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七章常见病毒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题库6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题库6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题库6第七章常见病毒单选题1.流感病后的免疫特点是()A.细胞免疫为主B. 中和抗体各亚型间有交叉免疫C. 呼吸道粘膜局部SIgA是抵抗再感染的最主要抗体D. 体液免疫产生一种抗体E.中和抗体为IgG为主答案:C2.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流感病毒()A.丙型易变异形成新亚型 B. 型别多C. 抗原性不强,故免痰力不强D. 乙型易变异形成新亚型 E.甲型易变异形成新亚型答案:E3.下列病毒中不能引起持久免疫的病毒是()A. 腮腺炎病毒B. 脊髓灰质炎病毒C. 麻疹病毒D. 流感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答案:D4.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转变的错误叙述是()A.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B. 属质变C.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D. 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E.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答案:C5.下列核酸类型为RNA的病毒是()A. 水痘一带状疤疹病毒B. 流感病毒C. 单纯疤疹病毒D. 腺病毒 E.巨细胞病毒答案:B6.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毒是()A.鼻病毒 B. 呼吸道合胞病毒 C.冠状病毒D.流感病毒 E. 副流感病毒答案:E7.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A.脑膜炎球菌 B. 呼吸道合胞病毒 C.鼻病毒D.流感杆菌 E.流感病毒答案:E8.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中不包括()A.体弱可以并发细菌性肺炎而致死B.全身症状由病毒血症引起C.飞沫传播D.病毒侵人呼吸道粘膜细胞增殖引起呼吸道症状E.血凝素吸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答案:B9.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的抗原结构是()A.乙型流感病毒的NA B. M蛋白 C. 乙型流感病毒的HA D.甲型流感病毒的HA E. 甲型流感病毒的NA答案:E10.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A.衣原休 B.真菌 C.螺旋体 D.病毒 E. 细菌答案:D11.分离流感病毒可采取患者的()A.血清 B. 咽漱液 C. 脑脊液 D.粪便 E. 尿液答案:B12.流感病毒的衣壳结构为()A.螺旋对称 B. 复合对称 C.轮状对称D.20面体对称 E.以上都不是答案:A13.抗流感病毒再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A.神经氨酸酶抗体 B.干扰素 C.核蛋白抗体D. 血凝素抗体 E.细胞免疫答案:D14.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 B.血凝素C. 流行病学特征D. 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E.神经氨酸酶15.下列哪项除外感染机体可获终生免疫的病毒()A.甲型流感病毒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 麻疹病毒D. 脊髓灰质炎病毒E. 腮腺炎病毒答案:B16.流感病毒的哪一种成分诱导的抗体其保护性最强()A. 核酸B. 核蛋白 C.神经氨酸酶 D. M蛋白 E.血凝素答案:E17. SARS的病原体为()A.支原体 B. 螺旋体 C.衣原体 D.冠状病毒 E.立克次体答案:D18.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A. RNA多聚酶B. M蛋白C. RNPD. HA和NA E.以上都是答案:D19.关于流感病毒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A.具有血凝素刺突 B. 不易发生抗原性变异 C. 属于正粘病毒 D. 具有分节段的RNA E. 具有神经氨酸酶刺突答案:B20.发生流感大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A.抗原性转变 B. 抗原性漂移 C. NP抗原易发生改变D.病毒杭原结构复杂 E.病毒型别较多答案:A21.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A.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B. 决定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C. 其相应抗体可以中和感染D.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细胞膜表面糖蛋白E.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答案:D22.最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A.腮腺炎病毒 B. 流感病毒 C. 呼吸道合胞病毒D.麻疹病毒 E. 脊髓灰质炎病毒23.抗原性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A.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B.与其他病毒基因重组 C. 亚型抗原的大变异D.亚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E.乙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答案:A24.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A.乙型流感病毒 B. 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D. 丙型流感病毒 E.甲型流感病毒答案:E25.目前引起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是()A.腮腺炎病毒 B. 副流感病毒 C. 鼻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 E.SARS冠状病毒答案:C26.肠道病毒共同特性中的错误一项是()A.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无包膜小RNA病毒 B. 耐酸、耐乙醚C. 寄生于肠道,只引起人类消化道传染病D. 细胞质内增殖E. 病后免疫力牢固答案:C27.下列病毒中不属于肠道病毒属的是()A.埃可病毒 B.轮状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D.风疹病毒 E.柯萨奇病毒答案:D28.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类型是()A. 瘫痪性感染B. 隐性或轻症感染C. 慢性感染D. 延髓麻痹性感染 E.迁延性感染答案:B29.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A.两次病毒血症 B. 粪一口途径传播 C. 5岁以下幼儿易感D. 多为显性感染E. 侵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肢体痉挛性瘫痪答案:D30.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A.粪 B.尿 C. 鼻咽分泌物 D. 眼分泌物 E. 血31.脊髓灰质炎病毒侵人中枢神经细胞的播散途径是()A.经淋巴播散 B. 经血液播散 C.经细胞间融合播散 D. 沿神经播散 E. 经神经肌肉接头播散答案:B32.引起疤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主要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柯萨奇病毒C. 麻疹病毒D.轮状病毒 E.埃可病毒答案:B33.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A. 呼吸道合胞病毒B. 埃可病毒C. 腺病毒D. 轮状病毒E. 柯萨奇病毒答案:B34.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肠道病毒的是()A.75%乙醇 B. 去污剂 C. 苯酚D.乙醚 E. 漂白粉答案:E35.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仅犯()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B.神经肌肉接头 C. 三叉神经 D.脑神经节 E.海马回锥体细胞答案:A36.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性接触 B.呼吸道 C.血液和母婴接触D. 日常生活接触 E.媒介昆虫叮咬答案:B37.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A. 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液B. 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害的主要原因C.人受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D.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E.有些可以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答案:B38.在HBV感染中,参与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包括()A. I型和II型超敏反应B. II型和Ⅲ型超敏反应C. I型和IV型超敏反应 D.工型、II型和IV型超敏反应E. II型,III型和IV型超敏反应答案:E39.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A. 煮沸100-C,30分钟B. 高压蒸气121 0C , 20分钟C. 0. 5写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D. 次氯酸钠,60-120分钟E.70℃乙醇浸泡,30~60分钟答案:E40.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HAV的是()A.乙醚 B. 加热60℃、l小时 C. 加热100℃,5分钟D. 氯仿 E.pH3答案:C41.HC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 B. 血液和血制品 C. 日常生活接触D.性接触 E.母婴传播答案:B42.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A.接种疫苗 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C. 注射丙种球蛋白 D.对献血者进行抗一HCV检测 E.注射干扰素答案:D43.HAV的病毒体颗粒直径约为()A. 22nmB. 27nmC. 36nmD. 42nmE. 60nm答案:B44.目前唯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 丙型肝炎病毒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答案:A45.HA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输血 B. 母婴垂直 C. 公用注射器D.粪-口途径 E.媒介昆虫答案:D46.Dane颗粒的直径约为()A.22nm B.27nm C. 42nm D. 50nm E.56nm答案:C47.Dane颗粒是()A.流感病毒体 B. EB病毒体 C.甲型肝炎病毒体D.乙型肝炎病毒体 E.脊髓灰质炎病毒体答案:D48.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A.Dane颗粒 B.小球形颗粒 C.管形颗粒D.HBsAg E.HBCAg答案:A49.下列疾病中,可形成慢性抗原携带状态的是()A.麻疹 B.带状疱疹 C. 流行性乙型脑炎D.脊髓灰质炎 E. 乙型肝炎答案:E50.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A.HBsAg B. HBeAg C.HBcAgD. Pre-S1E. pre-S2答案:C51.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一HBC、HBeAgC .HBsAg、抗份HBs、HBeAg D.抗-HBE、抗一HBs、抗一HBC E.HBsAg、抗-HBE、抗-HBC答案:B52.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错误叙述是()A.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标 B.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C. 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标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 其相应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答案:B53.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错误叙述是()A.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衣壳 B. 可表达在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C. 不易在循环中检出D. 是导致受感染肝细胞受损伤的因素之一E. 其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答案:E54.关于抗HBC-IgM,正确的叙述是()A.由HBV的表面抗原刺激产生 B. 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C. 有抗HBV再感染的作用D. 阳性为早期诊断HBV感染的依据之一E. 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答案:C55.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正确叙述是()A.存在于HBV的核心,螺旋对称包绕在核酸外B. 因抗原性不强故血循环中不易检测到C. 其相应的IgM类抗体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D. 由HBV的DNA多聚酶构成E. 其相应抗体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答案:C56.不符合血洁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A.急性乙型肝炎 B. 慢性乙型肝炎 C. 无症状抗原携带者D. 乙型肝炎恢复期 E.血清有强传染性答案:D57.目前对HEV的预防措施主要是()A. 丙种球蛋白注射 B.灭活疫苗接种 C. 减毒活疫苗接种D. 保护水源,切断传播途径 E.加强血制品的检测答案:D58.HBV感染不引起()A.急性肝炎 B. 慢性肝炎 C.重症肝炎D.肝细胞癌 E. 肝豆状核变性答案:E59.对HBeAg的错误叙述是()A.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征 B. 其相应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C. 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征D. 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层E.化学成分为不可溶性蛋白答案:E60.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A.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B. 乙型脑炎病毒 C. 新疆出血热病毒D.森林脑炎病毒 E.狂犬病毒答案:B61.与乙型脑炎病毒免疫特点不符的是()A.保护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B.隐性感染也可获牢固免疫C.细胞免疫可以抵抗再感染D.儿童血脑脊液屏障不完整,病毒易侵人中枢神经E.抗原性稳定,疫苗免疫效果好答案:C62.可以通过鼠类传播的病毒是()A. 新疆出血热病毒B.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C. 登革病毒D.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 疱疹病毒答案:B63.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A. 蜱B. 蚊C. 白岭D. 幼猪E. 鼠答案:B64.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临床症状或表现是()A. 隐性感染B. 轻型感染C. 出血热D.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 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答案:D6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休是()A.汉坦病毒 B. 登革病毒 C.新疆出血热病毒D.埃博拉病毒 E.刚果出血热病毒答案:A。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1.前言1.1课程性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以及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和免疫学基础三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该专业所必需的病原生物及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生物化学、人体形态,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人体机能、药物应用、传染病护理、护理学基础等。

1.2设计思路按照护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安排54学时,其中实验12学时。

教学内容上,贯彻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教学方法上,理论教学环节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PBL)等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环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后续基础理论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的能力;学会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灭菌方法,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集送检等护理工作中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环保意识,在实验中注重减少试剂用量,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严格控制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能说出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常用名词、术语;能说出目前常见的病原生物的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及防治原则;能说出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基本应答机制,并初步学会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基本实践技能;学会追踪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七《第七单元常见病毒》复习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七《第七单元常见病毒》复习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七《第七单元常见病毒》第七单元常见病毒高考链接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流行性感冒病毒最主要的特征是A.传播迅速B.抗原易变性C.经呼吸道传播D.致死率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极易发生抗原性变异,此为其最突出的生物学特性。

所以答案选B。

2.(2017年护理类高考题)乙肝患者“小三阳”A.HBSAg(+)、HBeAg(+)、抗一HBs(+)B.HBsAg(+)、HBeAg(+)、抗一HBs(+)C.HBsAg(+)、抗一HBe(+)、抗一HBc(+)D.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c(+)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乙肝病毒抗原一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该知识点在高考题中以各种题型多次出现,考生要重点掌握。

3.(2017年护理类高考题)有关艾滋病说法正确的是A.死亡原因是艾滋病本身B.只经过性接触传播C.HIV 感染CD8+T细胞D.是免疫缺陷性疾病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特性。

艾滋病的死亡原因不是艾滋病本身,而是感染;HIV的传播途径有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所以不只是经过性接触传播;HIV感染CD4*T细胞,不感染CD8十T细胞;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免疫缺陷性疾病。

所以答案选D。

4.(2016年医药类高考题)乙肝患者“大三阳”是指A.HBsAg(+)、HBeAg(+)、抗一HBc(+)B.HBsAg(+)、HBeAg(+)、抗一HBs(+)C.HBsAg(+)、抗一HBe(+)、抗一HBc(+)D.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e(+)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该知识点在高考题中以各种题型多次出现,考生要重点掌握。

5.(2016年护理类高考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疾病是B.乙脑A.狂犬病D.乙肝C.甲肝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微生物学常见病毒

微生物学常见病毒
HIV感染后,经过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最终导致各种 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目前治疗HIV/AIDS的方法主要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免疫治 疗和机会性感染治疗等。其中,AR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降 低病毒载量,提高免疫力和减少并发症。
HTLV感染与相关性疾病
HTL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引起多种 疾病,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病毒变异与进化
随着病毒基因组的不断变异和进化, 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病毒种类或亚 型,需要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体系 建设。
抗病毒药物研发
针对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过程,研发 新的抗病毒药物是未来发展的重要 方向,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和免疫
调节药物等。
疫苗研究与改进
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未来将继续开展针对新型病毒和变 异病毒的疫苗研究和改进工作,提 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大型、正链RNA病毒,包括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等。冠 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是一类小型的无包膜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肌炎等。
3
研究现状与挑战
目前对类朊粒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 入的研究来揭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潜 在的治疗方法。
06
总结与展望
微生物学常见病毒回顾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A型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起 大规模流行。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1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具有将病原生物与传染病等相关学科初步联系的能力。

2.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

3.熟悉病原生物的特点。

4.理解免疫的功能。

5.能初步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解释与之相关的临床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板书辅助考核(或提问):微生物有哪些特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哪些?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重点1.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

2.病原生物的特点。

3.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难点1.病原生物的特点。

2.免疫的功能。

解决措施联系以前学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5分钟)二、病原生物的概念及特点(30分钟)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外作业:P4 思考题课后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统称为病原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它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结构简单和数量巨大。

寄生虫是居留在其他生物体并对其产生损害的低等动物,他包括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三大类。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主要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2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病原生物学第七章常见的病毒

病原生物学第七章常见的病毒

2.免疫性
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对同型病毒可产生特
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HA为中和抗体,包括血清中IgG、IgM及
局部SIgA,特别是SIgA能清除呼吸道局部病毒、 阻止感染。抗NA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但能抑制 病毒释放,阻止病毒传播。特异性CD4+、CD8+ T细胞能溶解感染细胞,清除病毒,有助于疾病 的恢复。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1)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2)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3)临床表现:多数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或仅有轻
微发热、咽痛、腹部不适等。少数感染者病毒可侵入中 枢神经系统和脑,轻者引起暂时性肌肉麻痹,以下肢多 见;重者可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后遗症,极个别可因延 髓麻痹,导致呼吸、循环中枢麻痹而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 (2)传播途径:经飞沫或接触鼻、眼分泌物传播 (3)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流泪、流
涕、眼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全身皮肤出现 红色斑丘疹。多数患者在口颊黏膜处出现柯 氏斑(Koplik 斑),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2.免疫性 麻疹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主
2.免疫性 :隐性或显性感染后机体对同型病毒 均可产生牢固而持久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肠道、呼吸道黏膜局部均产生SIgA,可阻止病毒的 吸附和增殖。血清中和抗体可清除血流中的病毒, 阻断其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婴幼儿可通过胎盘接 受母体给予的IgG抗体,故6个月内较少发生感染。
(三)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二、柯萨奇病毒与ECHO病毒
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从美国柯萨奇镇两名 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故名。
ECHO病毒是1951年在脊髓灰质炎流行期 间从健康儿童的粪便中分离,称其为人类肠道 致病细胞病变孤儿病毒,又称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virus,ECHOV)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常见病毒课件

常见病毒课件

PPT学习交流
20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 麻疹的并发症 • 呼吸道最为常见,如细菌性肺炎 • 迟发并发症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PPT学习交流
21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 免疫性
• 病后可获得 持久免疫力
• 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 • 血清中抗体有中和病毒作用 • 多见于6月~5岁婴幼儿
PPT学习交流
22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 防治原则
•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 小儿8个月龄时初次接种,7岁时再次进行强化免疫
• 接触过麻疹患者的易感者,可输注丙种球蛋白或胎 盘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
PPT学习交流
23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三、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
(一)冠状病毒 • 呈多形性,单链RNA,有包膜,表面有刺突 • 抵抗力较弱,经飞沫传播,引起普通感冒和
流行的病毒株型别一致
PPT学习交流
16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麻疹 •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 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出疹前后4~5天) • 主要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
PPT学习交流
17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二、麻疹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 呈球形,RNA型病毒,有包膜 • 只有一个血清型 • 抵抗力弱,56℃30分钟即被灭活,对热、干燥、
4
学习目标
1.具有常见病毒引发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基本能力。 2.掌握常见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3.熟悉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4.了解病毒所致疾病的治疗原则。 5.学会甲型、乙型肝炎、艾滋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PPT学习交流
5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教案全册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教案全册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病原微生物学概述1.1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1.3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4 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与控制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2 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2.3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2.4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3.2 病毒的复制与生命周期3.3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3.4 病毒感染与免疫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4.2 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4.3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4.4 真菌感染与免疫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定义与分类5.2 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5.3 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5.4 常见寄生虫感染疾病及防治第六章:免疫学基础6.1 免疫系统的组成6.2 抗原与抗体6.3 免疫应答的类型与机制6.4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第七章:感染与免疫7.1 感染过程的基本概念7.2 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7.3 免疫记忆与免疫接种7.4 免疫缺陷与免疫增强第八章:实验室诊断与防控8.1 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8.2 血清学诊断技术8.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8.4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策略第九章: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疾病9.1 细菌性感染与疾病9.2 病毒性感染与疾病9.3 真菌性感染与疾病9.4 寄生虫性感染与疾病第十章:疫苗与生物制品10.1 疫苗的种类与作用机制10.2 疫苗的研发与生产10.3 疫苗的使用与安全性10.4 生物制品的应用与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解析: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对其定义和分类的了解是学习病原微生物学的基础,需要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重点环节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解析: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结构、生长条件、繁殖方式等,这些特性与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常见微生物与免疫现象做出解释。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习护理相关课程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的开设以所学的《高中生物》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为导向、以护理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严谨态度。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后章节答案第一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在识别和清除抗原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总和,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

二、填空题1、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2、肿瘤三、选择题1 、C2 、A3 、C4 、B5 、C6 、A四、问答题1、答:(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第二章免疫系统一、名词解释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选择题1、B2、C 3 、D 4 、A四、问答题1、答: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

根据功能差异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它们是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它们是T、B 淋巴细胞定居进一步成熟和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部位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指能与T 细胞抗原受体及B 细胞抗原受体结合,促使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或抗体,并与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或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题1、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三、选择题1、B2、E3、D4、B5、E四、问答题1、答:(1)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两方面。

即某一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也只能与针对自己的免疫效应物质结合,发生免疫应答。

(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是与其组成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数量、空间排列及构型存在的差异有关。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4~7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4~7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4~7章1.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 [单选题] * A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正确答案)D B细胞E中性粒细胞2. 介导I型超敏反应即刻反应的最主要介质是 [单选题] *A组胺(正确答案)B白三烯C肝素3.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单选题] *A.lgGB.lgDC.lgE(正确答案)D.lgME.lgA4. 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 [单选题]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C.III超敏反应D.IV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5. 下列哪一项与I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 [单选题] *A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B 肥大细胞脱颗粒(正确答案)C.IC沉积激活补体D.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E.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性6. 抢救过敏休克的首选药是 [单选题] *A 阿司匹林B 色甘酸钠C 苯海拉明D 异丙嗪E 肾上腺素(正确答案)7. 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 [单选题] *A 过敏性休克B 血清病C 类风湿关节炎D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正确答案)E 系统性红斑狼疮8. 下列哪一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单选题] * A过敏性休克B特异性皮炎C新生儿溶血症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9. 下列哪一种物质可以引起III型超敏反应? [单选题] * A细胞因子B单核吞噬细胞C补体D免疫球蛋白E免疫复合物(正确答案)10. 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单选题] *A新生儿溶血症B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C接触性皮炎D自身免疫性疾病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11. 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单选题] *A新生儿溶血症(正确答案)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12. 属于I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单选题] *A新生儿溶血症B输血反应C血清病(正确答案)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休克13. 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单选题]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正确答案)C丙型链球D草绿色链球菌E.B群链球菌。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课件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课件

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变异有两种形式
• 抗原漂移 • 抗原转换 由于基因点突变,使编 编码 HA氨基酸序列的 码HA、NA氨基酸序列 基因变异率大于 20%~25%,属质变, 的基因发生变异,变 异率小于1%,属量变。 常导致新亚型流感病 其结果常引起局部中、 毒的出现。因为人群 小型的流感流行 对新亚型缺乏相应的 免疫力,所以每当新 亚型出现就伴随着一 次流感世界性暴发流 行。
第七章 常见病毒
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 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及朊粒
一、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一、流感病毒 二、麻疹病毒 三、冠状病毒 四、其他呼吸道病毒
学习目标
1.掌握: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 流感病毒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 2.熟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SARS冠状 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感染途 径及所致疾病;免疫性。 3.了解:呼吸道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标 本采集和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
科 正粘病 毒 副粘病 毒 种 甲、乙、丙型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1~5型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支气管 炎 麻疹 流行腮腺炎
呼吸道合胞病 婴儿支气管炎、支 气管肺炎 毒
续上表
披膜病毒 风疹病毒 风疹、先天性 风疹综合征
冠状病毒
胞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 传染方式:是病毒通过 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眼结膜、 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鼻
腔分泌物污染玩具、用 口腔黏膜、皮肤、呼吸道、消
具等间接接触感染易感 化道、泌尿道、小血管受染产
人群。 生病变,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
核巨细胞。少数病例病毒尚可

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第七章5 其他病毒狂犬病乙脑疱疹

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第七章5 其他病毒狂犬病乙脑疱疹

致病性与免疫性
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的特异性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 但体内所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不能有效 地清除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 的发生。
防治原则
目前研究对免疫低下儿童接种VZV的减毒活 疫苗,认为有防止或限制水痘感染的作用。带状 疱疹免疫球蛋白 (VZIg)可用于预防高危病人水 痘的感染。
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 呈球形,单正链RNA • 有包膜,包膜表面有 刺突---血凝素。 • 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 清型,抗原性稳定, 低抗力不强。
致病性
• 1、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猪、牛、羊是乙 脑病毒中间宿主和传染源,库蚊是传播媒 介。 • 2、所致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 3、免疫性:感染后可获得牢固持久免疫, 再感染少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两性接触传播。
病毒经呼吸道、生殖器粘膜及破损皮肤、 眼结膜侵入体内。
致病性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感染HSV后大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 是粘膜或皮肤局部的疱疹(herpes),偶尔可产生严重 甚至致死的全身性感染。
原发感染
致病性与免疫性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易发生HSV-1的原发感染。 HSV-1最常引起腰部以上的疱疹。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 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 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 生物学性状
弹状,75×180nm大小外形似 衣壳为螺旋对称,有包膜 核心为单负链RNA病毒
感染细胞形成内基小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狂犬等带毒动物
HSV-2的原发感染多发生于性生活后,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 (genital herpes)。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约80%由HSV-2引起,少 数由HSV-1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干扰素滴鼻及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 有一定疗效。
二、麻疹病毒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发热、呼吸道卡 他症状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形态与结构
生物学性状
核衣壳
核酸:–ssRRNAN。A 衣壳
包膜 刺突
血凝素 溶血素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 2、途径:飞沫直接传播或鼻腔分泌物污染玩具
1957 年
始于贵州
死亡约十万人
1968 年
始于香港
波及 155 个国家
1977 年
始于东北
许多国家受影响
2009 年 始于墨西哥
许多国家受影响
单链RNA,有包膜 病毒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球形或丝状 ,螺旋对称型 RNA(分节段)
核衣壳 NP(核蛋白)
基质蛋白MP
包膜
宿主膜成分
脂质双层 血凝素(HA)
流感
传染源:患者,隐 性感染者;
途径:经飞沫传播。
免疫力低下者、继发感染
肺炎
1.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2.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要通风换 气或对空气进行乳酸加热熏蒸消毒;
3.流感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预 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4.盐酸金刚烷胺及甲基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的预防 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4、与腺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疾病多:呼吸道炎症、 胃肠炎、结膜炎等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球形,核心为RNA,衣壳呈20面体对称。衣壳 外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
(SARS) 4、临床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乏力、关节痛、
干咳、胸闷等 5、免疫性:特异性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四、其他壳为螺旋对称 包膜
腮腺炎病毒 1、病毒通过飞沫或人与人直接传播; 2、引起流行性腮腺炎 3、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腺病毒



1、 DNA病毒 2、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3、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密切接触从人传播到人
大多数患儿口颊黏膜出现灰 白色外绕红晕的柯氏斑
临床表现:高热、畏光、眼 结膜炎、咳嗽等症状,全身 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
三 、 冠 状 病 毒 和 SARS 冠 状 病 毒
生物学特性
1、 核酸为RNA 2、衣壳为螺旋对称 3、包膜表面有突起
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主要是患者 2、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 3 、 SARS 病 毒 引 起 严 重 急 性 呼 吸 综 合 征
神经氨酸酶(NA)
血凝素(HA):易变异 是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主要依据。
神经氨酸酶(NA):易变异 与HA共同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
具有抗原性,但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无中和作用,而能 抑制该酶的水解作用,从而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
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感病毒
上呼吸道 上皮细胞
细胞变形、 坏死、脱落
大家好
第七章 常见病毒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甲型肝 炎及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 犬病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熟悉:肠道病毒、其他疱疹病毒、轮状病毒、 出血热病毒等其他病毒
了解:冠状病毒、其他肝炎病毒
1889 年
始于俄国
一年内席卷全球
1918 年
始于法国
病死约两千万人,最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