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_周权雄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建设内容、主要挑战与对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建设内容、主要挑战与对策摘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重点从“现代化”以及“体系”这两个范畴去理解。
自主性、开放性、协调性等现代性特征,决定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结构、要素协同、产业组织、时间眼界等方面,寻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和机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
当前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除了有复杂的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外,还有科技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基础不牢、创新缺乏长期资本来源、顶尖人才稀缺等几个内部因素。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在欠发达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推进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一直强调要以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实现赶超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崛起,解决实体经济基础弱化、产业结构不优等产业发展中的失衡问题也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由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要素协同的角度,首次提出要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
目前,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我国形成了框架性、方向性质的阐述,但尚没有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定义。
这为日后因技术进步而动态化地调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内容留出了空间。
理论界一般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保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结构要素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定义为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或从产业升级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界定为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生产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进行颠覆性重构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和组织运行系统;等等。
其实,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界定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范畴,都是指现代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产业系统,因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
另 一 些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经 济 现 象 。 着 劳 动 力 、 地 和 原 材 料 随 土
等生产 要素成 本 的提 高 、 人民 币的升值 和外 贸政 策 的调整 ,
工业 品出 口增 长逐步 放缓 和风险加 大 、国际 贸易保 护主 义
增 加 以及 国际 经济环境 不景 气 ,部分 劳 动密集 型产 业开 始
向 国外 地 区如 越南 、 缅甸 等东南亚 国家 转移 。 目前 东部 沿 从
多维度 的解 读 。广东 等先行 地 区结 合 自身实 际 , 出台 了专 门的文 件 ,进一 步 明确 了构建 现代产 业 体 系的 发展 目标 、 主体框 架 、 点载 体 和保 障 措施 , 推 动广 东 建设 现代 产 重 为 业 体系 提供 了明确可行 的 目标 和强 有力 的保 障措 施 。《 中 共 广东 省委 、 东省人 民政府 关于 加快 建设 现代 产 业体 系 广 的决定 》 为 : 代 产业 体 系是 以高科 技 含 量 、 附加 值 、 认 现 高
纳 中国特 色现代 产 业体 系构 建 的背 景动 因与约 束条 件 ; 着 , 自主创 新 、 接 从 可持 续发 展 、 企业 家创 新 以及 体
制 改 革等 角度探 讨 了现代 产 业体 系构建 的动 力机 制 。
关 键 词 : 代 产 业 体 系 ; 景 条 件 ; 力 机 制 现 背 动
通 过相 互渗 透 、 相互 交叉 , 最终 融 为一 体 , 步形 成 新产 业 逐
的动态 发展 过程 。伴 随着 现代 信息 技 术 的迅猛 发 展 , 业 产
融 合 的范 围被 大 大扩 展 了 。不 仅在 信 息通 信行 业 , 在制 造 业、 金融 、 流及 旅 游 、 地 产 等多 个 行 业 中 , 业 融 合 也 物 房 产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旨在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协同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新时代产业格局。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背景。
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
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能过剩、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逐渐提高,但制造业仍占据重要地位。
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为加快科技创新,我国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六、产业协同融合产业协同融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特征。
我国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七、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产业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运行机理
一、引言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运行机理。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支撑,以绿色低碳、安全可控为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动力,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高效运行、安全稳定的产业格局。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运行机理1. 创新驱动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灵魂。
在运行过程中,创新驱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通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水平。
(2)制度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3)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2. 实体经济为基础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
在运行过程中,实体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2)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3)产业链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延伸:通过产业链延伸,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附加值。
(2)供应链优化:加强供应链协同,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价值链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
4. 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绿色低碳、安全可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
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高产业安全水平。
(3)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5. 数字化转型为动力数字化转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积极响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
以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的背景: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竞争加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一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能过剩、产业低端锁定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三、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我国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国际形势变化对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严峻。
为应对国际竞争和风险挑战,我国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增强国家经济安全。
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偏重,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全球产业链重构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明显,我国产业链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目录一、声明 (2)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意义 (3)三、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5)四、结语 (7)一、声明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政策与制度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策与制度的合理设计和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等,从而推动整个产业体系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是指针对传统行业存在的技术陈旧、生产方式低效、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传统产业升级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传统产业升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还可以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传统产业升级首先需要进行技术研发,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人才培养与引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优秀的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机制对于实现产业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
新兴产业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特点,针对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采取有效的路径和对策,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意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指通过整体规划和系统化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体系逐渐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以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以下是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背景分析: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全球化为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优势,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纷纷寻求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科技进步的推动科技进步是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业体系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催生了新兴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绿色环保等方面转变。
这种变化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推动了产业体系的创新和升级。
四、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在发展产业体系时,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种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新型产业模式逐渐兴起,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国家战略调整为应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环境变化,各国纷纷调整国家战略,加大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例如,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在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则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提升国家竞争力。
六、国际竞争加剧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资源优势和产业链高端地位,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应对国际竞争的压力。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产业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优势;2. 科技进步的推动,为产业体系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3. 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4.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推动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兴起;5. 国家战略调整,加大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6. 国际竞争加剧,促使各国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代产业体系政策背景
一、国际形势与国内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新兴市场崛起,传统市场萎缩,我国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因素为我国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产业体系现状与问题1. 产业体系现状我国产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实力,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但在产业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产业链水平不高。
我国部分产业链处于中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附加值较低。
(3)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2. 存在的问题(1)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我国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
(3)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优势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三、政策背景1. 国家战略需求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我国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 政策导向(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产业转型升级政策。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绿色发展政策。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国内研究综述谢浩;张明之【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现代产业体系概念的划分基本趋于一致,强调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之间的深度融合.现代产业体系是时间性和区域性概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地方政府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考虑现代区域产业体系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还是高级化.在路径选择方面,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融合,动力是技术创新,载体是产业集群.【期刊名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作者】谢浩;张明之【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一、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相关背景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是在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报告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行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报告将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表明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继续发挥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增加技术创新,实现我国产业价值链高端化。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即三次产业融合共生,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来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协调、同步发展,以构建符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上述,都是重要政府报告或文件中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政策方向的描述,但是,关于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概念在2008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中首次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和解释。
现代化产业体系背景介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形成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这个体系通常包括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部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为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各国需要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2. 科技创新的驱动-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产业升级的需求-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压力增大,传统产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来提高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4. 政策支持和引导-各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建立产业园区等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现代化。
-政策的支持对于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生态的构建至关重要。
5. 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旨在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来实现。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提升国家的经济安全。
6.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
7. 人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各国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手段来提升产业人才的整体水平。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国际竞争等多个因素。
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建立起更加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从而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作者:侯颖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4期摘要:现代产业体系突破了传统产业体系下产业间的联系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产业载体。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赖于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动力及其相互协调。
目前,河南在构建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创新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为此可以从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及两方面的协调拉动,优化决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内部动力;外部动力;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47-02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含义及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它强调了产业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联系,是对新型工业化理念的补充和发展。
首先,现代产业体系是从传统的产业体系中发展而来的,它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突破和蜕变。
产业体系的发展演进是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是产业要素、产业结构和产业功能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刘钊,2011)。
其次,现代产业体系与传统的产业体系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在产业联系上,传统产业体系技术变动相对缓慢,导致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连接相对固定。
而现代产业体系中,技术变革通过产业链波及相互联系的产业,推动产业体系技术联系的升级,而这伴随市场变化和激烈竞争成为产业间联系的常态。
第二,产业结构内部,现代产业体系新由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构成占主导地位的三大产业,随着信息化发展而相互融合,这显著区别于传统产业体系下三次产业间的关系。
第三,产业组织形式上,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的生态化、集群化、融合化推动了产业组织向网络化演进,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等成为主要组织形式,并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而传统的产业体系下,低技术、低附加值以及高资源消耗遏制了集群效应的发挥。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在产业创新的推动下形成新的产业间的联系方式,由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并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产业网络系统。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作者:刘畅周萍来源:《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5期摘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支撑。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必须把握好基本内涵、产业定位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内涵定位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竞争力、提升吸引力、增大辐射力的重要途径。
构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握好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产业定位和对策措施,从而实现本地区的产业升级、科学发展。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明确基本内涵1.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概念现代产业体系是在产业创新的推动下,由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产业网络系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载体。
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是建立在产业联动基础上的产业网络系统。
分工合作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1]。
2.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现代产业体系主要体现四大特征,即创新性、集聚性、融合性、开放性。
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活力所在。
集聚是优化产业组合的有效平台,是提高效率、节约集约发展的有效载体。
融合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标志,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开放是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须选择,地区之间产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
3.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律世界范围内没有现代产业体系的最佳模式。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要素、产业结构和产业功能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不仅与政策支持相关,与国内外大的经济形势相关,而且取决于本地区资源、区位、人才等因素的影响。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政策确定发展方向,着眼区域特点定位主导产业,利用比较优势来调整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成。
现代动力体系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而现代动力体系作为产业体系的核心,既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本文将从现代动力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构建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动力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1. 现代动力体系是产业体系的核心现代动力体系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能源、交通、信息、环保等领域的动力技术为核心,以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现代动力体系发挥着核心作用,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2. 现代动力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相互促进(1)现代动力体系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现代动力体系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现代产业体系为动力体系提供市场。
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为动力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动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二、构建现代动力体系的路径1. 强化科技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
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优化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创新创业,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1)发展清洁能源。
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优化交通结构(1)发展智能交通。
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交通能耗。
(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通达性。
4.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推动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速度。
(2)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对现代化产业体系背景的详细阐述:一、全球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全球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产业结构。
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以期在新的国际产业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我国紧跟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国际产业格局深刻调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
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将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则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转型升级。
同时,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我国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进程
一、背景与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服务业为支撑,以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本文将回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历程1. 初创阶段(1978-199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了轻工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一阶段,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2. 发展阶段(1991-2000)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九五”计划,明确提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这一阶段,我国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推动了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同时,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3. 升级阶段(2001-20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4. 转型升级阶段(2011年至今)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三、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络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从战略高度,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路径和布局。
一、战略背景1. 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近年来,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以下特点:(1)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快速发展,为产业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
(2)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各国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
(3)消费需求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二、战略目标1.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2)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2.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加强区域产业协同,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
(2)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区域产业特色。
(3)促进区域间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实现资源共享。
三、战略布局1. 创新驱动发展(1)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3)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 产业转型升级(1)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3.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的背景1. 国际环境变化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
2. 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 技术创新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的举措1. 强化创新驱动(1)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
3.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1)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2)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3)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4.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1)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3)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提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的成效1. 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多元。
2. 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3.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带动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四、未来展望面对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_周权雄
0引言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
此后,学术界、政府决策部门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
广东等先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专门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主体框架、重点载体和保障措施,为推动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有自主创新性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1]。
1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1.1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首先,新时期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被置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之下。
近年来,随着生产、贸易、研发、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结构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电子、汽车等产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甚至研发链条遍及全球。
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某个国家试图建立起完全封闭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当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转移正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所谓产业转移,指的是某些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
随着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和外贸政策的调整,工业品出口增长逐步放缓和风险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以及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国外地区如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从目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践来看,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清远、河源等广东边远城市或内陆城市转移,既有的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2]。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路径与对策
作者: 周权雄[1];罗莉娅[2]
作者机构: [1]广州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70;[2]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探求
页码: 71-7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现代产业体系;模式;路径;对策
摘要: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模式;二是深化产业加工程度和攀升产业链高端环节、推动产业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模式。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路径要因产业发展特点而异。
对于具有较好技术市场积淀和鲜明区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部分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引领发展;对于目前发展水平偏低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要强化高端要素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对于尚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推动产业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又要推进市场一体化,坚持走基于本土市场特点的产业破坏性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产业体系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代产业体系背景下,各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高效、可持续的产业格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日益紧密,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在推动产业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这些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目标。
各国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逐渐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各国战略重点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战略重点。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1. 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
2. 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
五、区域产业合作日益紧密在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区域产业合作成为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各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
此后,学术界、政府决策部门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
广东等先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专门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主体框架、重点载体和保障措施,为推动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有自主创新性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1]。
1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1.1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首先,新时期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被置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之下。
近年来,随着生产、贸易、研发、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结构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电子、汽车等产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甚至研发链条遍及全球。
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某个国家试图建立起完全封闭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当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转移正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所谓产业转移,指的是某些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
随着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和外贸政策的调整,工业品出口增长逐步放缓和风险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以及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国外地区如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从目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践来看,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清远、河源等广东边远城市或内陆城市转移,既有的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2]。
这也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
其次,新时期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然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大背景。
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各产业之间的融合。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融合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
不仅在信息通信行业,在制造业、金融、物流及旅游、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中,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
虽然三次产业和产品的物质形态及使用价值方向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渗入、融合或改造,三次产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动着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
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更新换代又带动需求结构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显然,全球化、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应该着重考虑的时代背景。
现阶段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必须以全球化与信息化为背景,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机遇和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实现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技术对接,最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条件与动力机制周权雄(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
首先结合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归纳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背景动因与约束条件;接着,从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创新以及体制改革等角度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背景条件;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10)02-0049-04收稿日期:2009-04-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3041);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5B70101009)作者简介:周权雄(1983-),男,湖南汨罗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第27卷%第2期2010年1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Vol.27No.2%Jan.2010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大限度地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源,从单纯的技术引进走向“技术外取”和“技术融合”,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加快发展信息化并通过信息化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1.2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产业发展既有与其它国家的相似之处,又在发展任务、发展机制、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创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排第一位的人口大国、按照GDP计算的第二位经济大国以及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表现出很多特殊性。
围绕着13亿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说,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有自己的特色的话,那么“超大规模”可能是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
此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增强竞争能力,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利用外资6000多亿美元,兴办了几十万家合资企业,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外商独资化的倾向明显,并积极并购我国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制造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绩,毫无产业安全意识,支持国内企业接受跨国公司的兼并。
如果不加防范,跨国公司就有可能在我国的某些行业形成垄断局面,而国内长期形成的人才和技术积累也将拱手送给外方,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警惕。
显然,我国产业的“超大规模”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安全将会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保持产业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和安全性等产生重要影响。
1.3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
新时期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科学发展观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出了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战略既是开展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的科学基础,又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实践的理论指导。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客观上要求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成为迫切需要。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如何在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重大现实课题。
2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我们认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家创新等因素构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动力机制。
2.1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产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产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一致的。
产业结构升级又称“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趋势。
众多研究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源泉所在。
沿袭熊彼特“资本主义就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的思路,Reinganum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阐述:产业演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就是技术创新,“创造性破坏”实质上就是产业演化过程。
每次创新成果的出现意味着产业发展到达一个新阶段,企业在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和市场竞争。
周叔莲等[4]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越活跃,对创新成果的吸收和融合能力越强,创造能力越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速度越快,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越强,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就越快,规模就越大,影响就越广泛。
如果这个产业又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波及效果,就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甚至产业革命,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突变--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升级。
几次科技革命及随后的产业革命足以证明这一点。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源头,除了社会与资本因素外,基本可以理解为技术进步的推动。
技术进步是导致产业现代化的主导性因素。
决定生产技术水平的技术进步不仅直接影响新兴产业的成长、传统产业的改造、落后产业的衰退,而且还通过影响需求变动、贸易方式和其它要素的供给,间接地影响产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即存在所谓的技术进步溢出效应,又被称为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是实现技术进步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一个地区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朱卫平[3]指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因为:自主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特征,能够将现代产业体系同传统产业体系有效区分开来的东西不是行业的性质,也不是产品的功能,而是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当然需要有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以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但真正能够推动现有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换的第一推动力还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决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开放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开放就意味着竞争,建立在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自主创新决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融合性,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产业融合,三大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界趋于模糊,而产业的融合化趋势集中体现了现代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主创新决定了现代50··第2期产业体系的可持续性,现代产业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低资源耗费和环境友好的特征,而产业的可持续性以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支撑条件。
2.2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体系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强调的是一种“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即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中,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从根本上讲,当代资源环境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罪魁祸首就是这种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所导致的资源过度消耗,人类排放和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实施,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化发展开始在发达国家渐成潮流,从宏观层次的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立法,中观层次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到微观层面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管理实践,生态化的概念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这一发展趋势在三次产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
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革命,促成了生态与产业的新型互动关系,最终形成生态产业一体化和复合化,传统的三次产业正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