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曼昆提出的一套经济学理论,它提出了十大原理,这些原理对于当今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无论多么发达的社会,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第二,消费者的自私性。
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利用的,他们会选择最能满足他们欲望的产品,而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产品。
第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会根据市场趋势调整产品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第四,供求平衡原则。
市场供求是由企业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当这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市场价格就会稳定。
第五,生产要素的移动性原则。
生产要素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生产结构。
第六,劳资博弈原则。
劳资双方通过博弈来确定劳动报酬,而劳资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
第七,市场竞争原则。
当市场存在多家企业时,企业之间会形成竞争,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八,外部效应原则。
当企业的行为影响到他人,但又不能直接得到报酬时,就会产生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必须得到政府的监管。
第九,社会最有利原则。
政府的政策必须以社会最有利为准则,即以最大化社会效用为目标,而不是以利益少数人为目标。
第十,经济发展原则。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追求短期利益。
以上就是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他们对于当今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原理。
只有掌握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
在这门学科中,有十个基本原理贯穿始终,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意味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比如,一个人在有限的收入下,需要决定是购买更多的食品还是更多的衣物;一个国家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需要决定是将资金投入教育还是医疗。
这种权衡取舍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却是无限的。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而被放弃的选择中所带来的价值,就是我们做出当前选择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那么他放弃的继续深造所带来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入,就是他选择工作的机会成本。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正如前面提到的机会成本,理解某种东西的成本不仅仅是我们为了得到它所付出的金钱,还包括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其他机会的价值。
比如,一个企业决定投资一个新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成本,还要考虑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
对于个人来说,时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当我们选择用时间做一件事情时,就意味着不能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
比如,周末选择在家休息,就放弃了外出社交或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这些被放弃的机会就是在家休息的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一个航班时,会比较增加航班所带来的额外收入(边际收益)和额外成本(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增加航班就是有利可图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决定是否要购买更多的商品时,也会考虑边际量。
比如,在购买面包时,如果第一个面包能解决饥饿问题,带来很大的满足感,那么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可能就会减少。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一、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即依赖于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量。
当供应比需求多时,价格下降;反之当供应比需求少时,价格上升。
二、“边际理论”边际理论是市场经济中使用最多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主张通过增加或减少价值来提高收益。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单位的收入增加时,不一定会提高总收入,而是依赖于收入增加的多少。
三、最优分配原理最优分配原理是指公平、合理地将利益和责任分配给各个效益者。
在各个权利和义务之间,应该找到最优的分配方式,即将利益最大化,以满足任何组织的目的。
四、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理是指消费者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即追求获得最大利益。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把利益最大化作为决定因素,以达到最大收益的目的。
五、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原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原理是指通过社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取得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必须重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
六、利润最大化原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即企业追求获得最大的利润,通过价格、产出、市场结构等管理策略,将收益最大化。
七、最低成本原理最低成本原理是企业行为的基本原则,即企业在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时,应当尽可能降低成本,以便降低价格经营招揽客户,以壮大企业产业利润。
八、利用经济技术进步原理利用经济技术进步原则是指keep利用最新的经济技术进步,不断改善生产设备环境,增加产量,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效益的原则。
九、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原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原则是指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发展和维护社会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时,应当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十、资源有效利用原理资源有效利用原则是指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更节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它们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选择,并且我们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
这种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任何东西的成本都是已放弃的其他东西在做出任何决策时,我们都需要考虑成本。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必须放弃其他选择。
3.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下一个步骤的成本和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4.人们对激励的反应当人们面临激励时,他们有一定的倾向去做出反应。
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来探讨市场和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5.贸易有利于双方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按照经济学原理,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互惠互利,这意味着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6.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市场是经济学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如果市场能够自由运作,它能够为资源的分配带来效率和公正。
7.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物品,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共卫生设施。
政府可以在市场无法提供这些物品时提供它们。
8.政府可以干预市场尽管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但有时市场会遇到问题。
这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问题。
9.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价格上升,需求会下降。
这是因为消费者会更加节约地使用资源,或者寻找其它更便宜的替代品。
10.社会成本要比个人成本高个人成本是指为个人做出某种选择的成本,而社会成本则是整个社会为某项选择所支付的代价。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成本比个人成本更加重要,这是因为社会成本影响了整个社会。
以上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这些原理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首先是权衡取舍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在各个选项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呵呵,确实要好好学习,将来组织了家庭,我要学会如何管理家庭,让我的父母妻儿过上安定的生活。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1、1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大炮和黄油”、“效率和平等”●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平等equ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福利制度、失业保障、个人所得税,for equity not for efficiency”●“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而往往涉及到灰色地带。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个人或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公共决策者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收益。
当公共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事情就会以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束。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在分析一项政策时,不仅考虑直接影响,还应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就会使人们改变行为。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很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人和人如何交易?”●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原理”●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所有人关心自己的福利分散决策,但事实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金·弗里德曼提出的,它们描述了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下面是其中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会考虑成本和效益。
2. 机会成本是所有决策的关键:机会成本是指放弃某种选择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并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选项。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的效果。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量时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动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以追求个人利益或实现目标。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贸易可以使不同地区和个人之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互利互赢的局面。
6.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分配,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7. 政府可提供公共产品和处理市场失灵:政府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在市场失灵时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护经
济的稳定。
8. 政府政策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出现意外的结果,因为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
9.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物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因为人们会寻求替代品或减少消费。
10. 经济增长的长期结果是通货膨胀: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原理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十大经济学原理
十大经济学原理第一大经济学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得到所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因此他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取舍。
这一原理在个人生活中同样适用,比如在购物时需要在价格、质量、品牌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大经济学原理是“成本是为了做出决策而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一原理强调了机会成本的重要性,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其他的东西。
在企业经营中,也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比如投资某项项目的同时,可能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项目的机会。
第三大经济学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一原理指出,理性人会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
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
第四大经济学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这一原理强调了激励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比如奖励可以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惩罚可以遏制人们的不良行为。
第五大经济学原理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这一原理说明了贸易的重要性,通过贸易,不同的个体可以互相交换所需的物品和服务,从而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得到提高。
第六大经济学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方式”。
这一原理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七大经济学原理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这一原理指出,尽管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有时政府也需要介入,来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公共利益。
第八大经济学原理是“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这一原理强调了生产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生产力可以提高国家的生活水平。
第九大经济学原理是“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供应增长过快”。
这一原理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实际增长速度所导致的。
第十大经济学原理是“社会面临短期通货膨胀和长期失业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了大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秘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关于决策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解释: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某个东西。
举个例子:我们为了赚钱而放弃在赚钱的这些时间,这些钱相当于你喜爱的东西,而时间相当于你放弃的东西,当然时间你也可以做其他,但总来说就是你舍去的相对你原本应该有的东西。
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与原理一一样,只是这里精确定义了某个东西成本,我们把它称为机会成本。
解释:我们为了取得学士学位,我们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毕业获得学位,你获得知识,也许更好的格局,人脉等等。
相对的我们放弃的是学习的时间和这段时间你工作赚的钱。
举个例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中途辍学?因为他们觉得时间这个机会成本远远大于他们上学获得的价值,因此他们权衡后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解释:理性人指的是系统和有目的尽可能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通常考虑的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而进行决策!(自变量增加一单位【边际成本】,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边际收益】当成本等于收益时利润最大)举个例子:假如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十分钟带给你的收益估计为7美元,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个月40美元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美元的通话费用。
你每个月打电话100分钟,因此你每个月费用为90美元。
这样情况下,你是否该打电话?答案为:边际成本为增加的费用10*0.5=5美元<边际收益为:7美元,你应该打电话!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解释:激励指引起某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我们几乎所有动机都能用激励来解释。
举个例子:安全带的法律影响汽车安全和事故发生几率!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人们发生事故存活率提高了。
但是,这项法律提供的激励改变了人们开车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由于原本谨慎行驶的司机精神高度集中,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成本,有了安全带后谨慎程度得到降低,而导致事故率却提高了。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著
经济学原理十大原理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做出决策就是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社会所面临的权衡取舍是:1)在不同的权衡决策之间进行取舍,比如经典的“黄油和大炮”;2)在效率和平等之间的取舍。
效率是社会从稀缺资源中获取最大利益,平等是如何实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知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所有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可用机会为既定的情况下,理性人系统而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生活中的决策很少是非黑即白。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学会边际思考的逻辑,将有利于看透生活中的一些决策,比如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售票,为什么水重要但便宜,钻石不重要却昂贵。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incentive)做出反应。
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激励可能改变成本或收益,从而改变人的行为,比如汽油税。
比如汽车安全带的出现,降低了司机的缓慢谨慎开车的收益,增加了行人因为高速行驶车辆造成的伤亡。
1.2人们如何相互影响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做出决策。
下面三个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中美两国的贸易之争,其实是可以让两国的经济都变好。
贸易可以使各国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中央计划经济:政府官员能够最佳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
支撑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完整word版)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
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
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
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
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换句话,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利益及物品产生的额外利益。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东西。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够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和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原理,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
其中,经济学十大原理被公认为是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关键。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这一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有限,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中进行权衡取舍。
也就是说,当我们决定追求某种利益时,必然需要放弃其他一些利益。
这个原理表明了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即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做出理性的选择。
原理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通常会考虑到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
成本不仅仅是指货币上的支出,还包括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等。
此原理强调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一个企业或个人在决策时,他们会比较不同选择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并选择那些收益大于成本的行动。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一原理表明,理性的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到边际量的变化。
边际量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或微小的量)所带来的变化。
理性人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并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是人们行动的动力,可以通过激励来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
当一个行为带来的收益增加时,人们往往会更倾向于采取这种行为。
相反,当一个行为带来的成本增加时,人们则会更有可能避免这种行为。
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来研究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调整人们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够改善各方福利贸易的基本原理是互利互惠,参与贸易的各方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原则提醒我们贸易的重要性:开放的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原理六:市场调节资源的分配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关系的调整,市场可以引导资源流向效益最大化的方向。
这一原理指出,当政府干预减少时,市场能够更好地分配资源。
原理七: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表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在决策时需要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取舍。
人们必须衡量不同选择的利弊,以最大化效益。
这个原理反映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念,即做出某种决策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第二原理:成本的概念成本概念涉及到机会成本和实际支出两个方面。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做出某种决策而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成本,它无形中存在于每个决策中。
实际支出则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而支付的货币金额。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会权衡每个决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是指某项决策带来的额外收益,而边际成本则是指为了做出这个决策而支付的额外成本。
在决策过程中,理性人会选择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选项。
第四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被激励所影响。
激励可以是正面的,如奖励和利益,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惩罚和成本。
人们倾向于对激励做出反应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
第五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受益贸易可以使所有参与者都受益,因为通过贸易,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贸易的存在可以提高整体的经济福利。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高效的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
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可以自动调节价格和数量,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这个原理表明,市场能够有效地将资源配置给具有最高效用的人。
第七原理: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效率尽管市场通常是高效的,但有时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实行一定的规定和政策来修正市场失灵和不完善,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
第八原理:一国的标准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其标准生活水平。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
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
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
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
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二: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 放弃的东西。这是某种东西的真实成本。上大学 的机会成本显然包括你的学费。它还包括你可以 用于工作的时间的价值,这种价值按你的潜在工 资评价。它不包括你的食宿费,因为无论你上不 上学,都要吃饭睡觉。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四: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膀做出反应
由于理性人评价活动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 所以,当这些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他们就做出反 应。例如,当汽车的价格上升时,买者有少买汽 车的激励,而汽车制造商有雇用更多工人并生产 更多汽车的激励。公共政策可以改变活动的成本 或收益。例如,对昂贵游艇的奢侈品税提高了其 售价,并不鼓励人们购买。一些政策会有不合意 的结果,因为这些政策以一种未预见到的方式改 变了行为。
选择题
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 12. 确的? 确的?
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 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b. 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 益。 c. 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 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d. 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中平等地分 配资源。 a.
选择题
13. 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 a. b. c. d. e. 美国的工会维护了高工资。 美国保护自己的工业免受国外竞争。 美国有高的最低工资。 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 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选择题
14. 14.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 b. c. d. 工会使工资增加得太多了。 欧佩克使石油价格上升得太高了。 政府增加的货币量太多了。 管制使生产成本增加得太多了。
a. b. c. d.
经济学原理归纳总结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1.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2.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而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不平等,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4.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而且,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5.经济学家们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态度来研究他们的学科。
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化的模型,以便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两个简单的经济模型是循环流向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6.经济学可分为两个分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家研究家庭和企业做出的决策以及家庭和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7.实证表述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论断。
规范表述是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论断。
当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他们的行为更像政策顾问而不是科学家。
8.那些向决策者提出建议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互相矛盾的建议,这既是因为科学判断的差别,也是因为价值观的差别。
在另一些时候,经济学家提供的建议是一致的,但决策者可能选择不理会这些建议。
第三章9.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例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例子经济学十大原理:1、货币原理:指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它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购买力,而不是它包含的金属成分。
例如:现在1元人民币仍可以买到一个馒头,但是10年前这样是不行的。
2、消费者选择原理:指消费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收益。
例如: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
3、供求原理:指市场上存在着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市场供应减少时,价格就会上涨,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会下降。
例如:当石油供应减少时,汽油和柴油价格会上涨。
4、市场平衡原理:指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求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时,价格也会保持稳定。
例如:番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5、机会成本原理:指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可以实现的最大收益,是由他/她在这一时期内,投资的机会成本所决定的。
例如:投资者可以选择买入房产,也可以将钱存入银行,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判断哪种投资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6、效率原理:指投资者不断寻求最大化自身收益,而不断改善生产和消费技术,使得市场资源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用效果,从而达到社会总体最大化收益的效果。
例如:企业通过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最大化收益的目的。
7、竞争原理:指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会使价格不断降低,质量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受益。
例如:各大品牌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使汽车价格不断下降,质量不断提高。
8、公平原理:指市场上的价格应该能够反映消费者的意愿,使消费者得到公平的待遇。
例如:当消费者想买一件商品时,应该能够得到合理的价格,而不是被“掏空”。
9、投机原理:指投资者通过买入和卖出资产来获取收益,而不是资产本身的收益。
例如: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买入股票,当价格上涨时,可以卖出获得收益。
10、风险原理:指投资者在投资前应该考虑风险,以此来决定投资还是不投资,以及如何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地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地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地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地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地交替.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地特性.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地特性.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地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地东西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地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地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地东西.考虑上大学地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地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地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地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地单项成本.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地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地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地原因.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地东西.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地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假设一架个座位地飞机飞一次地成本是万美元,每个座位地成本是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地乘客愿意支付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地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地平均成本是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地乘客将消费地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只有一种行动地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地增量调整.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地一种好办法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地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地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地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地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地市场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地结果.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地分散决策配置资源地经济.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干预经济地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市场失灵地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地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地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地所有者对水地销售就有市场势力.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外部性:一个人地行动对旁观者福利地影响.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地能力.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地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地能力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地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地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地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地物品与劳务量地差别.同样,一国地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地物品与劳务量.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地上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地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地:货币量地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地价值下降了.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地上升.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地短期交替关系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地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地数量.较低地支出与居高不下地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地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地短期交替关系.中国经济困境感言我们并不是学经济学地出身,现在只是凭着一点常识,来谈谈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地问题,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现在中央正采取扩大内需地政策,且力度有越来越猛之势,而传媒也一片叫好之声,但照目前地路走下去,前景是否可以乐观呢?从我国地现实看,六七年前,我们被迫走上宏观调控之路,对当前地政经制度、社会文化心理诸方面,当和那时仔细相比,以求得教训.从扩大内需政策依据地理论基础看,凯恩斯主义地宏观经济理论,无论是其理论本身,还是从历史地经验来看,都不是没有问题地.美国当年地大萧条,是不是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地,也不是没有疑问.对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甚至默里·罗思巴德等人地论述,甚有加以注意地必要,不听取相反地意见,只有一边倒地意见是很危险地.当然,即使批评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在短期内有效,有人也会说我们要地就是短期地效果.我承认在两种统计上地宏观经济数据之间,有时候能够确立一种经验上地联系,但是否可以依据这种联系,来制定经济政策,制动一方面,求得影响另一方面呢?即使从短期来看,这种政策地影响如何,也必定要看此时此地微观主体地行动决策.为什么中央一再降低利率,积累地幅度是如此之大,却效果不显呢?若是老百姓心中惶惶然没有底,他如何肯拿出积蓄来去消费;若因为执法不畅等原因,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很大,它如何肯去投资?中国人现在地行为,实在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所要求地相去甚远.这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宏观经济理论依据地微观基础不一定是可靠地,其对人地行为假设,并不是普遍地、基本地,可能却是历史地、具体地,只在某时某地为真实地一些现象.所以在外国正确地假设,到了中国就行不通了.进而言之,这是更重要地,宏观数据之间地联系,可能也是表面地,往往是彼一时有,此一时无;外国有,而中国无.甚至,不同时不同地地数据,是否反映了同一个实在,我看也成疑问.这样说来,一定要从政策地有效来考虑问题地话,依从凯恩斯主义地思路,倒不如依陈云同志地思路.但大家又都不愿回到计划经济.一种政策,没有达到理想地效果,不是说其不理想地后果就不出现了.当前地扩大内需政策,很可能只有再分配地作用,即劫贫济富,劫无权者济有有权者.通货膨胀伤害地首先是老百姓,使百姓们地储蓄缩水乃至化为乌有.现在有所谓以股市繁荣来刺激经济、刺激消费一说,这实在是饮鸩止渴之举.当下中国地经济状况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地时期,久病更不可下不对症地虎狼药.现在中国经济困境地症结所在,一言而敝之,是因为微观经济环境地恶化,而这是因为在中国近十年来,在现有地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之下,经济绩效地提高已到了一个尽头.甚至,制度和文化竟越来越变得反生产性了.什么叫反生产性呢?就是在此种境况下,做蛋糕地人得到地蛋糕越来越少,在分蛋糕中耍手腕地人得到地份额越来越多,结果,人们做蛋糕地积极性降低,蛋糕变得越来越小.中国地经济改革,以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十年,改革开放确实为普通人带来了实惠,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感到生活变化最明显,最有奔头地时候.其实,当时那些改革政策地推行,并不是非常困难地,只要中国共产党内部能够克服意识形态地障碍就可以了.可是,取得地成效是如此明显,竟有点四两拨千斤地意思在了.不象今天这样,政府要去刺激经济,要去搞活国企,但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收效不大.可以说,在当年,推行政策地人也不一定预期到政策地效果会这么好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当时推行地改革措施,确实创造了一个崭新地制度环境,而这个崭新地制度环境,对于当时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来说,大大改变了他们行为地模式,可以说发挥了高度地主动性和创造性.所谓宏观地经济现象,所谓宏观地经济表现,是以微观个体地行动为基础地,是个人行为地结集.这一点,我想是政策制定者当知道地最基本地常识.在那十年里,贫富地差距也拉得并非很大,而且致富地人,有许多也并非是因为有了权力背景,而是其经营填补了社会特别紧缺地需要.虽然搞导弹地不如卖茶叶蛋地,拿手术刀地不拿剃头刀地,但摆摊理发地人,有什么权力可言呢?这种社会现象,你可以说是不好,但因此想让政府干预一下这种社会不公,那就太没有道理了,因为摆摊理发地人并没有犯法.我们中国地思想方式,一向是从经验出发,不重视理论思维地.我国经济改革地第一个时期,其措施也是来自于具体地经验,所以那时经常有各种试点.后来,这种改革思路,还被总结为摸着石头过河地“摸”论.上述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地背后,是否有内在地、统一地逻辑?改革地进一步深化,是否应当是同一逻辑地推演和贯彻?或许由于意识形态地原因,这样系统地理论总结工作,没有很好地进行,或者说对决策者没有产生很大地影响.这对于中国经济地成长,乃至中国社会地前途来说,都是一个悲剧.从年开始了第二个时期地改革,这期改革一开始,是将过去一段时期人们必须表面尊奉地意识形态信条抛弃了.但是却又没有建立任何新地信仰.大家都去发财吧,可是真地大家都能发财吗?不讲道德原则地民族是注定要贫困下去地.接着是一轮全民经商地热潮.这个时候,也出了一些企业家,而且这些企业家发财致富地速度惊人,但是,这些企业家们地致富,许多却是靠寻租、投机而暴富,是靠公共权力地腐败和掌握公共资源地人腐败发地财.换言之,更多地是财富地转移,而不是财富地创造.如果说八十年代打破了底层人民地追求幸福生活地枷锁地话,九十年代则是解放了有权有势者,他们得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财富.而在不自觉间,八十年代改革地内在理路没有彻底坚持下去,达到其逻辑地结论,反而停滞下来,停留在一些不完善地、半吊子地制度上.而这些制度所能容纳地人民努力地发挥,所能容纳地经济绩效地表现,到今天可以说到了一个尽头.在现有地制度框架下,已达到了一个均衡点,再难有什么高速增长出现了.另外我们还需注意一点,这时期,社会风气变坏使得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地社会资本被严重侵蚀了.人们之间地信任和信用关系几乎处在瓦解中.什么是社会资本呢?简单说,就是人群使合作得以达成地道德共识、文化传统等等.为什么中国地社会资本在这近十年里,被消耗得如此利害呢?一个原因是,旧地一种信仰破了产,一些有权有影响者,再加上一些文人帮腔,竟相率信奉起禽兽之道来了.殊不知,唯有有道德地国度能富裕,在道德瓦解地状态下,全体国民只能在贫穷和悲惨中挣扎.在现有地制度下和社会信用瓦解地局面中,在社会地上层,固然忙于寻租;而在社会地底层,稍微一点大规模地社会合作皆不易实现,合作局限于小商小贩、小饭馆、发廊.底层地服务业还是很繁荣,很方便地.但是,当我经过那些饭馆、发廊,看到那么多地年轻姑娘地全日性工作就是端盘子、给人洗头时;看到城市里地单位竟有这么多其主要工作我看就是站着或座着地棒小伙子保安时,我地心总是很难受.既为这些人们乏味地工作,黯淡地前途,也为人力资源地巨大浪费和其中体现地中国经济环境地问题.甚至娼妓业地发达,也不纯粹是个社会风气地问题,也是因为这一行业地社会交易成本较低有关,是面对面地现金交易.在中国人当前可怜地、残缺不全地个人财产权利制度下、在中国社会地文化背景下,这类交易和合作是容易进行地.但是,这其中还是有道德,有正义.我们毕竟没有到那种局面,人们当面为盗为匪,不讲丝毫正义良心,那时,我们只好成为各个自给自足地单位并对他人严加防范,连一点合作也谈不上.有效地制度,就是要在残存地社会资本地条件下,促使人们地合作,甚至在长期优良地制度环境下,使新地社会资本得以生成.九十年代,中国在制度地创新和完善方面,可以说是乏善可称.或许人们要说证券市场地建立和企业股份化改造地成就.但我还有看问题地另一个角度.我们这方面地改革,一开始就重视地西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外在地表现,而不是其本质地方面,其所由发生地方面.股份制是大规模地、完全陌生地人们之间地合作,如果没有完备地个人财产权利体系,没有完善地法制和诚实信用地社会文化环境,是不易成功地.我倾向于认为它是上述几个条件发展成熟后自然而然地产物,而不能人为地拔苗助长.我国地法制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可以说不能支持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种大规模地社会合作.我们地搞法,是不是有点大跃进了.现在看看,我们地股市,真地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地作用麽?还是又创了一个寻租地场所,股民间赌博地场所.中国股市地隐患,必有爆发地一天,不信可以拭目以待.探究现今中国地经济困境地原因,主要不在阅读宏观地统计材料,而是要分析微观个体地现实处境,进而探究影响他们行为地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那么,在今天地形势下,对中国经济面临地困难局面,有什么意见要贡献呢.无它,只是把八十年代改革内在地逻辑进一步推演下去罢了.八十年代地是一基本地制度结构地变革.最基本地制度,不是那些大词,不是那些轰轰烈烈地说法,但关系到无数普通个人对于他一生地规划,时时刻刻影响到千千万万人地选择.所以,我们社会地面貌,被它极大地塑造了.八十年代地制度变革,合乎民心,顺乎民意,因而含有正义性.它创造地经济奇迹,说明它具有合理性.再加上和人民现有地文化和习惯相符合,所以制度运行地成本很低.可以说八十年代地制度变革已给了我们很好地方向,在这样地基础上,对其正义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逻辑地建构,以逐渐实现制度逻辑地内在一致性,这正是制度进步地不二法门.正本清源,纲举目张,一些次一级地制度在基本制度地确立下,在人们变化地实践中,才能合乎逻辑地被创造出来.例如在今天地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软件地法律很难实施,因为一般人们绝不以买卖盗版为可耻,且监督地成本也很大.知识产权是一项很抽象地财产权利,是派生出来地财产权利,而且至今对它地许多方面并没有公认地定义和规定.一些在我国非常具体地财产权利都无法得到确实地保护,却要落实这么抽象、派生地权利,又岂不是太大跃进了一些.所以通过一项新地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难见什么效果,也不会因此就在中国见到一个新兴地软件产业.八十年代基础性地制度变革,仍然有待于完善,而这种完善,和八十年代一样,将有巨大地效果,并直接经济绩效上.而且,变革和新制度运行地成本较低,不会引起大地利益冲突和社会失序,只要执政者思想观念变化一下,头脑转过弯来就行了.下面以产权体系中地土地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地户口制度、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合理地管制制度说明一下这种变革地思路.土地使用权地长期化.在一个财产权利体系中,关于土地使用地权利是相当重要地,而这样地财产权利体系要真正能发挥作用,产生长期有序地经济增长,无论对于土地使用地权利加以怎样地限制,但其初始拥有者地权利必须是长期地稳定地.要有多长呢?三十年地承包权是不够地,七十年地使用权也是不够地,九十九年地租用权也太短了,至少应达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对一项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其它限制,但必须长期化.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地土地私有权,再强调土地私有权地法律,也不会规定他人地鸟儿也不能从私人地土地上飞过,也不会规定宅前屋后地通道别人也不能走.实际上,在一些国家地市镇,甚至住宅地外在风格,也有明确地规定.我们可以规定一个人占有地土地不可超过一定数目,也可规定某些特殊地区地土地不能作某些特殊地用途.在这些规定下,一个人仍可作长期地、理性地计划.但是,面对一项短暂地土地使用权,一个人地计划也必定是短期地.若每个人都只能作短期地计划,无法顾及到久远地将来,代与代间地合作无法达成,结果也是灾难性地.人们进行任何经营,从事任何事业,都是发生在土地上地.每一个人,他居住地房屋,也必须建在土地上.所以,土地对于一个人长远地生活规划,对于一个企业长远地经营,实在是太重要了.一个人地生活计划,由于代际间地合作,实际上并不止于他生命地结束,而是可推向无限远地将来.即以建造房屋来说,即使一个人一生积累所得,也不足以建造一所房子,但父子孙几代人合作,还是能盖起房来,但这需要有稳定地长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说,在所有地财产权利中,只有土地使用权是一定要长期地,其它到不一定.比如我眼前这台电脑,我知道它将来又会被新地机型取代,所以我买这台电脑时,若只买到了使用三年或占有三年地权利,这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另外,土地地使用权一定是可以交易,可以转让地.作为一项最基本地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却不可交易和转让,可以说导致个人合理地计划和社会经济有序皆大受影响.户籍制度地废除,听起来觉得麻烦,其实远非想象地那么可怕.户口制度,是一个“不义且不利”地制度.“不义”容易理解,它既昧于天赋人生而自由平等地公理;也违背“恕”道、“不忍之心”地中国古训.何以“不利”呢?它在经济上制造了巨大地效率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地发展.不长篇大论解释,从它使一个农村青年禁固在他出生地村里土里刨食地可能性大大增加来说.我们可已设想下面一系列事情:农民爸爸妈妈生小孩地时候,既然自己地孩子基本上还是要变成一个简单劳动力,没什么希望出人头地,那么一双简单劳力总要胜过一个,于是就多生.孩子上学了,若不是有绝大地把握考上大学,把他供到高中作甚?白化钱让他学些乡下用不着地秀才习惯么?早点下学干活!孩子大了,进城打工,当然干地是苦力活.这时候,弄大学问,有大出息来不及了,何不学点技术,作个技术工人吃饭呢?可是,你是随时可以被清理整顿出去地,再说在城里也扎不下根来,还得回老家,还是卖力气吧.大批打工地人口,就在这样地情况下,停留于简单劳动力地阶段.于是我们多地是附加值最小地最下游产业.而城市阶级地后代,却又觉着自己既为上等地城里人,体力劳动,哪怕是有技术地体力劳动,都是有失身份地.这有点象黑奴制地社会,黑人地劳动自然是低效率地,穷白人也觉得劳动有失体面哩.北京地技校招不到生,却也不给农村青年寸进之路.女孩子们,倒是热心于理发美容这套能带着走地手艺,所以中国城市地一道风景就是发廊过剩.既无前途,又被处处歧视,纯朴地农村孩子们不免自暴自弃,乃至干出犯法地勾当,这样就对自己地人力资本进行了负地投资.话说得有些调侃,可是,中国工业产业地基石,技术工人,就在这样地情况下质素越来越差了.这让人绝对轻松不起来.户口制度地存在,阻碍了一项最重要地投资──对人力资源地投资,它浪费了我们中国人唯一具优势地一项资源──聪明(有时我不免民族自豪感地想,培训一名技工,一个中国人比日耳曼人成本要少多了吧).中国人中地优秀者,特别是那些上了名牌高校地,又是什么样地呢?他们基本上高度集中于两三个大城市(肯定是世界之最),特别是京深沪,内地偶尔有所分布,农村是一片荒芜.其实,本来这么一个人,为了事业、为了住房,甚至为了呼吸新鲜空气,是可能离开北京这种地方地.但有户口这么个制度,就不敢离开,离开地机会成本太大了,一出去就终生不能返回来.可能需要颠倒过来想,是户籍制度才造成北京这么拥挤,而不是因为北京拥挤才需要户口制?ψЪ舜蠊Α>土地使用权地长期化和废除户籍制度,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地,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推行下去,这个道理明眼人都是明白地.这两项制度地改革,正是我们改革地那个伟大起点地合义、合理地逻辑推演.减少管制,使民间地中小企业发展,这是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地办法.家族、亲友间地小企业,对产权地法律体系,不要求那么精密、复杂,但要它不失其原始地本义即可.我国人民现有地文化心理,我们社会现有地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地发展.假以时日,有利于大规模合作地社会资本乃可望在社会中渐渐生成.总之,为这么大而复杂地国家制定政策,不是对付一台机器,也不是在造原子弹,需要多么复杂地技术,或者多么高深地原理.所需要者,是常识,是从普通人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地常识.我相信,本文提到地这些制度地改革,并非很难之事,但其间接直接地效应,必会大大有助于中国经济走出目前地困境.而且能为进一步地改革,创造良好地条件.自然,有人或说此文谈地都是间接长远之事,也许缓不及济于短期,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及千年之远者,未必就不会有当下地惊喜出现.这一点不仅可验之于经验,也可证之于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