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彻底了解生物法处理煤化工废水 此文足矣

彻底了解生物法处理煤化工废水 此文足矣

彻底了解生物法处理煤化工废水此文足矣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煤化工废水 MBR 活性污泥法煤化工废水处理主要是以脱氮除碳为目的,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或硝态氮,然后再通过反硝化的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从废水中脱除的目的。

近几年,国内外使用比较普遍的生物脱氮工艺有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生物膜法、MBR 、氧化沟工艺、SBR工艺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等。

今天详细说一说。

载体流动床生物膜法载体流动床生物膜法(CBR)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特殊结构载体填料的生物流化床技术,该技术在同一个生物处理单元中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互联合,通过在活性污泥池中投加一定量特殊载体填料使微生物附着生长于悬浮填料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微生物膜层。

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可以达到很高的生物量,因此反应池内生物浓度是悬浮生长活性污泥工艺的2~4倍,可达8~12g/L,降解效率也因此成倍提高。

投加的填料在曝气的扰动下在反应池内随水流浮动,带动附着生长的生物群落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氧气充分接触,污染物通过吸附和扩散作用进入生物膜内,被微生物降解,整体系统的降解效率高。

由于微生物为附着生长方式(不同于活性污泥的悬浮生长),流动床载体表面的微生物具有很长的污泥龄(20~40d),非常有利于生长缓慢的硝化菌等自养型微生物的繁殖,填料表面有大量的硝化菌繁殖,同时附着生长方式利于其它特殊菌群的自然选择,而这些特殊菌群可有效的降解煤气化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特别是一些难降解的污染物,从而获得更低的出水COD浓度。

因此系统具有很强的硝化去除氨氮和COD的能力。

CBR技术可应用于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的处理,也可应用于后续的深度处理回用单元。

厌氧生物法一种被称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的技术用于处理煤化工废水,该法由荷兰的G.Lettinga等人于1977年开发。

微生物处理污水方法资料

微生物处理污水方法资料

1、流离生物床(FSBB)“流离”是近年出现的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填料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碎石球的集合体(流离球)。

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的场所,污水中漂浮物集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

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

填料:由聚乙烯外壳和填料组成,直径100mm。

其中厌氧流离球填料使用化学改性火山岩,池内填充比例40%,粒径15mm~25mm;曝气流离球填料使用化学涂层的碎石块,池内填充比例70%,粒径12mm~20mm。

驯化:(1)驯化阶段:采用逐渐提高合成污水浓度的方式对种污泥进行预驯化,氨氮与COD 最终达到垃圾渗滤液进水水质浓度;(2)实际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阶段:垃圾渗滤液分别经过厌氧流离生化池、曝气流离生化池生化处理之后进入中间水池。

驯化具体步骤如下:取垃圾渗滤液和自来水一齐注入均质池,CODcr控制范围为1000~1200mg/L,搅拌机混合搅拌约30min。

水泵启动,加入接种污泥,控制MLSS范围7800~9620mg/L。

注满厌氧池和曝气池,控制MLSS为3560~4560mg/L。

厌氧池面的水由进水泵送入十字形布水器,形成内循环搅拌,至CODcr值低于2000mg/L时,关闭进水泵。

静置2h后再次启动进水泵,向厌氧池中注入约1/3进水量以及适量的种泥,同样由进水泵进行内循环。

直至填料和从池底排放出的污泥呈现致密的橙黑色,至此厌氧流离生化池启动成功。

启动回转式鼓风机对曝气池进行闷曝,溶解氧浓度应控制在2~4mg/L间。

检测CODcr低至500mg/L时,采用低负荷间歇法,通过进水泵向均质池中适当进水和接种污泥,日进水时间相对增长,直到填料上呈橙黄色膜,说明生物膜培养完成。

此时,厌氧池和曝气池均停止接种污泥,按设计量20%的进水量持续向均质池输注垃圾渗滤液,检测CODcr低至500mg/L后,进水量提升至设计量的30%~40%,反复运作,直到达成设计处理量。

生物工艺学12

生物工艺学12

生物流化床的优点:
一、生物流化床中小粒径的载体提供了微生物 附栖生长的巨大比表面积,使反应器内能维 持高的微生物浓度(可达40~50g/L)因而提 高了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3~6kg/m3·d)甚 至更高]。
二、流态化的操作方式创造了反应器内良好的 传质条件,无论是氧还是基质的传递速率均 明显提高。对于食品、酿造这类可生化性较 好的工业废水,生化反应的速率较快,因此 生物流化床在传质上的优势更能明显体现。
此时料液中的固体颗粒可以顺利地 通过床层,而目标产物则以填充床的方 式被吸附剂吸附。这样膨胀床就有可能 把生物制品下游处理过程中的预处理、 浓缩和产物捕获等几个步骤集成于一个 单元操作中,从而减少操作步骤,提高 产品收率,降低纯化费用和资本投入。
自1993年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 公司推出了Streamline系列膨胀床吸附介质 及装置以来,膨胀床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 应用已显成效,国外报导了不少从重组大肠 杆菌、酵母细胞、动物组织中提取蛋白质的 成功事例,有些已达到生产规模。
Streamline DEAE是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公司专门为膨胀床设计的 弱阴离子交换吸附介质,其内核是石英砂, 外包6%的交联琼脂糖。
(二)载体 1 粒径 0.3~1.0mm,
最大粒径 与最小粒径小于2
2 形状 圆形,表面粗糙
3 密度
4 强度
(三)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类型
三 生物流化床中的关键设备
1 流体分布器
2 反应器沉淀区及三相分离器
膨胀床吸附技术
膨胀床吸附技术是九十年代出现的 一种新型生化分离手段,它综合了流化 床和填充床吸附的优点,当料液从膨胀 床底部泵入时,床内的吸附剂不同程度 地向上膨胀,通过精心设计吸附剂的结 构和膨胀床装置,可以使吸附剂比较疏 松、均匀、稳定地分布于床层内,从而 减少了液体的返混程度。

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前言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工业废水量和生活污水量逐年增长,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管理水污染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废水的生物处理法自19世纪末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主要手段,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快速发展。

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而好氧生物处理作为主要处理方法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向来占领主要的地位。

根据曝气池内微生物生长环境、集结形态等的不同来分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方法可以称为悬浮污泥法,主要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和其变种,如阶段曝气法、渐减曝气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吸附氧化法〔AB 法、延时曝气法、氧化沟等。

该方法中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混杂在一起形成具有较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

第二类方法为生物膜法〔或者称附着污泥法,如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等。

该方法生物或者固定生长,或者附着生长于固体填料〔或者称载体表面。

其中接触氧化法因具有BOD负荷高、处理时间短、耐负荷冲击等优点近年来有了不少工程应用。

流动床生物膜〔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方法是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结合,在生物流化床中,空气-污水-附有生物膜的载体在流化床中进行生物反应,可承受较高的BOD负荷。

近年XX沃奇环保公司引进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及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诸多北欧名校,水环境研究机构的工业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并与国家级科研部门合作,不断对对流动床生物膜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使工艺技术更加完善,处理效率更加高效。

该先进技术应用于焦化、医药、农药、染化等污水处理领域,十分有效地解决了高难度工业污水处理存在的技术难题。

二、 流动床生物膜处理技术原理MBBR工艺原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微生物处理污水方法

微生物处理污水方法

1、流离生物床(FSBB)“流离”是近年出现的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填料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碎石球的集合体(流离球)。

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的场所,污水中漂浮物集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

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

填料:由聚乙烯外壳和填料组成,直径100mm。

其中厌氧流离球填料使用化学改性火山岩,池内填充比例40%,粒径15mm~25mm;曝气流离球填料使用化学涂层的碎石块,池内填充比例70%,粒径12mm~20mm。

驯化:(1)驯化阶段:采用逐渐提高合成污水浓度的方式对种污泥进行预驯化,氨氮与COD 最终达到垃圾渗滤液进水水质浓度;(2)实际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阶段:垃圾渗滤液分别经过厌氧流离生化池、曝气流离生化池生化处理之后进入中间水池。

驯化具体步骤如下:取垃圾渗滤液和自来水一齐注入均质池,CODcr控制范围为1000~1200mg/L,搅拌机混合搅拌约30min。

水泵启动,加入接种污泥,控制MLSS范围7800~9620mg/L。

注满厌氧池和曝气池,控制MLSS为3560~4560mg/L。

厌氧池面的水由进水泵送入十字形布水器,形成内循环搅拌,至CODcr值低于2000mg/L时,关闭进水泵。

静置2h后再次启动进水泵,向厌氧池中注入约1/3进水量以及适量的种泥,同样由进水泵进行内循环。

直至填料和从池底排放出的污泥呈现致密的橙黑色,至此厌氧流离生化池启动成功。

启动回转式鼓风机对曝气池进行闷曝,溶解氧浓度应控制在2~4mg/L间。

检测CODcr低至500mg/L时,采用低负荷间歇法,通过进水泵向均质池中适当进水和接种污泥,日进水时间相对增长,直到填料上呈橙黄色膜,说明生物膜培养完成。

此时,厌氧池和曝气池均停止接种污泥,按设计量20%的进水量持续向均质池输注垃圾渗滤液,检测CODcr低至500mg/L后,进水量提升至设计量的30%~40%,反复运作,直到达成设计处理量。

流动床式生物膜法

流动床式生物膜法

流动床式生物膜法流动床式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在流动床中固定生物膜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流动床式生物膜法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原理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利用附着生物膜的微生物在床层内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废水通过流动床,与生物膜接触并附着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同时,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也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氮气和磷酸盐等无害物质。

流动床的流动速度和床层厚度等参数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附着生物膜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从而增强废水的处理效果。

二、特点1.高效降解有机物:流动床式生物膜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处理效果显著。

2.适应性强: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对不同类型的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处理高浓度、高氨氮、高磷酸盐等废水。

3.操作简便:相比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流动床式生物膜法操作简便,无需回流污泥和定期换出污泥,减少了运行和维护的难度。

4.节省空间: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占地面积小,适合于空间有限的场所使用。

5.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对负荷冲击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废水水质和流量的波动。

三、应用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工废水处理厂、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厂等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领域。

它不仅可以高效降解有机物,还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同时,流动床式生物膜法还可以用于水源地的富营养化控制,提高水体的水质。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虽然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生物膜的附着和脱落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清洗维护,否则附着生物膜的生物量和活性会下降,影响处理效果。

其次,流动床式生物膜法对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杂质较为敏感,需要在进水前进行预处理。

此外,流动床式生物膜法的操作参数和床层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生物流化床技术简介.

生物流化床技术简介.

生物流化床技术简介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流化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膜法工艺,是继流化床技术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其载体在流化床内呈流化状态,使固(生物膜)、液(废水)、气(空气)3相之间得到充分接触,颗粒之间剧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断更新,微生物始终处于生长旺盛阶段。

该技术使生化池各处理段中保持高浓度的生物量,传质效率极高,从而使废水的基质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转负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5~10倍,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在悬浮床、膨胀床或流化床中采用将活细胞固定在颗粒载体上的办法来处理废水的设想。

但直到60年代后期,这一设想都未能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工业化过程中付诸实施。

1971年Robertl等人对废水生物处理水作深度净化时,发现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大都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这为发展具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的生物流化床技术提供了试验基础。

从那以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对生物流化床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

1973年美国Jeris Johns等人成功开发了厌氧生物流化床技术,用于去除BOD5和NH3-N的硝化处理,同年申请了专利。

1975年,美国Ecolotrol公司开发了HY-FIO生物流化床工艺,用于废水的二、三级处理。

美国Dorr-Oliver公司在流化床的实用性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尤其是充氧器与进水分布系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Dorr-Oliver设计的Oxitron反应器,在床底部的锥体部分采用喷嘴造成一种强有力的喷射床作为流化床的分布器。

英国水研究中心和美国水研究中心又分别对充氧方式进行改进,并成功地用于厌氧-好氧两段流化床对废水进行全面的二级处理,包括有机碳的去除和脱氮。

日本于70年代中期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它着眼于中小型工厂的废水处理,采用空气曝气,装置的构型和脱膜方式与欧美不同。

例如,三菱公司研制的流动循环曝气反应器,把曝气、脱膜、循环合成一体。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

1.38
0.7
无烟煤
0.5~1.2
1.67
0.45
细石英砂
0.25~0.5
2.50
0.7
机械强度高 使用周期长 Your company slogan 40 吸附能力弱
生物流化床的一些参数
生物流化床的填料:一般为粒径0.2~1.0mm的砂、焦炭、活性炭或陶 粒。 一般将填料层膨胀率为5%的上升流速称为临界流化速度,将上升流速等 于填料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称为冲出速度。流化床的回流比应使流化床中 的空床上升流速处于临界流化速度和冲出速度之间。
2 3 s2 d p mf ( p 1 ) g 150(1 mf )
Your company slogan
生物流化床性能分析与设计计算
评价生物流化床的工作性能参数主要是它的有机物去除率和有机物的 容量去除速率。 有机物的去除率公式为:
流化床的容量去除率可表示为:
i e e 1 1 f i i
三相生物流化床的设计应该注意防止气泡在床内合 并成大气泡影响充氧效率。充氧方式有减压释放空 气充氧和射流曝气充氧等形式。由于可能有少量载 体被带出床体,因此通常有载体回流。
Your company slogan
生物流化床的工作原理与流程
生物流化床中的载体有较大的表面积,使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以MLSS计 算的生物量高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 另外,流化床中载体密集,且处于连续流动状态,可随时与污水相互充分 接触,与其他载体颗粒相互碰撞摩擦还能有效防止堵塞现象,其传质效果 得到大幅度提高。
ρe /ρi为常值时为一条直线, 可由下列关系式
K s max Rv Q ( i e ) Q ( )( i )(1 e ) VK s max V max K s i

MBBR污水处理工艺

MBBR污水处理工艺
1992年,KALDNES公司为该工程设计了以流动床TM 生物膜工艺去除 有机物和脱氮的经典流程,接以化学沉淀 法除磷的总体工艺。
设计负荷为:700000人口当量,设计流量1200立方/小 时,BOD负荷2900公斤/天,COD负荷5929公斤/天, TSS负荷2900公斤/天,TN负荷755公斤/天,TP负荷107 公斤/天,温度10度。
工艺的基本物理要素
填料
出水装置
好氧反应池
厌氧反应池
本图仅为示意图--流程选择取决于污水性质和处理要求
生物填料,曝气系统,搅拌系统,出水装置,池体
生物填料: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水及出水排放标准 当预处理要求较低,或污 水中含有大量纤维物质
时,采用比表面积较小的尺寸较大的生物填料。 当已有较好的预处理,或用于硝化时,采用比表面
设计流程如下 :
创新性组合工艺的发展
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移动床工艺处理垃圾卫生填埋场高盐渗 滤液
在原水COD为1567~3865 mg/L、BOD5为31·3~59·6 mg/L、氨氮为117·4~655·7 mg/L、全盐量为6801~20816mg/L、 Cl-为2747·7~9498mg/L、MBBR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的条件 下,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8% ~100%,当进水氨氮<200 mg/L 时,MBBR对其去除率达100%,对氨氮的去除率非常高。
积大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填料。
曝气系统:
采用开有中小孔径的多孔管系 要求达到布气均匀,供气量由设计而定,并可以控制。
搅拌器系统:厌氧反应池中采用香蕉型叶片的潜水搅拌器。
出水装置: 出水装置要求达到把生物填料保持在生物池中,
其孔径大小由生物填料的外形尺寸而定。 形状有多孔平板式或缠绕焊接管式(垂直或水平方

兼氧FMBR工艺介绍1

兼氧FMBR工艺介绍1

兼氧FMBR工艺介绍1兼氧FMBR工艺介绍1兼氧FMBR工艺是将流体化床反应器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流体化床反应器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基质供给,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同时,通过在反应器中设置微孔膜,能够有效地将悬浮物和微生物截留在反应器内部,使出水质量极高。

兼氧FMBR工艺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等。

流化床反应器是兼氧FMBR工艺的核心部件,其采用流化床填料填充底部,通过气体供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基质供给。

废水由底部喷射器与气体混合后从底部向上流动,悬浮在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在气体的搅拌下呈现流动状态,从而保证了充分的固液混合和氧气传递。

流化床反应器还可以控制温度、氧气浓度、溶解氧浓度和PH值等参数,以适应不同废水的处理需求。

膜分离装置是兼氧FMBR工艺实现高效膜分离的核心设备。

常用的膜包括微孔膜和超滤膜。

膜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

废水通过反应器后进入膜分离装置,其中微孔膜主要用于截留微生物和悬浮物,而超滤膜则可以截留更小的颗粒和胶体。

通过膜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可以完全被截留在反应器内部,从而得到出水质量极高的处理效果。

首先,兼氧FMBR工艺在处理效果上具有卓越的优势。

由于流化床反应器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基质供给,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解。

同时,膜分离装置能够有效截留微生物和悬浮物,从而保证出水质量极高。

其次,兼氧FMBR工艺具有能耗低的特点。

由于流化床反应器能够利用废水中的底物来提供能量,同时膜分离装置的运行能耗也较低,因此整个工艺的能耗较低。

再次,兼氧FMBR工艺的占地面积较小。

由于兼氧FMBR工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和膜分离装置相结合,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处理效果,节约了处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

最后,兼氧FMBR工艺的操作维护成本较低。

由于兼氧FMBR工艺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维护较为方便,因此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污水处理中的流动床反应器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中的流动床反应器技术介绍
家排放标准并稳定运行。
生态修复与治理
流动床反应器技术还可应用于湖 泊、河流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治 理,通过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 营养盐,改善水体质量、恢复生
态平衡。
02
CATALOGUE
流动床反应器工作原理
反应器原理
流动床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反应 器中添加一种或多种生物载体,使污水在流经反应器时与生物载体充分 接触,从而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反应器的尺寸应根据处理规模和处理 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处理效果 和运行稳定性。
反应器的结构应保证污水在其中的流 速均匀,避免死角和短流,同时要便 于生物载体的添加、更换和清洗。
材质的选择应考虑耐腐蚀、耐磨损、 无毒无害等要求,以确保反应器的长 期稳定运行。
反应器操作流程
流动床反应器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预处 理、反应器启动、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 等阶段。
02
通过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种,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资源回收与利用
03
探索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循
环利用,降低处理成本。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集成化与模块化发展
将多个反应器集成在一起,形成模块化、标准化的处理单元,便 于组合与扩展。
智能化与自动化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反应器的远程监控、自动控制和智能管 理,提高运行效率。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流动床反应器技术的 反应机理和微生物生态学特性, 为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支
持。
探索流动床反应器技术在不同水 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应用效果 和优化方案,提高技术的适应性
和处理效率。
加强流动床反应器技术的研发力 度,开发更加高效、低能耗、环 保的污水处理技术,推动行业的

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简介

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简介

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简介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简介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概述专利技术·无污泥产生所谓的“流离”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流体在流动中总存在着不同的流速快和流速慢的场所,固体物和有机物胶机在流体的流动中,总是由流速快的一侧向流速慢的一侧集中聚集,这种现象称之为“流离”。

“流离”是常用的沉淀、过滤以外的另一种固液分离技术。

“ 流离”是产生于近年内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技术,这种净化技术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填料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碎石球的集合体(流离球)。

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的场所,污水中漂浮物集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

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

最终水在流离系列化池中停留几小时,而杂质停留几日或几周,都被培养的生物菌生化分解,变成H2O、CO2、N2、只要一沉池把不溶解无机质去除后,就无污泥产生,达到多种水质处理效果,同时构成了流离生化技术。

流离生化技术的特点1、在处理过程中使单一生物环境转变为多变的生物环境,是传统生化处理方式的突破。

2、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基本可实现无人管理。

3、流离球与进水所成角度小,接触充分,溶解性CODcr去除率高达70-98%,对洗涤废水中的油、磷、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4、经特殊表面处理的流离生化球启动快,无需活性污泥培菌驯化。

5、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系统运行稳定,处理过程可自行挂膜,并且脱膜快。

6、占地面积小(无沉淀池及污泥处理系统)投资省,运行费用特低,自动化程度高。

7、使用寿命可达50年之久。

流离生化床(FSBBR)技术一、概述:“流离”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流体在流动中总存在着不同的流速快和流速慢的场所,固体物和有机物胶体在流体的流动中,总是由流速快的一侧向流速慢的一侧集中聚集,这种现象称之为“流离”。

“流离”是产生与近年的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技术,这种净化技术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填料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球的集合体。

生态流离床技术

生态流离床技术

生态流离床技术生态流离床(ecology flow -separated ball bed)工艺是一种以流离球为填料的自然复氧型生态接触氧化技术,采用连续流动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体水质。

1、技术原理利用生态流离床的微小沉淀区的沉淀作用及物化吸附现象,将污水中的固体微粒、胶体污染物及溶解性的污染物迅速有效分离,再由生态流离床中厌氧微生物及好氧微生物以及微小动物、螺蛳等软体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有机物进行强化分解,成为简单的含C、N、P等的无机物,再通过生态流离床的生物膜、植物体系吸收、利用,成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净化机理主要分为三部分:Ø沉淀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流离床时,水中的悬浮污染物颗粒,与流离球上附着的生物膜产生接触沉淀,从而与水体分离。

Ø吸附水中污染物与流离球表面的电荷发生作用,产生物化吸附现象,污染物附着与填料表面上。

Ø分解由生态流离床中的大量微生物、微小动物、螺蛳等软体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强化分解,转变为简单的含C、N、P等的无机物,为生态流离床的生物膜、植物体系吸收、利用。

2、技术特点A、水力负荷大,能达到10m3/m2·d;B、污染物去除率高:COD为80% 、SS为80% 、NH3N为70% 、TN为20% 、TP为30%;C、使用时间长,设计寿命20年以上;D、设置地点灵活;E、适合采用地下方式建设,不影响地表的合理利用;F、运营维护成本低。

3、填料——流离球流离球(Flow Separate Ball)是采用不溶性小石块用粘结剂制成多孔性集合型球体,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克服了过去填料中安装复杂,维修管理困难,也解决了过去各种填料共性问题:易结球、堵塞、不易挂膜等缺点,克服了载体填料中动力消耗高,反冲洗水量大等不足之处,易国产化,流离球是近代水处理的一种新颖方法。

4、适用范围Ø污染河流水质净化Ø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Ø低有机污染污水(BOD<80mg/L)处理生态流离床生态流离床施工过程中生态流离床施工后生态流离床断面示意图。

环保专业一讲义:生物移动床

环保专业一讲义:生物移动床

8.⽣物移动床
也称为移动床⽣物膜反应器(MBBR)是近年来在⽣物接触氧化法和⽣物流化床的基础上开发的⼀种新型⾼效的⽣物膜法废⽔处理装置。

它既具有传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和剩余污泥量少的特点,⼜具有活性污泥法的⾼效和运转灵活的特点,它是为解决固定床⽣物反应器需定期反冲洗、流化床需使载体流化、淹没式⽣物滤池易堵塞需清洗滤料和更换曝⽓头的复杂操作⽽发展起来的,适合于中⼩型⽣活污⽔和⼯业有机废⽔的处理。

⑴基本⼯艺流程
污⽔经过初沉池处理后,进⼊⽣物移动床反应器,处理后的⽔,从反应器上⽅设有格栅的溢流⼝流出,进⼊⼆沉池进⾏泥⽔分离。

⑵⽣物移动床反应器的组成
⽣物移动床反应器主要由池体、载体、出⽔装置、曝⽓系统或搅拌系统等组成。

①池体
由钢制或钢筋混凝⼟制成,形状为圆形或长⽅形等。

在应⽤中可以利⽤现有活性污泥的池体或其他废弃池体改建,因此该⼯艺⽐较适⽤于污⽔⼚的改造。

②载体(填料)
载体的密度略⼩于1,这些漂浮的载体随反应器内混合液的回旋翻转作⽤⽽⾃由移动。

⽬前,移动床⽣物膜反应器采⽤的填料多为聚⼄烯、聚丙烯塑料等,密度⼀般为0.96g/cm3左右,填料的容积表⾯积⼤,可达200~500m2/m3。

③出⽔装置
出⽔装置要求把载体拦截在反应器中,同时不为出流的⽣物膜或活性污泥堵塞。

出⽔装置的孔径取决于⽣物填料的外观尺⼨。

④曝⽓或搅拌系统
⼀般采⽤中⼩孔曝⽓管,要求布⽓均匀,采⽤曝⽓可以达到供氧和流化的双重功能。

⑶⽣物移动床反应器主要⼯艺特征
①反应速率⾼
②⽔头损失⼩、不易堵塞、⽆须反冲洗,⼀般不需回流。

③污⽔处理⼚改造升级⽅便。

④系统控制管理较⽅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简介
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概述专利技术·无污泥产生
所谓的“流离”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流体在流动中总存在着不同的流速快和流速慢的场所,固体物和有机物胶机在流体的流动中,总是由流速快的一侧向流速慢的一侧集中聚集,这种现象称之为“流离”。

“流离”是常用的沉淀、过滤以外的另一种固液分离技术。

“ 流离”是产生于近年内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技术,这种净化技术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填料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碎石球的集合体(流离球)。

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的场所,污水中漂浮物集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

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

最终水在流离系列化池中停留几小时,而杂质停留几日或几周,都被培养的生物菌生化分解,变成H2O、CO2、N2、只要一沉池把不溶解无机质去除后,就无污泥产生,达到多种水质处理效果,同时构成了流离生化技术。

流离生化技术的特点
1、在处理过程中使单一生物环境转变为多变的生物环境,是传统生化处理方式的突破。

2、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基本可实现无人管理。

3、流离球与进水所成角度小,接触充分,溶解性CODcr去除率高达70-98%,对洗涤废水中的油、磷、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4、经特殊表面处理的流离生化球启动快,无需活性污泥培菌驯化。

5、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系统运行稳定,处理过程可自行挂膜,并且脱膜快。

6、占地面积小(无沉淀池及污泥处理系统)投资省,运行费用特低,自动化程度高。

7、使用寿命可达50年之久。

流离生化床(FSBBR)技术
一、概述:
“流离”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流体在流动中总存在着不同的流速快和流速慢的场所,固体物和有机物胶
体在流体的流动中,总是由流速快的一侧向流速慢的一侧集中聚集,这种现象称之
为“流离”。

“流离”是产生与近年的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技术,这种净化技术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填料为
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球的集合体。

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
慢的状况,污水中漂浮物集
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现象。

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
物胶体与水分离。

最终水在
流离生化池中停留几小时,而杂质停留几日或几周,被附着在球体表面的生物菌生
化分解,变成H2O、CO2、
N2、只要一沉池把不溶解无机质去除后,就无污泥产生,达到多种水处理效果,同时构成了流离生化技术。

二、流离生化技术的性能:
填料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越小,再分配水流能力越强微生物和有机物之间接触也越充分,溶解性CODcr和
BOD5去除效果越好。

流离生化球易将生物膜附着速率和生物量累计速率加快。

由于多孔球体剪力而造成的生物量损失较少,多孔
球体在水的流动分解有机物在变多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其性能较平衡高效。

实际运行过程中流离生化球是当作滤池中的填料使用,同时起到流离作用,对微生物生长快,启动时间短,
可维持较高的生化量。

设备装置:水是从球体内穿梭进出,水流动是以层流相均匀流动,曝气从流离球的底部向上,竖向曝气,故
它是以气、固、液三位一体混合在水中的推流,使粘附在球上的絮凝体状物,随水波冲动逐步渐渐流出并被逐
渐分解,故氧的利用率较高,动能消耗低。

流离球在运行过程中是以好氧、兼氧、厌氧状的多变环境发生,水从球体潺潺流动,将脏水净化,实测数据
表明效果较好,一般CODcr去除率达70-98%,BOD5去除率达到85%以上,关键流程十分简化,占地面积
小,基建费用低,运转费用省,可自动化程度高。

FSBBR工艺池内的填料采用是新型生物载体,该填料是国外近年来创立的一种固液分离新技术。

我公司结
合国内具体情况开发、研制成功新一代中水、污水处理新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处理方法,施工简单,管理方
便,基本可实现无人管理;生物载体与进水所成角度小,接触充分,溶解性CODcr 去除率高达70-98%,对污
水中的油、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率;挂膜容易,脱落快;无需活性污泥培菌,可自行挂膜,微生物生长快,启
动时间短,可维持较高的生化量;占地面积小,(无沉淀池及污泥处理系统)、投资省,运行费用较低,自动
化程度高;载体使用寿命可达五十年之久;不产生污泥,简化了处理流程,无二次污染。

由于该工艺有较长的
过流断面可以大大阻流水体中悬浮物,无需过滤出水可直接达到排放的标准。

三、FSBBR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固定填料,彻底解决了污泥膨胀的问题,且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2)由于存在填料对气泡的切割作用,可以使氧的利用率提高至16%;(3)曝气系统采用穿孔管,解决了曝气头易坏需要更换的难题,节约投资,维护简单,使用寿命可达20年。

(4)将HRT和SRT分开,固体停留时间长达20几天,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有很好的脱氮效果。

(5)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单一的生物群不同,FSBBR工艺中可以形成完整的食物链,通过微生物的逐级降
解,彻底的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