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江西南丰傩舞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三、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创新
1、强化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南丰傩 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形成从儿童到成人的完整教育传 承体系。
2、创新传承方式:运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 使傩舞的传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体验。
现状分析
1、文化形态丰富: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体育、传统武术、民 俗体育等多种文化形态,如赛龙舟、舞龙舞狮、太极拳等。这些文化形态具有 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2、传承方式多样: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家族传承、 师徒传承、社区传承等。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传承 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3、传承与推广:在教育系统中,应将少数民族的民俗体育文化纳入课程体系, 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此外,通过举办民俗体育活动、创建 民俗体育旅游线路等方式,将少数民族的民俗体育文化推向更广泛的群众中, 使其在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推广。
4、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与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交流和分享。举办国际民俗体育赛事、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应积极引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4、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保护与传承水平。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其中,我 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 的意义。本次演示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 育文化的保护。
江西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千年南丰傩舞
江西南丰素有“傩舞之乡”的美称。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傩舞队200多个,几乎遍及全县...南丰傩舞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
正月初一起傩。
新年伊始,傩班将存放在傩神庙阁楼上的圣像(面具)一一请下,安置在傩神庙神案上。
南丰傩舞以其古朴、粗犷、豪放和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萍乡湘东傩面具名列其中。
文章从南丰傩舞的舞蹈形态、音乐形态、道具、服饰对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南丰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当代傩舞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实现傩舞从舞蹈原生态——课堂教学——舞台表演的艺术转换
南丰傩舞分为仪式舞蹈和娱乐舞蹈。
南丰仪式傩舞主要是娱乐舞蹈,借娱神而娱人,杂傩班一般没有仪式舞蹈。
大傩仪式舞蹈主要是“搜傩”、“搜间”、“解傩”、“装跳”等仪式过程中由单人或多人完成的仪式舞蹈,有典型的仪式特征,其表演性和观赏性价值不高。
娱乐舞蹈涉及的内容
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
江西南丰傩舞渊源流长,历史悠久,遗存了大量的远古文化信息,是多元宗教、祭礼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及面具艺术的复合文化体。
其傩舞表演既保留了古代傩舞的特征韵味,又融合了近代民舞的娱乐形式;其傩乐既传承了古傩礼俗精华,又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既要正确地认识它,更要积极地传承、保护它。
南丰傩舞
傩 舞 风 姿
红 色 人 物
财神
潭 湖 风 景
上 传说他能驱雷役电,除手握金元宝,右手持金鞭,来到我们面前。据说财 页 神爷的元宝赐给生财有道的正人君子,金鞭打的是见利忘义 下 的卑鄙小人。 一 页
9
桔 园 溢 彩
傩 舞 风 姿 封 面
红 色 人 物
封 底
目 录
潭 湖 风 景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13
傩 舞 风 姿
封 面
红 色 人 物 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傩面具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 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 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 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面具是傩舞的重要特征, 也是"神灵"的载体。南丰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色彩 潭 斑斓,工艺精湛,形象逼真,采用杨木或樟木雕刻,南丰现 湖 风 流传有100多种2000多枚傩面具。 景
封 底
目 录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8
桔 园 溢 彩
傩舞经典人物
魁星
南丰傩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取材于神话传说、 民间 故事和戏曲故事。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 舞和小舞剧。现在大家看到的魁星就是民间传说的中国古代天 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称为"奎宿",后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 运之神,极受读书入的崇拜。有些人在考试前,先朝拜魁星, 以求神灵保佑,文运亨通。古代称状元为"魁甲"。魁字由"鬼" 和"斗"字组成,魁星的形象自然也被定为一个赤发兰脸的鬼怪。 右手执笔,人手捧斗,意 谓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名字。 "魁星点斗·,独占鳖头"; 今天魁星来到我们面前, 你看他右手执笔,左手捧 斗,双腿半蹲.缩肩撇脚, 腰臀扭动,笔斗翻舞,潇 洒自如,好似胸中涌动万 卷文章,主宰天下学子金 榜题名。愿望。因此,魁 星至今颇受人们喜爱,特 别是莘莘学子的青 睐。据说,魁星可以带给人们灵气,使你才高八,学富五车。 南丰傩舞在北京、山东等地演出时,观众纷纷争相与魁星合影, 以表达希图金榜题名的愿望 。
南丰傩舞的传承现状
南丰傩舞的传承现状1 南丰傩舞现有传承人作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南丰傩舞的传承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同时,人作为南丰傩舞的载体,传承人数量的多寡,可直接影响到南丰傩舞的传承效果。
在统计和调查南丰傩舞现有的传承人,发现在南丰县内主要有两位代表性传承人,一位为罗会武,另一名为甘永福。
其中,罗会武是石邮村中的“大伯”,管理并主持着石邮村主要的傩事礼仪和跳傩活动,对傩班仪式程序十分熟悉。
甘永福为上甘村,先担任“正印”傩班的领班,多次主持各项傩仪和跳傩活动。
图1传承人罗会武2南丰傩舞的传承方式目前,南丰傩舞在传承过程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传承方式。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南丰傩舞主要衍生出两种传承方式。
一种为“头人制”传承方式,主要盛行在石邮村一带。
按照石邮村的祖制和吴氏族规,石邮村的傩班共有8名成员,被称为八伯,即一伯、二伯、三伯等。
一伯又被称为大伯,是石邮村南丰傩舞的主要主持者和管理人,在选择大伯时,主要采用“头人制”。
即现任大伯退出时,由二伯接任,现任二伯的位置由三伯接任,依次向上传递,再从吴氏族人中挑选出一名新的成员,替补八伯的位置,组成新的傩班。
另一种为“村社制”传承方式,“村社制”主要盛行在石邮村以外的其他乡镇地区,如白舍镇,它与头人制不同的是,傩舞的传承人可以为当地的任何一名村民,傩舞的受众群体都可以成为传承人的候选。
“村社制”主要在乡村之间传承发展,传播范围较广。
例如白舍镇的傩班除了举办仪式外,还具备商业性的表演性质。
总体来说,“村社制”传承方式受众更广,但是其艺术专业程度不如“头人制”。
3 南丰傩舞的表演形式南丰傩舞的表演形式主要围绕仪式而展开,在整个南丰傩舞的仪式过程中,主要分为起傩、演傩、搜傩、圆傩四部分。
南丰傩舞的舞姿粗狂朴拙,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同时又流露出怪诞的神情,整个表演仪式均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起傩仪式环节中,由“大伯”带领另外七位伯在傩神庙内烧香,并且穿上红袄红裙、解放鞋完成跪拜意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江西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发展
江西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发展据历史记载,南丰傩舞起源于汉代,是舞蹈历史上的活化石,宗教的产物,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逐步衍生出完整的傩舞仪式。
傩舞的兴起,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秽、祈福驱灾、祈丰收,它有着浓郁的原始风貌,保留着非常鲜明的巫术色彩。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现代科学教育,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影响下,有着浓郁巫术色彩的傩舞开始逐步受到观众的排斥,传承之路愈发艰难。
南丰傩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在汉朝时,人民为了驱逐邪祟,开始举行傩舞仪式,利用这种带着巫术性质的舞蹈,祈求庇佑和安宁。
改革开放后,在新思想的冲击下,有着浓郁传统思想气息的南丰傩舞开始没落,不仅观众人数越来越少,同时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了断代现象。
为了加强对南丰傩舞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南丰傩舞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迁移,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现代科学教育,使得南丰傩舞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具备巫术文化的南丰傩舞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排斥。
因此,本文将介绍南丰傩舞的传承现状和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加强对南丰傩舞传承的研究,不仅可以让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南丰傩舞,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南丰傩舞,自觉地加入到南丰傩舞的保护队伍中,从而推动南丰傩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南丰傩舞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舞蹈活化石”,是南丰地区最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南丰傩舞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南丰傩舞面临着巨大文化冲击和更加严峻的传承考验。
人们思想的改变,对科学知识的信任度越来越深,而对于巫术、鬼怪等迷信思想的排斥力度也越来越大,使得南丰傩舞的传承难度更大。
南丰傩舞作文
南丰傩舞作文《南丰傩舞:舞动中的古老神秘》我第一次接触南丰傩舞,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咱们先说这南丰傩舞的样子吧,那舞者的服饰就很有看头。
衣服上的图案都是花花绿绿的,红的像火一样鲜艳,绿的好似那刚刚冒头的青菜叶,那些花纹啊,弯弯扭扭的,就像是工匠在上面随手乱画又有那么一些神秘的规律。
舞者头上戴的傩面具更是一绝,那面具上的五官,夸张得很。
眼睛大得像铜铃,感觉能一下子看穿你的心思;鼻子高挺得像座小山丘,嘴巴呢,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小嘴巴,而是大张着,要不就是微微咧开带着一种憨憨的笑模样。
我去看傩舞表演的时候在一个小院里,那小院周围站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
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表演。
表演一开始,那些舞者就像上了发条的木偶一样动起来了,只不过比木偶可灵活得多。
他们的动作很有节奏感,脚步啪嗒啪嗒地踩在地上。
我就注意到一个舞者,他饰演的好像是个神话里的角色。
他一边挥舞着手里那根看起来奇奇怪怪的道具棒,一边像只蹦跶的兔子一样跳来跳去,那脚啊一高一低的,每次落地都扬起一小片灰尘。
看他们跳舞就像是在看一场穿越千年的故事剧。
他们一会儿围成一个圈,像是在举行什么神秘的仪式。
所有人的吟唱声和脚步声混在一起,我根本分不出来。
那个饰演神仙角色的舞者突然就跳到了圈中间,其他人都围着他转。
他们的动作特别古朴,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这里的人们对傩舞可重视了。
我就跟一个老大爷聊天,老大爷那眼睛盯着表演一刻都不松,跟我说这傩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可千万不能丢了。
在这个小地方,傩舞就像他们的宝贝一样,从小孩子到大人,都知道傩舞。
而且傩舞和他们的节日春节紧紧相连。
过年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是傩舞的元素。
小孩子会拿着小型的傩面具跑来跑去。
而那些真正表演傩舞的人,从腊月就开始排练了,每场表演都是尽心尽力。
我就看着这个独特的南丰傩舞表演,看着那些活力满满的舞者,突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场舞蹈表演,这是南丰的人们对自己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和热爱,生生不息。
关于南丰傩舞的作文
关于南丰傩舞的作文
南丰傩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南丰县。
这种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融合了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多种文化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傩舞起源于驱除灾祸、祈求平安的古老仪式。
舞者身穿彩色绸面具和华丽服装,伴随锣鼓的节奏翩翩起舞,舞姿威武神奇,令人赞叹。
舞蹈动作刚柔并济,既有阳刚之气,又不失柔美婉约。
舞蹈中蕴含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
傩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南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农历正月,南丰各乡村都会举办盛大的傩舞庆典,热闹非凡。
群众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展现出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
如今,南丰傩舞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年都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感受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
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努力,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项目,使之永续流传,熠熠生辉。
江西南丰傩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江西南丰傩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作者:郭东阳邓鹏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1期南丰傩舞因其流传时间久远被誉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至今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强,南丰傩舞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民俗生态依托渐失,艺人队伍后继乏人,傩舞发展在“过度保护”中疲态尽显。
有鉴于此,亟需改进和创新现有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一、南丰傩舞的基本情况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驱傩”,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向大自然祈福镶灾以期获得生存空间的手段之一。
2006年南丰傩舞被收录进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2008年,南丰举办“文化遗产日”南丰跳傩调演活动,与会的傩戏班达到42个,参演艺人超过1000人,表演不同流派风格的节目多大280多个,现实却依然不容乐观,傩舞的文化土壤以发生巨大的改变,传承艺人也逐渐老去,傩舞文化由神秘走向世俗甚至开始迎合大众的消费口味,但其传承和保护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问题和思考1.对于傩舞文化的过度开发首先,在南丰的县城、集镇、村庄随处可见关于傩舞保护、传承的标语、宣传画,这种集中的宣传对于快速的将傩舞文化这一概念传递给受众、提高其知名度有一定作用,但是“轰炸式”的宣传也容易引起人们视觉和精神上的审美疲劳。
其次,南丰的各大景点、剧场、戏院几乎都在表演傩舞,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
对于外地游客来,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会增加其审美负担。
最后,由于商业开发的“逐利”原则,所以在对傩舞文化开发选择上往往会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如此一来便会摒弃许多具有传统韵味的剧目,甚至会为了提起消费者的兴趣而牵强附会一些历史典故、胡乱编造一些神话传说,这对于传统的傩舞文化的内涵是具有极大破坏力的。
2.对于傩舞文化的过度保护通过多种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本身意在重新呼唤社会对于非遗的关注,重新建立健康合理的传承发展体系。
傩文化介绍
傩文化南丰傩文化经千年传承,虽不断有新的文化艺术甚至是观念意识上的渗透,但至今仍保存了古代傩祭仪式中程序法则的传统性和完整性,已被文化部授予“傩舞之乡”,全县共有173个傩班。
整个傩祭活动,有如一部庞大的古舞活动。
在这主要说的是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石邮村是个以吴姓为主的古村落。
石邮村傩舞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傩舞有着显著的区别。
如江西德安的傩戏,除了戴傩面具跳之外,甚至还有7个小木偶做道具,“戏”的成分更多一些。
石邮傩只有肢体动作,是典型的“哑傩”。
石邮傩保持着强烈的仪式和宗教色彩,他的傩舞还被称为“老傩”,因为它保留了绝大多数汉族先民自身的信仰和崇拜取向,较少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具有更丰富的原生意识表征。
与其他傩班不同,石邮村傩班是村中吴氏家族的“私有财产”六个世纪以来,石邮村傩班一直是八位“伯”,且具有严格的辈分排列,按资论辈是惟一的也是权威的法则。
从大伯到八伯,跳傩是终身制的,只有一位去世了,下面的各位“伯”才能递补上来,最小的八伯由“头人”从村中的杂姓中挑选一位补足空缺,但傩班人员的总数必须是八位。
村中吴姓家族的成员是绝对不能去跳傩舞的,因为相传石邮村的傩舞是吴氏先祖——永乐年间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令的太尹公吴朝宗告老还乡时带回的,当时是由八位仆人跳傩给吴家人欣赏。
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吴氏家族绝不自己跳傩,也不允许族中的其他子弟跳。
石邮村傩祭过程,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进行,活动包括起傩、跳傩、搜傩、圆傩一套完整而又丰厚的古老仪式,统称为“跳傩”。
起傩就是在傩神庙中请神,请神之后便是傩班经过村中每户时家家必须鸣鞭炮迎接拜年,即所谓“参神”。
“参神”完毕后开始“跳傩”仪式,傩班人戴上面具,身着朱衣,在村中公祭场所随锣鼓声起舞。
并且家家户户的人都拿着祭品去傩圣庙参拜,村中“跳傩”的前后回程路线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独特的古舞风貌一一呈现。
及至正月十六下午,在傩神庙前举行“搜傩”仪式,由三人分饰钟馗、开山、大神,以示捉鬼成功,预示着一年平安大吉。
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
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江西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本文对传统南丰傩舞舞蹈动作的特点、服饰的艺术特色、音乐的风格、形式、种类及南丰傩舞面具形成的渊源和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南丰傩舞鲜明地方风格和独特神韵特色的同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
江西南丰傩舞文化历史悠久,傩风盛行。
与周边省市的傩文化相比,南丰傩舞更古老稚拙,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态特征。
它们大多保存了古老的驱疫逐鬼的祭祀内容,融合了明清时期社祭中娱神乐人的习俗,渗透了社祭的神人角色,显示出了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和人文精神的内涵[1](P141-145)。
南丰傩舞的这种历史渊源和浓郁的原生态性质,决定了它在动作、服饰、音乐、面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南丰傩舞的舞蹈艺术特色南丰傩舞的舞蹈形式,有大傩仪式舞和大傩娱乐舞两种。
大傩仪式舞不多,大傩娱乐舞主要是借娱神而娱人,分为单人舞和多人舞。
单人舞,由一人表演、结构完整、塑造人物并抒发人物内心感情。
多人舞,大多由两人以上表演、结构完整、有独立主题、内容和一定的情节。
不管是大傩仪式舞还是大傩娱乐舞,也不管是单人舞还是多人舞,其舞蹈特色都十分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戴面具表演。
面具是古傩的主要特征,南丰傩舞都脸戴面具,身穿彩衣,手持道具,合着音乐,应着节拍,霍然起舞。
演出时“手脚弯钩身段圆"是傩舞基本动作的规律。
艺人戴不同的面具,依照着规律,配以不同情绪音响节奏,可刻画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傩谚云:“发怒晃头笑抖肩,手舞足蹈顺一边,快慢缓急看人面(指角色),一举一动合鼓点。
”二是具有鲜明的节奏性。
因傩舞戴面具表演,作为舞蹈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舞蹈表情由于面具表情的固定,而无法表现多样化。
这使得舞蹈另一基本要素——节奏显得更加鲜明。
许多表现英雄神将的独舞和双人舞,都力度强、速度快、幅度大,具有粗犷豪放、雄健明快的风格。
三是具有巫舞特征。
禹步手诀是临川傩舞的一个重要特征。
南丰傩舞通常有五种巫步、四种手诀。
试论南丰傩舞的艺术特征
试论南丰傩舞的艺术特征作者:张弛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1期张弛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深受楚文化影响,崇巫好祀,祭祀“跳傩”十分活跃,是傩文化的重要分布区。
而江西傩舞,又以南丰最负盛名,南丰被誉为傩舞之乡。
与周边省市的傩文化相比,南丰傩舞更古老,更具原生态特征,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
南丰傩舞的这种历史特性,决定了它在动作、服饰和音乐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南丰傩舞舞蹈特征南丰傩舞舞蹈形式有两种:大傩仪式舞和大傩娱乐舞。
大傩仪式舞并不多,而大傩娱乐舞一般是借娱神而娱人,可分为单人舞和多人舞。
不论大傩仪式舞还是大傩娱乐舞,也不论单人舞还是多人舞,舞蹈特色都很鲜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戴面具表演。
傩面具象征着神祗,也是驱疫的符号。
南丰傩艺人根据自己想象,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融合在一起,模拟出一个个傩神。
他们以刀代笔,雕刻出千容百面的人物形象。
南丰傩面具一般用樟木、杨木、梓木雕刻,习惯于明亮新鲜的单纯色。
表演者戴不同面具,配上不同音响节奏,可以刻画出不同性格的人物。
二是带有巫舞特征。
南丰傩舞包含禹步手诀,有五种巫步和四种手诀。
步伐用“走八卦”的方位完成,一般是跳“四方”。
方位面向须背北朝南,即先上后下,“乾”在上,为天为大,代表刚健,“坤”在下,为地为卑,代表柔顺。
舞者手部常出现道教手诀,这些奇异的舞蹈形态,源于人们宗教情感的需要,呈现出以形达意的超凡神韵。
三是具有很强的节奏。
傩舞表演者戴着面具,虽然面部表情无法实现多样化,但傩舞的节奏比较鲜明。
很多表现英雄神将的南丰傩舞,都有力度强、幅度大、速度快的特点,呈现出明快、豪放的风格。
在南丰独舞节目《开山》中,表演者左手做“香火诀”,右手持钺斧,左拉右挡,上劈下砍,进退蹦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二、南丰傩舞服饰风格跳傩舞必穿傩服,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活灵活现、神秘莫测的傩世界,来实现人神沟通的目的。
傩服是人们对生活的再创造,表现出南丰人民的独特认知和审美体验。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姚远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28期摘要:南丰傩舞作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而形成的。
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南丰傩舞面临着传承生境恶化,后继人才匮乏,专项保障资金不足,相关政策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南丰傩舞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据此解析造成传承困境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保障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南丰;傩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J72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63-03一、南丰傩舞及其价值南丰傩舞起源于古代“驱傩”祭祀仪式,是一种由原始巫术经过不断演变创新而形成的传统舞蹈,也是江西傩文化中最古老的一支。
南丰傩舞表现出原始自然宗教的性质,崇拜多神;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先民与天地斗争的精神,寄托了广大农民对农业丰收的希望;最后,南丰傩还融合了儒、道、释主流文化思想,文化包容性强,具有浓烈的汉民族传统特色。
南丰傩舞以原生态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5年列入联合国非遗预选名录。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南丰傩舞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重要意义。
这昭示了南丰傩舞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延续民族传统的功能被重视和认可,也使得南丰傩舞获得更多的关注及扶持。
近年来,中外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观赏南丰傩舞,2009年6月,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巴西、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南丰石邮村,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田野采风活动,使南丰傩舞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
现在,南丰傩舞不仅多次参加国内外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动,有关南丰傩舞的专题片也已在国内外数十家电视台播出。
然而,作为一项依靠活态传承的古老民间技艺,南丰傩舞虽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商业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但一些来自于经济、文化的挑战也陆续浮现。
傩舞原生态艺术特色的研究——以江西南丰为例
·艺术研究傩舞原生态艺术特色的研究——以江西南丰为例李庆文(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摘 要:傩舞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也就是说在人类文明诞生之际,傩舞就已经萌芽。
它是人们用来祭祀、祈福等所跳的舞蹈,经过漫长的发展,到如今依旧在民间很盛行。
本文就以江西南丰傩舞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南丰傩舞;原生态艺术;舞蹈艺术研究傩舞,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 、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它的表演形式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舞者一般都是脸覆面具,他们表演的乐器就是简单的鼓与锣。
虽然乐器简单,但是演奏的效果却是震撼的。
1 傩舞文化历史起源傩舞表演可能很多人都欣赏过甚至参与过,但是对于傩舞的历史来源却不一定都清楚。
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对于整个人类艺术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它在表演上才能有很深刻的震撼效果。
想要对这种原生态的舞蹈艺术进行研究,就需要对其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1.1 傩傩,这个字可能很多人并不怎么认识,但是它的历史却是和人类的生存、生命、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字也以此渗透到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中,可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在现今社会其影响力也并未减弱。
对它进行具体全面的定义比较难,不过在现在研究中,大多数的学者对其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解释:傩是一种信仰、一种祭奠仪式、一种巫术、一种制度、一种民俗活动、一种准宗教活动等。
傩的产生时间差不多是商周时期,而它的发源地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原说;另一种就是南方说。
其实这两种说法是根据黄河与长江流域来说的,在历史上来说黄河流域说比长江流域说要早一些,也因此中原说这种传统说法是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
它是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它的分布也是十分广泛的,也是被人们所接受的。
1.2 傩舞傩的诞生就需要用一种形式来表达它的含义,因此傩舞这种舞蹈艺术形式诞生了。
江西南丰傩文化论析
江西南丰傩文化论析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民间宗教仪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性质的原始文化。
江西南丰傩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其舞姿动作粗犷、古朴有致,以面具为特殊化妆手段,融合了民俗、宗教、雕塑、彩绘、舞蹈等多方面内容,是艺术工作者研究古傩舞的活化石。
江西南丰县因出色的傩舞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民间宗教仪式。
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含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我国古籍中早有关于傩的记载,如《诗经·卫风·竹竿》载:“巧笑之,佩玉之傩。
”《礼记·月令》载:“季春之月……命国难(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难(傩),以达秋气;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傩),旁出土牛,以送寒气。
”说明周代傩文化已盛行,并且一年之内要举行三次活动。
傩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包括陕、甘、川、黔、桂、湘、皖的傩文化圈。
江西传傩,始于汉初,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是我国傩文化圈中的重要一环,而赣傩尤以南丰、上栗两县为盛,堪称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南丰县因出色的傩舞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萍乡的傩文化因艺术种类多、内容量大等特色,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一、南丰傩文化的历史发展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演化而来的舞蹈。
南丰有傩,自汉开始。
据南丰西溪乡余氏重修族谱内《金砂余氏傩神辨记》称:“辉(此文作者)尝考宋时邑志旧本载,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
”《辨记》中还引用《周礼·夏官》记载:“方相氏掌傩神,熊皮四目,执戈扬盾,皆所以除疫。
南丰傩舞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南丰傩舞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傩班数量逐年减少南丰傩舞诞生的目的,主要是民间村落用来驱邪逐疫。
因此,在诞生之初,南丰傩舞便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南丰傩舞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傩班的形式进行,每个地方的傩班数量的多寡,直接反映出该地区傩舞发展的兴衰情况。
据《中国傩文化》中记载,在清末民初时,南丰地区拥有182个傩班,此时的南丰傩舞正处于发展巅峰时期,不仅傩舞形式日益完善,同时傩舞组织活动频率也越来越高。
建国之后,在破四旧的号召下,傩舞作为一种旧时代的文化,受到人民的抵制,傩班数量逐步减少。
文革结束后,南丰地区的傩班数量仅剩下105班。
1987年后,当地政府着手展开南丰傩舞重建工作,使得傩班数量恢复到117班。
21世纪后,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南丰傩班数量不断减少,截止2019年,现存的傩班数量仅为75班。
2 传承链出现断层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文化大肆涌入国内,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等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关注,而民族舞、南丰傩舞等传统舞蹈开始衰落,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重视。
从传承方式来看,南丰傩舞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头人制和村社制为主。
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南丰地区的年轻人越来越痴迷于现代网络文化,对于本土的傩文化越来越不受重视。
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当地年轻人进城务工,南丰乡镇地区只有少数年轻人滞留乡镇,导致南丰傩舞传承链出现断层。
从目前南丰傩舞的传承情况来看,在各地举办的傩舞仪式中,大部分的跳傩艺人都为中老年,在各地的傩班中,很少能够看到年轻人的面孔。
3 专项保障资金不足2019年,南丰傩舞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中,从而标志着南丰傩舞拥有专项政策和专项资金保护资格。
但是,通过对南丰县文化体育与传媒资金安排的调查中,却发现南丰傩舞虽然获得了国家级非遗保护资格,但是在专项保障资金方面,却只有少部分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和宣传南丰傩舞,文化体育与传媒的大部分资金用于行政宣传。
家乡南丰的傩舞作文400字
家乡南丰的傩舞作文400字
家乡丰的傩舞作文400字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伙儿讲讲我老家南丰那独树一帜的傩舞文化。
南丰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小县城,但是当地的傩舞文化可不小,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全县各地就会举行盛大的傩舞庆典活动。
傩舞的盛况可真壮观啊!扮演"傩佬"的青年们身穿绚丽多彩的服饰,头戴狰狞的面具,腰系铃铛,手持彩旗和木剑。
他们随着振奋人心的锣鼓声,翩翩起舞,或扭动腰肢,或挥舞手中的道具。
整个舞蹈动作潇洒飘逸,令人难忘。
除了舞蹈,傩戏也是傩舞文化的重头戏之一。
戏曲演员们或扮作妖童,或扮作神将,在台上表演精彩的剧目。
有些戏份甚至蕴含了当地的民间传说,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了解了乡土文化的渊源。
傩舞不仅富有艺术价值,更蕴藏着人们祈求新年平安顺利的美好祝愿。
看着那些活力四射的年轿们,你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氛围,仿佛新的一年就要从这一刻开始了。
啊,每逢想起家乡的傩舞,我就觉得热血沸腾,浑身充满力量!这种独特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珍惜和发扬光大啊。
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龙源期刊网 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作者:来源:《今日华人》2019年第08期江西南丰傩舞始於汉代,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傩舞,俗称“跳傩”,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又因其表演形式只有肢体动作,又被称为“哑傩”,伴奏也是最原始的鼓和锣。
1996年,南丰县被文化部授予“傩舞之乡”。
2006年5月,南丰傩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外专家、学者、遊客更是纷至沓来观赏南丰傩舞,南丰傩班还多次远赴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演出及文化交流。
2009年6月,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巴西、法国、莫桑比克等20多个国家的400餘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南丰石邮村,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田野採风活动。
目前,南丰全县有傩班139个、傩舞艺人2000餘人,当地傩舞文化最古老的是南丰县白舍镇上甘村和三溪乡石邮村。
其中又以三溪乡石邮村的傩舞最負盛名。
石邮傩舞每代传承人只有8位,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年龄小的才十几岁,他们都以“伯”称呼,最早进傩班的称为大伯,以此类推,二伯、三伯……至八伯。
石邮古傩,精彩而古朴。
“开山”首先出场,面带脸谱,头带黄丝巾,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的傩师手拿“开山斧”,手舞足蹈了起来。
随着锣鼓声的高低起伏,傩师动作时而舒缓,时而刚劲有力。
“纸钱”“雷公”“鍾馗醉酒”“傩公傩婆”等相继上场,古朴、粗犷的舞蹈风格,表现了远古时代庄严、肃穆、虔诚而又神秘的傩仪风貌。
据了解,石邮村的傩舞已经多次走出国门,舞向世界,並获得国内外大奖,蜚声海内外。
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傩师表演的傩舞吸引了许多观众。
(编辑:何成保图/文:黎兴旺)【作者简介】黎兴旺,男,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网签约摄影师、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临川晚报特约记者。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30年,先後有3000多篇新闻摄影稿件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人民代表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西日报》《抚州日报》《临川晚报》《时代主人》杂誌等刊物发表。
南丰傩舞音乐变迁的探究的开题报告
南丰傩舞音乐变迁的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南丰傩舞是江西省南丰县传统民间舞蹈,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地民俗风情特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南丰傩舞所传承的音乐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从口传心授到文化记录、从地方性文化到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流行文化等多个阶段。
因此,对南丰傩舞音乐的变迁进行研究和探究,对于传承和发展南丰傩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丰傩舞音乐变迁的探究,全面了解南丰傩舞音乐的历史沿革、音乐语言的演进和现状,以及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研究南丰傩舞音乐的历史沿革和音乐语言的演变特点,了解南丰傩舞音乐的文化渊源和发展历程;2. 探究南丰傩舞音乐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深度剖析南丰傩舞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3. 探讨南丰傩舞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为南丰傩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南丰傩舞音乐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历史资料、音乐论著、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2. 实地调查南丰傩舞音乐传承者、爱好者和观众等,了解南丰傩舞音乐的演变过程和现状;3. 邀请南丰傩舞音乐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南丰傩舞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4. 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南丰傩舞音乐的变迁特点、文化内涵和价值,并提出保护与传承南丰傩舞音乐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文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梳理南丰傩舞音乐的历史沿革和音乐语言的演变特点,全面了解南丰傩舞音乐的文化渊源和发展历程;2. 探究南丰傩舞音乐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深度剖析南丰傩舞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南丰傩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3. 提出保护与传承南丰傩舞音乐文化的对策和建议,为南丰傩舞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当代南丰傩舞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南丰傩舞获得了县文化部门的支持 ,开始恢复南丰傩舞的 编排 、录制 等活 动 ,建 立农 民傩 舞 艺术 团 ,鼓 励 民众 积极
参 加学 傩 跳傩 。 在 2 O世 纪 9 0年 代 中期 至 2 1 世 纪 初 ,南 丰傩 舞进入 了兴盛 的 时期。
Y i n Y u e Wu D a o I 1 1 5
其磬撰写的 《 石邮乡傩记 》 ,这本书中说道 : “ 石邮之傩 。 自 明宣德 支 祖潮 宗太尹 公 出宰 潮 州海 阳 司令 ,政 绩 有声 , 百姓歌功颂德。 ”当时的海阳被瘟疫所侵袭 ,许多百姓都 死于瘟疫 , 尹太公命 邑中士大夫奉迎傩神神像 , 按 《 晋语 》 所记载 : “ 衣偏裘之衣必尽敌 。而返者即以出厉疫。 ”而大 驱之也 ,所历之城乡,时疫立制。从此百姓便开始在家供 奉 傩 神 ,立 庙祈 祷 。但 是根 据 现代 傩 文化 相 关部 门 的调 查 和 研 究 。在潮 州 一 带并 没发 现傩 舞的 痕迹 ,所 以 “ 傩 自潮 州来 ”这 一说 法 ,尚未得 到权威 的肯定 。 = 、建国以来南丰傩舞的发展 早在汉代时期,傩舞在南丰 民间广 为流传 ,因此南丰 傩 舞也 逐 渐 形成 了一套 完 整 的仪 式。唐 宋 时 期 ,南 丰傩 舞
一
关键词 :南丰傩舞 ; 起源 ; 传承和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J 7 0 9 . 9
文献标 识码 : A
Hale Waihona Puke 文章编 号 : 1 0 0 8 - 3 3 5 9( 2 0 1 7 )0 6 - 0 1 1 5 - 0 2
一
、
南丰傩舞的渊源说
关 于 南 丰 傩 舞 的 起 源 ,如今 在 民 间流 传 的 说 法 有 三 种 : 第 一种 说 法 ,是 由汉代 的吴 芮大 将 军传 人 ; 第 二种 流 传 的说 法 ,是 由唐 代 四川 峨 眉传 人 。根 据南 丰县 白舍 乡上 甘村 的族 谱记 载 ,北 宋乾 德 元年 甘姓 从 县城 金 马巷 迁入 此 地 ,由此推算出此村的傩舞最迟始于唐末,上甘村的傩是 由金沙传入的, 既然甘坊傩始于唐末 , 金沙傩又早于上甘 , 根据 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推算出南丰傩舞是由余瑶从四川传 人的 ; 最 后 一种 源 流说 则 认 为 : “ 傩 自潮州 来 。 ”这种 说 法 的依 据 主要 是参 照 一本 由清朝 光 绪年 间 的一 位石 邮 贡生 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桔 园 溢 彩
傩舞经典人物
魁星
南丰傩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取材于神话传说、 民间 故事和戏曲故事。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 舞和小舞剧。现在大家看到的魁星就是民间传说的中国古代天 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称为"奎宿",后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 运之神,极受读书入的崇拜。有些人在考试前,先朝拜魁星, 以求神灵保佑,文运亨通。古代称状元为"魁甲"。魁字由"鬼" 和"斗"字组成,魁星的形象自然也被定为一个赤发兰脸的鬼怪。 右手执笔,人手捧斗,意 谓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名字。 "魁星点斗·,独占鳖头"; 今天魁星来到我们面前, 你看他右手执笔,左手捧 斗,双腿半蹲.缩肩撇脚, 腰臀扭动,笔斗翻舞,潇 洒自如,好似胸中涌动万 卷文章,主宰天下学子金 榜题名。愿望。因此,魁 星至今颇受人们喜爱,特 别是莘莘学子的青 睐。据说,魁星可以带给人们灵气,使你才高八,学富五车。 南丰傩舞在北京、山东等地演出时,观众纷纷争相与魁星合影, 以表达希图金榜题名的愿望 。
雷公
南丰傩舞古老稚拙,粗犷豪放,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 化石"。"手脚弯钩身段圆、发怒晃头笑抖肩,只见身子不见脸, 一招一式踩鼓点"是傩舞表演的艺术特色。雷公这个节目 突出表现了这-特点,观在我 们看到的就是雷公。雷公是 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古人 对雷公的信仰来自对原始自 然的崇拜。最初古人按照动 物的形象塑造雷公,雷公最 突出的是雷公脸和嘴,你们 看雷公脸似猴,额有三目, 封 面 嘴长而锐像鹰嘴。传说雷神 不仅能耕云播雨,福泽众生, 而且能惩罚不孝,驱恶 封 雷公是人们心目中主持正义之神。他右手持斧,左手抓凿, 底 晃头颤臂,似翼两肩,回绕腾跃,威风凛凛,行同腾云驾 雾,势如倒海翻江,一斧下去,电闪雷鸣,呼风呼雨。也 目 许是机缘巧合,这个节目在赴北京、日本等地演出时,都 录 给这些久旱不雨的地方带去了期盼的甘霖,更增加了南丰 傩舞的神奇色彩。
南 丰 傩 舞
桔 园 溢 彩
傩舞面具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的载体, 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 面、脸壳等多种称呼。 赣傩现存面具约400多种 3000多个。萍乡傩面的古朴浑 厚,婺源傩面的夸张奇异,南 丰傩面的色彩亮丽,可谓赣傩 面具三大特色。南丰现存傩面 120多种2300多个,神鬼人兽, 造型各异。以开山面具最有特 色,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 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 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 反映了传说中以蚩
傩 舞 风 姿
封 面
红 色 人 物 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傩面具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 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 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 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面具是傩舞的重要特征, 也是"神灵"的载体。南丰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色彩 潭 斑斓,工艺精湛,形象逼真,采用杨木或樟木雕刻,南丰现 湖 风 流传有100多种2000多枚傩面具。 景
目 录
潭 湖 风 景
上 一 页 下 一 页
13
傩 舞 风 姿
红 色 人 物
财神
潭 湖 风 景
上 传说他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你看 一 财神爷左手握金元宝,右手持金鞭,来到我们面前。据说财 页 神爷的元宝赐给生财有道的正人君子,金鞭打的是见利忘义 下 的卑鄙小人。 一 页
9
桔 园 溢 彩
傩 舞 风 姿 封 面
红 色 人 物
封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