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风沙地貌
2.2.1风沙地貌课件高中地理
![2.2.1风沙地貌课件高中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c29f9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f.png)
周亚铭
2023.10
目录
CONTENTS
1.定义 2.分布及其形态 3.类型
4.形成原因
01 定义
1.1定义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02 分布及其形态
2.1分布及其形态
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区,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 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 久就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
03 类型
3.类型
由于风沙流在各种不同尺度上进行的风蚀、搬运、堆积过程相互 转换的结果,在地表上塑造出形态各异的风沙地貌,即风蚀地貌 和风积地貌。
3.1 风蚀地貌
在气流的非饱和状态——风蚀过程影响下形成的地貌,包括风蚀 蘑菇和风蚀柱、风蚀残丘、风蚀雅丹、风湿洼地、风蚀谷。
3.1.1 风蚀蘑菇
3.2.1 沙丘
星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
3.2.2 沙波
沙纹
沙条
沙脊
04 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
4.1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覆盖。 人力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垦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谢谢观看
3.2 风积地貌
在气流的饱和状态——堆积过程影响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和 沙波。从沙丘与风向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横向、纵向和星状沙丘; 沙波包括沙纹、沙脊和沙条。
3.2.1 沙丘
(1)固定沙丘:有些沙漠水分状况较 好,有些植被,能够对沙丘起到固定 作用,从而形成固定沙丘。 (2)流动沙丘:在更为干旱的沙漠, 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 可以移动,从而形成流动沙丘。
第七章荒漠地貌
![第七章荒漠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7bf82f769dc5022aaea0089.png)
2020/4/9
★沙丘的类型
◆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沙丘链、 复合型沙丘链;
◆纵向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 复合沙垄;
◆多风向沙丘。“金字塔形沙丘” 是在多风向, 且在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育起来的一种沙 丘,因其形态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有 时其形态像海星,又称为“星形沙丘” ; ◆沙堆。
2020/4/9
沙漠
2020/4/9
★泥漠(粘土荒漠)
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地面,分布在干旱区 的低洼地带,如封闭盆地的中心。它是由洪流 从山区搬运来的细土物质淤积干涸而成。泥漠 的地面平坦,发育有龟裂纹,植物稀少,地表 光裸。
有的泥漠地区,地下水位较浅且含有大量盐分, 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水分不断蒸发,盐分析出在 地表不断积聚,形成盐土、盐壳甚至盐岩层, 则称为盐沼荒漠或盐漠。
2020/4/9
三、世界四大沙尘暴源地
①中非;②中亚;③北美;④澳大利亚
沙漠地区的沙尘是沙尘暴的主要物 质来源,单是中非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 即占了全球大气中 25% 的悬浮微粒量。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中亚沙漠区,而 中亚沙漠区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区的第二 位。我国北方是沙尘暴活动频繁的地带。
2020/4/9
2020/4/9
★沙丘的移动
1、沙丘移动方向: 与年合成风向一致;
2、移动方式: 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3、移动速度: 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沙丘移动速度与其
高度成反比, 而与输沙量成正比。 又因输沙量 是和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所以沙丘移动 速度也就同样和风速三次方成正比。
2020/4/9
2020/4/9
第七章_风沙地貌
![第七章_风沙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ee335268783e0912a2162a22.png)
第六章 风沙地貌(荒漠地貌)
Aeolian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一、风蚀地貌
风的吹蚀作用仅限于一定高度,因风挟沙量在近地表 10cm高处最多,跃移的沙粒上升高度一般不超过 2m,所 以风蚀地貌在近地面处最明显。
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风力是荒漠区的最主要的地貌作用营力,它不仅将风化 碎屑中的细小颗粒和松散沉积物中的砂粒搬运到很远的 地方,堆积成各种沙丘(风积地貌);而且能侵蚀坚硬岩 石或大石块,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风的作用表现为气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吹蚀、 磨蚀、搬运和堆积过程。
作用于沙粒上的拖曳力及上升力
沙粒的起动
当风速增大到接近起动风速的时候,有些沙粒就开始振动或前后摆动; 当风速达到起动风速之后,有些沙粒就开始沿沙面滚动或滑动,在高速摄 影中还可看到沙粒的滚动与滑动相交替,滚动与滑动的沙粒有一个活动基 面,沙粒的运动受阻或受到其它运动沙粒的冲击就会骤然起跳。
a.
b. 沙粒从滚动到跃起的过程
雅丹地貌
塔里木的罗布泊区,风蚀槽沟深达十余米,长数十数百 米,走向与主风向一致,当地人称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 叫雅丹,即具有陡壁的土丘。
雅 丹 地 貌
雅丹地区地面崎岖 起伏,风蚀土墩多 呈长条形,排列方 向与主风向平行。 在罗布泊盐碱地北 部的东西两侧,粘 土土墩的顶面是盐 结块,外表呈白色, 古称白龙堆。《汉 书· 地理志》中,有: “白龙堆,乏水草, 沙形如卧龙”的记 载。
《风沙地貌》课件
![《风沙地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435d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f.png)
土地整治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整治是重要的 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对风沙地貌的整 治,可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改善城 市环境。
05
风沙地貌的保护与治理
保护意义与现状
保护意义
风沙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和科研价值。 保护风沙地貌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冰缘地貌等。
这些地貌形态在风力作用下不断 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形
态。
这些地貌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和自然
环境的演变规律。
03
风沙地貌的演变
演变过程
风沙地貌的形成
风沙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在风力侵蚀和搬运过程中,沙粒和粉沙颗粒在风力减弱时逐 渐沉积,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沙漠、沙滩、沙丘等。
生态保护与恢复
风沙地貌是脆弱的生态环境,通 过对风沙地貌的保护和恢复,可 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
沙漠旅游
风沙地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貌 特征,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可以开发沙漠旅游线路、沙 漠探险、沙漠露营等旅游项目。
文化体验
风沙地貌地区往往拥有独特的民族 文化和历史遗迹,可以为游客提供 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历史教育。
04
风沙地貌的应用
科学研究价值
风沙地貌学研究
风沙地貌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 领域,通过对风沙地貌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地表过
程和地貌演化等科学问题。
气候变化研究
风沙地貌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 ,通过对风沙地貌的观察和研究 ,可以了解气候变化对地表过程 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
供重要依据。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0fbb681bf18583d049645993.png)
风沙地貌定义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成因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亦称风成地貌。
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
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
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
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相关信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确认了“耙状沙丘”和“沙砾碛”这两种风沙地貌新成员的存在。
地貌学 第七章 风沙地貌
![地貌学 第七章 风沙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8987531b90d6c85ec3ac68c.png)
第七章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地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忠,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第一节风沙作用一、风沙流的特征风经过松散物质所组成的地表,当风速达到使沙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移动的临界速度(即起沙风速)时,才能形成风沙流。
起沙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粒径和地表性质等自然条件有关。
根据观察,在粒径0.1-0.25mm为主的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中,起沙风速一般为4-5m/s。
一般来说,沙粒粒径与起沙风速呈正比,沙粒粒径愈大,起沙风速也愈大。
粒径与起沙风速的关系见下表风沙流中沙粒大小与高度的关系,一般是离地表愈高,细粒愈多,主要是悬移;愈近地表粗粒愈多,主要是跃移和蠕移。
风沙流中高度愈低含沙量愈高。
据观测,绝大部分沙粒都在离地表30cm以内,特别集中在10cm以下。
当风速为m/s时,测得含沙量90%都分布在地表10cm之内。
风沙流中含沙量不仅随高度变化,也随风速而变化,当风速显著超过起沙风速后,风沙流中的含沙量急剧增加。
风速愈大,在地表10cm内含沙量的绝对值也愈大。
二、风沙作用(一)风沙侵蚀作用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统称风沙的侵蚀作用。
1.吹蚀作用风吹过地表时,产生紊流,使沙离开地表,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称为吹蚀作用。
风的吹蚀能力,与地表物质粒径的起沙风速大小直接有关。
风速超过起沙风速愈大,吹蚀能力愈强,一般组成地表的颗粒愈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起沙风速较小,受到的吹蚀愈强烈。
教师招聘学科知识:中学地理《风沙地貌》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招聘学科知识:中学地理《风沙地貌》学科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6bc03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8.png)
教师招聘学科知识:中学地理《风沙地貌》学科专业知识_
(一)形成
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一样,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二)典型地貌
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
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黄土高原的形成也是风力堆积作用。
(三)新月形沙丘及其风向的判断
新月形沙丘,又称横向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风沙流遇阻或风速减缓后堆积于地面的丘状沙地。
在大河冲积平原或沿海平原的多沙地区,当风力盛行时,可以将沙搬远,就近堆积成为沙丘,是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
新月形沙丘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
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
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背风坡为凹坡,较陡,风是从缓的一面吹过来。
风沙地貌概念
![风沙地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7f330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e.png)
风沙地貌概念
风沙地貌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形态。
它是由于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景观。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沙漠、荒漠、沿海、沙洲和冰川前缘等地区,是地球上最容易形成和最广泛分布的地貌类型之一。
风沙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沙子的来源、风力的作用、地表的形态、气候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
不同的风沙地貌因地形、地貌类型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形态、特征和发育阶段也各不相同。
风沙地貌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科学价值,它不仅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旅游、科研、资源勘探和利用的重要场所。
同时,由于人类的活动对风沙地貌的影响,如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等,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保护和修复风沙地貌,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 -。
第七章 风沙地貌
![第七章 风沙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f24158902d276a200292e1a.png)
二:风沙流具有什么特征?
1风沙流的风速一定是大于起沙风速的,(大于4-5m/s)。
2风沙流中的沙粒运动有悬移、跃移、蠕移三种方式,其中以跃移为主。
3在垂向上,风沙流中的沙流集中在近地面30cm,尤其是10cm厚的气流中。
授课内容
案例、活动与问题思考
第
七
章
风
沙
地
貌
一:风沙地貌分布的范围?
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年蒸发量超过年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温差特别大,地表径流稀少,植被稀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
从世界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来讲,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带:一是南北纬15°-35°之间,这里是副热带高压分布区,如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西南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等都分布在这个地带;另一个是北纬35°-45°之间的温带、暖温带大陆内部,这里是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的地方,象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等都分布在这个地带。
4风沙流对地表物质可以产生磨蚀、吹蚀
三:风沙地貌的特点?
沙窝(风蚀壁龛)、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形、风蚀沙地、沙堆、新月形沙丘、纵向沙垄、戈壁滩等。
四:干旱区荒漠的类型
1:岩漠
发育于山前剥蚀面上。
2:砾漠
地面由砾石组成的荒漠,又称“戈壁”
3:沙漠
沙漠的形成除掉有干旱的气候条件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沙来源。沙漠沙主要来自于古代或现代的河流、湖泊、洪积扇及基岩风化残积物中。
《地貌学》教案
第七章风沙地貌
教学内容:
1、风沙流的特征
2、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形成发育的过程
高一地理风沙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风沙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814d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5.png)
高一地理风沙地貌知识点风沙地貌是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貌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干旱地区。
了解和掌握高一地理风沙地貌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自然地理、保护环境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形成原因、特征和主要类型等方面,详细介绍高一地理风沙地貌的知识。
一、形成原因风沙地貌的形成与风力的作用密切相关。
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土壤干燥,植被稀疏,沙质颗粒易受风力的吹拂和搬运。
风力通过吹刮和冲刷表面的沙土颗粒,形成沙丘、沙漠和风蚀地貌等风沙地貌景观。
二、特征1. 干旱地区: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包括沙漠、荒漠等地域。
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气温高,蒸发强烈,水分蒸发而不容易积聚。
2. 砂土地面:风沙地貌表现为大面积的砂土裸露,植被覆盖度低,土壤贫瘠。
由于缺乏水分和植被的保护,表面砂土容易被风力卷起,形成移动的沙丘。
3. 风蚀和风积作用:风力主要表现为风的蚀刻和积蓄作用。
风蚀作用使得地表砂土颗粒被风力吹刷、改变形状,磨蚀地表岩石。
风积作用则将被风力搬运的砂土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沙丘和沙漠等风沙地貌。
三、主要类型1. 沙丘:沙丘是风沙地貌的典型表现,呈现出连绵不断的沙丘形态。
它们通常由风力将砂土颗粒刮积成圆形或弧形丘陵,沿风向排列。
2. 沙漠:沙漠是干旱地区最典型的风沙地貌,面积广阔,缺乏植被覆盖。
其地表主要由砂子、沙坑和沙丘组成,呈现出广泛的砂质地貌特征。
3.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是指由风力蚀刻、改变地表形态的地貌类型。
例如,喀斯特地形中的风穴、风蚀峡谷等都是风蚀地貌的典型表现。
4. 风成沉积地貌:风力搬运的砂子和尘埃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的地貌。
例如,沙丘的形成就是由风力将砂子刮积在一个地方形成的。
综上所述,高一地理的风沙地貌知识点主要包括风沙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和主要类型。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风沙地貌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风沙地貌上课讲义
![风沙地貌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9f1a208e9951e79a892747.png)
风沙地貌风沙地貌风沙地貌: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成因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
国内分布风沙地貌是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
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
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
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
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旅游资源介绍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确认了“耙状沙丘”和“沙砾碛”这两种风沙地貌新成员的存在。
地理必修件时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地理必修件时风沙地貌海岸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bd6be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3.png)
潮汐作用:潮汐涨落导致 海岸线变化,形成潮滩、 潮沟等海岸地貌
河流作用:河流携带的泥 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 角洲、海滩等海岸地貌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导致 海岸线升降,形成海蚀崖、 海蚀柱等海岸地貌
生物作用:海洋生物的活 动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 如珊瑚礁、海草床等
海岸地貌的类型
海滩:由 沙子和砾 石组成的 海岸
岩岸:由 岩石组成 的海岸
珊瑚礁海 岸:由珊 瑚礁组成 的海岸
红树林海 岸:由红 树林组成 的海岸
河口三角 洲:河流 入海口形 成的三角 洲地貌
海蚀地貌: 由海浪侵 蚀形成的 地貌,如 海蚀崖、 海蚀洞等
海岸地貌的特点
海岸线曲折:由 于海浪、潮汐等 自然因素的影响, 海岸线呈现出曲 折多变的特点。
风沙地貌的类型:沙漠、戈壁、沙丘、雅丹地貌等 风沙地貌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风沙地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风沙地貌的类型
沙漠:大面积的沙丘,如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戈壁:平坦的沙地,如蒙古戈壁、新疆戈壁等
沙漠化土地:原本是耕地或草地,但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变成沙漠化土地
等
海岸地貌:对环境影响较 小,如海岸侵蚀、海平面
上升等
风沙地貌:对人类影响较 大,如影响农业生产、交
通等
海岸地貌:对人类影响较 小,如影响渔业、旅游业
等
THANK YOU
汇报人: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 貌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风 沙 地 貌 03 海 岸 地 貌 04 风 沙 地 貌 与 海 岸 地 貌 的 比 较
1
添加章节标题
2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881f0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4.png)
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风沙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不仅能影响人类的生活,而且还能塑造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貌。
风沙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于地表产生的地形,是风与沙的相互作用结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首先,风沙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势和气候的影响。
地势的高低、起伏以及地形的曲折与平坦都会对风沙地貌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山地、丘陵地区因地曲线多,风流动不畅,也容易出现积沙,形成沙丘、草甸等地形。
而平原地区由于风力通畅,风沙地貌更多表现为沙坡、沙漠等。
此外,气候也是风沙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气候干燥,风力较大,沙尘天气频繁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形成较为壮观的风沙地貌。
其次,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沉积有着密切的关系。
风在地表呈现出的流线、涡流等运动形式,使得它承担了搬运沙尘的职责。
在强风的作用下,沙尘会随着风的运动被搬运、沉降和堆积在不同的地方。
风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沙尘的搬运能力。
当风速较小时,沙尘会被迫沉降,产生沙丘和流沙。
而当风速较大时,沙尘会被搬运到远处,形成沙漠。
所以,风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的风力和颗粒物沉积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
同时,风沙地貌的形成也与植被的状况有关。
植被可以保持土壤的结构稳定,减少水分的蒸发和风沙的侵蚀。
在无植被覆盖的地区,风沙地貌往往更为明显。
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的沙漠与戈壁地带,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风力可以更加自由地作用于沙质地表,形成了广袤而壮观的沙漠地貌。
最后,风沙地貌的演变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
风沙地貌的演变一般可以分为沙源地的形成、沙尘的搬运、沙堆的稳定和沙堆的退化等阶段。
在沙源地的形成阶段,土地表面的植被逐渐减少,沙尘的沉积加速,逐渐形成起伏的沙丘。
随着沙尘的搬运和沉降,沙堆开始稳定,形成了更为成熟的风沙地貌。
然而,由于风力、降水和植被等因素的变化,风沙地貌也会发生退化和消失。
例如,随着植被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一些沙漠地区的风沙地貌逐渐得到保护和修复。
综上所述,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风沙地貌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学观察与分析
![风沙地貌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学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226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b.png)
风沙地貌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学观察与分析沙丘沙丘是风沙地貌的典型代表,它是由风力吹拂沙粒所形成的。
通过地理学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风沙地貌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风力和沙粒。
当风力大于沙粒的抵抗力时,沙子就会被风力带起,形成沙尘暴或沙柱。
当风力逐渐减小时,沙子会逐渐沉降,形成沙丘。
在风沙地貌的演变过程中,风力的方向和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从一侧吹来时,将沙子堆积在风的背风侧,形成斜坡。
随着时间的推移,斜坡逐渐变得陡峭,最终形成沙丘。
沙丘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沙粒的组成和风力的强度。
由于沙粒的不同,沙丘可以分为粗沙丘和细沙丘。
粗沙丘由粗粒的沙子构成,表面较为粗糙,常常呈现出较为陡峭的外形。
而细沙丘则由细粒的沙子构成,表面相对光滑,外形较为平缓。
除了形状和大小的差异,沙丘的分布也受到地形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
在平坦地区,沙丘常常呈现出线状或串珠状的分布,形成沙丘带。
而在丘陵和山区,沙丘则多分布在山脚或河谷附近,形成山足沙丘或河谷沙丘。
风沙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风沙地貌往往是干旱地区的典型特征,其土壤贫瘠,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沙尘暴对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沙丘的稳定与否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意义。
保持沙丘的稳定对于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风沙地貌带来的问题,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种植树木和草地可以固定沙丘,减缓风沙地貌的发展。
此外,建设防护林带、设置遮挡物等措施也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地理学观察与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演变,为风沙地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风沙地貌,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
![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94e8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b.png)
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风沙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知道风沙地貌形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雅丹不是发育在基岩上的,而是发育在河湖相 的土状堆积物上的。是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的垄槽地 貌组合。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 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 向风的吹蚀。
④风蚀残丘
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长期风蚀后,原始地面不断缩小, 最后残留下来的小块原始地面称为风蚀残丘。它的外形 各不相同,以桌状平顶较多,亦有成尖峰状的,高度一 般在10~30m不等。
沙粒的起动
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的平 方根成正比。不过,极小 沙粒不易起动,起动风速 反而更大。粒径d<0.1mm, 上述的平方根定律就不复 存在。 小颗粒不易起动的原因
①粒间内聚力大,
②持水, ③地面粗糙程度低。
不同大小石英颗粒进入气流的起动风速
二、风的搬运作用
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不同形式和不同距离 的位移,称为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作用表现为风沙流。 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悬移(suspension)、 跃移(saltation)和表层蠕移(surface creep)
三、风的堆积作用
当风速减小,风沙流运行中遇到障碍物或地面结构及下 垫面性质改变时,都能使沙粒堆积下来,称风积作用。
经风搬运再堆积的物质叫风积物(Aeolian deposit)。 风积物的特点是: ①颗粒粒径一般只限于 1 mm 以下 (主要是 0.25-0.1mm 的 细沙组成); ②风积物的粒度均一,分选好; ③风成沙的磨圆度高; ④沙粒表面有许多凹坑 ( 碟形坑 ) ,这是沙粒在运动过程 中互相撞击而成,有些石英沙有溶蚀痕迹和 SiO2沉积物; ⑤风成沙一般以石英为主。
风沙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 干旱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带,还 有一些在大陆冰川的边缘,植被 稀少的海岸地带、湖岸地带和河 谷地带。既有地带性的,又有非 地带性的。
腾格里沙漠
第六章 风沙地貌(荒漠地貌)
Aeolian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沙粒的起动
风对沙质地表作用时,当风速达到开始使沙起动的临界风速, 称为起动风速(又称临界摩阻速度) 。凡风速超过起动风速的风, 均叫起沙风。 地面沙粒被风起动 的过程和物理机制是十 分复杂的,据风洞试验 和高速摄影判断,对作 用于单颗沙粒的主要动 力有风的拖曳力 (FD) 、 沙粒的自身重力 (Fw) 、 上升力(FL)和冲击力。
风沙运动中以跃移运动为主要形式,也最为重要, 表现在:
①跃移质占风沙的主体;
②悬移运动和表层蠕移运动均与跃移运动有关(获取能量); ③据伊万诺夫研究,降落的跃移沙粒约67%的能量消耗于风蚀, 跃移沙粒的冲击是风蚀的主要原因。
蠕移
沙粒沿地表面滚动或滑动,称为表层蠕移运动。蠕移与跃移 的差别是渐变的。 沙面沙粒可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发生蠕动,但主要是靠比它 们细得多的跃移沙粒的冲击作用而获得能量被推动向前。 粒径 0.5~ 2.0 mm的沙粒一般以蠕移方式移动,蠕移量约 占全部输沙量的25%左右。
c.
沙粒的起动
一般地,起沙风 >4-5m/s。它同沙子粒径大小、地表性质(粗糙 程度)以及沙子本身的含水率有关。 关 于 沙 子 的 起 动 风 速 , Bagnold 提 出 了 流 体 起 动 值 (fluid threshold)和冲击起动值(impact threshold)的概念。流体起动值 是指沙粒的运动完全出于风对沙面沙粒的直接推动作用,使沙粒 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若沙粒的运动主要是由于跃移沙粒的冲击 作用,其起动的临界风速则称为冲击起动值。
悬移
悬移质(粉尘):粒径< 0.1mm ,多以粘土、粉砂为主, 即0.063mm以下的居多。可随风悬浮很长距离,可成为降 水的凝结核。该部分物质对风沙地貌的形成意义不大,多被 吹扬到草原区堆积为黄土地貌。
跃移
对沙丘沙来说,呈悬浮状态搬运的沙量仅占全部搬运量的 5%以下,甚至不到1%。因此,构成沙丘移动的沙粒主要 是跳跃和蠕移运动,而又以跳跃沙粒占最大多数。
①石窝(风蚀壁龛)
风蚀壁龛是陡峭岩壁上满布凹坑,有群集,有分散,使 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小凹坑直径 20cm 左右,深 10-15cm。 成因:首先是强烈的物理风化,岩面呈片状剥落,出现 浅凹坑;其后是受风力作用被带到凹坑内的沙粒在凹坑内 发生旋转,不断地研磨凹坑的内壁并逐渐形成。
风蚀洞-克拉玛依吐孜沟
链接——
水-沙(砾)流磨蚀 形成的地貌形态 (三峡深槽地貌)
②风蚀蘑菇、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柱是风沙流磨蚀的产物。垂直裂隙发育的基岩经长 期风蚀,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风蚀柱。由于近地表的风沙 流中含沙较多,磨蚀较强,若再加上岩石下部岩性软于上部,易形 成顶大基小、上部展宽如帽、下部仅留支柱的风蚀蘑菇。
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风力是荒漠区的最主要的地貌作用营力,它不仅将风化 碎屑中的细小颗粒和松散沉积物中的砂粒搬运到很远的 地方,堆积成各种沙丘(风积地貌);而且能侵蚀坚硬岩 石或大石块,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风的作用表现为气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吹蚀、 磨蚀、搬运和堆积过程。
风 蚀 柱
风蚀蘑菇
若风蚀蘑菇顶部岩石 的重心和基部岩石不 一致,则上部岩石很 容易坠落下来。坠落 下来的大石块如在地 上不稳定,当刮大风 时,则能随之摇摆, 称为摇摆石或风动石 (swinging stone)。
风蚀柱,多形成于垂 直裂隙发育的岩石上
链接——
台北野柳女王头
③雅丹地貌
雅丹是风蚀垄沟的 概称。浅湖萎缩或 河流干涸之后,出 露的湖滩地面干裂 龟裂,风顺裂隙不 断吹蚀,裂隙逐渐 扩大形成槽沟,有 时其上口比底宽还 窄,槽沟之间为鳍 形垄脊或垄岗。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
气候极端干燥,温差很大; (物理风化强烈,就地起沙) 沙质地表裸露,植被稀少;(利于风沙移动) 内陆水系往往是输送沙源的主要动力;(间歇性河流,外
来沙源)
有的沙漠原本是厚层河湖相沉积分布区,有被埋藏的地下河, 还有已干涸的地表河槽,如塔里木盆地近地表有几十米厚的冲积砂层。
新疆莎车沙粒粒径与起动风速 (吴正,1987) 沙粒粒径(mm) 起动风速(m/s) (距地面 2m) 0.10-0.25 4.0 0.25-0.50 5.6 0.50-1.0 6.7 >1.0 7.1
沙粒的起动
R.A.Bagnold 根据流体在起动条件下,作用在沙粒上的迎面阻力 (拖曳力)和重力的平衡,导出了沙粒开始移动的临界速度,也就 是临界摩阻速度Vt Vt=A·g·d·(σ-ρ)/ρ 式中σ为颗粒密度,ρ为空气密度, g 为重力加速度, d 为颗粒 粒径,A为经验系数。对d>0.1mm的颗粒,A=0.1。 冲击起动值和流体起动值一样 ,也遵循平方根定律,不过系 数 A=0.08 ,即任何高程上冲击沙粒的风速,都要比流体值下的风速小 20%。
荒漠区形成的基本原因
主要由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形条件决定: 回归高压带的影响 气流下沉,空气增温, 相对湿度减少而形成 高山高原地形的影响 地形闭塞,海洋气流 不能深入而形成
中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
长江以南地区有没有风沙地貌分布?
鄱阳湖湖滨“沙山”
第六章 风沙地貌(荒漠地貌)
Aeolian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第六章 风沙地貌(荒漠地貌)
Aeolian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风沙地貌学与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学是研究风力作用下地表沙粒和粉尘起动、传输与沉积过程 的一门学科。风沙地貌过程是地球表面特别是干旱区最为普遍的一种 地貌过程。 风作用于沙质地表后,将沙 粒吹扬起来,再纳入气流中前进, 形成了气流与固体流所组成的两 相流,称为风沙流。风与风沙流 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 作用,称为风沙作用;在风沙作 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称风沙 (成)地貌。
跃移的沙粒主要是由于飞跃的颗粒降落时碰撞地面而产生的 反弹跳跃或冲击地面沙粒跃起。
下表列举了不同风速下蠕动沙量与跳跃沙量的变化。可见, 风沙运动中跃移沙量的比例总比较大。
风流中跃移沙粒多的原因在于空气密度小,卡林斯克曾证明 在相同剪应力作用下,沙粒在空气中跳跃高度要比在水中跳 跃高度高800 倍;另外,跃移沙粒的冲击能溅起更多的沙粒, 或冲动比它直径大6倍或比它重200多倍的地表粗沙粒。
磨圆较好
碟形坑
溶蚀痕迹
硅质沉淀
风洞模拟实验
风洞模拟实验
风洞模拟实验
风洞模拟实验
根据国内外资料,在风洞中可以进行有关风沙地貌的 下列模拟实验研究: 1. 2. 3. 4. 5. 6. 风沙运动的实验研究 风蚀作用的实验研究 风积地貌形态形成的实验研究 风沙电实验 防沙工程模拟实验 林带、林网及其防风沙效益的实验研究
风洞模拟实验
风洞模拟实验的可靠性,决定于实验条件与野外实际 情况的相似性。要使模型实验与自然现象完全相似,必须 满足三个条件: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要做到 这些却是很困难的。
鉴于风沙工程问题的完全相似模拟不可能,只有采取 近似相似的方法,如:①增大模型尺寸以减少因不完全相 似而带来的误差;②采用系列模型法,用不同比例尺的模 型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外推到野外实际中去;③结合长 期野外观测工作。
雅丹地貌
塔里木的罗布泊区,风蚀槽沟深达十余米,长数十数百 米,走向与主风向一致,当地人称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 叫雅丹,即具有陡壁的土丘。
雅 丹 地 貌
雅丹地区地面崎岖 起伏,风蚀土墩多 呈长条形,排列方 向与主风向平行。 在罗布泊盐碱地北 部的东西两侧,粘 土土墩的顶面是盐 结块,外表呈白色, 古称白龙堆。《汉 书· 地理志》中,有: “白龙堆,乏水草, 沙形如卧龙”的记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