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风力是其塑造地貌的重要营力。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以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系。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

黄土是风把干旱沙漠、戈壁地区的细粒物质吹送到半干旱草原区堆积而成。黄土堆积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主导形成的,而现代黄土侵蚀地貌,则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控制。

§1、荒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荒漠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世界荒漠的分布

①南、北纬15°—35°之间的亚热带区域,即各大陆的西岸。如北非的撒哈拉、阿

拉伯半岛、澳洲中西部、南美的阿塔卡马等地。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如中亚、我国的我国的西北、美国的西部等地。

★荒漠的类型

1、岩漠(石质荒漠);

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3、沙漠(砂质荒漠);

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

§2、风沙作用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1、起沙风;

砂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砂粒粒径、地表性质和砂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沙漠地区的砂,多为粒径0.1~0.25mm 的细砂,砂粒起动的风速约为4~5m/S 。

2、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指风直接把地表松散物质或岩石表面的风化产物吹走;

磨蚀作用:指风挟带的沙子对地表物质的冲击、磨擦,一般在接近地面处比较强烈。

3、搬运作用

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砂子搬运现象,绝大部分砂子通过风沙流的形式搬运,但以跃移方式为主(在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cm3,要比空气密度1.22×10 -3 g/cm3 大800多倍),其速度一般每秒可达数十到数百cm

4、风积作用

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包括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下垫面性质改变时,都能够发生砂粒从气流中脱离而堆积的过程。

§3、风蚀地貌

1、石窝和风蚀壁龛;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3、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4、风蚀雅丹;

5、风蚀洼地。

★石窝和风蚀壁龛

◆石窝、风蚀壁龛,由风蚀作用把陡峭岩石表面的热力风化产物吹走,形成小凹坑或小洞

穴,并进一步磨蚀将其加深扩大而成。石窝,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直径约20cm,深10~15cm,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风蚀蘑菇:在水平节理或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上硬下软的水平岩层,经

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蘑菇状岩石。

◆风蚀柱:在垂直节理或裂隙上发育的岩石,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的岩石形

态。

★风蚀城堡

◆风蚀城堡(风蚀残丘、魔鬼城):由岩石组成的地面,经长期的风化、暂时性流水侵蚀

和风蚀作用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以桌状平顶形居多,也有尖塔形的,这主要跟岩性和构造有关。相对高度10~50m,长度10 ~200m不等,其排列与地质构造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在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美国的西部很常见。

★风蚀谷

◆在荒漠地区,因偶尔的暴雨产生的洪水侵蚀地面,会形成许多冲沟,再经长期的风蚀

作用,加深扩大而成风蚀谷。风蚀谷无一定形状,沿主要风向延伸,可长达数十公里。★风蚀雅丹

◆风蚀雅丹:“雅丹” 是维吾尔语“ 雅尔当”的变音,意为“陡壁的小丘” 。指发育

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风蚀土墩由砂、粉砂和粘土构成,呈水平层状构造;形态多呈长条状,顺风向排列,高度多为 5 ~20m。

◆在罗布泊北部地区,风蚀土墩的顶面是盐结块,外表呈白色,称为“白龙堆”。

★土林

土林:指在垂向节理发育的、水平层状构造的古代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上所形成的、密集分布的林状地貌形态。是由暂时性流水垂向侵蚀和风蚀作用所造成

★风蚀洼地

§4、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指在沙漠里、由风积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复

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最为常见。

◆沙漠的形成要有干旱的气候和丰富的沙源,故沙漠多分布在内陆盆地或干燥的高原。★沙丘的类型

◆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

◆纵向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复合沙垄;

◆多风向沙丘。“金字塔形沙丘”是在多风向,且在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育起来的一

种沙丘,因其形态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有时其形态像海星,又称为“星形沙丘”;

◆沙堆。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

△新月形沙丘(Barchan)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

△平面形态: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

△剖面形态: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为5°~20°;背风坡凹入较陡,坡度为28°~34°,相当于沙子的最大休止角。

△其高度都不大,一般为 1 ~ 5 m ,很少超过15m;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0倍。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盾形沙堆: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时,沙粒就从气流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较小的盾形沙堆。

△雏形新月形沙丘:盾形沙堆形成后,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的涡旋,速度减弱,沙粒过丘顶后在背风坡沉积下来,并逐渐堆积增高,当坡度达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时,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与复合型沙丘链

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横向连接,可形成一条链索,称之为沙丘链。高度一般在10~30m左右,长度可达数百米,甚至1km以上。当沙源充足时,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在不断增高和扩大的同时,在其上逐渐发育次生沙丘,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它们是一种巨型的横向沙丘形态,丘体十分高大,高度一般在50 ~100m,高的200m 以上。

▲沙垄(线形沙丘)

沙垄平直、呈线状延伸,其高度一般为10~25m,长度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纵向沙丘的成因,各家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是在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的情况下,由新月沙丘的一翼向前延伸所形成。

另一种观点认为纵向沙丘的形成,主要是与大气边界层的纵向螺旋状卷轴涡流作用有关。

★沙丘的移动

1、沙丘移动方向:与年合成风向一致;

2、移动方式: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3、移动速度: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沙丘移动速度与其高度成反比,而与输沙量成

正比。又因输沙是和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沙丘移动速度也

就同样和风速三次方成正比。

§5、沙尘暴与沙漠化

1、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种

◆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沙尘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 km 以内的天气

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 的天气现象。

当能见度小于500m时,为强沙尘暴。

如果空气中的沙尘量极大,遮蔽了当地日照,甚至使能见度降为零,这种超强的沙尘暴又称为黑风暴。

2、沙尘暴的产生

①大气环流:风是沙尘暴的原始驱动力。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垂直不稳定的气象条件,

没有降雨降雪天气。

②地表性质:砂土质松软、干燥,没有或少有植被覆盖,没有积雪。这样就为沙尘暴的

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③在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作用下,干旱区地表受热后产生不稳定的上升气流,把地面的

沙尘带到1000 — 6000 m 的高空,形成沙尘暴,并可随大气环流远距离输送。

3、世界四大沙尘暴源地①中非;②中亚;③北美;④澳大利亚

沙漠地区的沙尘是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单是中非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即占了全球大气中25%的悬浮微粒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