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56521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 -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学生将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小组和团队动力以及领导行为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目标
-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 掌握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问题的工具和技能。

- 培养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力。

- 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以推动组织发展和创新。

课程大纲
1. 引言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2. 个体行为
- 个体个性与行为
- 感知与决策
- 动机与激励
3. 小组和团队动力
- 小组动力与有效团队合作- 冲突与冲突管理
- 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
4. 领导行为
- 领导力的概念和原则
-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
- 变革和创新的领导
5. 组织行为的应用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变革与发展
- 组织绩效管理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20%
- 个人作业:30%
- 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
- Robbins, S. P., Judge, T. A., & Campbell, T. T. (2018).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th ed.). Pearson.
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共同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奥秘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胆汁质气质
胆汁质气质的人性格外向,为人直率,易怒, 感情粗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表 现强烈,但是情绪不稳定。
多血质气质
多血质气质的人性格外向,感情丰富,活 泼好动,开朗大方,但是比较粗心,不够沉 稳。
抑郁质气质
抑郁质气质的 人性格内向,感 情细腻、稳定持 久,为人注意细 节,心胸不开阔, 情感脆弱,易于 伤感,属于多愁 善感性格。
一、组 织 行 为 学 引 论


2.怎么认识组织行为学
组织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 人类的力量本质上是组织的力量 人与组织关系:由人来管理;由人组成

组织行为学包括组织成员的心理分析、行为分 析和组织行为管理三个层次的研究。
一、组 织 行 为 学 引 论

3.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 为规律。 人组成的组织怎样存在和发展? 组织发展中人怎样来管理组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对组织成员的组织 行为进行有效地预测、解释和控制。
组织行为学
第一讲 绪论
一、组 织 行 为 学 引 论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 和领导科学等学科理论于一体的,以研究组织 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规律为对象的边缘 学科。
一、组 织 行 为 学 引 论



1.人类与组织:
人类的力量,本质上是组织的力量 单个个体在动物界各项功能不是最优 组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社会组织发达程度高低,是进步水平高低反映 组织影响人→社会化过程 人的行为影响组织→规律(科学化)追求
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防止出现认知 偏差,是每一个员工,尤其是领导者的重要任 务。
1.社会知觉与归因━━

名词解释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
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组织中个体如何与
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并通过协作和协调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在组织行为学中,研究的重点包括个体行为、个体和团队决策、
组织结构、领导、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组织行为学旨在揭示和理解组织中的行为规
律和模式,以便为组织管理者提供指导和战略。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帮助组织更
好地了解员工的行为和需求,提高组织绩效和效率。

例如,组织行为
学可以提供有效的领导和团队管理策略,通过帮助领导者了解员工的
动机和行为,提高团队协作和效能。

此外,组织行为学还可以指导组
织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变革,推动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
旨在提供对组织行为规律的理解和指导,以实现组织的绩效和效能优化。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个体行为与管理
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商人就会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文质彬彬,提起工人,总是以身强体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一听说对方是农民,就就认为是大老粗,土包子等等。
定型效应
从众理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你看到了什么?
个体行为与管理
知觉与行为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感觉
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个体行为与管理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情景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 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它表明一个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
认知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 认知和理解。 基础
情感
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 不公平
我讨厌我的主管!
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我要换工作!
认知、情感、行为密切相关
对主管的消极态度
案例
接近律图1 相似性图2 闭锁性 连续性
适应性 对比性 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组织行为学-课件

组织行为学-课件

4 营销与创新
探索组织行为学在营销和创新领域的应用。
第五部分: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1:亚马逊的人 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福 利
深入研究亚马逊公司在人力资
源管理和员工福利方面的成功
案例。
案例2:苹果公司的 创新管理模式
探讨苹果公司如何通过创新管 理模式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案例3:谷歌的领导 力与团队管理
薪酬与绩效
了解如何建立薪酬体系和绩效评估制度,激励员工 取得优秀业绩。
离职与流失
探索员工离职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人员流失。
第四部分:组织行为学的创新与应用
1 效能优化
利用组织行为学的创新方法和工具,提高组 织的效能。
2 新型组织形态
探索新型组织形态,如远程工作、跨功能团 队等。
3 数据分析与决策
了解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做出基于证据的决 策。
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管理
1
组织结构
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对绩效和创新的影响。
2
领导力
了解各种领导力风格,以及如何培养领导力能力。
3
组织设计与变革
学习如何设计和管理组织结构,并应对变革和创新。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与行为
招聘与选拔
了解如何招聘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并构建多样化的 团队。
培训与发展
探索培训和发展方案,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职业发 展。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欢迎来到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的世界!探索您所在的组织如何影响员工行为、 领导力、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和发展。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组织行为学 Nhomakorabea述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行为、团队动力和组织文化。
个人行为与决策
了解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以及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完整

组织行为学-完整

组织行为学-完整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与作用P2、P5组织:组织,是指由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和一定正式关系的集合体。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OB),是系统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P7~P12萌芽阶段: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对人性的认识——将人看作“理性—经济人”劳动分工观点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人群关系学说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对人性的认识——将人看作“社会人”行为与情感紧密联系组织的力量显著地影响这个人的行为与群体内标准、群体情感、安全相比,金钱是决定产出的次要因素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70年代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为科学研究进入到组织行为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OB深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OB进一步分化和综合微观组织行为学宏观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观念人”假设“生活组织”假设组织变革理论的喷涌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P16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P18(1)调查法:调查法的目的仅在于搜集资料,并不打算去改变或影响被调查的对象。

观察法调查问卷访谈法第二手来源(2)案例研究(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一个个表面上互不相关、支离破碎,实际上则是精心选择的材料,在反复的分析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从而建立起独特的管理思维方式。

(3)实验方法是在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来引起某种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周密的实验设计创造一种环境进行实验,研究人员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验界结果的因素,进行观察,以便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影响。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的含义: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即人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主要关心:人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方法手段:综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目的: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提高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效能。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4.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色:跨学科性,层次性,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实用性跨学科性:组织行为学是以行为科学(主要指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主要指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的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为主要知识基础,同时吸收了政治资源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关论述人类行为、心理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门科学的跨学科性。

层次性:从系统观来分析,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学科、研究的对象、管理的性质)实用性:相对于理论性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组织行为学不仅要研究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还要通过这些的分析,评价人的行为,提出改变人心理行为的方法。

也就是说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5.,西方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组织行为学的思想萌芽,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查尔斯.巴比奇,罗伯特.欧文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准备,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组织行为学的诞生代表人物霍桑,梅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代表人物莫尔斯和客什,菲德勒,卡曼6.霍桑实验1924--1932年,梅奥从1927年开始加入第二阶段的实验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大规模访谈实验,群体实验7.20世纪60年代末,组织行为学逐步从行为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定量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模型法9.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一、关于人的本质二、关于人的价值三、关于人的需要具体内容看课本10.一、“经济人”假设:由约翰·穆勒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指挥;3.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4.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5.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证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分析基础上,在经过控制的条 件下收集数据,并采用合理严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测量和解释。具体方 法包括案例研究、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现场实验以及聚合定量评价 等方法。 (2)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指全面地考虑因素,同时严谨地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罗宾斯认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和结构,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5.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 学分支。
二、社会学
1.社会关系 社会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2.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 系。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学
1.职能学派 管理职能学派又称管理过程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 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2.协作学派 职能学派说明了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职能活动,但是该学派将组 织、组织目标、组织制度视为既定的前提,没有探讨组织如何形成、组 织目标如何产生、组织制度如何制定并能够得以实施。 3.决策学派 了解了组织成员参与协作的原因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管理措施 调整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现状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
1.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1)社会交换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对象的发展 (1)组织承诺 (2)职位外行为 (3)创造力与创新 (4)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

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

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组织中人们的行为。

一、个体行为个体是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人格人格是个体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常见的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大五人格模型,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了解员工的人格特质有助于预测他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和表现,例如,责任心强的员工更可能按时完成任务,注重工作质量。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目标和动机不同。

具有强烈成就导向价值观的员工可能更追求高绩效和职业发展,而注重工作生活平衡价值观的员工可能更关注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的合理性。

3、知觉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

知觉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知觉。

在组织中,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员工的知觉偏差,避免误解和冲突。

4、态度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往往工作效率更高,离职率更低。

工作投入度反映了员工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而组织承诺则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5、学习个体通过学习来适应工作环境和改进工作表现。

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都为理解个体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例如,通过及时的奖励和表扬,可以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

二、群体行为群体是由两个或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集合。

1、群体发展阶段群体通常经历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这几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群体的特点和问题各不相同,管理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促进群体的发展和绩效。

2、群体角色群体中的成员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如任务角色、维护角色等。

明确的角色分工有助于提高群体的效率。

3、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它可以是正式的规章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

自考《组织行为学》全

自考《组织行为学》全
权变理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有 不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原则 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 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 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 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 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有称为领导情 境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梅奥在 长达9年的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 设的基本观点。
(一)“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 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 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 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的 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一)“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这种人性假设产生于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克里斯• 阿吉里斯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提出来的。
“自我实现”指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
1、人是“社会人” 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 4、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二)基本“社会人”假设 的管理
第一,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 上。
第二,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 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的群体意志,进一步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社会人”的假设承认人是一个社会客体,在重视人的自然需要的同时还要 关注人的社会需要,主张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入手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 员工参与管理,以便改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这比单纯的 物质鼓励效果更好。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的概念:组织实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的含义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他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独立的法人,并且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3、行为的概念: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4、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组织行为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

6、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改善领导与群众以及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整个组织的活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7、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8、越是高级脑力劳动者,就需要实行具有人情味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9、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0、组织行为学正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产物。

11、个体是组织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

组织行为的层次关系,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1至4层)12、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

13、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14、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2023年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2023年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OB)第一章1.组织的定义: 是指由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的的人群集合体。

2.组织行为的定义: 是指各类组织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以便改善组织绩效(Robbins)。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学科的一个分支(60年代后, 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 也是一门研究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学科,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的系统研究。

决定组织中行为的因素为:个体、群体和结构。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动机、领导行为与权力、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以及工作压力。

4、对组织行为学有奉献的学科: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5.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 (1)因变量涉及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合中的越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

(2)自变量涉及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

6、OB学科特点: (1)、边沿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交切性)(2)、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自于多学科性、来自于研究对象、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3)、组织行为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4)实用性7、OB研究对象: 组织中的人及其心理活动和行为。

8、OB研究方法: 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机结合。

(1)观测法: 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测与分析。

优点: 方法简朴, 使用方便, 效果直观。

缺陷: 往往缺少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 调查会), 传递与交流, 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 加强感情交流, 增长互相了解。

缺陷: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 暗示, 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当前的位置:网络学堂->试题库OB试卷五OB试卷一OB试卷二OB试卷三OB试卷四电子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课程试题(五)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C)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2、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D )A 冷漠B 理解C 思维D 意向3.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A)。

A. 管理幅度;B. 管理层次;C. 管理能力;D. 权力距离。

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B.奖励不够及时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D.员工太挑剔5.“目标-途径”理论是( A )提出的。

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6. 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 C ) 。

A.解冻B.改变C.冻结D.演变7.麦柯比(M.Maccoby)花六年时间对美国高技术公司250名管理人员访问调查,发现这种组织背景中的管理者可以划分为企业人型、赛手型、丛林斗士型以及( D )等四类。

A. 民主型;B. 艺术家型;C. 独裁型;D. 工匠型。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C )。

A.遵从行为B.服从行为C.从众行为D.响应行为9. 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B )。

A.敏捷活泼B.小心迟疑C.缓慢稳定D.迅猛急躁10.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要素中,( C )被组织成员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但往往是不可见的。

A. 表象;B. 企业形象;C. 价值观;D. 基本信念。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 ABCD )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2、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 BCDE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E、定型效应3、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ABC )A、工作本身的特点B、责任感C、提升和发展D、工作的物理条件E、上司的赏识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指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ACD)A、成就需要B、认同需要C、权力需要D、归属需要E、奖励需要5、管理者应用目标理论于管理实践必须做到……(ABCDE)A、让全体职工了解组织目标与个人具体目标B、尽可能提供参与制定和实现目标的各种机会C、经常不断地反馈目标实现的进程D、根据实现目标的程度给予肯定与奖励E、调整目标水平6、群体决策方式的研究指出,群体决策的完全一致原则具有如下特点…(ACDE)A、解决复杂问题的质量好B、解决简单问题的质量好C、可接受性好D、所需时间很多E、群众反应好7、人际关系的功能有(ABDE)A、产生合力B、形成互补C、激励功能D、联络感情E、交流信息8、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有(ADE)A、设置超级目标B、采取行政手段C、拖延与和平共处D、设置综合领导E、委任态度开明的领导者9、组织变革大致涉及:( ABCD )A、组织的人员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环境10、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BCD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投入,增加自己的报酬D、使B减少报酬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答: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5分)。

冲突与竞争不同。

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

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5分)。

2.简述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的功能(3分)。

这种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2分)。

一般讲,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3分),反之,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受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2分)。

3.利用公式解释期望理论,并说说期望理论在管理中有哪些应用答:期望理论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即:动机水平=期望值×效价(M=E×V)动机水平也即激励程度(M),反映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持久程度,它决定着人们在工作中会付出多大的努力(3分)。

期望(E)是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也称为主观概率(2分)。

效价(V)是指人们对所预期目标的重视程度或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该目标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2分)。

期望理论不仅体现了需要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工作动机或激励的基本规律。

管理人员在管理中既要提高人们对目标意义的认识,又要设法提高他们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即主观概率(3分)。

4. 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对待压力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答:个人对压力的体验受以下因素的制约:知觉、经历、压力水平与工作绩效、人际关系(4分)。

对待压力方法很多,诸如排除或控制压力来源,抵消压力的影响,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能力,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饮食合适,睡眠充足,以及治疗等方法(6分)。

四、论述题(15分)如果员工抵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他还能在组织中呆下去吗?为什么?答:如果员工抵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很可能不能在组织中呆下去了(3分)。

因为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主要要价值标准和基本观念,使决定组织其他一系列理念、制度和行为的核心价值观念(2分)。

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执行力度息息相关,由于各种文化的沉淀,如果员工抵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而用自己习惯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公司施加的压力,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他们在现实工作中以不同的形式来抵触决策,其后果不言而喻,使企业运行的整体协调性和连贯性大大下降(5分)。

只有所有的员工价值取向达成一致,才会推动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2分)。

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核心价值观是第一堂课。

假如对核心价值观不能理解或不愿意接受的,应该建议其另寻出路(3分)。

五、案例分析题(15分):(案例分析要围绕《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展开;将依据“分析的逻辑性、判断的理由充分性、已学知识的运用、创新性”四个方面对案例分析进行评分)新鸿基公司的凝聚力企业家们常常号召职工“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试图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但真正能让职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家”,却没有那么容易。

这要求企业家真正在企业营造出“大家庭”的环境。

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是1969年由冯景禧所创办,该公司在日成交数亿港元的香港证券市场上,占有30%的份额,公司年盈利额达数千万元,冯景镕的个人财产达数亿美元。

他成了称雄一方的“证券大王”。

“新鸿基”之所以能创造出世界证券业少有的佳绩,主要得益于冯景禧的“大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哲学。

“新鸿基”执行董事谭宝信介绍说:“在冯景禧的掌管下,公司形成了一股难以形容的奇妙力量。

这样的气氛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在这里工作,成就肯定比别的机构大。

”实际情况正如谭宝信所说,冯景榴的“大家庭”式的经济哲学,不但使本国职工感到和谐,而且也使外籍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这样,一种奇妙的力量就自然形成。

这种力量之大是难以形容的。

为了实施“大家庭式”的经营哲学,在管理方式上,他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发挥人的创造性。

他曾声明:服务行业的资产就要靠管理,而管理是靠人去实行的。

新鸿基集团不以拥有巨额资产为荣,而以拥有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胆量、善于运用大好时机、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队伍为骄傲。

冯景禧的管理哲学和用人艺术,既有西方人的科学求实精神,又有东方人和谐情趣的气氛;既有美国现代化管理原则,又有日本人的以感情为核心的人际关系,融东西方优点于一炉。

在管理原则上,他十分强调团结的力量,注重全公司上上下下的团结一致。

他在经营业务的大政方针决定之前,总是广开言路,尤其是重视反面意见,然后加以集中,再向全体员工解释宣传,使大家齐心协力。

他在实施公司的决策时俨然像一位“铁血将军”,而在体谅下属时又俨然是一个宽厚的长者。

如果有哪个职工向他辞职,他首先会询问是否有亏待过他的地方如有,就诚恳道歉、改正,并全力挽留。

因为他知道,失去一个人容易,但培养一个人难。

在管理作风上,他注重以身作则,平易近人。

为了使员工心情愉快,他还刻意创造一种“大家庭式”的生活气氛,如组织业余球赛,在周末用公司的游艇观赏海景,亲自参加员工们的“国语”学习,等等。

许多企业的职工“吃里扒外”,对企业不负责任,“大家庭式”的管理,不失为医治这种病症的良方。

思考题:1.冯景禧是如何提高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凝聚力的2.你从该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激励措施答案要点:①冯景禧是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使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他能做到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能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骄傲(4分);他能以身作则、宽严相济,注重团结,营造出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组织氛围。

正是这些,使得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有很高的凝聚力(3分)。

②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是一个组织成功之本(4分)。

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从职工的需要出发,采用营造“大家庭”的激励手段,去满足职工对安全、人际交往以及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内宽型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映证(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