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精选(附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精选(附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精选(附教学反思)导语:爱莲说是一首很经典的赞美莲花的古诗!这首古诗的教案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怎么写?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图片导入。

二、解题1.了解莲这种植物。

2.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1. 听范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疑难字词。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1.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明确: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这七个短语分别从哪方面来描述莲花的?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

3.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用莲花来寄寓君子之美德,这是属于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

托莲花的形象,言君子之志。

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明确:全文以菊花从正面衬托莲花,以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由此,作者在结尾段的议论就水到渠成了。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爱莲说》教学设计1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知识链接(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4篇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争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宠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奇()(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直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的根底上,思索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用于阐述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德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珍贵的世风,表明白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日仍有其借鉴意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爱莲说》的优秀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爱莲说》的优秀教案1一、导入新课(上课前按“播放”键播放音乐,上课开头按“停止”键停止音乐,开头导入。

)同学们,今日是我和大家的第一次合作,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是一篇格外漂亮的文字,课题是《爱莲说》。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

我们一起先来赏识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

(按“导入新课”键放莲花组图)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律加以确定)解说:莲花的确是诗意盎然的。

历来就有很多咏莲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风荷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

不过,人们经常赏识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内在的品质。

我们今日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体裁作者在讲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按放图像) 1、同学读“说”的介绍。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偏重于论述道理。

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说明呢?明确: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作者到底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老师补充:周敦颐格外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当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莲花的高洁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领悟莲花的高洁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提问:同学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莲花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莲花高洁品质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莲花高洁品质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是否能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是否能领悟莲花的高洁品质。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以及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反思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爱莲说》的理解和领悟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5.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设计《爱莲说》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设计《爱莲说》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设计《爱莲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人巴金如何通过描写莲花来表达自己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习分析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并体会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中的意境,理解莲花的美丽之处。

2.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莲花的意象在诗中传达的意义。

2.启发学生通过事物的描绘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爱莲说》的课本和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导入(10分钟)1.呈现课题《爱莲说》,解释“爱莲说”一词。

2.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莲花的美丽形象,引导学生思考莲花的特点和美感。

Step 2 课文阅读(20分钟)1.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表面内容。

2.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僻字和常见句型。

3.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莲花的特点和赞美之情。

Step 3 诗歌分析(15分钟)1.提问学生诗中描述的莲花有哪些特点和特色。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莲花意象的背后寓意。

3.让学生讨论莲花对诗人来说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它代表了什么。

Step 4 诗歌鉴赏(20分钟)1.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的莲花画作品,让学生观赏莲花的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画作中表达的意蕴。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副莲花画作,并写一段描述该画作的文字。

Step 5 总结回顾(10分钟)1.对诗歌《爱莲说》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寓意。

2.提问学生有没有类似的体验,询问他们对其他植物的感受和赞美。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诗歌鉴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析莲花的特点和诗中的意蕴,学生能够对莲花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审美情感。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教学要求1、从生长环境方面,体态香气方面,风度方面分析莲花有什么值得喜爱的,理解《爱莲说》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抓住重点词句输通文意。

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其一,运用了叠式衬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衬托莲,而作用各别,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题。

其二,运用了拟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写事物的相似特点中,把人的趋势,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浓艳、菊花的傲霜、莲花的清逸等特点表现出来,写物喻人,生动贴切,含义深刻。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以"予独爱莲"四字,引出一段莲的颂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风貌和气质:处污秽之境,葆纯正之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莲茎贯通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

"香远益清",写莲清香远溢,芳气袭人;"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写莲的形态端庄大方,凛然可敬。

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莲外。

显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纵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

文中写了莲的七种可贵的品质,一一都有明显的比喻意义:第一,"出淤泥而不染"(在恶劣污浊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涟而不妖"(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怀豁达);第四,"不蔓不枝"(行为正直);第五,"香远益清"(美德远播);第六,"亭亭净植"(洁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气节高尚,英姿威仪)。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共9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共9篇)

篇一: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爱莲说》教学设计柞水县乾佑中学张天芝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营造气氛二.作者及文体介绍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道县)人。

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清涟(lián)亵玩(xiè)噫(yī)...2.译一译:甚(很)蕃(多)妖(妩媚)蔓(长枝蔓)枝(长枝节)益(更加)鲜(少)宜(应当)众(多)噫(唉)(2)古汉语句式被动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不会的词语:我不会的句子:四.研读赏析,解读文本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不是。

(1)爱菊者陶渊明。

(2)爱牡丹者众世人。

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和“牡丹”仍是为了衬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莲是君子,高洁正直。

五.联系生活,拓展升华1.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作者的思想过时了吗?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七.课堂巩固八、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品格高洁质朴正直贪慕富贵超凡脱俗志洁行廉追逐名利九、教学反思1、学习内容的层层深入,横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

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

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导语:“说”是古代一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已的人格和操守。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会诵读四个环节为切口,带动全篇的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阅读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方面。

那么如何使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请大家记住这四句话(屏幕显示)1、动口动手,边读边查(字音字义,初步感知)2、动口动脑,边读边思(文体文意,诵读体味)3、有抑有扬,读出感情(细心体会,表情达意)4、熟读成诵,吸收积累(名言佳句,文学常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以《爱莲说》这篇课文为例子,看看如何操作“阅读四步曲”。

一、动口动手,边读边查(字音字义,初步感知)预习检测1、指出下列字的意思可爱者甚蕃(多) 亭亭静植(树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香远益清(更加)中通外直 (空)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濯清涟而不妖(洗涤)(妖艳,美丽而不庄重)2、翻译(1)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动口动脑,边读边思(文体文意,诵读味……)(一) 爱莲说,“说”是古代一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爱莲说》是属于后一种。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已的人格和操守。

(二) 诵读体味,形成下列板书陶渊明爱菊隐逸者,鲜有闻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予爱莲: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益清(芳香)风度亭亭净植(庄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世人爱牡丹富贵者,众矣三、有抑有扬,读出感情(细心体会,表情达意……)根据情景背诵(1) 本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2) 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四、熟读成诵,吸收积累(名言名句,文学常识……根据莲花图,背诵全文四、归纳总结:(一) 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提起周敦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0的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参考学习!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填空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思想目标让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图片、背景音乐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了四种花的图片,菊花、桃花、梅花、栀子花。

要学生谈谈最喜爱哪一种花,并说出理由来。

说是谈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

由学生的说话引入到莲花,进而引入到《爱莲说》这一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介绍“说”这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四)课堂上学生的`“八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读:弄清字词的读音:读课文,要先扫清阅读障碍,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蕃““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读准字音以后,喊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评价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这包括从字音、停顿、语速、情感等方面评价。

通过互相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将会有提高,还能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二读: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正确掌握字音外,还要明白字词的意思。

精选《爱莲说》教案三篇

精选《爱莲说》教案三篇

精选《爱莲说》教案三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__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质疑:__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解惑:__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__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__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__借物喻人的写法?解惑:__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爱莲说》的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想】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1. 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

3. 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出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

)二、组织活动:(一)听莲:听课文朗读,配画录音(二)读莲: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A 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

美在哪里呢?我们先看课文:题目是《爱莲说》,指名介绍“说”这种文体,文章哪一段写“莲”?1、读第一段:问题设置: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4、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有,攀附权贵的人。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篇6[设计说明]:本文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废止串讲,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2、不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精粹活泼的语言美、超凡脱俗的形象美、含蓄深刻的意蕴美)进行教学。

鉴于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

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分步品味——总结收束。

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

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背读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45分钟[课前准备]:1、课前下发积累卡,指导预习,解决积累卡A面的内容。

2、学生自读积累卡B面的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及投影片[课型]:赏析、背读课[主导教法]:诵读、品析[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10分钟)一、导语设计:(投影: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

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

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放录音),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莲花的美。

2、指名对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

3、学生伴随音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课文。

4、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篇美文,言简意丰,历来传诵不衰。

5、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6、教师归纳小结(板书):精粹活泼的语言三美超凡脱俗的形象含蓄深刻的意蕴教学板块之二:分步品味(30分钟)一、品析文章的语言美:1、小组讨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里?举例说明。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爱莲说》是一篇中国古代散文名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学价值。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领悟其中的含义,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爱莲说》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爱莲说》时应达到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1.2 分层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设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莲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设计2.1 文本解读:分析《爱莲说》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2 文学背景介绍:将《爱莲说》置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背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2.3 与学生生活结合:将《爱莲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爱莲说》中的意义。

3.2 讨论式教学: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爱莲说》的内涵。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或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估方式4.1 定期测验:通过定期测验考察学生对《爱莲说》的理解程度和记忆能力。

4.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4.3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5.1 反思教学方法:定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5.2 学生反馈收集: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3 教学资源更新: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爱莲说》教学反思(通用3篇)

《爱莲说》教学反思(通用3篇)

《爱莲说》教学反思(通用3篇)《爱莲说》教学反思(通用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教学反思(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莲说》教学反思1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八年级人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内容短小内涵深刻。

教学时启发学生从莲的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本文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前后过程,认识到以下三点:一、自我调控方面。

时间紧,任务急,精力跟不上。

提前一周知道比赛时间,夜间休息就有些失眠多梦,一直持续到抽课当天。

抽课后独自一人准备所有工作,事无巨细独立完成,直到讲课结束,两天一夜睡眠不足四小时,长时间处于脑袋发胀状态,直到课讲完后一个多小时头脑才感觉清晰,憋闷感才消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自我调控能力差,抗压能力差;二是平时教学研讨精细度不够,对不同文体的缺少分析对比性研究,没能形成风格鲜明的自我教学特色。

二、教学理念方面。

上课时,这是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

那考察什么呢?评课老师说:考察如何旧课新教。

我追问了一句,评课老师回答,例如:字词处理上巧变为复习巩固、抢答形式等。

我的理解:那就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

而我想的是,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从教学模式上变,如何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学会思考、学习表达。

平时上课,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会倾听、不会思考问题、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造成的,而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就从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和渗透,让发言的同学尽力讲清是如何思考的,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去思考的,也就是怎样概括出这个答案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不会发言的同学努力倾听别人思考的方法和思路,即学习方法;然后学着去运用,逐渐学习着去思考、学习着去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学设计
柞水县乾佑中学张天芝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重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

(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播放一组荷花图片) ,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道县)人。

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文体传世佳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教师范读。

(学生在书中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蕃.(fán)淤.泥(yū)濯.(zhuó)
清涟.(lián)亵.玩(xiè)噫.(yī)
(2)学生采用同位互读、小组合作多式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读或背诵,可采用同位或小组互助背诵的形式。

2.译一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甚(很)蕃(多)妖(妩媚)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益(更加)鲜(少)宜(应当)
众(多)噫(唉)
(2)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被动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学生圈点勾画,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我不会的词语:
我不会的句子:
四.研读赏析,解读文本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

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

(1)爱菊者陶渊明。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

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

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
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和“牡丹”仍是为了衬
托“莲”,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在衬托
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贬了时俗。

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6.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莲是君子,高洁正直。

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

7.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课文对莲花
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五.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1.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作者的思想过时了吗?
2.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简述理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七.课堂巩固
1.积累有关莲的诗句,不少于四句。

2.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正衬反衬
品格高洁质朴正直贪慕富贵
超凡脱俗志洁行廉追逐名利
九、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层层深入,横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尤其是多种朗读方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和朗读的层次性,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升华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较好地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进行教学。

遵循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

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升华。

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

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4、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引入一个美好的学习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