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4.
A.基于不同史料可准确认知历史
B.现实需要推动了新的人才观的出现
C.记述者立场不同导致结论差异
D.职官制取代世官制成人才选用主流
25.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A.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B.“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
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
26.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27.明朝作为驱逐“外族”而重新恢复的汉族政权,大力扶持儒家学说。请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也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对儒学的这一态度主要是为了
A.继承华夏正统
B.巩固政权统治
C.维持儒学地位
D.弘扬传统文化
28.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
A.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
C.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
29.“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这一变化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
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
30.1945年9月重庆市民高举中、美、英、苏四国领袖的巨幅肖像游行。据此可知
A.美国冷战政策影响波及中国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国共内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32.苏格拉底说自已经常“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苏格拉底
A.不关心城邦政治事务
B.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
C.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D.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
33.英国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威廉三世即位后任用两党人士入阁参谋,但由于政见不同,内阁成为吵架的场所。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这些变化
A.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
B.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使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
D.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34.“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
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
A.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
B.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
C.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D.对“崇尚理性”的反思
35.图5 是1960~2015年全球GDP和贸易平均增长率发展示意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A.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地位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新兴经济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D.经济全球化呈现逐渐放缓趋势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 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1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2
古代中国拥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法规,去海外之人被称为弃民,古代文献中虽有“国籍”一词,但主要是指国家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