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剡溪两岸【开题报告】
《唐诗快》研究的开题报告
《唐诗快》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唐诗快》是一种新型的诗词创作形式,它倡导快、活、跳、脱的诗风,以比赛方式进行,带有浓厚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此类比赛在网络和电视上广受欢迎,引起了
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本研究选取《唐诗快》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背后的
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进而发现中华文化的
魅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内容是分析《唐诗快》比赛规则、选题、模式以及赛制设计,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同时,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唐诗快》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唐诗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揭示其背后的文化特征和时代意义,进而为推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拓宽诗词传播渠道提供新的
思路。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结果将以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呈现,研究结果可供有关文化传承机构、文化爱好者、诗词创作者等参考和借鉴。
古代诗词的意象开题报告
古代诗词的意象开题报告古代诗词的意象开题报告一、引言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意象,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意象是诗词中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比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以及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自然意象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就是自然意象。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山和河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自然意象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手法,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季节意象季节意象在古代诗词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和氛围,诗人们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山和河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自然意象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手法,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情感意象古代诗词中的情感意象是诗人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手段。
诗人们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喜悦、思念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霜,表达了作者在夜晚孤独时的思念之情。
情感意象使诗词更富有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文化意象古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人们常常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传统习俗和神话传说来传达文化内涵。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通过描绘历史上的贵妃杨玉环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命运无情的思考。
文化意象使诗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审美价值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手法,更是一种审美价值的体现。
诗人们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诗词更具有艺术美感,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赭粧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 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
②証:古代乐器,击之而鸣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
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散材”''疲马”都是作者白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 相承,诗歌承转自如“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
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
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疲马” 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
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白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AC15 •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日前悠然生活的满足;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白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白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情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新城道中①宋]苏轼。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岀“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 并不呼应,“散材”和“疲马”是作者自况,而“乱山”和“细雨”是写景。
王维山水诗审美趣味探析的开题报告
王维山水诗审美趣味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诗作最为卓越的代表之一。
其所写的山水诗受到了后世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想。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王维山水诗的审美趣味、描写手法和艺术风格,为读者深入了解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点并探究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目前,对于王维山水诗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尤其是在审美趣味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
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主要关注的是王维诗歌中的意境与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如近年来出版的《王维山水诗探微》、《王维诗学研究》等书,其概括了王维创作山水诗的艺术特点,为掌握王维山水诗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研究目标和方法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王维山水诗的审美趣味,探究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研究方法:1. 文本阅读法:对于王维山水诗进行文章阅读,抓住文章的主题和思想主旨,分析诗歌情景和表达方法,了解王维山水诗的皮相。
2. 文学批评法:通过梳理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批评家,寻找各种审美方法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王维山水诗的内涵。
四、拟定计划第一阶段:搜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并掌握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阶段:采取文本阅读法,对王维山水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三阶段:采取文学批评法,分析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深化对王维山水诗审美趣味的认识和探究。
第四阶段:整理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进行系统阐述,同时撰写研究成果汇报和演讲稿。
五、参考文献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唐宋《诗经》2. 五代文学中的奇怪风景——从王维山水诗的创作看3. 从王维山水诗的语言风格看唐代诗歌的表现力4. 从王维山水诗看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5. 王维山水诗的特点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第9课时千年唐诗寻剡溪(上)
千年唐诗寻剡溪(上)第9课时来自剡溪,千古绝唱的唐诗之路
古之剡溪,众流所凑,穿越群山,迂回曲折,或奔或 汇,或浅或滩,或深而渊潭,峦峻石峭,树古林幽,夹岸 争奇,映舟成趣,故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之说 法。除了风光秀丽之外,剡溪的出名和王子猷雪夜访戴有 密切的关系。自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剡溪开始盛名,文人 墨客、社会名流纷至沓来。佛教高僧竺潜、支遁、于法兰、 昙光等长期活动于剡东,浙东名士王羲之、戴逵、戴颙 yóng 、许询、谢灵运等活动、归隐、终老于剡中,这些 高贤大德,加上剡地奇丽风光,吸引后代诗人们纷纷慕名 前来。
李白: 《秋下荆门》(公元724)、 《别储邕(yong)之剡中》(公元 726)、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元744)
杜甫:《壮 游》(公元766)
陆羽:《赴剡溪暮发曹江》
唐代诗人漾舟剡溪表现的 旅游方式和审美方式
1.壮游
指怀抱壮志而来游。其中有三种情况: (1)胸次壮阔而又耻与科第,借远游以 然声
2.宦游
分朝廷正常派任与被朝廷贬拙在浙东任地方 官之游。前者如李绅、李讷、元晦、孟简、杨汉 公、徐放、罗虬、窦弘徐、柳泌、李敬方、李伉 等;后者如薛戎、杨于陵、裴光庭、张嘉贞、吴 兢、李宗闵、骆宾王、宋之问、耿讳等。唐代士 人多不乐外任,但均以典浙东乐土而为幸。如前 者的杨汉公观察使授,李商隐祝贺他:越水嵇峰, 乃天下之胜概。 ”后者如宋之问被贬越州长史, 云: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元稹谪越州后, 即在鉴湖之东的诗人张若虚故宅上,建起背山临 水的蓬莱阁。得意地唱道:“我本玉皇香案吏, 谪居犹得住蓬莱”。他还广招文人,辟为幕职, 结社于鉴湖秦望,每月三、四次,互相酬唱。时 号“兰亭绝唱”。后人慷慨慕前,竞相仿效。
名,实现济世之心。如李白:“故知大丈夫 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 穷苍梧,东涉溟海”。“溟海”谓剡中。又 如罗隐:“待诏始离海上峰”,身在三山而 志在朝阙。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解析:(1)送别;秋季(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
(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分析】(1)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
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应该是秋季。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
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
【高中古诗词阅读】《东鲁门泛舟》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东鲁门泛舟》阅读答案阅读以下两首唐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东流明划船李白【第一】日落的沙滩将于明天开放,海浪将摇动岩石,水将流淌。
船横渡月球寻找那条河。
人们怀疑那是山上的雪。
[2] 水是青龙盘的石堤,在流明溪西边,桃花夹在岸边。
阅读以下两首唐诗并回答问题。
东鲁门泛舟李白【其一】日落的沙滩将于明天开放,海浪将撼动岩石,水将流淌。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①。
【其二】水被用作青龙盘的石堤,桃花被夹在河岸和流明溪以西之间。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②?注:①山阴:现在是浙江绍兴。
《山阴雪》指的是金代友学亲王夜间拜访戴魁。
②山西:友学亲王对傣族的夜间访问就发生在这里。
(1)请分析第一首诗与主题的密切关系”泛舟”两个词的扩展。
(4分)(2)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钟)(3)这两首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净光整10.(1)首句以““天翻地覆”写天在水中的倒影,暗写泛舟之事;(1第二句描述了人们在船上的错觉,水的流动和波浪的晃动导致石头移动分);第三句直写轻舟泛月;(1结论基于东晋一个雪夜王惠之(子尤)乘船拜访傣族的故事。
(1分)由写景到叙事,紧扣““划船”二字展开,妙趣横生。
(2)比喻,(1在去参观这条河的路上,作者像一个划船的朋友一样写下了他的快乐心情。
(1分)(3)诗人月夜泛舟,满怀兴致地欣赏水上夜景,自比为古代名士(2分数)。
这两首诗描绘了一位豪迈、洒脱、悠闲、淡泊的抒情英雄(2)分)。
浙东唐诗之路与剡溪
浙东唐诗之路与剡溪作者:竺柏岳来源:《科学24小时》2011年第07期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漫游浙东的一条路线,它对唐诗旅游特色的形成曾经起过重要作用。
在唐代,浙东山水名扬海内,吸引众多诗人或从京、洛舟车南下,或自岷、峨沿江东流,问关万里,络绎而至。
在唐诗初、盛、中、晚的每个时期里,镜湖、曹娥江、剡溪、沃洲、天台等地留下了诗人们的吟鞭游展、棹声帆影,激发了他们登览怀古、吟咏风土、宅心物外、流连忘返的万般诗情,以至挥毫成篇,远播宇内。
李白年轻时初出荆门,即以剡中(剡县)引入他远游旅程的目标:“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入荆门》)。
杜甫因其叔父杜登任武康(湖州)县尉,姑母远嫁会稽贺(曾任常熟县尉),故有逗留会稽、剡溪达四年(公元731-735年)之久的“吴越之游”。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杜甫晚年写的这首回忆性长诗《壮游》,对昔时浙东行踪犹念念难忘,十分珍视。
古时陆行则车马,水行则舟楫。
唐代诗人们奔赴浙东,大多是坐船走水路,从扬州渡长江,经运河南下入浙。
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具体行程,幸有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序为后人勾画出较为清晰的走向:由杭州渡钱塘江,东至萧山西陵,从运河至越州,游若耶溪、泛镜湖;经曹娥江,拜谒曹娥庙,登东山;入剡溪,访金庭,进石城寺;上天台国清寺;入丰溪,至临海;转入灵江,经黄岩,至永嘉,访孤屿(岛上有谢灵运亭)、观青田石门;至缙云,下武义江,奔金华,入兰溪江,转至富春江,诣严光濑(严子陵钓鱼台),再入钱塘江,至杭州,转道苏州北返。
其间,也有少数游者从临海扬帆出海,作为浙东之行的终点。
剡溪为曹娥江上游。
“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
”(李欣《送山阴姚丞》)这里,唐人将剡溪水与会稽山并列,可见其优美宜人。
剡溪为浙东会稽、四明、天台三山所环抱。
三山向剡中盆地的一面水系呈现向心性,主流为剡溪,其源有新昌江、澄谭江、长乐江、黄泽江,共汇入剡溪向北注入海域。
唐诗中的“剡溪”地理意象分析--以《全唐诗》为文本
第40卷第7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7月20日Vol.40No.7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Jul.20202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7.011唐诗中的“刻溪”地理意象分析——以《全唐诗》为文本杨玉婷(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以《全唐诗》为文本,分析题目或内容中含有“刻溪”的唐诗,再从意象的内涵、“刻溪”的地理所指、“割溪”意象的内蕴三方面研究“利溪”地理意象在唐诗中的典型意蕴,可以探析“削溪”地理意象背后所蕴含的诗人情感,也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类诗歌的理解。
关键词:唐诗;劇溪;意象;内蕴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7-0024-02—、意象的内涵意象,就是意蕴、意义,是构成诗歌的必要元素。
《说文解字》载,“意”为“志也。
从心察言而知意也。
从心从音”[1]867,“象”为“长鼻牙,南越大兽,三率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
凡象之属皆从象”[1]801o意象即意与象的融合,是客观世界的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感的统一。
而唐诗中的“炎I溪”作为一种地理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地理物象。
要想分析诗人笔下“炎I溪”所蕴含的内容,首先得清楚“炎I溪”这一意象的地理所指及其历史。
二、刻溪的地理所指及其历史事迹“炎1溪”,是今天浙江省绍兴市1屎州境内的一条河流,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汇流而成,源头在天台诸山,下流为曹娥江。
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置總县,属会稽郡。
西晋末期,中原战乱,北方士族名家因炎!I地僻静且秀丽而纷纷来剁地定居,在此地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与诗篇佳作。
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辞官隐居劇地山零山东北劇溪口,作《山居赋》。
南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的任诞类中写到:“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剡溪竹纸三首.来伴陶泓住管城的赏析
剡溪竹纸三首,是南唐诗人陶泓的一组诗篇,描绘了他对竹纸的热爱和赏析。
在这组诗中,陶泓通过对竹纸的描绘和赞美,向读者展示了他对这种古老艺术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点。
陶泓在《剡溪竹纸三首》中对竹纸的质地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赏析。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纸的洁白和细腻,称其“薄如游丝,细似蝉翼”。
这种对竹纸的细致赏析,表现了他对这种材料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陶泓还表现出对竹纸的赞美之情,称其“轻镜留情、玉函舍思”,这种对竹纸作为书写载体的推崇,彰显了他对这种古老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在《剡溪竹纸三首》中,陶泓还对竹纸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探讨。
他描绘了竹纸的材料来源和制作过程,称其“出自孤山、弄柳烟波,制之如法、薄而圆润”。
这种对竹纸制作过程的详细描述,使读者对竹纸的制作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陶泓通过对竹纸历史和制作工艺的探讨,表现出了对这种古老艺术的珍视和传承之情。
在《剡溪竹纸三首》中,陶泓通过对竹纸的赏析和欣赏,表达了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追求。
他用“我侧秋风、用之成篇”来描述对竹纸书写的情感表达,表现出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陶泓还通过对竹纸的赞美和赏析,表达了对古老艺术的珍视和推崇之情,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审美观点,使《剡溪竹纸三首》成为了一组富有浓厚艺术气息的诗篇。
《剡溪竹纸三首》是南唐诗人陶泓的一组富有深情赏析的诗篇,通过对竹纸的质地、历史和赏析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了其对这种古老艺术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点。
通过《剡溪竹纸三首》的赏析,读者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到陶泓对竹纸的深情赞美和对艺术的珍视之情。
陶泓是南唐诗人,他对竹纸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他对古老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独特审美观点。
在他的诗作中,对竹纸的精细赏析和历史渊源的探讨,展现了他对这种材料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他通过对竹纸的赞美和赏析,表达了对古老艺术的珍视和传承之情。
在古代,竹纸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书写材料,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材料取自孤山,经过弄柳烟波,制之如法,所以其质地薄如游丝,细似蝉翼,给人一种轻盈细腻的感觉。
跟着“浙东唐诗之路”游浙江:剡溪风光绝胜处
跟着“浙东唐诗之路”游浙江:剡溪风光绝胜处“浙东唐诗之路”是1991年由绍兴新昌学者竺岳兵经过考察酝酿提出,自钱塘江经绍兴,而后经上虞曹娥江至剡溪、嵊州、新昌,直至台州天台以及温州等地的诗意之路,其中绍兴段占整条诗路一半以上,人文荟萃,是“唐诗之路”精华地段。
“唐诗之路”与绍兴文化资源带相契相合,她从西兴出发,经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剡溪,再经新昌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
文脉沿着诗歌蜿蜒而下,梦回千年,醒来又见盛世,跟着诗人的足迹一同游历吧。
今天这站来到绍兴嵊州。
崔颢剡溪《舟行入剡》崔颢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
剡溪北流至此碰崖折流,冲击成潭,古称剡溪口,为剡溪风光绝胜处,是山水诗人谢灵运游憩和垂钓之处,崖上有谢公亭、嶀浦庙。
剡溪两岸已建成书画剡溪旅游带。
自唐以后,历代文人士子如过江之鲫,水陆并进,大举入剡,剡溪成为“唐诗之路”的滥觞,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历代著名诗人和茶道始祖皎然、茶圣陆羽入剡为盛,仅唐代就有四百五十多位诗人入剡,畅游吟唱剡中大地,留下一千五百多首诗歌。
四明山秋下荆门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四明山为道教第九洞天,会稽支脉太白山有葛洪炼丹处,九曲剡溪有始宁墅、谢公宿处、谢灵运钓台、谢车骑坐石等景点和遗迹,是唐朝诗人仰慕和游历之地。
四明山主峰位于嵊州市境内,龙虎山的气势壮观,兔耳岭的怪石灵秀,有着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飞禽鸟兽,出没无常;畅游其间,乐而忘返!金庭王羲之故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节选)李白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金庭是王羲之归隐之地。
玄言诗人许询迁居济渡筑“知己墅”,高僧支遁在此建“银庭寺”创立佛教“即色宗”,儒释道融汇于此,领一时风骚。
诗路拾碎之三
诗路拾碎之三解读"唐诗之路",解读唐诗涉剡之诗篇,必先要解读诗中的"剡"字。
据全唐诗中不完全统计,描写剡中风光丶人事丶典故等诗句汗牛充栋,所涉唐朝各年代的诗人达400余位,光诗中直接涉有"剡"字之诗,就多达168篇。
而诗中又大多是用"剡县"、"剡溪"(剡江)、"剡中"等形态出现。
另有用"溟海"来指代剡中的,更多的涉及发生在剡县或与剡县相关的山水.典故.趣闻和雅事:如朱买臣马前泼水.覆水难收.访戴、乘兴而来、雪夜偏舟、兴尽而返、王谢、王许、沃洲遁买山、刘晨阮肇遇仙等等多种涉剡的诗句多得无法一一统计。
剡中之地确实给唐代诗人提供了大量创作的素材和题材。
无论名人逸闻、典故、雅事,还是水山风光或清放或绮丽,还有象剡藤纸、剡茗等著名和丰富物产,无不可以入诗。
,一、解读唐诗之中的"剡"字剡,在<<说文解字>>中就能查到。
该字典成书于汉朝,许慎编纂。
说明"剡"字在当时也并不冷僻。
剡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义很简单:从火从刀,锐利义。
读音是"焰"。
后来的字典大多保持本义为"锐利",但又多了引申义为削。
然而不知何时开始,又多了地名一说,即剡溪,但读音己改注为"善"音。
这里似乎说明唐代"剡溪"比剡县更有名气。
确实,古之剡县,以剡溪而扬名。
甚至,还有因有剡溪才有剡县之名的说法,但愚以为否。
关于剡溪之名的来由,大概有三种说去。
说法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蛮荒之地刀耕火种,故命其溪为剡溪。
说法二,东汉时流行神仙说。
一老人见两人手执火把在溪中寻找金刀,后两人突然不见,老人以为遇上神仙。
根据两人执火寻刀得一"剡"字,逐叫剡溪。
诗路拾碎之二.
诗路拾碎之二.诗路拾碎之二.竺岳兵老师提出"唐诗之路"一说,对浙东的文化研究功莫大也!然而,大量的关于唐诗之路的研究,且被蒙上了地域色彩,造成了严重的失真丶失实。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又一次走入岐途,变成或变相为地方经济服务。
从"梁祝"被多地争抢,到西施故里的争夺......这有利于文化的研究还是利用了文化?唐诗之路的发现,就是"剡溪"两字在唐诗中的大量出现现象的研讨。
但被"唐诗之路"研究者们明知剡溪在古剡县----今之嵊州,而集体遗忘了两条主要古人踏歌而行的线路,就是以嵊州市为中心的东、西线。
本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二条线路在整个"唐诗之路"中无足轻重?翻开<<唐诗之路唐诗总集>>,扉页上就有唐诗之路线路图。
从线路图上,我们看到了由北而南经过嵊州的一条唐诗之路主线及其它一些支线(主要集中在新昌县)。
剡中是唐诗之路的集散地。
竺岳兵老师在<<剡溪---唐诗之路>>一文中证明了"剡中是游览浙东名山的集散地"。
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剡中"之正确所指。
古之剡县地域是今天嵊州市、新昌县全境(还含1959年划给奉化的嵊州上东区一小块叫葛竹的土地,蒋介石母亲王彩玉的出身地)。
当你了解了古剡县的地域,那么剡中主要所指就是现今的嵊州市区。
从地理环境上看,嵊州之"嵊"字就代表了四面环山之义。
东有四明山,南有天台山(也有余脉天姥山),西有西白山,北有会稽山。
剡中就是地理概念上的嵊、新(昌)盆地。
当然,唐诗中的剡中有特指嵊州的,也有泛指整个剡县的。
如"正怀王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中之"嵊州",也包括今新昌县。
"幽居不厌剡中山"之"剡中"亦属泛指整个古剡县。
浙东“唐诗之路”剡溪山水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浙东“唐诗之路”剡溪山水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邱德玉
【期刊名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4)002
【摘要】剡溪山水文化是“唐诗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的是,“唐诗之路”是文化之路,它对于人文研究、人文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唐诗之路”剡溪山水文化资源极有现实性,让“唐诗之路”尽快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开发出:文化生态、修学、科考、宗教、节庆等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增强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国内外游客更真切地领略这条古代诗词旅游热线的魅力。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邱德玉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浙江宁波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基于浙东"唐诗之路"的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J], 邱德玉
2.浙东唐诗之路与剡溪 [J], 竺柏岳
3.浙东唐诗之路与剡溪 [J], 竺柏岳
4.浙东唐诗之路与剡溪 [J], 竺柏岳
5.RMP视角下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J], 陈利; 黄孝晖; 潘成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清江曲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清江曲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清江曲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
②白苹:水中浮草。
9.(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4分)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假设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
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6分)参考答案:
9. (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相似: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风格方面相似: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琢,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含解析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江边柳(唐)鱼玄机①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江边柳(唐)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注)①鱼玄机,女,晚唐诗人。
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
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
此诗当作于鱼玄机被弃之后。
(1)两首诗都选择了“柳”这个意象,鱼玄机笔下的“柳”________,而雍诗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两位诗人在情感抒发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唐诗中的剡溪两岸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浙江新昌的著名学者竺岳兵在1984年首先提出“唐诗之路”,1991年5月在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竺岳兵向大会宣读了他撰写的《剡溪——唐诗之路》论文,引起了国内外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
得到了傅璇琮、郁贤皓、吴熊和、张采民、袁行霈、姜光斗等几乎所有学者的首肯。
随后很多学者专家对“唐诗之路”进行了研究。
发现挖掘了浙东山水对唐诗的诸多影响。
剡溪是唐人游剡的一条很重要的路线,很多是人在游剡的过程中抒写了对剡溪自然风光的由衷赞美。
另外在唐代,剡溪佛道文化十分盛行的唐诗中写到剡溪的有很多,内容涉及也很广,这是由于剡溪这个地方有十分独特的自然风光十分和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
对唐诗中涉及剡溪的部分的研究,不仅可以还原唐代剡溪两岸的自然之景,而且可以了解剡溪山水特点对佛道文化的影响。
选此题目也是由于对家乡山水文化的关注,而且随着“唐诗之路”研究的发展,专家学者乃至官方都对这一文化现象给以足够的重视,研究唐诗中剡溪两岸,有利于对唐诗中剡溪部分的资料整理,提供研究资料,也有利于本人对家乡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唐诗中剡溪的范围
第二、唐诗中有关剡溪自然风光的诗
第三、唐诗中有关剡溪人文景观的诗
第四、唐诗中剡溪的各种美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找出唐诗中有关剡溪的诗
2、了解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情况
3、确定有研究价值后,搜集自己相关的资料。
4、对自己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5、研究中还有待于深入的其他问题
6、综述
四、参考文献
[1]《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竺岳兵.《唐诗之路唐诗总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版
[3]竺岳兵.(主编,与李招红合作).《唐诗之路综论》.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版
[4]竺岳兵.《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版
[5]竺岳兵.《浙东唐诗之路》.北京.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6]竺岳兵(与俞晓军合作).《唐诗之路唐诗选注》.北京.中国国学出版社.2008版
[7]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邹志方.《浙东唐诗之路》.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9]胡正武.唐诗之路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台州师专学报.2002.2.第24卷.第一期
[10]吕洪年.山水风景的艺术丰碑——论“唐诗之路”新昌境内的山水传说.杭州大学学报.1995第25卷.第3期
[11]吕洪年.浙东的“唐诗之路”.今日浙江.2003.3.04
[12]吴在庆.谈唐代隐士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3]胡正武.魏晋风流对唐诗之路的先导作用简说.台州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吴真.《唐诗地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4]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钟肇鹏.《道教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