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表格式教学案
《咏雪》优秀教案
![《咏雪》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2296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3.png)
《咏雪》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古人的聪慧和才华。
3.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字词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欣赏古人智慧。
2.难点:文言文翻译和字词积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翻译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雪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翻译课文
1.逐字逐句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对话,体会古人的聪慧和才华。
4.字词积累
1.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如“内集”“儿女”“俄而”等。
5.拓展延伸
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雪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2.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课堂小结
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字词积累。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27ae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5.png)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咏雪》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咏雪》的作者、背景和诗歌类型。
2.2 诗歌结构分析《咏雪》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词牌、韵律等。
2.3 诗歌内容解读《咏雪》的诗意,阐述关键词语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咏雪》的背景知识和诗歌结构。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欣赏法通过朗读、音频等方式,感受《咏雪》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情境引入《咏雪》的学习。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咏雪》,理解诗歌内容。
4.3 课堂讲解讲解《咏雪》的背景知识、诗歌结构和关键词语。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5.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5.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咏雪》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指定教材或提供电子教材,以便学生复习和参考。
6.2 辅助材料提供与《咏雪》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6.3 在线资源推荐一些与《咏雪》相关的在线资源,如学术论文、文学评论等,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查阅。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间分配,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7.2 教学进度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
7.3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八章:教学反思8.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咏雪》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满意度。
咏雪教案模板小学
![咏雪教案模板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638c1de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d.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雪的特点,感受雪的美丽。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雪景,感受雪的美丽。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关于雪的诗歌吗?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咏雪》这首诗,让学生齐读。
2.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写了雪的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写了雪的洁白、美丽、轻盈等特点。
三、分析诗歌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师提问:这首诗中的比喻、拟人手法有哪些?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中的比喻手法有“疑是银河落九天”,拟人手法有“飞入梅花总不见”。
四、体会诗歌意境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教师提问: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感受到雪的洁白、美丽、轻盈。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欣赏方法。
2. 教师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雪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雪景、学习诗歌、分析修辞手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雪的特点,感受到了雪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咏雪》教案(通用2024)
![《咏雪》教案(通用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e2afea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b.png)
《咏雪》教案(通用2024)《咏雪》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咏雪》。
该课文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的场景,通过咏雪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咏、瑞”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学会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冬季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认读(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3.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4. 理解课文(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冬日的赞美。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题,学生现场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咏雪》,并在黑板上画出雪花,标注生词和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纷纷、晶莹”等词语造句。
答案: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晶莹剔透,美极了。
2. 作业题目: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fd9c22af90242a995e534.png)
《咏雪》教案《咏雪》教案三篇《咏雪》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咏雪》初中语文课教案
![《咏雪》初中语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86d3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5.png)
课程名称:《咏雪》初中语文课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咏雪》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材准备:《咏雪》的诗歌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喜欢雪吗?为什么?你们认为雪有什么特点?”第二步:阅读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阅读《咏雪》这首诗歌。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问学生:“在诗歌中,诗人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你们认为诗人对雪有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具体词句,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等,以及这些词句传达的意象和情感。
讨论学生对雪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与诗中的情感有共鸣。
第三步: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问学生:“在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被使用了?它们有何作用?”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用字精炼、意境深远等。
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特点如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重要性。
与学生讨论诗歌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他们对雪的感受,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技巧。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咏雪》这首诗歌以及与之相关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将有机会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咏雪》教案【优秀5篇】
![《咏雪》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34d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1.png)
《咏雪》教案【优秀5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雪(学生答)。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
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PPT2出示文题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三、诵读课文:(5分钟)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u俄而&e雪骤zh&ou差可拟ch&anǐ柳絮liǔ_&u无奕y&i王凝之n&ing谢道韫y&un2、指一生读字词3、指一生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解读课文:(15分钟)(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fad2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9.png)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雪》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1、关于《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
(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四、初背课文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
咏雪表格教案
![咏雪表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79909a216147917112841.png)
通过白板的“资源库”插入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作品、影响,来充实课内注释①。
2、三分文章七分读
引导学生疏理字词,读节奏;梳理人物,读关系;梳理内容,读故事;梳理情感,读氛围;梳理结构,读层次;梳理技巧,读韵味。
①通过初读课文,处理文章生字词的读音
②再读文章,利用注释来疏通文义
学生针对给出的图片进行故事介绍。
利用白板的“资源库”导入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甘罗十二为相等。引出本课话题。
预备:学生可能对甘罗不太熟悉,因此应用白板的“动作面板”添加关于甘罗的链接,使学生的知识有所拓宽。
二、探索新知
1、知人论世话《世说》
采用人称转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穿越而来的“刘义庆”,从而介绍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作品、影响等。
课题:《咏雪》
科目:
语文
版本:
人教版
课时:
1
备课人:
贾海龙
单位:
山西省霍州市辛置矿区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复述故事。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
鸿合HTT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0cbc6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8.png)
《咏雪》的教案《咏雪》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培养学养成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时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3.背诵课文。
学时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用“钟氏二子”的故事导入。
二.预习检测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chà)柳絮(xù)王凝之(níng)无奕女(yì)道韫(yùn)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编者(),()的文学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何所似:差:拟:未若:因:5.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425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5.png)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咏雪》的背景和意义1.2 掌握《咏雪》的诗歌形式和结构1.3 领会作者对雪的描绘和赞美之情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咏雪》的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2 词汇解析: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2.3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诗中的重要句式和修辞手法2.4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雪的赞美背后的思想和情感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词汇和句子结构3.2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3.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诗歌主题和修辞手法3.4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诗歌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词汇练习和句子结构分析4.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4.4 诗歌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新诗的质量和创意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咏雪》的全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帮助学生深入研究5.3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图像5.4 诗歌创作指南:提供创作的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完成创作任务第六章:教学安排6.1 第一课时:介绍《咏雪》背景,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韵律6.2 第二课时:词汇解析,句子结构分析,理解诗歌形式6.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诗歌主题,修辞手法,互动式学习6.4 第四课时:诗歌创作指导,练习创作,分享学生作品6.5 第五课时:作业布置,总结课程重点,学生自评互评第七章:作业设计7.1 完成词汇练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7.2 写一篇短文:表达对雪的感悟,尝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7.4 诗歌创作:完成自己的诗歌创作,注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第八章:教学反思8.1 课程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创作,评估教学效果8.2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8.3 学生学习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沟通8.4 改进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和补充教学资源和材料第九章:课程延伸9.1 组织文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更深入体验诗歌的魅力9.2 参观相关展览:如绘画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9.3 阅读其他作品:推荐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9.4 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总结教学目标:回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估是否达成10.2 总结教学内容:总结教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10.3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给予鼓励和反馈10.4 教学展望: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规划,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第十一章:家校沟通11.1 家长通知:通过通知家长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要求11.2 家长会议:定期召开家长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改进措施11.3 家长交流平台:建立群或其他在线平台,方便家长提问和交流11.4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作业或创作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第十二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1 关注学生情绪: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和辅导12.2 培养积极心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创作的挑战,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12.3 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中,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精神12.4 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第十三章: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13.1 安全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网络安全和physical safety 13.2 应急措施制定:制定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如火灾、自然灾害等13.3 事故处理流程:明确事故处理流程,确保快速有效地应对和解决13.4 安全巡查与维护:定期进行教室和校园巡查,确保教学环境安全第十四章:课程更新与发展14.1 教学内容更新:根据教育趋势和学生需求,定期更新教学内容14.2 教学方法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力14.3 教师专业发展:参加教师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14.4 课程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15.2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15.3 教学展望: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制定目标和计划,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和效果15.4 学生祝福: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给予祝福和鼓励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咏雪》格式教学的主要重点是理解《咏雪》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其诗歌形式和结构,领会作者对雪的描绘和赞美之情,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咏雪》教案(通用8篇)
![《咏雪》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e325f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咏雪》教案(通用8篇)《咏雪》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
(播放图片)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三、诵读1、生自读,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世说新语·咏雪》表格式教学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咏雪》表格式教学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https://img.taocdn.com/s3/m/1982e2b7172ded630b1cb6a7.png)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课外拾零】----《世说新语》小故事1、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
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2、庾公乘的卢马: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
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的卢:马名。
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
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
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
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
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
《咏雪》教案(优秀6篇)
![《咏雪》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aade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3.png)
《咏雪》教案(优秀6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
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
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
“……也”,“是……”3、即……之妻也。
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
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
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7d31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2.png)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雪》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和语气。
3. 词汇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
4. 句子结构:分析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5. 意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词汇解析和句子结构。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朗读、讨论和提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词汇、句子和意境。
4. 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语气。
3. 词汇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4. 句子结构:分析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5. 意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词汇和修辞的理解:评估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句子结构的分析:评估学生对诗歌中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理解。
4. 意境感受的描述: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感受和描述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咏雪》与其他咏物诗的异同,分析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2.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咏雪》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咏物诗。
3. 文化探究:介绍古代咏雪文化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咏雪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和意义。
七、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咏雪》原文及注释、翻译。
2. 多媒体资源:相关咏雪的图片、视频等。
3. 辅助教材:古代咏物诗选集、诗歌鉴赏指导书籍。
八、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理解: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熟悉。
2. 意境的感悟: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1254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5.png)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雪花是冬天的一种自然现象,由水蒸气凝结而成。
1.1.2 雪花具有美丽的形状和多样的结构。
1.1.3 《咏雪》是一首描绘雪花美丽景象的诗歌。
1.2 诗歌作者简介1.2.1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女诗人。
1.2.2 她以才情出众和善于咏物而闻名。
1.2.3 《咏雪》是她的一首代表作,展现了她对雪花的独特感悟。
1.3 教学意义1.3.1 通过学习《咏雪》,让学生欣赏到雪花的美丽。
1.3.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1.3.3 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内容解析2.1.1 《咏雪》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
2.1.2 诗人通过描绘雪花的外形和飘落的方式,展现了雪花的美丽。
2.1.3 诗歌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雪花的喜爱和赞美。
2.2 诗歌语言特点2.2.1 诗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
2.2.2 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2.2.3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3 诗歌主题意义2.3.1 诗人通过咏雪,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3.2 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2.3.3 诗歌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内容3.1 诗歌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1.2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1.3 引导学生想象雪花纷飞的景象,体验诗歌中的美。
3.2 诗歌语言分析3.2.1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2.2 学生品味诗歌中的形象描绘,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3.2.3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运用诗歌中的语言特点。
3.3 诗歌主题思考3.3.1 学生探讨诗歌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3.3.2 学生思考诗歌对自然美的赞美和环境保护的联系。
3.3.3 学生通过写作或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
![《咏雪》格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1e718910ef12d2bf9e73f.png)
A man's best friends are his ten finger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咏雪》格式教学教案《咏雪》表格式教案课题咏雪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90%的同学能掌握文意,积累“俄而、欣然、未若”等词义。
2.50%的同学能当堂背诵课文。
感情目标3. 感受谢太傅家温馨的家庭氛围。
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教学手段学案与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感情调节(2分钟)古诗文中很多写雪的名句,你知道哪些?二、自学提示(12分钟)(一)朗读课文(5分钟)1.自由朗读,并用___标出不认识的字。
2.听读(学生读,随机正音)3.自由读(组员自由诵读)4.小组竞读:去标点诵读课文(二)默读课文(7分钟)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把注释上重点词义在文旁做批注。
2.用____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重点理解“未若、俄而、骤”等词义。
3.思考:文中把雪进行了几次比喻?各比作什么?4.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__大意。
知者加速:完成的翻绿牌,背诵课文三、互帮(8分钟)(一)生生互帮(任务完成后坐下,主动加速,继续背诵课文)1.互说:同桌结对,起立互说文意。
2.互述:用简洁的语言互相复述故事(准确、流畅、文采)注:结对的同学可一人背一人叙3.互帮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抄板手写到小黑板上。
(二)师生互帮1.教师释疑各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3分钟)2.结合文意,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四、合作探究(10分钟)内容: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五.课堂小结,检查背诵情况(5分钟)六、当堂检测(8分钟)一、解释加点字。
1、俄而雪骤俄而:骤:2、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3、撤盐空中差可拟拟:二、古今词义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三、翻译1、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表格式教学案
![《咏雪》表格式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f297e808a1284ac8504351.png)
(2)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四、达标测试
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1)认为“撒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反
思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一、自主学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咏雪教案表格式
![咏雪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1a316b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3.png)
咏雪教案表格式教案标题:咏雪教案表格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雪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通过咏雪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咏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雪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诗歌或文章《咏雪》3. 白纸和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雪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印象。
2. 学习咏雪的基本技巧(10分钟)- 向学生介绍咏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使用形容词、动词等来描绘雪的特点和状态。
- 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观察和感知雪的特点(15分钟)- 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雪的特点和形态。
- 引导学生用五官感知雪的触感、声音、气味等。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的特点和感受。
4. 学习《咏雪》诗歌或文章(15分钟)- 分发《咏雪》的诗歌或文章给学生阅读。
-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 分析诗歌或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创作咏雪作品(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创作一首咏雪的诗歌或一篇文章。
-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展开创作。
6. 展示和分享作品(10分钟)- 邀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咏雪作品。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
7.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总结学习咏雪的要点和技巧。
-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继续观察和感知雪,并创作更多的咏雪作品。
2. 组织一次咏雪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学生提交的咏雪作品评估。
教学资源:1. 雪的图片2. 《咏雪》的诗歌或文章3. 白纸和铅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雪的特点,学习了咏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咏雪》教案设计
![《咏雪》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f49a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2.png)
《咏雪》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咏雪》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咏雪》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材内容: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如何欣赏、欢迎和赞美雪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和理解诗歌《咏雪》的内容和语言特点;b.掌握并解读诗歌中一些生词和短语;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b.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c.增强学生的赏析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美丽景物的欣赏和赞美之情;b.培养学生对冬季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雪的特点和形状,唤起学生对雪的记忆和感受。
2.引入《咏雪》这篇诗歌,并谈论一下题目和内容。
步骤二:欣赏诗歌《咏雪》(10分钟)1.教师先朗读诗歌一遍,然后学生跟读一遍,使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再朗读和解读诗歌中一些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思。
步骤三:练习朗读(1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要求有节奏感和感情表达。
2.鼓励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调和语气,演绎出诗歌的情感。
步骤四:诗歌欣赏和解读(15分钟)1.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一些比喻和修辞的手法,如“吐出纯净的矛盾泪珠”中的比喻和“雪花飞絮的风情”中的拟人。
步骤五:创作和表达(20分钟)1.要求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雪的短诗,并在诗中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短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步骤六:诗歌朗诵比赛(15分钟)1.学生分组准备一段时间,再次朗读诗歌,进行小组间的朗诵比赛。
2.教师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所获得的感悟和收获。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教学资源:1.课本《咏雪》诗歌的教材;2.PPT或幻灯片,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3、四人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4、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三、展示交流
(一)、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二)、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反
思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一、自主学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靖远县靖安中学“五环节”教学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
科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备课教师
高国平
课题
咏雪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7年月日
学
习
目
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背诵短文
学习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
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这里来的。
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2)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Βιβλιοθήκη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四、达标测试
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2、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一、三题。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教
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1)认为“撒盐”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