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思考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接着对我国外向型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应对金融风暴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092-01一、前言(一)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而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二)外向型经济的理论基础:资源禀赋理论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需要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要素生产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要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两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开展专业化生产,这一过程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为止。
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困境(一)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接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二)“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不畅通,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中国储蓄——投资转换率低;其次,中国的投资率过高;再次,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以内需促增长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
具体到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以内需促进增长很有必要:首先,金融危机下出口的受阻;其次,“高储蓄—高资本—高投资—高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
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以2008年经济危机为案例
62现代交际·2019年4期作者简介:孙青藤,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以2008 年经济危机为案例孙青藤(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29)摘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立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本文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并得出结论: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对此,本文 对我国日后如何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62-02一、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我们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思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大局限性。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来说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表现形式是产生了许多有组织的个体生产,然而社会生产是无政府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就像马克思说过的那样,社会上棉布泛滥,市场停滞。
工人们的生活需要棉布,可是他们没有钱买,他们负担不起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社会没有办法继续再生产了,工厂不能继续生产棉布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棉布泛滥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很简单,房地产开发商和信贷机构看到联邦储蓄银行的持续降息,借此机会,信贷机构一方面助力房地产开发商扩大开发房地产,另一方面降低信贷的利率,鼓励购房者积极购房,购房者行列中不乏出现一些信用评级较低的民众,购房者激增,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商乐得开发,美国住房市场的供需形势蓬勃发展。
同时,一直信奉自由市场政策的美国政府,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导致信贷膨胀。
thebigshort观后感
The Big Short观后感简介《The Big Short》是一部改编自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非小说类文学作品的电影。
该电影由亚当·麦凯托执导,于2015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群投资者预测并赚取金融危机利润的故事。
本片以清晰而有趣的方式介绍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导致危机的因素。
观看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金融危机的深思。
金融危机的背景在观看《The Big Short》之前,我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有基本了解。
这次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崩溃。
然而,电影给了我更加深入的了解。
突出的角色电影中的角色扮演非常出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故事。
以下是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迈克尔·柯克迈克尔·柯克是一位前华尔街交易员,他预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并计划获利。
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令人震撼,他通过克里斯蒂安·贝尔对角色的细腻刻画,完美地展现了这位聪明,理性却带着一些古怪的投资者。
马克斯·贝恩斯坦由瑞恩·高斯林出演的马克斯·贝恩斯坦是一位以挣钱为目标的投资者。
他与泰勒·哈默林、艾齐亚·加德纳和约翰·马加洛共同开设了一家对冲基金公司。
高斯林出色地扮演了这一角色,展现出一个狡猾而聪明的投资者。
约翰·马加洛约翰·马加洛是一个对危机充满怀疑的投资者。
由朗·佐尔达出演的马加洛及其与其他角色的对话,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
佐尔达凭借他强大的表演能力,使角色变得令人难忘。
导演的手法导演亚当·麦凯托运用了许多创意的手法,使得电影更生动有趣。
他使用了图表、动画和名人客串等元素,来解释金融术语和概念。
这些手法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金融事务,也给电影增添了一定的幽默感。
引发的思考《The Big Short》引发了我对金融危机的深思。
《二零零八》读后感
《二零零八》读后感
《二零零八》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引人深思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当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那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年代。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了解到了那段历史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在书中,作者对二零零八年的金融危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揭示了当时全球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这场危机不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我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除了经济领域,书中还对当年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作者通过对各国政治领袖和重要人物的生平和政治理念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年代,各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通过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也更加珍惜和珍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二零零八年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段历史不仅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期,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更加珍惜和珍视现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二零零八年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的对中国经济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的对中国经济的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震荡在各个国家蔓延开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贸易受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大,外贸一度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贸易体系,致使需求下降,许多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出口额明显下降,对中国经济难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对外贸易仍然是中国经济的突出特点,当前在全球贸易战的背景下,对外贸易的风险也在上升。
资金紧缺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导致国内外市场信心下降,国内外资金难以有效进入,导致中国经济进一步出现资金瓶颈。
在危机的冲击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庭、企业和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同时也加剧了中国市场的不稳定性。
环境转变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除了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了波及,这使得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全球话语权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关系的转变。
中国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启示稳定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政府一方面实施了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控,控制了通货膨胀,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为中国经济应对危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加快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危急时刻的改革更是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历经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商贸、服务等领域发展得非常迅猛,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优化消费环境中国政府着力优化国内消费环境,出台一系列措施,刺激居民消费和创新服务业。
改革营商环境,加大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鼓励,提高消费税收政策的效率。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的稳定增长。
2008年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
2008年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作者: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17期一、背景及相关美国由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不仅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也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因此放慢了脚步。
这一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与困难,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一直保持较大保持贸易顺差的出口大国,遭受到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一方面,2008年,由于进口国的需求疲软,我国外贸增速降至入世7年来最低点,仅为17,8%;另一方面,各国出台的保护措施有所增加,一些国家政府和行业组织日益频繁地对中国出口产品和企业设置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
据我国商务部官网最新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21个国家(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60亿美元(关媛媛,2009)。
2010年,中国领导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实现在恢复性增长,而且截止2011年4月,已经初步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GallinaAndronovaVincelette,AlvaroManoel,ArdoHansson,LouisKuos,2010)。
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仍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与考验,经济危机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反省,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地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最终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我国外贸现状(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1.出口需求减少,竞争激烈我国外贸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金融危机引发外需萎缩,欧美等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降。
而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一大动力就是国外(尤其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各国消费品需求的迅猛下降加之欧债危机导致的欧元贬值、欧洲国家财政紧缩等问题为我国外贸的持续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2008年金融危机的启示与警示
2008年金融危机的启示与警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震惊了全球。
银行倒闭、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一时间,全球经济一片混乱。
重重打击下,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展改革和调整,国际经济秩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而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和警示呢?一、市场低迷下的投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的最大教训就是市场低迷下的投资风险。
危机爆发时,银行和投资机构在房地产和信贷领域大量投资,市场的泡沫越来越大,但实际上,这些投资的回报率已经超出了其风险所能承受的范围,一旦市场状况发生变化,就会引发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经济低迷期间,我们需要更加谨慎的思考投资策略,保持足够的警惕心态,尤其是在低迷行业中进行投资需谨慎。
二、金融机构的监管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也看到了金融机构监管的缺失,一些银行和投资机构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进行短线获利,甚至破坏了市场的健康发展秩序。
为此,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加强监管和约束,严格防范不当行为,确保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企业的战略调整金融危机的出现也给企业带来了警示。
对于企业而言,中国面临市场竞争的形势更加激烈。
企业必须调整战略,谋求持续增长的路径。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注重产品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升、管理的完善等方面。
同时,企业需要优化供应链,持续优化成本和效益,提高回报率。
四、切勿盲目追求利润金融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追求利润的警示。
企业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润,切勿忽视公益和社会责任。
企业要真正的以人为本,深化社会责任,以贡献社会为己任,按照员工、消费者和社会等多元利益的平衡,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五、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危机不仅对企业进行了冲击,还对国际经济作出了重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进行全国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建立协同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共赢、互利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平衡。
看金融危机观后感
看金融危机观后感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经常出现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经济学爱好者,我一直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感到非常感兴趣。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探讨金融危机的纪录片,深受启发和触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金融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
纵观历史,金融危机几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常态,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危机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表现,但其中的共同之处是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等。
金融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经济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成为了必然,金融危机也随之而来。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危机多数源于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比如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破裂等。
这些异常波动的原因往往与金融市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和外部变量有关。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低利率、高杠杆和金融创新等因素共同作用。
由于金融市场的杠杆过高,随着次贷违约的扩散,整个金融系统陷入了信任危机和流动性冻结。
美国次贷市场的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切感受到金融危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痛苦。
失业率的上升、企业的倒闭、家庭的破碎,这一切都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后果。
人们不得不面对失去工作、收入下降以及财富缩水的困境。
同时,金融危机还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甚至战争的发生,都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延伸和加剧。
然而,金融危机也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催生了一系列改革和监管措施,以期防范类似的风险和危机。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
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细谈2008年经济危机一、引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近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由房地产市场泡沫和金融业的不良贷款及其衍生品交易引发,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本文旨在探讨200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二、原因分析1.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2.金融业不良贷款及其衍生品交易的原因3.政府宏观调控不当三、影响分析1.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2.全球经济衰退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四、教训1.金融业监管的重要性2.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五、结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一次教训深刻的事件,各国政府和企业应从中汲取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宏观调控政策、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该危机的爆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其后果波及全球。
该危机引起了对全球经济体系的质疑,加速了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批评浪潮。
2008年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房地产繁荣期。
此时,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推出一系列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此举导致了大量贷款的发放,其中包括“次贷”,即高风险的房贷。
这些次贷被捆绑成了各种金融衍生品,被投资者购买并转售。
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最初很高,但是当次贷违约率增加时,它们的价值迅速下降,许多投资者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
当次贷违约率上升时,房价开始下跌,这使得一些借款人无法支付他们的房贷。
这些拖欠贷款的借款人无法继续支付房贷,导致了更多的违约,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许多大银行宣布破产或被迫接受联邦政府的援助。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全球股市和货币市场下跌。
这使得其他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在欧洲和亚洲。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场危机很快波及了全球。
浅谈2008年金融危机
浅谈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次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以下将就该危机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浅谈。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危机。
在此之前,美国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许多银行通过发放高风险贷款来获取短期利益。
这些高风险贷款被打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通过债务证券化销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时,大量高风险贷款违约,金融产品的价值暴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陷入信贷危机。
危机的蔓延主要是通过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联系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很多欧洲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美国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当这些产品价值下跌时,这些金融机构也面临巨大的损失。
因为全球金融市场高度相互依存,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全球股市暴跌,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和财务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
全球贸易受到冲击,出口减少,国际贸易紧缩,加重了全球经济下滑的压力。
危机对金融市场的信任造成了重大的破坏,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敏感性增加,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复苏。
对中国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减少,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了重大影响。
许多外资撤离中国市场,股市暴跌,造成了国内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动内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有效地应对了危机带来的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危机,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股市暴跌、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等不良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危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通过政府的积极应对,中国成功地渡过了这场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体现的联系与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体现的联系与发展1.引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金融市场崩溃、国际贸易急剧下滑、消费萎缩、失业率上升……这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人们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
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事件面前,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体现的联系与发展,以更好地认识这一事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影响。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从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的金融市场动荡,再到全球经济陷入衰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话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严重的危机?其中的联系又是如何导致全球经济的混乱?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进行剖析。
3.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化的联系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发展也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全球资本市场的相互联系、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等,在危机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需要对这些联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
4.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定程度上也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问题有关。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暴露、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不平衡、审计公司的失职等问题,都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在探讨金融危机的联系与发展时,我们也需要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5.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与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出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发达国家和发展我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金融体系的失衡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思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何种程度上凸显了这些问题?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我们又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分析金融危机联系与发展时更深入地进行思考。
2008年金融危机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分析摘要:自2007年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由此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直到现在,它对人们的影响依然在持续。
基于此本文在探讨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及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周期性;影响早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就发生过个别工业部门的局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1825年与1836年英国都发生过全国范围的工业危机;接着,在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和1890年都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其中1873年的经济危机最为深刻,它开始了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在20世纪初,发生了1900-1903、1907、1920-1921、1929-1933和1937-1938年共五次的经济危机。
其中1933年的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完全失业的人数高达3000万人。
在二战以后,又陆续爆发了六次经济危机,其中1974-1975的危机曾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而如今08年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更是被认为百年不遇。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
次贷,又称次级(住房)按揭贷款、次级债,次贷危机也就是由于贷款机构把钱贷给信誉度不高、没有经济能力还款的人,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下跌而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缩水的现象。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爆发了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危机。
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及影响分析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
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
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
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这也是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
关于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我觉得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的原因。
外部原因:第一,崇尚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第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三,过度负债消费及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
内部原因:第一,次级市场机构道德风险蔓延。
第二,次贷产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第三,次级产品过度衍生。
第四,政府监管不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高度化的今天,哪个国家也没法置身事外,都被卷入这场金融风暴中,造成了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各国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金砖四国等近年强劲发展势头也有所放缓。
关键词: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背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谈到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大多数的人肯定对它并不是很陌生,因为就在前几年我们刚刚经历的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对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但是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了解还是很不透彻或者说是不怎么全面的,现在我将用我从《国际经济专题》这门课程所学到知识以及我翻阅参考网上资料所得所想来谈谈我对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历史上也有过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像1837年的经济大恐慌,1907的银行危机,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有就是刚刚过去不久的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了。
由金融危机引发对我国利用外资思考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利用外资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吸收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下降。
本文在分析外资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外资下降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利用外资的建议。
关键词:外商投资作用;外资现状;政策建议一、外商投资的作用(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外资的进入,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加快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品的提升,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二)促进了我国企业技术进步1、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指外资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而推动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
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直接效应:(1)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国内产业技术水平。
20世纪90年代,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项下的资本货物进口,大部分是先进的加工设备,这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技术水平。
(2)引进研发能力和能够高效率使用先进技术的管理能力。
截至2007年底, 世界排名前500强的制造业跨国公司, 已有460多家来我国投资。
来华投资的企业类型由中小型向跨国公司的转变,使外商在华投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技术溢出”方式实现的。
具体的溢出渠道包括:(1)当地配套。
国内企业以供应商的身份或外商高质量产品的用户身份,与外商形成一种长期性交易关系,从而可以获得外商较全面的技术支持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性培训,这对提升内资企业的生产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人才流动。
不少在外资企业工作过的员工流动到了本土企业,或进行自主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在外企所学的知识扩散到了本土企业,从而提高了本土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3)模仿示范。
外资企业的进入会对国内企业产生示范效应。
通过模仿和改进,国内企业可以实现”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 进而实现技术创新。
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基础相对比较强, 跨国公司进入产生的技术示范作用在一些行业比较明显。
浅谈2008年金融危机
浅谈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瞬间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人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不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还波及到了整个实体经济,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教训。
我们来看看这场金融危机的起因。
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和信任危机。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银行向信用不佳的借款人发放了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这让许多人得以购买远远超出其经济能力的房屋。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借款人开始无法偿还贷款,导致房屋价格暴跌,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
这一连串的事件迅速蔓延到全球,导致了一场空前的金融风暴。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危机爆发初期,全球股市迅速下跌,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和资金流动性危机。
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或者被迫接受政府救援,全球的金融市场陷入了混乱之中。
其次是实体经济的受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动荡,全球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订单减少等问题,导致了大量的裁员和倒闭。
最后是全球贸易的减缓。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各国之间的贸易也逐渐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教训。
是监管的不足。
在危机爆发前,全球的金融监管存在着漏洞,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把控不够,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是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投资。
在危机爆发前,很多金融机构过度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使得金融市场更加脆弱,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迅速崩溃。
是全球经济的过度依赖金融。
在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面临了巨大的困境,这也提醒我们不能过度依赖金融市场,应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在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援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整。
论2008年金融危机
论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强、波及面广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从马克思理论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一种反映。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
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
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获利的源泉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而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商品利润无关,只与产品数量有关。
这样就意味着,只要产品生产的越多,资本家就越赚钱。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剥削的加剧,资本主义世界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物质财富的急剧膨胀,必然导致人民相对购买力的急剧缩小。
人们在商品世界里越来越贫困,他们能购买的东西相对的越来越少,这就使大量的产品积压,资本家无法立刻销售出产品从而转化为货币资本继续投入生产。
因此为了维持生产的继续,资本家要么坐等产品全销售光才开始生产,要么采取借贷经营的方式超前生产。
为了追求眼前的超额利润,资本家必然采取后种模式,不断的对外借债,在产品销售前就开始继续投入生产,使自己的工厂能马不停蹄的24小时运转,让自己在短期内赚取高额利润。
同时他们又鼓励消费者超前消费,采取诸如分期、透支等等超前消费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借贷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一方面可以维持眼前购买力的兴旺,在短时期内营造生产繁荣。
虽然在短时期内,借贷经营的确能维持资本主义生产销售的平衡,但长远来看,依靠借贷维持的资本主义生产必然破产。
当即便套取100年以后的信用也无法再维持当今的生产消费链时,当消费者再也没有能力靠花下辈子的钱来消费完无边无尽的资本主义产品时,由借贷短暂维持的信用链条就必然瓦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2008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学习有感
在课堂上听张德鹏老师讲《科学社会主义》时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举例时不时引发大家的笑声,同时也让大家在笑声中明白很多道理。
《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程涵盖面很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等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张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就学习的某一方面写点认识,恰好最近由大洋彼岸的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好在《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程涵盖的范围,我虽不是金融专业但十分关注此次金融危机,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查找的资料想谈一点对此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思考。
在我看来此次危机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由面至体的过程。
众所周知,美国是这次危机的源头。
而在美国这个危机发源地,第一个出现坏点的就是房地产市场,由于过度透支房地产涨价预期,终于在2007年2月房价见顶回落。
本来这是很正常的市场自我调控,即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在基本价值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价格不可能只涨不跌。
但是美国华尔街的那些不知道是“天才”还是蠢猪的“金融家”们居然认为房价就应该只涨不跌!并以此愚蠢透顶之理论推出次级贷款,即对无稳定收入,无信誉保证,无优良资产的“三无人员”发放无首付按揭购房贷款!如果房价一直上涨,这个贷款虽然是发给“三无人员”但也没有多大风险,因为大不了在贷款人还不起贷款时将房子收回再售出一样赚钱。
在这种思想下,次贷越做越大,若到此为止也不会闹出现在这么大的动静。
但“金融家”们又在房价就应该只涨不跌的理论下将次贷做成债券,居然还被评为AAA级!即无风险债券,这可是和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同一级别!导致美国一些保守的投资者如失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大量购入次贷债券,为此危机埋下伏笔。
这还不算完,“金融家”们觉得这样赚钱太慢有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如CDS等将次贷放大,即赚钱效应与风险同步层层放大到原来的几十倍。
于是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坏点后,金融界被坏点的放大效应产生信用裂痕,即由点到线的过程完成。
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出手数次似乎稳定了局面,但2008年以雷曼兄弟的倒闭为标志,美国的次贷危机升级为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即线及面,整个金融面都受到惨重打击。
历史如同车轮,总在前进中重复。
80年前大萧条前的景象似乎再现了。
与1929年大萧条对比,金融危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信用扩张,投机盛行。
由于信用扩张,造成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泡沫。
危机的发生,都几乎和某个金融企业的破产有关,导致信用的丧失。
如果因为金融企业的倒闭或者关闭,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或者持续的金融危机导致市场消费信心下降,造成通货紧缩,这都会产生经济危机。
也就是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
虽然现在实体企业受到的波及有限,但受到的威胁不容小视,一旦金融危机处理不当或就拖不决,那经济危机为时不远了。
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不禁有一个问题,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为何如此“愚蠢”的犯下错误?这要从资本家逻辑“利润最大化”说起:资本家逻辑的“利润最大化”是财富不均,经济动力消失,陷入滞胀的原因。
如果按照资本家逻辑任由经济运转,即所谓的市场自由化,就会造成资本家一方面利用贷款发行货币,来产生需求,一方面用利润剥夺
需求,两者都使资本家获得好处。
问题在于一方面普通公众获得的货币实体在减少,另一方面货币本身的购买力在下降,两者对普通公众都没有好处。
只有在对外大量剥削的情况下才能维持这种经济体的运转,比如通过中国生产形成的廉价产品,国外获得廉价石油,廉价资本。
而且这种剥削必须不断增加使得普通公众的财富比例虽然减少但是购买力仍然有效维持。
技术发展和市场资源重组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等好处实际上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流向少数资本家。
即使你通过高科技企业一时上市,一旦处于这个循环的底层,那么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尤其是大资本掌握着投资市场的波动拥有绝对的权力,只有政府法令可以对等干预。
解决之道是微观经济的逐利性与宏观经济的逐义性相匹配。
增加社会福利供给,包括确定劳工权益等于实质上增加普通公众的购买力。
增加富人税收比例,可以避免通过增发货币降低货币价值,使得政府一方面收回货币一方面分发货币,维持市场货币的平衡。
银行通过适当信贷则可以促进生产性投资的踊跃,同时维持。
衡量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计算造成的社会成本而不仅仅是劳工成本,使得社会从资源提供角度吸收资本家货币,平衡投入产出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结构调整的角度发展。
问题在于这种匹配正是资本家竭力反对,他们不希望出现一个逐义性的经济政策,同时经济的波动周期从来不会影响大资本的利益。
因而他们妄图掌握这种制约他们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争夺最终将成为经济平衡与公共利益的关键之战。
民主制度并不是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伴随着推翻一种绝对权力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
资本主义的动机在于夺权从而成为过去绝对君主的替代者,而民主则是为了普通公众推翻一切不平等的统治。
实际上资本主义下的资本家与封建时期的贵族资本家没有变化,只不过是夺取政权的资本家。
封建主义之后民主的主要斗争对象就变为资本主义,这也是社会主义浪潮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改良的原因。
欧洲以及美国社会的民主法制都是在民主主义的浪潮下才逐渐改进完善的,但始终只能达成与资本的妥协。
公众只有在受到伤害时才能聚集起来,而资本家则无时不刻的在影响公共权力。
这使我联想到最近看到的新闻,“马克思又一次变得时髦起来”重新将马克思著作整理出版的柏林狄耶兹出版社老板许埃特伦普夫说,“我们有一批新读者,深受金融危机所累,最终不得不承认新自由主义最终是一场梦幻泡影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