝知遇之恩而忠义为国的忠臣诸葛亮形象,诸葛亮高
风亮节,感动了读者,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感染并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忠志之士
形式: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语重心长,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音韵和谐,读起来很上口13.本文沿用至今的成语
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裨补缺漏计日而待苟全性命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感激涕零不知所言
14.作者自叙本志的目的?
表达对先主的知遇之恩的感激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不慕名利的性格,为下文陈情言事作铺垫15.文章的第一部分(1~5节)和第二部分(6.7节)的结合点是什么?
表文的主旨是继承先帝之意志,北定中原,恢复汉室,无论是提建议还是抒发感情,表达的都是忠于先帝,感动后主,只有第二部分的真情才能打动刘禅,使刘禅接受建议,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16.文中诸葛亮的“忠陛下”之“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出三点建议
②积极举荐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17.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竞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起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生后顾之忧,情感复一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18.从文中可以看出先主具有怎样的美德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美德,他求贤若渴,能礼贤下士,信任并重用贤臣
19.本文表达方式的特点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体说第一部分(1~5)是寓情于议,在讨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情辞恳切,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体现
20.写出诸葛亮流传后世的名言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前出师表》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前出师表》
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回顾历史的作用
回顾历史,说明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希望刘禅能够亲贤远佞,恢复汉室大业。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