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红桥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古诗浣溪沙·红桥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红桥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红桥翻译赏析
《浣溪沙·红桥》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王士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注释】
①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

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

②一带:形容水状似带。

③雷塘:在扬州城外,隋炀帝葬处。

④迷楼:隋炀帝在扬州所筑宫室,千门万户,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称之迷宫。

【赏析】
作者任扬州OrG推官时,曾与友人修禊红桥,经常泛舟载酒于桥下。

此词除欣赏红桥美景外,还寄托怀古伤今之情。

词中怀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笔感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经典诗句】浣溪沙红桥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士祯

【经典诗句】浣溪沙红桥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士祯

【经典诗句】浣溪沙?红桥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朝代:清代作者:王士祯原文: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①桡:船桨,此指船。

②平山:指平山堂,扬州游览胜地。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④广陵:即扬州。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评解作者:佚名此词写舟中观看红桥景色,抒发怀古之幽思。

上片写美景诱人。

白鸟朱荷,碧波荡漾,画舫悠游,光艳照人。

面对绿柳红桥,不禁思绪万千。

回顾往事,怎不令人黯然消魂!下片借眼前景物,抒发感怀。

放眼远望,平山山外路漫漫,江潮汹涌水迢迢。

无数失群孤雁,空中徘徊。

这凄凉景色,勾起了无数新愁。

无法排遣,只好付于广陵潮水。

通篇含蓄、有神韵。

相关内容王士祯王士祯(?),原名王士?,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译文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

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注释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

一作“纱”。

有杂言、齐言二体。

铜花:铜镜。

比喻水波清澈如镜。

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

冷来秋:指比秋天还冷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

晓:清晨时分。

水花:荷花。

春休:春天结束。

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

叶先愁:树叶先凋谢。

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赏析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

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

“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

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

”“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

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

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

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

“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那么关于晏殊的浣溪沙我们该怎么赏析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晏殊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晏殊浣溪沙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译文: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

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

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晏殊浣溪沙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晏殊浣溪沙鉴赏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注释:⑴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

亦作苏州之别称。

据《吴越春秋》载: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王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⑵凝睇:凝聚目光而视。

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意思。

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

《庄子》:“肌肤若冰雪。

”郭象注:“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也。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所以说“雪”在这里是与“凝脂”同义。

⑶“吴主”句:吴王夫差的江山已覆没。

落日:喻亡国。

又解:“空落日”,在落日照耀下显得更空旷,意思是吴王的江山已不复见,只有夕阳西照。

⑷“越王”句:越王勾践的宫殿,也大半为荒草所掩。

芜:音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

乱草。

⑸菱蔓(wàn万):菱角的藤子。

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赏析: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词的上片写西施。

“倾国倾城”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姿色艳美绝伦的词语,始见于《汉书·外戚传》:李延年知音律、善歌舞,尝在汉武帝前起舞作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词首句“倾国倾城恨有馀”引出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倾国倾城”四字系指代越国浣纱美女西施,她在吴越之争中,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于吴王夫差,以惑乱吴国之政;“恨有余”,是说西施之恨无尽无穷。

“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两句似乎是对西施之恨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在姑苏台上春霄宫中,西施内心凄苦,她多少次在妆成侍宴之前还忍不住泪水暗流,她倚立风前深情远望,凝视着自己那南方白云深处的故乡。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似曾:好像曾经。

香径:指花间小路。

徘徊(páihuái):来来回回地走着。

【大意】
我一边听着新填上词的曲子,一边喝着芳香浓郁的美酒。

眼前的这一切,一点也没有变化,还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仍是同样的楼台亭阁。

渐渐落下的夕阳什么时候再重新升起呢?春来复春去,时序飞快地轮转着,枝头鲜艳的花朵转眼就零落萎谢,纷纷扬扬落了一地,显得那样无可奈何。

翩翩飞舞的燕子,好像是去年曾经见过的那几只,又回到了我身边。

在幽静的花园里,我独自在花间小路踱步,深深地感叹春色易逝,时光无情。

晏几道《浣溪沙》古诗原文及鉴赏

晏几道《浣溪沙》古诗原文及鉴赏

晏几道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

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

一春弹泪说凄凉。

晏几道词作鉴赏此词通过歌妓内心痛苦的真实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与怜惜。

全词以精美之词传达沉郁悲凉之情,貌似轻柔,而笔力沉重。

小晏词中,它是别具一格的作品。

词中先以浓墨重彩极言女子装饰之美、歌舞之乐,而末句却突作转折,写女子内心的坚贞与凄凉,两相比照,从巨大的反差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完整形象。

起首一句,写歌女贵人们要求下,梳妆打扮,争妍取怜,每日仔仔细细地画着自己的一双长眉毛。

一“斗〞字,已饱含辛酸。

次句更进一步描写:她象天上的行云那样轻浮,象纷飞的柳絮那样狂荡。

“行云〞,用《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意,暗喻歌妓的生涯。

“飞絮〞,旧诗词中常用杨花柳絮的飘流无定喻女子的命运和行踪。

“行云飞絮〞四字,不独写歌女的举止情态,也暗示了她的身份。

“轻狂〞,也是表象而已。

杜甫《绝句漫兴》诗:“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随风逐水,不也象征着女子身不由己、随人摆布的可悲境遇吗?前两句竭力写这位歌女的装饰和态度,强调她的“轻狂〞,是为了表现其现实生活与理想的矛盾——“不将心嫁冶游郎!〞这才是歌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她发誓不把自己的真心许给浪荡的男子。

语自李商隐《无题》诗“不知身属冶游郎〞化出,而其思想境界更高。

“身属〞,那是无可奈何的,也许是无法防止的,处社会底层的歌妓,被迫委身于那些玩弄女性的公子哥儿,可是,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其不可侵犯的领地的,身可属而心不可嫁,冶游郎决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爱情。

“不将心嫁〞,字字千钧,斩钉截铁,向人们揭示出一个被压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纯洁、美好的心灵。

过片二句,描绘歌女筵前伴人歌舞的情景:酣饮时溅出的美酒滴到歌扇上,使扇上的字迹都漫漶了;拈花弄草,把舞衣熏染得幽香袅袅。

“溅酒〞,谓其纵饮狂荡:“弄花〞,写其娇美情态。

歌扇舞衣,乃说明女子身分之物。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古诗赏析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古诗赏析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古诗赏析译文:篇一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篇二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夕阳西下,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篇章。

词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是“对酒当歌”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记忆中,最难忘怀却是去年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人生怅触。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故事赏析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注释五色芝:即灵芝。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注释五色芝:即灵芝。

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火三月不灭。

后世便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不理政务,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庭,颇有文名,陈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赏析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

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

“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

“西山”句,回忆曾将“西山晴雪”写入新诗的旧事,借眼前之景写怀念旧君情。

下片转写现实。

“焦土”二句,写蒙古军烧杀掠抢,社稷倾覆,故都化为焦土,而花枝树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复一年自开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

最后以亡国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沦为异国臣民,在亡国后又独自重游故都,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全篇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世事变迁,寓黍离之悲,是血泪和流的国难实录,语极痛切,情极感人。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篇2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欧阳修《浣溪沙》宋词赏析与讲解

欧阳修《浣溪沙》宋词赏析与讲解

欧阳修《浣溪沙》宋词赏析与讲解1. 原文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2. 译文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春水碧波荡漾,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中,传出荡秋千少女的欢笑声。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乐曲,频频交杯换盏。

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3.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四垂天:天幕四围下垂,这里形容水天相接、广阔无边的景色。

●六幺:唐代著名歌舞曲之一,又名“绿腰”“录要”。

摧拍:乐曲演奏到紧张、急促之处,称为“摧拍”。

4.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却自学成才。

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

5. 背景故事此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所作。

词人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游赏至堤上,见柳色如烟,游人如织,画船轻漾,春水连天,便情不自禁地吟成此词。

全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

6. 古诗讲解●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

首句写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

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古诗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翻译赏析《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前言】《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是由清代学者纳兰性德填词的作品。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

全词将历史的风物寓于当前红桥景物的描述之中,流露出一种兴亡之感和古今之叹。

【注释】①红桥:桥名。

在江苏扬州市。

明崇祯时期建造,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1] ②无恙:安好。

③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

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

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④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⑤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

⑥曾是句:长堤,指隋堤。

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

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

……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

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⑦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⑧近:靠近。

⑨迷楼:楼名。

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

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

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

《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

’乃名迷楼。

”【翻译】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1,等闲离别易销魂2。

酒筵歌席莫辞频3。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4。

注释:1一向:即一晌(shǎng),片刻、片时之意。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2等闲:随便、轻易。

销魂:伤神、愁苦。

3莫辞频:不要嫌酒筵歌席太频繁。

4“不如”句:化用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爱。

此句又见作者《木兰花》词:“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赏析:本篇也是《珠玉词》中的名作,其传诵之广远,几乎可与同调名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阕相比美。

词的主旨,不过是伤别念远,叹时光之有限,主张及时行乐。

表现手法也很简单,取眼前景物人事,以排遣愁怀。

首句,叹年光有限;次句,言离别伤神;第三句,直言以酒自遣,及时行乐;过片两句承“离别销魂”而来,抒发其特大特深的宇宙人生之感慨。

末句忽作转语,主张:与其徒劳无益地伤离念远,不如怜取眼前,取乐于当下。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千年以来众多读者的共鸣,主要原因在于它“情中有思”,在寻常感情的抒写中表现了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性的体悟。

试看词中虽然叹人生之有限,伤春光之短暂,恨情人之远离,但却不一味地沉溺于感伤与愁苦之中,而是善于自我排遣,跳出愁城,对人生进行一种理性的节制和反省;在认识到一味“念远”、“伤春”之徒劳无益以后,词人转而采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做出了“不如怜取眼前人”的理性的选择。

诚如叶嘉莹所指出的:“至于‘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仅仅是‘眼前’一个‘人’而已,而是所该珍惜把握的现在的一切。

”(《大晏词的欣赏》)本篇所借以打动人心的,主要就是这种既实在又超脱、既认真却不拘执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该被定性为“消极思想”的。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宋代:秦观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唐代: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红蓼(liǎo)渡头秋正雨,印沙鸥(ōu)迹自成行,整鬟(huán)飘袖野风香。

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发鬟。

不语含嚬(pín)深浦里,几回愁煞(shà)棹(zhào)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

浦:水滨。

愁煞:愁极了。

棹船郎:撑船人,即船夫。

帆尽:船已远去,不见帆影。

以“帆”借代船。

赏析: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

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

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

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

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

“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

“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

“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

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导读:本篇为闺情词,全篇写景却又句句含情。

词人以白描手法描写女子和月摘梅的情景,表现女子惜花爱春的美好情怀,同时又流露出对独处深闺的美人的倾慕和爱恋。

浣溪沙贺铸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拈粉香归洞户①,更垂帘幕护窗纱。

东风寒似夜来些②。

[注释]①洞户:指女子的居室。

②寒似夜来些;似:相当“于”,即“过于”义;夜来,即“昨日”;些:语辞。

全句意即:东风比昨天还冷啊。

【译文】楼角上刚消散一抹晚霞,淡黄色柳枝上暗栖着乌鸦。

美人正乘着明月采摘梅花。

她笑捻着梅花回到闺房,又放下帘幕遮护窗纱。

夜风劲吹寒意有些添加。

【评点】本篇为闺情词,全篇写景却又句句含情。

词人以白描手法描写女子和月摘梅的情景,表现女子惜花爱春的美好情怀,同时又流露出对独处深闺的美人的倾慕和爱恋。

上片描写的是室外的景色。

“楼角初销一缕霞”写在楼角的上面,一抹美丽的晚霞渐渐消散,给读者展开一幅充满动感的图画。

“淡黄杨柳暗栖鸦”点出此时为初春的景色,只见那淡黄色柳枝上,有乌鸦栖息的身影。

词人着一“暗”字,境界全出,渲染出清幽美好的氛围。

“玉人和月摘梅花”写得更美,玉人,本来是如玉一样的美人;而月下的玉人,则更是美不胜收;月下的梅花,那该是一幅“暗香浮动”的画面吧。

此处正是“以境衬人”,明月美,梅花美,那玉人当然是更美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如花似玉的佳人,趁着银白似水的月光,采摘暗香浮动的梅花,此时此刻,月、花、人三美相映,是何等美好的意境!短短七个字即向读者勾勒出一幅清丽美好的画面,让人有超凡脱俗的感觉。

下片描写的是室内的情景,主要表现了玉人的内心世界。

“笑撚粉香归洞”写美人笑着手捻梅花回到闺房的情景,令人仿佛听到了她的声音,还产生了追逐她踪迹的愿望。

为何“笑”?词中并未点破,难道是因梅花的清新气息让人喜悦,于是不由自主地会心而笑,还是因为想起了什么其他让人高兴的.事情来?词人深藏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

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古诗简介《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运用了渲染法和点染法。

词的上片描写深秋远眺之景,下片写女子在屋内百无聊赖,俱表现了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全词亦情亦景,交织浑融,表达了词人对昔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翻译/译文究竟是谁传来消息说木芙蓉花开的时候那人就会归来?长天一色,两行大雁缓缓斜向南飞去,晚秋的景致益发凄凉。

蒜头形的银制帘坠压着帘子,有人寂寞地独坐闺中,玉钗轻轻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踪迹杳无,菊花又盛开了,眼看重阳就要近了。

注释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⑵拒霜:木芙蓉花,俗称芙蓉或芙蓉花,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⑶银蒜:银制的蒜形帘押。

苏轼《哨遍·春词》:“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

”⑷玉钗敲竹:用玉钗轻轻敲竹,表示心事难耐,借以排遣愁怀。

唐高适《听张立本女吟》:“自把玉答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一作“玉钗敲烛”。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

词人在重阳节到来之时,为了抒发对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赏析/鉴赏文学鉴赏从词的内容来看,这是写重阳节到来,诗人又深切地怀念起往日的情人来了,他彷徨不安,踌躇难耐,遂赋此以排遣孤寂无聊的幽情。

值得注意的是词全从对方落笔,这就加倍地表现出他那强烈而深挚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上片写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开,斜燕南飞,而征人消息杳然,无人传递,倍感秋色凄凉。

此处秋景其实清爽:拒红霜,晴空碧,雁斜飞,并无黯淡之状。

瘦西湖名诗全文

瘦西湖名诗全文

瘦西湖名诗全文
瘦西湖名诗有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王士祯的《浣溪沙·红桥怀古》和郭麟的《瑶华慢》。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全文、出处、意思及赏析:
1.《浣溪沙·红桥怀古》
全文: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出处: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作品,他在游览瘦西湖时创作了这首词。

意思:词的上片写作者在扬州的所见所感,下片则抒发怀古之思和亡国之痛。

全词情思缠绵,操作婉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赏析: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瘦西湖的美丽风光,又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中的“红桥”和“绿杨城郭”成为了扬州和瘦西湖的代名
词。

2.《瑶华慢》(选上阕)
全文:小金山梅花欲残,香雪犹浮动山水间。

烟痕乍禁,禊事初修,尚薄寒时节。

双桨掠波,已喜得、桥外水光先活。

香南雪北,剩一片、冷云明灭。

出处:清代诗人郭麟的作品,他在游览瘦西湖时创作了这首
词。

意思:上阕主要描绘了瘦西湖小金山的春光和游湖的情景。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赏析:诗人以小金山的梅花为切入点,展现了瘦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

通过“香雪犹浮动山水间”等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瘦西湖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双桨掠波”等词句又生动描绘了游人游湖的欢乐情景。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原文: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

兰桡扶梦驻东流。

译文: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

兰桡扶梦驻东流。

注释: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tīng)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nì)于油。

兰桡(ráo)扶梦驻东流。

镜:谓水明如镜。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兰桡:装饰华美的舟船。

东流:安徽东流县,现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

赏析:在蓝天白云和绿水碧波之间,一叶小舟悠然而来,远山倒映在水中,夕阳洒满岸边芳草。

舟中人不禁为繁花似锦的春色深深陶醉,于是驻桡于东流。

末句“扶梦”二字,颖异可喜。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2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清代:王鹏运原文: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释:上林:上林苑,汉代长安苑囿,汉武帝自西域引入苜蓿,植于上林苑以饲马。

空阔:反用杜甫诗“所向无空阔”句。

赏析:此词借咏马自诉怀才不遇。

用典自然。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亦马亦人,语意双关。

抒写了内心的感慨。

“夕阳山影自萧森。

”飘逸、空灵,为全词增添情致。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3原文:浣溪沙·初夏明代:叶小鸾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

曲阑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

误他双燕未归梁。

注释:香到酴(tú)醾(mí)送晚凉,荇(xìng)风轻约薄罗裳。

曲阑凭遍思偏长。

酴醾:一种初夏开花的观赏植物。

荇:荇菜。

自是幽情慵(yōng)卷幌(huǎng),不关春色恼人肠。

误他双燕未归梁。

慵:懒散。

幌:布幔。

此指窗帘。

赏析:初夏傍晚,酴醾飘香,荇风轻约,词人曲阑凭遍,情思悠长,以至忘了卷帘,耽搁了双燕归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红桥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注释
①红桥:吴绮《扬州鼓吹词序》:“红桥在城西北二里。

崇祯间形家设以锁水口者,朱栏数丈,远通两岸。

而荷香柳色。

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又,王士祯《红桥游记》:“出镇淮门,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

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

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

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

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

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矶诸子偶然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而和之。

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

暖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

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千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
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王阮亭,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

少时多填词,有《衍波词》。

主“神韵说”,并主盟诗坛多年。

②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

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

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③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④曾是句:长堤,指隋堤。

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

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

……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

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⑤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参见《青衫湿遍·悼亡》注③。

一迷楼,楼名。

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

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

回环四合,上下
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

《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

’乃名迷楼。


赏析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

王士祯在其《浣溪沙》词序中云:“红桥同箨庵、茶村、伯玑、其年、秋崖赋”。

词共二首,其一系纳兰和作之本,词云:“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

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

淡烟芳草旧迷楼。

”词中亦有怀古之意,唯词题未予标出。

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

本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馈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

词以情景俱到之法出之。

上片写红桥一带之景物和感受,其今昔之感已见篇中。

下片点出炀帝旧事,怀古之意显明鲜活。

结处尤为深刻,“玉钩斜”、“迷楼”于一句中形成对比,意含深曲,令人回味深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