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与心理理论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综述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综述发表时间:2019-07-05T14:39:35.1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7期作者:傅文静刘繁[导读] 心理理论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量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近些年也有新的进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心理理论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量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近些年也有新的进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心理理论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错误信念当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广泛关注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时,研究者也开始将自闭症儿童纳入最新的研究领域之中,要想帮助社会更全面的发展,那就需要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1.心理理论发展迟缓与缄默。
正常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方面遵循着一般轨迹,而自闭症儿童尽管年龄在不断地增长,但是他们的心理理论发展依旧迟缓。
错误信念指在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前提下,并且可以正确地判断他人接下来的行为和意图,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常儿童在4岁时可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测试,因此他们有心理理论。
2.心理理论缺陷说。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但是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很难与他人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这种障碍这也正是心理理论缺陷说中主要讲述的内容。
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顺序大致上相同,通过研究自闭症儿童简单错误信念任务的研究、标准错误信念任务区分事物的表象和本体任务以及欺骗任务中的表现,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自闭症的心理缺陷。
心理状态在自闭症儿童身上难以研究,因为他们自身都无法了解,更不要说去理解他人。
3.自闭症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自闭症儿童的病因仍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者把心理理论作为研究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方面,发现自闭症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密不可分。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
能正 确地预 测建立 在错误 信念基 础上 的行为 。
实 验表 明 ,自闭症 儿 童在 口头和 书面 表达 方 面
三 、自闭症心 理学理 论的发展
的平均 心理年 龄高 于 另两 个 组别 的孩 子 ,在 机 械 和
当前 ,国外 自闭症的心理学理论大致分成两个 行为故事类别中完成得和另两组一样好或是 比他们
四、自闭症与心 理理论 的关 系研 究
研究 的结果 所证 实 。后继 的研 究结 果 还 发 现 ,自
(一 )早 期研究
闭症 儿童在 理解不 同的心 理状 态时显 示 出很 大的差
最早研 究 自闭症 与心理理论关 系 的人 是 S.Bar-
异。绝大多数 自闭症儿童能理解别人 的愿望,能依 on—Cohen,A.M.Leslie和 U.Fritho 1986年 ,Baron
仍很 孤独 。第 二 ,他们 的语言发 展能力 严重 受损 ,而 到 了发 展 。两 岁 以后 的儿 童 能 理解 愿 望 和意 图 ,并
且他 们 的语 言技能 和 沟 通交 流 能力 也 受 到 损 伤 ,即 了解两 者均与某 种 满 足或 不 满 足 的结果 相联 系 ;同
使不借用语言 ,他们也无法正常与他人进行沟通交 时,他们也能认识 愿望、知觉、情绪和结果之间简单
忆等 。
念、愿望、情绪等)并 以此作为理解 和预测别人行为
自闭症 有 四种 重要 的症状 :第一 ,自闭症患 儿与 途 径的能 力 。Frye认 为 当婴 儿 意 识 到 别 人 的意 图
他 人的关 系异 常 ,所 以即使他们 处于他 人包 围之 下 , 并 能根据 自己 的意 图作用 于 别 人 时 ,其 社 会 性就 得
自闭症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自闭症儿童的优势记忆与劣势记忆并存。他们的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如记忆列车时刻表、家中物体的位置等;但理解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效果很差;另外,他们的短期记忆较强,而对以前记忆的材料进行重组性编码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记忆能力的研究
1. 缺乏对他人情绪注意的能力。2. 虽然能模仿别人的表情,但很难遵照他人的指示,做出相应的表情。3. 大都能理解“喜”、“悲”等基本面部表情,但很南理解“惊讶”这类面部表情。他们普遍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知。他们的情感认知障碍是双向的,既不太关心他人的表情,也不太受他人表情的影响。
CCMD-3的孤独症症状诊断标准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在三岁以前表现出异常、有缺陷的发展;特点为在社交互动,沟通,及局限、重复行为三方面的功能异常。男童的发生率比女童高出三至四倍。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1992)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台湾《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别原则与鉴别基准》(1998)
关爱自闭症患者 ,创造健康世界
—— 自闭症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
自闭症(autism)又叫做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征。
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关系的探讨-来自孤独症和多动症的证据
中 国临 床 心理 学 杂 志
20 0 8年
第 1 6卷
第3 期
・2 ・ 2 5
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关 系的探讨 来 自孤 独 症 和 多动 症 的 证 据
一
Hale Waihona Puke 杨 娟 , 世 杰 ,张拉 艳 , 周 丁宇 ,张 刚 , 树 桥 姚
( 中南大学湘雅 二 医院 医学心理 学 中心 , 南 长沙 4 0 1 ) 湖 10 1
【 摘要 】 目的 : 探讨心理理论 和执行功能的关系 , 并分析心理理论是领域特殊性发展还是领域一般性发展 。方法 :0 2
名孤 独 症 儿 童 、6名 多 动 症 儿 童 和 3 2 0名 正 常 儿 童 接 受 了龚 氏非 文 字 智 力 测 验 、外 表 一 实 任 务 ”“ 外位 置任 务 ” “ 真 、意 和“ 意外 内容 任 务 ” 三个 心 理 理 论 测 验 以及 C ri 板 、t o os模 Sr p和 威 斯 康 星 卡 片分 类 任 务 三 项执 行 功 能 任 务 。 要 统计 o 主 方 法 包 括 : rsa Wa iH 检 验 、 关 分 析 、 验 和 协 方 差 分 析 。结 果 : 制 了 非文 字智 商 后 。 动 症 组 心 理理 论 总 K uk l ls — l 相 检 控 多 分 与 j 项 执 行 功 能 ( 作 记 忆 、 制控 制 和 心理 灵 活 性 ) 关 密 切 ( 一 . 8 0 5 )而 孤 独 症 组 心 理 理 论 总 分 只 与心 工 抑 相 r 05 ~ . 4 . = 2 4 理 灵 活 性 相关 ( 一 . 6 0 1) 结 论 :0 和 E , 06 — . 0。 = 9 6 TM F是 相关 的 ; 同群 体 被 试 的 心 理 理 论 、 理理 论 的不 同 成 分 与 不 同 不 心
心理理论相关研究及其对治疗孤独症的启示
能起 到关键性 的作 用 。 此外 , 们还 采用 神经生理 学技 术( 人 如事件相关 电 位 E P 对 心理 理论 的神经 循环 进 行研 究 。值 得 注意 R ) 的是 , 些 E P的 发现 , 在神 经 心理学 中 由眶 额 和 这 R 与 中部颞 叶损 伤所 得 结 果 , 到 了 很好 的吻合 。这 就说 得
1 心 理理 论 及 其 相 关研 究
1 1 心 理 理 论 概 述 .
在 广义上 ,心理理 论” “ 是关 于心理 的各 种知识 ; 而 在狭义 上 , 心理 理论 则 是指 一种 抽象 的 、 连贯 的、 解 可
释 因果 关 系的系统 , 即一个 人用他 们 的 内在 心理状 态 , 如信仰 、 愿望 、 图和情 感 等 来理 解 他 人 行 为 的理 论 。 意 般来 说 , 心理 理论 研究 的基 本 概念 框 架 源 于发 展 心 理学 。 目前 , 儿童心 理理论 发展 方 面的 问题 , 在儿 童社 会一 认知发展 的研究 中占重 要地 位 。基 于这 些 研究 , 研 究者们 把心理理 论与 执行功 能 、 言 的发展 、 语 亲社 会行 为 以及 情感机 能等方 面联 系起来 ] 。
【 摘要】 近年 来 , 心理 理论 的研 究 已超 出了发展 心理 学领域 , 关研 究的成 果也在 实践 中得 到 了应用 。心理理论 相
可分 为译码和推 理 两个过程 , 对这 两个过 程 的相 关研 究表 明: 译码 过程 以大 脑右 半球 的 眶额 内倒 灏叶 的神 经 回 路 为基 础 ; 推理 过程 则在左 脑 内侧 前额 叶 区域为基 础 。这些研 究对治 疗孤 独 症具 有重要 的 床 启示 。
示意义 。
孤独症 (ui , at m) 也称“ s 自闭症” 源 自于古希腊语 中 ,
自闭症论文
自闭症及其干预与治疗【摘要】: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本文章主要对自闭症发生的原因、症状和干预措施及治疗方法进行说明。
【关键词】:自闭症、精神疾病、干预措施、治疗方法1 引言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起于婴幼儿期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为特征,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
自闭症一般随着智力障碍,一些调查研究报告了自闭症群体中大约3/4的人伴有智力障碍,G.I.Goldstein&ncy于1985年指出自闭症儿童的平均智商是50,但其分布与正常儿童一样呈现出正态分布。
近半数的自闭症儿童属于重度到极重度的智力低下。
部分儿童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2 自闭症诱发的因素自从此病报道后被报道后,各国学者对其病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假说,大都涉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三方面。
2.1 自闭症诱发的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①遗传因素。
目前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自闭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对双生子研究发现,本病同卵双生子的共患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②神经机能过障碍。
额叶、顶叶、内侧颞叶及小脑机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某类型自闭症的原因之一。
③生化因素。
有人发现自闭症患者血小板中5-羟色胺浓度显著升高,而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其他氨基酸显著下降,认为这些氨基酸的下降可能是代表与自闭症发生有关的一种生物化学指标;也有人认为患儿的多动、刻板行为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的结果。
④免疫因素、代谢异常及母孕期及围产期因素。
2.2 自闭症诱发的心理因素①心理理论缺失。
1987年莱斯利(Leslie)和弗瑞(Frith)提出了自闭症的心理理论缺失说,发现自闭症个体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处错误信念以外,学者们还发现自闭症个体难以通过欺任务,不能利用声音语调或者人们的眼部照片来辨别心理状态。
孤独症
儿童出生以后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被称为心理发育。
因为各种有害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发育受到阻碍,心理的各个方面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水平,即为心理发育障碍。
在ICD-10中心理发育障碍归纳为两组:第一组是特定性发育障碍,以言语和语言、学习技能、运动功能等某一方面发育延迟为主要临床表现:第二组为广泛性发育障碍,以语言发育延迟、人际交往与沟通困难、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诸多发育异常为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儿童孤独症,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和Asperger综合征。
流行病学儿童孤独症20项流行病学研究的患病率4.8/万。
英国广泛性发育障碍发病率91/万,其中智商低于70人群中孤独症5/万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15/万。
孤独症患病率有增高趋势。
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14个州的数据公布最新孤独症患病率为6.6‰,男女患者比例2.3:1~6.5:1。
病因和发病机制1.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明确,目前已发现常染色体上10个以上相关基因。
孤独症患者母亲再分娩第二胎孤独症的患病危险率5%。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
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 4.5%左右。
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
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
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 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2.围生期因素产伤、宫内窒息等围生期并发展较正常对照组多。
3.感染及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可能有关。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 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
儿童孤独症
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等。 刻板、古怪的行为:如所复转圈子、刻板地蹦跳、
咬手、嗅东西、爬高、自伤等。 过份依恋某个物体,如一块手帕、一块积木、一个
玩具车轮等,整日不愿释手。
临床表现(五)
感觉方面
对物体的某些特性感兴趣,反复触摸某些“光滑” 物体的表面。
治 疗(2)
教育与训练
(目的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首先,爱心、耐心和热心
第二,把要学的技能分为若干细小步骤
第三,训练时要动作-言语-奖励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在教育训练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
教育方式
协会制式:孤独症专业人员与家长共同组 成协会,相互交流培训经验,开展教育帮 助。
脱衣服
意思
个三角形
临床表现(一)
典型的儿童孤独症 “Kanner三联症” 社会交往障碍 言语发育障碍 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行为
临床表现(二)
社会交往障碍1
孤独症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的 眼-眼对视,缺乏面部表情。当父母离开时,没有 任何的依恋;父母回来时没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 的姿势;当他痛苦或烦恼时不会向父母流露以寻 求帮助;对人态度冷淡,对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 别人碰他或拉他,则主动躲开或挣脱走;要走到 某一目标时不顾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当自己 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时则会拉着父母的手前往放 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则不再理人;害怕时不 会寻求保护。
病因(3)
围产期因素:约1/3的孤独症患儿围产期有并发症,
如母孕期患感冒、风疹、腹部x线照射;产时损伤、 窒息、缺氧等;出生后患婴幼儿痉挛、癫痫等围 产期并发症,它们以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到大脑的发育过程。
孤独症科普小常识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三岁前出现。
以下是一些关于孤独症的科普小常识:
1. 孤独症的症状:孤独症的主要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重复和限制性的行为模式。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困难、对社交互动的回避、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等。
2. 孤独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孤独症的具体原因,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孤独症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
3. 诊断和评估:孤独症的诊断通常由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学家进行。
他们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发展历程,进行评估和诊断。
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对于孤独症患者的发展非常重要。
4. 治疗和干预: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但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减轻症状。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语言和职业治疗、教育干预等。
5. 支持和理解:对于孤独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
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及与专业人士合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孤独症带来的挑战。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篇一:孤独症与心理理论课程名称:心理卫生学论文题目:孤独症与心理理论教师评语:2014年 6月孤独症与心理理论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孤独症的定义和其临床表现,然后介绍了关于孤独症的成因中的一种假说——心理理论假说,心理理论假说认为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是由于心理理论能力的缺陷。
并且介绍了心理理论假说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的质疑。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理论,范式,临床应用,质疑。
1 孤独症的定义孤独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心理功能缺陷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与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发育障碍。
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致,但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数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比1到4比1,女孩的症状一般比男孩严重。
1.1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孤独症的症状涉及层面极为广泛,包括情感、认知、社交及适应行为在内等多方面异常。
并且,症状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
症状轻者的社会交往、语言及行为等的异常都不明显,有时甚至很难被认为是疾病,更像是性格问题。
症状重者出现多种心理功能的损害,但一般不会出现妄想、幻觉以及思维散漫等精神分裂症症状。
孤独症患者与他人(包括他的父母)不够亲密,并且对人情温暖,甚至母爱,反应冷漠。
患者的言语及非言语的理解能力差。
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常有模仿性言语并且语意不清,无法正确理解词性,并且错用代词、名词或动词。
症状严重者的语言能力发育明显的迟滞,有的甚至不发育,语义形成的能力低下,有些患者甚至会使用仅有其本人才懂得的词汇。
在行为举止方面,经常出现刻板行为、奇异行为、仪式样动作、自伤、自残性等行为。
患者有时会对某一特定的物体表现出特殊的依恋,甚至不许其他人触及。
患者通常情感淡漠,但是有时候也会情绪反应过度,尤其是别人动了他所不许动的东西的时候,情绪可能会异常冲动。
患者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表现为抽象能力、整合能力及衔接概念的损害。
患者还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如嗅觉、触觉和味觉的异常,以及听觉或视觉加工能力发育不全。
心理理论缺失ppt课件
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理论缺陷
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如果在四岁左右能够通过关于心理 理论的一级误念任务 (first-order false belief task),就说他 们已经具备了心理理论。然而当采用相应的任务对孤独症 儿童进行测试时,却发现他们大都不能通过。
有一些研究者以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为被试,让被试接 受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及“意外内容任务”、“意外位置 任务”和“外表-真实任务”三个心理理论的测验任务。 (杨娟,周世杰,2007)发现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的 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即存在严重的心理理 论缺损。
神经科学证据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说的质疑 现象学描述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说的质疑
9
结论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早期发展障碍,其临床症状包括 情感、认知、社交及适应行为在内等多方面异常。心 理理论假说作为其解释之一,认为孤独症患者存在心 理理论的缺失。心理理论的主要研究范式是标准错误 信念任务,该理论在临床上也具有一定的应用。然而, 其理论基础却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一个“心理缺失”的理论,大概意思是在 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对某事物渴望而未能得到满足,他管这叫“心理 缺失”。有这种“缺失”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来 弥补这个“缺失”,甚至穷期一身。也就是说,一个童年的“缺失” 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的终身爱好。
4
想想有些道理,我的童年就有这样的“缺失”,记得我那时想得 到一个童车(三轮自行车),原因是邻家小女孩有一辆。这对我父母 当年的收入来说可是一笔难以计划出来开支,还是身为工人阶级的父 亲手巧,用厂里的废料敲敲打打地为我做了一个,但由于某个关键部 位有问题(好像是刹车不灵),有关安全问题,父亲不让我上路,只 是让我坐在上面“嘀嘀嘀”的叫了几次。直到我十多岁,我的爱车还 未落地,锈迹斑斑的放置在阁楼上。
心理学对自闭症的理解和支持
心理学对自闭症的理解和支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异常引发的持续性社交互动和沟通缺陷的神经心理疾病。
自闭症患者往往表现出社交交往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和兴趣,以及感知和信息处理的差异。
心理学在对自闭症的理解和支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和诊断,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一、心理评估和诊断心理学在自闭症诊断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面谈和观察,心理学家能够获取到详尽的病史信息,了解患者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特点。
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量表来评估患者的认知、社交和情绪功能,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规划。
二、研究与认知理论心理学研究在推动自闭症领域的认知理论和治疗方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据,逐渐揭示了自闭症患者的认知特点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联。
例如,他们发现自闭症患者在社交认知、思维弹性和心理理论方面存在缺陷,这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基础。
在自闭症治疗方面,心理学家还积极探索和研究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和感觉统合疗法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自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这些方法旨在增强患者的社交技能、改善他们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
三、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基于心理评估和研究结果,心理学家能够为自闭症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家庭支持等因素而定。
心理学家有时会采用行为治疗、认知干预或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此外,心理学家还与患者的家庭成员密切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教育培训。
他们帮助家庭成员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并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管理策略,以促进家庭和睦和患者的社会融入。
四、促进患者的发展和适应能力心理学在自闭症患者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和学习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促进患者的个人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自闭症心理学书籍
自闭症心理学书籍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
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和研究,心理学书籍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指导。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关于自闭症心理学的书籍:
1、《自闭症革命》:这本书由临床心理学家柯恩所著,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闭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并从生活实例出发,提供了一系列的实用建议。
这本书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自闭症,并提供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2、《孤独症谱系障碍心理理论与实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心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了解和实用的指导。
3、《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一起成长》:这本书由临床心理学家布兰肯堡所著,她分享了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一起成长的经历和经验。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深入了解,还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干预方法和支持策略。
4、《从自闭症到社交智慧》:这本书由行为分析师李慧中博士所著,她介绍了如何通过行为分析方法帮助自闭症人士提高社交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深入的理论知识,还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5、《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与技能训练》:这本书由临床心理学家
汉森所著,她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社交游戏和技能训练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社交能力。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游戏和活动建议,还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支持。
这些书籍为读者提供了对自闭症心理学的深入了解和实用的指导,对于关心和支持自闭症人士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ABA听课笔记
郭延庆ABA行为分析听课笔记总结听完郭教授这次精彩的讲座后使我受益匪浅,也更使我们确定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原来国内好多机构都没有经过系统的ABA技能培训,所以我们是占优势的,但是,经过这次这么多人听过此讲座之后,我们也有了莫大的挑战,莫大的竞争,所以,我们更要努力的去学习,去整理笔记。
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细节,让我们永远都占据我们的优势地位,早日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目前对于孤独症就像是盲人摸像一样,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医学的角度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脑的发育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育障碍,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中遗传因素占百分之九十,环境因素占百分之十,同时自闭症患儿与癫痫的合并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七,而癫痫在正常人中患病率仅有百分之零点五,有些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的癫痫,但到2、3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随着癫痫的干预,儿童自闭症有时也会有好转,但是很少数教育训练可以促进孩子身体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训练币可以改变神经元的数量,却可以改变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心理学界的盲人1、心理理论假说(我们经常运用心灵理论学说来教育你孤独症的孩子,例如,饼干的盒子里放一只青蛙,让孤独症的孩子看一眼,然后问“你猜盖上盖子不让妈妈看到,你让妈妈猜这盒子放得是什么,他会说青蛙”他所认为他看到的就是别人也会想的,这样的哟游戏在正常4——5岁的孩子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会通过而在自闭症的孩子中只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可以通过)2、执行功能假说,最早应用予多动症(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滤过的作用。
顶叶:决策系统。
前额叶:计划、统筹的作用)3、中央统合理论假说4、心灵神会假说5、整合学说应用行为分析例子:孩子拿着你的手机玩游戏时候,你急着要打电话,给孩子要时,会出现1、很快就给你2、不给,玩自己的,强制拿走会出现行为问题,家长奈何不了,只好妥协,增加了孩子的问题行为我们往在管教孩子时总是起于问题而止于问题行为问题是主管的,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现的问题行为是客观的,往往是在管理中出现的孩子没有出现问题行为时候怎么管?预防让孩子听话的策略1、不管是管(1、管不过来得不管,例如,孤独症孩子在大的会场里说话,你的”嘘“对于他来说是不管用的。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
孤独症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
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
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孤独症被分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因为它对人们的许多生活领域都产生影响。
由于孤独症包含了许多症状,因此它经常被看做是一组精神障碍而不是单独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明显损害或发育不良,兴趣及活动范围的明显狭窄。
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但是,孤独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这常常使专家们惊叹不已。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和其它方面的天才。
[1]孤独症一、医学生物学成因孤独症的医学生物学原因,可能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孕产期因素等。
孤独症的成因极为复杂,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是否发病,取决于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很难在孤独症患者个体身上确认出一种共有的医学成因。
孤独症可能是因为许多不同的医学成因(如:遗传、病毒感染、孕产期危险因素、其他原因),造成了特定脑结构或脑功能的损伤所致。
至于损伤的具体部位、机制如何,仍待进一步研究。
1、遗传学因素对有孤独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
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
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2、免疫因素最近的不少研究发现,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或发展存在着某种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还说法不一。
主要观点,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接种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的提出者发现,孤独症患者脑部组织的免疫反应比正常人活跃,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区域是小脑(Pardo,2004)。
孤独症形状认教案
孤独症形状认教案一、孤独症认知理论1、心理理论缺陷理论2、执行功能障碍理论3、弱中枢性统和理论(1)心理理论缺陷理论TOM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它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生活交往十分重要。
TOM能力的缺失---解释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如被动交往、不会撒谎、固执、移情能力差)(2)执行功能障碍理论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种认知加工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
(如计划、抑制、控制、注意)执行功能障碍假说解释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 如反复的开关门、保持抽屉关闭,重复的做某个动作。
)(3)弱中枢性统和理论中央统合性指使前后联系的信息组合成一幅大的图画,而忽略细节。
孤独症是一种以信息加工不完善为特征的认知障碍,特别是无法依据。
上下文信息构建含义。
弱中枢性统和理论__--解释交流障碍、智力结构的不平衡。
(如孤独症儿童认识很多汉字,却不能理解由汉字组成的句子或故事。
)二、孤独症的认知特点1、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差,大多数患儿是场独立型的,对外部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被动的。
2、认知兴趣:A、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感兴趣,反复触摸某些“光滑”物体的表面。
B、由于缺乏变化和想象力,患儿经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
C、他们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
3、认知水平: 70%患儿智力落后,有些儿童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
4、认知时间:孤独症儿童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会长时间的不转移注意力,但对家长或老师要求他们学习的东西则较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一些抽象的属性根本无法理解。
三、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1、发展感知能力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环节,包括视觉认知(辨别颜色)、听觉认知(辨别声音)、触觉认知(感受冷热),主要增进感知觉的反应能力,扩大感知觉的范围,记住感知的内容。
2、提高思维的运用能力——对相同的物体进行归类,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连贯的动作,会寻找丢失的东西,能够记住物品、地点的名称,能够请求帮助,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孤独症经典错误信念任务试验
孤独症经典错误信念任务试验“⼼理理论”是指对⾃⼰和他⼈⼼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知、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HappeFGE;WinnerE;BrownellH, 1998) 。
当我们拥有了⼼理理论,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他⼈的知识是不同于我们⾃⼰的知识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他⼈的信念来改变他⼈的⾏为。
在Premack和Woodruff提出⼼理理论之后不久,错误信念任务(false-belief task)就成了确认⼉童是否拥有⼼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后来的诸多研究表明,错误信念的理解与许多社会化的相关领域存在着很⼤的相关,所以错误信念任务就成为了⼉童⼼理理论的起源性研究内容,也成为其最重要的研究⾓度之⼀,当前关于⼼理理论最活跃的⼯作也是对⼉童错误信念理解的研究。
研究者设计出多种实验范式来考察⼉童根据错误信念预测和理解⾏为的能⼒,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标准的实验范式:⼀、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地点任务(unexpected location task)是由Wimmer和Perner(1983)设计的,被视为是⽬前最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
他们让被试观察⽤玩偶演⽰的故事:男孩Maxi将巧克⼒放在厨房的⼀个蓝⾊橱柜⾥,然后离开,他不在时,母亲把巧克⼒移到另⼀个绿⾊橱柜⾥。
这⾥涉及到3个实验问题:1.知识性问题,Maxi知不知道母亲把巧克⼒转移了位置?(因为Maxi不在现场,他不知道巧克⼒已被转移);2.信念问题, Maxi认为巧克⼒在哪⾥?(蓝⾊橱柜⾥);3. Maxi回厨房拿巧克⼒时, 将在何处寻找?(蓝⾊橱柜⾥)。
括号⾥的答案为通过答案。
通常采⽤0-1记分法,通过记为1分,通不过记为0分。
研究发现,⼩于4岁的⼉童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也就是说4岁以下⼉童认为Maxi将会在巧克⼒现在所处的位置(绿⾊橱柜⾥)去寻找,4岁以上⼉童⼀般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认为Maxi将会在原来的位置(蓝⾊橱柜⾥)去寻找他的巧克⼒。
自闭症刻板重复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及干预方法_郑荣双
《中国特殊教育》2015年第5期(总第179期)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Monthly)5rd Issue,2015(Serial No.179)自闭症刻板重复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及干预方法*郑荣双1**杨广学2(1.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湛江,524048;2.华东师范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摘要刻板及重复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特征之一。
本文梳理并讨论了与刻板及重复行为有关的发展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理论以及认知理论,并分析了刻板及重复行为矫正和生态化适应等两种基本干预取向。
关键词自闭症刻板及重复行为心理学理论干预方法分类号B8461引言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的评估与诊断中,刻板以及重复的行为(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s,RRBs)一直是判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重要标准。
例如,肯纳(Kanner)将其作为自闭症的首要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th rev.),即ICD-10,将重复性行为作为描述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三个核心之一,并将其作为界定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特征[1],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ed.),即DSM-5,将自闭症的定义性症状归纳为社会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两大类别,可见其理论和临床的重要性。
2刻板重复行为概念的界定及分类2.1概念的界定关于刻板重复行为,有的学者将其作为一个完整概念(restricted repetitive behaviors)加以表述,认为它是一组异质性的行为,其范围从身体的重复动作到更具认知中介性的症状,例如,对某物强烈的兴趣或专注(pre-occupatio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心理卫生学论文题目:孤独症与心理理论教师评语:2014年 6月孤独症与心理理论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孤独症的定义和其临床表现,然后介绍了关于孤独症的成因中的一种假说——心理理论假说,心理理论假说认为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是由于心理理论能力的缺陷。
并且介绍了心理理论假说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的质疑。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理论,范式,临床应用,质疑。
1 孤独症的定义孤独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心理功能缺陷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与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发育障碍。
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致,但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数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比1到4比1,女孩的症状一般比男孩严重。
1.1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孤独症的症状涉及层面极为广泛,包括情感、认知、社交及适应行为在内等多方面异常。
并且,症状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
症状轻者的社会交往、语言及行为等的异常都不明显,有时甚至很难被认为是疾病,更像是性格问题。
症状重者出现多种心理功能的损害,但一般不会出现妄想、幻觉以及思维散漫等精神分裂症症状。
孤独症患者与他人(包括他的父母)不够亲密,并且对人情温暖,甚至母爱,反应冷漠。
患者的言语及非言语的理解能力差。
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常有模仿性言语并且语意不清,无法正确理解词性,并且错用代词、名词或动词。
症状严重者的语言能力发育明显的迟滞,有的甚至不发育,语义形成的能力低下,有些患者甚至会使用仅有其本人才懂得的词汇。
在行为举止方面,经常出现刻板行为、奇异行为、仪式样动作、自伤、自残性等行为。
患者有时会对某一特定的物体表现出特殊的依恋,甚至不许其他人触及。
患者通常情感淡漠,但是有时候也会情绪反应过度,尤其是别人动了他所不许动的东西的时候,情绪可能会异常冲动。
患者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表现为抽象能力、整合能力及衔接概念的损害。
患者还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如嗅觉、触觉和味觉的异常,以及听觉或视觉加工能力发育不全。
此外,有15%~50%的孤独症儿童伴有癫发作。
一般来说,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智商都很低,但也有些患者却在计算、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着超常的能力,这类患者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发病于3岁以前,在婴儿早期已经有症状,只是症状不易被察觉,家长们往往不能及早发现。
其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渐渐地自行改善,但是其病程发展并无规律性。
患者通过系统的特殊教育和行为训练,有2%~15%的患者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可接近于常人,生活能自理,但却仍存在一些言语表达障碍刻和板行为等表现;此外,不愿与人接触、性格孤僻的特点则不易纠正。
2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假说,试图从基因、神经基础和意识等各个角度解释孤独症的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象能力的损伤。
心理理论假说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也成为理论论,指的是个体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并依此对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
它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理论假说被认为是了解孤独症的一个很好的心理学途径。
2.1 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理论缺陷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如果在四岁左右能够通过关于心理理论的一级误念任务(first-order false belief task),就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心理理论。
然而当采用相应的任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测试时,却发现他们大都不能通过。
有一些研究者以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为被试,让被试接受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及“意外内容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外表-真实任务”三个心理理论的测验任务。
(杨娟,周世杰,2007)发现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即存在严重的心理理论缺损。
2.2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信念,是“人们对世界的心理状态和态度,即人们关于某个事物是正确的思想”。
从信念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看,信念其实就是对外部世界的表征。
那么,对外部世界的表征可能是正确的(即真实信念),也可能是错误的(即错误信念)。
于是,研究者们将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作为孤独症儿童是否拥有“心理理论”的标志。
以下介绍两个错误信念任务,其它的有关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的任务大都是根据这两个早期经典范式改编而成。
所以,这两个任务被看做是标准错误信念任务。
一类是Baron-Cohen设计的意外地点(unexpected location)故事,也被称为“Sally-Anne”任务。
内容是:向被试介绍两个洋娃娃,一个叫Sally(她身边有一个篮子),另一个叫Anne(她身边也有一个盒子)。
Sally将一个小球放到篮子里,然后用一块布将篮子盖上,然后离开。
之后,Anne把球从篮子里拿出来放在盒子里。
最后,Sally回来了。
让被试回答问题:“Sally会到哪里去找她的小球?”。
实验选取了20名孤独症儿童、27名正常儿童和14名唐氏综合症儿童。
结果发现,80%的孤独症儿童无法通过上述错误信念问题,即使他们的心理年龄高于另外的两个控制组。
第二类标准错误信念任务是意外内容(unexpected content)。
在Perner等的研究中,实验者先向被试呈现一个普通的糖果盒,然后问被试:“你认为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被试一般都回答:“糖果”。
然后让被试看一下盒子里面的东西,让他/她知道盒子里装的实际上是铅笔。
接着实验者问:“假如其他孩子没有看过盒子里面所装东西时看到这个盒子,他会觉得里面装有什么?”结果发现,4岁以上正常的儿童能正确地回答是糖果,而孤独症儿童却不能正确回答,他们似乎不能理解仅仅看到盒子外表的人会认为盒子里面装的是糖果。
2.3 心理理论的临床应用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具有缺陷,所以有些研究者想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进行训练来改善其症状。
Hadwin 等( 19 97)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关于心理理论的训练,考察这类训练是否能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机能。
这些训练由三个方面组成,即对情绪、信念和假装游戏的理解。
研究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接受这些训练后,确实通过了有关情绪、信念的理解测试。
然而,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却没有显著的改善,尤其在如何保持一个话题,和对心理状态词汇的应用都没有显著的改进。
Chin & Bernard ( 2 000 )认为,虽然这些儿童经过心理理论训练后,通过了心理理论测试,但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了其他人的心理状态是存在怀疑的,也许被试在训练中学到的是心理推理技能,或是正确回答问题并不依赖于对心理状态理解的策略,所以没办法应用到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去。
于是,他们从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谈话技能入手,检验其是否能提高他们运用言语进行社会交流的能力,和在心理理论中的标准错误信念任务的测试成绩有无随着谈话技能的提高而提高。
他们训练五岁11个月、七岁5个月和七岁9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孤独症儿童。
研究发现经过训练,被试在“兴趣共享”的时间与谈话中的反应恰当的频率都很大程度地增加了。
通过训练,被试回答问题的次数、连续的话语增加了,不清楚的话语、无任何反应的次数减少了,目光接触增多、并且能够轮流说话。
然而,在相应的误念任务测验中被试仍然失败了。
虽然这个实验使用的样本数较少,但其结果仍然表明了对孤独症儿童谈话技能的训练确实有利于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上述两个研究证明,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效果。
早期的心理理论训练和干预有助于孤独症儿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促进他们与其他个体进行社会交往。
3 质疑虽然孤独症的心理理论假说得到许多实验结果的支持,但许多研究者对理论也存在质疑。
主要有神经科学的质疑和现象学描述的质疑。
3.1 神经科学证据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说的质疑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说受到了神经科学的质疑。
例如,心理理论在元理论的预设中将“理论”作为心智阅读唯一途径首先遭遇到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的挑战。
对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质疑了传统心理理论任务中的理论中介性预设,Sripada和Goldman认为,我们无需通过复杂的推论来理解心理,因为镜像神经元是进化赋予我们对心智阅读的快捷通道,它通过“无中介共鸣”(unmediated resonance)就能完成心智阅读。
此外,对镜像神经系统的成像研究证明,颞上回与顶下叶分别负责对他人与自我心理状态的解读。
再次质疑了心理解读与理解其他物理规则在机制上的一致性。
3.2 现象学描述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缺陷说的质疑按照理论论的理解,我们对心智的理解与基于逻辑与规则的推理类似,他人作为一个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黑箱,对其心理状态的推测必须借助理论才能进行推测。
然而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理解他人行为时并不首先尝试将其放置到一定的因果规律中进行推理。
就像我们几乎从未依据因果规则去推测那些在大街上遇到的或与之交谈的人们是否具有心理状态。
这一深层的确信远远超越了我们对科学假设的信念,并且这种信念不应因其缺乏理性而遭到拒绝。
4 结论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早期发展障碍,其临床症状包括情感、认知、社交及适应行为在内等多方面异常。
心理理论假说作为其解释之一,认为孤独症患者存在心理理论的缺失。
心理理论的主要研究范式是标准错误信念任务,该理论在临床上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然而,其理论基础却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参考文献autis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11(4), 325-334.Frith, U. (1997). The neurocognitive basis of autism.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2), 73-77.Perner, J., Frith, U., Leslie, A. M., & Leekam, S. R. (1989). Exploration of the autistic child's theory of mind: Knowledge, belief, Premack, D., & Woodruff, G. (1978). 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04), 515-526.Saxe, R., Carey, S., & Kanwisher, N. (2004). Understanding other minds: Link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Annu. Rev. Psychol., 55, 87-124.Tager-Flusberg, H. (1999).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and language impairments inWellman, H. M. (2011). The child's theory of mind.and communication.Child development, 689-700.ZahaviD 著.蔡文菁译.主体性和自身性——对第一人称视角的探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51,263,280-281陈巍, & 郭本禹. (2011). 自闭症儿童缺乏“心理理论” 吗?——基于神经现象学的解读. 中国特殊教育, (3), 31-35.李瑞锡, 江开达, & 彭裕文. (2010). 孤独症研究新进展.复旦学报(医学版),31(1), 110-115.莫书亮, & 苏彦捷. (2003).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5, 75-79.王辉, 李晓庆, & 李晓娟. (2009). 国内孤独症儿童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中国特殊教育, (7), 54-59.王益文, & 张文新. (2002). 3~ 6 岁儿童“心理理论” 的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1(11).杨娟, & 周世杰. (2007). 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6), 366-369.邹瑾, 王立新, & 项玉. (2008). 自闭症心理理论研究范式的新进展——“思想泡” 技术的运用. 中国特殊教育, (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