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一例大学生恐惧人群心理问题分析报告

一例大学生恐惧人群心理问题分析报告
95

心 理咨询 师论 坛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9 卷 总第 1 5 7 期 2 0 1 4 年第 4 期 总第 4 8 0 页
4 . 2诊 断

6 . 3咨询 时 间与 费用
般 心理 问题 。
咨询时间 : 每周一次 , 每次 1 小时 , 共4 次。 咨询收费 : 免费咨询。( 学校心理 咨询 )
项;
6 . 1 . 1采 用 “ 空 椅子技术” 消 除 心 理 问 题 产 生
( 2 ) 咨询 师采 用 积极 关 注 和倾 听 的技 术 , 鼓 励
宣泄 心 中 的不 良情 绪 , 建 立 的历 史根 源 。“ 空 椅 子技 术 ”是格 式塔 流派 的一 种 求 助者 回顾 生活 经历 ,
1 . 3精神 状况
觉得同桌的一切动作都是针对 自己的,都是在暗
精神状态 良好 , 举止谈吐十分有礼貌 , 陈述有 示 一件 事 : 自己很让 人 讨厌 。在这 种 想 法 的 困扰
条不 紊 , 对 于 咨询师 的提 问能 够准 确 回答 , 思维 清 下 ,觉得无法在学校里正常学习 ,复读最后三个
恐怖 : 2 . 6 ; 偏执 : 1 . 7 ; 精 神病 性 : 1 . 5 ; 饮食 : 1 . 4 。 交往 不是 很 密切 ,并 且在 交往 中一般 处 于 被动 地
位 ,不大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 活动 ,人际关系敏
2 . 主 诉
感。一般都是独处 , 有陌生人接近时感到很紧张 ,
期 的 咨 询 目标 。
关 键词 : 一般 心理 问题
空椅 子技 术
系统 脱敏 方 法
夏雨 自小 学 习刻 苦 , 成绩 良好 , 高 中求 学 经历

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就是会觉得 自己可能有 。到 了大三 ,发现 自己害 看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不是现实事件引起 ,紧张 怕去人多且近距离接触的场所和活动,比如食堂、 反应强烈程度与处境不相称 ,但没有影响逻辑思 同学聚会。在 自己紧张的时候感觉肚子会发出声 维 ;有 回避和泛化 ,对社会功能和学习造成了严 音 ,担心别人误认为是放屁发 出的声音 。忍受不 重的影响 ;从病程标准来看 ,病程近两年 ,时间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6 6 2 期 21 年第 8 01 期 总第 10 页 05
・ 大学心理 学 2 0 硕士研究 生 ,国家注册 执业 0 9级 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 向t心理 健康与咨询 。

例大 学生社 交恐惧症 的案例分析报告
父异母弟弟 ,哥哥未婚 ,大学毕业一年 ,弟弟在
1 . 一般资科
11人 口学 资料 .
上初中。来访者两岁丧母, 六岁时父再婚 。小学三 年级以前同哥哥一起住在农村 由奶奶抚养 ,期间 父亲过节偶尔 回家探望祖孙三人 。小学三年级以 起居住 ,初三起三代人才 同居一室。 1 精神状态 . 3
了 自己这样 ,因为 一个 人 整天 或 天 天放 屁 是很 另 很 长 ;且 排除器 质性疾病 所致 。
类 的。在觉得 自己可能有 口臭之前 ,自己的活动
天 中的很多时候都感觉到紧张,在 自习室只要
时间选没人 的地方坐 ,自习挑没人 的教室 ,喜欢 周围有人就会紧张到看不下书的程度 ,我只想躲

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 。觉得 自己很没有用 见到人 就紧张 ,到时连工作都找不到 ,这样走上社会肯 定是适应不了的。有时会陷入负面 的情绪中 ,有
S L9 C 一 0症 状 自评 量 表 测 试 结 果 :躯 体化 时候也挺享受这种负面的情绪而难 以自拔 ,在那 21 ,强迫症状 23 . 5 .,人 际敏感 3 4 . ,抑郁 2 4 个 时候 自己可 以不 用 顾忌 别 人 的感 受 ,不 用 表 现 4 ., O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非常焦虑和不舒服的情况。

社交恐惧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恐惧评价、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尴尬和不舒服的一面、不知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和自卑等。

本文通过一个大一学生的案例来了解社交恐惧症的相关症状和治疗方案。

案例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大一学生,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但在许多场合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尤其是在社交场合。

他非常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担心别人的评价,甚至连老师问他一些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时,他也害怕回答。

更糟糕的是,他已经错过了许多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的机会,因为他害怕与同学们接触和交流。

症状特征从小明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他害怕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被别人评价,感到害怕被拒绝和孤立。

他非常在意别人的审视和评价,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避免任何需要与人们互动的场合。

他也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联系,甚至在与自己的家人交往时也感到困难。

治疗方案社交恐惧症是可以治疗的。

下面是一些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常用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方法。

具体而言,治疗师会通过指导患者分析他们的负面思想,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并鼓励他们与其他人交往,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社交恐惧症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特别是在一些情况下,如面对紧迫压力的情况下,它们可能是特别有效的。

然而,治疗师也强调,药物治疗通常仅仅是一个补充措施,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唯一途径。

3.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帮助患者逐渐面对恐惧情境的方法,从而逐渐适应和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惧症。

治疗师会逐渐暴露患者到他们害怕的场合中,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与他们互动,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情境。

治疗师还会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和其他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

结论社交恐惧症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但它也是可以治疗的。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篇1一、背景介绍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的不安、恐惧或焦虑。

近年来,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交恐惧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患者张某,男,18岁,大一新生。

自入学以来,张某在社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

具体表现为:1. 课堂上不敢发言,即使对老师的提问有答案也不敢举手。

2. 在参加集体活动或聚会时,常常选择独处,避免与他人交流。

3. 与同学交往时,表现出紧张、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言行引起他人的反感。

4. 在网络社交中较为活跃,但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时显得较为生疏。

三、案例分析1. 病因分析:结合张某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及个性特点,分析其社交恐惧症的成因。

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的培养;(2)家庭环境中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3)面对新环境、新同学的压力;(4)对自我评价过低,担心在社交场合表现不佳。

2. 症状评估:根据张某的表现,其社交恐惧症已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评估,以确定其症状的严重程度。

四、治疗与干预措施1. 心理咨询:建议张某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调整其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减轻恐惧和焦虑。

2. 社交技能训练:组织张某参加社交技能训练活动,如团体辅导、角色扮演等,帮助其在实践中提高交往能力。

3. 家庭支持:与张某的家长沟通,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建议,以改善家庭环境对张某的影响。

4. 药物治疗:如症状严重,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以缓解焦虑情绪。

五、治疗效果与跟踪观察1. 治疗效果:经过心理咨询、社交技能训练及家庭支持等措施,张某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_邰炜

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_邰炜

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邰炜(吉林工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吉林长春130062)[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是阻碍大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案例通过对一名大学生社交恐怖神经症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心理行为分析与治疗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介绍了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关的观念以及咨询师对相关治疗原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咨询师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理论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在求助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8)04-0102-03[收稿日期]2008-05-20[作者简介]邰炜(1976-),男,陕西宝鸡人,吉林工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主任,讲师,心理学硕士,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王雪梅[1]等发现大学生中有44.5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12.20%的人迫切需要咨询机构的指导帮助。

邰炜[2]发现24.1%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帮助。

肖征[3]认为明显存在心理问题需进一步咨询与治疗的学生占16.7%。

这表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校一些从事心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高某,女,21岁,河北某县人,大学一年级学生,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家庭经济条件拮据,父母是农民,均为小学文化,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现在外打工,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现在家务农。

经详细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高某在上大学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学习成绩很不错,老师喜欢,父母也满意,也自认为是很出色的。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社交恐惧症,又称交际恐惧症,是一种强烈的害怕面对他人的疾病。

尤其是在公开场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症状,认为自己会被别人指责、嘲笑。

因此,社交恐惧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阐述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包括病例分析、诊断和治疗过程。

病例分析:张某,女,19岁,大一在读。

她在校园内与同学相处时常出现紧张、害怕、羞涩等情绪,很少主动参加活动,排斥与他人接触和对话。

在上课时,她总是坐在角落里,避免与他人接触。

在小组讨论中,她只是默默听别人发言,几乎不发言。

在面对教师提问时,她十分紧张,脸红,说话声音也很小。

此外,张某也具有强烈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感,担心别人会看不起或不喜欢她。

诊断:根据以上描述,张某具有明显的社交恐惧症症状。

社交恐惧症通常表现为有规律的强烈情绪,如惧怕、恐慌、情感混乱等。

这些情绪在社交场合引发,包括与陌生人、上司、客户等交际往来。

治疗过程: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帮助张某解决社交恐惧症问题。

治疗中,通过对张某的情绪和想法进行分析,帮助她认识到许多恐惧和焦虑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在治疗过程中,张某学会了一些放松和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例如呼吸技巧、渐进式肌肉松弛等。

行为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张某克服紧张和恐惧情绪,从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治疗中,张某被要求逐渐参与一些小型社交活动,例如参加小组讨论,成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等。

这些小型活动可以帮助张某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并且逐渐放开自己。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社交恐惧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张某理解自己的问题,并与治疗师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这种治疗方法帮助张某深入了解自己的症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治疗中,张某学习了如何应对负面思维和消极情绪,并建立了积极的自我形象。

结论: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逐渐克服疾病。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和不安,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案例描述患者小张,男,18岁,大一学生。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感到在社交场合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课后与同学交流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他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如愿以偿。

三、症状分析1. 社交焦虑:小张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2. 社交回避:他常常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3. 社交尴尬:小张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原因分析1. 性格因素:小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紧张和焦虑。

2. 家庭环境:他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导致他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 学校环境:他所处的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价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

五、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小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帮助小张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家庭支持:鼓励小张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六、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小张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紧张和焦虑,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学生恐惧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学生恐惧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学生恐惧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曾某某是我班的一位男生。

他性格有点内向,比较腼腆,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显得很可爱。

他很懂礼貌,见老师总是主动问好,上课时偶尔举手回答问题。

回家很少预习作业,学习有点吃力。

五一开始睡午觉后,我发现在睡梦中他会莫名其妙地哭泣,只有叫醒他才会停止,而且不止一次。

我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二、案例分析(一)个人因数像曾某某的这种反应就属于典型的恐惧情绪反应。

有的人特别怕小动物,如小老鼠、小狗、小兔;有的人走在路上害怕汽车;有的人怕上高一点儿的楼梯;有很多人害怕见到生人或客人等。

在这些害怕心理中,有些属于正常现象,如人一般都有点儿怯生,见到陌生人都会有点儿害怕;有些则不正常,如怕上楼梯,怕看见汽车等。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原始情绪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觉得无能力摆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退避的动作并伴有异常激动的表现和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毛发竖立、惊叫并有奇怪的面部表情等。

引起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黑暗、巨响、坏人、失去平衡及被其他人的恐惧情绪感染等。

(二)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

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是家庭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缺乏母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完全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人格上的障碍。

曾某某同学正是这类孩子,他平时随他外婆一起生活,周末偶尔见一下父母。

他父母亲又是一个不懂教育的家长,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给他反应孩子的情况,不会细心说服教育,动辄打骂。

长期缺乏关爱的结果就是曾某某反应迟钝,性格内向,害怕黑暗、哭泣。

三、心理辅导过程人家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大白天睡午觉会哭泣,肯定是遇到了很伤心的事。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后我找他谈了话,问他为什么哭泣,他说我梦到班上全是人脑壳(尸体遍地),头脑里不自觉就会出现鬼。

大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一例

大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一例

DOI :10.19521/ki.1673⁃1662.2019.03.033作者单位:510650广州,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学校恐惧的心理咨询一例黄婷红本文报告1例因环境改变而产生学校恐惧症的形成原因、临床诊断和干预方法。

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技术及放松训练等方法促使其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重塑其积极的心理结构,促进潜能开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

1一般资料1.1基本情况来访者,女,19岁,大一学生,身高中等,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神经疾病历史。

1.2个人成长史来访者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及发育正常。

婴幼儿时期,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小孩,由爷爷奶奶养护。

七八岁时父母离婚,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并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后将她接到身边上学。

楠楠幼年成长过程中胆小内向,很少与人争执,由于父母对她要求较为严格,中学阶段她学习成绩良好。

1.3精神和身体状态意识清晰、人格较为稳定,但情绪低落有抑郁、焦虑和自卑倾向。

出现心跳加快、呕吐、腹痛以及睡眠障碍等一些明显的症状。

1.4心理测试结果1.4.1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总分为143分,阳性项目数为36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为2.8分;抑郁因子分为2.6分;焦虑因子分为2.9分。

1.4.2抑郁自评量表(SDS ):标准分为54分(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1.4.3焦虑自评量表(SAS ):标准分为61分(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2主诉和个人陈述2.1主诉在学校总感到心神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伴随着呕吐腹痛等躯体症状而来就诊。

2.2个人陈述刚到大学时候,有个科目的老师是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总觉得老师盯着我看,我觉得压力特别大,说不出来的害怕感觉。

渐渐地,我觉得上课的时候,其他同学也盯着我,我觉得其他同学对我有偏见,我没办法认真集中地听课。

女大学生恐怖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女大学生恐怖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女大学生恐怖症倾向的案例分析报告一、一般资料1.个人情况:来访者:小王,女,21岁,大三学生。

家住农村,体质较弱,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胆小自卑。

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她似乎不甚喜欢,父亲性格比较粗暴,动起怒来,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揍人。

有一次跟弟弟发生争执,弟弟大哭着跑向父亲,当时父亲不分青红皂白顺手拿起一根削尖的竹片就砸向她,虽然没有砸中,但至今想起那尖尖的竹片仍很害怕,不时还会出现在梦中。

小王平日里总是低着头,声音很小,情绪低落,看起来很痛苦。

看见甚至想到尖锐物品时都会很紧张,伴心慌、气促,冒冷汗、克制不住全身发抖。

自卑,不敢与人交往,平日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说笑,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脑海中总不时地冒出可怕的镜头,以至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退学的想法。

二、主诉:害怕尖锐的东西,严重地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诊断与评价:.1、评估:特殊事物恐怖症。

2.评估依据:(1)对锐器表现出明显恐怖。

(2)发作时伴有心慌、气促,冒冷汗、颤抖等感觉恐怖的症状。

(3)出现锐器的恐怖有二年的时间,且与创伤事件有关。

3、鉴别诊断:(1)与焦虑症不同: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

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物体或处境引起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

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2)与强迫症也不同: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而恐怖症所害怕的客体和环境是来自外界的,所以她的情况不是强迫症。

3.原因分析(1)社会原因:①来自农村,父母思想比较落后,父亲粗暴。

②父母重男轻女,幼年缺乏爱护,自卑内向。

③进入大学以后,专业特点和学校环境导致压力增大。

(2)个性原因:性格内向,敏感、孤僻。

四.咨询目标1.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消除小王对锐器的恐惧,在平时这种情况时可运用放松技术,降低焦虑水平。

(2)长期目标:帮助来访者较彻底地解决对于锐器的恐惧,提高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从而能够正常地生活。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摘要】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社交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以一位大一学生为例,描述了其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表现和影响因素。

针对该病例,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最后展望该病例的预后情况,总结结论指出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环境。

对未来研究建议加强社交恐惧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大一学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治疗方案、疗效评估、预后展望、结论总结、未来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普遍。

社交恐惧症患者常常感到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焦虑,导致他们很难与他人正常交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社交恐惧症可能影响患者的学业表现、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抑郁症和自杀倾向。

了解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这一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探讨其疾病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展望该患者的预后情况。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为未来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症状表现,探讨社交恐惧症的影响因素,探讨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对疗效进行评估。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该学生的病情观察和治疗过程的跟踪,为今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提供经验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重新融入社交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2. 正文2.1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症状表现1. 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该学生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恐惧,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被他人嘲笑或批评。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过程个案研究与成功案例分享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过程个案研究与成功案例分享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过程个案研究与成功案例分享摘要: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心理治疗在恐惧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成功案例的分享,旨在帮助更多患者了解恐惧症的心理治疗过程,并激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与康复。

引言:恐惧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特定物体、情境或活动的过度恐惧和回避行为。

恐惧症对患者的社交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尽管药物治疗对于恐惧症的缓解有一定效果,但心理治疗仍然是恐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和成功案例分享,深入探讨了心理治疗在恐惧症中的应用和疗效。

个案研究:患者A,女性,25岁,一年前开始出现对蟑螂的极度恐惧。

在家中发现蟑螂时,她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晕厥的症状。

由于对蟑螂的恐惧,她开始避免出门和与他人接触。

在经过初步的咨询和评估后,心理治疗师确定了她的恐惧源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过程:1. 概括回忆:治疗的初期,心理治疗师引导患者回忆起导致恐惧的蟑螂事件,包括与蟑螂有关的负面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通过回忆,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对蟑螂的过度恐惧,并且了解引发恐惧的潜意识因素。

2. 深度放松训练: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在每次治疗前,心理治疗师会进行深度放松训练。

患者通过放松呼吸、肌肉松弛和积极想象等技巧,逐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应对治疗过程中的紧张情绪。

3. 曝露疗法:针对患者的恐惧源,心理治疗师采用了曝露疗法。

患者被逐渐暴露在与蟑螂有关的场景中,比如与蟑螂图片接触、观看蟑螂的视频,并逐渐过渡到与蟑螂实际接触。

治疗师在整个曝露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激励,帮助患者逐渐克服对蟑螂的恐惧。

4. 认知重构:恐惧症患者常常存在负性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心理治疗师通过认知重构来帮助患者改变其对蟑螂的认知。

治疗师与患者共同探索和挑战患者对蟑螂的恐惧观念和错误认知,并引导患者采用更加合理和积极的认知方式。

运用行为矫正原理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

运用行为矫正原理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
文献标识码 : A
摘 要
行 为 矫 正 技 术 主 要 用 于 儿 童 不 良行 为 的矫 正 , 以
法 、交互抑制法等 ,是针 对恐 惧症采用 的一 种行为矫正方 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舒适 的环境 中,让 患者充分放松 自 己, 然后系统地让患者逐渐接近其所恐 惧的事物 , 或是逐渐
受惊而 堕下床来 。 自此以后 , 每听到声响 , 便会受惊 昏倒不 省人事 。家 人也 只得蹑 足而行 , 不敢 冒然弄 出声 响 , 逾 年不
愈 。医师戴 人诊 断后即让二侍女执其两 手 , 按 于高椅之上 ,
c h i l d r e n ’ S b a d b e h a v i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e n h a n c e c h i l d r e n ‘ S a d a p t a t i o n t o s o c i e t y . T h i s a r t i c l e e x p l o r e s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 e b e h a v i o r mo d i i f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t o t h e i f e l d o f a d u l t s , c o r r e c t i n g
物 的敏感性逐渐减轻 , 甚至完全消失。 中国古代就有类似方法 的运用 。据《 儒 门事亲》 载: 王德 新 的妻子旅途 中 , 在旅舍 的楼上住宿 , 夜 逢盗贼 烧房子 , 因
Ca s e Re p o r t o n t h e Co r r e c t i o n o f C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P h o -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过度担忧和害怕,并且避免参与社交活动。

以下是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该学生为匿名参与研究,并同意报告在保持隐私的前提下进行。

以下是该学生的经历和治疗过程的概述。

患者是一名19岁的大一学生,名为小明。

他报告了长期以来对社交场合的恐惧。

他描述了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出现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表现为和陌生人交谈时感到紧张和焦虑。

在社交场合中,他的心跳加速,出汗,喉咙发紧,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感觉。

由于害怕尴尬和被评价,他往往避免社交活动,逐渐与同学和老师疏远,并感到孤独和沮丧。

在上大学后,他意识到需要寻求治疗,以解决他的社交恐惧症问题。

他找到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并开始了心理治疗。

治疗过程中,他与咨询师一起探索了社交恐惧症的根源和维持因素。

他表达了对他人评价的恐惧,以及对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的过度关注。

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如认知重构和暴露疗法,来帮助他改变他的思维和应对方式。

在认知重构中,咨询师鼓励小明评估他的负性思维,并挑战这些思维的合理性。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担忧是基于过度关注他人评价和自我负面评价的错误信念。

咨询师帮助他更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表现,并意识到他的社交能力是可以改善的。

暴露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惧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逐渐暴露于恐惧的情境中来减少恐惧和焦虑。

咨询师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暴露计划,从相对较轻松的社交场合开始,如与家人或好友的聚会,逐渐过渡到更具挑战性的场合,如与陌生人交谈和参加社团活动。

小明在治疗期间,逐渐增加了社交活动的频率和程度,并学会应对社交场合中的不适感。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逐渐增强了自己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并开始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他学会了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维护友谊,不再以恐惧和焦虑为中心。

他也开展了一些自我实践的活动,如参加演讲比赛和组织社交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他的社交技巧和自尊心。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7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7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7篇第1篇示例: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人际交往造成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个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并探讨其症状、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来自一个小城市。

在高中时期,他是一个内向而害羞的学生,总是喜欢独自一人做事情,很少参与班级活动。

他对于与他人交流感到十分不安,经常觉得自己会说错话或做出尴尬的举动。

在大学的新生迎新会上,小明感到十分焦虑和不安。

当他看到陌生人时,心跳加快,汗水不断涌出,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

他不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总是躲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聊天。

即使有人主动和他交谈,他也会表现得很羞涩和局促不安,很难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在上课、实验、宿舍乃至食堂,小明总是感到被别人注视和评判,他害怕和别人交流,甚至想方设法逃避社交场合。

他经常因为参加班级聚餐、社团活动或者做报告而感到极度的不安和压力,甚至做噩梦。

由于无法与同学建立亲密的友谊,小明在大学的生活中感到孤立和失落,对未来感到十分悲观。

症状分析:小明表现出典型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包括对于与人交往的焦虑、自卑感、社交回避、对他人评价的担忧等。

他的社交恐惧症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治疗建议:针对小明的社交恐惧症,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社交焦虑是不合理和过度的,教导他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来应对社交场合。

2.暴露疗法:逐渐让小明接触到他害怕的社交情境,通过反复暴露和适应来减轻他的恐惧。

3.药物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辅助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减轻小明的焦虑和不安。

4.心理辅导: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帮助小明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总结: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患者应及早求助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快缓解症状,重建自信和社交能力。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___是一位二十一岁的大学三年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被心理障碍所困扰,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对她的生活和研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她提出了会面的要求,并希望能够保密,不让别人知道。

心理医生按照约定时间将门敞开,她进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

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

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

这些毛病导致她很少去社交场所,也很少与人接触。

她曾试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但是效果不大。

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包括研究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从___的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

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治疗方案包括认知领悟疗法和放松训练法。

帮助___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增强自信心,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逐步改善社交技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___的症状逐步减轻,她能够更加自然地与人交往,研究成绩也有所提高。

第二次会面时,心理医生首先对她进行了原因分析。

他指出,她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她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

此外,她父母对她的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也使她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她的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

在少年时期,她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负面心理印痕。

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面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从恐惧症到康复个案研究与心理干预

从恐惧症到康复个案研究与心理干预

从恐惧症到康复个案研究与心理干预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表现出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并因此遭受到严重的心理困扰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通过针对一个恐惧症患者的个案研究,探讨其从康复的过程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个案介绍患者是一名32岁的女性,被诊断为蜘蛛恐惧症,即对蜘蛛产生极度的恐惧和厌恶感。

1. 临床症状描述患者在见到蜘蛛时会出现全身颤抖、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等明显的身体反应。

她避免参观动物园、花园和户外活动,以免接触到蜘蛛。

这些症状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引发了社交障碍,并导致她无法独自处理家庭或工作中与蜘蛛相关的任务。

2. 康复计划与实施针对该个案,我们设计了一份系统的康复计划。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背景,包括家庭和工作环境以及她对蜘蛛的具体恐惧内容。

我们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结合其他心理疗法进行干预。

2.1 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情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们发现她对蜘蛛的恐惧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触碰到毒蜘蛛,从而导致了心理创伤。

理解患者的过去经历对我们制定干预方案非常关键。

2.2 认知重构我们使用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她对蜘蛛的想法和看法。

我们引导她思考蜘蛛的生态角色和自身与蜘蛛之间的真实风险。

通过逐步改变对蜘蛛的恐惧和厌恶感,她开始逐渐接受蜘蛛的存在,而非过度夸大其威胁性。

2.3 暴露疗法为了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对蜘蛛的正常接触与适应,我们采用了渐进式暴露疗法。

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我们逐步引导她接触蜘蛛的图片、模型,最后进行面对面的蜘蛛接触。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对蜘蛛的恐惧反应,并改变其对蜘蛛的评估。

2.4 支持与鼓励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我们始终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与她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她树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通过我们的关怀和支持,患者逐渐敢于面对她的恐惧,并开始重建正常的生活。

干预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患者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

她能够在没有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情况下接触到蜘蛛,并开始自主地处理与蜘蛛相关的任务。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病例,探讨其病情特点、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评估。

这位大一学生名为小明,来自一个小城市,对于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在进入大学后,他发现与陌生人交流时会感到极度的紧张和恐惧,无法主动与同学建立联系,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他常常因此感到孤独和沮丧,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主要包括害怕被别人评判、害怕出丑和害怕尴尬等,这些症状导致患者避开社交场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和焦虑。

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预后评估显示该患者有良好的康复潜力,但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支持。

通过本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交恐惧症的特点和影响,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78】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社交恐惧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

通过对该病例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交恐惧症对个体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该学生社交恐惧症的具体症状表现,探讨其在学习和社交中的影响;2. 探讨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3. 对该学生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4. 展望未来,探讨社交恐惧症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病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大一学生,来自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家庭。

他性格内向,平时不太善于与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独自思考和阅读。

在上大学后,他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明显不如同学们,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开始担心被人排斥和嘲笑,因此避免参加社交活动,也很少和同学们交流。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案例简介]元某,女,二十一岁,某专业三年级学生。

长期以来,始终经受着心理障碍旳困扰和折磨,无法挣脱这个阴影。

她旳生活和学习导致了很大旳损失。

她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叮嘱道:“我不肯这件事让别人懂得,也不但愿众多过往旳同窗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征询室外旳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商定期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

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征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

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怀理征询旳保密原则,并表白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个人意见]她觉得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旳怪毛病。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发言,与人发言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

一说话脸就发热,低头盯住脚尖。

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仿佛全身都在发抖。

她不肯与班上同窗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虽然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浮现,也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胆怯,上学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常常由于紧张,对老师所讲旳内容不知所云。

更糟糕旳是,目前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

由于这些毛病,很少去社交场合,很少与人接触。

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引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

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旳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窗们说她清高。

她正在争取入党,同窗关系不好肯定不行。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如何适应社会呢?[分折诊断]从柳某旳论述和她与心理医生旳面谈通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旳心理障碍——社交中旳对人恐怖症。

这是由心理因素导致旳。

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征询与治疗]一方面,让她回忆一下所经历过旳不快乐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旳过程,以找出导致她目前这种状况旳真正因素,在心理医生旳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孤僻。

运用行为矫正原理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

运用行为矫正原理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

运用行为矫正原理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运用行为矫正原理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行为矫正原理来矫正大学生恐惧症的案例报告。

病例对象是一名大学生,他患有社交恐惧症,在面对陌生人或公众场合时出现明显的紧张和恐惧感。

通过识别恐惧源、设定行为目标、逐步暴露和正向强化等方法,研究者成功帮助该大学生克服了恐惧症,并提高了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关键词:大学生恐惧症、行为矫正、恐惧源、行为目标、逐步暴露、正向强化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面对陌生人或公众场合时往往出现明显的紧张和恐惧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

本文通过一例大学生恐惧症患者的案例报告,介绍了如何运用行为矫正原理来矫正恐惧症,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病例描述李明(化名)是一名大学生,因社交恐惧症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当他需要与陌生人交流或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时,他会感到非常紧张和害怕,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心慌等生理反应。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人际关系,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

治疗方案1. 识别恐惧源:首先,研究者与李明进行面谈,详细了解他的恐惧源。

经过探讨,发现李明的恐惧主要源于对他人评价的恐惧,害怕被别人嘲笑或批评。

这对他的社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 设定行为目标:基于李明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研究者帮助他设定了一系列社交目标,包括与陌生人交流、发表演讲等。

这些目标是逐步增加难度的,以便李明可以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

3. 逐步暴露:为了帮助李明逐步克服恐惧,研究者采用了逐步暴露的方法。

开始时,研究者与李明一起进行模拟练习,包括与研究者进行对话、小组讨论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鼓励李明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并在他感到有信心时逐渐增加难度。

4. 正向强化:为了增强李明的积极学习动机和改变他的消极情绪,研究者采用了正向强化的方法。

每当李明成功完成一个社交目标时,研究者会给予肯定和奖励,例如鼓励的话语、小礼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与矫治案例分析邰炜(吉林工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吉林长春130062)[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是阻碍大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案例通过对一名大学生社交恐怖神经症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心理行为分析与治疗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介绍了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关的观念以及咨询师对相关治疗原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咨询师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理论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在求助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恐惧症;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08)04-0102-03[收稿日期]2008-05-20[作者简介]邰炜(1976-),男,陕西宝鸡人,吉林工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主任,讲师,心理学硕士,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王雪梅[1]等发现大学生中有44.5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12.20%的人迫切需要咨询机构的指导帮助。

邰炜[2]发现24.1%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帮助。

肖征[3]认为明显存在心理问题需进一步咨询与治疗的学生占16.7%。

这表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校一些从事心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高某,女,21岁,河北某县人,大学一年级学生,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家庭经济条件拮据,父母是农民,均为小学文化,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现在外打工,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现在家务农。

经详细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高某在上大学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学习成绩很不错,老师喜欢,父母也满意,也自认为是很出色的。

可上大学后这些优势都不复存在,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于某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尤其是经济富裕,能说会道的同室的几个东北同学,处处炫耀自己而排斥她,她感到很孤独,很寂寞,觉得自己万分的痛苦,快要发疯了。

一次上课回答问题,同学轮流上台,轮到自己上去后,好不容易下决心走到了讲台,但是讲话时浑身上下都不自在,直冒冷汗,面红耳赤,说话结结巴巴,不知说了什么,好像觉得同学们都在心里嘲笑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很丢人。

此后便很害怕这样的场合,总是找理由躲开。

从此以后,只要在教室里上课时,就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胸闷现象,非常痛苦,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效率很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并且越想克制,害怕越厉害,症状越严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近半年已发展到几乎害怕所有的人,也不和任何人交往,并伴有失眠,为此非常焦虑痛苦。

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愿见人,尤其是陌生人,害怕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

二、咨询者观察和他人反映高某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身体前倾,两臂夹紧,双手玩弄衣角,眼神迟疑,声音微颤,说话不很连贯。

辅导员和同学反映:高某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不爱跟同学打招呼,同学主动招呼她时显得无动于衷。

有时听见她叹气,问及原因,又不愿说。

每天吃很少的东西,有时该吃饭时根本不吃。

有时一整天第24卷第4期2008年7月Vol.24,No.4Jul.2008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都难得说上几句话,甚至同学讲笑话时她也没什么反应。

三、心理评估与诊断根据判断心理疾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4]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高某进行测试。

[5]测试结果:SCL-90总分为163分,阳性项目数为36项,人际关系敏感3.4,焦虑2.70,恐怖2.45,躯体化2.4,敌对1.98,抑郁2.23。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7(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为53,标准分为64(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

[6]根据高某的语言表述、情绪反应、社会表现,结合心理量表测量结果,判断这位求助者为神经症类型的人际交往问题——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见人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怖症病人的一半左右。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四、社交恐惧症原因分析社交恐惧症是以焦虑、恐惧和自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心理障碍。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理原因。

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

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

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心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社会原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7]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过度焦虑与恐惧的状态;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恢复积极的学习生活方式,使人生健康地发展。

六、咨询方案依据咨询目标,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求询者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行为等,因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

只有当认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来,进行正确合理的再认识,并配合行为治疗给以调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才随之得到改善。

所以,本例选择认知领悟疗法、支持性治疗、系统脱敏治疗等综合方案对求询者进行心理干预。

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每个阶段分2次进行心理咨询,每周一次。

阶段一:第1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倾听求助者叙述,收集了解情况资料,让求助者明确自己目前的情绪和不良行为模式,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方案。

第2次:通过求助者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来的有关事件,分析测量结果,同时布置家庭作业。

为了消除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她的信任感,从而能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

特别重视会谈技巧,晤谈中咨询师合理地应用了倾听、询问、鼓励、同情等技巧,使求询者消除了紧张情绪,详细地叙述了病史。

阶段二:第3次:向患者讲述有关社交恐惧、焦虑的一般性知识,包括患病率、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间等,强调治疗并非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坚持完成治疗并完成治疗中相应的作业。

第4次:主要针对患者的回避行为进行治疗,向求助者讲述“回避行为”的致病机理和进行暴露练习的重要性,并教会求助者使用情绪监控表,用来记录在暴露的练习中自己焦虑的情绪变化。

家庭作业是每周至少进行2次让自己感觉有中等焦虑的交往活动,记录自己在与人打交道时的心理反应,促使求助者进行自我反思,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的症结,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认知行为质料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在认知领悟的基础上,为其讲解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及对恐惧症的作用,然后,根据其恐怖程度的高低,确定了恐怖等级,并配合已掌握的放松技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实施了脱敏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她的社交恐怖程度。

在咨询过程中,始终给求询者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指导,比如:“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降低个人期望值”,建议培养自已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人沟通,提高社交技能,消除不良情绪等。

阶段三: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求询者的正性行为,继续巩固已有的疗效,并做好结束准备。

第5次:咨询师让求助者掌握放松技术,然后同她一起建立1-7级恐惧反应层次表即:(1)和人在一起但不说话→(2)和家人讲话→(3)和同学讲话→(4)和陌生人讲话→(5)和任课老师讲话→(6)小组发言→(7)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或回答老师的提问。

第6次:求询者在最后一次咨询时称:“睡眠已明显改善,也能和同学、老师一起沟通,虽仍会感到紧张,但程度轻多了,并且能通过深呼吸来调整。

对自已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别人对自已还是肯定的。

”八、咨询效果评估经过三个阶段的咨询治疗,通过电话回访,来访者的问题基本解决,恐惧症状消失,情绪稳定,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一个月后对其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SDS总标准分38分;SAS总标准分49分。

SCL-90量表结果:恐怖1.96;人际关系敏感1.85;焦虑1.78;抑郁1.65各项指标已恢复到常模水平。

来访者本人评价:“我不再无聊孤独了”;“我和宿舍的同学、班上的同学逐渐熟悉起来,也非常高兴地参与其中了”;“我开始自信了,听课学习的质量提高了”;“我能够接受我的缺点,这是事实”。

辅导员说:“她好象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活泼起来”;“集体活动踊跃参与”,“也显得快乐了,与同学交往多了”。

九、总结与建议1.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理论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在来访者者的积极配合下,对大学生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是有效的。

2.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

通过开着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系统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心理敏感性,学会心理自助,弥补一般宣传在深层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1]王雪梅,王德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102-104.[2]邰炜.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5-48.[3]肖征.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5-117.[4]谭先明.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治疗——个案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4,(5).[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8):122-131.[6]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6-202.[7](美)Raymond tenberger.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石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06-430.[责任编辑:樊保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