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污染物

合集下载

土壤石油类限值

土壤石油类限值

土壤石油类限值
土壤石油类限值是指土壤中所含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限制值。

石油类污染物包括石油、柴油、汽油等烃类物质,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土壤石油类限值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防止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环境造成危害。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限值如下:
(1) 总石油烃(TPH):农用地、公园绿地、一般工业用地和生活区用地的限值分别为1000、1500、3000和1000毫克/千克。

(2)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萘:分别为10、50、100、50和100毫克/千克。

(3) 多环芳烃(PAHs):分别为0.1、0.5、1和0.5毫克/千克。

超过上述限值的土壤被视为受到石油类污染,需要进行治理和修复。

在土壤治理和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以达到恢复土壤环境及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 1 -。

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标准清单资料

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标准清单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 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 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本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45.5MW发电锅炉以外的 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 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1、碱渣的来源及性质
碱渣主要来源于油品精制,如汽油碱洗,干气及液态烃补充碱性等。 大部分碱渣都具有恶臭的稀粘液,多为乳白色、次棕色或黑色,主要 污染物:COD、游离碱、酚、硫化物、磺酸钠、高分子脂肪酸。
2、废催化剂排放
炼油厂的催化剂多数为硅铝氧化物,如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废白土等。 含镍、钼、锰等贵金属催化剂,这些金属的化合物附于硅、铝载体之 上。如加氢催化剂等,其中催化裂化催化剂,润滑油白土精制所排废 白土排放量较大,金属催化剂排放量较小。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本标准规定了排入城市下水道污水的水质要求、取样与监测。适用于 向城镇下水道排放污水的排水户的排水水质。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 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和监督等内 容。
三、固体废弃物
炼油厂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废物产生,多属于化学废物,部分具有可 燃有毒易反应的特征,其形态有固态,液态,浆液状等不同类型。固 体废物主要产生于生产装置排出的废催化剂,液浆状废物主要是污水 场三泥、储罐底泥,液态废物主要有废碱渣、废酸渣、废溶剂等 。

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会 产生 大量含 油废水 、 害的废 泥浆 以及其他一 些污 有
染物 , 如果 处理不 好 就 会 污染 周 边 的 土壤 、 流甚 至 河
等的石 油污染 , 地 区的可 持续发 展 和生态 环境 及生 对
存 条件 产 生较 大影 响。局 部地 区情况 已经极 为严 重 , 直接威 胁 到当地 的 农 业 生产 和 农 业 的 生存 环 境 。尤
区内大 量存在 以含油 废 水 、 地 原 油 、 油废 弃 泥 浆 落 含 等形式 的石 油污 染物 , 在一 定条件 下这些 污染 物会 以 不 同 的方式 向周 围环境 迁移 , 造成 “ 2次 污染 ” 。几 1 0 年的石 油开 采 、 发 , 开 也导 致 了 地 表 土壤 、 体 、 态 水 生
维普资讯
第2 O卷 9期
化工 f T ] I  ̄J
Ch m ialIdu ty Ti e c n s r mes
Vo120, . No. 9
20 0 6年 9月
S ep. 2 6 9. 00
石 油 类 污 染 物 的环 境 行 为及 其对 环 境 的影 响
朱 艳 吉 王 宝辉 盖 翠萍
( 大庆石 油学 院化学 化工学 院 , 龙江 大庆 13 1) 黑 6 3 8
摘要 从 分 析 石 油 工业 生产 过 程 石油 污 染 的现 状 、 油污 染 物 的种 类 及 其产 生 途 径 人 手 。研 究 了 石 油 污 染 物 的环 境 石 ( 体 、 壤 、 气 等 ) 为 以及 各 种 石 油 污 染 物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 针 对 污 染 现状 提 出对 其 进 行 治 理 的措 施 。 水 土 大 行 并 关 键 词 石 油 类 污 染 物 环 境 行 为 环 境 危 害 性 治 理 措 施

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总结

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总结

在对我国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 检测过程中, 检测过程中,大多使用质谱法或色谱标样保留 时间法等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 时间法等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经过学者们 多年的调查研究工作, 多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泥土环境中的石油污 染质量评价及污染控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染质量评价及污染控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 研究方法尚需统一规范化。 研究方法尚需统一规范化。尤其是在对土壤中 石油类有机污染组分进行逐级分离的过程中, 石油类有机污染组分进行逐级分离的过程中, 由于标准不统一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以 及出现检测结果无法对比的问题。 及出现检测结果无法对比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壤中石油类及其相关物 质的环境质量监测标准, 质的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在进行油污土壤的环境危害分 析和治理技术研究中缺乏统一的标准, 析和治理技术研究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给相关的研究工 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有关专家曾建议尽快制定土壤中有 机污染物的标准分析方法,我国制定的《 机污染物的标准分析方法,我国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 主要涉及重金属和难降解的农药指标, 标准》中,主要涉及重金属和难降解的农药指标,没有 石油类及其相关物质的标准要求。 石油类及其相关物质的标准要求。针对我国目前土壤中 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现状, 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现状,本文比较详细的对土壤中石 油类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做了对比研究, 油类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做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国内外该 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在对土壤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中, (2)在对土壤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中, 在对土壤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中 建议使用仪器分析的检测方法, 建议使用仪器分析的检测方法,尽量减少实 验室有毒溶剂用量,避免耗时长、 验室有毒溶剂用量,避免耗时长、步骤繁琐 且易造成误差的操作过程, 且易造成误差的操作过程,并努力满足绿色 化学实验要求。 化学实验要求。

石油炼制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石油炼制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含油含焦雨水
固体废物 粉尘
焦粉
加氢裂化装置污染物分析
污染物 1 2
3 4
废水排放
废气排放
固体废物
含硫废水 (硫化氢、氨)
含油废水
含碱废水
加热炉烟气
酸性气 (硫化物、硫化
氢-回收) 无组织排放废气
废催化剂 (鉬镍和鉬钨)
废溶剂 (二异丙醇胺脱
硫)
停工吹扫水
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排放污染物引第用一标类污准染-G物B最8高97允8许-1排99放6浓-污度水综合排放标准
石油炼制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概述
石油加工过程中,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造成 极大的污染,其污染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原油硫含量 原油硫含量的高低是影响污染程度主要因素,我国大庆油含硫只有0.1
%.盘锦油田产的稠油为0.38%,而胜利原油含硫l%,中东高硫原油含 硫高达2%。原油的硫并不是单独形式存在,而是以硫、氧氮的烃氢化合 物形态存在。含硫原油中酚、环烷酸、硫醇、硫醚等含量也高,致使外排 污染物中污染物含量也明显增加。
污染物项目
限值
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
燃气锅炉
mg/m3
污染物排放监 控位置
颗粒物
30
30
20
二氧化硫
200
100
50
烟囱或烟道
氮氧化物
200
200
150
汞及其化合物
0.05
-
-
烟气黑度
小于等于1
烟囱排放口
以下为新建项目锅炉大气排放标准
污染物项目
限值
颗粒物
二氧化硫

油田开采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技术

油田开采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技术

油田开采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技术2011-02-03 13:27:41| 分类:环境影响评价论坛|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油田废水污染防治油田废水污染物种类为石油类,COD、SS、挥发酚、硫化物、氰化物、六价铬、砷等,而主要是COD、SS、石油类,这三种污染物约占所有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5%以上。

1,钻井废水PH值偏高,一般在8~12之间;含SS和COD高,分别多在2000mg/L以上及500mg/L~10000mg/L之间,石油类在50mg/L~500mg/L之间,而且有很高的色度。

污染防治措施:(1)打丛式井(即在一个井场打多口井,可以提高钻井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钻井泥浆和钻井废水的排放量);(2)钻井泥浆采用闭路循环系统,完善泥浆四级固控净化手段,杜绝泥浆的跑、冒、滴漏。

用途是可以提高泥浆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泥浆配制量,相应减少新鲜用量和钻井泥浆与钻井废水的排放量。

(3)优质泥浆回收利用。

用途是可以减少新鲜泥浆配制量。

(4)使用钻井废水冲洗钻台、钻杆,水刹车、泵拉杆等冷却循环使用,清洗沙样废水要重复使用。

用途是可以提高钻井用水的重复使用率。

2,采油废水一般SS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细菌含量高,油水密度差小,有机物含量高。

水温一般为40-60度。

污染防治措施:(1)采油废水回注。

用途是不仅减少了废水外排,而且能节约大量新鲜用水,缓解油田供水水源紧张的矛盾。

(2)注好水、注有效水,提高注水驱油效率。

用途是可以有效控制原油含水上升幅度,在减少采油废水产生量的同时,减少了无效注水,节约大量新鲜用水。

3,作业废水PH值4~9,主要污染物有COD、SS、石油类、硫化物等。

含硫气田水:硫化物含量高,其他污染物类似采油污水性质。

污染防治措施:。

建洗井水回收流程。

回收洗井水处理后回注,减少洗井水的外排,节约水资源。

用采油废水洗井。

尽可能不用清水洗井,减少新鲜水的用量。

4,油气集输储运废水(1)杜绝油井、管线、储罐保温伴热循环水的漏失。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油类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留在水面上的油类污染物,因光照条件(光催化、自动氧化)、温度、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和水文气象条件的不同使水体中油含量有一定的降低。

经过风化过程,油类污染物在水体中通常以四种状态存在,即浮油、乳化油、溶解油和凝聚态的残存物(包括海洋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

石油类污染物在进入水体后,会在水面上形成厚度不一的油膜。

油膜使水面与大气隔绝,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致使水底质变黑发臭。

油膜、油滴还可贴在水体中的微粒上或水生生物上,不断扩散和下沉,会向水体表面和深处扩展,污染范围愈扩愈大,破坏水体正常生态环境。

另外,水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水体中的氯燃,如狄氏剂、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水体表层毒害水生生物。

石油污染破坏水体环境给渔业带来的损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石油污染能破坏渔场,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水体污染可直接引起鱼类死亡,造成渔获量的直接减产。

其次表现为产值损失,油污染能使鱼虾类生物产生特殊的气味和味道,而且这些气味和味道无论采取怎样的加工方法都无法消除,因此可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值,严重影响其经济利用价值。

人们在食用受石油煌衍生出的致癌物质特别是多环芳燃污染的水产品时,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及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水体中的石油类污染物主要通过动物呼吸、取食、体表渗透和食物链传输等方式富集于动物体内。

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含量为0.01〜0.10mg∕1时,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有害影响,导致其中毒。

另外,石油中有些烧类与一些海洋动物的化学信息(外激素)相同,或是化学结构类似,从而影响这些海洋动物的行为。

水体中油类物质含量的测定问题是环境分析化学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

目前水体中油类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和三波数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重量法是用有机萃取剂(石油酸或正己烷)提取酸化了的样品中的油类,将溶剂蒸发掉后,称重后计算油类含量。

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标准清单

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标准清单

4、生产污水
主要来自锅炉排污,未污染和循环水排水,油罐喷淋冷却水及无污染 地面雨水,这部分水量小且受污染很少,一般含油量和COD小可直接排 放。
5、生活污水
主要来自炼油厂内生活辅助设施排水,如办公楼、卫生间、浴池、食 堂等,这部分水量很少,其污染物主要是BOD、COD、悬浮物。
1、常规污染物: PH 、COD 、 2、特征污染物 硫化物、挥发酚、苯、甲苯 BOD 、 石油类、 悬浮物、 氨氮
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酚类
2、无组织排放源
1)烃类气体排放源 烃类是炼油厂排放的另一种主要气体污染物,主要产生于油品的输送, 储存过程巾的油品挥发损失。主要排放源有原油、轻质油储罐、汽油 装车、装船站台,以及容易发生油品泄漏的设备、管道连接处、阀门 等。 2)恶臭气体排放源 恶臭污染是炼油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加工高含硫的企业尤为突出, 炼油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将原油中的少量硫、氮、氧等转化成具 有臭味的硫化氢、有机硫、氨、有机胺、有机酸等,随挥发性气体排 出,造成恶臭气体污染。
(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本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 45.5MW发电锅炉以外的 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 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 )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 ,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4、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四、噪声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石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来源,然而,石油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石油污染物的种类及影响石油污染物主要包括原油、石油产品和石油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产生严重的污染影响,导致环境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目前,人们主要关注的石油污染物有石脑油、苯、甲苯、二甲苯和苯并芘等。

二、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是指利用生物体、微生物和酶等生物组分将石油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生物降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1. 吸附和降解基因的表达生物体吸附石油污染物后,通过基因的表达来降解有机物。

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如脱脂酶、醌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等。

这些酶可以将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等有机物降解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2. 微生物共代谢通过微生物共代谢作用,多种微生物合作降解石油污染物。

微生物共代谢作用是指除了产生生物降解产物外,还产生了其他代谢物的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降解效率,并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微生物协同降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降解在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微生物在降解石油污染物时,通过分泌物和细胞间通信物质来促进菌群的协同作用,提高降解效率。

4. 生物修复除了微生物降解外,植物也可以通过吸附和转运等方式去除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

植物的根系和叶片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对石油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科学家们对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

他们通过实验室模拟和野外调查等手段,探索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和机制。

1. 微生物种类和功能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分离和鉴定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它们的降解能力和代谢途径。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一、绪论石油地质组成复杂,主要包括饱和与不饱和烃、芳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

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过程的污染和遗漏事故,以及含油废水的排放、污水灌溉、各种石油制品的挥发、不完全燃烧物飘落等引起一系列石油污染问题。

石油烃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体,没有明显的总体特征,主要由烃类组成,目前对环境污染构成威胁的主要分为(1)烷烃,可分为直链烃、支链烃和环烃;(2)芳烃、多环芳烃。

石油烃中不同的馏分会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同影响。

当石油类污染发生时,污染物往往不是单一组分,而是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各组份间往往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并对水体的迁移转化过程产生影响,如不同组分在含水层介质的吸附上,往往会发生竞争吸附,从而改变部分组分的迁移性和生物降解特性。

以往对于复合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类(芘、萘、菲),以及苯系物(BTE某)的复合污染等,组分之间从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作用机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对组分种类、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差别较大的芳香烃和氯代烷烃复合污染所开展的研究则较少,此类复合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机制和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尚不明确,诸如地下水中多组分竞争吸附规律、含水层介质中有机质对污染物吸附作用机理、污染场地包气带、含水层微生物多样性等。

二、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1.迁移转化方式当芳香烃、氯代烷烃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后,所发生的迁移转化作用主要包括对流弥散、吸附、降解、挥发等几个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作用除受自身特性影响外,同时受污染场地的地下水环境因素、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要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两方面。

弥散迁移,又称水动力弥散,研究单个流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偏离于平均渗流速度的效应。

当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存在浓度梯度时,污染物粒子将受到扩散作用的影响,但与对流作用相比,扩散项通常非常小,只有当流速极低时,扩散作用影响才会显现。

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污染物

生物处理方法:采用“吃油菌”。 现在利用细菌降解石油主要用在修复海上小规模溢油、 陆地石油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如果是大规模的海上石油泄 漏,一般都先用物理、化学方法收集泄漏石油,直到剩下 一些很难收集的石油,再用微生物降解。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 和放任。
• 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
对水体的污染
• 石油类污染是水体环
境第二大类污染源. • 石油及石油产品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有海洋、 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 • 石油污染最主要发生在海洋。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源
•石油及其炼制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开采、
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 污染。是目前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海洋污染。 •炼油厂含油废水经河流或直接注入海洋;油船漏 油、排放和发生事故,使油品直接入海;海底油 田在开采过程中的溢漏及井喷,使石油进入海洋 水体;大气中的低分子石油烃沉降到海洋水域; 海洋底层局部自然溢油。石油入海后即发生一系 列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 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 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 •1)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了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 •2)油类粘附在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 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3)破坏海鸟生活环境,导致海鸟死亡和种群数量下降; •4)石油污染还会使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5)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滨环境 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 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 •6)有毒物质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富 集在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摘要:石油是当前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应用范围及消耗量不断在增加,被称为“黑色黄金”。

然而,在开采提炼石油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工艺及处理技术的限制,石油类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污染物对环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石油类物质中的废水、废渣,对土壤环境以及水体生态环境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石油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石油类污染物的防治管理及石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石油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石油类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及破坏。

石油无论是开采炼制,还是运输使用,这些过程都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这些不同形式的污染物将以不同的方式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及破坏。

同时,污染物还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种种,甚至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探究有些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石油污染物的现状分析及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环境进行治理,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石油污染物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并且在全球的广泛生产应用,在大量开采使用的背景下,然而开采及其他加工环节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及其他污染物,在许多环境中的石油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普通且严重的问题,对日常生活相应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我国48种危险废物名录中,石油类污染物排名第八,其危害真的不容忽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的量高达320万吨。

另外,石油类污染物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的质量,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不但阻止了营养元素,还延迟了其他污染物的降解速度。

石油同样作为主要矿物燃料的一种,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加速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严重影响着全球气候的生态平衡。

二、石油污染物的环境影响(一)水体污染。

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

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

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石油炼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也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

首先,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这些限值通常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石油炼制行业的特点和技术水平来确定。

在确定这些限值时,通常会考虑到不同工艺、设备和原料的差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确保排放的污染物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石油炼制厂通常会配备相应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用于减少排放。

例如,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通常通过脱硝、脱硫等技术进行处理,颗粒物则通过除尘设备进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则通过各种蒸馏、吸附、催化氧化等技术进行处理。

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排放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石油炼制厂的排放水平,因此在标准中通常也会对这些设施的运行要求和排放限值进行规定。

此外,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还包括了对排放监测和报告的要求。

石油炼制厂通常需要安装排放监测设备,并定期对排放进行监测和检测,将监测数据报送给环保部门。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排放符合标准要求,同时也为环保部门提供了监督和管理的依据。

总的来说,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石油炼制企业也应当积极配合,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为实现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制定和执行石油炼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推动石油炼制行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石油 消费,从源头上降低石油 类污染物排放。
提高油品质量
加强油品质量监管,促进 油品升级,减少油品中的 有害物质。
强化车辆尾气治理
实施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 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 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石油泄漏事故,制定 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 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 环境的危害
• 石油类污染物概述 •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直接
影响 •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长期
影响 •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危害的
防治措施
01
石油类污染物概述
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
01
02
03
04
石油泄漏
石油泄漏是石油类污染物的主 要来源之一,包括油轮事故、 输油管道破裂、油井泄漏等。
02
石油类污染物具有疏水 性,不易被土壤吸附, 容易在土壤中扩散和迁 移。
03
04
石油类污染物具有低降 解性,在自然环境中难 以被微生物分解。
石油类污染物具有毒性, 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动 植物和微生物产生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01
02
03
04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可以随 着水分流动而迁移,影响土壤
石油工业排放
石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气、废水和废渣中可能含有石
油类污染物。
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 尾气中包含一定量的石油挥发
物。
农业活动
部分农药和化肥中含有石油类 化合物,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土
壤污染。
石油类污染物的组成和性质
01
石油类污染物主要由烃 类化合物组成,包括烷 烃、芳香烃和环烷烃等。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_张学佳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_张学佳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张学佳1 纪巍2 康志军1 孙大勇1 单伟1 那荣喜1(1.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2.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一直是环保界研究的重点。

为此,简述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存在状态,介绍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吸附和降解行为,以及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

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土壤 吸附 迁移 降解0 引 言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还在继续拓展,消耗量也日趋增大,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和处理技术的限制,大量含石油类物质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地排入了土壤,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

全面了解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弄清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净化及迁移途径,将有利于消除和减少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滞留,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防治、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及存在状态1.1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迁移和转化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液-气-生物构成的多介质复杂体系,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有迁移、吸附和降解。

撒落在土壤表面上的石油类污染物会向土壤中入渗,并在土壤中残留。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胶体、土壤动植物和微生物,使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不断地被吸附、分解、迁移和转化。

一般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很弱,多被吸附聚集在表层土壤中,土壤表面的石油类污染物还可通过挥发进行自净。

污染强度较大且小分子烃类含量较高时,则可以迁移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中。

1.2在土壤中的不同存在状态石油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由于其疏水性,土壤中绝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呈干态或亚干态的吸附。

除了吸附态以外,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还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存在于水相中,二是逸散于气态环境中。

环境工程:石油化工污染

环境工程:石油化工污染
(c)堆腐法
土壤的堆腐处理就是利用传统的积肥方法,将受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地区挖掘起来,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扩散,运输到一个经过处理的地点(布置防止渗漏底,通风管道等)堆放,将污染土壤与有机物(施加一定数量的稻草、麦秸、碎木片和树皮等)、粪便等混合起来,依靠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土壤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形成上升的斜坡,并进行生物处理。堆腐法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种新型替代技术。堆腐处理过程对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降解,多环芳烃的降解随着苯环数的增加而降低,当多环芳烃的初始浓度提高约50倍时,除荧蒽、蒽外,其他多环芳烃的降解随着污染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作者:不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c)泵出生物法
泵出生物法工艺主要用于修复受污染地下水和由此引起的土壤污染。需在受污染的区域钻井。井分为两组,一组是注入井,用来将接种的微生物、水、营养物和电子受体(如h2o2)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注入土壤中;另一组是抽水井,通过向地面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在地层中流动,促进微生物的分布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保持氧气供应。由于处理后的水中含有驯化的降解菌,因而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该工艺是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费用省,适用于处理污染时间长、状况已稳定的地区或受污染面积较大地区。

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可划分为化 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比如病原体微 生物)和 物理污染物(如热量)。
化学 污染物又包括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植物营养物质,放射 性污染物和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污染
•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
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 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 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 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 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
2002年11月,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 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 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 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 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 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 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 爆炸,大火顷刻而发,迅速殃及大连保税区油库,一个10万 立方米油罐爆裂起火。导致1500吨原油泄露,曾经碧波荡漾 的大连湾油污遍布。
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 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 油。这种做法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 破坏性也非常大。 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 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目前 大规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 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输油管爆炸引起的石油污染事故
• 历史上最严重的石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综 述 专 论
Hale Waihona Puke SE E C ()化科 ,81U R CN T H)Gl H2 。6S6 IC8E N ( C MA (: Y L L Y E0L DO 5 N 技 I 1)T 工 C 6 06 ~ N
石 油类 污 染物 对 土 壤 生态 环境 的危 害
张 学佳 纪 , 巍。 康 志军 孙 大 勇 单 , , , 伟 , 王 建
表明, 在胜 利 、 庆油 田油井 周 围 1 0T范 围内采 大 0 l 1 集 的土壤 其 含 油 量 大 多 数 高 于 国家 标 准 I 值 临界
(O / g , 田 的接 转 站 、 合 站 的 油 罐 、 5O mg k ) 油 联 沉
1 土 壤 中石 油类 污 染 物 来 源 及存 在 状 态
作为各 种物 质循 环 及 能量 交 换 的重 要 场 所 ,
也越来 越严重 , 油 在土 壤 环 境 中 的大 量存 在 严 石 重影 响整个 土壤生态 系统 。有关 石油类 污染 物对 土壤 生态环境 危 害的一些 特例 在相关 文献 中均有 不 同程度 的涉及 , 将其 在 土 壤 中 的环 境 危害 性 但
石油类 污染 物是油 田开发 和石油 加工过 程 中
产 生 的 最 重 要 的 污 染 物 , 油 工 业 的 每 一 个 环 节 石
都 可能产生 石油 类 污染 物 并 污染 土 壤 环境 , 污染
源 具有 分 布广 、 放 复杂 、 响 的全 方位 性 、 排 影 综合
性 与双重性 , 井 、 油 、 钻 采 输送 、 发生事 故及 排放 是
( . 庆 石化 公 司 炼 油厂 , 龙江 大 庆 1 3 1 ;. 庆 石 化 T程 有 限公 司 , 龙 江 大 庆 13 1 ) 1大 黑 7 12 大 6 黑 6 7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油气污染大气环境。 表现为 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 紫外线照射后 ,发生物理化学反 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 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不仅造成 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 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 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 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2002年11月,利比里亚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 部海域解体沉没,至少6。3万吨重油泄漏。法国、西班牙及 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2007年11月,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 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 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 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 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 爆炸,大火顷刻而发,迅速殃及大连保税区油库,一个10万 立方米油罐爆裂起火。导致1500吨原油泄露,曾经碧波荡漾 的大连湾油污遍布。
历史上重大石油污染事件
1978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加的斯”号在法国 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23万吨原油泄漏,沿海400 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1979年6月,墨西哥湾一处油井发生爆炸,100万吨石油流 入墨西哥湾,产生大面积浮油。 1989年3月,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 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沿海1300公里 区域受到污染,当地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数十家企业破 产或濒临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96年2月,利比里亚油轮“海上女王”号在英国西部威 尔士圣安角附近触礁,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超过2.5 万只水鸟。
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通过围油栏,打捞,用 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 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 弊端: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 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化学方法: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 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 弊端:使用化学试剂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 油污。
生物处理方法:采用“吃油菌”。 现在利用细菌降解石油主要用在修复海上小规模溢油、 陆地石油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如果是大规模的海上石油泄 漏,一般都先用物理、化学方法收集泄漏石油,直到剩下 一些很难收集的石油,再用微生物降解。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 和放任。
• 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
对水体的污染
• 石油类污染是水体环
境第二大类污染源. • 石油及石油产品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有海洋、 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 • 石油污染最主要发生在海洋。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源
•石油及其炼制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在开采、
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 污染。是目前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海洋污染。 •炼油厂含油废水经河流或直接注入海洋;油船漏 油、排放和发生事故,使油品直接入海;海底油 田在开采过程中的溢漏及井喷,使石油进入海洋 水体;大气中的低分子石油烃沉降到海洋水域; 海洋底层局部自然溢油。石油入海后即发生一系 列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 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 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
水体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可划分为化 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比如病原体微 生物)和 物理污染物(如热量)。
化学 污染物又包括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植物营养物质,放射 性污染物和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污染
•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
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 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 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 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 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 •1)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了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 •2)油类粘附在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 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3)破坏海鸟生活环境,导致海鸟死亡和种群数量下降; •4)石油污染还会使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5)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滨环境 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设施,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 气象条件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 •6)有毒物质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富 集在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输油管爆炸引起的石油染事故
• 历史上最严重的石
油污染
大连石油污染事件
英国海域石油污染事件
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 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 油。这种做法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 破坏性也非常大。 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 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目前 大规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 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