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露作文真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露作文真性情
能够做到既能抒发学生真性情,又能做到形式完美、文辞飞扬、文质兼美的作文教学恐怕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实,达到既能显示个性又能符合应试要求,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它们完全可以完美得统一起来。
近几年来,我们的专业教师都发现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
空洞无物的倾向,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已
经成为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于是大力地倡导以抒发学生真情实感为导向,为作文基本的评判标准,我们为这样的一种导向而倍感欢欣鼓舞。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在情真,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作文真情应该回归,应该是表达自己对自己、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作文应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情感自由流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个性自由绽放,有个性的文章能让人动情,能够牵动人内心最为朴素和真实的心弦。
一.走进生活,赋一草一木以情。
余秋雨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文章。
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有华章出现,而对美好的事物、动人的场面,一个表情麻木,无动于衷的人,不可能产生写作的冲动,更不可能写出让人动情的佳作。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一草一木,春夏秋冬,小溪流水,云雀的歌唱,都是我们的生活。一个学生能写出好文章,应是多情善感的,生活本来就是既有笑语又有泪珠。从国际风云,自然万物到家庭琐事,校园趣事到个人喜怒哀乐,善恶美丑,处处都可以入文,学生经常只是“身在‘材’中不知‘材’,对学习之外的广阔时空里发生的事情,只是匆匆一瞥,懒于思考,所以前提要先引导学生提高社会责任,人文关怀意识,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的,是让他们真诚的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毫不掩饰自己的心迹,对于生活和自己家庭有亲密接触,有了关注,有了情感,文章才奠定了基石,所以我们要时时引导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都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感受课堂中难以感受的情感,去体验自然的神奇,去体验人性的冷暖,去体验都市的喧嚣。
二.厚积薄发,多阅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关注生活,多看书阅读,古今结合,才能使文章既能有底气
蕴味又能体现现代感,不仅文辞华美,而且思想有深度。各种
体裁的文章都有接触,古典诗词、古典名著、外国名著、诗词、小说甚至武侠小说、网络小说,都应去接触、去了解,只有了
解了才能让语言绽放生机,让思想拥有活力,古人常说“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多了,累积丰富了,就会引起一种倾诉和表达的欲望,有强烈的写作冲动。
莎士比亚诗中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
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古往今来,无数的圣哲、文学家、教育家无不是在让读书成为习惯后走向成功的。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才情来源于“吾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奇书”的自述。读书时,贵在感悟,
要蘸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去品味、感悟,让读书的感悟融入自己的血肉与精神。文章在古典诗词文学的熏陶的同时,更要体现时代新鲜感,另外“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作
要能深入到时代的角落,探及人们的灵魂,这才能使文章增添
现实的厚重感,要改变陈旧的语言和材料的弊病,唯有不断地
补充源头活水,不至与日新月异的世界相脱节,只有阅读了,了
解了,思索了,文章才能有思辨的色彩,我在实际教学中,在早读、上课、自习时间都引导学生阅读,每周评选阅读之星,讲
阅读故事梗概,学生们都迸发出极高的热情,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文章中明显多了清新之风。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新课程要求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质就是发现美,发现人性美,发现整个自然、社会、人类直至自身的美,热爱生活是一切善行的基石,更是人生拼搏进取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心灵的汨汨暖流,追寻生活的美,传达生活的美,才是写作的最高追求,因此要加深学生对情感品质的积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道德情感的潜移默化应是贯穿于整个作文或者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和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古今中外的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人格来书写作品。“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朗读鲁迅、郭沫若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折服,要指导学生们的作文,要全面地看待问题,用健全的理性去评价,用健全的情感去褒贬,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人文关怀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平时学生习作中常常出现简单浅陋的“愤世嫉俗”,以偏概全,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过于放大社会阴暗面,以致遮住了生活中应有的阳光和温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最美好的情感传导?o学生,让学生善于去捕捉美的瞬间,领会生活中的动人之处,培养他们以细腻的目光去捕捉身边的万象,才能怀
着一颗感恩之心去理解世界,有一颗多情的心,自然就能挖掘出更有深度的底蕴,文章才能让人回味隽永。
四.抛弃伪饰,寻找本真。
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为自豪的是内容
不是虚饰,文章的美决定于内容的美,内容的美在于它的新鲜真实,不生搬硬套,不是陈芝麻烂谷子,而是真情实感,真实的
情感来源于个体的真切的生命体验与真实的心灵感悟,情动
于衷方能发之于声。如果没有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光复汉室的拳拳之心,辅佐后主的耿耿忠心,诸葛亮就不可能写出催人泪下的《出师表》;如果不是国破家亡流落他乡,杜甫就不会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历史上所有动人诗篇,其实都源于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了解。学生们写文章往往选择的题材既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也不是自己所了解
和熟悉的,自然就很容易造成一种空洞和伪饰的感觉,应引导学生们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的本真性情,叶圣陶曾说过“如有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所以应指导学生敢于倾诉自己的喜悦、自己的困惑、自己的踌躇、自己的惆怅,敢于在作文中刻划自己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轨迹和印痕,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及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