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最新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最新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
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 慢咽,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 品,戒烟酒、浓茶、咖啡。
1.肝胃气滞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佛手、山楂、桃仁、 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温度保持在60~70℃,不宜过高,以免灼伤(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三)嗳气、反酸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 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合谷、胃俞、膈俞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 持口腔清洁。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胃脘痛是指疼痛感集中在胃脘部位的一种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和胃气不和、脾胃虚弱、湿热扰生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因素,本文将总结分析一种中医护理方案,并报告其实施后的护理效果。

一、中医护理方案介绍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药物调理、针灸和推拿按摩等手段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脾胃功能,缓解胃脘痛症状。

具体的护理方案如下:1. 药物调理:选用益气养胃、健脾和胃的中药进行调理,如人参、黄芪、党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的气血,提高脾胃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从而缓解胃脘痛。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曲池等。

针灸可以促进胃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胃脘痛症状。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胃脘部位,促进胃脘部位的气血流动,缓解胃脘痛。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二、护理效果总结经过对一批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实施之后,我们进行了护理效果的总结分析。

1. 症状缓解明显: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后,胃脘痛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

疼痛感减轻,胃脘部位的不适感明显减少。

患者的饮食欲望得到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增强。

2. 体格指标改善:通过护理方案的实施,胃脘痛患者的体格指标也有所改善。

例如,体重增加、面色红润、舌苔减少等。

这些指标改善的情况与胃脘痛症状的缓解相一致。

3. 生活质量提高:胃脘痛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的饮食变得更加合理,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胃脘痛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三、实施报告在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方面,胃脘痛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制定。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存在对中医护理的怀疑和抵触心理,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解释。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通过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方案的要求进行实施,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一、引言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报告旨在总结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

二、中医护理方案概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

2.1 辨证施治中医将胃脘痛归为不同的病因病机类型,如气滞、湿阻、寒犯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精确地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

2.2 生活调理生活调理在胃脘痛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包括饮食调理、作息规律、情绪调适等方面。

合理的生活调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速度。

三、护理效果总结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护理效果:3.1 疼痛缓解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调理体内的气滞、湿阻等病机,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

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症状改善除了疼痛缓解外,中医护理方案还改善了患者的其他相关症状。

比如恶心、呕吐、胃胀等。

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心理舒缓胃脘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情绪调适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舒缓和放松。

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四、实施报告为了验证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实施报告。

共有100例胃脘痛患者参与了该报告,他们接受了中医护理方案的综合治疗。

4.1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结果,我们给予了中药内服、针灸、艾灸和生活调理等护理方案。

具体细节如下:(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施治结果,配制了适合患者病机和体质的中药方剂,经过服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2)针灸: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包括选择穴位和插针深度等方面的护理细节。

(3)艾灸:根据患者的病机和体质,在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背景胃脘痛是指疼痛感发生在胃脘区域,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的护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以期为类似疾病的护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介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针灸、草药治疗、推拿按摩等综合手段,来解决胃脘痛的症状和原因。

该方案的目标是恢复胃脘区的正常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护理方案实施情况1. 护理过程: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结合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个性化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胃脘区,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痛感。

- 针灸治疗:应用针灸技术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减轻胃脘痛的症状。

- 中药贴敷: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作用的中草药,贴敷胃脘区,起到缓解胃脘痛的作用。

2. 护理效果:在实施护理方案后,观察到以下效果:- 疼痛缓解: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胃脘痛的程度有明显减轻。

- 改善体质: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调理,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和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质和免疫能力。

- 保持长效:继续坚持中医护理,病情稳定且不易复发,缓解了患者的病症。

三、护理方案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 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方案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 综合疗效: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针灸、草药和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能够对胃脘痛的多个方面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2. 局限性:- 适应范围有限: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某些胃脘痛病因明确、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可能有限,适应范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 依从性难以保证:中医护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包括接受针灸、服用中药等,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害怕疼痛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接受此类治疗。

四、护理方案的改进和建议1. 宣传与教育:加强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该方案的认识和接受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脾胃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调理脾胃,调畅气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胃脘痛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饮食的平衡。

其次,调理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胃脘痛。

因此,胃脘痛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再次,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胃脘痛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香附、白术、陈皮、山药等,这些中药具有健脾益胃、调畅气血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胃脘痛症状。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畅经络、活血
化瘀,推拿可以舒经活络、调理脾胃,从而达到缓解胃脘痛的效果。

总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调理情志、中药调理
和中医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理脾胃的目的。

希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饮食和情志的调理,积极配合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概述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胃部问题或消化系统不适应某些食物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多与脾胃虚弱、寒湿内蕴、肝胃失和等有关。

胃脘痛会影响生活质量并引起不适感,因此中医护理非常重要。

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食物、生冷饮料、油腻食物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脘痛症状。

•合理搭配饮食,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温熟绿豆等,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蒜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脘痛的症状。

2. 定期运动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统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寒湿内蕴等问题,并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每天进行。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从而缓解胃脘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生姜。

–功能:益气健脾、健胃止痛。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保和丸–组成:陈皮、茯苓、白术、半夏、甘草。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请在使用中药调理前咨询中医师,以确保适合个人情况。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胃脘痛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香蕉:富含钾和维生素,可以缓解胃脘不适感。

•柠檬水:具有酸性的柠檬水可以帮助增加胃酸分泌,改善胃脘痛症状。

•薏米水:薏米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痛。

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5. 生活调节•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有助于胃部休息和恢复。

•减轻压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胃脘痛症状。

适当的放松和减轻压力可以改善胃脘痛。

总结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在中医护理下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

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得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是指位于胃脘的疼痛感,通常由于胃黏膜受损或者消化系统其他问题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以采取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针灸等治疗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一、中药调理1.草果白术汤草果、白术分别为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中草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

将草果、白术各适量煎煮服用,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2.半夏泻心汤半夏具有消滞化痰、健脾胃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将半夏、甘草、黄连、泽泻、木香等药材煎煮服用,可以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3.人参黄耆汤人参、黄耆分别为补气、健脾胃的中草药,适用于胃脘痛伴有脾气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将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等药材煎煮服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二、食疗1.黄精炖猪心黄精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伴有阴虚的症状。

将黄精、猪心适量炖煮,可以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2.粳米粥粳米具有健胃益脾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

将粳米煮成粥,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3.菊花薄荷茶菊花、薄荷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口渴、目赤等症状。

将菊花、薄荷泡水饮用,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三、针灸1.穴位选择主要选择中医经典穴位,如足三里、关元、中脘、神阙等穴位。

2.针灸方法选择适量的针刺时间和刺激程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针灸等多种方法。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同时,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胃脘痛的重要措施。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就医。
避免私自用药
如患者需要服用中药或西药,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私
自用药。
饮食调护
01
02
03
饮食规律
胃脘痛患者应保持饮食规 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 暴食。
宜食易消化食物
患者应选择易消化、细软 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 油腻、粗糙、寒凉等刺激 性食物。
根据证型调整饮食
根据患者的证型,如脾胃 虚寒、胃阴不足等,可适 当调整饮食,多吃温补、 滋阴、补气血等食物。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或黄酒调匀后外敷于胃脘部,可缓解 疼痛。
针灸护理
针刺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
灸法
使用艾条或温针灸等方法刺激穴位,以温经散寒、舒经活络。
推拿护理
腹部按摩
以手掌置于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疼痛。
背部按摩
用拇指或掌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摩,可舒缓胃部紧张的肌肉。
护理效果
通过临床应用案例,展示胃脘痛 中医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成效,包括 疼痛缓解程度、发作频率的减少 、患者自我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患者自我护理
健康宣教
向患者传授关于胃脘痛的基本 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常见诱 因、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程度。
饮食调护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 搭配,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 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推荐 一些具有养胃护胃作用的食物 ,如山药、红枣、南瓜等。
特点
胃脘痛起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发作,中医护理方案在改善 胃脘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医对胃脘痛的认知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胃脘痛的相关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指出:“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胃脘痛又称胃痛,就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得疾病。

多由忧思郁怒、或饮食劳倦损伤所致。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现代医学中得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适宜得温度、湿度,虚寒型胃痛注意保暖。

三、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生活规律。

五、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得关系,注意呕吐物与大便得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做好记录,诊断不明者禁用麻醉止痛剂。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助处理:1、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

2、呕吐或黑便,兼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大无根。

六、临证(症)护理:1、食滞胃痛,可禁食6一12个小时,缓解后渐给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用探吐法催吐。

2、虚寒型胃痛,可热敷、药熨胃脘部,或艾灸中脘、足三里、神厥穴以温中止痛。

3、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

七、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汤剂宜热服。

八、饮食宜软,少渣易消化,少食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咖啡,禁辛辣肥甘与雍滞气机得南瓜、甘薯、土豆等。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与家属本病得相关知识,学会控制疼痛得简单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3、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尤其就是胃脘部。

4、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五禽戏以增强体质。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第2篇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一、前言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累过度等导致。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治,强调辨证施护,以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为目标。本方案旨在为胃脘痛患者提供详细、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
1.显著缓解胃脘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
3.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胃脘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饮食指导: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饮食宜忌原则。
(3)生活调养: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护理评估
1.症状评估:定期评估患者胃脘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等。
2.生活质量评估:运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以缓解胃脘痛症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缓解胃脘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胃脘痛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胃脘痛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胃脘痛(慢性胃炎) 中医护理方案
【定义、病因 】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 部疼痛,称之为胃脘痛。常由寒邪客胃、饮 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所致。慢性浅
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参考本病护理。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疗原则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
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 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 理气。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 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以疏肝清热。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 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 元、中极等。
(一)胃脘疼痛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
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 激。
(二)胃脘胀满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
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 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 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 每日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
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 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 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 恼怒、抑郁。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

中医护理常规针对胃脘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胃脘痛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因此,在日常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生冷食物等。

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合理分配餐次和食量。

适量增加食物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

2.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和压力过大会导致胃气不和,进而引发胃脘痛。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3.按摩穴位:中医理论认为,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胃脘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渚、上巨虚等。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按揉或旋转按摩这些穴位,每次持续数分钟,每天多次。

4.中药调理:中医药对于胃脘痛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苦参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

此外,也可以选用陈皮、枳实、山楂等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中药来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脘痛。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不良反应。

5.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胃脘痛症状。

推拿时,可以选择胃脘、腹部和背部等相关的部位进行推拿,每次持续10-15分钟。

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6.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对于胃脘痛的恢复很重要。

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时间。

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熬夜,给胃脘痛症状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7.忌烟酒刺激:烟酒等刺激物对于胃脘痛会有不良影响。

尽量避免吸烟和酗酒,同时也要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以上是对于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的一些介绍。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治疗。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ppt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ppt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 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 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 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 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 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7.胃络瘀阻证:进食活血祛瘀食物,如桃仁、山楂、 大枣、赤小豆、生姜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 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食疗方:大枣赤豆莲 藕粥等。
情志调理
❖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 观情绪。
❖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 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 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 欲法。
❖ 1.肝胃气滞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佛手、山楂、 桃仁、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 红薯、南瓜等。食疗方: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 2.肝胃郁热证:进食疏肝清热的食物,如栀子、杏仁、薏苡 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菊花饮等。
❖ 3.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马齿 苋、赤小豆等。食疗方:赤豆粥等。
胃脘痛中医 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 三、健康指导
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 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 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 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 4.脾胃气虚证:进食补中健胃的食物,如鸡蛋、瘦猪肉、羊 肉、大枣、桂圆、白扁豆、山药、茯苓。食疗方:莲子山药 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 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 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 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 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 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胃脘痛(慢性胃炎) 中医护理方案
2015年3月17日 中医类2学时
【定义、病因 】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 部疼痛,称之为胃脘痛。常由寒邪客胃、饮 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所致。慢性浅
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参考本病护理。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疗原则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
关。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 天突、中脘、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 中脘、神阙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 内关、足三里、合谷、胃俞、膈俞等。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 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 好记录。 3.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 合谷、中脘、阳陵泉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 30min左右。 脾胃虚寒者中药宜热服; 肝胃郁热者中药宜凉服; 开胃健脾和制酸的中药宜饭前服; 消食导泻和有刺激的中药宜餐后服用或同 时进食少许; 呕吐的患者可少量分次服用,或服用前用 生姜涂舌面以减少呕吐。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 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 元、中极等。
2.药熨法:
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药熨前嘱患者排 空小便。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 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 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发生烫伤。观察患 者反应及皮肤情况,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 泡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 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 理气。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 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以疏肝清热。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疗原则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
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治以清热化湿。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 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 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治以健脾 益气。
3.穴位注射:

遵医嘱正确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 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 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注意观察用 药后反应,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艾灸:

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 艾盒灸等。 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 程度。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施灸过程中询问 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 伤皮肤。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 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 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 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初 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 渐增加剂量。
(二)饮食指导

7.胃络瘀阻证:进食活血祛瘀食物,如桃仁、 山楂、大枣、赤小豆、生姜等。忌粗糙、坚 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 食疗方:大枣赤豆莲藕粥等。
(三)情志调理
1. 2.
3.
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 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 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 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 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 或顺情从欲法。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艾灸疗法
5.耳穴贴压:

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耳部皮肤有炎症、破 溃、冻伤的部位禁用。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观察患者情况, 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常规操作以单 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
按压。
6.穴位按摩:
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
(一)胃脘疼痛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
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 激。
(二)胃脘胀满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
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 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 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 每日2~3次。
(二)饮食指导
2.肝胃郁热证:进食疏肝清热的食物,如栀
子、杏仁、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 菊花饮等。

(二)饮食指导
3.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
荠、百合、马齿苋、赤小豆等。食疗方:赤 豆粥等。
(二)饮食指导
4.脾胃气虚证:进食补中健胃的食物,如鸡
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白扁豆、 山药、茯苓。食疗方:莲子山药粥等。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
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 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 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 恼怒、抑郁。
(三)嗳气、反酸
娠期禁用。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7.拔火罐:

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拔罐部位 的皮肤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 禁用。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 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如局部瘀血严 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 毒敷料。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 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减少对 胃粘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 酸、生冷之品,戒烟酒、浓茶、咖啡。
(二)饮食指导
1.肝胃气滞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
佛手、山楂、桃仁、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 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 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2.注射给药

① ②


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 检。 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 再次用药。 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 食鱼腥发物。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女性患者妊娠期禁 用。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 保持一定的湿度。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 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 予以处理。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 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2.注射给药
1.
2. 3. 4. 5. 6.
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 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 液。 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 脉通路。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 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 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
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 推荐食谱,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 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常见证候要点及治疗原则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 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 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 苔白,脉虚弱。治以温中健脾。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 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 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治以养阴益胃。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 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 斑,脉弦涩。治以活血通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