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测试技术和方法
路由器测试技术方法大全
路由器测试技术方法大全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
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测试的目的和内容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SPX/IPX,AppleTalk),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
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路由器分类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
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
通常可以按照路由器能力分类、结构分类、网络中位置分类、功能分类和性能分类等方法。
在路由器标准制定中主要按照能力分类,按能力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
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it/s,吞吐量大于20Mbit/s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
交换能力在上述数据以下的路由器成为低端路由器。
与此对应,路由器测试规范分为高端路由器测试规范和低端路由器测试规范。
(二)测试目的及内容通过测试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哪些路由器能提供最好的性能、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行为、模型化网络使用路由器的设计参数、路由器能否处理突发流量、路由器的性能限制、路由器能否提供不同服务质量、路由器不同体系结构对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路由器的使用是否影响网络安全、路由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以及路由器可靠性和路由器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
低端路由器设备测试主要包括:常规测试,即电气安全性测试;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测试低端路由器可能拥有接口的电气和物理测性;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性能测试,测试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管理测试,主要测试路由器对无大项网管功能的支持。
IPv6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路由器-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7)4 缩略语 (7)5 概述 (9)6 安全技术要求........................................................................9数据平面安全 (9)6.1.1 标识和鉴别 (9)6.1.1.1 SRv6报文鉴别功能 (9)6.1.1.2 DHCPv6 Snooping功能 (10)6.1.2 可信信道 (10)6.1.3 系统访问 (10)6.1.4 资源分配 (10)6.1.4.1 抗大流量攻击能力 (10)6.1.4.2 抗畸形包能力 (10)6.1.4.3 ND非法报文攻击防护 (11)6.1.4.4 IPv6地址欺骗防护 (11)6.1.4.5 组播报文抑制 (11)6.1.4.6 BGP IPv6 FlowSpec (11)6.1.5 安全审计 (11)6.1.5.1 攻击溯源功能 (11)6.1.5.2 采样功能 (11)6.1.6 系统功能保护 (11)6.1.7 安全管理 (11)控制平面安全 (12)6.2.1 标识和鉴别 (12)6.2.1.1 路由认证 (12)6.2.1.2 ND报文鉴别功能 (12)6.2.2 可信通道 (12)6.2.3 系统访问 (12)6.2.3.1 路由策略和路由过滤 (12)6.2.4 资源分配 (12)6.2.4.1 关闭ICMPv6功能 (12)6.2.4.2 关闭Hop-by-Hop 选项功能 (13)6.2.5 安全审计 (13)6.2.6 系统功能保护 (13)6.2.7 安全管理 (13)管理平面安全 (13)6.3.1 标识和鉴别 (13)6.3.2 可信信道 (13)6.3.3 系统访问 (13)6.3.3.1 访问控制安全 (13)6.3.3.2 串口访问 (13)6.3.3.3 SSH访问 (13)6.3.3.4 SNMP访问 (14)6.3.4 资源分配 (14)6.3.5 安全审计 (14)6.3.6 系统功能保护 (14)6.3.7 安全管理 (14)6.3.7.1 分级分权管理 (14)6.3.7.2 不安全配置检查 (14)6.3.7.3 数字证书管理 (14)6.3.7.4 密码要求 (15)7 测试方法 (15)测试环境 (15)数据平面安全测试 (17)7.2.1 标识和鉴别 (17)7.2.1.1 SRv6报文鉴别功能 (17)7.2.1.2 DHCPv6 Snooping功能 (18)7.2.2 可信信道 (18)7.2.2.1 IPsec密钥管理功能 (18)7.2.2.2 IPsec AH安全协议功能 (19)7.2.2.3 IPsec ESP安全协议功能 (19)7.2.2.4 IPsec AH和ESP嵌套功能 (19)7.2.3 系统访问 (19)7.2.3.1 系统访问控制功能 (20)7.2.4 资源分配 (20)7.2.4.1 抗大流量攻击能力 (20)7.2.4.2 抗畸形包能力 (21)7.2.4.3 ND报文攻击防护 (23)7.2.4.4 IPv6地址欺骗防护 (23)7.2.4.5 组播报文抑制 (24)7.2.4.6 BGP IPv6 FlowSpec (25)7.2.5 安全审计 (25)7.2.5.1 攻击溯源功能 (25)7.2.5.2 采样功能 (25)7.2.6 系统功能保护 (26)7.2.6.1 敏感数据加密保存 (26)7.2.7 安全管理 (26)7.2.7.1 分级分权管理 (26)控制平面安全测试 (26)7.3.1 标识和鉴别 (26)7.3.1.1 路由认证 (26)7.3.1.2 ND报文鉴别功能 (28)7.3.2 可信信道 (29)7.3.2.1 RIPng支持IPsec功能 (29)7.3.2.2 OSPFv3支持IPsec功能 (29)7.3.2.3 BGP4+支持TLS功能 (30)7.3.2.4 PIMv6支持IPsec功能 (30)7.3.3 系统访问 (30)7.3.3.1 路由策略和路由过滤 (30)7.3.4 资源分配 (31)7.3.4.1 关闭ICMPv6功能 (31)7.3.4.2 关闭Hop-by-Hop 选项功能 (32)7.3.5 安全审计 (32)7.3.5.1 关键事件日志记录 (32)7.3.6 系统功能保护 (32)7.3.6.1 敏感数据加密保存 (32)7.3.7 安全管理 (32)7.3.7.1 分级分权管理 (32)管理平面安全测试 (33)7.4.1 标识和鉴别 (33)7.4.2 可信信道 (33)7.4.2.1 SSH (33)7.4.2.2 TLS (33)7.4.3 系统访问 (34)7.4.3.1 访问控制安全 (34)7.4.3.2 串口访问 (34)7.4.3.3 SSH 访问 (34)7.4.3.4 SNMP访问 (34)7.4.4 资源分配 (35)7.4.4.1 管理平面协议防范异常报文攻击 (35)7.4.4.2 管理平面协议防范拒绝服务攻击 (35)7.4.5 安全审计 (35)7.4.6 系统功能保护 (36)7.4.6.1 敏感数据加密保存 (36)7.4.6.2 安全启动功能 (36)7.4.6.3 预装软件启动及更新安全 (36)7.4.7 安全管理 (36)7.4.7.1 分级分权管理 (36)7.4.7.2 不安全配置检查 (36)IPv6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路由器1 范围本文件提出了支持IPv6能力的路由器的安全架构,确立了数据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等安全技术要求。
路由器包转发率测试方法
路由器包转发率测试方法一、引言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包转发率是指路由器在单位时间内成功转发数据包的能力。
在网络中,测试路由器包转发率的方法对于评估网络性能和保障数据传输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路由器包转发率测试方法,并详细说明其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路由器包转发率测试方法1. 确定测试环境在进行路由器包转发率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包括路由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
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且网络连接稳定可靠。
2. 配置测试工具选择一款专业的网络测试工具,例如Iperf、Wireshark等。
根据测试需求,配置测试工具的相关参数,例如数据包大小、数据传输速率等。
3. 设置测试参数确定需要测试的路由器的转发能力。
根据路由器的规格和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了解路由器的最大转发速率、最大并发连接数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设置测试工具的参数,以模拟真实网络环境。
4. 进行测试在测试环境中,通过测试工具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并记录路由器成功转发的数据包数量。
根据测试工具的反馈结果,计算出路由器的包转发率。
可以多次进行测试,取平均值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 分析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路由器的包转发率。
将测试结果与路由器的规格和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比较,判断路由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注意事项1. 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其他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 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参数配置,以模拟真实网络环境并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3. 在进行测试时,避免过多的网络流量和并发连接,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4. 针对不同类型的路由器,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不同的测试方法和参数配置。
5. 测试结果应该与路由器的规格和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比较,以评估路由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 在测试过程中,及时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的网络优化和设备选择提供参考。
wifi测试标准
wifi测试标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wifi测试的目的。
wifi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网络体验。
在进行wifi测试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覆盖范围、信号强度、传输速度、干扰情况等。
这些指标将直接影响用户在使用wifi时的感受,因此测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方法。
在进行wifi测试时,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wifi测试仪器,也可以借助一些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无论是使用仪器还是手机应用,我们都需要保证测试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等,以获取更全面的测试数据。
另外,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和流程。
在进行wifi测试时,我们需要事先制定好测试方案和流程,明确测试的时间、地点、对象等。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测试,并及时记录测试数据。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在进行wifi测试后,我们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网络覆盖的盲区、信号强度不足的地方、传输速度较慢的区域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最后,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反馈测试结果。
在完成wifi测试后,我们需要及时总结测试结果,并将测试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
通过及时的反馈,我们可以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wifi测试标准是确保无线网络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测试工具和方法、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和流程、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及时总结和反馈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网络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使wifi测试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无线测速网速测试
无线测速网速测试摘要本文将介绍无线测速技术及其应用,重点讨论无线网络中的网速测试方法与工具,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如何优化无线网速测试体验。
背景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网络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
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网速是评判无线网络性能和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如何准确、方便地进行无线网速测试成为了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课题。
无线测速技术概述无线测速是指在无线网络环境下通过特定的工具或应用程序对网络的速度进行测试与评估。
目前,常见的无线测速技术主要包括基于TCP的网速测试、基于UDP的网速测试以及Ping延迟测试。
1. 基于TCP的网速测试基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的网速测试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应用场景,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并测量数据传输的速率来评估网络的速度。
这种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网络的实际使用情况,但测试速度受网络带宽限制。
2. 基于UDP的网速测试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网速测试则是通过向服务器发送独立数据包并测量到达服务器的速率来测试网络速度。
相比于TCP,UDP测试更侧重于快速传输方式,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网络的最大速度。
3. Ping延迟测试Ping延迟测试是通过向特定服务器发送数据包并测量服务器的响应时间,来评估网络的延迟情况。
延迟低的网络通常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使用体验。
无线网络中的网速测试方法与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无线网络的网速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包括网速测试应用程序、在线网速测试网站以及路由器本身提供的网速测试功能。
1. 网速测试应用程序市面上有众多网速测试应用程序可供下载使用,如SpeedTest、Fast等,用户只需要打开应用程序并点击开始测试,即可获得网络速度相关的详细数据报告。
2. 在线网速测试网站除了应用程序外,还有一些在线网速测试网站,例如、等,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这些网站并进行网速测试,无需安装额外的应用程序。
路由器生产测试流程
路由器生产测试流程1. 测试准备1.1 确保所有所需的设备和工具都已就位,包括:- 路由器样机- 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网线、网口转接头等连接配件1.2 检查测试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如网络连通性、供电稳定性等。
2. 初始设置检测在开始正式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之前,需要对路由器进行初始设置检测。
- 验证默认管理IP地址是否正确配置;- 验证无线信号强度以及SSID广播状态;- 配置WAN口参数并验证上行链路可用;3. 功能测试阶段a) 基础功能:确认以下基础功能均正常运作i) 上网访问: 使用不同类型(有线/无线)终端设备通过该路由器成功访问互联网,并确保速率满足预期标准。
此外还应当注意到DNS解析服务质量与延迟时间;ii) 局域网内文件共享: 同时使用多台计算机在局域网中传输大型文件, 并观察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iii) 安全策略实施效果: 验证路由器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安全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网络免受攻击;iv) 端口转发与端口触发:测试配置好的端口映射规则,确保外部设备可以正常访问内网服务。
b) 无线功能:i) WiFi覆盖范围及信号强度验证- 使用WiFi扫描仪或类似工具,在不同位置进行信号强度测试,并记录结果。
确认WiFi覆盖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ii) 客户终端连接稳定性- 连接多个客户终端到该路由器上,并在各种情况下(如距离远近,隔墙遮挡程度),对连接质量进行评估并记录数据.4. 性能测试a) 带宽速率:测试使用有线/无线方式从互联网文件时所达到的最大带宽速率。
根据产品规格书中提供的标准值来判断实际表现是否满足预期。
b ) 同时在线用户数:在给定条件下同时模拟多台计算机通过该路由器访问互联网,以确定其支持的最大同时在线用户数。
c) 稳定性测试:在长时间运行和高负载条件下,检查路由器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工作,并且不出现重启或死机等问题。
5. 安全性与兼容性测试a) 支持的加密协议:验证该路由器所支持的各种安全加密协议(如WPA2、AES)在实际使用中是否正常工作;b ) 兼容性测试: 测试设备对于其他厂商产品以及特殊网络环境(例如双NAT, 多层防火墙),是否存在任何连接上/配置上的限制.6. 整体评估综合以上所有功能和性能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认整个生产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预期目标。
WLAN无线测试方案
WLAN无线测试方案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对于WLAN无线设备的开发和设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WLAN无线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等内容。
一、测试目标1.信号覆盖范围:测试设备在不同距离、障碍物等条件下的信号覆盖范围,确定设备的传输性能。
2.数据传输速率:测试设备在不同信道、带宽等条件下的数据传输速率,评估设备的网络速度和带宽利用率。
3.连接稳定性:测试设备在高负载、干扰等条件下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4.安全性:测试设备的数据加密和认证功能,验证设备是否能提供安全的无线网络。
二、测试环境1.设备配置:测试需要使用至少两台支持WLAN无线通信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2. 网络环境:测试设备需要连接到一个局域网中,可以使用路由器或者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来提供无线网络。
3.信号环境:测试需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以模拟真实使用场景。
4.测试工具:测试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测试工具,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
三、测试方法1.信号覆盖范围测试:在不同距离下,测试设备的信号强度,确定信号衰减的情况。
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接收功率来评估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2.数据传输速率测试:使用专业的测试软件或工具,在不同信道、带宽等条件下,测试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文件的时间来确定设备的网络速度。
3.连接稳定性测试:在高负载和干扰环境下,测试设备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通过连续发送数据并监测丢包率和延迟来评估设备的稳定性。
4.安全性测试:测试设备的数据加密和认证功能,验证设备是否能提供安全的无线网络。
可以使用专业的安全测试工具来模拟攻击并评估设备的安全性。
Wi-Fi功率测量方法对比及分析
DCWTechnology Analysis技术分析61数字通信世界2023.070 引言Wi-Fi 信号(IEEE 802.11a/b/g/n/ac/ax 等)的功率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功率测试的手段和测试方法也非常之多。
但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功率测量时,需要根据测试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从非信令和信令模式两个方面,以及多种测试目的出发,探讨Wi-Fi 功率测量的方法及其适用性和优缺点比较。
1 非信令模式测试对W i -Fi 设备进行测试时,通常会需要与被测设备对应的调试软件及其定频发射方法,用以控制被测设备发射出不同制式、频点、速率、功率等级的信号,以直连的方式使用频谱仪进行测试。
如果软件能够控制被测设备发射连续信号,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频谱仪的信道功率测试功能,在对应的信号带宽设置下进行功率测试[1]。
某些被测设备的软件设置中没有发射连续信号的功能,只能发时间上不连续的Burst 信号,那么测试时就需要先使用频谱仪的Gate Trigger 功能。
如图1所示,使用该功能时应先开启Gate View 模式并针对Burst 信号进行设置,图1中显示的为时域波形,两条绿色线之间为设置的时间门。
图中时间门恰好是整个Burst-on 部分。
时间门的起止点设置决定了功率测试的正确与否。
如果不设置时间门,那么对于占空比很小的信号,测得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就会有较大差别。
设置好时间门后,开启Gate 功能,即可继续使用信道功率测试功能进行功率测试[2],测得的功率即为Burst 开启时间内的发射功率,如图2所示。
Wi-Fi功率测量方法对比及分析柴泽林,郑岳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 100041)摘要:文章介绍了多种测量Wi-Fi设备功率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
关键词:Wi-Fi;信令模式;空口辐射;总辐射功率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07.018中图分类号:TN 915.65,TN 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07-0061-03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Wi-Fi Transmit Power Measurement MethodsCHAI Zelin, ZHENG Yueming(The State Radio_monitoring_center Testing Center,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variety of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power of Wi-Fi devices and summarizesand compares the applicalibity of each method.Key words: Wi-Fi; signaling mode; OTA; TRP作者简介:柴泽林(1988-),男,汉族,北京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设备测试。
路由器的配置实验完整报告
路由器的配置实验完整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路由器,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并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方法。
2. 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仿真工具进行配置实验,使用的路由器型号为Cisco ISR G2。
3. 实验步骤3.1 配置路由器基本信息首先,连接路由器并进入用户模式。
然后,使用命令行界面(CLI)进入特权模式,并输入以下命令配置路由器的基本信息:hostname Router1 // 设置路由器名称为Router1enable secret cisco123 // 设置特权模式密码为cisco123line console 0 // 进入控制台线路配置模式password console123 // 设置控制台登录密码为console123login // 允许控制台登录exit // 退出控制台线路配置模式line vty 0 4 // 进入虚拟终端线路配置模式password vty123 // 设置虚拟终端登录密码为vty123login // 允许虚拟终端登录exit // 退出虚拟终端线路配置模式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 //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 设置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no shutdown // 激活接口exit // 退出接口配置模式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254 // 添加默认路由,指向下一跳地址3.2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为了使路由器能够自动学习和选择最佳路由路径,我们需要配置动态路由协议。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RIPv2协议作为演示。
首先,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并输入以下命令配置RIPv2:router rip // 进入RIPv2路由器配置模式version 2 // 设置RIPv2版本为2network 192.168.1.0 // 配置本地网络地址no auto-summary // 禁止自动总结网络路由exit // 退出RIPv2路由器配置模式3.3 配置NAT转换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转换技术,用于将私有IP 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为内部网络提供对外访问能力。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第四章路由测试(78P)
路由表 10.0.0.0/24 F0/0 20.0.0.0/24 F0/1 12.0.0.0/24 F0/0 12.0.1.0/24 F0/0 12.0.2.0/24 F0/0
12.0.9.0/24 F0/0
测试仪 端口B
Network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Analysis
18
控制台读数法
控制台读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被测路由设备的控制台上 直接观察测试结果
优点是可以直截了当的观测到测试结果 缺点是这种测试方法观察到的为RIB表的内容,而不是
FIB表的内容,而且当RIB表表项较多时肉眼也难以观察
19
控制台读数法的示例
20
控制层面学习法
控制层面学习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测试仪表上直接观察测 试信息
FIB (转发信息表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表 :指路 由设备上用于转发IP分组的信息表。FIB表的内容由RIB表 下发 ,在FIB表中只存在一条唯一路径到某个特定的目的 网络
FIB表条目(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Entry):FIB 表条目是指FIB表中所出现的每一条数据记录。每个条目 均包含了转发IP分组到一个特定目标网络所必须的基本信 息,包括网络前缀、路由器接口标识和下一跳信息等基本 字段
© 2009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9
第四节 OSPF协议
30
OSPF协议概述
OSPF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每个OSFP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识别邻居路由器并与 邻居路由器建立邻接(adjacency)关系
具有邻接关系的OSPF路由器通过洪泛的方式交换链路状 态信息,构建关于全网拓扑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配置实验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配置实验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及相关操作。
二、实验器材⒈路由器设备。
⒉电源线。
⒊以太网线。
⒋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⒈路由器基本设置⑴认识路由器面板及其各个接口。
⑵将路由器与计算机通过以太网线连接。
⑶打开计算机终端进行路由器登录。
⑷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IP地质、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⑴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
⑵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表。
⑶测试静态路由的可达性。
⒊路由器动态路由配置⑴理解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
⑵在路由器上启用动态路由。
⑶配置路由器与邻居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
⑷测试动态路由的可达性。
⒋路由器网络地质转换配置⑴理解网络地质转换(NAT)的概念。
⑵在路由器上配置NAT。
⑶配置NAT的转换规则。
⑷测试NAT的转换效果。
四、实验步骤⒈首先,将路由器设备插上电源线,并连接计算机和路由器设备的以太网口,确保连接稳定。
⒉打开计算机终端,通过SSH或Telnet等方式登录路由器设备。
⒊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IP地质、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网络拓扑进行相应的设置。
⒋配置静态路由表,添加相关的路由条目,指定下一跳的地质和出接口。
⒌测试静态路由的可达性,通过ping命令或traceroute命令测试是否可以到达目标网络。
⒍启用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或BGP等。
⒎配置路由器与邻居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以建立动态路由的邻居关系。
⒏测试动态路由的可达性,通过ping命令或traceroute命令测试动态路由的转发情况。
⒐配置NAT,设置内外网地质的转换规则,并启用NAT功能。
⒑测试NAT的转换效果,通过内网设备访问外部网络,验证NAT的转换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的操作,测试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包括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和NAT等方面的结果。
附件:附上实验相关的配置文件、命令输出结果和截图等。
直连路由实验总结
直连路由实验总结在网络技术领域,直连路由是指通过物理连接直接连接到目标设备的路由方式。
通过直接连接,数据包可以直接发送到目标设备,避免了经过多个中间设备的转发和处理过程,从而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进行直连路由的实验过程中,我首先准备了两台路由器设备和相应的网络连接线缆。
通过将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接口相连,我建立了一个直连网络实验环境。
然后,根据实验需求,我进行了以下几项实验内容:1. IP地址配置:我为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接口分别配置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两台路由器在同一个子网中,并在同一个网络中。
这样两台路由器才能进行直连通信。
2. 路由表配置:在路由器A和路由器B中,我配置了直连接口的路由信息。
将路由器A的直连接口作为默认网关配置到路由器B中,将路由器B的直连接口作为默认网关配置到路由器A中。
这样,两台路由器的路由表就能够正确地将数据包传输到对方。
3. 连通性测试:为了验证直连路由是否正常工作,我进行了连通性测试。
通过在路由器A上向路由器B发送ping请求,并观察是否能够获得回应,以及回应的延迟时间。
同时,我还测试了在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得出了以下总结:1. 直连路由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路由方式。
由于数据包可以直接发送到目标设备,不需要经过多次转发和处理,因此可以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传输速度。
2. 合理的IP地址和路由表配置是保证直连路由正常工作的关键。
确保两台直连路由器在同一个子网中,并正确配置默认网关,可以使数据包顺利传输。
3. 通过连通性测试可以验证直连路由的正常工作。
在测试过程中,需注意观察ping请求的回应情况和延迟时间,以及文件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总而言之,直连路由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网络路由方式。
它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响应速度,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在实验中,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测试,我们可以验证直连路由的正常工作,并评估其性能表现。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如何通过命令行界面(CLI)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以实现网络的连接和通信。
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网络参数的配置和优化。
二、实验设备1、路由器:Cisco 2911 路由器一台2、计算机:若干台,用于连接路由器进行配置操作3、网线:若干条三、实验原理路由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负责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等参数,可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安全控制。
四、实验步骤1、连接设备将计算机通过网线与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相连。
打开计算机的终端软件(如SecureCRT 或Putty),设置连接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以建立与路由器的通信。
2、进入特权模式在终端软件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路由器。
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此时命令提示符变为“”。
3、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命令提示符变为“(config)”。
4、配置路由器主机名输入“hostname Router1”命令,将路由器的主机名设置为“Router1”。
5、配置接口地址输入“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命令,进入千兆以太网接口 0/0 的配置模式。
输入“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命令,为该接口配置 IP 地址19216811 和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输入“no shutdown”命令,启用该接口。
按照同样的方法,配置其他接口的地址,如 GigabitEthernet0/1 接口的 IP 地址为 10001 ,子网掩码为 255000 。
6、配置静态路由输入“ip route 1721600 25525500 10002”命令,设置一条静态路由,将目标网络 1721600/16 的数据包通过下一跳地址 10002 进行转发。
WIFI测试
WiFi及测量关键词: WiFI、信号强度RSSI、链路质量、频谱分析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网融合的迅速推进,人们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有兴趣。
无论是有线电视网,宽带网,电信网,和无线移动网,都有一个网络终端与用户端切入的问题。
当然它有很多方式,但目前最受人亲徕的是WiFi,因为人们通过WiFi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用户手中持有一个用户端(如电脑、手机等) 即可非常方便地进入上述网络,获得人们所需的,宽带上网,看电视,收发微信等等。
要保证这些业务正常开展,WiFi网络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将介绍WiFi 网络质量要求的技术指标及测量,为了更好地安装,维护,查找故障,必须监测WiFi网路环境,最好应知道你所在地信号频谱详细分布情况,以便于避开强干挠设置WiFi频道(频率);测量所用WiFi信号,周围WiFi信号及干挠信号,噪声,并测量信噪比。
1. 关于WiFiWiFi的全文是wireless fidelity,其意即无线保真。
是由国际无线局域网联盟提出,属无线接入技术。
中国电信称之无线宽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认可并成为标准IEEE802.11。
我国也承认该标准,并有相应标准GB15629.11。
WiFi已不仅是无线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的接入网,也成为各种有线网络终端的无线接入方式,如有线电视网络,有线宽带网,有线电信网,ADS,双绞线网络的用户端接入。
1.1 WiFi的频道和频率WiFi 802.11g,工作频段在2.4GHz,支持最高速度50Mbps;802.11n工作频段为2.4GHz或者5.8GHz,最高速度600Mbps。
其空间协议802.11a和802.11b均为共用。
1) ,WiFi 2.4GHz频段是2400~2483.5MHz,共分13个频道,带宽5MHz,详见表1。
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的方法及应用分析
瓦联网+应用nternet Application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的方法及应用分析__□赵后侠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路由器作为连接不同网络的关键设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网络通信发展的重要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常,路由器投入运行都需要经过系统软件测试,企业想要提高路由器投入应用水平,那么就需要专注研发系统软件测试方法,提高路由器系统软件的应用效率。
为此文章通过对路由器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的方法,增强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的实际应用,为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方法的应用分析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可靠性协议一致性引言:现代化企业与网络通信相辅相成,网络通信的发展为企业业务带来新机会,帮助企业提高组织水平、拓展沟通渠道,同时企业新需求进一步促使网络通信快速发展。
而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重要部分,是子网络可以连接在一起关键网络设备,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路由器又称网关,可以通过路由寻址的功能,找到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方便网络间的组合,为企业业务输送提供通道,连接业务传送的子网络,保障网络传输之间的安全性,满足企业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路由器系统软件测试的目的可以清晰产品信息,完善产品设备,明确不同产品的优劣势,方便产品后续的研发改进,促使社会网络通信不断发展。
路由器在推广应用前需要进行系统软件检测,通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测试方案设计,针对路由器的接口性能、功 能特点、安全可靠性、协议一致性等指标进行详细设计,明 确实施步骤,清楚前提条件,对检测结果进行预设,方便后续测试方法的执行,加快路由器系统软件的研发步伐,提高系统软件的测试效率。
针对产品测试执行,需要关注路由器输人输出方式,明确执行流程,采用相同的程序开发语言,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路由器测试执行效率,为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基础,帮助企业提高网络业务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实验六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之一)
实验六: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之一)Ⅰ、实验总目标:掌握基本路由技术。
包括:1.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2.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掌握路由器端口的常用配置参数;4.查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掌握当前路由器的工作状态;5.配置静态路由,并验证连通性。
Ⅱ、实验环境:锐捷网络实验室,路由器RG-R1762Ⅲ、基本内容: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之一)1.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及模式之间的切换;2.初步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Ⅳ、实验原理:路由技术Ⅴ、实验仪器与用品:Star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
Ⅵ、路由器配置预备知识阅读一、主要路由器模式一览:路由器的命令是按模式分组的,每种模式中定义了一组命令集,想要使用某个命令,必须先进入相应的模式。
各种模式可通过命令提示符进行区分。
命令提示符的格式是:提示符名模式提示符名一般是设备的名字,路由器的默认名字是“Router”(锐捷设备的默认名字是“Ruijie”),提示符模式表明了当前所处的模式。
如:“>”代表用户模式,“#”代表特权模式。
二、常见的几种命令模式:三、命令模式的切换路由器的模式大体可分为四层: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其它配置模式。
进入某模式时,需要逐层进入。
四、CLI命令的编辑技巧㈠命令行接口命令行接口是用户配置路由器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命令行接口,可以简单的输入配置命令,达到配置、监控、维护路由器的目的,RGNOS提供了丰富的命令集;可以简单的通过控制口(Console口)本地配置;也可以通过异步口远程配置;还可以通过Telnet客户端方便地在本地或者远程进行配置路由器。
㈡RGNOS提供的命令行接口有如下的特性:高度兼容主流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减少熟悉时间,方便用户使用可以通过Console口、AUX口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可以通过Modem拨号登录到路由器异步串口进行远程配置可以通过Telnet连接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路由器用户可以随时键入‘?’而获得详细的在线帮助提供多种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 、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定位网络故障用t 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路由器可以通过反向Telnet,管理其他的网络设备支持TFTP 方便用户升级路由器支持TFTP用来上传下载配置文件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随时调出命令行历史记录,方便用户输入提供功能强大的命令行编辑功能提供命令补齐功能,减少输入的字符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没有冲突的关键字,即可解释执行㈢RGNOS命令行接口模式为了方便使用路由器,RGNOS提供了不同的命令模式,在不同的命令模式中,有各自完整的一套指令集,也有不同的系统提示符,在各自的系统提示符下,简单的键入‘?’,便可以列出在各自的命令模式下的所有的可以使用的命令了。
wifi测试标准
wifi测试标准Wi-Fi测试标准。
Wi-Fi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网络连接方式。
然而,随着Wi-F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Wi-Fi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Wi-Fi测试标准,以便对Wi-Fi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首先,Wi-Fi测试标准需要包括对设备的传输速率进行测试。
传输速率是衡量Wi-Fi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用户在使用Wi-Fi网络时的体验。
传输速率测试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干扰因素,以确保设备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提供稳定的传输速率。
其次,Wi-Fi测试标准还需要对设备的覆盖范围进行测试。
覆盖范围是衡量Wi-Fi设备覆盖能力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
覆盖范围测试需要考虑到设备的传输功率、天线设计以及信号衰减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在不同环境下提供稳定的覆盖范围。
另外,Wi-Fi测试标准还需要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
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衡量Wi-Fi设备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设备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表现。
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故障率以及连通性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稳定和可靠的工作状态。
除此之外,Wi-Fi测试标准还需要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测试。
安全性是衡量Wi-Fi设备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设备在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保护能力。
安全性测试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加密算法、认证机制以及漏洞修复能力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在网络通信中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综上所述,Wi-Fi测试标准是确保Wi-Fi设备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设备的传输速率、覆盖范围、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可以有效地评估设备的性能表现,并为设备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只有通过严格的测试标准,Wi-Fi 设备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可靠的工作状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路由器测试技术方法大全
路由器测试技术方法大全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
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测试的目的和内容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SPX/IPX,AppleTalk),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
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路由器分类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
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
通常可以按照路由器能力分类、结构分类、网络中位置分类、功能分类和性能分类等方法。
在路由器标准制定中主要按照能力分类,按能力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
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it/s,吞吐量大于20Mbit/s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
交换能力在上述数据以下的路由器成为低端路由器。
与此对应,路由器测试规范分为高端路由器测试规范和低端路由器测试规范。
(二)测试目的及内容通过测试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哪些路由器能提供最好的性能、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行为、模型化网络使用路由器的设计参数、路由器能否处理突发流量、路由器的性能限制、路由器能否提供不同服务质量、路由器不同体系结构对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路由器的使用是否影响网络安全、路由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以及路由器可靠性和路由器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
低端路由器设备测试主要包括:常规测试,即电气安全性测试;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测试低端路由器可能拥有接口的电气和物理测性;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性能测试,测试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管理测试,主要测试路由器对无大项网管功能的支持。
路由器打环测试教程
路由器打环测试教程环回测试是很常用的一种测试,通常用于检查和分析端口或线路问题。
如下图所示,我们在设备端口上用命令loopback(某些端口上命令格式为loopbackdiagnostic)使接口从内部将自己发送的信号转接到自己的接收端(如红线所示),通过检查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情况来判断端口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需要对端口进行完全的检测,可以使用符合标准的短跳线将端口收发短接构成环。
如果端口正常,可以将线路的一部分或全部包括到环中进行测试,即在线路中的某个点上进行短接构成环(如紫红色线所示)。
这些点可以是在配线架、CSU/DSU、传输设备等之上。
在某些类型的端口上,还可以用命令 loopback line 在端口上将对方发送的信号转接到对方的接收短,构成测试环。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观察环回测试成功与否,首先看端口有没有形成环,如用命令 show interface 看看端口是不是已经从down状态变到up状态,状态中有没有“(looped)”的字样。
端口的某些封装形式,如串行口上的PPP、帧中继等封装会检测环路,阻止端口变成up状态,所以可能要临时改为HDLC封装以便进行测试。
其次是通过ping 产生一定的流量,观察有没有丢包,show interface 检查端口计数器有没有显示input/output错误,有没有CRC、Frame等错误。
注意在点对点类型的端口上ping 路由器本身的地址比ping 对端路由器的地址延时要小一半,原因可以参考下面的分析。
在ATM等二层端口上不能直接产生测试数据包,可能需要额外的配置,如在8500交换机上可以这样配置:interface atm 1/0/0 //需要进行环回测试的ATM二层端口!inter atm 0.1 point-to-pointatm pvc 0 100 interface atm 0/1/0 0 100 encap aal5snapip address 172.31.20.1 255.255.255.0! 如果测试发现有丢包情况,可以通过命令show controller了解更多细节情况。
无线网络测试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的质量和稳定性,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无线网络测试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无线网络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分析无线网络测试数据,评估网络性能。
4. 提高解决无线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环境1. 实训设备:无线网络测试仪、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路由器等。
2. 实训场地:实验室、教学楼、宿舍楼等。
四、实训内容1. 无线网络测试基础知识- 无线网络标准及协议- 无线网络测试指标- 无线网络测试方法2.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使用-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操作流程-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参数设置-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3. 无线网络测试实战- 无线网络覆盖测试- 无线网络速率测试- 无线网络干扰测试- 无线网络安全测试五、实训过程1. 无线网络测试基础知识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了解无线网络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 学习无线网络标准及协议,如IEEE 802.11、Wi-Fi 5、Wi-Fi 6等。
- 学习无线网络测试指标,如信号强度、数据速率、延迟等。
2.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使用- 学习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操作流程,包括开机、连接、参数设置等。
- 掌握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参数设置,如频道选择、速率设置、测试模式等。
- 学会使用无线网络测试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无线网络测试实战- 在实验室进行无线网络覆盖测试,测试不同位置下的信号强度。
- 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地进行无线网络速率测试,测试不同距离、不同位置下的数据速率。
- 进行无线网络干扰测试,分析干扰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 进行无线网络安全测试,检查网络是否受到攻击,并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无线网络覆盖测试- 通过测试,发现实验室、教学楼、宿舍楼等区域的信号强度较好,基本满足无线网络使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路由器作为计算机网的核心设备,相应地在网络上存在广泛的应用。
高端路由器现已由企业级设备成为公众网上重要的电信级设备。
随着互联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它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路由器的性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对路由器的测试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路由器测试规范主要有下面通信行业标准来规范: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
以上标准分别参照下面标准制定:YD/T1097-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
本文的测试介绍主要依据上述路由器测试规范。
但是由于以上测试规范只作设备入网测试标准,是一种入门测试,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在上述规范基础上补充的一些其他测试内容。
一、测试的目的和内容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SPX/IPX,AppleTalk),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
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路由器分类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
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
通常可以按照路由器能力分类、结构分类、网络中位置分类、功能分类和性能分类等方法。
在路由器标准制定中主要按照能力分类,按能力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
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it/s,吞吐量大于20Mbit/s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
交换能力在上述数据以下的路由器成为低端路由器。
与此对应,路由器测试规范分为高端路由器测试规范和低端路由器测试规范。
(二)测试目的及内容通过测试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哪些路由器能提供最好的性能、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行为、模型化网络使用路由器的设计参数、路由器能否处理突发流量、路由器的性能限制、路由器能否提供不同服务质量、路由器不同体系结构对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路由器的使用是否影响网络安全、路由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以及路由器可靠性和路由器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
低端路由器设备测试主要包括:常规测试,即电气安全性测试;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测试低端路由器可能拥有接口的电气和物理测性;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性能测试,测试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管理测试,主要测试路由器对无大项网管功能的支持。
高端路由器测试主要包括:接口测试,高端路由器可能拥有的接口测试;ATM协议测试,测试ATM协议要求;PPP协议测试,测试PPP协议的一致性;IP协议测试,测试IP协议一致性;路由协议测试,测试路由协议一致性;网管功能测试,验证测试网关功能;性能和QoS测试,测试路由器性能和QoS能力验证;网络同步测试,测试设备同步定时能力;可靠性测试,验证设备可靠性;供电测试,测试整机功耗等内容;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
上述两个测试规范由于起草单位以及起草时间不同,组织安排有所不同。
除上述测试外,建议在测试中考虑下面所列测试项目。
(1)功能测试:主要来验证产品是否具备了设计的每一项功能。
(2)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一般采取加重负载的办法来评估和分析设备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的运行能力。
(3)互操作性测试:不同的网络产品之间必须能够互操作。
互操作性测试考察一个网络产品是否能在一个由不同厂家的多种网络产品互连的网络环境中很好地工作,如验证路由器与Cisco 产品的互操作,交换机与Cisco、3Com、Lucent、Intel等的互操作等。
二、测试方法路由器测试方法通常分为本地测试法、分布测试法、远端测试法和协同测试法。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介绍其他测试法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只列出路由器测试中最常用到的远端测试法。
远端测试法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观察点(PCO):通常由两个先入先出(FIFO)队列组成,其功能类似于一对输入输出端口,向队列一端发送命令,从同一队列的另一端接收应答信号;被测实体(IUT):Item Under Test;下测试器(LT):通过位于被测试实体下层的PCO与被测试层交互的测试系统称为下层测试系统。
三、测试分类综合上文中的测试内容,路由器测试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可靠性测试、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以及网管测试。
(一)功能测试路由器功能通常可以划分为如下方面。
(1)接口功能:该功能用作将路由器连接到网络。
可以分为局域网接口及广域网接口两种。
局域网接口主要包括以太网、令牌环、令牌总线、FDDI等网络接口。
广域网接口主要包括E1/T1、E3/T3、DS3、通用串行口(可转换成X.21DTE/DCE、V.35DTE/DCE、RS232DTE/DCE、RS449DTE/DCE、EIA530DTE)等网络接口。
(2)通信协议功能:该功能负责处理通信协议,可以包括TCP/IP、PPP、X.25、帧中继等协议。
(3)数据包转发功能:该功能主要负责按照路由表内容在各端口(包括逻辑端口)间转发数据包并且改写链路层数据包头信息。
(4)路由信息维护功能:该功能负责运行路由协议,维护路由表。
路由协议可包括RIP、OSPF、BGP等协议。
(5)管理控制功能:路由器管理控制功能包括五个功能,SNMP代理功能,Telnet服务器功能,本地管理、远端监控和RMON功能。
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对路由器进行控制管理,并且允许纪录日志。
(6)安全功能:用于完成数据包过滤,地址转换,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地址分配等功能。
路由器对上述功能并非必要完全实现。
但是由于路由器作为网络设备,存在最小功能集,对最小功能集所规定的功能,路由器必须支持。
因为绝大多数功能测试可以由接口测试、性能测试、协议一致性测试和网管测试所函盖,所以路由器功能测试一般可以只对其他测试无法涵盖的功能作验证性测试。
路由器功能测试一般采用远端测试法。
(二)性能测试路由器是IP网络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IP网网络规模、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可扩展性。
由于IETF没有对路由器性能测试作专门规定,一般来说只能按照RFC2544( 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作测试。
但路由器区别于一般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在性能测试时还应该加上路由器特有的性能测试。
例如路由表容量、路由协议收敛时间等指标。
路由器性能测试应当包括下列指标。
(1)吞吐量:测试路由器包转发的能力。
通常指路由器在不丢包条件下每秒转发包的极限,一般可以采用二分法查找该极限点。
(2)时延:测试路由器在吞吐量范围内从收到包到转发出该包的时间间隔。
时延测试应当重复20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丢包率:测试路由器在不同负荷下丢弃包占收到包的比例。
不同负荷通常指从吞吐量测试到线速(线路上传输包的最高速率),步长一般使用线速的10%。
(4)背靠背帧数:测试路由器在接收到以最小包间隔传输时不丢包条件下所能处理的最大包数。
该测试实际考验路由器缓存能力,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吞吐量=接口媒体线速),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5)系统恢复时间:测试路由器在过载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
测试方法可以采用向路由器端口发送吞吐量110%和线速间的较小值,持续60秒后将速率下降到50%的时刻到最后一个丢包的时间间隔。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6)系统复位:测试路由器从软件复位或关电重启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
正常工作指能以吞吐量转发数据。
在测试上述RFC2544中规定的指标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帧格式:建议按照RFC2544所规定的帧格式测试;帧长:从最小帧长到MTU顺序递增,例如在以太网上采用64, 128, 256, 512, 1024, 1280, 1518字节;认证接收帧:排除收到的非测试帧,例如控制帧、路由更新帧等;广播帧:验证广播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1%广播帧再测试;管理帧:验证管理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每秒一个管理帧再测试;路由更新:路由更新即下一跳端口改变对性能的影响;过滤器:在设置过滤器条件下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建议设置25个过滤条件测试;协议地址:测试路由器收到随机处于256个网络中的地址时对性能的影响;双向流量:测试路由器端口双向收发数据对性能的影响;多端口测试:考虑流量全连接分布或非全连接分布对性能的影响;多协议测试:考虑路由器同时处理多种协议对性能的影响;混合包长:除测试所建议的递增包长外,检查混合包长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RFC2544除要求包含所有测试包长外没有对混合包长中各包长所占比例作规定。
笔者建议按照实际网络中各包长的分布测试,例如在没有特殊应用要求时以太网接口上可采用60字节包50%,128字节包10%,256字节包15%,512字节包10%,1500字节包15%。
除上述RFC2544建议的测试项外还建议测试如下内容。
①路由震荡:路由震荡对路由器转发能力的影响。
路由震荡程度即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可以依据网络条件而定。
路由更新协议可采用BGP。
②路由表容量:测试路由表大小。
骨干网路由器通常运行BGP,路由表包含全球路由。
一般来说要求超过10万条路由,建议通过采用BGP输入导出路由计数来测试。
③时钟同步:在包含相应端口例如POS口的路由器上测试内钟精度以及同步能力。
④协议收敛时间:测试路由变化通知到全网所用时间。
该指标虽然与路由器单机性能有关,但是一般只能在网络上测试,而且会因配置改变而变化。
可以在网络配置完成后通过检查该指标来衡量全网性能。
测试时间应当根据具体项目以及测试目标而定。
一般认为测试时间应当介于60秒到300秒之间。
另外一般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和测试目标作设定选择。
路由器性能测试一般可采用远端测试法。
(三)一致性测试路由器一致性测试通常采用“黑箱”方法,被测试设备IUT叫做“黑箱”。
测试系统通过控制观察点PCO与被测试设备接口,其测试原理如图2所示。
不同的测试事件是通过不同的PCO来控制和观察的,按照其应答是否遵守规范,即定时关系和数据匹配限制,测试的结果可分为通过、失败、无结果3种。
路由器是一种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需要在各个通信层上实现多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