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和黄土地貌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风沙与海岸地貌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二节风沙与海岸地貌

第二节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一、风沙地貌风沙地貌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多分布于干旱的沙漠,以及一些河、湖、海边的沙滩。

1.风力侵蚀地表岩石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沙石磨蚀岩石,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2.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面,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二、海岸地貌海水以风浪、洋流、潮汐等运动形式,持续在海岸地区进行侵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称为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高耸的海蚀崖、深邃的海蚀洞、造型奇特的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2.波浪所携带的泥沙、贝壳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沙滩、沙洲、贝壳堤等海积地貌。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e .“鱼米之乡”______f .“黄土高坡”______答案 a —A b —C c —D d —F e —B f —E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3.图C 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第六章 风沙黄土地貌

第六章 风沙黄土地貌

黄土的侵蚀
黄河河床
二.黄土中的古土壤
三. 黄土状土
自然界还存在一种与黄土性质相似的堆积物,称黄土状土。它具有 黄土的部分特性。但是这种土往往具有沉积层理,粒度变化较大,孔 隙度较低,含钙量变化显著,并无明显的湿陷性。
四.黄土的成因
五.黄土地貌类型
1.黄土沟谷地貌: 2.黄土沟间地貌: a.黄土塬 b.黄土梁 c.黄土峁 d.黄土墹(黄土坪) 3.黄土潜蚀地貌 a.黄土碟 b.黄土陷穴 c.黄土桥、黄土柱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风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 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但以干旱、半干旱地 区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地方性的特点。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不计以外,主要 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1.4%。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不计以外,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 旱地带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1.4%。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陆
性冰川外缘、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也有风 沙作用,同样可以形成各种风成地貌。
近地表的风,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而减速, 一般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沙漠地区的沙,多属于粒径0.1~0.25mm的细纱,对 于一般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沙粒起动形成风沙流的风 速约为4~5m/s;但在颗粒较粗的山前洪积沙砾戈壁地区, 一般风速要达到8~9m/s才有风沙流活动。
不同含水率下沙粒的起动风速(m/s)
一. 风沙流 —— 沙粒的群体运动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2016-12-03 13:42 · 203阅· 首页 > 地方历史 > 河南历史 >第一章地貌类型河南省内陆貌类型复杂多样。

若按形态划分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海拔400~1000米的低山,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若从成因划分,河南山地可划分为褶皱山地、断块山地、褶皱断块山地、侵入体山地等。

平原有冲积平原、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冲湖积平原、剥蚀平原等。

东部平原中部分布有较广泛的风沙地貌类型。

西部地区分布有面积较广的黄土地貌类型。

在石灰岩出露地区,尤其是淅川一带,流水长期溶蚀作用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此外,在豫西海拔1800米左右的中山顶部地带,残留有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川地貌形态。

这些形态、成因各不相同的地貌类型,为生产建设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条件。

第一节山地丘陵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山区的主体是中山、低山和丘陵,也有小面积的山间盆地和山间河谷平原。

主要山地有分布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地,西部的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崤山、小秦岭等山地,豫西的黄土低山丘陵和南部的大别山、桐柏山等,山地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和垂直分带性。

一、构造山地构造山地主要是由外营力沿岩层软弱部分侵蚀而形成的次生构造地貌。

其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质构造变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差异抬升。

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也包括构造形迹仍很显著的低山。

构造山地是河南山地丘陵的主体。

按照控制山地地貌发育的各种构造条件的差异性和主导成因的不同,构造山地可划分为5种类型。

(一)褶皱构造山地该山地是由褶皱构造起主导控制作用的山地地貌类型。

其基本地貌形态由向斜和背斜构成(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也有显著影响)。

主要分布在伏牛山脉西段。

自然地理 风沙与黄土地貌

自然地理 风沙与黄土地貌
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中有古 土壤,下伏的古地形对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主要特征:疏松,遇水易散,垂直节理发育, 有孔隙,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 侵蚀.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 贫瘠有沙漠化趋势.
(二) 黄土地貌 1.主要外营力-流水作用.还有重力作用、潜蚀和 风蚀(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如黄土柱等). 2.地貌类型 沟谷地貌 细沟 浅沟 切沟 冲沟 河沟 沟间地貌 塬 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常因河谷的 溯源侵蚀而变得支离破碎,形成破碎塬. 梁 长条形的黄土丘陵,有塬梁和平顶梁之分 峁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所有黄土沟间地貌都易形成陷穴(漏斗)、崩塌 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二.风沙地貌 (一) 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呈圆形或马蹄形 的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要大些. 4.风蚀残丘 风吹蚀河谷形成的风蚀谷间残留高地或孤立丘 岗即是风蚀残丘.而在干旱地区河湖相地层由于干 缩而产生龟裂,风沿裂隙吹蚀形成沟槽和垄脊相间 分布的特殊地貌形态,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地区图
黄土冲沟
黄土梁峁
黄土塬面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漏斗
黄土峁
黄土桥
黄 土 梁
黄 土 柱
黄 土 下 伏 砾 石 层
黄 土 覆 盖 于 上 新 世 红 土
风蚀坑
风 蚀 穴
风 蚀 柱
风蚀柱
塔 克貌
新 月 型 沙 丘 链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沙地貌
1.风沙作用是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 2.风沙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搬运、堆积 3.形成的基本要素:充足的沙源、多大风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定义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成因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亦称风成地貌。

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

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

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

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相关信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确认了“耙状沙丘”和“沙砾碛”这两种风沙地貌新成员的存在。

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讲解

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讲解

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风力地貌(aeolian landform):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

包括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

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即在副热带高压区(南、北纬15°—35°),如北非撒哈拉和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等地,或温带内陆区(北纬35°—50°),如苏联的中亚,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

一、风砂作用风将地表沙粒吹离地面,随气流运动形成风沙流。

它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一)风砂侵蚀作用风砂流:风沿地面吹动时,可将地面松散物质吹起进入空气中,这种携带砂的气流,称风砂流。

只有当风速达到使砂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移动的临界速度(即起砂风速)时,才能形成风砂流。

起砂风速大小与砂粒粒径、地表干湿及植物多少等自然条件有关。

风蚀作用( aeolian erosion):风沿地表前进时,由于风力或携带碎屑物对地表的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吹毁或磨损作用,称风蚀作用。

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

1吹蚀作用:一定风力作用下,未固结或固结差的细粒物质发生移动而离开原地,当风力进一步增大,较粗物质也被带走,从而使地面遭受破坏。

最容易被剥蚀的粒径为0.08毫米。

剥蚀物的粒径与流速平方成正比。

发生吹蚀作用的力有:迎面冲力;碎屑粒上下风速不同产生的上举力;紊流产生的上举力。

吹蚀作用的方式:其一、当风的迎面冲力和上举力的合力超过碎屑粒的重量和地表摩擦力时,碎屑粒便被吹扬而去。

其二、被风吹扬起来的碎屑物在沿地表运动时,对组成地面的碎屑进行撞击,致使后者推移。

吹蚀作用强度取决于风速和地面性质。

风速越大、地表颗粒越细、松散、干燥,吹蚀越强。

2磨蚀作用:砂粒一旦起动,在地表附近形成风沙流,移动的风沙流对地表岩土冲击、摩擦,使其遭受磨蚀。

磨蚀作用强度取决于风力和地面性质。

0--0.5米,尤其是10厘米高度范围内,沙砾数量最多,磨蚀作用最强。

(二)风沙搬运作用风运物运动方式主要有:1悬移:细小砂粒受气流紊动上升分速的作用而悬浮于空中进行搬运。

第5章风沙黄土地貌

第5章风沙黄土地貌

二 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 风棱石与石窝 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 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 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形成风棱石。 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 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外貌,形成 石窝。
2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 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节理 和裂隙发育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轻于 上部的岩石,受到长期的风蚀、易形成顶 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称之。 • 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蚀,
第六节 风沙地貌
• 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 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一、风沙作用
(一)风蚀作用 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统称风沙的侵蚀作用。
1.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
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
2.磨蚀作用
(一)风沙侵蚀作用
4.黄土柱
分布在沟边的柱状黄土体。它是由流水沿黄土 垂直节理潜蚀作用和崩塌作用残留的黄土部分
3 沙 丘
新月形沙丘 纵向沙丘
沙 丘 形 态
横向沙丘
抛物线形沙丘
新月形沙垄
星形沙丘
新 月 形 沙 丘
新 月 形 沙 垄
金字塔沙丘
星形沙丘
第七节
黄土地貌
一 黄土的分布与性质 二 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时 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黄土地貌
由于黄土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疏松多 孔隙、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 易沉陷等),在外力作用下(主要是流水作用), 切割成很多沟谷和沟间地,形成许多正向、负向 地形,叫黄土地貌。

第五章6风沙黄土地貌

第五章6风沙黄土地貌

(三)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 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
风力作用造成沙粒脱离地面
龙卷风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广大砾漠中的砾石,经过风沙长时间的磨蚀作 用后,变成棱角明显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 视棱的多少,又有单棱石、三棱石和多棱石 之分,但以三棱石最常见。
(2)纵向沙丘: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 o 平行或夹角小于30 的沙丘,通常称为沙垄。 巨大沙垄体上叠臵较小的沙垄,则形成复合纵 向沙垄。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 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 等。
多风向作用的沙丘
2.沙丘的移动沙丘的移动是通过沙子由迎风 坡向背风坡搬运及堆积来实现的。移动方向 和起沙风的合成风向大体一致。 方式有三种:①前进式,在单一风向作用下 进行,只有前进,并无后退。②往复前进式, 它是在两个风向相反,但风力不等的情况下 进行。风力大的方向为沙丘的移动方向。③ 往复式,在风力大小相等、风向相反的情况 下进行,结果沙丘实际上没有净位移。
风蚀柱1
风蚀柱2
风蚀柱和蘑菇石
风蚀蘑菇1
风蚀蘑菇2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 深1米,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 蚀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 风蚀洼地与盆地深度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 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称为风蚀湖。
风蚀洼地
黄土沟谷地貌
黄土柱
黄土漏斗
2.黄土沟间地地貌 典型沟间地地貌有塬、梁、 峁。 所有黄土沟间地地貌都易形成陷穴、崩塌 和 滑坡。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塬
黄土塬景色1

地貌学: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地貌学: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3、形成机理:
热力风化
小坑
风的磨蚀
石窝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二)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1、概念及形态特征:
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 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可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为蘑 菇状的岩石。
风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菇
2、形成机理
①岩石水平层理、裂隙发育; ②岩石岩性软硬不同上部坚硬,下部较软; ③发生了岩石上部与下部的差异磨蚀; 受高度限制,水平岩层的岩石下部受到近地面含 沙量较多的风沙流的磨蚀,而上部受到含沙量较少的 风沙流的磨蚀,导致岩石上下部发生差异性风化,下 部磨蚀比上部快。
12.0 —
4.8 5.8 7.5
12.0 —
3.8 4.6 6.0
10.5 12.0
3、起动风速与地面性质的关系
起动风速与地面的粗糙程度呈正比,即沙子的起动 风速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
三、风沙运动形式
风沙运动的三种基本运动形式:悬移;跃移;蠕移 风沙流(wind-drift sand flow)贴近地面运动,其
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和沙子的含水量等 因素有关。
1、起动风速与粒径的关系
粒径(mm) 0.10—0.25 0.25—0.50
0.5—1.0 >1.0
起动风速(m/s) 4.0 5.6 6.7 7.1
根据拜格诺的研究,对粒径大于0.1mm的石英颗粒来说,沙 粒的起动风速与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2、起动风速与沙子含水量的关系
研究风成地貌的意义 防治沙害,水土保持
第一节 风沙流
含沙的气流称作风沙流,它是一种气-固两相流。
一、风沙运动的力学分析
风向 平均床面高度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火山岩地貌1)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

南岳衡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包括南岳岩体(东部)和白石峰岩体(西部)两大岩体,为一座断块垒形中山,发育着典型的群峰——条形岭脊花岗岩地貌,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丰富,花岗岩山峰岭脊地貌奇特,阶梯状地貌典型,断层构造地貌明显,水蚀地貌、崩积地貌及石蛋地貌富有特色,可以作为同类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

2)流纹岩地貌景观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这种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的微地貌。

像奇峰、异洞、幽谷、峭壁、石柱和石礅等。

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2)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熔岩台地、火口湖、堰塞湖等。

2、沉积岩地貌1)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代表景点有广西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兴文石林洞乡。

其中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山水最为有名。

2)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3、侵蚀堆积地貌1)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以张家界为主要代表。

我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

我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

中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大多处地方在中纬度地带,南北延伸长达5500公里,跨纬度约50度;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经度有将近62度。

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多样,不论是名山、胜水、峡谷、洞穴,还是江河、湖泊、飞瀑、流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性。

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地文景观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它包括山岳形胜、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特异地貌、地质现象等类型,具有重要的地文科学价值。

一、山岳形胜在所有的地文景观类型中,最吸引旅游者的是多样的山地景观。

名山是山地中一种独特的地理实体,也是富有综合美的自然景观实体,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富有雄、奇、险、秀、幽、旷等美学形象特征。

名山既是历史文化遗存,又是自然的产物,除了作为旅游观赏、文化教育的场所,是科学研究和普及知识的“户外博物馆”,还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宝贵遗产。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其中,黄山、华山、衡山、崂山、祁连山、庐山、泰山、九华山、安徽天柱山、甘肃贺兰山、浙江天台山是花岗岩形成的山体,一般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深壑、怪石、奇峰异峦、形成千姿百态的天然岩石造。

此外,如厦门鼓浪屿的万石山、浙江普陀山、海南天涯海角和鹿回头等都是属花岗岩名丘。

浙江雁荡山、天目山,杭州西湖的孤山和宝石山等属于流纹岩山峦,造型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观看,常常会呈现出不同形象,有变幻之妙。

比如,雁荡山中著名的灵峰,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故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夫妻峰等名称;因为同样的原因,其大剪刀峰,又有一支香、一支笔、一帆峰、天柱峰等名称,因此,雁荡山也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

砂岩一般化学性质稳定,抗风化力较强,又易于雕凿,也常是摩崖石刻的优先选材选址区,如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刻、南京栖霞山千佛洞石窟等,都是以砂岩为物质基础的。

自然地理学之地貌

自然地理学之地貌

(1)凹形海岸在转折处堆积形成海滩。
(2)凸形海滩在转折处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嘴。
若岸外有岛屿或者岬角,则可形成连岛沙坝, 使岛屿变成半岛。这样岛屿称为陆连岛。 (3)粉砂淤质海岸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涨潮 时淹没、落潮时露出的部分,称为泥滩,表面 分布有涨落潮冲刷成的潮沟网。上部位于平均 高潮面以上,只有特大高潮才淹没,多年生长 盐生植物,称为草滩。
生物海岸仅分布在南方的个别区段。
(一)基岩海岸(山地海岸)
1.里亚式海岸: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西班牙的里 亚地区为最典型,如我国山东半岛的荣成湾); 2.达尔马提亚式海岸: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谷地(亚得
里亚海[东岸为希腊,西岸为意大利]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为典
型);
3.峡湾海岸:海水淹没山地古冰川U形谷(挪威西海岸);
4.断层海岸:海岸断层分布,岸线平直(台湾省东岸);
5.岩溶海岸:海水淹没海岸的岩溶山地(辽宁省大连市黑石 礁一带)。
(二)砂(泥)质海岸:砂岸大部分属平原海岸,可
分为:
1.三角洲海岸:分布于河流入海三角洲沿岸;
2.淤泥堆积平原海岸:如渤海湾海岸的黄河三角洲冲积 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3.泻湖岸:沿岸有泻湖分布,如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 半岛、广东和广西沿海;
当海岸剖面成为上述曲线时,即为平衡剖面。 海浪还可以对沉积物发生分选作用。大小混 杂的碎屑物质在波浪分选作用下,粗粒物质上移, 细粒物质下移。沉积物经过分选,形成由粗粒物 质构成的滨岸堤和细粒物质构成的水下堆积台。 物质横向移动还可形成水下堤和离岸堤。
2.纵向为主的海积地貌泻港式海岸可发生分段泥沙流。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一)海底地貌 海底的靠近大陆、并作为大陆与大洋盆地 之间过渡地带的区域称为大陆边缘。在构造上, 大陆边缘是大陆的组成部分。大陆边缘主要包 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基)。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发育,是由多种自然原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其主要原因包括水文地质作用、风沙侵蚀作用和流体力学作用。

首先,水文地质作用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最重要原因之-O这种作用包括河流、雨水和冰川水主导的勘探作用,如湖泊、山谷、河谷等的发育;以及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如矿物质的分解、石英晶粒的溶解等。

水文地质作用的存在,可使黄土的颗粒被水搬动、移动和沉积,形成大小不同的地貌,从而促进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发育。

其次,风沙侵蚀作用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风沙侵蚀作用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由气候变化、气流变化或人为活动引起的空气流体中的细小粒子,如土、砂、沙,经过力学和气动效应的作用,侵蚀黄土高原单层或多层的地表。

侵蚀过程是平原、山地、河谷等等地貌形成的关键步骤,也是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流体力学作用也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体力学作用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压力、加速度和稠度,以及湍流、阵性、分层等特征下的流动现象。

流体力学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带可促进地貌形态的发展,如沿水流方向形成河谷,以及流体的垂直流动可导致山坡的形成。

总之,水文地质作用、风沙侵蚀作用和流体力学作用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黄土高原地表的形态发育,使它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同时也促进了当地
环境的多样性与生物活动。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中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地形区和地貌类型,例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三大丘陵地形区,以及重力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一、地形和地貌的区别地形是就宏观范围而言,指的是一个地区地形的总特征,比如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世界上只有五种地形,分别是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地貌是就小范围内的地质特征而言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新疆雅丹地貌,有溶洞或石林的称为喀斯特地貌,广东丹霞山、湖南莨山等地称为丹霞地貌,还有火山喷发地的熔岩地貌等等,所以地貌有很多种。

总之,地貌附属于地形,比地形的范围小多了。

二、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主要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中国主要地貌分布1.重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2.喀斯特地貌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3.黄土地貌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

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4.雅丹地貌“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雅丹地貌以罗布泊(塔里木盆地)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5.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性质改变时,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
就是风积作用。 风积物:风成沙和风成黄土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石窝和风棱石;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4、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棱石和石窝
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
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
断增高和扩大的同时,在其上逐渐发育次生沙丘,形
成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它们是一种巨型 的横向沙丘形态,丘体十分高大,高度一般在 50 ~ 100m,高的 200m 以上。
(2)纵向沙丘:
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o 的沙丘,
通常称为沙垄。沙垄是长条形的沙丘,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
部,北美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我国西北、华北等地) , 总面积约 1300万km2 。 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世界最广(约63.1万km2,而 黄土高原的黄土实际覆盖面积就近40万km2),我国西
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堆积
厚度最大(大部分地区的黄土厚达50~100m)
2、黄土的特性
◆黄土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粒径0.05~0.005mm,含量>
★土林
指在垂向节理发育的、水平层状构造的古 代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上所形成的、密集分布的
林状地貌形态。是由暂时性流水垂向侵蚀和风
蚀作用所造成。
★ 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深
1米,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
风蚀盆地的规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风蚀洼地与盆地 深度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 称为风蚀湖。
2、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主要是通过风沙流的运动来实现。 搬运的形式有三种:悬移、跃移和表层蠕动。 风沙流:挟带沙粒的气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砂子搬 运现象。 绝大部分砂子通过风沙流的形式搬运,但以跃移 方式为主,其速度一般每秒可达数十到数百cm ;
3、风积作用:
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风沙流遇到障碍物 (包括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下垫
的高空,形成沙尘暴,并可随大气环流远距离输送。
3、世界四大沙尘暴源地
①中非;②中亚;③北美;④澳大利亚 沙漠地区的沙尘是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单是
中非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即占了全球大气中 25% 的悬
浮微粒量。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中亚沙漠区,而中亚沙漠区排 名世界四大沙漠区的第二位。我国北方是沙尘暴活动 频繁的地带。
地吹扬沙粒堆积于沙堆顶部。
4. 山口地区风力强大也可形成沙垄。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又称 “金字塔形沙丘” 是在多风向,且在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 下发育起来的一种沙丘,因其形态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有 时其形态像海星,又称为“星形沙丘” ;包括金字塔形沙丘、蜂窝 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等。如下图所示:
3、黄土地貌
◆黄土沟谷地貌
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等几类; ◆黄土沟间地貌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快,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
期搬运通道。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
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 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 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 “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 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
4、沙漠化
◆ 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
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 从地貌学的角度看,沙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风蚀、出 现流沙和产生沙漠的过程,包括原来固定、半固定沙 丘活化,演变为流动沙丘的过程。 ◆ 沙漠化是不发达的标志,是社会、经济、自然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贫穷、资源的不适当开发、滥
△其高度都不大,一般为 1 ~ 5 m ,很少超过 15m; 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0倍。
▲ 沙丘链与复合型沙丘链
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
沙丘相互横向连接,可形成一条链索,称之为沙丘链。
高度一般在10~30m左右,长度可达数百米,甚至 1km以上。当沙源充足时,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在不
的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洲中西部、南美的阿塔 卡马等地。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如中亚、我国的西北、美国的 西部等地。
★ 荒漠的类型
1、岩漠(石质荒漠);
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3、沙漠(砂质荒漠); 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 )
一、风沙作用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 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巨大沙垄体上叠臵较小的沙垄,则形成复合纵向沙垄。
沙垄形成的可能原因
1. 与盛行风向斜交的新风向导致其迎风坡发生变化, 由新月沙丘的一翼向前延伸所形成。
2. 由草丛沙堆发展而成。有植物生长的地面,先形成
草丛沙堆,当两个以上的草丛沙堆顺主风向延伸并
互相连接时,则形成纵向沙丘。
3. 龙卷风被单向吹压而成的螺旋式水平气流,风从低
荒漠
★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组成物质粗瘠的
自然地带。荒漠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
贫乏,基岩裸露,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
形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 世界荒漠的分布
①南、北纬 15°- 35°之间的亚热带区域。如北非
60%);
◆富含碳酸钙(10—16%),遇水时会溶解而使土粒分离,容
易造成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常见钙质结核(形态像马铃薯或生 姜,称为砂姜石); ◆结构疏松(孔隙度40—55%)。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其他土 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和垂直
侵蚀作用。直立性强,深厚的黄土层常形成陡峻的崖壁; ◆具有湿陷性(遇水浸湿后会发生强烈的沉陷和变形)。
★风蚀谷
◆在荒漠地区,因偶尔的暴雨产生的洪水侵蚀地面,会形
成许多冲沟,再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加深扩大而成风
蚀谷。风蚀谷无一定形状,沿主要风向延伸,可长达 数十公里。
★ 风蚀残丘
◆风蚀残丘(风蚀城堡、魔鬼城):风蚀谷间残留高地
或孤立丘岗。由岩石组成的地面,经长期的风化、暂时
性流水侵蚀和风蚀作用后形成。以桌状平顶形居多,也 有尖塔形的,这主要跟岩性和构造有关。相对高度10~
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
石窝,由风蚀作用把陡峭岩石表面的热力风化产
物吹走,形成小凹坑或小洞穴,并进一步磨蚀将其 加深扩大而成。石窝,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直径 约20 cm,深10~15 cm,大的石窝称为风蚀龛。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风蚀蘑菇:在水平节理或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 尤其是上硬下软的水平岩层,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形 成顶部大、基部小的蘑菇状岩石。 ◆风蚀柱:在垂直节理或裂隙上发育的岩石,经长期 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的岩石形态。
2、沙尘暴的产生
①风是沙尘暴的原始驱动力。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垂直
不稳定的气象条件,没有降雨降雪天气。
② 地表性质:砂土质松软、干燥,没有或少有植被覆盖, 没有积雪。这样就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③大气环流:干旱区地表受热后产生不稳定的上升气流, 在风的作用下,可把地面的沙尘带到 1000 — 6000 m
(二)风积地貌
1. 沙丘及其形态类型
风积地貌主要是指各种沙丘。依据沙丘形态与风向
关系,沙丘可分为: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和多风向形 成的沙丘。
(1)横向沙丘:
走向与合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沙风向
垂直或交角不小于60o ,
主要包括新月形沙丘、新 月形沙丘链和复合新月形
沙丘链三类(P294)。
新月形丘链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
第五节
风沙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
风力是其塑造地貌的重要营力。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
以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系。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成的地貌, 称为风沙地貌(风成地貌)。 黄土是风把干旱沙漠、戈壁地区的细粒物质吹送到半干旱 草原区堆积而成。黄土的堆积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主导形成 的,而现代黄土侵蚀地貌,则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控制。
样和风速三次方成正比。
2.沙丘的移动
据研究,单位时间内沙丘移动距离为:
D=Q/rH
Q 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的沙量;
H 为沙丘高度;
r 为沙的容重。
我国沙丘年平均移动速度多在5~10m间,小部
分或超过10m。
沙尘暴与沙漠化
1、沙尘天气
——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种
◆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沙尘粒子,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天气现象;
1、风蚀作用(吹蚀、磨蚀)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 起沙粒吹扬的作用; 磨蚀作用:指风挟带的沙子对地表物质的冲击、磨擦, 一般在接近地面处比较强烈。
一、风沙作用
起沙风
砂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切超过
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砂粒粒径、地表
起伏和沙粒含水量等多种因素有关。沙漠地区的砂,多 为粒径 0.1~0.25 mm的细砂,砂粒起动的风速约为4~5 m/s。
◆黄土区水土流失治理
结束
世界荒漠的分布
★ 岩漠(石质荒漠)
岩漠发育在干旱山地中,特点是地面切割得破碎不堪, 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突露地表。 干旱区山地经受风化作用、坡地重力作用及暂时性洪流
作用的综合结果,使山坡不断平行后退,在山麓形成一种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