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合集下载

第六章 风沙黄土地貌

第六章 风沙黄土地貌

黄土的侵蚀
黄河河床
二.黄土中的古土壤
三. 黄土状土
自然界还存在一种与黄土性质相似的堆积物,称黄土状土。它具有 黄土的部分特性。但是这种土往往具有沉积层理,粒度变化较大,孔 隙度较低,含钙量变化显著,并无明显的湿陷性。
四.黄土的成因
五.黄土地貌类型
1.黄土沟谷地貌: 2.黄土沟间地貌: a.黄土塬 b.黄土梁 c.黄土峁 d.黄土墹(黄土坪) 3.黄土潜蚀地貌 a.黄土碟 b.黄土陷穴 c.黄土桥、黄土柱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风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 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但以干旱、半干旱地 区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地方性的特点。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不计以外,主要 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1.4%。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不计以外,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 旱地带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1.4%。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陆
性冰川外缘、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也有风 沙作用,同样可以形成各种风成地貌。
近地表的风,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而减速, 一般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沙漠地区的沙,多属于粒径0.1~0.25mm的细纱,对 于一般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沙粒起动形成风沙流的风 速约为4~5m/s;但在颗粒较粗的山前洪积沙砾戈壁地区, 一般风速要达到8~9m/s才有风沙流活动。
不同含水率下沙粒的起动风速(m/s)
一. 风沙流 —— 沙粒的群体运动

自然地理 风沙与黄土地貌

自然地理 风沙与黄土地貌
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中有古 土壤,下伏的古地形对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主要特征:疏松,遇水易散,垂直节理发育, 有孔隙,湿陷性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 侵蚀.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 贫瘠有沙漠化趋势.
(二) 黄土地貌 1.主要外营力-流水作用.还有重力作用、潜蚀和 风蚀(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如黄土柱等). 2.地貌类型 沟谷地貌 细沟 浅沟 切沟 冲沟 河沟 沟间地貌 塬 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常因河谷的 溯源侵蚀而变得支离破碎,形成破碎塬. 梁 长条形的黄土丘陵,有塬梁和平顶梁之分 峁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所有黄土沟间地貌都易形成陷穴(漏斗)、崩塌 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二.风沙地貌 (一) 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呈圆形或马蹄形 的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要大些. 4.风蚀残丘 风吹蚀河谷形成的风蚀谷间残留高地或孤立丘 岗即是风蚀残丘.而在干旱地区河湖相地层由于干 缩而产生龟裂,风沿裂隙吹蚀形成沟槽和垄脊相间 分布的特殊地貌形态,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地区图
黄土冲沟
黄土梁峁
黄土塬面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漏斗
黄土峁
黄土桥
黄 土 梁
黄 土 柱
黄 土 下 伏 砾 石 层
黄 土 覆 盖 于 上 新 世 红 土
风蚀坑
风 蚀 穴
风 蚀 柱
风蚀柱
塔 克貌
新 月 型 沙 丘 链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沙地貌
1.风沙作用是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 2.风沙作用的表现形式:侵蚀、搬运、堆积 3.形成的基本要素:充足的沙源、多大风

风沙和黄土地貌

风沙和黄土地貌

面性质改变时,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
就是风积作用。 风积物:风成沙和风成黄土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石窝和风棱石;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4、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棱石和石窝
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被磨光磨平后在瞬
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
断增高和扩大的同时,在其上逐渐发育次生沙丘,形
成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它们是一种巨型 的横向沙丘形态,丘体十分高大,高度一般在 50 ~ 100m,高的 200m 以上。
(2)纵向沙丘:
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o 的沙丘,
通常称为沙垄。沙垄是长条形的沙丘,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
部,北美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我国西北、华北等地) , 总面积约 1300万km2 。 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世界最广(约63.1万km2,而 黄土高原的黄土实际覆盖面积就近40万km2),我国西
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堆积
厚度最大(大部分地区的黄土厚达50~100m)
2、黄土的特性
◆黄土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粒径0.05~0.005mm,含量>
★土林
指在垂向节理发育的、水平层状构造的古 代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上所形成的、密集分布的
林状地貌形态。是由暂时性流水垂向侵蚀和风
蚀作用所造成。
★ 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深
1米,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
风蚀盆地的规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风蚀洼地与盆地 深度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 称为风蚀湖。
2、搬运作用

关于地貌特点

关于地貌特点

关于地貌特点、特征、及因素的形成丹霞地貌:特点:丹霞地貌以陆相为主,以红色砂砾岩为基础,发育形成各种陡崖坡的地貌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包括峰林、石柱、石墙、岩洞等,形态各异,景观秀美。

特征:丹霞地貌具有垂直节理发育的特点,使得地貌形态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此外,丹霞地貌还具有“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红色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形成因素:丹霞地貌的形成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部分红层变形并被抬升。

在此之后,受到流水、重力、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红色地层逐渐被侵蚀,形成了丹霞地貌的各种形态。

海岸地貌:特点:海岸地貌是由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包括海滩、沙洲、暗滩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价值。

特征:海岸地貌具有多变的地形和动态变化的特征。

由于海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海岸地貌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海滩和沙洲。

此外,海岸地貌还具有优美的海滨风景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

形成因素: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岸的地质构造、海水的动力作用、气候因素以及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决定了海岸的地形骨架,海水的动力作用则对海岸进行侵蚀和堆积,气候因素和生物作用也对海岸地貌产生影响。

风沙地貌:特点:风沙地貌是由充足的沙源与多大风的气候特点相结合所形成的地貌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包括风蚀石窝、风蚀蘑菇等风力侵蚀地貌和包括新月形沙丘等风力堆积地貌。

特征:风沙地貌具有明显的风力侵蚀和堆积痕迹。

风蚀地貌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独特的蘑菇形状或石窝形状,而风积地貌则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等明显的沙丘形态。

形成因素: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沙漠气候和大风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

充足而连续的沙源以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为风沙地貌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大风的作用则对地表进行侵蚀和堆积,形成了各种风沙地貌形态。

同时,气候因素如季风和降水等也对风沙地貌的形成产生影响。

哈斯特地貌:特点:哈斯特地貌是一种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包括冰斗、冰蚀洼地、冰蚀崖等。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定义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

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成因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亦称风成地貌。

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

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

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

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相关信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确认了“耙状沙丘”和“沙砾碛”这两种风沙地貌新成员的存在。

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讲解

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讲解

第八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风力地貌(aeolian landform):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

包括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

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即在副热带高压区(南、北纬15°—35°),如北非撒哈拉和西南亚的阿拉伯沙漠等地,或温带内陆区(北纬35°—50°),如苏联的中亚,我国西北和美国西部等。

一、风砂作用风将地表沙粒吹离地面,随气流运动形成风沙流。

它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一)风砂侵蚀作用风砂流:风沿地面吹动时,可将地面松散物质吹起进入空气中,这种携带砂的气流,称风砂流。

只有当风速达到使砂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移动的临界速度(即起砂风速)时,才能形成风砂流。

起砂风速大小与砂粒粒径、地表干湿及植物多少等自然条件有关。

风蚀作用( aeolian erosion):风沿地表前进时,由于风力或携带碎屑物对地表的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吹毁或磨损作用,称风蚀作用。

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

1吹蚀作用:一定风力作用下,未固结或固结差的细粒物质发生移动而离开原地,当风力进一步增大,较粗物质也被带走,从而使地面遭受破坏。

最容易被剥蚀的粒径为0.08毫米。

剥蚀物的粒径与流速平方成正比。

发生吹蚀作用的力有:迎面冲力;碎屑粒上下风速不同产生的上举力;紊流产生的上举力。

吹蚀作用的方式:其一、当风的迎面冲力和上举力的合力超过碎屑粒的重量和地表摩擦力时,碎屑粒便被吹扬而去。

其二、被风吹扬起来的碎屑物在沿地表运动时,对组成地面的碎屑进行撞击,致使后者推移。

吹蚀作用强度取决于风速和地面性质。

风速越大、地表颗粒越细、松散、干燥,吹蚀越强。

2磨蚀作用:砂粒一旦起动,在地表附近形成风沙流,移动的风沙流对地表岩土冲击、摩擦,使其遭受磨蚀。

磨蚀作用强度取决于风力和地面性质。

0--0.5米,尤其是10厘米高度范围内,沙砾数量最多,磨蚀作用最强。

(二)风沙搬运作用风运物运动方式主要有:1悬移:细小砂粒受气流紊动上升分速的作用而悬浮于空中进行搬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
提示:海浪的侵蚀作用。
问题 2 (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总结]
认识海岸地貌
1.什么是海岸地貌
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于海岸带陆地而形成
的独特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 10~20 米左右,宽度数公
里至数十公里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河流地貌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 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 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 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 所组成,全长 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 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 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 新月形
生长植物——固定沙丘 沙丘较为常见无植物生长—— 流动 沙丘
三、风沙地貌
3.主要分布 西__北__地区以及多沙的 河谷 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湖岸 和海岸。
三、风沙地貌
[特别提醒]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沙地貌。
动性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越强,水的溶蚀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力越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典型
形态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峰林、峰丛、孤峰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
溶蚀
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第五章6风沙黄土地貌

第五章6风沙黄土地貌

(三)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 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
风力作用造成沙粒脱离地面
龙卷风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广大砾漠中的砾石,经过风沙长时间的磨蚀作 用后,变成棱角明显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 视棱的多少,又有单棱石、三棱石和多棱石 之分,但以三棱石最常见。
(2)纵向沙丘: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 o 平行或夹角小于30 的沙丘,通常称为沙垄。 巨大沙垄体上叠臵较小的沙垄,则形成复合纵 向沙垄。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 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 等。
多风向作用的沙丘
2.沙丘的移动沙丘的移动是通过沙子由迎风 坡向背风坡搬运及堆积来实现的。移动方向 和起沙风的合成风向大体一致。 方式有三种:①前进式,在单一风向作用下 进行,只有前进,并无后退。②往复前进式, 它是在两个风向相反,但风力不等的情况下 进行。风力大的方向为沙丘的移动方向。③ 往复式,在风力大小相等、风向相反的情况 下进行,结果沙丘实际上没有净位移。
风蚀柱1
风蚀柱2
风蚀柱和蘑菇石
风蚀蘑菇1
风蚀蘑菇2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形成的直径10~100m, 深1米,平面呈圆形或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 蚀洼地。风蚀盆地的规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 风蚀洼地与盆地深度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 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称为风蚀湖。
风蚀洼地
黄土沟谷地貌
黄土柱
黄土漏斗
2.黄土沟间地地貌 典型沟间地地貌有塬、梁、 峁。 所有黄土沟间地地貌都易形成陷穴、崩塌 和 滑坡。
黄土滑坡(上图) 崩塌(右图)
黄土塬
黄土塬景色1

地貌学: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地貌学: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3、形成机理:
热力风化
小坑
风的磨蚀
石窝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二)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1、概念及形态特征:
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 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可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为蘑 菇状的岩石。
风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菇
2、形成机理
①岩石水平层理、裂隙发育; ②岩石岩性软硬不同上部坚硬,下部较软; ③发生了岩石上部与下部的差异磨蚀; 受高度限制,水平岩层的岩石下部受到近地面含 沙量较多的风沙流的磨蚀,而上部受到含沙量较少的 风沙流的磨蚀,导致岩石上下部发生差异性风化,下 部磨蚀比上部快。
12.0 —
4.8 5.8 7.5
12.0 —
3.8 4.6 6.0
10.5 12.0
3、起动风速与地面性质的关系
起动风速与地面的粗糙程度呈正比,即沙子的起动 风速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
三、风沙运动形式
风沙运动的三种基本运动形式:悬移;跃移;蠕移 风沙流(wind-drift sand flow)贴近地面运动,其
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和沙子的含水量等 因素有关。
1、起动风速与粒径的关系
粒径(mm) 0.10—0.25 0.25—0.50
0.5—1.0 >1.0
起动风速(m/s) 4.0 5.6 6.7 7.1
根据拜格诺的研究,对粒径大于0.1mm的石英颗粒来说,沙 粒的起动风速与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2、起动风速与沙子含水量的关系
研究风成地貌的意义 防治沙害,水土保持
第一节 风沙流
含沙的气流称作风沙流,它是一种气-固两相流。
一、风沙运动的力学分析
风向 平均床面高度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火山岩地貌1)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

南岳衡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包括南岳岩体(东部)和白石峰岩体(西部)两大岩体,为一座断块垒形中山,发育着典型的群峰——条形岭脊花岗岩地貌,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丰富,花岗岩山峰岭脊地貌奇特,阶梯状地貌典型,断层构造地貌明显,水蚀地貌、崩积地貌及石蛋地貌富有特色,可以作为同类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

2)流纹岩地貌景观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这种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的微地貌。

像奇峰、异洞、幽谷、峭壁、石柱和石礅等。

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2)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熔岩台地、火口湖、堰塞湖等。

2、沉积岩地貌1)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代表景点有广西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兴文石林洞乡。

其中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山水最为有名。

2)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3、侵蚀堆积地貌1)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以张家界为主要代表。

我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

我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

中国地文景观特色介绍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大多处地方在中纬度地带,南北延伸长达5500公里,跨纬度约50度;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经度有将近62度。

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多样,不论是名山、胜水、峡谷、洞穴,还是江河、湖泊、飞瀑、流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性。

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地文景观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它包括山岳形胜、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特异地貌、地质现象等类型,具有重要的地文科学价值。

一、山岳形胜在所有的地文景观类型中,最吸引旅游者的是多样的山地景观。

名山是山地中一种独特的地理实体,也是富有综合美的自然景观实体,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富有雄、奇、险、秀、幽、旷等美学形象特征。

名山既是历史文化遗存,又是自然的产物,除了作为旅游观赏、文化教育的场所,是科学研究和普及知识的“户外博物馆”,还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宝贵遗产。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其中,黄山、华山、衡山、崂山、祁连山、庐山、泰山、九华山、安徽天柱山、甘肃贺兰山、浙江天台山是花岗岩形成的山体,一般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深壑、怪石、奇峰异峦、形成千姿百态的天然岩石造。

此外,如厦门鼓浪屿的万石山、浙江普陀山、海南天涯海角和鹿回头等都是属花岗岩名丘。

浙江雁荡山、天目山,杭州西湖的孤山和宝石山等属于流纹岩山峦,造型丰富逼真,而且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观看,常常会呈现出不同形象,有变幻之妙。

比如,雁荡山中著名的灵峰,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故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夫妻峰等名称;因为同样的原因,其大剪刀峰,又有一支香、一支笔、一帆峰、天柱峰等名称,因此,雁荡山也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

砂岩一般化学性质稳定,抗风化力较强,又易于雕凿,也常是摩崖石刻的优先选材选址区,如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刻、南京栖霞山千佛洞石窟等,都是以砂岩为物质基础的。

地球科学概论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

地球科学概论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
物理风化)
★植被特征: 耐旱植被,根系发达;颜色浅;多刺、
矮生垫状灌木。 ★内陆水系:
缺植被的的地表机械风化作用强。稀有 的暴雨冲刷山坡;洪流形成诸多水流在低洼 出积聚,有时中途因强蒸发而干枯,在低处 积累盐分。 ★风成作用:形成风成地貌
(2)干燥区的地理分布
(3)风蚀形 指风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
黄土是风把干旱沙漠、戈壁地区的细粒 物质吹送到半干旱草原区堆积而成。
黄土的堆积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主导形成的, 而现代黄土侵蚀地貌,则由流水的侵蚀作用 所控制。
★黄土地貌
黄土的分布 (1)黄土 黄土的特性
(2)黄土地貌
①黄土沟谷地貌 ②黄土沟间地貌
①黄土的分布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主要由风力搬运积形成的一 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主要分布于 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如西欧莱茵河流域,东欧平 原南部,北美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我国西北、华北等 地),总面积约 1300万km2 。
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世界最广( 约63.1 万km2 ,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实际覆盖面积就近40万 km2 ),黄土堆积厚度最大(大部分地区的黄土厚达 50~100m)。
②黄土的特性
◆黄土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粒径0.05~ 0.005mm,含量>60%);
◆富含碳酸钙(10~16%),常见钙质结核 (形态像马铃薯或生姜,称为砂姜石);
◆结构疏松(孔隙度40~55%)。多孔性是黄 土区别于其他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强, 深厚的黄土层常形成陡峻的崖壁;
◆具有湿陷性(遇水浸湿后会发生强烈的沉陷 和变形)。
③黄土地貌
◆黄土沟谷地貌 细沟、切沟、冲沟、坳沟、河谷;

我国的微地貌旅游资源

我国的微地貌旅游资源

我国的微地貌旅游资源我国地质历史复杂,历经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奠定了我国地貌的基本轮廓,使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常态地貌类型齐备,并广泛分布。

此外,由于各地岩性不同,又加上气候、流水等自然要素对地表雕刻作用的程度不一,又发育了大面积的岩溶、丹霞、流水、海岸、冰川、火山熔岩等微地貌,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构成千姿百态的地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一、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作用和机械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如石芽、石林、峰林、溶斗、落水洞、暗河、溶洞、溶蚀洼地等。

可溶性岩石中碳酸盐类岩石面积最广,我国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有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 4%,加之长期以来气候温暖湿润,所以岩溶地貌十分发育,是世界岩溶面积最大的国家。

该种地貌以桂、黔、滇东部分布最广,岩溶发育最完善;其次,鄂西、湘西、川东和鲁、晋、京等地分布亦较广,不少地区由于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而形成著名风景区。

1、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指广西东北的漓江沿岸,北起兴安南至阳朔,以桂林为中心的岩溶风景区。

地貌上属于峰林溶蚀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地带,是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在江岸和平坦地面上,矗立着一座座峭拔奇特的峰峦,“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历代诗人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诗句来描绘赞美这里的山光水色。

2、路南石林路南石林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南120千米的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

“群峰壁立,千峰叠翠”。

巨大的石峰、石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远远望去犹如一片莽莽森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在世界同类型石林中,路南石林最大,总面积达2 60余平方千米。

路南石林是天造地设的极富吸引力的游览胜地,目前开辟的游览区已有1200余亩。

此外,还有贵州省的织金洞、龙宫,福建的鳞隐石林等岩溶地貌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要风景名胜区。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中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地形区和地貌类型,例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三大丘陵地形区,以及重力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一、地形和地貌的区别地形是就宏观范围而言,指的是一个地区地形的总特征,比如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世界上只有五种地形,分别是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地貌是就小范围内的地质特征而言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新疆雅丹地貌,有溶洞或石林的称为喀斯特地貌,广东丹霞山、湖南莨山等地称为丹霞地貌,还有火山喷发地的熔岩地貌等等,所以地貌有很多种。

总之,地貌附属于地形,比地形的范围小多了。

二、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主要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中国主要地貌分布1.重力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2.喀斯特地貌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3.黄土地貌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

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4.雅丹地貌“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雅丹地貌以罗布泊(塔里木盆地)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5.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风力是其塑造地貌的重要营力。

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以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系。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

黄土是风把干旱沙漠、戈壁地区的细粒物质吹送到半干旱草原区堆积而成。

黄土堆积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主导形成的,而现代黄土侵蚀地貌,则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控制。

§1、荒漠★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

荒漠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世界荒漠的分布①南、北纬15°—35°之间的亚热带区域,即各大陆的西岸。

如北非的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洲中西部、南美的阿塔卡马等地。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

如中亚、我国的我国的西北、美国的西部等地。

★荒漠的类型1、岩漠(石质荒漠);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3、沙漠(砂质荒漠);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2、风沙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1、起沙风;砂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起动风速与砂粒粒径、地表性质和砂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沙漠地区的砂,多为粒径0.1~0.25mm 的细砂,砂粒起动的风速约为4~5m/S 。

2、风蚀作用吹蚀作用:指风直接把地表松散物质或岩石表面的风化产物吹走;磨蚀作用:指风挟带的沙子对地表物质的冲击、磨擦,一般在接近地面处比较强烈。

3、搬运作用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砂子搬运现象,绝大部分砂子通过风沙流的形式搬运,但以跃移方式为主(在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cm3,要比空气密度1.22×10 -3 g/cm3 大800多倍),其速度一般每秒可达数十到数百cm4、风积作用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包括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下垫面性质改变时,都能够发生砂粒从气流中脱离而堆积的过程。

§3、风蚀地貌1、石窝和风蚀壁龛;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3、风蚀谷和风蚀残丘;、4、风蚀雅丹;5、风蚀洼地。

★石窝和风蚀壁龛◆石窝、风蚀壁龛,由风蚀作用把陡峭岩石表面的热力风化产物吹走,形成小凹坑或小洞穴,并进一步磨蚀将其加深扩大而成。

石窝,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直径约20cm,深10~15cm,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蘑菇:在水平节理或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上硬下软的水平岩层,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蘑菇状岩石。

◆风蚀柱:在垂直节理或裂隙上发育的岩石,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的岩石形态。

★风蚀城堡◆风蚀城堡(风蚀残丘、魔鬼城):由岩石组成的地面,经长期的风化、暂时性流水侵蚀和风蚀作用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

以桌状平顶形居多,也有尖塔形的,这主要跟岩性和构造有关。

相对高度10~50m,长度10 ~200m不等,其排列与地质构造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在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美国的西部很常见。

★风蚀谷◆在荒漠地区,因偶尔的暴雨产生的洪水侵蚀地面,会形成许多冲沟,再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加深扩大而成风蚀谷。

风蚀谷无一定形状,沿主要风向延伸,可长达数十公里。

★风蚀雅丹◆风蚀雅丹:“雅丹” 是维吾尔语“ 雅尔当”的变音,意为“陡壁的小丘” 。

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

风蚀土墩由砂、粉砂和粘土构成,呈水平层状构造;形态多呈长条状,顺风向排列,高度多为 5 ~20m。

◆在罗布泊北部地区,风蚀土墩的顶面是盐结块,外表呈白色,称为“白龙堆”。

★土林土林:指在垂向节理发育的、水平层状构造的古代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上所形成的、密集分布的林状地貌形态。

是由暂时性流水垂向侵蚀和风蚀作用所造成★风蚀洼地§4、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要指在沙漠里、由风积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复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最为常见。

◆沙漠的形成要有干旱的气候和丰富的沙源,故沙漠多分布在内陆盆地或干燥的高原。

★沙丘的类型◆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纵向沙丘:新月形沙垄、沙垄、复合沙垄;◆多风向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是在多风向,且在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育起来的一种沙丘,因其形态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有时其形态像海星,又称为“星形沙丘”;◆沙堆。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新月形沙丘(Barchan)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

△平面形态: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剖面形态: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为5°~20°;背风坡凹入较陡,坡度为28°~34°,相当于沙子的最大休止角。

△其高度都不大,一般为 1 ~ 5 m ,很少超过15m;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0倍。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盾形沙堆: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时,沙粒就从气流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较小的盾形沙堆。

△雏形新月形沙丘:盾形沙堆形成后,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的涡旋,速度减弱,沙粒过丘顶后在背风坡沉积下来,并逐渐堆积增高,当坡度达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时,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与复合型沙丘链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横向连接,可形成一条链索,称之为沙丘链。

高度一般在10~30m左右,长度可达数百米,甚至1km以上。

当沙源充足时,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在不断增高和扩大的同时,在其上逐渐发育次生沙丘,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

它们是一种巨型的横向沙丘形态,丘体十分高大,高度一般在50 ~100m,高的200m 以上。

▲沙垄(线形沙丘)沙垄平直、呈线状延伸,其高度一般为10~25m,长度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

纵向沙丘的成因,各家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是在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的情况下,由新月沙丘的一翼向前延伸所形成。

另一种观点认为纵向沙丘的形成,主要是与大气边界层的纵向螺旋状卷轴涡流作用有关。

★沙丘的移动1、沙丘移动方向:与年合成风向一致;2、移动方式: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3、移动速度:取决于风速和沙丘高度。

沙丘移动速度与其高度成反比,而与输沙量成正比。

又因输沙是和起沙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沙丘移动速度也就同样和风速三次方成正比。

§5、沙尘暴与沙漠化1、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种◆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沙尘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 km 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 的天气现象。

当能见度小于500m时,为强沙尘暴。

如果空气中的沙尘量极大,遮蔽了当地日照,甚至使能见度降为零,这种超强的沙尘暴又称为黑风暴。

2、沙尘暴的产生①大气环流:风是沙尘暴的原始驱动力。

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垂直不稳定的气象条件,没有降雨降雪天气。

②地表性质:砂土质松软、干燥,没有或少有植被覆盖,没有积雪。

这样就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③在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作用下,干旱区地表受热后产生不稳定的上升气流,把地面的沙尘带到1000 — 6000 m 的高空,形成沙尘暴,并可随大气环流远距离输送。

3、世界四大沙尘暴源地①中非;②中亚;③北美;④澳大利亚沙漠地区的沙尘是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单是中非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即占了全球大气中25%的悬浮微粒量。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中亚沙漠区,而中亚沙漠区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区的第二位。

我国北方是沙尘暴活动频繁的地带。

4、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程。

◆从地貌学的角度看,沙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风蚀、出现流沙和产生沙漠的过程,包括原来固定、半固定沙丘活化,演变为流动沙丘的过程。

◆沙漠化是不发达的标志,是社会、经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贫穷、资源的不适当开发、滥用土地和耕作方法不当或过度放牧,更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沙漠化及其扩展速率我国的沙漠、沙漠化土地约占国土总面积16%(153万km2 ),即东起吉林白城,西至宁夏盐池的5500 km 长的农牧交错地带。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沙漠分布较广、沙漠化扩展速度较快、沙漠化危害较重的国家。

§6、黄土地貌1、黄土的分布黄土是第四纪时期、主要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主要分布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如西欧莱茵河流域,东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我国西北、华北等地),总面积约1300万km2★我国黄土的分布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世界最广(约63.1万km2 ,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实际覆盖面积就近40万km2 ),黄土堆积厚度最大(大部分地区厚达50~100m,最厚可>300m )。

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是世界上黄土发育最好和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我国的黄土开始沉积时间距今约248万年前。

2、黄土的特性◆黄土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粒径0.05~0.005mm,含量>60%);◆富含碳酸钙(10—16%),常见钙质结核(形态像马铃薯或生姜,称为砂姜石);◆结构疏松(孔隙度40—55%)。

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其他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强,深厚的黄土层常形成陡峻的崖壁;◆具有湿陷性(遇水浸湿后会发生强烈的沉陷和变形)。

3、黄土的成因◆风成说◇冰缘黄土:中欧和北美(冰期干冷反气旋,冰水平原);◇荒漠黄土:中国、印度西北、伊朗、中亚、里海周围等地(干冷反气旋)。

◆水成说——流水作用的搬运堆积(包括了坡积、洪积、冲积等),形成各种水成黄土。

◆风化残积说——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因为风化作用以及成土作用过程使当地的多种岩石改造成黄土,即黄土是在原地形成的。

★我国黄土风成的依据——我国的黄土主要分布于NW干旱荒漠区的外围。

①黄土基本无层理;②黄土中矿物颗粒多具棱角;③黄土中含有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矿物,反映干燥气候条件;④黄土的颗粒和厚度有W→E、N→S 逐渐变小的趋势;⑤在同一地区,自山下到山上,往往都有黄土分布;⑥黄土地形常和被黄土覆盖的古地形基本一致;⑦黄土中常见鸵鸟蛋、蜗牛等干燥区动物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