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1.样品粉碎:对于固体样品,如矿石、植物组织等,通常需要将其粉碎成适当的粒度。
粉碎过程可以使用机械研磨仪、球磨机等设备完成。
2.样品溶解:对于固体样品中需要分析的化学物质,通常需要将其溶解到适当的溶剂中。
溶解可以通过加热、超声波处理或者搅拌等方法完成。
3.样品提取:对于复杂的样品矩阵中的目标分析物,需要进行提取操作,将目标分析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提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气相萃取等。
4.样品过滤:对于含有悬浮物、杂质或固体颗粒的液体样品,通常需要进行过滤操作以去除杂质。
常用的过滤方法包括滤纸过滤、膜过滤、离心沉淀等。
5.样品浓缩:对于分析物含量较低的样品,需要进行浓缩操作以增加其浓度。
常用的浓缩方法包括蒸发浓缩、萃取浓缩、固相萃取浓缩等。
6.样品洗涤:对于一些有机化合物或被污染的样品,需要进行洗涤操作以去除杂质。
洗涤方法可以使用溶剂洗涤、溶液洗涤或者水洗等。
7.样品净化:对于一些复杂样品中存在的干扰物,需要进行净化操作以去除干扰。
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离子交换、色谱净化等。
8.样品稀释:对于浓度过高的样品,需要进行稀释操作以得到适合分析的浓度范围。
稀释方法可以使用稀释液稀释、溶剂稀释等。
9.样品pH调节:对于需要在特定pH条件下进行分析的样品,需要进行pH调节操作。
pH调节可以使用酸碱溶液、缓冲溶液等。
10.样品保存:对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操作以保持其原样。
保存方法可以是冷藏、冷冻、干燥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同时,不同的分析方法所要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样品预处理时,应根据具体分析要求并结合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植物消解赶酸技巧

植物消解赶酸技巧摘要:一、引言二、植物消解技巧1.选择适当的植物材料2.植物样品处理3.消解方法4.赶酸操作三、注意事项1.实验安全2.仪器设备维护3.环境污染控制四、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引言植物消解赶酸技巧是实验室分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在环境监测、农业科学、食品检测等领域。
通过对植物样品的消解和赶酸,可以有效提取植物中的元素成分,为后续的分析和测定提供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消解赶酸技巧,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植物消解技巧1.选择适当的植物材料在进行植物消解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
通常选择生长旺盛、未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植物样品。
采样时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受到外部污染。
2.植物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植物样品洗净,去除泥土、杂草和残留物。
然后将植物样品晾干,剪碎并研磨,以便于后续的消解。
3.消解方法植物样品的消解方法主要有湿式消解法和干式消解法。
湿式消解法采用硝酸、氢氟酸等酸性溶液,对植物样品进行加热消化;干式消解法采用氧气或氯气等氧化剂,对植物样品进行燃烧消化。
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消解方法。
4.赶酸操作赶酸操作主要是将消解液中的酸度降低,以便于后续的测定。
常用的赶酸方法有中和法、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
中和法是用碱性溶液与酸性消解液中和至中性;蒸馏法是通过加热蒸馏,将酸性气体蒸发掉;离子交换法是用离子交换剂交换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
三、注意事项1.实验安全在进行植物消解赶酸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佩戴防护用品,避免酸碱等化学品触及皮肤和眼睛。
2.仪器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消解、赶酸仪器,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同时,要定期校准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环境污染控制在进行植物消解赶酸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对环境和实验室造成污染。
四、结论与展望植物消解赶酸技巧在实验室分析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处理样品、选择合适的消解和赶酸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植物中的元素成分。
植物样品消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样品消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植物样品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植物样品消化实验是通过将植物样品与消化酶混合,使样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后续分析。
实验中常用的消化酶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新鲜植物样品(如玉米秸秆、稻草等)- 消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蒸馏水- 试管、烧杯、移液器、玻璃棒、显微镜等2. 仪器:- 高速组织捣碎机- 恒温水浴锅-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新鲜植物样品洗净、晾干,剪成约1cm长的段。
- 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将样品捣碎,制成匀浆。
2. 消化:- 取适量匀浆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消化酶,使其浓度适宜。
- 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调节pH值至最适范围。
-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消化一定时间。
3. 停止消化:- 取出试管,用玻璃棒搅拌,使消化酶充分混合。
-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终止消化反应。
4. 分析:- 将消化后的样品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样品的消化程度。
- 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消化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消化后的样品在显微镜下可见,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木糖等。
- 消化效果较好的样品,其大分子物质含量明显降低,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
2. 分析:- 消化酶的种类、浓度、消化时间等因素对消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可以提高植物样品的消化效果。
六、实验讨论1. 消化酶的种类、浓度、消化时间等因素对消化效果的影响。
2. 植物样品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 植物样品消化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样品消化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植物样品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消化酶的种类、浓度、消化时间等因素对消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1、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植物组织样品多用于诊断分析,采集植物组织样品首先要选定植株。
样株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通常也象采集土样一样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集,组成平均样品。
组成每一平均样品的样株数目视作物种类、种植密度、株型大小、株龄或生育期以及要求的准确度而定。
从大田或试验区选择样株要注意群体密度,植株长相、植株长势、生育期的一致,过大或过小,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由于边际效应长势过强的植株都不应采用。
如果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例如缺素诊断而采样时,则应注意植株的典型性,并要同时在附近地块另行选取有对比意义的正常典型植株,使分析的结果能在相互比较的情况下,说明问题。
植株选定后还要决定取样的部位和组织器官,重要的原则是所选部位的组织器官要具有最大的指示意义,也就是说,植株在该生育期对该养分的丰欠最敏感的组织器官。
大田作物在生殖生长开始时期常采取主茎或主枝顶部新成熟的健壮叶或功能叶;幼嫩组织的养分组成变化很快,一般不宜采样。
苗期诊断则多采集整个地上部分。
大田作物开始结实后,营养体中的养分转化很快,不宜再做叶分析,故一般谷类作物在授粉后即不再采诊断用的样品。
如果为了研究施肥等措施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则当然要在成熟期采取茎秆、籽粒、果实、块茎、块根等样品,果树和林木多年生植物的营养诊断通常采用“叶分析”或不带叶柄的“叶片分析”,个别果树如葡萄、棉花则常做“叶柄分析”。
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特别是活动性成分如硝态氮、氨基态氮,还原糖等都处于不断的代谢变化之中,不仅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一日之间也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
因此在分期采样时,取样时间应规定一致,通常以上午8—10时为宜,因为这时植物的生理活动已趋活跃,地下部分的根系吸收速率与地上部正趋于上升的光合作用强度接近动态平衡。
此时植物组织中的养料贮量最能反映根系养料吸收与植物同化需要的相对关系,因此最具有营养诊断的意义。
诊断作物氮、磷、钾、钙、镁的营养成分状况的采样还应考虑各元素在植物营养中的特殊性。
植物代谢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代谢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植物代谢是指植物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合成、分解及其代谢过程。
研究植物代谢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求植物内部代谢产物及其作用,进而更好地探究和利用植物资源。
一、植物代谢样品制备技术1. 植物样品的采集对于植物样品的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样品应避免使用化学残留,如杀虫剂、化肥等。
(2)样品应在开花前采集。
(3)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植物组织受到损伤,避免对样品造成影响。
2. 植物样品处理对于采集到的植物样品,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表面清洗:对于有土壤、泥沙等附着物的植物样品,应先进行表面清洗,以保证后续实验的准确性。
(2)分离:将植物样品分成运用化学物质分解的鲜样品和直接进行测定的干样品。
(3)破碎:使用高速制备机、超声波等设备将样品细胞破碎,以便于样品的抽提和分析。
(4)抽提:将破碎后的植物样品分别用不同的溶剂抽提。
3. 植物代谢样品清洁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必须对样品进行清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植物代谢样品的清洁方法主要有三种:(1)气相色谱法:将样品分解成有机物和水,再经高真空蒸馏净化即可。
(2)液相色谱法:将样品中的杂质去除后,通过隔离和富集的方法来清洁样品。
(3)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选择性吸附某些化合物,去除样品中的杂质物。
二、植物代谢样品分析技术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许多代谢产物,如脂类、糖类、有机酸等。
该技术通过对样品的分子质量、碎片谱的分析等方式来确定分子结构和组分。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也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小分子代谢产物。
与GC-MS相比,LC-MS对于高极性的化合物有更好的反应选择性,同时也更适用于大分子代谢产物(如蛋白质)的分析。
3.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是另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直接观察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组分。
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

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样品预处理是指在实验分析前对样品进行一系列处理操作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准确、可靠地得到分析所需的指标。
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样品采集与保存:在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选择代表性样品,并避免与外界环境的污染,以免干扰结果。
为了保持样品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可以采用冷藏、冷冻、真空封存等方法进行保存。
2. 样品粉碎与研磨:对于固体样品,如植物、土壤等,通常需要将其进行粉碎与研磨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方便后续的提取操作。
可以采用机械方法(如研磨仪、切割机等)或化学方法进行样品粉碎和研磨。
3. 样品振荡与混合:对于液体样品,如水、血清等,常常需要进行振荡和混合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可以使用振荡器、旋转摇床等设备进行样品的振荡与混合。
4. 样品溶解与提取: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需要进行溶解和提取操作,以将所需的成分转移到溶液中进行分析。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提、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溶剂萃取等。
5. 样品过滤与离心:在进行分析前,还需要对样品进行过滤和离心操作,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得到清洁的溶液或悬浮液。
过滤可以使用滤纸、膜过滤器等,离心则可以使用离心机进行。
6. 样品净化与富集:某些样品中可能存在着干扰物质,为了降低干扰,可以采用净化和富集方法。
净化常常使用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技术;富集则可以采用蒸发、浓缩等方法。
7. 样品补偿与修正:对于某些特殊的样品,有时需要进行补偿和修正操作,以排除干扰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稀释、配伍掩蔽剂、内标法等。
8. 样品热处理与冷却:在某些分析中,需要对样品进行热处理或冷却操作。
热处理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加快分析过程;冷却则可以降低反应速率,避免反应的干扰。
总之,样品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前准备工作,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干扰,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进行样品预处理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确保得到符合分析需求的样品。
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1、试剂和耗材所有试剂,除特别申明外,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甲醛:浓度不小于37.0%-40%(m/m)冰醋酸:浓度不小于99.5%(m/m)无水乙醇:浓度不小于99.5%(m/m)丙三醇:浓度不小于99%(m/m)叔丁醇:浓度不小于99%(m/m)量筒、西林瓶、塑料吸管、样品槽、导电胶、样品台图1植物样品前处理用器具,依次为:西林瓶、塑料吸管、样品槽、烧杯、量筒FAA固定液配制:甲醛(37%—40%)5ml;冰醋酸5ml;50%或70%酒精90ml;丙三醇5ml。
超声混匀。
注:(1)幼嫩的组织用50%乙醇配制的FAA固定液固定,防止乙醇浓度太高,组织一放进固定液就会脱水变形。
(2)丙三醇比较粘稠,不一定非要准确加入5ml,大概即可。
2、植物样品扫描电镜样品前处理步骤:取材→固定→脱水→干燥→粘托→镀膜→观测2.1取材确定观察目标,快速裁剪,数量不要太多,大小8×8×5mm最好,确保不超出样品台的大小。
如果样品比较脏,可在裁剪之前清洗,或将剪下的部分进行清洗。
一般可选择等渗生理盐水货缓冲液等对样品进行清洗。
裁剪之前的样品可用二次水冲洗。
2.2固定剪裁下的组织最快速度投入固定液中,过夜。
最好置于4℃冰箱中过夜固定,如果没有条件在室温下固定也可。
2.3脱水一般用乙醇梯度脱水。
FAA固定液用的多大浓度的乙醇就从多大浓度开始拖起。
如FAA固定液中用50%的乙醇配制,那么就从50%乙醇开始脱水。
50%乙醇(15min,1次)→60%乙醇(15min,1次)→70%乙醇(15min,1次)→75%乙醇(15min,1次)→85%乙醇(15min,1次)→95%乙醇(15min,1次)→100%乙醇(15min,2次)之后,将叶片放至样品槽,加入叔丁醇,放至4℃冰箱冷冻,30min观察叔丁醇是否结冰,若为液体需要更换样品槽内叔丁醇。
2.4冷冻干燥法干燥将样品槽放至冻干机,立式冻干机冷肼温度-84℃,冻干12小时后,样品取出,保存至密封的样品管中(2ml以上EP管亦可)。
植物样品消化

植物样品消化(一)(H2S04—H202法)一、方法原理先用浓H2S04消煮植物样品,然后加入H2q加速氧化过程,使有机态氮转化为NH4+—N,各种形态的磷、钾也释放出来,制得的待测液,可供N、P、K等元素的测定。
一、试剂:1.浓H2S042.H202(30%)三、主要仪器:电炉、开氏瓶四、操作步骤:1.用1/万天平称取植物干样0.3~0.4g,小心倒入开氏瓶底部,勿使沾在颈部。
2,加入浓H2S04 5ml轻摇开氏瓶,使植物样全部为H2S04浸润(可放置过夜)。
3,在电炉上加热,至冒白烟(通风橱中加热,约15~20分钟)。
4.取下开氏瓶置于开氏瓶架上,稍冷却,然后边摇边滴加H202 10滴。
5.置于电炉上加热,至冒白烟(2~5分钟)。
6.再取下开氏瓶,稍冷却,加H202 6~8滴,摇动,置电炉上加热,如此进行几次,每次随消化溶液颜色变浅而渐渐少加H202,直至消化液五色透明后,再微沸5分钟,去尽CO2。
7.取下开氏瓶,冷却,小心加入10~20ml蒸馏水,冷却,转移人100ml容量瓶中。
8.用少量水洗开氏瓶3~4次,洗液均移入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定容,澄清或过滤后供N、P、K测定用。
同时做空白,除不加植物样外,同样进行。
五、注意事项1.植物干样应磨细烘干。
植物干样容易吸湿,称量时难以稳定,称量操作要快,最好用称量瓶称或用称量纸包起来称。
如用鲜样分析,样品应剪碎,称取3~5g,称样也要迅速。
2.开氏瓶颈必须干燥无水,以免样品沾在瓶颈部。
样品倒入瓶内时,可将称量纸卷成筒状,伸人瓶内加样。
如有样品沾在瓶颈上端,必须用少量水或H2S04将其冲下,否则会造成损失。
3.加人浓H2S04的量,应视样品量多少而异,一般1g样加10ml浓H2S04。
4.为了使样品能与H2S04充分混匀,先将样品在瓶底散开,再加H2S04轻轻摇动,注意不要将样品摇动到颈部。
如样品不散开,加H2SO4后容易结块,内部不被H2S04浸润,会加长消煮时间。
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报告引言植物分离提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分离和纯化,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植物成分,进而进行进一步的结构鉴定和药理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获得植物中的目标成分。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 实验材料:植物样品(本次实验选用了蒲公英叶片),甲醇、乙醚、石油醚、氯仿、浓盐水、浓硝酸、无水钠硫酸、醚石等。
- 实验设备:量筒、均质器、漏斗、玻璃棒、试管、烧杯、离心机、显微镜、旋转蒸发仪等。
提取植物成分1. 收集新鲜的蒲公英叶片,彻底清洗并晾干。
2. 将蒲公英叶片粉碎,加入甲醇浸泡24小时,提取目标成分。
3. 使用均质器将叶片浸取的甲醇悬浮液进行均质处理。
4. 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植物成分的甲醇提取物。
分离植物成分1. 将提取物转移到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
2. 加入适量的盐水,轻轻摇动漏斗,使两相分离。
3. 用玻璃棒搅拌植物中的非极性物质,与氯仿相溶。
4. 分离氯仿相得到目标非极性成分溶液。
纯化植物成分1. 取得目标成分溶液。
2. 加入等体积的乙醚并搅拌均匀,使其析出沉淀。
3. 将混合物离心,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固体。
4. 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得到目标成分的纯化物。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成功获得蒲公英叶片中的目标非极性成分。
在提取过程中,甲醇作为有机溶剂可以较好地提取植物中的成分。
分离过程中的氯仿相对于目标成分具有较好的极性,使得目标成分独立于其他成分。
通过加入乙醚并进行旋转蒸发,我们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
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细胞和细胞器。
而经过分离和纯化后,目标成分固体呈现出白色结晶的形态,研究证明其为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可能对该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然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能通过形态观察获得目标成分的初步信息,还无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依赖其他分析方法,如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
土壤植物样品消解步骤(ICP-OES)

植物/土壤消解步骤(供ICP-OES、AAS等测试用)1. 用自来水洗净坩埚,用蒸馏水(或氧水)清洗,加入20%的HNO3溶液在微沸状态下泡煮5小时,备用。
2. 称样,精确到0.0001克(称量重量视样品情况而定,植物样品若用50ml容量瓶,一般称取1.2500克,若用10ml容量瓶,则称取0.2500克即可),将样品完全加入到坩埚中。
3. 在坩埚中加入1.5ml HF和1.5ml超纯HNO3(注意:加入溶液体积不要超过坩埚容积的1/2),沿坩埚内壁滴下,以便冲净坩埚内壁上沾有的样品。
4. 轻轻晃动坩埚,使坩埚内样品混合均匀。
盖上坩埚盖子,放入不锈钢套中,拧紧盖子。
5. 将坩埚放入烘箱,将烘箱温度调至190℃,持续加热48小时。
6. 等待坩埚冷却后,取出。
把坩埚放到电热板上,蒸干(注意控制温度,以免烧坏坩埚,注意:若用307实验室电热板,温度调到画线处即可)。
加入2ml超纯HNO3以赶走多余HF,把坩埚放到电热板上,蒸干。
再次加入2ml超纯HNO3,把坩埚放到电热板上,再次蒸干,以确保多余HF全部被赶尽(注意:此过程应注意坩埚和盖子始终一一对应)。
7. 赶尽HF之后,再加入2ml超纯HNO3,盖上盖子,放入密封罐中,拧紧,在烘箱中150℃下消解10小时。
8. 等待坩埚冷却后,取出。
把坩埚放到电热板上,蒸干。
加入蒸馏水(或氧水),蒸干,再次加入蒸馏水(或氧水),再蒸干。
再加入蒸馏水(或氧水),稍冷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几次,以确保坩埚中物质完全转入容量瓶中。
此时,再加入1.5ml HNO3以控制容量瓶中HNO3浓度在3%左右。
用超纯水(或氧水)定容至50ml,备用。
9. 做样品的同时,用上述步骤消解质量相同的国标样品4-5个并制备空白样2-3 个(空白样指不加样品,只加HNO3和蒸馏水(或氧水),但要保证容量瓶中HNO3浓度在3%左右),所有样品和空白定容至50ml备用。
10. 消解后的样品应无色透明,若有沉淀,则需要过滤,以免堵塞仪器。
植物组织切片方法简介

植物组织切片方法简介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不仅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和纤维,还可以提供药物和其他重要的化学物质。
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至关重要。
而植物组织切片技术是研究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组成。
植物组织切片方法是将植物样品切成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各个方面,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在进行植物组织切片之前,需要采集植物样品并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式取决于要研究的组织类型和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植物组织切片方法:1. 剥离法剥离法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组织切片方法,适用于研究表皮、叶片和茎皮等表层组织。
首先,将植物样品放入一些蒸馏水中,使其软化。
然后,用镊子或刀片轻轻地将表皮或皮层剥离下来,再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2. 横切法横切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切片方法,适用于研究茎、根和叶等器官的内部组织结构。
首先,将植物样品固定在一些化学试剂中,如福尔马林或乙醛等。
然后,用刀片将样品切成横截面,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3. 纵切法纵切法是一种用于研究植物器官内部结构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茎、根和叶等器官。
首先,将植物样品固定在一些化学试剂中,然后用刀片将样品切成纵截面,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4. 整体染色法整体染色法是一种将整个植物器官染色的方法,适用于研究植物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将植物样品浸泡在一些染料中,如苏木精和伊红等,然后用酒精和二甲苯等溶剂进行脱水和透明处理,最后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进行显微镜观察。
总之,植物组织切片方法是研究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组成。
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切片方法。
因此,在进行植物组织切片之前,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和有意义的结果。
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技术

针对不同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研究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3)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植物样品无机元素分析的智能化 和自动化;(4)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合作,推动植物样品无机元素分析 方法与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重金属元素 的污染尤为严重。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因 此准确测定环境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环境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蔬菜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其安全性问题也备受。本次演示将探讨两种用 于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前处 理方法。
二、方法一:硝酸-过氧化氢法
1、样品准备:称取适量蔬菜样品,用自来水洗净,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三次, 晾干后用破碎机破碎成匀浆。
2、微波消解:将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硝酸和过氧化氢(比 例为3:1),密封后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消解。
3、消解液处理:消解完成后,取出消解罐,冷却至室温,打开罐盖,用去 离子水冲洗内壁,将消解液移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的上清液即为 待测液。
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样 品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技术
目录
01 一、植物样品的前处 理方法
03 三、实验流程
02
二、植物样品中无机 元素的测定技术
04 参考内容
植物样品中的无机元素分析在农业、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 义。准确测定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环境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以及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在进行植物样品无机元素分析时,样 品的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技术是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本次演示将介绍 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技术的现状、常用方法及相关实验流程。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植物制片是植物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了样品的采集、处理、包埋和切片等步骤。
制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染色和显微化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植物制片的一般步骤:1.采集样品:根据研究需要,采集符合实验要求的植物部件,如叶片、茎、花粉等。
2.处理样品:对采集到的植物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保持新鲜等。
3.包埋样品: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包埋,使用适宜的包埋剂,如石腊、低熔点石蜡等。
4. 切片样品:将包埋好的样品进行切片,使用微tome等工具进行切割,制备出适当厚度的切片。
一旦制片完成后,接下来需要进行染色和显微化学鉴定。
染色方法可以增强显微镜下的观察效果,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
1.常规染色方法: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使用苏丹精、碘红等生物染料,用于染色细胞壁、细胞核等常见组织结构。
常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植物组织的基本信息。
2.特殊染色方法:特殊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特定的组织结构或化学物质的染色。
如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木质部和木质纤维进行染色,使用布氏染色对淀粉进行染色等。
显微化学鉴定方法是通过对制片样品进行特定试剂处理,以便于观察和检测特定化学物质的存在与否。
常用的显微化学鉴定方法包括:1.反应性染色:使用生化试剂或化学试剂与组织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或沉淀。
如使用碘酸钾溶液对淀粉进行碘反应形成蓝色物质。
2.酶反应:通过加入适当的酶试剂,使显色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显色产物。
如使用过氧化氢试剂对过氧化物酶进行酶反应产生氧气和水。
3.化学反应:使用特定化学试剂,对特定化学物质进行识别。
如使用铁氰化钾试剂对根际紧矿质进行化学反应,生成蓝色的沉淀。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通过染色和试剂处理等手段,可以使植物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清晰和可见,从而更好地研究和识别植物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功能。
这些方法对于植物科学研究和植物学教学有着重要价值。
扫描电镜样品前处理

扫描电镜高真空模式新鲜植物样本的前处理一、取材取材动作要轻柔,避免组织挤压和过度伸展;取材要使用锋利的刀,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取材速度要快,取材后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所取材料表面积应不大于 4 mm × 4 mm和厚度应不大于 3 mm,使得材料可以充分固定、脱水、干燥。
二、固定方法一:戊二醛固定2.5 %(v/v)戊二醛4℃固定大于4 h,磷酸缓冲液(PBS)洗涤3次。
方法二:戊二醛及锇酸双固定2.5 %(v/v)戊二醛4℃固定大于4 h,磷酸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10 min,1 %(m/v)锇酸4℃重固定1~2 h,磷酸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10 min。
方法三:快速冷冻固定将生物材料投入液氮中,快速冷冻可使生物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接近于生活状态。
被冷冻固定的生物样品,可以在表面喷镀薄层金属,并且在低温条件下转移到具有低温样品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直接观察。
该方法适合于研究含水量很高的生物材料。
三、脱水乙醇/丙酮梯度脱水30 %、50 %、70 %、85 %、90 %、100 %、100 %乙醇/丙酮浸泡10 min梯度脱水。
四、媒介剂置换(临界点干燥法此步可省略)乙酸异戊酯/叔丁醇置换乙醇/丙酮乙酸异戊酯/叔丁醇置换乙醇/丙酮两次,每次20 min,每次置换后8000 rpm,离心5 min。
五、干燥方法一:空气干燥法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叔丁醇中取出,放置于干燥钵中干燥2~4 h。
方法二:临界点干燥法将样品从乙醇/丙酮中取出,充入液体二氧化碳,液体二氧化碳置换乙醇,20-60分钟,升温升压达到二氧化碳临界点(31℃, 72.8大气压),维持4分钟,保持温度和压力并缓慢放出二氧化碳,大约持续30分钟方法三:冷冻干燥法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叔丁醇中取出,分别于-20℃、-40℃、-80℃冷冻12 h,于冷冻干燥仪中干燥12 h备用。
六、导电处理离子溅射镀膜法将样本固定到导电胶布上,竖直放置到离子溅射仪的样品台上,按照抽真空1 min,离子溅射30 s()对样本进行离子溅射镀膜。
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1.预清洗a.从采集的植物样品中选取一部分b.用超纯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杂物c.通风厨内风干水分2.研磨a.称取植物样品5g,倒入预先洗净的研钵中b.称取10g (根据样品湿度决定)处理后的无水硫酸钠,加入植物中混合均匀,以去除植物中的水分c.将研磨好的植物样品转移到预先清洗过的滤纸袋中。
3.索氏萃取a.准备好索氏提取器,用丙酮冲洗3次,吹干b.用经溶剂清洗过的镊子将滤纸袋放入索氏提取器中c.用微量进样器加入内标100uld.将120mL 正己烷/丙酮(1/1,V/V)混合液倒入250mL 平底烧瓶中e.索氏提取器安装在70℃水浴里,萃取24小时4.过滤a.索氏萃取结束后,将萃取液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除去水分,无水硫酸钠先用30ml二氯甲烷冲洗1遍,流入废液瓶b.将废液瓶换成250ml的平底烧瓶,烧瓶用丙酮冲洗3遍c.萃取液过滤完毕后,用30ml二氯甲烷再淋洗1遍砂芯漏斗中的无水硫酸钠5.旋蒸1a.用量筒取10mL异辛烷加入萃取液中b.收集到的萃取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3mL(仅覆盖烧瓶底部)6.净化a. 净化柱装上特氟龙塞后用丙酮冲洗3遍,竖直安装在铁甲台上,梨形瓶也用丙酮冲洗3遍,另准备一个废液瓶(平底烧瓶)b. 先用量筒加二氯甲烷10ml到净化柱中c. 用干净的镊子放入一小团棉花,用长玻璃棒将棉花塞到净化柱的底部,排除棉花中的空气c. 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d. 用量筒继续加入二氯甲烷至液面达到净化柱球形瓶的下部1/4处(在细口部位以上)e. 用干净的小烧杯称取烘过的硅胶10g,倒入净化柱中f. 待硅胶完全沉淀到净化柱下部以后,再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g. 放掉净化柱中的溶剂到废液瓶中,加入30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洗硅胶h. 待冲洗液液面即将到达无水硫酸钠上层时,加入萃取液,并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洗烧瓶3次,冲洗液加入净化柱中i. 待萃取液液面即将到达无水硫酸钠上层时,加入65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淋洗,净化后的萃取液用梨形瓶接收7.旋蒸2a. 在接收液中加入5mL异辛烷b. 接收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2-3mLc. 浓缩液用胶头滴管转移至预先清洗过的10mL玻璃离心管中d. 梨形瓶用异辛烷冲洗3次,冲洗液加入离心管中8.氮吹定容a. 离心管内萃取液氮吹至0.9mL,转移到进样瓶中b. 加入混合内标0.1mL,定容至1mL刻度线9.空白和Spikea. 空白样品用10g无水硫酸钠代替植物,不加任何标准品,其他步骤相同b. Spike用品用10g无水硫酸钠代替植物,加入目标物标准品,其他步骤相同。
原子光谱测定钢铁土壤植物等样品的处理方法及流程

原子光谱测定钢铁土壤植物等样品的处理方法及流程一、样品制备1、取样取样要有代表性,取样量多少取决于试样中被测元素性质、含量、分析方法及测定要求2、试样处理(1)待测样品的要求①粉末状样品,颗粒应在150~200目,一般需在105℃烘干后置于干燥器冷却后使用。
②液体应非浑浊体系或黏度小、澄清液。
(2)液体样品的处理一般对溶液样品视试样浓度进行稀释或浓集。
水溶液样品和水溶性液体及固体样品用水稀释至合适浓度范围,有机样品可用甲基异丁酮、石油溶剂或其他合适的有机溶剂稀释至样品黏度和水黏度相近。
(3)固体样品的溶解处理①湿法-酸处理多用于无机盐类、金属及其合金等样品。
常用酸有HCl、HNO3、HCl+H2O2、HNO3+H2O2、HNO3+HCl、HCl+HNO3+HClO4。
王水(或逆王水),HNO3+HF、HCl+HF、HCl+HNO3+HF+HClO4。
HNO3+HF+HClO4、HCl+HF+H2SO4(含Si量较高样品需要加HF时,必须在聚四氟乙烯塑料杯或铂皿中进行),含S和C高时,需要在400℃低温焙烧后,再用酸处理,一般要测定As、Cd、Pb、Se、Hg等易挥发元素最好用微波炉在适宜压力下,以150~260℃温度下密闭消解,防止待测元素损失。
有时需要加入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氢酸、HBrO3、溴水。
除个别样品如萤石、独居石、铬铁矿、铌铁矿、钛铁矿和U、Tb、Mn、V等矿物外,尽量少用黏度较高的酸如H2SO4和H3PO4。
避免物理干扰,使灵敏度下降,分析结果偏低。
为了提高溶解效率,有时在溶样中加入某种氧化物(如H2O2)、盐类(如铵盐)或有机溶剂(如酒石酸)等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有些试样采用Br2+HBr,F+HBrO3溶解也是非常有效的。
HF腐蚀玻璃容器或引起干扰,试样溶解后一般用HClO4或H2SO4加热赶HF,最后将HClO4或H2SO4加热赶尽。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HNO3和HCl干扰比较小,试样溶解后通常处理成HNO3和HC1介质,而较少采用H2SO4、H3PO4或HClO4介质。
植物样品消化

植物样品消化(一)(H2S04—H202法)一、方法原理先用浓H2S04消煮植物样品,然后加入H2q加速氧化过程,使有机态氮转化为NH4+—N,各种形态的磷、钾也释放出来,制得的待测液,可供N、P、K等元素的测定。
一、试剂:1.浓H2S042.H202(30%)三、主要仪器:电炉、开氏瓶四、操作步骤:1.用1/万天平称取植物干样0.3~0.4g,小心倒入开氏瓶底部,勿使沾在颈部。
2,加入浓H2S04 5ml轻摇开氏瓶,使植物样全部为H2S04浸润(可放置过夜)。
3,在电炉上加热,至冒白烟(通风橱中加热,约15~20分钟)。
4.取下开氏瓶置于开氏瓶架上,稍冷却,然后边摇边滴加H202 10滴。
5.置于电炉上加热,至冒白烟(2~5分钟)。
6.再取下开氏瓶,稍冷却,加H202 6~8滴,摇动,置电炉上加热,如此进行几次,每次随消化溶液颜色变浅而渐渐少加H202,直至消化液五色透明后,再微沸5分钟,去尽CO2。
7.取下开氏瓶,冷却,小心加入10~20ml蒸馏水,冷却,转移人100ml容量瓶中。
8.用少量水洗开氏瓶3~4次,洗液均移入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定容,澄清或过滤后供N、P、K测定用。
同时做空白,除不加植物样外,同样进行。
五、注意事项1.植物干样应磨细烘干。
植物干样容易吸湿,称量时难以稳定,称量操作要快,最好用称量瓶称或用称量纸包起来称。
如用鲜样分析,样品应剪碎,称取3~5g,称样也要迅速。
2.开氏瓶颈必须干燥无水,以免样品沾在瓶颈部。
样品倒入瓶内时,可将称量纸卷成筒状,伸人瓶内加样。
如有样品沾在瓶颈上端,必须用少量水或H2S04将其冲下,否则会造成损失。
3.加人浓H2S04的量,应视样品量多少而异,一般1g样加10ml浓H2S04。
4.为了使样品能与H2S04充分混匀,先将样品在瓶底散开,再加H2S04轻轻摇动,注意不要将样品摇动到颈部。
如样品不散开,加H2SO4后容易结块,内部不被H2S04浸润,会加长消煮时间。
植物标本的消毒方法

植物标本的消毒方法:
植物标本的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熏蒸法:将标本放入密封的容器内,用熏蒸药剂如甲基溴、磷化氢、磷化铝等对标
本进行熏蒸,以杀死标本上的有害生物。
2.酒精浸泡法:将标本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2分钟,然后取出晾干即可。
3.低温冷冻法:将标本放入-40℃的低温冷冻柜中冷冻2-3天,以低温杀死标本上的有
害生物。
4.微波消毒法:将标本放入微波炉中,用高火加热2-3分钟,以杀死标本上的有害生
物。
5.紫外线消毒法:将标本放在紫外线下照射1-2小时,以杀死标本上的有害生物。
植物干样研磨方法

植物干样研磨方法
植物干样研磨方法通常是将植物样品研磨成细粉,以便进行后续实验或分析。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干样研磨方法:
1. 准备样品:将植物样品晾干,去除杂质,如根、茎和叶片等。
2. 切碎样品:将样品切成小块,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磨。
可以使用刀具或剪刀进行切割。
3. 使用研钵和研钉:将样品放入研钵中,然后使用研钉将样品研磨。
研钵和研钉通常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制成,以避免对样品产生化学或物理污染。
4. 研磨样品:使用研钉将样品在研钵中反复研磨,直到样品完全研磨成细粉为止。
可以使用手持或电动研钉进行研磨。
5. 筛选样品:为了去除未研磨的颗粒和杂质,将研磨后的样品通过细筛过滤,以获得均匀的细粉。
6. 储存样品:将研磨后的细粉样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湿气和杂质的进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磨过程中要避免样品的过热,以免对样品的成分和结构产生影响。
如果需要,也可以在研磨过程中加入液氮等冷冻剂来保持样品的低温。
另外,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
还可能需要采用其他特殊的研磨方法和设备,如球磨法、搅拌研磨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样品处理方法
从采集的植物样品中选取一部分b、用超纯水冲洗,去除表面的杂物c、通风厨内风干水分2.研磨a、称取植物样品
5g,倒入预先洗净的研钵中b、称取10g (根据样品湿度决定)处理后的无水硫酸钠,加入植物中混合均匀,以去除植物中的水分c、将研磨好的植物样品转移到预先清洗过的滤纸袋中。
3.索氏萃取a、准备好索氏提取器,用丙酮冲洗3次,吹干b、用经溶剂清洗过的镊子将滤纸袋放入索氏提取器中c、用微量进样器加入内标100uld、将120mL 正己烷/丙酮(1/1,V/V)混合液倒入250mL 平底烧瓶中e、索氏提取器安装在70℃水浴里,萃取24小时4.过滤a、索氏萃取结束后,将萃取液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除去水分,无水硫酸钠先用30ml二氯甲烷冲洗1遍,流入废液瓶b、将废液瓶换成250ml的平底烧瓶,烧瓶用丙酮冲洗3遍c、萃取液过滤完毕后,用30ml二氯甲烷再淋洗1遍砂芯漏斗中的无水硫酸钠5.旋蒸1a、用量筒取
10mL异辛烷加入萃取液中b、收集到的萃取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3mL(仅覆盖烧瓶底部)6.净化a、净化柱装上特氟龙塞后用丙酮冲洗3遍,竖直安装在铁甲台上,梨形瓶也用丙酮冲洗3遍,另准备一个废液瓶(平底烧瓶)b、先用量筒加二氯甲烷
10ml到净化柱中c、用干净的镊子放入一小团棉花,用长玻璃棒将棉花塞到净化柱的底部,排除棉花中的空气c、用药匙往净化
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d、用量筒继续加入二氯甲烷至液面达到净化柱球形瓶的下部1/4处(在细口部位以上)e、
用干净的小烧杯称取烘过的硅胶10g,倒入净化柱中f、待硅胶完全沉淀到净化柱下部以后,再用药匙往净化柱中加入1大勺烘干的无水硫酸钠g、放掉净化柱中的溶剂到废液瓶中,加入30mL 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洗硅胶h、待冲洗液液面即将到达无水硫酸钠上层时,加入萃取液,并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冲洗烧瓶3次,冲洗液加入净化柱中i、待萃取液液面即将到达无水硫酸钠上层时,加入65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的溶液淋洗,净化后的萃取液用梨形瓶接收7.旋蒸2a、在接收液中加入5mL异辛烷b、接收液在32℃水浴中真空旋蒸至2-3mLc、浓缩液用胶头滴管转移至预先清洗过的10mL玻璃离心管中d、梨形瓶用异辛烷冲洗3次,冲洗液加入离心管中8.氮吹定容a、离心管内萃取液氮吹至0、9mL,转移到进样瓶中b、加入混合内标0、1mL,定容至1mL刻度线9.空白和Spikea、空白样品用10g 无水硫酸钠代替植物,不加任何标准品,其他步骤相同b、 Spike 用品用10g无水硫酸钠代替植物,加入目标物标准品,其他步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