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工艺学——十大调味理论PPT幻灯片
烹饪工艺课件调味
食盐、 酱油 、 姜、葱 、 甜酸味浓、口味咸甜 蒜等 辣椒、花椒、食盐、味精、料酒 白糖、 醪糟 汁 、豆豉 、 麻辣味厚、咸鲜而香 五香粉、香油等 红油与酱油、白糖、味精 醋、蒜泥或香油 色泽红亮,味微麻辣 食盐、醋、糖、酱油、味精、料 葱、姜、蒜等 酒 豆瓣辣酱、食盐、酱油、味精 泡红椒 、料 酒 、豆鼓 、 甜酱、糖等 泡红辣椒、食盐、白糖、醋、姜 末、蒜末、葱丁 食盐、酱油、红油、花椒面、白 姜末、蒜末、葱花等 糖、芝麻酱、熟芝麻、香油、味 精 酸甜似荔枝,咸鲜在 其中 咸鲜微辣 咸、甜、酸、辣兼备, 葱、姜、蒜香浓郁 咸甜麻辣酸鲜香七味 并重而协调
单一味 作用 调味料 咸味 调味中的主味,提鲜,突出甜 盐、酱油、酱等 味,去腥解腻 甜味 增加鲜味,柔和滋味 白 糖 、 饴糖 、 蜂 蜜 等 酸味 去腥解腻,增鲜 香 醋 、 番茄 酱 、 柠 檬等 辣味 增香、解腻、压异味、增食欲、 辣 椒 、 胡椒 、 芥 末 助消化 等 苦味 除异味,增食欲 陈 皮 、 苦瓜 、 杏 仁 等 鲜味 增鲜、和味 味 精 、 鸡精 、 蚝 油 等 香味 芳香气味,刺激食欲,去腥解 香 油 、 料酒 、 香 料 腻 等
本课小结: 作业与练习: 一、解词 1、火候 3、勾芡 5、炸 7、爆 9、调味
2、水解作用 4、烧 6、炒 8、熘
改进措施:
二、填空 1、我国烹饪历来重视火候的运用,早在两千多年前 就有记载。 2、清朝的袁枚在 中也强调用火。 3、火力一般分为 、 、 、 等四类。 4、热传递的方式有 、 、 三种。 5、原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 , , , , , 六个方面的作用。 6、浆可以分为 , , , , , 六种。 7、勾芡的方法有 , , 三种。 8、烧的烹调方法根据菜肴成品色泽和工艺的不同,可分 为 , , 。 9、根据其成品特点,炸可分为清炸、——、——、——、——、 等几种。 10、根据其烹调方法,用料和成品特点的不同,炒一般分 为 , , , , 等几种烹调方法。 11、熘菜因技术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种。 12、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蒸可以分成 和 等方法。 13、在调味过程中味有四种变化 , , , 等。
烹饪概论PPT_图文
广义:除菜肴制作外,还包括面点制作。
烹饪史
烹饪史是研究中国烹饪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科学。
烹饪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断代史研究、专题史研究 地方史研究、通史研究 烹饪文物研究、烹饪古籍研究
烹饪工艺学
烹饪工艺学是研究中国菜点烹调工艺法则与规
一、筵宴的环节 宴会设计环节 菜点制作环节 接待服务环节
基础 关键 保证
二、筵宴的构成
酒水冷碟 开席见彩 热炒大菜 美食纷呈 饭点茶果 以精取胜
龙头 象肚 凤尾
三、筵宴的要求
1、主旨的鲜明性 2、配菜的科学性 3、工艺的丰富性 4、形式的典雅性 5、接待的礼仪性
第四节 筵席改革与试行分餐制
一、筵席改革
陶鼎
陶钵
先秦青铜炊餐具
饕餮纹鼎
四羊方尊
龙纹斝
父丁簋
铜牛尊
春秋战国的烹饪
1 以人工培育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源。 2 铁质锅釜崭露头角,动物性油脂和调味品日渐增多,菜肴制法和
味型也有新变化。 3 继周天子食单后,又推出新颖的楚宫宴席,形成南北争辉的局面。 4 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地方菜初露苗头。 5 烹饪理论初有建树,推出《吕览·本味》和
3 水烹法和气烹法的发明
陶
水烹:以水作传热介质
罐
煮、熬、焖、煨
汽烹:以蒸汽作传热介质 蒸、酿
陶 甑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
四个历史时期: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
隋唐宋元 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
约500年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PPT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35
一、果蔬原料的变化特征
(一)风味的变化 (二)质地的变化 (三)色泽的变化 (四)成分的变化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36
二、禽畜原料的变化特征
(一)风味的变化 (二)肉色的变化 (三)质地的变化 (四)成分的变化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26
三、以水蒸汽为传热介质
(一)水的汽化 (二)水蒸汽作为传热介质的特点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27
四、其他传热介质
(一)金属 (二)盐 (三)空气及无介质传热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28
第三节 传热方式与传热过程
一、传热方式 二、传热过程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29
一、传热方式
(一)热传递的概念 (二)传导 (三)对流 (四)辐射
教学重点 烹饪、烹调的概念, 中式菜肴的特点, 风味流派形成的原因与
特征, 常用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勺工的基本操作要领。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4
第一节 烹调的起源与发展
一、烹饪、烹调的含义 二、烹调的起源 三、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5
一、烹饪、烹调的含义
(一)烹饪 (二)烹调 (三)烹调的作用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33
二、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
(一)以油为加热介质 (二)以水为加热介质 (三)以蒸汽作加热介质 (四)烘烤的方法 (五)电子加热的方法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
34
第五节 烹饪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一、果蔬原料的变化特征 二、禽畜原料的变化特征 三、水产原料的变化特征 四、调味原料的变化特征 五、传热介质对原料风味和成熟的影响
第三节 烹调的主要设备与用具
中国烹调工艺学PPT课件
二、清理加工的基本方法31、、根热据力节去约皮的法原(则也进叫行沸加烫工去皮法)
2、化学去皮法(碱溶液去皮法)
三、植物性原料的清洗加工31、、手流工水去冲皮洗法法:
42、、冷盐冻水去洗皮涤法法:: 3、化学药品洗涤法
No Image
.
No
13
Image
第三节 陆生动物原料的宰杀与加工
中
国
烹
调
工
艺 的
三
四
形 成 与 发 展
中国烹调工 艺完善阶段: (唐宋时期 公元618— 元末的公元 1368年)
中国烹调工 艺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1368—— 民国初期 1912年)
.
No
44
Image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烹调工艺的技术特性和特点
一、风味流派体系的建立
二、中国菜系的基本特性
三、中国烹调技术的性质和作用
5、脑的整理与清洗
6、头、脚、尾及其他部位整理
No Image
.
No
19
Image
第二章
第四节 水生动物原料的清理与加工
目的是为制熟加工提供纯净的、清
一 、
洁卫生的合格原料。
加
工 目 的
内容:宰杀、去鳞、除鳃、褪沙、 剥皮、去壳、摘洗等
和
内
容
No Image
.
No
20
Image
((12))二活汆、杀杀其9::0方加%法热工是水将的泡小烫程鲨1~鱼序3放与分入钟7方捞0%法出—,然
一、禽类原料宰杀加工的目的及其控制
(一) 目 的
是将其活体致死,并消除体外羽 毛等角质物质;清除体腔血渍、 黏液及其他杂质;整理内脏并将 动物躯干加工成肉型体片,为制 熟加工提供直接使用的精、洁原 料。
烹调工艺学.(高教出版社)PPT课件
.
25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鉴别
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烹饪原料 的特点、品种、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或检测,从而确定烹 饪原料的质量优劣,保证正确地选择和利用优质烹饪原料。
.
26
一、烹饪原料鉴别的目的及意义
1、提供安全保障 2、提供合理营养 3、充分表达风味
.
27
炖
爆
腰
炒
酥
腰
花
.
45
2、胃(肚) 加工时采用盐醋搓揉,再里外翻洗,使里外粘液脱离,
修去内壁的脂肪,用清水反复冲洗。
爆 双 脆
.
46
• 3、肠
主要用大肠进行烹饪。肠的整理与清洗胃(肚)一样,只要是利 用盐醋搓洗法、里外翻洗法和焯水后再清洗的方法。
九 转 大 肠
.
47
4、肺 采用灌洗的方法进行洗涤。
.
20
厨房岗位
1、加工部门:是原料进入厨房的第一生产岗位,主要负责 蔬菜、水产、禽畜、肉类等各种原料的拣摘、洗涤、宰杀、 整理,即所谓的初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洗涤、处理也 在初加工范畴。
2、配菜部门:又称砧板或案板切配,负责将已加工的原料 按照菜肴制作要求进行主料、配料、料头(小料)的组合 配伍。
烹调工艺学
主讲:左 旦
.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烹饪概述
一、概念 烹调工艺学是以传统风味菜肴的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
总结和揭示中国风味菜肴制作工艺一般规律的学科。
.
2
烹调工艺学的概念
• 其他解释
1、烹调工艺学是研究对烹饪原料进行初加工、切配、 调味、加热或腌拌,使菜肴成品符合预期规格风味要求 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烹调工艺学》PPT课件
醋。 香辣类:咖喱粉、姜黄。 辣咸类:辣酱油。
目录
菜肴成形技法
切:把不同的原料切成所要求的形状。一般有 直刀法、斜刀法。
片:片是用刀片出所要求的形状,可分为平刀 片和斜刀片
旋:旋是用刀将原料旋成所要求的形状。 卷:是把原料,根据特定的要求卷成特定的形
口味的配合
目录
配菜对主要原料来说,主要 起解腻、帮助消化以及 调配口味的 作用。如烤鸭、猪肉之类油腻大的菜 肴,长配以烤苹果、酸菜、酸黄瓜等; 而炸鱼等菜,则配以柠檬角或柠檬片 等。
少司的种类和作用
目录
少司根据稀、稠和口味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冷 少司,2热少司。
少司一般又细分为:1浓、2薄、3稀、4清四种。菜肴 加入少司或浇上少司,可起到增强滋味、改变色泽、 保持温度等作用。
五、点心面包加工间
目录
点心面包加工间是各加工间 中唯一能单独工作的加工间,它不需 要其它加工间的配合,就能制出食品。 其任务是制作各种面包、蛋糕、各种 奶油点心、饼干及茶点。总之,凡是 面点的食品均由该加工间供应,品种 的多少及质量的高低,要视面点厨师 的技术。
配菜的常识
目录
营养的配合 颜色的配合 口味的配合
配菜类:配菜是西餐常用的的一种蔬菜制品.西餐不 仅把动植物原料放在一起炒食用,而且时常把鱼肉类 原料单独烹制后,佐以不同的配菜食用,可以增强营养, 具有美感增进食欲.
鱼虾类:鱼虾类食品是西餐中受人欢迎的一类食品. 鱼虾类的食品肉质松软,易消化吸收是语病弱者使用, 故鱼虾类食品为软食. 鱼虾类还含有钙等维生素.所 以经常使用鱼虾类食物可以弥补食物蛋白质的不足.
二、空气导热法 三、油导热法 四、金属器皿导热法
烹调工艺学 全套课件
两脚自然站稳,腹部与菜墩保持一定距离,上身略 向前倾斜,前胸稍挺,两眼注视双手
2020/4/4
3.3 常见刀法的运用
➢直刀 刀刃向下与原料和菜墩平面垂直,上下运刀。 常见直刀法的适用对象 直切:嫩脆的植物原料,莴苣、萝卜 推切:细嫩有一定韧性的原料,瘦肉、肝 锯切:坚韧或松软易碎的原料,卤肉、带筋 的肉、面包
2020/4/4
2020/4/4
3.4 勺的运作机理和方法
➢翻勺的力学原理 ➢翻勺操作要领 ➢翻勺的作用 ➢翻勺的适用范围 ➢常见翻勺方法
2020/4/4
3.4.1 翻勺的力学原理
翻勺的四个分解动作 推,拉,扬,送
分解动作的力学意义 推:提供抛体运动的初速度 拉:增大相对运动的速度 扬:产生向上运动的分速度 送:提供原料的着落点
2020/4/4
1.4 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烹调工艺学在现代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烹饪与传统食品加工的关系
➢传统食品的加工主要是菜肴制作和原料的保存 ➢烹饪是传统食品加工最主要的方式 ➢原料保存是烹饪的重要环节
烹饪与现代食品加工的关系
➢烹饪是现代食品加工的基础和源泉
2020/4/4
1.4 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2020/4/4
4.2.3 家禽初加工工艺
➢漂烫:将原料放入合适温度的热水中一边浸 泡一边翻动,将其漂烫均匀。 ➢褪毛:趁热首先褪去翅膀上的硬羽,然后从 腿部到颈部依次褪净全身羽毛。 ➢开膛:根据菜肴加工需要,选择合适开膛方式。 ➢取内脏:及时取出内脏,分类放置,拔出气管和 食管 ➢洗涤:用洁净清水将原料冲洗干净。 ➢整2理020/4内/4 脏:将内脏进一步分类,然后分别整理。
2020/4/4
2.2 生产设备
中国烹调工艺学课件
• •
中国烹调工艺学
第 一 章 概述
• [教学目的] • 1、了解世界烹饪中的三大菜系的现状特征。 • 2、了解和掌握中国烹调工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3、掌握和了解中国烹调工艺的技术特性和特点 • 4、掌握中国烹调加工工艺的研究内容 •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中国烹调工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烹调工艺学
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烹调工艺学的历史使命
➢菜肴加工的标准化和方便化
发展中央厨房,建立配送中心
➢营养上的科学和平衡
合理搭配,饮食有道
➢消费上的个性化和大众化
连锁经营和专卖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和有机食品 中国烹调工艺学
第 二 章 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清理加工工艺
第一节 烹饪原料选择
一 选料的目的与意义
洗净即可
No Image
中国烹调工艺学
No Image
二、家畜类原料的宰杀加工与清理
(
一
)
(一)放血
家
畜
(二)褪毛与剥皮
类
原
料
(三) 开膛
的
宰
杀
(四) 开片
加
工
No Image
中国烹调工艺学
No Image
( 二
1、肾脏整理与清洗
)
畜 类
2、心脏整理与清洗
原
料
内
3、肺腑整理与清洗
脏
的
清
4、肠胃整理与清洗
No Image
(二)宰杀加工及其控制
选方 择法
的
煺 毛
膛开
理内 脏 整
工洗 涤 加
No Image
中国烹调工艺学
烹饪技术电子课件第五章调味
2. 芥末糊
芥末粉味辣而带有苦味,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调和苦味而突出香辣味。 用料:芥末粉 500 克,水(温开水)375 克,醋 250 克,植物油 125 克, 白糖少许。 制法:先将芥末粉用温开水和醋拌匀,再加入植物油和白糖,搅拌均匀, 静置 30分钟即可使用。因糖醋能除去苦味,油能增进香味,调好后可成为香 辣味突出而无苦味的芥末糊。
161
7. 豆豉汁
豆豉汁色泽呈棕黑色,有浓郁的豆豉清香,多用来烹制蒸烧类菜肴。 用料:豆豉 500 克,花生油 75 克,老抽 3 克,白糖 20 克,味精 20 克, 精盐25 克。 制法:将豆豉洗干净,用刀剁碎,在炒锅中炒干,放入花生油,上笼蒸透, 然后加入老抽、白糖、味精、精盐,调拌均匀即可。
157
3. 糖醋汁
糖醋汁的制法有多种,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做法有两种,一种不放番茄酱, 另一种放番茄酱。
第一种: 用料:香醋 100 克,白糖 150 克,酱油 10 克,精盐 2 克,湿淀粉 20 克, 植物油 50 克,水 50 克,葱花 20 克。 制法:炒锅洗净下入香醋、白糖、酱油、精盐、水,成汁后下入葱花,用 湿淀粉勾芡,汁沸后下入热油,用武火将汁烘活即成。
176
2. 加热形成的色泽
即在烹制过程中,原料表面发生色变所呈现的一种新的色泽。加热引起原 料色变的主要原因是原料本身所含色素的变化及糖类、蛋白质等的焦糖化反 应产生的。例如,虾、蟹本身的颜色为青色,加热后变为红色,这是因为虾 含有的虾青素在加热后变成虾红素,而呈现红色。白色的馒头经油炸后变成 金黄色,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焦糖化反应。
152
一、常见菜品味型的主要特征
我国常见菜品味型的主要特征见表。
我国常见菜品味型的主要特征
中国烹饪工艺学——十大调味理论
在烹制调 味时 ,要遵循调味的季节性 , 冬则味醇浓厚 , 夏 则清淡凉爽 。
这是古代早期调味理论的经验总结。其核心理念就是讲究调 味的“中和”和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过不欠,持中协调,才是 调味最好的菜品,这个调味原则和基本规律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
“中和”调味理论已深植各地烹调师的烹调技艺中。如江苏 菜强调的是“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咸甜适中,清鲜平和”的调味 特色;广东菜的口味讲究“ 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肥而 不腻”的调味特色。各地菜系都以适应本地的调味特色,调辅料 的 “中和”运用,达到口味“和美”的目的 。
在中国烹饪中,“五味”是本体,“调”是手段,“和” 是目的。它是一个烹调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体,是一个系统。 “五味调和”,尽在 “中和” 。
二、“ 本味 ”调味论
中国烹饪“本味”调味理论就是要充分体现烹饪原料的自然 之味和自然之美,突出原料之本,并把握原料的优劣,通过调味 全力灭腥、去臊、除膻,排除一切不良的气味 。
6、袁枚:“ 切葱之刀 ,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 粉”。以免影响原料的本味 ,使其风味尽失。过分的依赖调味品 , 会使人们在品味菜肴时产生单调之感 ,不利于在烹调中显示出 “ 一物一性,一菜 一 味”的多样风格 。
7、李渔《闲情 偶 寄》 :“ 笋 ” 曰: “ 论蔬食之美者, 曰清 、 曰洁 、曰芳馥 、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 在,能居 肉食之上者,只在一 字之鲜 ”。 这是本味者的真实体验。到 过农 村的人 ,到菜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 ,往锅里投入刚收割打出的稻 米 ,从厨房里烹出刚捕捞的活 鱼… …尽管烹调方法异常简单 ,但 那种特殊的本 味之鲜 ,是给人无限回味的 。
中国烹调工艺学二PPT优秀课件
是筵席的四大支柱。其中头菜是筵席的最核心。
3、辅佐菜肴的配备 辅佐菜肴与核心菜肴一同构成筵席完整的美食体系。 4、筵席菜目的编排顺序
一般是先冷后热,先炒后烧,先咸后甜,先清淡后味浓。
2021/6/3
6
三、影响筵席菜点组配的因素
(二) 依配制对象的存在关系分:
1.单份菜配制 2.成套菜配制
2021/6/3
2
(三) 依实践操作的难易程度分: 1.一般菜配制 2.特色菜配制
第二节 单个菜肴的组配工艺 (3课时)
一、定义 是按照标准菜谱的规定要求,将制作某种菜肴需要的原料种
类、数量、规格选配成标准的分量、使其成为可供直接食用的菜 肴,或能够直接烹调的半成品的操作过程。
c.咸鲜味
是菜肴烹制中的基本复合味,是由咸味和鲜味调和而成的。
d.麻辣味
是由花椒的麻味,辣椒的辣味,食盐的咸味调和成的,是富有刺 激性的复合味。
e.怪味
是由咸、甜、辣、麻、鲜、香料配制而成的。是川菜中的独特味 型。
2021/6/3
11
四、预制复合味调味品的配方与应用 1、预制复合味的定义 预制复合味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或复合调味品、油 脂和其它原料,经加工制成备用的调味品,需用时还需根据不同要 求。 2、常用预制复合味举例: 辣椒油 复制酱油 芥末糊 椒盐 椒麻糊 油酥豆瓣 等
2021/6/3
1
第一章 菜肴的组配工艺 (8课时)
第一节 菜肴的配制的各种类型 (3课时) 一、菜肴配制的类型 (一) 依菜肴配制在烹调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分:
1.冷菜配制
配制一般冷菜的方法有三种:单一原料冷盘的配制、多 种原料冷盘的配制和什锦冷盘的配制。
烹饪工艺学课件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烹饪工艺学课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中国烹饪工艺技术的基本要求,理解中国烹饪的主要特点,了解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简单过程。
本章共讲述二节内容:第一节中国烹饪概述第二节仍任工艺学的基本要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烹饪概述一、中国烹饪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烹饪的主要特点。
三、烹饪和烹调的定义及其区别。
第二节烹饪工艺的基本要素一、中餐菜肴制作的一般程序中餐菜肴的加工程序大体如下:1、原料的鉴别和选择。
首先要保证新鲜,确保卫生安全。
2、原料的初(粗)加工,目的在于除去原料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包括粗糙、异味、污秽、有害等部分。
3、根据菜肴制作要求、选择原料中最实用的部分,即利用原料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分别制作不同特色的菜肴。
4、根据菜品的设计要求,对不同档次的原料进行精加工,包括刀工处理、整体菜肴的坯型设计,浆汁糊芡的配置和运用等等。
5、进行菜肴的整体组配,主配原料的种类、加工形态和用量要恰到好处。
6、进行熟制处理。
7、根据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的风味要求,进行分为调配,其具体实施往往贯穿在菜肴制作的全过程中。
8、将经过熟制和风味调配的菜肴成品进行上桌前的造型设计,选择符合美学要求的盛装器皿和使用合理的盛装技巧。
9、进行点缀、围边等美化处理,务必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切不可以造成二次污染。
10、上桌时要注意菜肴食用的温度要求,用于卷包等辅助食品和蘸浸的外用调料碟要配全品种,一起出台。
二、烹饪工艺的基本要素1、原料我们在当代选择食物的原料时,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护地球生态的半衡,许多种过去长期食用的野牛动植物,应该也必须退出人们的食谱,这一点已经是刻不容缓;②以现代科学的成就去总结验证历史上那些曾经被人们信奉的传统说法,合乎科学的要发扬光大,积极推广,不合乎科学的应该予以废弃,不要再以讹传讹;③继续扩大食物原料资源的普查,引进新品种。
中式烹调技艺PPT课件
5、浙江菜系 6、福建菜系 7、安徽菜系 8、湖南菜系
目录
刀工刀法 烹调技艺 烹调方法 八大菜系 水烹法
油烹法
汽烹法
直刀切
技术要领: 左手运用指法向左后方向移动,要求刀距相等,两手协调配合、 灵活自如。刀具在运行时,刀身不可里外倾斜,作用点在刀刃 的中前部位。
适用原料:适合加工脆性原料,如白菜、 油菜、荸荠、鲜藕、莴笋、冬 笋及各种萝卜等。
目录
刀工刀法 烹调技艺 烹调方法 八大菜系 水烹法
油烹法
汽烹法
滚料切
技术要领: 无论是加工哪种质地的原料,每完成一刀后,随即把原料朝一 个方向滚动一次,每次滚动的角度都要求一致才能使成形原料 规格相同。
适用原料:
直刀滚料切适合加工一些 圆形的脆性原料,如各种 萝卜、冬笋、莴笋、黄瓜、 茭白、土豆等。
适用原料:
拉刀切适合加工韧性较弱 的原料,如里脊肉、通脊 肉、鸡脯肉等。
目录
刀工刀法 烹调技艺 烹调方法 八大菜系 水烹法
油烹法
汽烹法
推拉刀切
技术要领: 左手扶稳原料,右手持刀,先用推刀的刀法将原料切断(方法 同推刀切),然后,再运用拉切的刀法将后面的原料切断(方 法同拉刀切)。如此将推刀切和拉刀切连接起来,反复推拉切, 直至切完原料为止。
直刀砍
技术要领: 右手握牢刀柄,防止脱手,将原料放平稳,左手扶料要离落刀 点远一点,以防伤手。落刀要有力、准确、尽量不重刀,将原 料一刀砍断。
适用原料: 适合加工形体较大或带骨 的韧性原料,如整鸡、整 鸭、鱼、排骨、猪头和大 块的肉等。
目录
刀工刀法 烹调技艺 烹调方法 八大菜系 水烹法
油烹法
汽烹法
跟刀砍
技术要领: 左手持料要牢,选好原料被砍的位置,而且刀刃要紧嵌在原料 内部(防止脱落引起事故)。原料与刀同时举起同时落下,向 下用力砍断原料。一刀未断开时,可连续再砍,直至将原料完 全断开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代袁枚《随园食单》对“本味”调味有许多独特的见 解。“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善制菜者,须多设 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余 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 ”
调味理论作了深刻的阐释:“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其齐甚微, 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
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 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 熟而
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
而不睺 。
这是古代早期调味理论的经验总结。其核心理念就是讲究调
3
红案和白案
红案
制作菜肴的工种叫红 案 ,指烹调制作。
肉类 水产 蔬菜 中式烹调师
白案
制作面点的工种叫白 案 ,指面点制作。
米面 杂粮 其他 中式面点师
4
中餐烹调技术的三大要素
精湛
• 原料特点 • 刀法 • 效率 • 标准
精确
• 水温 • 油温 • 火力 • 成熟度
精准
• 调味品 • 味型 • 方法 • 风俗
味的“中和”和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过不欠,持中协调,才是
调味最好的菜品,这个调味原则和基本规律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
“中和”调味理论已深植各地烹调师的烹调技艺中。如江苏
菜强调的是“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咸甜适中,清鲜平和”的调味
特色;广东菜的口味讲究“ 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肥而
不腻”的调味特色。各地菜系都以适应本地的调味特色,调辅料 的
6
十大调味基础理论
“ 中和 ”调味论
“ 本味 ”调味论
“ 时序 ”调味论
十大基础 理论
“ 地缘 ”调味论 “ 适口” 调味论 “ 相物 ”调味论
“ 优选” 调味论
“ 养生” 调味论
“ 秘制” 调味论
“ 模糊 ”调味论 7
一、“ 中和 ”调味论
1、“中和”理论最早源于中国古时代的“中和之道”。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讲究“五味调和 ”。特别是春秋时 期 ,孔子的中庸思想进一步深化 ,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从而形 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礼记·中庸 》曰:“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和哲学观念,其含义有“中度”、 “ 执两用中”、“和”,提倡“无过无不及”的中庸适度原则 。 “ 过犹不及”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乃是贯彻孔子思想体系各 个方面的一条主线,同时又是他处理社会问题的方法论 。
12
袁枚指出了选料 、切配 、调和 、火候 等方 面要注 意的 问题 , 如荤食品中的鳗 、鳖 、蟹 、牛羊肉等 , 本身有浓重 的 或 腥或膻的味道 , 需要“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 而去其弊 ” 。
3、金元时期,朱丹溪《茹淡论》中说:“ 味有出于天 赋 者,有 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 者,谷蔬菜果 ,自然 冲和之味 , 有食之补阴之功 ,此《 内经 》所谓味也 ”。
中国烹饪工艺学
——调制工艺
李天佑
国中中国国中
家国国家家式
食 品 安 全
餐 饮 职 业
烹 饪 大 师
级 中 式 烹
高 级 公
烹 调 高 级
专经
调共技
家理
评营师
委人
委养
员
师
1
中国烹饪工艺学——调制工艺
第一章 中国传统调味技艺的十大基础理论 第二章 调味工艺 第三章 调香工艺 第四章 调色工艺 第五章 调质工艺
4、清代《 养小录 》:“ 烹饪燔炙 ,毕聚辛酸,已失本 然之味矣。本然者,淡也。淡则 真。昔人偶断肴馐 ,食淡饭 , 曰 :‘ 今日方知真味 ,向者几为舌本所瞒 ’。
5、袁枚 :“ 味要清鲜,不可淡 薄。…… 清鲜者,真味 出 ”。“ 味要清鲜,不可淡 薄。…… 清鲜者 , 真 味出 。”
13
一般人在品尝中注重的主要还是原料的美 味,“ 吃鸡要有 鸡味 ,吃鱼要有鱼味” ,其 次才是调味品的滋味 。
8
3、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政治家晏婴对“和”的概 念以烹调等为例作了发挥,曾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xīhǎi 泛指佐餐的调料)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之以薪。宰夫和之, 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齐(音剂)之,使酸咸中和;济,指增益之意;不及,谓酸 咸不足,则加盐梅;泄,指减;过,指太酸太咸,则需加水以减 之。调味时若“济其不及”和“以泄其过”,必须用“齐”之技
刀工Βιβλιοθήκη 火候调味5
第一章 中国传统调味技艺的十大基础理论
五味调和是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核心, 它源 远流长,内涵丰富。 自古及今,不同地域 、不同时空、 不同人的进食要求培育出无比丰富的调味技艺和饮食 文化资源,也促进了烹调技术手段的多元特色和风味 多样的美馔佳肴。 中国传统的调味技艺是对饮食五味 的性质和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这种认识,归纳起来, 主要有十大调味理论指导着人们的烹饪生产与实践 。
2
中国烹饪工艺学概述
烹饪
是指人类为满足生理需要和 心理需求,把食物原料用适 当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制 造成餐桌食品的生产和消费 行为,是人类饮食活动的基 础之一 。
家务活动
烹调技术 面点技术 其他
烹调
烹调只是烹饪行业中的一个 具体工种和烹饪学科中的一 个概念或一门课程。仅指做 菜的烹饪技术。
热菜 冷菜 制汤 其他
去达到“和”之目的,这是“中和”调味理论形成的基础 。 “中和”调味理论,强调的是“适中”、“适度”、“中 正”。调味中的“和”强调的是“中和”,这是我国最传统的 “调味”方法。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调和理论,利用不同的调味品, 经过合理的调配使菜品达到美味可口的最佳状态。
9
4、中国第一部烹调专论《吕氏春 秋·本味 》,它对“中和”
“中和”运用,达到口味“和美”的目的 。
10
在中国烹饪中,“五味”是本体,“调”是手段,“和” 是目的。它是一个烹调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体,是一个系统。 “五味调和”,尽在 “中和” 。
11
二、“ 本味 ”调味论
中国烹饪“本味”调味理论就是要充分体现烹饪原料的自然 之味和自然之美,突出原料之本,并把握原料的优劣,通过调味 全力灭腥、去臊、除膻,排除一切不良的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